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指导如何警惕进入申论写作误区.doc

国家名指导如何警惕进入申论写作误区.doc
国家名指导如何警惕进入申论写作误区.doc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名师指导:如何警惕

进入申论写作误区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名师指导:如何警惕进入申论写作误区

2015-08-26 13:53:13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名师指导:如何警惕进入申论写作误区,主要是考生讲解国考申论写作中遇到的五大误区,希望能借此提升考生的申论分数。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考试中,经常有考生会陷入文体不清、标题不符、论点不明、结构混乱和语言不规范的这五个误区,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出现的这几种情况呢?

第一,要明确申论作文是议论文,要避免出现文体不清的情况。

客观地说,现实生活中的好文章很多。但给大家印象更为深刻的可能是抒情散文或者诗歌形式的。这种文章的语言都比较优美,体裁也是变幻多姿。但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这些文章与我们申论所需要的文章是有本质区别的。原因自然是与我们所参加的考试性质有关:公务员岗位要求大家是从政府角度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语言优美。一篇规范申论文章需要具备的基本标准就是有论点、有论据、有基本的论证方法。

第二,要明确文章题目的基本要求,避免出现标题不符的情况。

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标题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宏观;一种是过于微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脱离题干要求、脱离材料主题、没有观点、过于偏激和套路化。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会使文章陷入与题意不符的境地。申论文章的标题,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都必须包括主题和观点。主题是材料直接反应出的,而角度也必须有大量的素材去作支撑。

第三,要明确文章开头必须出现总论点,避免出现论点不明确的情况。

在复习一段时间以后,不少考生习惯于在文章的开头去显示自己超强的写作功底。具体的体现就是:对句子进行华丽的修饰和加工。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但一定注意:比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观点鲜明,文章开头至少需要出现的要素包括:题干所指、材料主题、文章角度和主题。

第四,要明确文章的结构,避免出现结构混乱的情况。

一篇文章的结构也可以理解成我们想一个问题的框架。不少考生一直犹豫的一个问题是:文章写成五段三分式会不会很套路?这里要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五段三分式是没有问题的。它既符合一般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方式,也符合命题人所要求的论证基本特点。但考生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保证段落结构的匀称度,否则会给人造成很大的视觉疲劳。

第五,要明确文章的语言规范性,避免出现过于白话的情

况。

不少考生的文章框架是能够梳理出来的,但有了分论点之后的段落扩充又成为新的难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你如何扩充都要保证文章语言的基本规范性。否则在日常生活的其它领域看似很正常的表述,在申论考场上就有可能成为笑柄和失分点。

相关备考入口:2016年国考行测技巧|2016年国考申论备考|2016年国考申论热点

历年国考真题True|必备2016年国考图书| 2016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信息汇总

True

申论文章写作常见误区解读

申论文章写作常见误区解读 在公考培训行业有“得申论者得天下”的讲法,而在申论考试中,则是得文章写作得申论。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文章写作的学习方面总是不得其法,无从下笔。甚至备考的过程中练习了很多篇文章,考场上依然写不出好文章。这是因为很多同学对于申论文章写作存在很多误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提高同学的写作分数有所帮助,助大家早日脱离苦海。 一、高分文章是没有有模板和套路可言的。好的文章不管哪个阅卷老师来阅都可以得到高分,而千篇一律的模板文章往往容易得低分。如果说高分文章有套路的花,那也是议论文的套路,也就是说论据证明论点。所以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写的文字对论证论点有用吗?其次,议论文最能体现一个考上的文化底蕴和思维表达能力,作为阅卷老师来讲,他们很愿意看到有非凡的见解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的考生,也就是说大作文的写作应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二、文章写作避免假大空,打官腔,要接地气。语言表达流畅规范具有美感对于申论的高分文章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很多考生在大作文写作中常常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甚至误以为堆砌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就是语言规范,比如文章一开头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等等,这是典型的低分写法。引用国家领导人的也并不一定能够得高分,因为他们的话有时候不能够直接用做论据,高分文章一般引用非政治人物的名言。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的文章同样可以得高分,因为对于议论文来说,语言色彩占的分值比重并不大,更重要的是,你的论点,以及论据是否能够充分论证论点,结构是否完整等。 三、审题很重要,题目大于材料。就现在的文章写作题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与题目有关。因此,应当紧扣题目中的话题,再紧扣与该话题紧密相关的材料。题目是根本,材料是语境。比如: 2011年国考(副省级)的文章写作是有史以来平均得分最低的文章,40分的文章平均得分只有9.7分。题目中的话题是“黄河精神”,但通篇材料6900字,却没有提到“黄河精神”四个字,都是在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但文章要围绕“弘扬黄河精神”来写。 四、不要忽视特殊细节。比如,联系社会现实,文中就要有具体案例和具体数据;联系自身实际(自身经历或自身感受),就要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社会实践来写作;关于“说开去”,2008年国考也曾考过一道这样的文章写作题,要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是命题作文,要求更直接。“说开去”就意味着全篇文章不能仅仅只写怒江水电开发,更应当放眼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间的关系,合理开发没有错,但人类更应当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唯有如此,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以上是申论的文章写作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所容易忽视的共性问题,还有更多细节上的易错点会在

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

2011年国考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开头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的自由组合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 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处于高发阶段,如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张海超开胸验肺连锁反应、校园刺童事件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核心利益,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升级,是新时期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新考验。(2006年国考) 现象+事例+观点 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2010年国考) 现象+后果+观点 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007年国考) 二、分析

提醒:为了使分析更具体更详尽,可以用材料中的事例来佐证。 类型:原因--形成过程--本质--重要性--危害--科学发展观 方式1:原因 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跟不上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了社会根源类的突发公共事件。换而言之,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受到了损害,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就引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例如三峡大坝的征地项目,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跟不上三峡工程的推进速度,导致失地农民陷入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困境,由此引发了农民的集体性上访。(2006年国考)方式2:形成过程 例: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的补偿标准等各个征用环节中,农民丧失了发言权,处于“被告知”的角色,土地的转让收益大部分仍归政府和企业所有,农民大量失地,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土地的收益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沦为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三无人员”,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2007年国考) 方式3:本质 例:说一千道一万,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背后,其核心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在一些同志,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衡量本地区或本行业发展快与慢的标尺,依然是纯粹的GDP是否够高的思维定势。而通过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则是提高GDP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错误的政绩观催生出来的“政绩”,其实质是危害深重的“政疾”。因前些年来投资迅猛增长而使如今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就是惨痛的教训。(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吉林省考以申论真题范文切入把握经典写作思路

【作答要求】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典型的用隽永哲理语句来引出作文立意的题目,用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说过的话“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提示文章立意必定与幸福有关。题干要求结合对这句话的领悟,所以在作解此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这句话,并直接或间接点名门罗这句话的内在要旨,由此引出文章立意,做到紧扣题目。 题干也要求结合对给定资料的思考,那么在写作此篇文章时,还必须结合整篇申论材料所谈论的主题,做到紧扣材料。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给很多同学一个误区,认为只需要结合幸福来写就行了,不必结合材料,于是大谈特谈自己对幸福的看法,或者评价社会中人们幸福感的现状。这其实犯了作文的大忌,只做到了紧扣题目,没做到紧扣材料,申论材料为王,申论文章一定要在吃透材料、把握准命题人的意图基础上再结合题目要求来写作,才能做出命题人最想品尝的佳肴。

所以这篇文章一定要涉及到幸福与心理健康两方面,这又让很多同学犯难了,认为这样文章就会有两个中心思想,文章根本没法写作。但是切记无论是写什么类型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因而在此处幸福与心理健康必定有关联,两者之间是有一条主线窜连的。到底主线是什么,这就需要回到材料中去分析。 阅读材料,寻找要点 材料1主要讲机关工作人员小邹生活、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但是工作稳定,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跳槽中;材料2主要讲近年来频发地震,严重影响灾区人民精神健康,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材料3主要讲F市自2012年2月来具体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相关情况;材料4主要讲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的社会心理问题情况;材料5主要讲当前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现状及已有的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作为状况;材料6主要论述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看出材料1至5主要在讲心理健康问题,材料6讲到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联之处,所以要找到联系二者的主线,对材料6的仔细品读必不可少。 材料6是本篇材料中幸福的出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明镜无以致远。”这表明要想幸福就要淡泊名利,学会知足。“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这表明要想幸福就必须能吃苦,敢付出代价,这其中的苦头和代价我们都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挫折,也就是说要想幸福就必定会经历挫折,而且还能从挫折中站

人民时评: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人民时评: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给人才最好的时代舞台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伟大的事业来凝聚人心,对于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度重申凝聚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意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尚贤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选贤任能、群贤毕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选人用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执政理念与政治智慧,更是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人才从来都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无论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还是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都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1955年,被誉为“一个人顶五个师”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为当时中国开展导弹研制打开了希望之门。今天,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走向复兴的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创新风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尤其是那些拥有世界眼光、游刃于时代前沿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如果说爱才、惜才体现为一种价值观,那么如何聚才、用才更考验治理能力。列宁有句名言:“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粟裕一步步由士兵成长至将军,既没上过军校也未曾出国留学,但在战争实践中积累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粟裕大胆任用、充分信任,堪称使用人才的典范。这启示我们,不仅应尽可能敞开进贤之门,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还要放手使用,给他们创造一展所长的舞台。 激发人才优势、释放人才红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实中,少数人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地方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潜规则”;还有一种潜在的浪费,是只重视引进人才,却不注重人尽其才,甚至把费大气力引进的人才当成摆设。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重视探索人才规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构建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制度体系。 曾几何时,我们有过“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喟叹。今天,这样的困惑已一去不复返。在发展由创新标注、创新由人才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对知识、创造和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这一历史趋势,逐步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无论是万众瞩目的“万人计划”,还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海归潮”,创造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内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误区盘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误区盘点 综合写作作文申论中占据百分之四十分值的一道题,基本上占据了申论作答的半壁江山。得申论者的天下,可以说得综合写作者也可以的天下。但是综合写作对于高考之后已经不再写作的考生来讲是一块心病。于是申论考试,抄材料拼凑作文者有之,对作文生搬硬套胡乱写者有之,当然无论是哪一类考生,最后的得分都必然不会高,这其中有考生对申论写作的几个误区引起的。 那么,我们就谈一谈申论综合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写好论点。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申论综合写作中论点的确立就是整篇申论文章的眼睛。透过申论文章的论点就可以看到作者对整个申论的把握理解程度。通常情况下,阅卷人在批阅申论综合写作时,首先看的也就是文章的论点。看一看申论文章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论点?看一看申论文章的论点是否是正确的?如果这两点全部采到,那么这篇文章通常将不会拿到一个较低的分数。因此,在申论文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在明显的位置提出正确的论点,同时要把论点突出出来,以博取高分。 如何提出一个正确的论点呢?这需要考生对整个申论做系统的把握和理解。在真实的考场中,出于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很多考生会看题作答,也即审读题干后,看一看题干中要求的作答范围,只阅读每一道题相关的材料范围,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偏差。虽然每一道题的作答范围都审读的极其到位,看似没有任何偏差,但是,在作答完前面的小题之后,到了综合写作就会出现的极大的偏差。主要是考生对申论材料特定事实的把握不准确,这时候即便是写出来的论点大方向是对的,但对于命题人想要考察的大方向下的小细节却把握不到位。此时这样的一篇作文最多是有主题,但是不清晰,于是就很悲剧的进入了三类卷的行列,想拿高分难度登天! 如何将申论文章的论点放在突出的位置呢?所谓的突出位置,最突出的也就是申论文章的标题了,把标题作为申论文章的论点可以让阅卷人一眼看到,明晰文章的大致内容,这时候会给考生的作文增分不少。当然很多人会担心标题和文章不对号,怕写错。那么这时候,在申论文章的第一段明确的提出论点不失为一个突出论点的好方法。也提醒广大考生,把握正确论点,突出论点是写好申论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申论写作备考:综合写作模拟题

申论写作备考:综合写作模拟题 2015年申论热点| 2015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带来申论写作备考:综合写作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母亲曾经问年幼的儿子,身体的哪部分最重要,当时儿子给母亲的第一个答案是“耳朵”,但母亲说:“不,很多人的耳朵是聋的,但他们依然活得很快乐,你再想想。”后来,儿子一直猜想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几年后,母亲再次问儿子同样问题时,儿子的回答是“眼睛”。母亲笑着说,这个答案还是不正确,因为很多盲人依然活得很精彩。 很多年过去了,儿子的回答似乎总不能令她满意。直到儿子走上工作岗位,又逐渐成为家庭支柱后,母亲才对儿子说:“孩子,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肩膀。” 这时,儿子终于明白,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不只是自己的,也应该是为他人的。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思路】 材料的最后母亲的那句话“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肩膀”点明了材料的主旨,这里的“肩膀”是一张比拟的手法,实际上是指人应该有

担当,同时材料中的“儿子终于明白,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不只是自己的,也应该是为他人的”这句话也点出,要肩负起责任,就需要有不断付出。 由此可得立意:勇于付出承担责任 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结构布局: 为什么角度:责任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点。责任是领导应该具备的品格。责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角度: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有服务他人的意识。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有不畏困难的决心。 参考论据: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参考范文】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人民时评:在“两学一做”中坚定初心(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人民时评:在“两学一做”中坚定初心(申论写作推荐阅读) 在“两学一做”中坚定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自去年2月下旬,中办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以来,各级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在“学”中筑牢思想根基,在“做”中彰显先锋本色。据统计,全国390多万个党支部普遍开展专题学习讨论4次以上,党小组普遍做到1至2个月进行1次集中学习。全国共培训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党务骨干360多万人次。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覆盖全党全体党员,没有哪名党员可以置身事外。众所周知,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到所在党支部参加学习,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到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给基层党员讲党课。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不学,不认真学,就无法理解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深刻内涵;不做,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学习的过程就是遵循党章党规、以系列讲话为指引的过程;做合格党员的重要前提就是,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达到新高度,增强“四个意识”,从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能不能见效,取决于学过之后有没有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检查、党性分析,有没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换言之,不仅要真学深学,更要以学促做,边学边改。比如,应该重点对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践行“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尽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应该看到,现实中确有少数党员“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不守规矩”。少数单位并没有认识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更没有把开展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龙头任务。 此外,一些党员干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成了权宜之计,走过场,搞形式,敷衍了事。这显然是误读,走入了误区,更加凸显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极有必要、极其重要。“政贵有恒,治贵有常。”不容曲解的是,做合格党员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生一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绝非短期工程,而是需要每名党员铭记在心,紧扣“学”的内容、“做”的标准、“改”的要求,做到坚持不懈。 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找回了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唤起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感到党的意识增强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篱笆扎紧了,做合格党员、合格领导干部的努力方向更清晰了”,而这正彰显了“两学一做”的重要价值。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写作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突破申论考试误区

突破申论考试误区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有50多万考生参加,申论平均分为28分。2008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超过80万,申论平均分依然不到30分。2009年考生人数激增但是分数依然没有起色,众多统计数据使得许多考生“谈申论色变”,同时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和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众多考生在申论考试中成绩不佳,是分析能力欠佳,或者写作能力不行,还是理论材料准备的不够充分?经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仔细揣摩和与考生的交流发现,这些都不是造成申论低及格率的根本原因。考生对申论考试的认识存在误区是一种普遍现象,总结起来,是考生对申论考试的解题方法、思维方式和写作规律认知模糊或知之甚少,绝大多数考生不懂得申论之“道”。 这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申论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高。 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都会认为申论考察的

是写作水平,申论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高的,但是考完时候会发觉申论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和我们平时的写作不一样。 写作水平是长期积累的,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认知逻辑下,很多考生便认为申论考试的准备与否无关紧要。对于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准备也是白准备;对于写作和表达能力都较强的人来说,则无需进行刻意的准备。实际上,这正是误解申论考试的两个极端。 按照这种逻辑,很多人轻视申论考试的准备,只注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复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而事实上,这种关于“申论就是纯粹写作考试”的认知致使人们偏离了正确的申论备考方向,从而距离公务员的梦想越来越远。 其实申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材料阅读与分析基础上的集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或对策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日趋激烈,申论考试也由开放式向封闭式

申论大作文

申论大作文 1、主题词+对策 《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以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就业重在转变观念》 2、主题词+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整治酒醉驾车保障交通安全》 《化解城管摊贩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比较好的标题赏析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须打好“组合拳”/“制度牌” 从历史比较中看新中国巨变 加强品牌创新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引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根治矿难频发问题重在标本兼治 干部问责需扭转传统“官念” 表达权的保障不能靠“雅量” 让幸福与经济同步增长 让人才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引言式标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制度建设保障教育公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食品安全

寒冬已至春不远 ——抓住机遇破解住房难题 海洋的健康 ——保护海洋健康政府应华丽“转”身 标题不知所云 《让心理健康为缺陷幸福保驾护航》 《精神卫生建设上路来》 《应有尽有不如应无尽无》 《弥补精神文明缺陷》 《维纳斯的微笑》 《你的幸福刺伤了我》 《用“辩证主义”观点看世界》 《了解缺陷,科学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开头:(一)转折递进式 下基层须注重效果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历来为 我们党所重视。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推动工作、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个别地方也存在这样的现象: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去了,走到群众中了,群众却觉得领导干部离他们更远了。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导干部把精力放在追求 下基层的形式和数量上,而忽视了下基层的目 的和效果:车子转一转,工程看一看,干部谈一谈,群众见一见,调查研究就结束了。这样的下基层不仅达不到了解问题的目的,反而劳民伤财,引起群众反感。因此,下基层 必须注重效果。 (二)设问式 以决策的阳光透明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政府的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科学民主决策和依 法行政的水平稳步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土地出让、经 济管理与民生问题上决策失误现象仍时有发生,市场中食品药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

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廉洁奉公是我们党80多年来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被共产党领袖们的廉洁节俭深深感动,并断言这种廉洁节俭的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力量——“东方魔力”。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军官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 廉政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健康发展的前提。古汉语中的“廉”被引申为方正、高尚、清白、俭约、公平、明察。在《周礼·天官·小宰》中,记载着当时判断、考察官吏的六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充分表达了“以廉为本”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廉政的基本含义是:所有的国家公务人员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职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坚持廉洁从政不以权谋私,坚持依法秉公办事,在公务活动中不奢侈浪费,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可以看出,廉政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的提问时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应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报告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及病例分析 一、公文常见错误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1.滥发文件。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3)所发公文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5)行文所涉及的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一致时就行文。 2.行文关系混乱。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几个机关联合行文。(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党委、政府级行文。(4)该党委、政府级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单位××××年工作要点》。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用法。如“××单位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混用文种。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围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误用为请示或报告,将复函误用为批复。

申论考试答题误区和答题技巧

申论考试答题误区和答题技巧申论考试答题误区和答题技能考试策略误区:认为申论答题“写作”最重要,所以将绝大部份时间和关重视点都花在了最后1题逐一大作文身上,备考时根本不对小题进行系统温习。更有甚者,是先写完最后1题大作文,有时间剩余才匆匆忙忙去答前面的小题。结果,则是致使大作文照旧等次不高、得分不多,前面的小题更是由于时间分配较少、答题仓促,失分较多。这就是绝大部份同学申论总分不高的缘由。 真实情况: 1、阅卷考官阅卷任务重,而考生多、试卷多,如果我们仍像写大学毕业论文那样写申论,就算我们写出来了,阅卷考官也没那末多时间去细看。而阅卷考官不够时间细看,那就没法找出踩分要点来评我们高分。所以,如果我们转而用“讲话的方式来答申论” ,便可能到达“与阅卷考官面对面交换” 这样的效果。 由于面对面的交换、讲话,是最能让对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速清楚的明白我们所要表述的重点内容。 2、同时纵观省考、联考、国考,申论试题中,前面各小题的分值占了总分数的6成,少的也最少占了5成以上。例如:多省联考中的江西卷,前面小题共4道总分占了60分,而后面的大作文分数只占了 40分,小题的分数足足比大作文高了20分。 又如:国考申论卷,前面4道小题也是占了60分的高分值,后面的大作文仅占40分。广东省考的小题也占了最少50分。 综上,可见前面小题的重要性。 同时,由于小题的客观性相比大作文要强,从而决定了小题的采分点会更容易在给定材料中找到,所以小题分数提高的可能性

要远高于大作文题。要远高于大作文题。 每道小题,如果我们要提高3分,只需要我们找多3到5个采分点就能够了,那两道小题就可以提高6分。 而如果申论能比对高6分,那我们就可以和对拉开很大的距离。 但是,要想在大作文上提高6分,那就不是简单的找多35个采分点所能到达的了。比如说,你的大作文1般能拿到7成份即28分,那末你想在短时间内提高6分以到达32分即8成份,那是相当困难的。大作文要想提高6分,需要比在小题提高6分所付出多的时间和努力要多几倍乃至10几倍还多。所以,在答题战略上,必须做出正确的调剂,小题是我们迅速提高分数的最有效的突破口。 而“用讲话的方式答申论” ,就是用最简洁、清楚而又有逻辑、有条理的语言文字,将题干的问题,向阅卷考宫说明白、写清楚,力求让阅卷考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扫描和定位到他需要的关键词语、短句等答案点。 为何要用这样的方式答申论呢?由于阅卷考官不是我们大学里的毕业论文导师,阅卷考官他不喜欢看论文,他更希望考生“用说话的方式”,来简明、清晰的说出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扫描到的答案点和踩分点。 最为主要的1点就是:满足考官的心理期待,你的申论答卷就可以脱颖而出。 首先,阅卷考官是1个正常的人。1个正常的人,他一定有情感,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更加重要的是,1个正常人,在1个集中的时间重复做1件事情(进行阅卷),他的内心肯定有疲惫感。所以,阅卷考官在做批阅申论试卷这个工作时,他的心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大作文考点与易错题集

2017安徽公务员申论大作文考点与易错题集 第一题: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2011年国考副省级】 【参考文章】 弘扬黄河精神守住民族根基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以丰饶的乳汁生化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千百年以来,黄河在激荡奔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骄傲,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黄河精神,以黄河精神来指导社会事务,实现以黄河精神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当今的开发时代特征相融合,守住民族的根基。 保证我国千年文明的延续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黄河精神来支撑。精神是社会的灵魂,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支撑,那么这个社会的结构必然会崩溃。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古老文明之一能够延续至今就是有许多的精神来支撑。在千百年间,我们虽有过无数次内部的利益斗争和朝代的更替,也有过无数次异族的入侵,但是我们始终能够顽强和有序的生存。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共同的精神。所以说精神是社会结 构的基本支点。保证文明的延续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精神来支撑。而黄河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所以黄河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我们中华子孙应该大力地倡导和弘扬我们的黄河精神。 弘扬黄河精神的关键就是要保护好黄河。黄河是黄河精神的主要载体,是黄河文明的唯一象征,黄河与黄河精神的关系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统一。黄河精神能否延续与弘扬与黄河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试想,如果黄河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灾难与磨难,那让国人如何面对黄河?又谈何精神?所以说要弘扬黄河精神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好黄河。千百年来,由于黄河自身特殊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环境导致黄河灾害不断。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影响,黄河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黄河周边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正面临着前所未

申论必背范文【经典】全30篇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点评:" 新兴产业"主题 2011-1-5 来源:展鸿教育点击量:771 【背景材料】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浙江的影响既反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存在的结构失衡矛盾,也说明只有通过深刻的、全面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解决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以及信用与债务危机。浙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受到较大影响,其基本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制造业与出口经济规模过大。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与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浙江又已进入6000 美元以上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浙江未来产业层次、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题目】 请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围绕“背景材料”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 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经济指数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工业增加值减少,企业亏损面扩大,部分企业处境艰难,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面临考验究其原因,浙江经济曾经取得的辉煌主要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取得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以“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积极从外延式再生产向内涵式再生产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树立创新型思维,瞄准新的产业链。长期以来,因为观念陈旧,思维僵硬,错过了一些新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包括全国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好、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比如当前的环保节能产业、光电产业等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应予以高度重视; 同时,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产业动向,瞄准最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市场经济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手握手。以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往往以国家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的成分偏少,市场机制最大的优势是最优化资源配置,温室下的产业永远是经历不起风雨的,需要市场的磨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应着重完善市场机制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之间及国内外企业之间进行充分的竞争,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强化人才建设是关键之举。人才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及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新兴产业应辅以相应的人才战略。我们应该采取培养加引进的双重渠道,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和高校沟通,开设一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改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引进一批掌握最新技术的国际一流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研发能力及长期竞争能力培养,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金融危机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的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观念、机制、人才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产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措并举,我省经济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技术练兵比武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统缴证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技术练兵比武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统缴证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二)混用文种。常见的是把相近的"请示"和"报告"两种文种张冠李戴。例如:《××关于批准成立运输协会的报告》,《××关于办公自动化所需经费的报告》。两个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上级解决问题,应该用"请示"而不是"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这类报告,只要把情况汇报、反映清楚即可,目的是让上级和领导了解发展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不需要回复;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批准"的,需要回复,两者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有时也存在"请示"和"函"混用。《办法》规定: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是用函。可是有些单位当有求于对方(不相隶属单位)时却用请示。 (三)规矩格式乱。《格式》中就公文的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具体行文中常见错误有: 1.排版规格不当。公文标题应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上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2.发文号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错用括号。如,绵交发(2006)240号;二是用虚数。如绵交发〔2006〕005号;三是字体字号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 "第"字。特别对于字号和字体,有的小于3号;有的用小标宋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 3.标题滥用符号。《办法》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条第六款中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在实际中,滥用符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做好一节一会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良行为的通知》的通知",以上两例中的"《》"符号都不应该使用,应改为:关于转发×市政府关于做好一节一会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转发×局关于实行在网上公示建筑企业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