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篇一:《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拜读了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精彩的课堂语言魅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空乏、干瘪是当前困惑教师的一大难题,评价的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

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巧用错题

知识,不再是华老师教学的唯一。在书中使我们看到,华老师的课堂决不刻意让学生只是掌握某个知识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重在活动,重在体验,重在过程,重在参与。另外,华老师处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方法引发了我的深思。错误,在华老师看来成了教学的最可贵资源。以前我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师的

百般“诱导”下仍坐镇不乱,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少那绝对是好的。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云里雾里,到处出错,那肯定是老师教学不到位的问题。我想上一节课,除了精心的教学设计,还与课前的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如果课前老师对学生会犯什么错误自己都没有认真去预设过,课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让自己大吃一惊,课堂中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那反而是遗憾的。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将学生讲会了。因此,好课的背后不仅融入了老师的精心设计,还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预设了,才有

可能享受课堂上那些精彩的生成。否则,可能一些生成性资源就这样跟大家擦肩而过了。

在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看似再自然不过的导入或是布满了重重“陷阱”的教学过程,都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