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概述练习题1

第一章教育概述练习题1

第一章教育概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5.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在教育史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心理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8.在有关教育起源的三种经典学说中,持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米定斯基C.卢梭D.利托尔诺

9.在有关教育起源的三种经典学说中,“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11.一般来说,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三个方面。A.教育现象B.教育影响C.教育实践D.教育理论

12.我国目前主要由以下哪一个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15.人类历史上,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6.“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教育趋势是( )。

A.公平性

B.大众性

C.普及性

D.终身性

1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度的年限为( )。

A.8 年 B.10年 C.9年 D. 12年

19.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原始社会教育的独特的特点是()。

A.原始平等

B.制度落后

C.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D.教书育人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4.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教育学概论(按题型整理)讲课教案

教育学概论 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法) ·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的特点的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社会,它的特定功能或基本职能是通过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授促使受教育者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力的沉睡状态进入激活状态,使其沉睡状态的潜能发展为动态的潜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育活动的构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当代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人的特征: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第一章 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试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特征 ①经济全球化 ②信息化 ③改革和创新 2、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地位、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以支持组织的各级管理决策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近二十年来,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剧变,主要商品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房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剧烈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的经济运作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单是用来支持组织的日常管理与作业的工具,而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变革时代,信息系统还是促进组织变革、进行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系统的期望程度与依赖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应变能力常常成为系统建设的瓶颈问题。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仍然跟不上信息化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及时总结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已经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途径。 3、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战略 ①开拓市场争取顾客 早期的信息系统规模较小,以支持企业的内部活动,如生产、财务、人事、办公事务等为主。近20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来拖市场,争取顾客成为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战略的主要方面之一。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应以支持企业市场战略为主要宗旨。 ②信息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集成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组织向扁平化、分散化、网络化方向以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形成竞争优势,有需要整个企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因而组织活动分散,信息管理集中成为企业信息战略的组成部分,实现一个组织的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信息系统跨越组织和地域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是重要,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多个企业根据新的市场机会建立动态联盟(虚拟企业),已取得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已经跨越企业的边界,虚拟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合作商务中的信息管理是当前信息建设的新课题。 4、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融合的四个方面 ①事务处理 当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管理领域时,也是首先作为计算机工具使用的。 人们用它来进行工资、会计、统计方面的计算工作,部分代替人们的手工劳动。计算机的使用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的是单用户或批处理方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系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得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得概念 教育就是人类有H得地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得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得定义: 1 ?从社会得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得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得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狭义得教育: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得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规律,有11得、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得方向发展变化得活动。 (3)更狭义得教育:德育 2、从个体得角度来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得过程。 兼顾社会与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得促使个体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也有个体得个性化) (二)教育得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得本质属性就是育人,即教育就是一种有U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区别与其她事物得根本特征,就是教育质得规定性,也就是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 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体现在: (1)教育就是人类所特有得一种有意识得社会活动;(H得性) (2)教育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得活动;(社会性) (3)教育就是以人得培养为直接L1标得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 2、教育得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教育 (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 (3)继承性。古与今一一不同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 (6)生产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7)民族性。国与国-不同 (三)教育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就是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II得地影响她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得人,统称为教育者。 广义得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笔记

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第一章 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 (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 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 (1)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 ①开放性。他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②非线性。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他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③交互性。他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4.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 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1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盜系统在教育中是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阖段。20世纪后期以后,育的主褁标志。的应用时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5. 第一层次,最里层,最直接层次,是学与教理论和传播理论。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授课题目 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教学时间安排 12 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 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 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6.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 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二)教育观念的变革 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3R ----- 读(reading )、写(writing)、算(arithmetic)

3T ----- 技术运用(tech no logy )、团队协作(teami ng )、迁移能力transferenee ) (2 )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 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 下表: 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1. 创新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重点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1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P3-5 a.促成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b.促成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成才的标准时多元的,个性化的,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多种智能。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它由传统的3r(读写算)转变为现代的3t(技术运用,合作与迁移)。 c.形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特点有如下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新型学习方式?P5-6 a.创新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个性化学习 d.基于技术的学习 3师生角色的转变?P7-9 a.教师角色: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b.学生角色:主动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 4信息化教育的定义?P9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或: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3种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2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信息化教育的特征?P12 ①五化 a.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b.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c.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d.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e.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②三性 a.开放性 b.非线性 c.交互性 6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P14-16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第一章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 6.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论补充) 第二章 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3.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 4.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5.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第三章 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 第四章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 2.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5.了解Webquest教案设计 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 第五章 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 法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 况 第六章 1.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 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 价方法 5.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 价方法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 第七章 1.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件、积 件(学习对象)、课程包、blog(补充)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 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 式 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第八章 1.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 2.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 远程教育的发展 3.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 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 5.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 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 第九章 1.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 研究、叙事研究 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aect94定 义,aect2005新定义) 3.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 则 第十章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 2.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 3.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 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AECT94、05定义)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理论道德的实践。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 (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功能和作用 (1)特征之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

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1、名词解释: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得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得一种新得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 ①现代教育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得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就是6 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②现代教育理论。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得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就是4 种学习理论与4种教学理论。 4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 4种教学理论:赞可夫得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得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得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得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就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得手段与方法得体系,可分为物化形态得(硬技术)与智能形态得(软技术)两类。在教育中应用得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种: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信息素养:本质就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得一种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得信息素养特别就是信息能力,就是信息化教育得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

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有8种: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与信息免疫能力。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就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得教育资源,最主要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与现代教学资源。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得、任务与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得、有计划地掌握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得过程。 教育方式:为了满足受教育者所要达到得目得,所采取得教育方法,如: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夜校教育、成人高考、自考等。 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 技术技术教育得异同。 ①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就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得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得不同称谓。教育信息化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得过程;信息化教育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得表现形态。 ② 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1.我国目前使用的是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2.学科课程论它又称作分科课程论。 3.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具有长期性。 5.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是指培养目标。 6.古代的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7.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9.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 10.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1.“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所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 12.从个体发展的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的主动能动性是决定因素。 13.因材施教原则我的精神实质是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14.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5.学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育者、教育措施和受教育者 16.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18.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因而教育具有生产性 19.“应试教育”的根本错误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20.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1.教育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2.教学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知与不知的矛盾 23.社会生产力对教育起制约作用 24.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教育落后的状况,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教育体制 25.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26.校本课程是学校教师开发的课程 27.中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2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的特点的要求 3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3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32.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 33.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内发论 3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36.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37.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素质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素质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8.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 39.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 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新增考点二: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其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古典自由主义(夸美纽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3.民主主义学派(强调个人自由,教育平等) 新增考点三: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新增考点四:韩愈的师道 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传道是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P11) 教育媒介是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朱熹) 2.生物起源说(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3.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3.劳动起源说(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一、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 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最显着的特征; 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适应变化和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与协作是信息时代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5、科学范典走向非决定论; 三、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如下变革: 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i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评价观; (从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主体、重心方面展开论述) 四、信息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 1、创新性学习: (学会:构建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某些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 会学: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自主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 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3、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 异和实现老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4、基于技术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五、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 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 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化教育的公式表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3、主要的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老师、学习)、情商为 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4、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 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灌输死记硬背法。

教育学复习题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既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 2、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社会的教育、 __近代社会的教育___________ 和 ___现代社会的教育_ _____ 3、西周时期,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___政教合一_________ 的官学体系。 4、教育学是一门研究 __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________________ ,揭示 ___教育规律__________ 的科学。 5、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论集___《论语》_____ 里。 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了一部重要的教育理论专著_《大教学论》____________ 。 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_《普通教育学》____________一书,被称为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8、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实用主义认识论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现实生活,主张学生在_实际生活_______________ 中学习。 二、选择填空题: 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 B 。 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C、短期教育、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 D、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 2、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一般也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 C 。 A、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 B、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现代时期; C、萌芽时期、成形时期和发展时期; D、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和信息化时期 3、关于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人们一般认为是 D 。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学记》 4、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国家实施 A 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A、初等义务教育; B、中等专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5、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竞争本质上是 D 。 A、科学技术竞争; B、经济实力的竞争; C、现代化设备的竞争; D、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6、在国际教育界,现代教育被赋予三种形态,即 C 。 A、德育、智育和体育; B、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C、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D、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7、苏格拉底的 B 成为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渊源。 A、教育思想; B、问答法; C、哲学方法; D、育人方法 8、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应以B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化的教育体 系的教育家。 A、哲学和心理学; B、心理学和伦理学; C、心理学和科学; D、伦理学和哲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既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丶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的定义: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的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也有个体的个性化) (二)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教育 (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 (3)继承性。古与今——不同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 (6)生产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7)民族性。国与国--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