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3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3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3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

钟国华博士副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

Tel

课堂提问测试题

?11.什么是赤潮?举例说明赤潮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12.薄层色谱法TLC分析食品真菌毒素,有何优缺点?

?自由发挥总结

?13.除黄曲霉素外,列举3种玉米真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赤霉醇等

课堂提问测试题

?的中英全称是什么?简述其基本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相应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底物加入相应酶时,底物被酶催化生成可溶性或不溶性呈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根据呈色深浅,确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与活性。

?法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有何优缺点?

?自由总结。易试剂盒化,特异性,灵敏度,检测限

?16.农药残留试验中,常见浓缩样品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挥发,吹气法,真空旋转蒸发等

课堂提问测试题

?17.简述GC的基本流程。

●自由总结发挥。

?18.简介GC的主要组成系统(部件)?

?载气系统;进样装置;色谱柱;检测器;控温系统;(记录系统)

?19. 农产品品质检测主要指标(内容)包括?

?外表、物理、内部品质

?20. 举例说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自由总结发挥

第3章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意义

?农产品质量标准基本术语

?农产品质量标准类型

?标准的编写:封面

?标准的编写:前言

?标准的编写:正文

?标准的编写:附录

?标准的编写:终结线

?标准制(修)订一般程序

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意义

?3.1.1农产品质量标准特征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的批准。

?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①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②充分满足使用要求

?③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3.1.3标准制定目的

?“获得最佳秩序”:发挥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

?“促进最佳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标准,提高有序化程度,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农产品质量标准基本术语

?3.2.1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为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包括制定、发布及贯彻标准的过程。

?作用:

?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防止技术壁垒

?便利技术适用

3.2.2标准的有效期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又称标龄。

?各国标准有效期不同。

?ISO标准每5年复审一次,平均标龄为年。

?我国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标准实施5年内要进行复审,即国家标准有效期一般为5年。

3.2.3超前标准

?产品生产之前,依据预测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所制定的具有超前指标的标准。

?主要特点:有效期范围内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2.4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环境条件、可靠性要求等。

3.2.5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3.2.6 标准体系表

?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

?3.2.7产品标准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3.2.8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

?3.2.9 标准样品(实物标准)

?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物标准。

农产品质量标准类型

?3.3.1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根据受法律约束的性质划分

?3.3.1.1概念: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T”:推荐性标准的意思。读音为拼音"tui"。

?“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符合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关于“技术法规”定义

?为与WTO规定衔接,强制性标准范围要严格限制在:

?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

?保护人身健康与安全

?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①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②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③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④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⑤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3.3.1.3推荐性标准

?定义:

?“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关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准或标签要求”。

?自愿性文件,指导性标准。

3.3.1.3推荐性标准

?协调一致文件,不受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利益干预,能更科学地规定特性或指导生产

?《标准化法》鼓励企业积极采用

?为了防止企业利用标准欺诈消费者,要求采用低于推荐性标准的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向消费者明示其产品标准水平。

3.3.2 国家标准、地方(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3.2.1农产品质量国家标准:

?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GB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要修订或重新制定。

?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GB代号和编号

?GB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如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已于2005年10月1日起开始在生产领域实施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如:GB/-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编号由GB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

?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

3.3.2.2农产品质量的行业标准

?《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行标应用范围广、数量多,收集较为不易。

?对GB的补充,在相应GB实施后,自行废止。

?农业行业标准是由农业部组织制定。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

?行业标准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

?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如: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

3.3.2.3 农产品质量的地方标准

?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

?对没有GB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地方标准不得与GB、行业标准相抵触。

?相应的GB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3.3.2.4企业标准QB

?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QB由各个企业制定。

?QB不能通用

3.3.3 国际(参考)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

3.3.4 各类标准关系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GB

?对没有GB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GB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产品没有GB和行业标准,应当制定QB。

?国家鼓励企业制订高于GB的QB。

标准的编写:封面

?GB/-1993

?GB/-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000年12月20日批准、发布,2001年6月1日起实施。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3.4.1封面应包括的内容

?ICS号:国际标准分类法,给出最恰当、最严密的分类,尽量细分标准(参见《国际标准分类法ICS》)。

?NY字样:NY/T与NY只有一字之差,但标准意义相差甚远。推荐标准和强制标准应有严格区分。比如,NY 5260-2004错写成NY/T 5260-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往往在名称之后加上“标准”二字。如《XXXX测定标准》,这里“标准”两字是多余的。但在名称之后加上规范、规则、规程和规定等是可以的。

?(代替:XXXX)

?标准名称(中英文)英文表述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

?发布实施日期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3.4.2注意事项

?标准名称与公告不一致。尊重公告,注意合理性。

?比如:原稿为XXXXX分光光度法,而公告为XXXXX;

?XX猪饲养标准猪饲养标准。

?标准名称中英文表述不规范。

?NY/T821 824 825 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无”技术规范“的翻译字样。

标准的编写:前言

?主要内容:说明起草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有附录,必须先说明附录的性质,标明“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标准提出和归口单位统一。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标准的编写:前言

?起草单位要用全称和现称。

?农业部质检中心应为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如有多处应标所在地;

?起草人写法要规范。

?如标准撰写人:“有李,王,张”。应为“有李、王、张”。同时,两个字的人名中间不空格。?提出、起草等项后均以句号结束。

?页码用罗马数字表示。

标准的编写:正文

?3.6.1范围

?必备要素,表述形式为: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方法”

?“本标准确立了…系统、本标准界定了…的术语”

?应给出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如有必要,还可给出标准不适用的范围。

?标准适用性陈述一般另起一段,其引导语为:“本标准适用于…也(不)适用于…”。

?如标准分部分,则改为“…本部分…”

3.6.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不包含:

?非公开的文件;资料性引用文件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文件。

?(1)规范性引用文件前的固定引导语表述不确切。

?(2)引用文件名称与原出版物名称不符。

?如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准则”写成“兽医准则”;

?NY/T写成NY。

?(3)前面有引用文件后边不引用,或前面未注明后边引用。

?(4)前后引用文件不一致。如:前面NY5029 后边为NY5029-2001。

(5)引用文件排序不准确

?排列原则:先排国内标准,后排国内文件;再排国际标准,最后排国际文件。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 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文件。

?国家标准、ISO标准、IEC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6)何时带年代

?——引用其他文件的特定章或条、图和表时,均应注日期。表达方式:

?“按GB —1998进行试验…(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特定的部分);

?“遵照GBXXXX—1997中第3章…(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中特定的章);

?“…按—1996中表1的规定…(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的第4部分中特定的表)。

?——只有引用完整的文件或标准的某个部分,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下,才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

?第一,根据标准的目的,可接受所引用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

?第二,针对资料性引用的文件。

?不注日期引用视为包括所引文件的所有修改单和修订版。使用如下表述方式:

?“……按GB 和GB 3012规定的…”;

?“…见GB 16283……”。

3.6.3术语和定义

?(1)术语和定义固定的引导语为:“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GB XXX的本部分)”。特殊除外。

?(2)术语条目至少包括如下4个方面:条目编号、表达概念的首选术语、术语对应的英语词、概念的定义。

?(3)只有1个术语条目也应编号。条目编号由阿拉伯数字和下脚点组成。术语条目编号顶格起排。。

?如果某个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对标准使用不是必须的,不应将该标准列入规范性引用文件中。

3.6.4条款的表述

?文字表达应学会使用四种助动词。

?A.要求:应、不应。表示要准确地符合标准而应严格遵守的要求。不使用“必须”代替“应”。?B.推荐:宜、不宜。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表示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推荐、建议、建议…不”。?C.允许:可、不必。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

?D.可能和能够:能、不能。用于陈述由于材料的、生理的或某种原因导致的可能和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等效表达形式。《标准编写指南、的应用》P123。

标准的编写:附录

?1.第一个附录应另起一面,以后各个附录通常另起一面,当有多个较短的附录时,也可接排。接排的附录之间距离10毫米。

?2.附录标题书写:附录编号、附录性质(圆括号标明)、附录名称,分三行居中。

?3.附录性质: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所给出的是附加条款,内容是构成标准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考虑标准结构,认为某些内容放在正文不合适,但又是使用者必须遵循的条款,为此编入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所给出的是附加信息,不应包含符合标准应遵守的条款。在文中对某条款进行解释或说明,一般要采用“注”的形式,但篇幅较大时,需要使用资料性附录形式。资料性附录仅限于提供一些附加信息。

?资料性附录中不应有要符合标准而应遵循的条款。

4.附录性质在文中的措辞

?规范性附录:写成

?“按附录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遵照附录B的规定” 或

?“……编写规则见附录C”。

?资料性附录:写成

?“参见附录B。”

5.附录章图表序号

?每个附录应有一个编号。附录编号由“附录”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例如“附录A”。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仍应标为“附录A”。

?附录编号:下方应标明附录的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再下方是附录标题。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例如:附录A中用“”、“”、“”等表示;图用“图”、“图”等表示。标准的编写-终结线

?终结线为居中的粗实线,长度为版面宽度的四分之一。

?终结线应排在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之后,不能另起一面编排。

标准制(修)订一般程序

?规范性文件: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第3部分:技术工作程序

?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第3部分:引用文件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标准制(修)订一般程序

?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

?第2部分:符号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3.9.1组织标准制(修)定工作组,编制工作方案

?3.9.1.1组织标准制(修)定工作组

?标准制(修)定任务下达后,确定该工作组人员,指定项目负责人。

?企业标准可由设计、技术检验、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人员组成。

3.9.1.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到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使用、科研、管理等部门和单位调查研究,全面收集有关资料,掌握国内外科研成果和生产或工作实践中的技术数据

?注意收集同本项目相关的强制性GB,强制性行业标准,确保制定标准内容同强制性标准相协调

?注意收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以及外国公司标准。

3.9.1.3编制工作方案

?(1)标准名称,适用范围;

?(2)任务要点:任务来源,制定目的、意义和工作内容;

?(3)国内外相应标准及有关科研成果的简要说明;

?(4)工作步骤及计划进度;

?(5)参加工作单位及其分工;

?(6)制定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7)标准化技术经济效果预测;

?(8)经费预算。

3.9.2标准草案的编制

?3.9.2.1在试验验证基础上编好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按编写标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对某项标准首次起草的文稿,称为标准征求意见稿(亦称标准讨论稿)。

?标准征求意见稿是标准编制组根据上级计划和任务书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基础上编写。

?根据制定标准的难易程度和需要,可分为征求意见一稿、二稿和三稿等。

?标准技术内容应建立在大量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

一切技术指标都应该经过认真试验验证以后才能确定

?制定全国服装统一号型标准:标准起草人员到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幼儿园和乡村进行40万人的体型测量,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再经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综合分析、计算以后,并结合服装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来。

?修订2号喷气燃料标准:根据我国石油资源和气候情况,有关方面提出把原沿用苏联标准的冰点-60 ℃改为-℃50 ℃,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测定了高空和地面的温度,研究了炼制工艺和添加剂的选配,建立了质量检验仪器和检验方法,并作了多次的试车试飞验证后确立。

3.9.2.2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确定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书》

?标准制定科学合理,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应将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发送有关生产、使用、科研、设计、技术监督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可以召集专门的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分类整理,逐一分析研究,合理的意见应采纳,不正确的意见,需要作出说明解释。

?分类整理的意见一般采用表格形式表达。

发送标准《编制说明书》

?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时应同时发送标准《编制说明书》。主要内容:

?(l)标准项目任务来源及制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2)编制标准基本原则,本标准同现行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标准之间关系;

?(3)本标准重要内容的确定依据、重要问题的解释说明;

?(4)主要的技术指标,试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预测;

?(5)贯彻实施标准的建议和意见。

3.9.3审查标准,编写标准报批稿

?标准送审稿:在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编制组认真汇总、研究和修改完善后形成的一种供审查用的标准草案。该草案经审查、修改后即成为标准报批稿。

?标准报批稿:上报审批的标准草案。标准报批稿是标准化课题研究成果的技术文字结晶,是严格按课题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对课题进行研究,经过编写规则、技术内容、文字叙述等方面的最终审查,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发布的正式文本。

3.9.3.1标准审查主要内容

?①标准的规定是否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是否同我国强制性标准相抵触;

?②标准内容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了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③标准的规定内容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是否在试验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否在其适用范围内做到完整、齐全;

?④标准编写方法是否符合GB/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⑤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建议是否适当可行。

3.9.3.2审查标准方式

?函审:标准内容比较成熟,各方分歧意见不大的,可以采用函审方式,以节约人力和物力

?函审应写出"函审结论"。

?会审:对标准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争议较多的标准应采用会审方法。

?会议审查应写出“会议纪要”,并附参加审查会议代表签字名单

3.9.3.3编写标准报批稿

?标准送审稿经审查通过后,工作组应根据审查意见,编写标准报批稿,报批时应呈交下列文件:

?①报批标准公文一份;

?②标准报批稿,其内容应与标准审定通过的内容一致,如有改动应有说明;

?③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试验验证报告;

?④标准审定会纪要或函审结论并附代表签字名单;

?⑤如系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附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和译文各一份。

3.9.3.4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标准报批稿及报批所需各项文件准备好后,应根据标准的级别,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报送相应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发布。

●审批时应明确本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明确标准实施日期。

●标准审批发布后,要公布于众,并立即组织印刷发行,尽快把标准发行到各有关实施部门和单位,使其在标准实施之前作好实施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

3.9.3.5标准的复审

●标准化法第13条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

●GB、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企业标准复审周期不超过3年。

●标准的确认有效、修订和废止由原标准发布机关审批和发布。

That’s all for today.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请多关照

?请你指教!

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管理制度(新版)

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管理制度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21

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管理制度(新版)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2、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应当具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设施条件,落实质量安全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自律管理;公开承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4、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组织生产管理人员和农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巡查监督。

5、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落实包装标识、追溯管理和召回处置等规定。 6、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机构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不得收购、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自觉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 7、食用农产品入市须同时具备包装标识或产地证明、检测合格证明;认证农产品入市销售时使用认证标识的,须按规定附具质量认证证书;依法需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用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30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用版) 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民以食为天”,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关注和期盼。当前,迫切需要“从田头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从生产源头抓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化。 2、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化肥、农药、激素农资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癌症发

病率居高不下与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有很大关系。如人体摄入的NO3-有81.2%来自所吃的蔬菜,蔬菜中有NO3-大量积累会转化为NO2-,并可生成强致癌物质NH4NO2-,诱发人体消化系统癌变。世界卫生组织在1973年就规定了硝酸盐的限量指标为5mg/kg体重(按NaNO3计),亚硝酸盐为0.2mg/kg体重(按NaNO2计),还有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超标造成餐桌污染、引发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建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可以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保障人体健康安全。 3、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买方市场,农民卖粮难,增产不增收,出现了低水平相对过剩。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的品质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变陈旧生产方式,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才能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消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试题库

附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 件: 人员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 题库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法律法规类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 ?农产品及制品 B ?初级产品 C ?植物产品 D ?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 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 年4 月29 日、2006 年11 月1 日 C.2007 年1 月1 日、2007 年5 月1 日 D. 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B )的规定。 A .食品安全法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 .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6.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 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 情况、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 息。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 A. 2006年 11月 1日 C . 2009年 1月 1日 8. 《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 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 .吃的 B .饮用的 C .食用或者饮用的 D .其他的 9.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A ?农产品质量安全 C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B .食品质量安全 D .农、兽药质量安全 D )。 B . 2008年 6月 1日 D . 2009 年 6 月 1

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

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实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 1、检验程序及要求 1. 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 . 2 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制样、检验分析。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 . 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 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 . 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 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 . 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

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 . 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 . 7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及计算、分析检验报告单。实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 报告单两种。 1 . 8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负责人。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 . 9负责人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填报相应表格,报告给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做好标识。负责人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2 、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 记录一般可将记录送交实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 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 4、记录在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潮湿、霉变、虫蛀;丢失和盗用,注意防火与通风。记录的使用与管理要遵守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 5 、遵守实验室分析检验、试验工作基本规则。 6、上级抽检时,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可以直接安排到分析化验室,分析化验室要做好登记,同时将自测数据与抽检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检验实验室能力和室间精密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时了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效发现和排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全力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和市农业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检测时间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每月组织一次抽样监测,有重点、有计划的对全县农产品各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加强重大节日、暑期期间农产品质量检测。 二、抽样地点 抽样地点包括种养殖基地、定点屠宰场、畜产品专卖店、奶站、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 三、检测品种及数量 (一)监测品种 检测样品的种类为:蔬菜、猪尿、猪肉、猪肝、牛尿、羊尿、牛肉、羊肉、鸡肉、鸡蛋、生鲜乳、水产品、饲料。 (二)监测数量 本级计划监测1899批次,其中畜禽产品466批次、生鲜乳79批次、水产品24批次、蔬菜1290批次、投入品40批次,不包括省市级监督抽样。 四、抽样依据、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第 2 页共 5 页

(一)抽样依据 猪肝、猪尿和鸡肉分别按照NY/T763-XX《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其他动物产品按照NY/T5344.6-XX《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6部分:畜禽产品》执行;水产品按照SC/T3016-XX《水产品抽样方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产苗种药残抽检的通知》执行;饲料按照GB/T14699.1-XX《饲料采样》执行;蔬菜依据NY/T448-XX、 GB/T5009.199-XX《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等。 (二)检测项目 1、猪肉、猪肝、牛肉、羊肉: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磺胺类。 2、猪尿、牛尿、羊尿: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3、生鲜乳:检测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黄曲霉素M1、各种抗生素等。 4、饲料:检测三聚氰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5、鸡肉:检测氯霉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6、鸡蛋:检测苏丹红、氟喹诺酮类、氯霉素。 7、水产品:检测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8、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三)检测方法 第 3 页共 5 页

农产品检测

1、检验用水的要求 食品分析检验中绝大多数的分析是对水溶液的分析检测,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在实验室中离不开蒸馏水或特殊用途的纯水,在未特殊注明的情况下,无论配制试剂用水,还是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均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蒸馏水可用普通的生活用水经蒸馏汽化冷凝制成,也可以用阴阳离子交换处理的方法制得。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对水的纯度有特殊要求时,一般在检验方法中注明水的纯度要求和提纯处理的方法。 为保证纯水的质量能符合分析工作的要求,对于所制备的每一批纯水,都必须进行质量检测。一般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用电导仪测定的电导率小于或等于530μs/cm(25℃)。 ②酸度呈中性或弱酸性,PH=5.0~7.5(25℃).可用精密pH试纸、酸度计测定,也可用如下指示剂法测定:在10 ml水中加入2~3滴1g/L甲基红指示剂,摇匀呈黄色不带红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或在10 ml水中加入4~5滴1g/L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摇匀不呈蓝色,则说明水的酸度合格,呈中性。 ③无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为:在100 ml水中加入2滴 0.1g/L高锰酸钾溶液煮沸后仍为粉红色。 ④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

2 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2滴5g/L铬黑T指示剂,摇 匀。溶液呈蓝色表示水合格,如呈紫红色则表示水不合格。 ⑤氢离子含量合格。检测方法为:在10 ml水样中加入数滴硝酸,再加入4滴10g/L的AgNO3溶液,摇匀。溶液中无白色浑浊物表示水合格,如有白色浑浊物则表示水不合格。 2、检验用试剂的要求 化学试剂是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标准的纯度较高的化学物质,它是分析工作的物质基础。试剂的纯度对分析检验很重要,它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试剂的纯度达不到分析检验的要求就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化学试剂,将直接影响到分析实验的成败、准确度的高低及实验的成本,因此,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类别、用途与使用方面的知识。 根据质量标准及用途的不同,化学试剂可大体分为标准试剂、普通试剂、高纯度试剂与专用试剂四类。 ①标准试剂 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大型试剂厂生产,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其特点是主体成分含量高 而且准确可靠。 滴定分析用标准试剂,我国习惯称为基准试剂(PT),分为C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一) 2011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镇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 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 镇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各单位均安排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访来电专人登记、专人处理。

(二)加强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农药方面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高毒以及禁限用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督促农药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认真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档 案及农产品生产记录。兽药方面重点是对加强兽药购销管理,发放购销记录表等,防止违禁兽药进入生产环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方面重点是发放经营备案单,加强了饲料抽检工作,对一些小型配混饲料加工、生产者要求有生产日志和饲料生产配方及销售记录,对一些养殖大户的投入品进行突击检查,要求他们切实做好生产记录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 今年“15”、“五一”、“两节一会”期间,镇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工商、质监、公安、农技、畜牧、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深入到全镇农资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个别农资销售点售出的农药等农资产品登记不详和少数农户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经营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保护产地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使生产基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要求。 二、认真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按照技术规范生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范。 三、规范化采收和安全贮运,防止二次污染。 四、加大农产品的检测检验力度,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五、做好基地和产品的认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加贴和管理。 六、健全记录和档案,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踪服务体系。 七、实行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自检,逐步推行产地产品检测合格准入和准出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应当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在办公场所悬挂工作职责阳光台、制度牌并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制度、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制度、监测制度、检测室管理制度: (一)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职责(已述)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制度 1、制订实施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计划和年度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活动,建立培训档案。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交通要道、集镇和农民集中场所,制作悬挂宣传标牌,张贴宣传标语。 3、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应当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每年组织对村监督员、组协管员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培训40课时以上。 5、组织村监督员、组协管员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参加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三)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 1、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2、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档案,如实记载相关信息;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经营条件和经营产品审查,依法查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某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某某县场竞争力,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某某县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玛某某县人民政府“玛政办发〔____〕6号”文件精神,在县农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县农技中心领导的精心策划下,玛某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建立工作于____年底正式启动。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深入贯彻区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精神,自__年年开始,我检测中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____年利用科某某县及时印发资料__多份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媒体主要通过电视台专题栏目《农事顾问台》专门做了2期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并在《关注》节目中以专题的形式做了一期从抽样到检验结果公示全过程一期节目,目的某某县老百姓都能对认识到蔬菜、瓜果的安全性。尤其今年的3.15日我站检测员在人民市场现场做蔬菜、水果样品,通过《玛纳斯新闻》播某某县蔬菜安全性。另外,我站还通过党办口口群和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做大量的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取食过程中使用方法。以上工作的开展为了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和农残检测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 ●三、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

我国目前农药残留较为突出的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蔬菜是一种生长期短,茬口多的作物。在蔬菜生长旺季,也是病虫害发生的旺季。为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一些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或受金钱利益的驱使,不按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甚至将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拿来使用。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蔬菜种植管理和蔬菜现场的监管非常有必要。 1、取样 根据玛政办发《关于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抽检检测的通知》,我们主要抽检两个蔬菜基地:兰某某镇一村蔬菜基地、头工乡北园子蔬菜基地;两个批发市场:人民路农贸市场批发商和经营户、西光明路农贸市场批发商和经营户;二个超市:富贵超市、家和城市。 蔬菜基地的菜农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其实菜农也非常需要农药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在采样的同时,我们向菜农们介绍宣传了安全用药的一此注意事项,鼓励菜农们使用低毒无公害的农药。在某某县场和蔬菜某某县场,由于我们工作刚刚开展起来,相关立法还不完善,我们没有抽检工作证,采用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证,而少数经营者考虑金钱利益,所以我们有时取样时会被拒绝。 2、检测 检测所用仪器为福建省农残速测仪。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方法,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是否合格。 3、结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试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试题 单位:永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_____。 A次级产品;B初级产品;C植物产品;D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______发展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 时修订。 A科学技术;B农业生产;C生产技术;D基础建设 3、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由______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 A 县级; B 市级; C 省级;D乡(镇)级 4、_______ 农业行政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进行查封、扣押。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C 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 5、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需要在____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 A市级;B 省级;C 县级;D乡(镇)级 6、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______年。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7、进行质量检测过程中,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应当及时通报同级________管理部门。 A 食品药品监督; B 食品监督; C 药品监督; D工商 8、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______部门报告。

A 当地政府; B工商; C质量监督; D农业行政主管 9、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______进行检验;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A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B 卫生质量标准; C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D食品卫生法 10、.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_____元以下罚款。 A 1000; B 2000; C 3000; D 5000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_____认证合格。 A 质量; B 计量; C 技术; D 检验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因检测结果不实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______。 A 刑事责任; B 赔偿责任; C 民事责任; D 法律责任 13、_______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A市级以上;B 省级以上;C 县级以上;D国家 14、______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 A县级以上;B省级以上;C市级以上;D乡(镇)级以上 15、______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A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B 当地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C农业高等院校;D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16、由国家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______的技术规范。 A强制性;B自愿性;C科学性;D民主性 1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______处分。 A记过处分;B行政处分;C罚款;D刑事处分 18、国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行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广先进安全的______。 A生产技术;B管理技术;C科学技术;D应用技术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周永锋 一、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和实施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二、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 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是在标准化原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指导农业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1.简化原理 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可必要的范围时。即可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以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2.统一原理 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 从农业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农业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过程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当然农业过程中还有一些事情不能统一的现象,如不同经纬度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作物播种时间,就无法统一;同一作物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不同区域也无法统一。但这并不能证明统一化原理的不适用。 3.协调原理

农业标准系统的功能有赖于每个标准本身的功能,以及每个相关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来保证。为使农业标准系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使农业标准系统在相互因素的连接上保持一致,使农业标准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从而为农业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协调原理的主要应用方面: 农业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 相关农业标准之间的协调; 农业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 4.优化原理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常用“优化”方法有:优选法;加权系数法;费用效果分析法;成本价格分析法;经济阙值分析法。 三、农业标准化遵循的原则 1.超前预防原则 农业标准化的对象要在依存主体的实际问题中选取,而且更应从潜在的问题中选取,以避免该对象非标准化而造成损失。 2.协商一致原则 农业标准化的成果应当建立在相关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3.统一有度原则 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特性和特征做出统一规定,以便充分实现标准化的目的。 4.变动有序原则 农业标准应以其所处环境的变化,相应的新科学成果的出现,按规定的程序适时修订,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5.互相兼容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30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民以食为天”,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关注和期盼。当前,迫切需要“从田头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从生产源头抓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化。 2、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化肥、农药、激素农资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与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有很大关系。如人体摄入的NO3-有81.2%来自所吃的蔬菜,蔬菜中有NO3-大量积累会转化为NO2-,并可生成强致癌物质NH4 NO2-,诱发人体消化系统癌变。世

农产品质量检验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 一、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1. 目前我国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使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①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生产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也最可能引起强烈中毒反应的污染物。②蔬菜是易富集硝酸盐植物,特别是现代农业化肥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③蔬菜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城市垃圾、污泥和含重金属的化肥、农药,有毒重金属主要指铜、锌、镉、铬,另外还有汽车尾气造成的铅污染。生物污染问题也开始引起重视,但由于我国消费者食用蔬菜绝大部分是熟食,烹调过程可以使微生物失活,只要不食用未经加热的蔬菜或在食用前充分洗净,这类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基本可以避免。 二、蔬菜中的污染物有何危害? 长期进食被农药污染的不合格蔬菜,会产生慢性农药中毒,影响人的神经功能,严重时会引起头昏多汗、全身乏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浮痛腹泻、流涎胸闷、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等症状。 硝酸盐本身毒性并不大,但它在人体内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机体内缺氧,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还可以与人肠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成致癌的亚硝胺,导致消化系统癌变。通常硝酸盐积累顺序为:叶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瓜果类>豆类>茄果类。烹饪的蔬菜存放时间延长,其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所以建议不要食用烹饪后隔夜存放的蔬菜。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反应,但长期积累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 三、有虫眼的蔬菜就一定是安全的吗? 蔬菜有没有虫眼并不能作为蔬菜是否安全的标志。有很多虫眼只能说明曾经有过虫害,并不能表示没有喷洒过农药。如果菜幼小时叶片留下了虫眼,虫眼反而会随着叶片长大而增大。有时候虫眼多的蔬菜,菜农为了杀死害虫反而会喷药更多。此外,害虫同样具有抗药性,一旦产生抗药性,菜农往往需要加大剂量才会有效果。所以,看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不能只看它有没有虫眼。 四、购买的新鲜蔬菜应浸泡几小时后方能食用,这种观点正确吗?

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

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 一、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置检测设备,配备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检测人员,根据农产品生产情况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 二、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的产品不能作为农残检测样品、也不得收获上市交易。 三、农产品即将上市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主要采取速测方式,通过抑制率进行判定,样品检测合格的,出具检测报告单,产品可上市。检测不合格的,立即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立即进行定量检测,在定量检测未出结果前,产品不予上市。对定量检测不合格产品,立即上报农业主管部门,查明原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 四、检测报告单与生产记录同步保存,通过检测报告单生成农产品二维码或农产品产地证明,农产品上市交易时凭二维码或持产地证明销售。 五、检测记录存档并保存2年以上。

不合格农产品召回处理制度为了加强本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不合格农产品退出市场管理,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或者不符合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并已经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为避免不合格食品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本单位及时将缺陷产品从流通、消费领域收回,予以处理或者销毁,并承担相关费用的制度。 二、发现所销售的农产品属不合格农产品,或接到农产品加工企业、供货商、下级销售商通知的,应立即启动不合格农产品召回程序。通知农产品加工企业、供货商、下级销售商立即停止销售;立即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信息公布应能够覆盖销售范围; 三、实施召回的不合格农产品应当定点存放,存放场所应当有明显标志,召回农产品数量必须准确记录。 四、召回的农产品按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食品召回应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食品召回情况应及时、完整、真实地报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制度

农产品安全检查制度 为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规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凡本合作社成员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活动,以及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均应遵守本制度; 二、检查组织 由合作社理事、监事组成,合作社自查小组,实行质量安全责任,建立职责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定期对水产品及生产管理进行自检,务必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监督检查内容与措施 (一)定期对合作社成员水产生的产投入品、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合作社社员养殖过程中饲料、渔药使用情

况、自律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经营行为守法守信以、三 项纪录填写情况及产地准出入制度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 题及时落实整改。 (二)定期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主动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定期对本合作社产品进行送检。 (三)督促合作社社员对每批次即将上市产品进行自检、送检,产品合格方准进入市场; (四)定期对社员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向社员普 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解读工作部署和 出台的政策措施,增强社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报道 监管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 (五)制定完善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责, 建立分工明确的应急处理责任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农产品 质量安全事故的分级及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技术储备、应 急物资、应急装备等保障工作。 (六)信息公开。向社员及社会公布合作社日常农产 质量安全检查管理信息,每年向外公布合作社内农产品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考试题题库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考试题题库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就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农产品及制品 B.初级产品 C.植物产品 D.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年4月29日、2006年11月1日 C.2007年1月1日、2007年5月1日 D.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 B )的规定。 A.食品安全法 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 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A.农产品质量安全 B.食品质量安全 C.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D.农、兽药质量安全 6.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 7.我国标准分为( B )。 A.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与内部标准 D.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 8.政府部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听取( D )的 意见,保障消费安全。 A.农产品生产者 B.销售者 C.消费者 D.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 9.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就是( B )的技术规范。 A.自愿执行 B.强制执行 C.任意执行 D.随便执行 10.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可能危 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D )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A.农药、兽药 B.农药、兽药、肥料 C.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D.农药、兽药、饲料与饲料添加剂、肥料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人员理论知识考试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题库一、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法律法规类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 农产品及制品 B.初级产品 C.植物产品D .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 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 2006年4月29日、2006年11 月1日 C. 2007年1月1日、2007年5月1日 D. 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 月1日 4.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 B )的规定。

A. 食品安全法 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 D.产品质量法 5.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C.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 D.农、兽药质量安全 6.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D )。 A.2006年11月1日B.2008年6月1日 C.2009年1月1日D.2009年6月1日 8.《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 吃的 B.饮用的 C.食用或者饮用的 D.其他的 9.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 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管理制度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2、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应当具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设施条件,落实质量安全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自律管理;公开承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4、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组织生产管理人员和农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巡查监督。 5、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落实包装标识、追溯管理和召回处置等规定。 6、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机构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不得收购、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自觉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 7、食用农产品入市须同时具备包装标识或产地证明、检测合格证明;认证农产品入市销售时使用认证标识的,须按规定附具质量认证证书;依法需实 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1、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应当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相关信息;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生产记录。 2、农产品生产者使用行政监管部门统一监制的生产记录本,按照规定事项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46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制 度标准版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规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凡本合作社成员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活动,以及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均应遵守本制度; 二、检查组织 由合作社理事、监事组成,合作社自查小组,实行质量安全责任,建立职责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制度,定期对水产品及生产管理进行自检,务必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监督检查内容与措施 (一)定期对合作社成员水产生的产投入品、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合作社社员养殖过程中饲料、渔药使用情况、自律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经营行为守法守信以、三项纪录填写情况及产地准出入制度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二)定期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主动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定期对本合作社产品进行送检。 (三)督促合作社社员对每批次即将上市产品进行自检、送检,产品合格方准进入市场; (四)定期对社员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