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主动运输》教学案

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

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

2

三维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3.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5.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研究、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识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课时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接着显示各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过程,动画显示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情景。

师: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呢?

课件展示:

110米栏夺冠镜头,突显其骨骼肌的剧烈运动。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上

OCOOCO和,同时产生大量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其肌细胞需吸收利用大量,那么,2222.

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

POCO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内容,分析回答:

2402推进新课

板书

一、被动运输

OCO能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呢?为什么和师:22OCO进出细胞的情景。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221)细胞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它有什么结构特点?师:(

2OCO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是否具有极性?) (和223OCO,那么组织细胞与周围环境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释放出)22OCO的浓度如何?和之间22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生:(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OCO3244,都是非极性分子。和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223OCOOCO浓度低。浓度高,浓度高;而周围环境中()组织细胞内浓度低,2222OCO都是小分子物质,都是非极性、脂溶性分子,由于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 师和22OCOOO能不断从周围环境,程中不断消耗因此组织细胞内,释放浓度比周围环境中低,2222COOCO分子这种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叫扩散,像透过细胞膜移动到细胞内,而、正好相反。222又称为简单扩散。

师:什么叫扩散?再举一例。

生:扩散是指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即一种物质的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动到低浓度的区域,例:乙醇、甘油、脂肪酸等。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葡萄糖通过载体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情景。

OCO进出细胞的过程相比较,有什么异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与、:师22OCO扩散时不需要载相同点是运输方向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不同点是、生:22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协助。

师: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这种过程称为什么方式?

生:易化扩散。

师: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其运输动力都是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因此,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物质的被动运输。

师: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呢?师生共同讨论:水是小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生理盐水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浓细胞膜会因过量吸水而膨胀破裂。若使用蒸馏水,水分子进出细胞能保持动态平衡,度等渗,

水分子从浓集区域向水分子稀少区域的特殊扩散现象称为渗透。

12123,用量筒分别量取等量的葡萄汁、饱和葡人一组,取三只玻璃杯,编号、、()每萄糖溶液、自来水倒入三只杯中,加盖。

233只玻璃杯中,加盖。观察并记录葡(粒新鲜葡萄,分别称重记录后,分别放入)挑选萄在玻璃杯中位置。

(以上实验在课前一天做好)

324h后,观察并记录葡萄在玻璃杯中位置。取出葡萄,用吸水纸吸去葡萄表面 )静置(上的溶液,称重,测试软硬度并记录。

生:比较实验前后葡萄质量有何变化?三个葡萄之间软硬度有何不同?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葡萄汁是等渗溶液,葡萄吸水和失水保持动态平衡,其质量几乎无变化,软硬度也几乎不变;

饱和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葡萄细胞液浓度,葡萄失水,质量减少,葡萄变软;放在自来水中,葡萄大量吸水膨胀变硬,质量增加。这些现象说明了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从溶液浓度较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较高的一侧渗透。

师: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那么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以什么方式吸收呢?板书:

二、主动运输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

P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观察主动运输的动画过程,阅读教材41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提示从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几方面分析)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3)

(

课堂小结

1)主动运输时,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并且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必须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Na

2K;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和排出小肠绒(动物体内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吸收)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等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3)(主动运输能保证生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运输对于生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P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认识这种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44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吞噬过程和腺细胞分泌过程。.

师:物质进出细胞共有哪几种方式?

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扩散,易化扩散

二、主动运输

2课时第课题研究、放眼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NaO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2程。

刚才演示的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NaO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分别属于扩散和易化扩散方式,2

推进新课

板书:

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教师投影显示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表,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式易化扩散简单扩散方高浓度向低低浓度向高浓度高浓度向低浓向浓度度载需要需要不需要体消耗不消耗能不消耗量

作被选择吸收的物质能从浓度高的能保证生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物质,排出代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用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生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由此表明生活细胞细胞的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通透性。

教师设疑引入课题研究:死亡的细胞细胞膜是否也具有选择通透性呢?

板书:

四、课题研究

P课题研究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阅读教材42师

细胞活性检查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染料排除法是检查细胞活性常用的方法。其原理DNA结合,使其细胞损伤或死亡时,某些染料如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是:着色。活的细胞能阻止这类染料进入细胞内,因而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在显微镜下观察,用台盼蓝染色时,凡折光性强而不着色者为活细胞,染上蓝色者为死细胞。

学生活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2个设计方案,选择请有关同学作~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说明,

并就此展开讨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测试酵母菌的存活率。

实验器材:酵母菌悬液、台盼蓝染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镊子等。方法与步骤

1)制作酵母菌的临时玻片标本。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3)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台盼蓝染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的酵母菌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着色情况,并记录视野中?母菌细胞总数及着色数。 (

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在班内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组织讨论:

1)为什么在染色前先观察酵母菌细胞装片? (2)染色后,为什么有的酵母菌呈现蓝色,有的酵母菌细胞不着色?(

3)本实验能说明什么?(

师生讨论归纳:

1)染色前先观察酵母菌细胞装片,便于进行染色前后对照。(

2DNA结合而呈染色后,死酵母菌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通透性,染料能进入细胞内与)(蓝色,活酵母菌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台盼蓝染料不能进入细胞内而不着色。

3)本实验说明了生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板书:

五、放眼社会: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放眼社会”,并结合自己课前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途径查找到的“生物膜与工、农、医的关系”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生物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布置学生以生物膜与工、农、医的关系为主题内容去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归纳生物膜的应用:

1)工业方面的应用: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等。(

2)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3)医学方面的应用:研制透析型人工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血液透析仪及人工肾工作原理,并介绍其在医疗上的巨大应用价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细胞膜在细胞中的重要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本章所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同学们要认识到细胞各部分结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板书设计

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四、课题研究

五、放眼社会: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

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

方法与步骤:

123个人一组,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2)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分别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查找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先参观污水处理厂),作必要的记录。

4)各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讨论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结果与交流:

各小组在班级中说明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交流讨论。

习题详解

1.解析: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生物膜,且生物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生物膜中含有脂质;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说明生物膜中有蛋白质。答案:脂质、蛋白质

2.解析:细胞膜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答案:选择通透

3.解析: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扩散速度决定于细胞膜内外浓度差;易化扩散,不仅受细胞膜内外浓度差影响,而且需要载体协助。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简单扩散不受蛋白酶影响,乙醇、二氧化碳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膜,而氨基酸则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1)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答案:(2A载体是一种蛋白质,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所以在加入蛋白酶后,简单扩散系)(不受影响。

3)简单扩散 (主动运输

4.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而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B答案:

5.答案:甘油进入细胞是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K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消易化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耗能量。.

6.解析: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排布、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外有一些糖类,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从结构特点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功能来说,它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吸水膨胀时,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使磷脂双分子层变薄。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糖被答案:()

2)选择透过性具有流动性 (3)流动性(

4bcd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高中物理选修3的内容,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静电感应是电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在静电感应过程中,电荷如何移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正、负电荷如何分布。这些都是学生所难以掌握的。对于静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带电导体上的静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通过采取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设计方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平衡产生原理。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3、知道导体上的电荷分布。 4、知道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 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过程。 二、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教具】 演示:塑料板、装有小鸟的铁鸟笼、电子感应圈、法拉第笼 分组:起电机、金属笼、导线、验电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1)静电吸附 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多,比如(静电吸附演示)老师用毛巾擦塑料板,请看,刚才老师用静电吸附展示了我们的课题,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个小实验。 (演示2)电击铁笼中的小鸟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笼,笼中有一只小鸟,小鸟落脚的地方都是用金属丝和金属盘制成,是不是都应该是导电的?(是)下面我用高压电去电击小鸟,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小鸟会怎么样?(死掉)是不是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这是一个电子感应圈,它可以产生上万伏的高压,接通电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这是高压电,小鸟为什么还能安然无恙?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教学: 《板书》一、静电平衡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11.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C.由强化到弱化再到强化 1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1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认为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运输费用 B.劳动力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生产集聚力 14.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5.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A.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

交通工程学概论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论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与发展 1.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交通研究可分为两个门类,一个是交通工程,一个是交通科学。交通科学基础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制约交通系统的基本规律;而交通工程的目的则是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指导下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多种提法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定义,因此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定义有多种提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 澳大利亚著名的交通工程学教授布伦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关系。 前苏联学者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行的规律及其对道路结构、人工构造物的影响的科学。 英国学者的定义:道路工程中研究交通用途与控制,交通规划,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称为交通工程学。 日本学者的定义:考虑客、货运输的安全、便利与经济,综合探讨公路、城市道路及相邻连接地带的整体用地规划、几何线形设计和营运管理等问题,属于工程上的分支学科。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2.范畴 (1)道路工程学 道路工程学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牲畜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则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驶的汽车专用道路。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曹云云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简单静电现象的解释等摩擦起电现象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学习过,应该说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则需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应该说,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材把本节内容安排在这一章,主要还是为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利用和避免静电现象的事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学习难点】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尺、小纸屑、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教学过程】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 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 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 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 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 的通行能力。 视觉:外界光线刺激视觉器官在 大脑引起的生理反应。 基本通行能力:道路和交通都处 于理想条件下,标准车辆以最小 的车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 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 的车辆数,是理论上的最大交通 量。 基本路段:不受闸道立交及附近 合流分流交织影响的路段。 绿信比: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 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二、简答题: 1.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视觉特性(2)反应特性 (3)疲劳(4)饮酒(5)驾 驶人的差异(6)外界因素对驾 驶人的影响 2.交通量的调查方法 (1)人工观测发(2)仪器自动 计测法(3)流动车观测法(4) 摄影发(5)GPS法(6)航空和 摄影法 3.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1)驾驶人的影响(2)车辆的影 响(3)道路的影响①道路类型的 影响②平面线形的影响③纵断面 线形的影响④车辆数及车道位置 的影响⑤视距的影响⑥侧向净空 的影响⑦路面条件的影响(4)交 通条件的影响①交通量的影响② 交通组成的影响③交通管理的影 响(5)环境的影响 4.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1)车辆的影响(2)驾驶人的 影响(3)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 响(4)道路条件的影响(5)交 通条件的影响(6)交通负荷的 影响(7)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影 响(8)道路环境的影响 5.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交通三要素:交通流量、速度、密度。 Q(流量)=K(密度)*V(区间速度) 6.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流量当密度很低时(K-->0),速度接近最大车速 (V-->Vf),流量接近零(Q-->0);随着密度逐渐加 大,速度降低,流量增加。 当密度达到最佳密度时(K=Km),流量带到最大 (Q=Qm),此时速度为最佳速度(V=Vm),;随着米的 进一步增大,速度降低,流量逐步减少,直到密 度接近拥堵密度时(k-->kJ),速度趋于零(V-->0), 此时流量亦趋于零(Q-->0)。 7 . 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 (1)组织准备(2)确立规划目标(3)资料收集 分析(4)未来交通预测(5)方案制作、评价(6) 连续规划 8.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即OD调查(origina和destination)目的是明确 规划区域内人和货物的交通特性,主要包括机动 车起讫点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等。主要内容:(1)机动车起讫点调查(2)居民出 行调查(3)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9.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主要程序 以将人和物移动的方法合理组织为目的。是以土 地规划、区域规划为基础,而进行的适合区域定 位发展的交通道路、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合理 配置,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意义:(1)交通规 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获得交通运输最 佳效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2)交通规划是缓解道 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3)交通规划是使有限的 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城市交通管理 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10.道路交通振动防治措施 一、振动源对策(1)对车辆行驶速度和交通量, 特别是对大型车辆的通行进行限制,严格控制车 辆超载现象;(2)确保路面完好和道路与桥梁等 结构物的顺接不出现跳车现象,经常对道路进行 修缮。 二、传播途径对策(1)道路沿线剂车道间增设环 境设施(2)对地基进行减震或不易振动改良;(3) 加设隔音壁或隔音墙装置 11.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f w②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专科)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运输经济学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 4.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运动表现出来。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7.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 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 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供给主体是指提供的单位(或当事人)。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相关市场可划分为相关市场和相关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 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 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 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 成本指厂商会计账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费用。 27. 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1.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是指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 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32.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33. 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 内确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4.运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和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 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运输( )不具有实体性。 [ ] A.加工对象 B.工具 C.产品 D.设备 2.运输产品具有( )的特点。 [ ]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 ]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判断:10*1 单选:10*1 多选:10*2 名词解释:4*4 简答:4*6 计算:1*10 材料:1*10 1、运输活动:使用各种运载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空间)的位移。 2、现代运输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3、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①普遍性②机动性③效率和效益④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我国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三种,国家铁路占绝对主导地位。 5、1949年,我国共有铁路营运里程21810km,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占40%)和东部沿海地区。 6、铁路系统所承运的货物主要是煤,占总货运量的46.37%,总货物周转量的32.95%。 7、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路。 8、水路交通运输系统按距离分类为:内河、沿海、远洋,按运营分类为:班轮、租船。 9、除台湾外,全国仅23个省市自治区有内河航道,其中江苏最多。 10、长江水系—有大小通航支流3600多条,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 11、管道可分为油品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液态烃管道等)、气体管道(天然气管道、二氧化碳气体管道等)、及固体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12、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13、对外交通系统组成部分:?线路?站场?与市内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络衔接。 14、市域内交通运输特点:?交通运输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出行的距离比较短,从几百米、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需要服务?道路网是城市交通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随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形态、地域面积及形态、人口和工作岗位的规模及分布因素而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15、市域内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实施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货运系统 最高随度可达250-350km/h(2007年的最高纪录为574.8km/h)。 18、高速磁浮列车:采用磁力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300km/h以上。 19、机车按动力装置的不同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Science teaching plan of small class in kindergarten: electrostat ic phenomenon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有趣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纸娃娃、气球、塑料笔杆、尺子、绸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并说说这些操作 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静电现象。 1、出示纸娃娃,让幼儿看一看

提问:纸娃娃会站起来吗?能跳舞吗?。 2、请你们用老师供给的材料,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让幼儿自由讨论并进行操作, 老师巡回可启发幼儿更换试验材料。 3、请幼儿看看老师的纸娃娃能跳起舞来吗? 只让幼儿看结果。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可反复让幼儿看几次。 4、幼儿再次进行操作,教师用语言启发。 5、请操作成功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并讲讲是如何让娃娃跳起舞来的。 6、幼儿操作,增加兴趣。 三、小结。 纸娃娃为什么会跳起舞来了呢?因为吸管、尺子等经过磨擦它们产生了静电,用它们去接近纸娃娃, 纸娃娃就会跳起舞来。我们平时也能看到许多的静电现象,如夏天的闪电,晚上脱毛衣时盾到的亮光等, 这都是静电现象。

四、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吸管可以使娃娃跳舞外,气球行不行? 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进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儿俩人或三人合作进行操作,通过手里的工具怎样使乒乓球动起来? 1、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2、让实验成功的幼儿表演给幼儿看。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趣的静电现象,它不但可以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还能让我们的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

运输经济学教学大纲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编制部门:交通运输系 审定部门:交通运输系 审定人签名: 2009年8月制订

《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运输经济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交通运输的供需理论角度出发,对交通运输需求理论,交通运输供给理论,交通运输市场均衡理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析理论进行介绍。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运输经济基本知识,理解其专业领域及内涵。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自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2)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分析运输成本,计算运输价格; (3)通过学习,掌握交通运输项目投资评价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5.先修课程: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运输经济学概述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交通与经济发展,交通与城市发展;经济学发展历程,交通经济学的概念与主要研究对象。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二章交通与国民经济 主要内容:交通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及衡量指标,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三章交通运输需求 主要内容: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概要,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定性与定量分析,货运、客运、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特点。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四章交通运输供给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供给基础知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特征,运载工具分类及特性、效率,运载工具的经济寿命与拥有成本,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五章交通运输成本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成本构成与特点,交通运输成本计算与分析,交通运输分析中的广义费用。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六章交通运输价格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价格特征,运价制定策略与案例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七章交通运输市场 主要内容: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市场的特征及作用,交通运输市场的形态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八章交通运输市场与政府职能 主要内容: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市场的特征及作用,交通运输市场的形态,交通运输中政府的作用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九章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析理论 主要内容:交通运输项目投资评价,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更新,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学时分配:6个学时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运输需求概要,运输需求分析;运输供给概要,运输供给分析;运输供需状态分析);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运输成本的基本概念,影响运输成本的基本因素;运输价格,运价的结构及形式;运输定价,定价理论,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1)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3.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4.交通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 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 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 6.小时设计交通量: 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和时间内求得的车速。

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11.行程车速: 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 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 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 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 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 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 17.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 18.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9.固定延误: 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曹云云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简单静电现象的解释等摩擦起电现象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学习过,应该说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则需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应该说,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材把本节内容安排在这一章,主要还是为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利用和避免静电现象的事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学习难点】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尺、小纸屑、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 【教学过程】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曹云云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简单静电现象的解释等摩擦起电现象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经学习过,应该说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则需要在学习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应该说,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材把本节内容安排在这一章,主要还是为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利用和避免静电现象的事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2)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2)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运输经济学_ 概述_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_

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 讲稿
同学们好,我是杭文老师。非常荣幸能和各 位相聚在网络平台,我们将在《运输经济学》 的世界中共同探索、共同前行!
今天是第一次课,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运 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 讲稿
什么是“运输经济学”呢?顾名思义,是运输学 (运输工程学和运输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运输经济学(Transport Economics)是以经济学 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各种 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

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 讲稿
例如:为什么出租车司机每月要向公司交几千甚 至上万元的“份子钱”?公路货车为什么“不超 载不赚钱”?城市交通拥堵为何如此严重且没有 缓解的迹象?乘坐同一航班,相邻座位的票价为 何不同?春运期间,火车票为何“一票难求”?
如果学好了经济学,这些看似复杂的社会问题就 会迎刃而解。

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 讲稿
那么,什么是“经济学”呢?
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产品或服务的 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主要关注各经济 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影响、以及经济如何运行。换 言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 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运输经济学的背景知识 - 讲稿
举个例子,高峰期出租车和网约车“打车难”的 问题至今在一些城市仍然比较严重。人们对这一 现象的理解,具有不同的视角。从道德的角度, 人们会抨击计程车司机素质差,道德水平低下; 从法规和监管的角度,人们会认为行业不规范, 司机违约,管理软弱;从交通工程的角度看,原 因似乎在于出租车配置不足,且交通效率不高。 归纳一下,无外乎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 低下,而规划和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

交通运输概论

交通运输概论 1.交通的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相应公共设施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活动之一。 2.运输的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利用一定公共设施、专门设施和相应的运载工具,实现人员与物质地理位置改变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3.绿色交通的含义 绿色交通是一种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五目的,满足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和谐式交通运输系统。 4.绿色交通的特征 就是以节能环保、安全通畅的交通设施为基础,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适量新能源与环保型汽车为工具,以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为依托,与城市规划和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5.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组成 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是铁路行车和调车工作的基础,是运输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通常由铁路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与信号及车站设备组成。 6.铁路线路的组成 铁路线路是为了进行铁路运输所修建的固定路线,是铁路固定基础设施的主体,是由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和轨道组成的整体工程结构。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中心线可以理解为两根钢轨之间中心位置的“假想线”,也可以理解为线路在空间的轨迹。 7.铁路枢纽按其在铁路网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分类 答:1)。路网性铁路枢纽, 2)。区域性铁路枢纽, 3)。地方性铁路枢纽, 8.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道路交通工具行驶的工程结构物,由路线,构造物(路基面、桥梁、涵洞和隧道)以及交通工程和沿线附属设施组成。 道路运输主要包括城市对外(城际间)道路运输和城市内部道路运输。在本章中公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对外道路运输,城市道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内部道路运输。 9.公路的格概念 公路是指连接城市、农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合设施的道路。 10.公路的主要结构-是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 11.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是保证高速行车安全和调节驾驶员和乘客疲劳、方便旅客、保护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2.道路货运营业性活动包括的过程 包括货物的受理、仓储、运输、中转、装缷、交付等过程。 13.按行政管理类别,道路货运可分类--道路货运可分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14.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定性了解自然界仅有的两种电荷间的作用特点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电荷守恒规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规律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 感应起电的方法和原理/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感应起电的原理——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 【教学媒体】 1.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AB筒,摩擦起电机 2. 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来源:《新民晚报》】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析原因。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我们不少同学觉得电既神秘又危险,对电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觉得带电就不能碰。其实不然,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反之在某节目中主持人说电流电死人大约要1A左右,其实只要几个mA就能电死人了。所以作为现代生活在电器时代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电学。因为这不仅是常识,还是生存的能力。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但是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却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 电磁学及其应用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能生产和利用,是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打开了电气化

时代的大门。 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国防、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在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中,起带头作用的是在电磁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技术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正确地利用电,就必须懂得电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现在再进一步较深入地学习。 【新课内容】 (二) 研究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的成因(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 1.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 提问一:为什么橡胶棒会吸引碎纸片? 答: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若将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碎纸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毛皮带上正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用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提问二:注意观察带电橡胶棒吸引碎纸片情况,会发现被橡胶棒吸起的纸片中,较大的纸片先落下来,这是为什么? 答:带电体在空气中不断放电,使它带电量不断减少,因而吸引轻小物体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较大纸片先落下来。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物体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种摩擦起电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物体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摩擦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失去一些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守恒的过程。即: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反之,如果正电荷和负电荷相接触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