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正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正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正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级正月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

A.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

C.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D.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25.《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26.著名学者王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27.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28.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29.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 - 1948年)》中指出,1913年,棉织品和棉纱进

口总额达18200万海关两,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到1936年,二者进口总额为1000万海关两,仅占该年进口总额的1.7%。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1936年的中国

A民族企业成为工业主导力量 B民族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C对棉织品和棉纱的需求下降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大大减弱

30.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对日作战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31. 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

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2.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33.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无形帝国”代替有形的“日不落帝国”。亚当·斯密的“无形帝国”

A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 B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负担

C意在促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 D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

34.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B.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紧迫性

35. 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

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世界银行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与政治目的无关

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

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美国为了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

二、综合题(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涌现出一批好读嗜书,工诗能文的杰出女性。浙江钱塘女子吴柏“未嫁而夫卒”,她在写给姐姐的一封信中说:“诵《金石录》令人心花怒放,肺肠如涤。”当父亲警告她吟诗赋词不是女性职责的时候,她回信说:“女子于此道,似有天缘。”大诗人王隼之妻孟齐,能诗善文,与其夫“倡随拈韵,雅相得也”,其女瑶湘亦能诗。李贽坚决反对“妇人不堪学道”的观点,公开招收女学生。学者吕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闺范》,书中主要阐述了女子的教育是所有教化的根源,接受良好教育的女子能成为贤妻良母。该书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好评,又经责妃郑氏作序,大加推崇,并重新刻板。

——摘编自马兆政《中国古代妇女名人》等

材料二英国曾有句俗语“男人耕地,女人守锅台”。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1848年,英国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院,出现了全国妇女宪章协会。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甚至出现不少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女性好读和英国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女性与英国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差异。(9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玉拿《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4、46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6分)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9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