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_中期经验总结_赵先锋

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_中期经验总结_赵先锋
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_中期经验总结_赵先锋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15

关建国诊治慢性肾衰早、中期经验总结

赵先锋

(柳州市中医院肾病科,广西柳州545001)

要: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持续进展至终末期肾衰(ESRD ),其所需的医

疗费用对国家、社会和患者家庭都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

。故加强慢性肾衰的早期防治十分重要。由于本病病因病机

错综复杂,多由虚致实,最后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因此,辨证论治观点各有不同,其法治方药变化多端,临床疗效难以评价,极不利于运用与交流。广西名中医关建国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湿浊瘀血内阻,是慢性肾衰早、中期发病的主要病机,以培其本、祛其邪为则,以“有、无消化道症状”为纲进行论治,简便易用,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肾衰早、中期;经验总结;关建国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9-1834-03Summary of Clinical Experience of GUAN Jianguo in Treatment of Early to

Middle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ZHAO Xianfeng

(Department of Nephropathy ,Li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zhou 545001,Gu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chronic kidney w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which threaten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e world.It continuously progresses to end -stage renal disease.And the medical expenses cause a huge economic burden for country ,society

and patient [1]

.Therefore ,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intricate ,to form a mixture syndrome at last ,so the treatments are different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view and the formulae under the rule of law are different.The clinical effects are difficult to evaluate and it has disadvantage for the use and communication.Professor GUAN Jianguo ,the famous TCM doctor in Guangxi ,thinks the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 -turbid and blood stasis resistance being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early to middle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takes the principle for removing its evil and the tenet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had digestive tract symptoms and had no symptoms.The method of treatment has a good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early to middle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summary of clinical experience ;GUAN Jianguo 收稿日期:2014-03-1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项目(GZLC14-42)作者简介:赵先锋(1975-),男,河南永城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

向:肾脏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

CRF )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疾患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减退,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产生的严重的临床综合证候群。祖国医学中并无慢性肾衰的病名,先贤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癃闭”

“关格”“水肿”“肾风”“溺毒”“虚劳”等范畴。近年

来,中医药治疗CRF 已硕果累累,其疗效也获得了全

国医学界的公认。大量的研究表明[2-4]

,健脾、益肾、

益气、活血、利湿、泄浊、排毒等多种方法对于改善肾功能、防治并发症、减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本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由虚致实,最后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其治法方药变化多端,临床疗效难以评价,极不利于运用与交流。广西名中医关建国教授从医30余载,对慢性肾衰早、中期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辨治方法。笔者有

幸从师,颇受教诲。1

病因病机探讨

“脏腑亏虚,湿浊瘀血内阻”是该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其中脾肾亏虚是发病之要,正如《金匮要略·虚劳病》中云:“五脏虚损,尤重脾肾。”多由先天不足,饮食失常,七情内伤,久病失治,房劳过度等多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尤其脾肾功能亏虚是发病之本。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称其为“先天之本”。若肾元亏虚,肾失气化开合之职,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则浊邪内生,正如《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肘肿,肘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再者元阴元阳不足,则脏腑、血脉失其温润、推动等作用,血脉涩滞,血流不畅,血停则为瘀。其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后天脾胃虚弱,一则健运失司,水液运化失常,水湿稽留;二则,气血生化乏源,气为血之帅,气不足,则运血无力,瘀血内停,或气虚不能摄血,则致血溢出脉外,同样可致瘀

血内停。加之该病病程日久,病势缠绵,久病入络,亦可瘀停肾络。而湿浊、瘀血既是肾衰产生的病理产物,又能使脏腑功能进一步受损,往往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正气虚衰,湿浊瘀血壅滞而发病,形成“虚”“湿”“瘀”虚实夹杂之证。

2临床所见虚实夹杂之证

本病自始至终表现为正虚与邪实的病理过程。早期肾衰尚处于稳定阶段,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小便偏少,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涩等;中期脾胃消化系统症状渐为突出,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主要表现为:纳差腹胀、口中黏腻、厌食呕恶、大便不实、口臭尿味、皮肤瘙痒、甚至呕吐,小便偏少,舌淡黯,苔白腻,脉沉滑等,邪实尤为突出。久病入络为血瘀,多兼有手足麻木、面色晦黯、唇甲紫黯、舌质淡紫黯或瘀斑瘀点或舌底脉络的迂曲色黯等之表现。3治则治法的选择

由于该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自古以来各家认识不一,辨证极为复杂,不利于临床运用与交流。吾师针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循“虚者补之”“实者泄之”之旨,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正确把握邪正虚实,轻重缓急的关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以培其本、祛其邪为则,以“有、无消化道症状”为纲,疗效昭彰。无消化道症状者,以益肾健脾为主,兼以泄浊化瘀为法;有消化道症状者,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兼以泄浊化瘀为法。

4遣方选药特点

针对无消化道症状患者,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浊瘀血为标。吾师宗仲景六味地黄丸之意,方中“三补三泻”之度,使滋补而不留邪,活血通络而不伤正,寓补于泻,补泻相得,相辅相成。方以滋补肾阴之生地黄、山萸肉,此二者味厚,经曰:“味厚为阴中之阴”,用以滋少阴,补肾水;黄芪,甘温,善入脾肾诸经,具有健脾益气之功;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肾等经,具有补脾养胃,补肾涩精之功,《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山药性平,补而不骤,液浓益肾,四药合用为君,共补脾肾之本虚,以奏养后天、补先天之效。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的功效。所谓“去菀陈莝”者,大黄之谓也。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1]促进氮质从肠道排出、改善肾衰病人的高凝、高黏状态、通过利尿发挥排毒作用增加、人体必需氨基酸、能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能减轻肾脏受损后的代偿性肥大、肾衰时的脂质紊乱等作用。泽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作用较强,具有利水消肿、渗湿泄热之功,主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茯苓味甘,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丹皮气味苦辛,微寒,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丹参,苦微寒,性平,祛瘀通络之功佳,兼有一定的补血之功。《本草汇言》曰其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诸药合用为臣,则可泄浊化瘀,清除病理产物,使经脉流畅,湿浊瘀血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枸杞子滋阴补肾,淫羊藿补肾壮阳,加之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三药相伍为佐,以加强补肾健脾之力。阴阳互补、阴阳互源,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加用甘草为使,以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本方药精而简,但谨守慢性肾衰竭的根本病机,攻补兼施、寓通于补,通不致虚,补不留邪,调理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虚复、浊化、瘀除之目的。

针对有消化道症状者,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兼以泄浊化瘀为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谓“五脏皆虚,独治后天脾胃”,即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病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医家则增一分胃气便可增一分生机[2]。方中党参,甘平,主在健脾补气;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重在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且具有燥湿利尿之功。《本草通玄》:“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二药共奏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效;茯苓,甘淡,既能渗湿利水,又能健脾益气,且补而不峻,利而不猛,为利水消肿之要药,《药品化义》谓:“茯苓最为利水除湿之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这里陈皮理气化痰除湿,而茯苓以其味甘而从土化,土能防水,用之以制水脏之邪,益脾胃而培万物,两药相配达到理气健脾,利水化湿之功。而脾肾关系密切,“肾如薪火,脾如鼎釜”,即所谓“健脾仍勿忘本”,只有脾得肾阳的温煦,其运化功能才能正常,故加淫羊藿以补肾阳之本,有学者[3]采用7/8肾切除法来制备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大鼠模型,然后用中药淫羊藿进行实验治疗,实验结果提示中药淫羊藿可以明显减轻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亦有研究表明淫羊藿提取物可以改善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且能够降低大鼠的死亡率[4]。诸药合用为君,意培后天之本。生姜,散寒和中止呕,为“呕家之圣药”,半夏辛散降逆,燥湿健脾,消痞散结止呕,为止呕之要药,二药相伍,增强和胃降逆之力。川黄连清热燥湿,苦寒以降上冲之浊邪,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之能,二药一升一降,以理脾胃升降之机。代赭石重镇降逆,平胃中冲逆之气,五药相伍为臣,共起健脾开胃,和中降逆之功。熟大黄是治疗慢性肾衰的要药,具通腑泄浊、清热解毒、破血行瘀之效。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呕,快气调中,通行结滞,以助血运通畅;二药合用为佐,既可降利浊湿,又可和中化瘀血;甘草为使,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治,平补平泻,攻不伤正,补而不滞,配伍合理,以冀脾健胃和,湿浊得以泄化,瘀血得以清除,病当愈。

5病案举例

案1覃某,男,55岁,2010年7月22日初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5年,肾功能不全2年,曾服中草药(具体不详)。首诊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纳食尚可,夜尿增多,小便偏少等,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涩。查:心肺(-),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72g/L;尿常规:尿蛋白(++)、潜血(+);肾功:尿素氮:15.3mmol/L,肌酐:357.2μmol/L。血压:151/99 mmHg。双肾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右肾为7.9cm?4.5cm?4.1cm,左肾为8.1cm?4.4cm?3.9cm,双

肾边界欠清晰,实质回声稍增强,双肾血流欠丰富。中医诊为虚劳(无消化道症状者)—脾肾亏虚,湿浊瘀血内阻,以益肾健脾,泄浊化瘀为法,予肾衰1号方(生地12g,淮山药15g,丹皮10g,山萸肉12g,茯苓15 g,黄芪18g,杜仲15g,枸杞15g,泽泻12g,丹参15 g,淫羊藿10g,熟大黄6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治疗1周,神疲乏力症状减轻,膝酸软、心悸气短好转,面色较前有光泽,无口渴,双下肢水肿略有减轻,尿检仍异常,尿蛋白(+)。继续服药21剂,复查血常规: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87g/L;尿常规:尿蛋白(+);肾功:尿素氮:11.2mmol/L,肌酐:256.8μmol/L。血压134/81mmHg。继续服药3个月,病人除稍觉乏力、腰膝酸软外,余无明显不适。再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血常规:红细胞:3.8?1012/L,血红蛋白:103g/L;肾功:尿素氮:9.5mmol/L,肌酐:173.1μmol/L;血压:133/79mm-Hg。随访2年患者一直坚持服药治疗,无明显不适主诉,多次复查肾功肌酐150 170μmol/L。

案2韦某,女,49岁,2010年2月8日初诊。体检时发现肌酐为413mmoL/L,尿蛋白(++),血红蛋白88/L;双肾B超示:双肾弥漫性病变,体积缩小。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简介:许云姣(1987-),女,云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袁红霞(1964-),女,天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消化内科。症见:纳差腹胀、口中黏腻,恶心呕吐,面色黧黑,口臭尿味,双下肢不肿,大便不实,小便偏少,舌淡黯,苔白腻,脉沉滑,血压正常。诊断为关格(有消化道症状者)—脾肾亏虚,湿浊犯胃,瘀血内阻。予肾衰2号方(党参12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法半夏12 g,生姜10g,苏叶15g,川连3g,代赭石15g,熟大黄6 g,淫羊藿10g,砂仁6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未予任何西医治疗。1周后恶心呕吐明显改善,1个月后患者恶心呕吐缓解,食欲尚可,肌酐降至330mmoL/L,血红蛋白93g/L。患者坚持服药,随访半年患者肌酐波动在250mmol/L左右。

参考文献

[1]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815-822.

[2]华跃如,王小琴,袁军,等.“补脾益肾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2):87-90.[3]王丽,占永立,饶向荣,等.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身衰竭远期疗效分析[J].新中医,2009,41(1):20-22.

[4]覃正壮.补肾健脾通腑汤治疗慢性肾衰失代偿期4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44-45.

[5]张佩青,朱勇志,迟继铭,等.临床中医家张琪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3-45.

[6]王继明,陈继红.孙伟治疗CKD用药特色拾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43-1544.

[7]程庆砾,陈香美,师锁柱,等.中药淫羊藿对慢性肾衰大鼠免疫病理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2):83.[8]程庆砾,师锁柱,廖洪军.淫羊藿对5/6肾功能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给合杂志,1993,13(特):28.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16

袁红霞辨治疑难杂病浅析

许云姣,刘思毅,邓艳蓉,指导: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

摘要: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经方,善于疑难杂病的治疗,临证辨证灵活,该文从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遵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辨时施治,不与时令相违;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同治;久病多虚,脾肾双补,缓则治本;复方与单治交替;传递正能量—医患相得;针灸,外敷,中药等综合治疗8个方面对袁老师辨证疑难杂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希冀为临床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袁红霞;疑难杂病;辨治浅析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9-1836-02

《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是治疗杂病的典范。疑难杂病是指病证的临床表现奇特;或病机隐晦不明;或病因、诊断和辨治上感到困难,难以明确诊断;或按常规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往往难以取效者;或一时取效,却难于巩固者。

导师袁红霞教授熟谙《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文,深邃其理,取方用药灵活应手,诊治疑难杂病时多取经方,运用经方理论指导临床,多获捷效,今就袁师诊治杂病的经验,总结一二,愿与同道共飨。

1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袁师认为“辨证论治”亦有其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对微观“疾病”的认识,有时不够精确,故袁师秉承《伤寒论》《金匮要略》既“辨证”又“辨病”的思想,临床上常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较之单一使用“辨证论治”要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据其病机属胃虚痰阻气逆,即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

269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 个月; (2)GFR 下降<15ml/min;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控制高血压; 3.纠正贫血; 4.治疗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

5.口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 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为: 1.主要症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腰部酸痛、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等。 2.体征:(1)高血压;(2)水肿或胸、腹水;(3)贫血。 综合考虑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区别: (1)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 (2)目前国内已普及用B超测量肾脏大小。一般认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 (3)贫血。是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之一,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肾衰竭鉴别点之一,抽样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过去我们曾报道20例急进性肾炎,其中半数出现贫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急性扩容可导致轻、中度贫血。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时因促红素产生下降也可表现为贫血。 (4)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有半数尿比重低于1.015,肾活检组织有明显小管间质病变,这一现象可解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比重下降。 (5)尿细胞学及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不容忽视。尿沉渣中肾小管细胞总数、坏死细胞数、管型数及类别,常提示肾小管坏死;其数量愈多病情愈严重,肾功能愈差;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肾衰时尿沉渣中出现嗜酸细胞;尿中大量红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肾炎引起急肾衰。 (6)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酶、刷状缘抗原,尿腺苷结合蛋白水平上升也利于鉴别诊断。 故本题答案选C.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肾衰竭(ARF)若能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常能痊愈或缓解。急、慢性肾衰竭(CRF)的区分,一是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长短,参考其他指标;二是病理诊断,肾活检病理诊断是鉴别ARF和CRF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具备急诊肾活检条件的医院尚不普遍。因此,临床上选择和评估鉴别ARF和CRF的无创指标极其重要。我们曾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肾衰竭患者(其中82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CRF50例中竟有半数病期不足1年,其中三分之一起病较急,病期少于3个月。因此,病期长短作为论断依据尤其是CRF并不可靠。文献及我科资料显示,经肾活检后更改诊断的比例较高。 (2)目前国内已普及用“B”超测量肾脏大小。一般认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ARF,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我们的资料显示无论急或慢肾衰,肾脏真正增大或缩小者仅各占三分之一,多数病例肾脏大小正常,这一部分人应用B超测肾脏大小对急、慢性肾衰鉴别无帮助。最近我们发现“B”超下测量肾实质厚度较测肾体积大小更有意义。 (3)指甲肌酐测定是一项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其测定值反应三个月前血肌酐水平。对于隐匿起病或病史不详、肾脏大小正常的患者,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个月前肾功能,其特异度达84%,可作为以上两项资料的弥补。 (4)贫血 target=_blank>贫血是CRF临床表现之一,已载入教科书,作为ARF与CRF鉴别点之一,我科100例的分析ARF和CRF患者贫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过去我们曾报道20例急进性肾炎,其中半数出现贫血。 此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ARF可出现重度贫血,ARF时急性扩容可导致轻、中度贫血。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时因促红素产生下降也可表现为贫血。因此,我们认为以贫血作为区分ARF和CRF的指标并不可靠。 (5)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是CRF的临床表现。我科ARF病例中有半数尿比重低于1.015,肾活检组织有明显小管间质病变,这一现象可解释ARF的尿比重下降。 (6)尿细胞学及其他有形成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不容忽视。尿沉渣中肾小管细胞总数、坏死细胞数、管型数及类别,常提示肾小管坏死;其数量愈多病情愈严重,肾功能愈差;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肾衰时尿沉渣中出现嗜酸细胞;尿中大量红细胞,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

.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1)钠、水平衡失调常有钠、水潴留,而发生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2)钾的平衡失调大多数患者的血钾正常,一直到尿毒症时才会发生高钾血症。(3)酸中毒慢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功能缺陷和小管制造NH3的能力差,因而造成血阴离子间隙增加,而血HCO3-浓度下降,这就是尿毒症酸中毒的特征。如二氧化碳结合力<13.5mmol/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呼吸深长、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严重者可昏迷、心力衰竭或(和)血压下降。酸中毒是最常见死因之一。(4)钙和磷的平衡失调,血钙常降低,很少引起症状。(5)高镁血症当GFR<20mL/min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患者常无任何症状,仍不宜使用含镁的药物。透析是最佳解决方法。(6)高磷血症:防止血磷升高有利于防止甲旁亢。 2.各系统症状(1)心血管和肺症状①高血压有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原因:a水钠潴留b肾素增高。②心力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力衰竭相同。有部分病例症状很不典型,仅表现为尿量突然减少或水肿加重。③心包炎多为透析相关性。由尿毒症毒素引起。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包炎相同,惟心包积液多为血性。④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⑤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呼吸深而长,体液过多可引起肺水肿。尿毒症毒素可引起尿毒症肺炎。胸膜炎,甚至胸腔积液。(2)血液系统表现①贫血为尿毒症必有症状。有冠心病者可因贫血而诱发心绞痛。②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③白细胞异常容易发生感染,WBC计数正常,但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3)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是慢性肾衰的早期症状之一,其后会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错误,并可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尿毒症时常有精神异常、对外界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等。慢性肾衰晚期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显著,尤以下肢远端为甚。患者可诉考,试大网站收,集肢体麻木,有时为烧灼感或疼痛感,最常见的是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可与“中分子”物质潴留有关。患者常见有肌无力,以近端肌受累较常见。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症状在透析可消失或改善。 (4)胃肠道症状,最早最常见症状。(5)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常见症状,尿毒症患者面部肤色常较深并萎黄,有轻度浮肿感,称为尿毒症面容。(名词解释)。(6)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包括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7)内分泌失调在感染时,可发生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的血浆肾素可正常或升高,血浆1,25-(OH)2D3则降低,血浆红细胞生成素降低。性功能常障碍,患儿性成熟延迟。(8)易于并发感染尿毒症常见的感染是肺部和尿路感染。(9)代谢失调及其他①体温过低基础代谢率常下降,患者体温常低于正常人约1℃。②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慢肾衰时原有的糖尿病胰岛素量会减少,因胰岛素降解减少。③高尿酸血症,其升高速度比肌酐和尿素氮慢。④脂代谢异常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GFR 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慢性肾衰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心力衰竭)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 诊疗术语疾病 部分》(G 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 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 ome r ul a r f i l t r a t i on r a t e , GFR)持续<60 m l/mi n/1. 73 m2≥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 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 .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 GFR50- 80ml /mi n ),血肌酐维持在133- 177umol /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0%(GFR50- 20ml /mi n),血肌酐达 186- 442umol /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 451- 707umol /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 707umol /L, 肌酐清除率在 10ml /mi 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 现为虚实夹杂。 1. 正虚诸证: 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失调(1)钠、水平衡失调常有钠、水潴留, 而发生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2)钾的平衡失调大多数患者的血钾正常,一直到尿毒症时才会发生高钾血症。(3)酸中毒慢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功能缺陷和小管制造NH3 的能力差,因而造成血阴离子间隙增加,而血HCO3- 浓度下降,这就是尿毒症酸中毒的特征。如二氧化碳结合力v 13.5mmol / 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呼吸深长、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严重者可昏迷、心力衰竭或(和)血压下降。酸中毒是最常见死因之一。(4)钙和磷的平衡失调,血钙常降低,很少引起症状。(5)高镁血症当GFR v 20mL /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患者常无任何症状,仍不宜使用含镁的药物。透析是最佳解决方法。(6)高磷血症:防止血磷升高有利于防止甲旁

亢。 2.各系统症状(1 )心血管和肺症状①高血压有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原因: a 水钠潴留 b 肾素增高。②心力衰竭是常见死 亡原因。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力衰竭相同。有部分病例症状很不典型,仅表现为尿量突然减少或水肿加重。③心包炎多为透析相关性。由尿毒 症毒素引起。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包炎相同,惟心包积液多为血性。④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⑤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呼吸深而长,体液过多可引起肺水肿。尿毒症毒素可引起尿毒症肺炎。胸膜炎,甚至胸腔积液。(2)血液系统表现①贫血为尿毒症必有症 状。有冠心病者可因贫血而诱发心绞痛。②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③白细胞异常容易发生感染,WBC 计数正常,但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3)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是慢性肾衰的早期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仅有原发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发现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功能及酚红排泄率减退。这些肾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常在应激情况下,肾功能急剧恶化,并可出现尿毒症症状,临床上称为可逆性尿毒症,一俟应激因素去除,肾功能可恢复至原来水平。若病情发展至"健存"肾单位不能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即使没有应激因素,尿毒症症状会逐渐表现出来。 尿毒症的症状相当复杂,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主要有: 一、胃肠道表现: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有尿臭味、口腔糜烂、消化道出血等。 二、精神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萎糜不振、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痛,有时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可有嗅觉异常,神经性耳聋,咽部及舌部肌肉无力、排尿困难,尿潴溜等。晚期出现嗜睡、烦燥、谵语、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昏迷。致精神神经症状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中分子物质"潴留等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 三、心血管系统表现: 常有高血压、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并可有小动脉、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可影响视力及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心包摩擦音(纤维素性心包炎),少数可有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四、造血系统表现: 严重贫血为主要症状,晚期患者多有出血倾向,常伴有皮下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颅内出血、月经过多症,少数可有心包出血。 五、呼吸系统表现: 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出现库司玛大呼吸。 六、皮肤表现: 干燥、脱屑、无光泽。部分患者皮肤较黑,系弥慢性黑色素沉着所致。尿毒从汗腺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docx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薄慢性肾衰竭 ( 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芄【概述】肁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蝿(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蚆征,简称慢性肾衰。 莂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蒁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48-1) 。 蒀表48-1 我国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蚇CRF分期肌酐清除率(Cer)血肌酐(Ser)说明 螄205 羀(ml∕min)( μ mol∕l) (mg∕dl) 芀肾功能代偿期50 ?80 133 ?177 1.5 ?2.0大致相当于CKD2 期 蒄肾功能失代偿期 20? 50 186?442 2.1?5.0 大致相当于CKD3 期 袃肾功能衰竭期10?20451 ? 707 5.1?7.9大致相当于CKD4 期 莀尿毒症期<10≥707≥8.0大致相当于CKD5 期 羁注:肌酐分子量为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0.0113 或88.5。 薆如: 1.5 mg∕dl=1.5 × 88.5= 132.75 μ mol∕l ≈133μ mol∕l 或1.5÷ 0.0113=132.74 μ mol∕l 膅≈ 133 μ mol/l 肃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ehronie kidney d iseases ,CKD) 蒇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 蚇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CKD 患者中的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慢性肾衰竭CKD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C K D期临床 路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 (2)GFR 下降<15ml/min;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控制高血压; 3.纠正贫血;

4.治疗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 5.口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 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 析, 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慢性肾衰竭有哪些类型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多数都不了解这个疾病,其实在临床中,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达到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慢性肾衰竭的类型有什么?*濟南腎病醫院* 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而且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应引起患者朋友的重视。 临床中,慢性肾衰患者根据病情的发展不同,慢性肾衰竭分型有四个阶段:其中有代偿期:在代偿期的时候,肾病综合症病人的血肌酐效益178微摩尔、血尿素氮小于9毫摩尔每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一般没有临床症状表现。失代偿期:血尿素氮在九毫摩尔每升以上、血肌酐达到178微摩尔以上、内生肌酐清除率每分钟在25-50毫升以上。 除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症状之外,慢性肾衰竭患者夜尿增多处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在感染、血压波动、进食蛋白质过多、劳累时,症状会加重,此期又被称为是氮质血症时期。 临床中还有最常见的肾功能衰竭分型:在这时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为每升 221-442μmoL、血尿素氮每升为17.9-21.4毫摩尔、内生肌酐清除率每分钟为10-25毫升。 大多数患者为比较明显的贫血和消化道的症状表现,有轻度钙磷代谢异常或是代谢性的酸中毒,但是没有明显的水盐代谢紊乱,称为是尿毒症早期。尿毒症期:血尿素氮每升大于21.4毫摩尔、血肌酐每升大于442微摩尔。 常常会出现有各种尿毒症的症状,如明显的贫血、严重的呕吐、恶心和各种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状,甚至昏迷。明显的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当出现血肌酐每分钟大于707微摩尔、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十毫升的时候,被称为是尿毒症的晚期症状。 对于患者来说,应及时掌握此知识,对治疗有所帮助,在治疗的时候,可以直接针对具体的类型治疗,效果会更好。

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会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 ml/min/1.73 m2≥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 /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l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l.正虚诸证: ①脾肾气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③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 编码: BNS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 (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王海燕, 。 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病期诊断: (1) , 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 上无症状。 ,血肌(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 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 (1)正虚诸证: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 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 48-1)。 表 48-1 我国 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 205 (ml/min) (μmol/l) (mg/dl) 肾功能代偿期 50~80 133~177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20~50 186~442 ~大致相当于 CKD3 期 肾功能衰竭期 10~20 451~707 ~大致相当于 CKD4 期 尿毒症期 <10 ≥707 ≥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注:肌酐分子量为 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或。 如: mg/dl=×= μmol/l ≈ 133μmol/l或÷=μmol/l ≈ 133μmol/l 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 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 CKD 患者中的 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 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 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 CRF 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缺血性肾病”(ischemic nephropathy),在老年 CRF 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临床表现】 在 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 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 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在这类代谢紊乱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在部分轻中度慢性肾衰(GFR>25 ml/min,或血肌酐<350μmol/l) 患者中,部分患者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障碍或肾小管 HCO3 -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因而可发生 正常阴离子间隙的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即肾小管性酸中毒。当 GFR 降低至<25 ml/min (血肌酐>350μmol/l)时,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高氯血症性(或正氯血症性)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即“尿毒症性酸中 206 毒”。轻度慢性酸中毒时, 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 HCO -3 < 15 mmol/L,则可出现明 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时,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 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 编码: BNS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病期诊断:

(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 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 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0%(GFR50- 20ml/min),血肌酐达 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 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 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 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 (1)正虚诸证: 1 脾肾气虚证: 主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证: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