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实录(黄爱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黄爱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黄爱华)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黄爱华)

一、课前谈话:

师:现在是五年级了吧,现在见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小。我在深圳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课。一年级的孩子蛮可爱的,蛮好玩的。老师叫小朋友去认识球和圆柱,老师问:圆跟圆柱有什么不同?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球可以滚,而圆柱躺下来可以滚,站起来不能滚。”这就是他们的回答。还是蛮有道理的。但是同学们可是五年级了,你已不再是一年级的水准。我们今年天认识圆,其实一年级就已经知道,这时候我们去认识圆就不是一年级的要求了。我们要对圆有深刻的认识。圆在生活中太多了,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你能说3个吗?

生:学生相互说3个。

师:坐正,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当中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聊一聊有什么好处?给数学课热热脑子。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学了这个有没有意义呢?看来很有必要。

二、上课内容:

师: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出示4张画圆的图片)五年级的孩子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在这4张图片中大概可以看到怎么能够画出一个圆?老师上课之前就已经画了一个圆,在我们画圆的过程当中首先用一个尺子量一量2个脚之间的距离,把圆心固定住,我们大概知道圆是怎么画的吗?请同学思考:圆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都是用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用曲线围成的。

师:看看这就不是一年级了吧,这就是五年级水准了吧。但我们学过的都是直直的线段围成的。而圆呢?它是一个弯曲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在圆的后面写一句话,你觉得我可以写什么?(板书: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用这句话来说我们又长大一些了。

生:学生齐读。

师:在这句话里要多一点强调:曲线。它还是什么图形?

生:平面图形。

师:在这个问题上跟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今天认识的这个圆与脑海里已有的平面图形放在一起,建立起一些关系。

师:接下来一起走回我们讨论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老师给你们看一个。

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拿个照相机准备去拍一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可照相机一打开,我还没有举起来,就拍到了一个圆。(出示:窨井盖)不妨从这个问题开始探讨起来。请同学们去琢磨: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重要问题。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茶叶罐,把茶叶罐当作下水道的井盖,盖子比那个口子要稍微宽一点。请同学们琢磨刚才有意思的问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生:8人讨论。

师:(师生一起探讨:)有的小组怎么转怎么转都不会掉下去。椭圆形的呢?

生:我觉得窨井盖之所以用圆的是因为椭圆形的容易掉下来,譬如人走上去睬空了会掉下去,很危险,如果用圆的怎么转都掉不下去。

师:用圆的怎么转都掉不下去。请学生上来转一下。

生:除了圆以外其它的不管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斜边大于它的直边,就会掉下去。圆是曲线图形,无论怎么走都掉不下去。

师:他说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一个对角的,都比边长长,很容易掉下去。这点都同意吗?椭圆的在哪里?(出示:实物)演示一下。是不是容易掉下去。立起来这个时候的宽度短多了,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刚才这个同学讲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掉不下去是因为宽度,掉下去也是因为宽度。看看这个圆,刚刚看到这个同学这样转,其实可不可以这样转(演示),好像也掉不下去,为什么就掉不下去呢?

生:因为我觉得圆没有角,但它四周都是弯弯的弧度都差不多,而椭圆形两头弯得比较小,

另两头弯得比较大。

师:刚讲了一个弧度的问题,说起这个弧度同学们似乎有这样一个判断:总有一个宽度,比较宽,转一下,还是宽,再转一下,还是宽……圆总有那么一个宽(拿处圆纸片:用2个手指捏住:转一下,再转一下……)感受一下,这个宽怎样?

生1:圆的对角线永远相等。

生2:圆的直径永远相等。

师:用了一个词:直径。还有吗?有必要好好去研究这些生活当中的问题。刚说了这个直径的宽度想办法把它找到。我们是用量啊还是用折的办法把它找到。

生:折。

师:折?怎么折?

生:对折。(学生都折)。

师:找到了吗?要不要换个方向再折一下。再折一下。OK!把折的至少3个折痕指出:第一个折痕是哪一条?第二个折痕是……?你肯定会有一个发现:这3个折痕一样长,对不对?还有吗?

生:都穿过了一个点。

师:这3个折痕都相交了一个点。指给旁边同学看。能不能理解一个中心的意思,理解吗?继续走。在数学上还有这样的规定:(多媒体出示:半径……)你能看懂吗?中心一点?

生:宽度除以2就找到中心点,中心点到左、右都相等。

师:中心点到上、下;左上、右下都相等。你能找到半径吗?继续走。

刚才折来折去的折痕在数学上是怎么定义的?(直径、)你能说清楚直径吗?把这些东西都梳理在黑板上。

师:好了,同学们从刚刚研究那个下水管道到研究纸圆,然后再去折,再去阅读课本当中规定的文字,我们有必要把这些重要的文字梳理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坐正,我们一起来。在我们圆里头,规定了一个叫做“圆心”,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

生:O

师:O来表示。那么对于圆心这句话的定义,我们觉得有必要把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你觉得黄老师应该写点什么?放在圆心这个词的下面,我说的不是全写,全抄。关键词!

告诉你旁边,你觉得应该写什么?

师:我们来聊聊,你觉得我应该写什么?

生: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师:谁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生:折痕。

师:这些折痕相较于圆中心的一点。都写着呢。对于这句话来说,你觉得是“折痕相交于”重要,还是“圆中心的一点”重要?

生:圆中心的。

师:圆中心的一点,那我写什么?写你们刚才话中的一两个词语,好不好?

师:圆“中心的一点”,有5个字,可以写3个字。

生:中心点。

师:中心点。理解不?

生:理解!

师:中心点就是圆中心的一点,对不对?

生:对!

师:这样写,简洁好记!来,坐正。我写了。写什么?

生:中心点!

师:圆心就是中心点。

师:继续整理,接下来,整理谁?

生:半径。

师:半径,用什么字母?

生:r

师:r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写点什么呢?你们不会不懂吧?我们来读读,首先“连接”懂不懂?

生:懂。

师:连接谁?

生:圆心和圆上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都懂?我就不相信。“圆上”你懂吗?这里一个圆,你能告诉大家“圆上一点吗”?好,你来。

生:我感觉圆上就是圆的一大条边。

师:他是把“圆上”理解成“圆边上”。

师:可以吗?数学上也有人这么说“圆周上”。周长周长,圆周上。圆上就是圆周上,同意吗?那你举个例子。

生:比如说,这一点就在圆周上。

师:这一点就是什么点?

生:这一点就是圆上的一点。

师:刚才有同学提醒你这一点可以理解成圆上的什么点?

生:任意一点。

师:任意一点,是不是随意点的?

生:嗯。

师:哦,任意一点就是随便点,再点一点,再点一点。

生:无数个呢!

师:再点一个呢!

生:可以点无数个。

师:我点一个,好不好?

生:好。

师:我点一个。

生:这个不行,因为它不在圆周上。

师:简单一点说,它不是圆上的一点,那它是哪里的一点?

生:它是圆里的一点。

师:圆里也可以把它说成“圆内”。

生:圆内的一点。

师:圆上一点,圆内一点,接下来,你还可以教另外一点。

生:圆外一点。

师:哦,他说这一点就叫圆外的一点。可以哦,大家都懂啦。来大家说一遍。

生:圆上一点,圆内一点,圆外一点。

师:你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擦了。

生:嗯。

师:那现在怎么写?找关键词,关键句么。要谈半径,离不开第一个字谁?

生:连接。

师:连接谁?

生:连接圆心

师:我把“圆心,”写下来。再找找别的。

生:圆上

师:好,圆上。还有。

生:任意一点。

师:任意一点。谈半径,写这么多够不够了?它连的是谁和谁?

生: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师:这样我们就把半径认识了,我教了两个了,哪个人愿意来做做小老师来教教直径?这里有图,又有位置写字,你来做做小老师。愿意吗?

生:我来。

师:那,你来吧,弄来的时候,我站你边上,还是坐你座位上?

生:站我边上。

师:好,站你边上。

生:圆的直径就是穿过圆心,连接这一点和这一点的一条线。圆直径是圆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讲完啦?上来上来,我们觉得上来做小老师,有这么3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请大家注意看!然后你开始讲,讲完以后,你要说: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三句就是: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吗?来来来,我到你的座位上,我做你的学生。

生:请大家注意看。

师:老师我们看不到,挡住我们了。

生:请大家注意看。通过圆心,连接圆上两点的一条线段就叫圆的直径。圆的直径是圆半径的两倍,额……

师:你还有一句呢,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句是?

生: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句是,半径一定要穿过圆心。

师:直径好不好?

生:直径一定要穿过圆的圆心。

师:一定要通过圆心。第三句话。

生:大家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师:问!

生1:直径用什么字母表示?

生:直径用字母d表示。

师:嗯,老师那么快就问我们有什么问题,板书还没写呢。他讲的还好吗?他第一句话说什么?什么“穿过”圆心?你们也同意吗?“穿过”?书上怎么规定?

生:通过。

师:穿过圆心了线段了,还有什么?线段的两端都在?

生:圆上

师:书上怎么说的?

生:通过圆心。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好的,老师接着教,写关键词。

生:请问大家对直径能总结出什么关键词来?

生2:可以总结出:通过圆心,还有和半径一样的关键词“圆上”。

生:谢谢你,你总结得很好。

生3:我觉得关键词是: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直接说两端都在圆上就可以了?

生:还少一个“通过圆心”。

师:看来听来听去就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叫什么?

生:通过圆心。

师:通过圆心有四个字,有点长,改成三个字,怎么改?

生:过圆心。

师:诶,过圆心!理解,真聪明,老师水平也不错!光说过圆心,接着应该总结什么关键词?生:是线段。

生2:我觉得应该写:两端在圆上。都在圆上。

师:这个问题不好弄,在圆上,所有的直径都在圆上。在圆上是指什么在圆上?是讲的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老师我觉得没办法再简洁了,两端要不要说?线段两端在圆上,但是那个同学把都字省掉了。两端在圆上就是两端都在圆上,文字写上去吧。

师:转过来,我们看看:过圆心,两端在圆上。我们一起来总结下,第一个是老师带同学们总结的,关于“圆心”就是什么?

生:中心点

师:关于“半径”就是什么?

生:圆心,圆上任意一点之间的线段。

师:关于直径就是什么?

师生: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师:比较一下这三句话,哪一句最有水准?我觉得是第三句。因为这是同学弄出来的,“过圆心,两端在圆上”都是关键点那!我们给他掌声!

生:掌声

师:别着急,做小老师的感觉还好吗?

生:挺好的。

师:以后经常上台。一有机会就上台,好不好?

生:好。

师:知不知道好在哪里?做老师可以提问问大家。

生:对。

师:你知道你在当小老师时最好的提问时什么?就是:“你们觉得总结哪几个关键词呢?”好。掌声,再一次感谢!

生:掌声。

师:你别说,我们这么聊一聊,弄一弄,把圆里面各部分名称似乎学会了。给大家最后三秒钟时间,看看有没有哪个概念还不清楚了。

什么叫圆心,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没有,来坐正。我现在考考你啦,判断(课件),这是什么?O是什么?

生:圆心。

师:(课件)这个呢?

生:半径。

师:凭什么说它是半径?你这个时候要用“因为这条线段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所以我说它是线段”。

生:之所以说它是半径,是因为这条线段连接着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生:它是连接圆上一点到圆心的线段。

师:你反过来理解。

生:再补充一点,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师:

我们刚刚在概括概念的时候,强调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而咱们看到的这条线段,只要判断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就行了。因为这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师:这个是什么?也是半径?当我们在一个圆里画出两条半径的时候,我们想到什么?有人想到切蛋糕。

师:请小寿星吃,哪一块给他?

生:上面一块。

师:拿两块,第一块是这个、这个……第二块是——这个、这个……

师:下面一条?

生:直径。

师:再下面一条?

生:还是直径。

生:下面一条什么都不是。

师:半径是一条线段,直径也是一条线段,这条什么都不是?其实它跟我们学过的圆里头的什么有点像?

生:它跟直径有点像,因为它除了没有穿过圆心,其它都符合直径的。

师:你说的其它是指什么?你判断它跟直径有点像,它没有过圆心,但是……?生:但是它连接了两条圆上的点。

师:对,用黑板上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它符合什么?

生:它符合两端在圆上。

师:对,接着看,这是一条什么线段?是直径吗?

生齐:不是。

师:过圆心吗?

生:首先它满足穿过圆心。

师:一个同学说穿过,所有同学都说穿过,叫什么?

生:通过圆心,但是线段它的两点不在圆上,它在圆外。

师:说得好。

师:尽管通过圆心,但是两端在圆外,所以它不是直径。非常好!

师:这几个概念脑子里有没有了?

生:有。

师:我们来解决又一个问题。

师:我们来继续,抛圈游戏怎么玩才公平?探讨一下

师:有一天体育老师带着同学玩抛圈游戏,有三种站的站法,第一种是这样站,第二种是那样站,第三种是那样站。哪样站公平?

(PPT出示三幅同学们不同站法的图)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哪样站最聪明,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生:第三种最公平。

师:因为……

生:因为圆的所有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师:因为所有圆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他讲清楚没有?你想说明什么?给我们讲具体一点,让我们大家都懂。

生:第三种是在一个圆的上面,每个人站在应该说是圆上的一点。

师:说得好。她说每个人站在圆上面的一点,然后呢?

生:同时向圆心抛圈,也就是从圆上一点,向圆心作线段。

师:然后呢?

生:也就是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同。

师:也就是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所以他认为第三种是最公平的。那我们比较一下第一种有什么不公平?

生:第一种站在边上的人离抛的中心就远了。

师:两边的人离抛的地方远了,是吧?真的不合算那。距离还是蛮重要的.

生齐:中间的。

师:不能说中间的,就是过这个点可以画一条垂直线,垂足位置的那个人最合算,是吧?师: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情况,刚才有人说不合算吗?

生:有。

师:谁最不合算?

师:四个角上的不合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幅图。我们这么多的小朋友,围在一个圆形的场地上抛,我们来看看每个人距离这个(指中间的物体)的位置?

师演示第三幅图上每个人站的位置,

师:距离都是一样的,所以应该是公平的。就是说在半径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头,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可以吗?要怎么写?我强调一下: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师:半径有“无数条”。它的长度都相等。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文字写在半径和直径中间位置吗?其实直径它也是的,不信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下一幅图。这是一个圆,1、2、3、4、5……真的是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好,看看黑板,我们写了好多东西了,圆心,半径、直径,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我们还可以继续去发现,这是一个平面,如果要在这个平面上画一个圆,画哪儿啊?。

师:谁决定?假如你要画中间,要把针尖放中间位置,如果你想画在左边,针尖就要放在左边,如果你想画在右边,你的针尖就要放在右边。非常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圆的圆心决定了圆的——?大小?啊?

生:位置。

师:对的,那谁决定圆的大小?我们再来看一个图。

师:第一个是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接着是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一个圆的半径它决定了圆的大小。老师用一支红色的粉笔,去圈一圈黑板上比较重要的内容。

师:如果让你来圈,你会圈什么?

(请一学生上台圈)

师:你猜他可能会圈谁?

生1:我猜他可能会圈曲线和平面图形;

生2:我认为他回会圈位置和大小;

生3:我认为他会圈圆心、半径、直径的意思,

生4:我认为他会圈有无数条,长度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生5:我认为他会圈半径和直径。

生6:我认为他会圈位置、大小和在同一个圆里。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想法,看他到底会圈什么?

生:我圈“无数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里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生:我还要圈曲线,因为它是出了椭圆以外,唯一一个用曲线围城的平面图形、

生:我还要圈半径,因为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我还要圈圆心,因为无论是半径还是直径,

半径一端是圆心,直径还要穿过圆心,所以圆心是很重要的。我还要圈直径,因为除了半径以外,直径也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真好,给他一个热烈的掌声。其它就不圈了吗?其它就不重要了吗?位置谁来决定的?圆心,所以“位置”很重要,还有圈什么?哦,在“同一个圆里”也很重要的。圆心其实就是谁呀?就是中心点,你觉得重要不重要?半径是指谁啊?圆心和谁呀?连接圆上任意一点,直径是谁啊?关键词是谁啊?“圆上任意一点”,重要不重要?过圆心,然后呢?“两端都在圆上”,英文字母o、r、d啊,圆也是平面图形哦!看来所有字都圈了,就剩一个字没圈,谁?

生:圆。

师:圆要不要圈?这些东西,都是圆这节课作为我们五年级的孩子都要学习的东西。而

圆这个字我们可以不圈。

师:这节课还要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我还给你们带来一个玩具。是一个运动器材。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想玩一下吗?怎么玩?

(生玩车轮。)

师:我们把它当车轮转,感受一下。

生:我知道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了,因为车轮没有角。在地面上的摩擦力是最小的,跑起来的速度就更快。给你们看一点东西,

师: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车轴在圆心这个位置,看圆心留下的位置,坐在车上很平稳的。如果做成方的,(生观看,笑!)如果做成椭圆的,(生观看)虚线走过的位置看一下。模拟一下,身体坐直,预备——走!

师:为什么圆的就行?因为它的长度都相等的。其实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PPT 出示铜钱图片)

师:这个叫铜钱,是以前的钱币,你会发现这些铜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其实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外圆内方,圆是什么意思,方式什么意思?方,就是做人要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所谓的圆就是圆通,学会与人交往。这是我读了一本书,叫《方与圆》里面作者说的一句话,跟大家一起分享!

下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名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名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真佩服,我们西安的小朋友真棒!会动脑子,。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思考。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3点20分,分针、时针各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

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1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生动的。)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56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从时针的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 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 ′B ′C ′),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 3.1-3) 问题:(1)线段OA 与线段OA ′间有什么关系? (2)∠AOA ′与∠BOB ′间有什么关系? (3)ΔABC 与ΔA ′B ′C ′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例题讲解,新知应用 A'

圆的认识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 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板书) 点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小学数学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背景分析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相关整理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circle (1)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尝试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设想 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决定整节课的展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而“双

基”目标的落实是整体目标实现的立足点。因此,现在新课程改 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反璞归真,其实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基”在 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落实双基”的理解绝对不能仅仅停 留在传统中。例如掌握规范化概念、快书准确运算等等。而是要 与时俱进,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实践等过程中充分体验,抽 象总结概括出规律。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如下思考: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 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 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学生通过操作、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圆的特征。首 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 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 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 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 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向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赛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交流一下。生1:我认为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排在中间的人容易套中。 生2:我认为不一定,站在边上的小朋友也是能套中的。 生3:我也认为这种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离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师:站得近总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是不太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怎么样呢?(呈现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 生1:这样刚才要公平一些,大家离小旗的距离差不多。 生2:不对,这样也不公平。边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进一些,角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远。 师: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要使得比赛公平,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吗? 生:我有办法了,站成圆形就可以了。 师:(呈现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呢? 生:因为不管站在哪里,每个小朋友到小旗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活动,积极地动手画了起来) 师:谁能展示你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用手摸一摸,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由角和边来分的 生:圆是一条边,而且是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在圆的身上还有哪些奥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师::即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对折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师;那我们把这一点就是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生: 我知道这些折痕叫直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直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直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直径都通过圆心,而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生: 我还发现从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还有线段 师: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半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半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 师: 我们的祖先木子说过,教师板书古人说过圆.一中同长也. 师: 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 一中就是在同一个圆中,同长什么同长?指的是半径相等,直径也就相等师: 我们木子发现的要比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读 师:圆有什么特点? 生:圆一中同长也 师: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刚才设计的圆形,把小旗看成圆心,每名小朋友都站在圆上,根据圆一中同长也,所以设计成圆形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探讨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小朋友真棒!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生:3米 师:就用上这两个词,就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啊就在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无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名师]

《折纸》教学实录与评析、反思 材版本: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折纸》。 教学目标: ①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②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一支彩笔。 实录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1.1动手操作。 师:听说我班同学的折纸本领很强,现在我们进行一次折纸活动,你们高兴吗? 要求:用手中的正方形纸片: ①折一折:平均折成你喜欢的份数。 ②涂一涂:涂出你喜欢的份数。 ③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折纸、涂色工作,教师巡视。) 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作品吧! (3名学生拿着作品到前面介绍,之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大家爱好不同,所以折纸、涂色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一一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1.2发现算式。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幅作品,如果计算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出) 12+3412+1634+1612+34+16 1.3揭示探究任务。 师:继续观察黑板上的每道算式,和同分母分数相比,它们的分母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每道算式中几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 师:那可以称它们为什么样的分数? 生:异分母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出课题) 点评: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并在活动中提供学习素材,找出有代表性的分数,观察后列出算式。这样不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使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数学的美。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方法 2.1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 2.1.1估算并尝试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前三道算式中的一道,先结合作品图估计一下结果,再试一试如何计算,开始吧!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做的?(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板出算式) 12+34= 24+34= 54=114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部编北京三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二年级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再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角的的表象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学会用尺子画角。 (二)数学思考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情感态度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生:喜欢! 师:是呀,我们的校园越来越漂亮了,所以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尤其是要爱惜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另一个美丽的校园。(出示学校的校园图片)仔细观察,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图形? 生: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是长方形的;钟面是圆形的;

(整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及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 会用圆规画圆。 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理念: 吴正宪专家曾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启迪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的真正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教师的精彩。教师要做操作工,要创造出孩子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知识。”所以,本节课我立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围绕着以发展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彰显美学价值。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5—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内(相等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和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归纳圆的特征,正确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大小不等的彩色圆形、圆规、直尺、剪刀。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学发现 (一)课前预习 布置预习提纲: 1. 自学课本55页—56页的内容。 2.自学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会用字母表示。 3.准备画圆工具及圆形。 导言: 师: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圆形同学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圆演绎着重要的角色,还藏着很多奥妙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去认识圆,了解圆。→(师板书:圆的认识)(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 3.会用圆规画圆。 第二环节:探究形成 (一)复旧引新,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边说师逐一帖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观察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形(贴黑板、手指图)和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生1:这些图形都有棱角,而圆形没有棱角。 生2: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说圆) 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并赏析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李烈的课堂《循环小数》教学实录节选并赏析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使学生具有判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这里,教师出了6道能化为有限小数的题目)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提问引出“有限小数”概念,并板书“有限小数” 2.判断下列分数,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17/50 8/11 2/9 36/125 5/12 9/55 学生逐个回答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 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总结:一个分数当它化成最简分数时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时,就能化为有限小数。 师:那么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样的数呢?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关于循环小数。师:8/11 2/9 5/12 9/55 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我们看一看,究竟能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那8/11 来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列成什么样的算式? 生:8/11=8÷11 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这里略去),商0.7272… 师: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生:还是先商7再商2.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余数重复出现. 师:8/11 化成小数是0.7272…有多少个72呢? 生:有无数个. 师:既然有无数个,我们可以怎样表示? 生:使用省略号.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出2/9 5/12 9/55 化成小数的结果.生:2/9=0.222….5/12…..教师逐个提问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的小数要用上省略号,表示他们 的位置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由于位数是无限的,所以叫做无限小数.教师板书:“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一个数字无限循环。有的是两个数字无限循环。 师: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练习: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1)0.999 (2) 4.1677…(3)3.2121 (4)3.14159265…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提醒学生自主发现:第三尽管小数部分21重复出现,但它不是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它是有限小数。第四题没有重复的数字所以不是循环小数。[赏析:抓住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设计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理解中的片面认识,题目虽少,但作用极大,正是练习少而精。] …….以上是李烈老师本课教学实录节选,下面本人谈谈看法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师生之间在知识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必将破坏了教师的指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烈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争达到最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

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生:差不多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