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渗透工艺

树脂渗透工艺
树脂渗透工艺

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成型工艺

树脂渗透工艺:随着行业发展对生产速度提出更高的需求,单依靠传统的手糊成型工艺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加工工艺的自动化是顺应这一潮流的必然趋势。

最常见的自动化成型工艺是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esinTransferMolding),有时也被称为液体成型工艺(LiquidMolding)。树脂传递模塑工艺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成型工艺:其原理是首先在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的闭合模具中铺放干增强材料预成型体(preform),然后将树脂和催化剂按照一定比例计量并充分混合,再采用注射设备通过注射口(injectionports)利用压力注入到模具中,使树脂按照预先设计的路径浸润到增强材料上的过程。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要求极低粘度的树脂,特别是当预成型体较厚时,较好的树脂的流动性能够确保更及时和更充分的浸润效果。如有需要,模具和树脂可以进行加热,但是成型工艺的固化无需使用热压釜。但是,一部分应用于高温的制品通常在脱模后还要进行后固化(postcure)。大多数的应用程序都采用双组分环氧树脂配方(two-partepoxyformulation):双马来酰亚胺(Bismaleimideresin)和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resin)。组分的配方过程不会提前太早,通常在注射前进行。

轻型树脂传递模塑工艺(Ligh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低成本成型工艺,是树脂传递模塑工的变体工艺。轻型树脂传递模塑工艺不仅具备工艺的所有特点,还降低了成型工艺对一系列指标的要求,例如,注射压力,真空耦合(coupledwithvacuum),和模具的造价和刚性指标。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一般来说,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干预成型体和树脂材料的价格都比预浸料便宜,而且还可以在室温下存放。利用这种工艺可以生产较厚的净成形零件,同时免去许多后续加工程序。该工艺还能帮助生产尺寸精确,表面工艺精湛的复杂零件。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还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允许闭模前在预成型体中放入芯模填充材料,避免预成型体在合模过程中被挤压。芯模在整个预成型体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约在0-2%之间。简而言之,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的自动化制造工艺大幅降低加工成型时间,将传统手糊成型的几天时间缩短为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不同于树脂传递模塑工艺(预先将树脂和催化剂混合注入模具的顺序,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IM)的原理是将快速固化树脂和催化剂分别注入模具中。混合和化学反应过程都在模具中进行,而非在混合头(dispensinghead)中。许多汽车制造商利用结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structuralRIM-SRIM)和快速预成型方法相结合的制备方式来制造汽车结构件,生产的产品不需要再进行表面优质感处理(ClassAfinish)。可编程机器人已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喷射手段,它可以将短切玻璃纤维和粘接剂的混合物喷到真空预成型体模具上。机器人喷射的最大特点是可控制纤维的方向。另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技术干纤维铺设(dryfiberplacement)技术,结合了编织预成型体和树脂传递模塑工艺。该技术制备的产品的纤维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八,由于全

程采取自动化控制工艺,确保低气泡含量和稳定的复制成形效果,所制备的产品无需进行修剪。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VARTM)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成型技术。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和标准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的主要区别是,VARTM是一种利用真空吸注树脂进入模具的方法,而RTM是利用压力将混合体泵入模具的方式。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不需要高温或高压。出于这个原因,VARTM工艺不仅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工具,还能够一次性生产复杂的大型零部件。

在VARTM成型工艺过程中,纤维增强材料被放置在一个单面的模具中,上面覆盖着一层坚硬或有弹性的真空密封膜。通常树脂是通过设计好的注射口利用真空吸注原理进入模具,然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有计划的渗透到增强材料上,大大简化了纤维的浸润处理(wetout)。利用该工艺制备的产品的纤维含量高达百分之七十。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地面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树脂膜渗透(RFI)工艺是一种混合成型工艺,是将干预成型体放置在模具中,覆盖着下面的一层高粘度(高分子量)树脂薄膜层,或者当铺层较厚时,预成型体与树脂呈交错夹层,再通过加热模具和抽真空使模内的高分子量树脂融化,均匀而充分的浸润预成型体的过程。该成型工艺的一大特点是树脂渗透的流程短,而且树脂分布均匀,并且可以采用高分子量的树脂。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及RTM工艺进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972947322.html,日期: 2009-06-12 阅读: 4067 字体:大中小双击鼠标滚屏

摘要:本文综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及其RTM成型工艺和发展过程。同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的工艺,该工艺可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力学性能。

1 引言

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21世纪是复合材料飞速发展的时代。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领域,是以三维整体织物作为增强体的复合材

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织物复合材料。随着纤维复合材料编织技术的不断发展,编织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逐渐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RTM工艺则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成型工艺,和其它传统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相比,RTM有许多优点:能够制造高质量、高精度、低孔隙率、高纤维含量的复杂复合材料构件,是成型三维整体编织构件的有效方法。RTM-三维编织技术融合了

RTM与三维编织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制品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以RTM工艺制作的三维整体编织复

合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层间剪切强度和整体损伤容限,使复合材料由原来的次承力结构件成为主承受构件之一。

2 RTM工艺及发展

RTM是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缩写(Resin Transfer Molding),一般指在模具的型腔里预先铺放增强材料,合模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树脂注入模具,浸渍织物增强体并固化,最后脱模得到制品的一种工艺。RTM成型工艺是从湿法铺层和注塑工艺演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目前航天航空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运用于航天产品的RTM成型工艺制造的复合材料,其使用的纤维增强体采用编织成型,产品价格较高,但随着国内多家企业对编织技术、编织机械的大力发展,编织体的价格已大幅下降,为RTM成型技术在航天产品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RTM技术是一种适宜多品种、中小批量、高质量复合材料生产的成型技术,近年来得到声迅速发展。美国国家宇航局对RTM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认为该技术是制造结构材料的一种成本低、效益好的方法。RTM与缠绕、拉挤等几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综合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RTM在这几项低成本制造技术中的综合优势是明显的。

醇酸树脂的研究与制备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醇酸树脂的研究与制备

摘要 摘要: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但醇酸树脂涂料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涂膜干燥缓慢、硬度低、耐水性差等,这将导致施工周期延长,也影响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醇酸树脂机理工艺

目录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概述 (5) 1.1、醇酸树脂的历史 (5) 1.2、醇酸树脂的分类 (5) 第二章醇酸树脂的合成 (5) 2.1、原料 (6) 2.1.1、多元醇 (6) 2.1.2、有机酸 (6) 2.1.3、油脂 (7) 2.1.5、催干剂 (8) 2.2、醇酸树脂的合成原理 (8) 2.3、合成工艺 (9) 2.3.1、醇解法 (10) 2.3.2、脂肪酸法 (12) 第三章、醇酸树脂合成实例 (13) 3.1、中油度豆油季戊四醇醇酸树脂的合成 (13)

3.1.1.配方 (13) 3.1.2.合成工艺 (14) 3.2、62%长油度苯甲酸季戊四醇醇酸树脂的合成 (14) 3.2.1.合成工艺 (14) 3.2.2.工艺流程图 (14) 第四章、醇酸树脂的应用 (15) 第五章、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设计

第三章醇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基(-COO-),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将脂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而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的聚酯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第二节醇酸树脂的分类 一、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 (1)干性油醇酸树脂:由高不饱和脂肪酸或油脂制备的醇酸树脂,可以自干或低温烘干,溶剂用200号溶剂油。该类醇酸树脂通过氧化交联干燥成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氧化干燥的醇酸树脂也可以说是一种改性的干性油。干性油漆膜的干燥需要很长时间, 原因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形成交联的大分子。醇酸树脂相当于“大分子”的油, 只需少许交联点, 即可使漆膜干燥, 漆膜性能当然也远超过干性油漆膜。 (2)不干性油醇酸树脂:不能单独在空气中成膜,属于非氧化干燥成膜, 主要是作增塑剂和多羟基聚合物(油)。用作羟基组分时可与氨基树脂配制烘漆或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

配制双组分自干漆。 (3)半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在干性油、不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之间。 二、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 包括长油度醇酸树脂、短油度醇酸树脂、中油度醇酸树脂。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油度 (OL) 的含义是醇酸树脂配方中油脂的用量(0W )与树脂理论产量(t W )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OL 0t W W = 以脂肪酸直接合成醇酸树脂时,脂肪酸含量(OLf )为配方中脂肪酸用量(f W )与树脂理论产量之比。 t W =单体用量—生成水量=甘油(或季戊四醇)用量+油脂(或脂肪酸)用量-生成 水量 )%(/OLf t f W W = 为便于配方的解析比较,可以把OLf 换算为OL 。油脂中,脂肪酸基含量约为 95 % , 所以: (%)95.0OL OLf ?= 引入油度(OL )对醇酸树脂配方有如下的意义: (1) 表示醇酸树脂中弱极性结构的含量 。 因为长链脂肪酸相对于聚酯结构极性较弱,弱极性结构的含量,直接影响醇酸树脂的可溶性 , 如长油醇酸树脂溶解性好,易溶于溶剂汽油 , 中油度醇酸树脂溶于溶剂汽油-二甲苯混合溶剂 , 短油醇酸树脂溶解性最差,需用二甲苯或二甲苯 / 酯类混合溶剂溶解 ;同时,油度对光泽、刷涂性、流平性等施工性能亦有影响,弱极性结构含量高,光泽高、刷涂性、流平性好;

晒版工艺流程

晒版工艺流程 PS版的阳图或阴图原版,可用传统的照相制版、电子分色及照排等方法制成。除了阶调再现曲线应有所调整外,还必须注意原版的密度反差和网点光洁度。由于原版的Y值过低,曝光、显影不足或减薄过度等原因。容易形成密度低的软性网点或者是中间密度大,边缘密度小的活性网点。这两类网点的晒版稳定性差,曝光、显影稍有变化,就会使印版深浅不一,从而直接影响印版耐印力。硬性网点的原版,由于密度高,网点光洁,曝光和显影的宽容度都较大。所以质量稳定。因此,晒版用原版字迹图案必须清晰且要密度大,反差大。以华光牌YZ -600 11型胶片为例.原版最大密度应在4.0以上。最小密度在0.05以下,反差系数在8.0以上,版面清洁减少灰雾度和拼贴。 晒版光源设计 对于晒版光源。由于感光胶的感光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只有感光剂充分吸收T足够的光能才能发生,并且它的分解、交联、合的程度是和所需光线强度和光照时间成正比的,因此,晒版光源的发射光谱与感光剂光敏曲线的敏感区应尽量匹配。实验证明,阳图型感光刺的分光感度在300nm-460nm以内,附图型在200nm-500nm以内。考虑到晒版原版和晒版玻璃的影响。光谱设计在350nm-460nm区域内较适宜,因此,现在晒制PS版的较理想光源为碘镓灯。 曝光量的控制

在正常的制版过程中。曝光量是影响网点变化和版面深浅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知道,晒版曝光量=照度×晒版时间。由于常用的PS版阳图型属于光分解型。因此,当曝光量超过临界光量值,即曝光过度时,网点就会缩小,细笔划和小网点难以再现;当曝光量小于临界光量值,即曝光不足时。网点就会相应扩大变粗。使版面起脏,影响版面深浅。因此,在晒版过程中,对于曝光量的控制。应采用连续调发梯尺或是布鲁纳尔测试条进行监控,其作用就是在显影后检查曝光量是否合适。一般打样版控制在3-4级(密度为0.4-0.55),印刷版控制在4.5-5.5级(密度为0.625-0.775)晒白不吸墨。在晒制阳图版时,如能将0.5%的小点子和99.5%空心点子成对晒出来,这样的印版才算合格。 4.显影 PS版的显影在于去除空白部分的感光层,使PS版版基表面保持亲水性能。它是PS版制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受感光剂性质和原版状态的制约,更受到显影条件如显影液的浓度、温度、疲劳程度以及显影时间等的影响。 (1)浓度的影响 显影液的浓度。一般是指显影主剂的含量。显影液浓度不足,不仅会增加显影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显影不彻底。引起版面起脸;浓度过大,则显影时间加快,整个过程难以控制,易造成显影过度,网点缩小或损坏,溶解未受光的感光层,降低印版的感脂性和耐印力。因此,为准确控制好浓度,可将印版经过30-60s显影后,观察布鲁纳尔测试条98%-99%的空心点是否清晰和1%-2%的小黑点是否牢固,如果点子清晰结实则说明浓度合适。

热固性树脂

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热固性树脂其分子结构为体型,它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其缺点是机械性能较差。热固性树脂有酚醛、环氧、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醚树脂等。 指在加热、加压下或在固化剂、紫外光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交联固化成为不溶不熔物质的一大类合成树脂。这种树脂在固化前一般为分子量不高的固体或粘稠液体;在成型过程中能软化或流动,具有可塑性,可制成一定形状,同时又发生化学反应而交联固化;有时放出一些副产物,如水等。此反应是不可逆的,一经固化,再加压加热也不可能再度软化或流动;温度过高,则分解或碳化。这也就是与热塑性树脂的基本区别。 在塑料工业发展初期,热固性树脂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在50%以上。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热塑性树脂产量剧增,到80年代,热固性树脂在世界合成树脂总产量中仅占10%~20%。 热固性树脂在固化后,由于分子间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刚性大、硬度高、耐温高、不易燃、制品尺寸稳定性好,但性脆。因而绝大多数热固性树脂在成型为制品前,都加入各种增强材料,如木粉、矿物粉、纤维或纺织品等使其增强,制成增强塑料。在热固性树脂中,加入增强材料和其他添加剂,如固化剂、着色剂、润滑剂等,即能制成热固性塑料,有的呈粉状、粒状,有的作成团状、片状,统称模塑料。热固性塑料常用的加工方法有模压、层压、传递模塑、浇铸等,某些品种还可用于注射成型。 热固性树脂多用缩聚(见聚合)法生产。常用热固性树脂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主要用于制造增强塑料、泡沫塑料、各种电工用模塑料、浇铸制品等,还有相当数量用于胶粘剂和涂料。 从发展看,热固性树脂还在进一步改进质量,研制新品种,以满足新加工工艺开发的要求。用弹性体和热塑性树脂进行改性、开发注塑级热固性模塑料以及反应注射成型用专用树脂及配方,近年来已受到很大重视。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将为热固性树脂的合成开辟新途径。[1] 固化和玻璃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热固型树脂固化温度以上才能发生交联反应,而玻璃态到高弹态转变是相变问题。一个是化学过程、一个是物理过程,研究玻璃化的时候可以不理固化的问题。对应到工程上就是固化的时候看固化温度,树脂的最高工作温度看玻璃化温度。 环氧树脂溶解液固化剂

聚乙烯塑料生产工艺

前言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樟脑和硝酸纤维素混合制得的可塑性物质为塑料工业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了一系列具有天然树脂性能的合成树脂。从此,塑料工业便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塑料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当前,塑料工业已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领域之一。1950 年全世界塑料产量为150万吨,1960年发展到690万吨,1970年达到3000万吨,1979年达到6344万吨。据国外预测,到1985年,全世界塑料的总产量可达1亿吨,到2000年世界塑料产量将超过3.5亿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世界可生产的塑料不仅在体积上将超过钢铁,而且在重量上也将于钢铁相当。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塑料的世界”。聚乙烯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的侵蚀性,突出的电源绝缘性,同时并能耐高压、耐辐射性。由于聚乙烯仅由碳、氢二种元素所组成,没有极性元素的存在,所以它还有着良好的抗水性。聚乙烯按其生产方法的不同,有高压法聚乙烯、中压法聚乙烯和低压法聚乙烯三种之分。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工业上是并存的。聚乙烯的性能随制造方法的不同,于分子结构有关;可分为低密度与高密度。通常,由高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低密度密度”,而由中压法或低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高密度聚乙烯”。除此之外,还有低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多种聚乙烯及其共聚物。随着各种改性技术和复合技术的发展,聚乙烯正在向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渗透。 第一章 聚乙烯性能 1.1聚乙烯物理性质 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枝链的个数 的影响,枝链越多,越难以结晶。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枝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枝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通过把高密度聚乙烯在1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溶于二甲苯中制备。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易燃烧且离火后继续燃烧。透水率低,对有机蒸汽透过率则较大。聚乙烯的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oC,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oC)且范围宽。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oC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1.2聚乙烯化学性质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 7 第三章 聚乙烯加工与应用 3.1加工与应用 可用吹塑、挤出、注射成型等方法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中空制品、纤维和日用 杂品等。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聚乙烯对紫外线和氧化作用的稳定性,改善加工及使用性

印刷制作完整工艺流程

印刷制作完整工艺流程(附图) 印刷制作已经彻头彻尾的进入我们生活,而且位置很高,对于印刷制作完整的工艺流程是许多人关注的,我们来看看晖凰印刷专家给出的官方介绍:晖凰印刷专家表示:印刷工艺基本流程主要有以下步骤: 设计成图——发片——打样——拼版——晒版——上机印刷——印后加工——交货 一、发片(即发菲林片): 发菲林片就是把制作好的版面,通过设备输出到可以印刷的PC胶片上,专业术语叫菲林片。菲林片:印刷制版所用的胶片,被称为菲林片,用菲林片晒PS 版即可上机印刷,就相当于照片的底片一样。在精度印刷时是必不可少一道工序。彩色印刷菲林片通常包含4张(CMYK各一张)。 二、打样:在印刷生产过程中,用照相方法或电子分色机所制得并作了适当修整的底片,在印刷前印成校样或用其他方法显示制版效果的工艺。目的是确认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设置、处理和操作是否正确,为客户提供最终印刷品的样品,并不要求在视觉效果和质量上与最终印刷品完全一样。打样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法,即打样机打样、(色粉)简易打样、数字打样。 打样机打样 最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打样方法。它使用与正式印刷机相似的设备、印版、纸张和油墨,但打样机一般都是单色或双色机(一次运行只能得到一种或两种颜色),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很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而且必须事先制作印版,因此打样机打样效率低、需要恒温恒湿环境控制、成本较高。这种打样方法在中国、日本等国家应用广泛。 简易打样 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获得影像和彩色的打样技术,主要有叠层胶片打样和色粉打样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分色网点胶片(如黄版)与附着在胶片或纸张底基上的感光高分子涂层叠合(采用抽真空的方法),通过分色加网胶片一侧用紫外光源进行曝光,使曝光部分成为不可溶或失去黏着性,然后经过溶液显影或色粉显影,即可得到彩色影像。所不同的是,前者使用分别携带有黄、品红、青、黑颜料的感光高分子涂层的四张胶片,将曝光、溶液显影处理后的胶片叠合在一起即可得到一张透射型彩色样张;后者使用一张与实际印刷品相同的纸张,将无色黏性高分子涂层(类似于不干胶)附着在上面(采用专用的覆膜机),经过曝光、色粉显影处理,重复四次,即可得到一张反射型彩色样张。色粉打样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美等国家应用广泛,但由于成像过程与实际印刷过程相差甚远,很难做到样张与印刷品完全一致。 数字打样 不同于上述两种方法,既不需要中介的分色网点胶片,也不需要印版。将数字印前系统(计算机)中生成的数字彩色图像(又称数字页面或数字胶片)直接转换成彩色样张,即从计算机直接出样张。数字打样分为软打样和硬打样。软打样是将数字页面直接在彩色显示器(如计算机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它能够做到与计算机处理实时显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但因为是加色法显色原理,而且材质和观察条件也与实际印刷品相差较远,如今出现利用液晶显示屏的软打样,已有改进。硬打样如同计算机彩色喷绘一样,直接将数字页面转换成彩色硬拷贝(采用喷墨打印、染料升华、热蜡转移、彩色静电照相等成像技术)。由于计

天然产物生产工艺学复习题

天然树脂部分(19、21、22、23) 1、影响松树产脂量的主要因素哪些?下降式采脂法与上升式采脂法的区别与特点? 影响松树产脂量的主要因素有树种、树的直径和树龄、空气湿度与土壤水分、气温与季节、采脂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性质的影响、树木生长情况与环境条件。 下降式:割面部位从距地面不低于2.2米开始,逐渐向下扩展,割面配置到距地面20厘米,可开中沟,第一对侧沟开在中沟上端两侧,后新开侧沟需紧挨前一对,且开沟要有规律性,不留间距。 上升式:割面部位从距地面20厘米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割面配置不低于2米,不开中沟,第一队侧沟开割工艺与下降式相同,但步距较大。 2、我国马尾松、湿地松、南亚松、思茅松等树种松脂的组成和特点? (1)马尾松脂以枞酸型为主,含海地酸性树脂酸,其松脂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其组成主要是α-长叶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其松节油是左旋的;(2)湿地松松脂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湿地松酸,含油量高,且β-蒎烯含量高,其松香中含有较多的二萜中性物,有较低的软化点和酸值,其松节油左旋;(3)南亚松的松脂中含有二元酸称南亚松酸,有较高的酸值,其松节油右旋,它是我国产脂力最高的松树树种;(4)思茅松的松脂北回归线以北β-蒎烯量较多,以南很低,右旋。 3、松节油的主要组成?主要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式) 松节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它主要有异构,氧化,加成,水合反应,热解,酯化,脱氢,环氧化,聚合反应。 4、松香的主要组成?主要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式) 松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酸含有少量的树脂酸和中性物。 5、松脂加工的目的是什么?松脂加工主要有哪些步骤? 松脂加工的目的是分离不挥发松香和挥发性的松节油,并取出杂质和水分。 松香加工的步骤是:松脂先溶解,溶解脂液的静制,除去杂质和水分,静制的脂液再以水蒸汽蒸馏分离水蒸气和松香。(溶解--澄清--蒸馏) 6、松脂加工水蒸气蒸馏法的基本原理?为何采用过热水蒸气?减压蒸馏工艺有何有缺点?松脂加工水蒸气的基本原理:根据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即组分不相溶的混合液在受热时逸出蒸气,其蒸气的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蒸汽压的总和。 使用过热水蒸气的原因:1、水蒸气温度越高,单位质量的水蒸气的体积越大,其形成气泡的面积越大,扩散出来随着水蒸气带走的松节油蒸气数量增多;2、温度越高则蒸馏液的部分蒸汽压力加大,因此单位质量重量水蒸气所能蒸出的松节油就增多;3:过热蒸汽干度大,锅类无水层存在,最后可使松香中的水分降低至最低限度,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松香结晶。 减压蒸馏的缺点:由于减压引起的气流流速增大,混合蒸气带出的松香雾沫较多,故重油的酸值教常压蒸馏的高,在油水分离器中由于抽真空时搅拌较大,油水分离效果较差,使水层中含油量增加,另外设备,电耗,管理人员均要增加。 7、松脂加工中加入松节油和水、草酸的作用? 加入松节油是为了溶解固态松脂和降低松脂的密度和湿度,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松香中的水溶性色素,加入草酸是除去有色的树脂酸铁盐。 8、脂液澄清的原理与强化方法? 脂液澄清原理:利用悬浮液互不相容的液体中各物质的密度不同而自行分层的原理、强化方法:①增大脂液含油量②增高脂液温度③加盐增大水的密度④静电澄清增大水粒直径。 9、松节油的收集方法? 从蒸馏釜或蒸馏塔蒸出来的水和松节油混合蒸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和冷却、然后进入油水分离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环氧树脂生产工艺

环氧树脂生产工艺 摘要:对环氧树脂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概况,分类及其生产工艺等等。选取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中的原料,流程,设备以及后期的“三废”的处理。 关键词:环氧树脂发展概况生产工艺 定义及发展概况 1.环氧树脂定义 环氧树脂(Epoxy Resin)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环氧基并在适当的化学试剂存在下能形成三维网状固化物的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最常用的双酚A 型环氧树脂含2个环氧基。化学名称: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 英文名称: Diglycidyl ether of bis phenol A(缩写DGEBP A),其结构为: 2.发展概况 环氧树脂的发明曾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它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仅是近40年的事情。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个重大的发现揭开了环氧树脂发明的帷幕。远在1891年德国的Lindmann用对苯二酚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了树脂状产物。1909年俄国化学家Prileschajew发现用过氧化苯甲醚和烯烃反应可生成环氧化合物。这两种化学反应至今仍 是环氧树脂合成中的主要途径。 我国的环氧树脂的开发始于1956年,在沈阳、上海两地首先获得了成功。1958年上海开始工业化生产。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我国环氧树脂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生产厂家已达100余家。生产的品种、产量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氧树脂的分类及其合成工艺 1.分类 按化学结构差异:环氧树脂可分为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和非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2大类。 按分子中官能团的数量:环氧树脂可分为双官能团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团环氧树脂。 按室温下的状态:环氧树脂可分为液态环氧树脂和固态环氧树脂。 2.生产工艺 环氧树脂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不同。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1) 多元酚、多元醇、多元酸或多元胺等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与环氧氯丙烷等含环氧基的化合物经缩聚而得。(2) 链状或环状双烯类化合物的双键与过氧酸经环氧化而成。

印刷树脂版制版的六种常见问题

感光性树脂版是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成膜剂,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作光交联剂,而制得的具有感光性能的凸版版材。几乎所有的感光性树脂版都是在光(主要是紫外光)的照射下,分子间产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了具有某种不溶性的浮雕型图像。感光性树脂版从制版工艺上可分为固体型和液体型二种。由饱和性感光树脂组合而成的固体型系列预制型版材成本比较高,但是,质量比较好,可以制作商品包装、商标版、网线图版;由不饱和聚酯型树脂组成的液体型系列即涂型版材(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时再配制感光性液体进行底基制作,然后再涂浇上树脂,感光和制作)价格比较低廉,适合于较粗糙的文字线条版。 在固体感光树脂版实际操作制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只有综合分析,区别对待,查清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一、树脂版文字、线条、图案线条过细、过小,小字和独立点脱落,细小线条弯曲 在树脂版制版上作中,常见何细线条弯曲和细小的文字、独立点脱落等问题。 主要原因: l、树脂版曝光时间不足; 2、底片反差小,有灰雾、不清晰; 3、烘烤树脂版以及热固化处理不当; 4、刷树脂版时水温低,冲洗时间长,刷毛过硬,刷版过深; 5、上机印刷时压力过大,调节不妥当。 解决方法: 1、在制树脂版时,遇到细小的文字、线条、图案、独立点时,要掌握正确的曝光时间。3kw的碘镓灯,曝光时间约为20min,一定要比正常的版了延长曝光时间,这样,细小的线条、文字、独立点才能站得住、不脱落。由于曝光时间长,制出来的树脂版网纹侧而的坡度较小(70°左右),图文底基牢固。 2、烘烤树脂版、干燥及热固化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烘箱温度控制在60一80℃,目的是将版而上的水分蒸发;干燥的温度过高,树脂版则容易起泡。 3、要求操作者暗房技术过硬,软片处理的反差要尽量人,无灰雾,文字、线条流畅光洁,不缺笔断划。

醇酸树脂的合成实用工艺

第三章 醇酸树脂 第一节 概 述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基(-COO -),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将脂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 ),而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的聚酯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第二节 醇酸树脂的分类 一、 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 (1)干性油醇酸树脂:由高不饱和脂肪酸或油脂制备的醇酸树脂,可以自干或低温烘干,溶剂用200号溶剂油。该类醇酸树脂通过氧化交联干燥成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氧化干燥的醇酸树脂也可以说是一种改性的干性油。干性油漆膜的干燥需要很长时间 , 原因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 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形成交联的大分子。醇酸树脂相当于 “ 大分子 ” 的油 , 只需少许交联点 , 即可使漆膜干燥 , 漆膜性能当然也远超过干性油漆膜。 (2)不干性油醇酸树脂:不能单独在空气中成膜,属于非氧化干燥成膜 , 主要是作增塑剂和多羟基聚合物(油)。用作羟基组分时可与氨基树脂配制烘漆或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配制双组分自干漆。 (3)半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在干性油、不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之间。 二、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 包括长油度醇酸树脂、短油度醇酸树脂、中油度醇酸树脂。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油度 (OL) 的含义是醇酸树脂配方中油脂的用量(0W )与树脂理论产量(t W )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OL 0t W W = 以脂肪酸直接合成醇酸树脂时,脂肪酸含量(OLf )为配方中脂肪酸用量(f W )与树脂理论产量之比。 t W =单体用量—生成水量=甘油(或季戊四醇)用量+油脂(或脂肪酸)用量-生成水 量 )%(/OLf t f W W = 为便于配方的解析比较,可以把OLf 换算为OL 。油脂中,脂肪酸基含量约为 95 % , 所 以: (%)95.0OL OLf ?=

合成树脂与塑料生产安全

合成树脂和塑料生产安全 合成树脂是将有机原料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而得的,一类具有类似天然树脂性能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是一种无定形的半固体或固体有机物。在合成树脂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增塑剂、稳定剂等),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加工,就成为塑料。塑料经过吹塑、挤压,延伸,注射等方法加工成形,即成为各种塑料制品。合成树脂与塑料的区别为:树脂指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塑料则指成形加工后的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广义上讲,合成树脂还是合成纤维、涂料和胶粘剂、绝缘材料的基础材料。按主链结构有碳链、杂链和非碳链合成树脂之分;按合成反应特征有加聚型和缩聚型合成树脂之分;但一般常按加热成形后的性能变化,将其划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其中,热塑性树脂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固性树脂有酚醛和脲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不饱和聚酯和聚胺酯等。 生产合成树脂的原料非常丰富,早期以煤为基础的焦油产品和电石乙炔为主,目前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已占绝大多数。利用石油馏分加工而成的合成树脂品种异常繁多。 合成树脂的生产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虽具体的聚合方法各不相同,但可将其工艺过程概括为:备料、投料、聚合、出料、分离、干燥和后处理等七道工序。 合成树脂的主要品种及其简要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聚乙烯简称PE,是乙烯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又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乙烯生产又分为高压管式聚合法、高压釜式聚合法和低压淤浆法、低压溶液法、低压气相法聚合。聚乙烯可用以制造薄膜、中压容器、管材、板材、电线电缆、日用杂品,并可以做电视、雷达的高频绝缘材料。低压和高压聚乙烯生产工艺简介如下: (1)低压聚乙烯,其工艺过程是以高纯度乙烯为主原料,丙烯或丁烯—1为共聚单体和氢气混合,以己烷或90号溶剂油为溶剂,使用高活性的钛基催化剂和三乙基铝活化剂,分别用溶剂己烷稀释到规定的浓度后由泵打人聚合釜,在约85℃温度及0.3~0.6MPa的低压下进行淤浆聚合反应,经离心机分离、蒸汽干燥、造粒机造粒后,得到不同牌号的高密度聚乙烯颗粒产品。低压聚乙烯生产方框流程见图1。 图1 低压聚乙烯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 (2)高压聚乙烯,以高纯度乙烯为原料,有机过氧化物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60~270℃、压力为127.53~245.25MPa的条件下进行一、二级聚合反应,再经热进料挤压机挤出,水下切粒,脱水,干燥后得到聚乙烯颗粒产品。高压聚乙烯生产工艺方框流程见图2。 图2 高压聚乙烯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 聚丙烯简称PP,由丙烯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有等规物、无规物和间规物三种构型,工业产品以等规物为主。聚丙烯可制造周转箱,容器,手提箱,汽车部件,家用电器零件,丙纶,薄膜,编织袋以及管材等。

水溶性醇酸树脂

水溶性醇酸树脂 一、性能概述 本品的住哟啊组成与一般的溶剂型醇酸树脂一样,由多元酸多元醇与植物油(或酸)或其他脂肪酸经酯化缩聚而制成。为了使醇酸树脂溶于水,必须严格控制他的酸值和分子量,通常酸值在60以上、分子量较小的的树脂水溶性较好,所以水溶性醇酸树脂大多为高酸值低粘度。 本品的水溶性好坏是衡量其质量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品由于以水做溶剂,因而具有水来源易得,净化容易,施工过程制备过程无火灾危险、五毒性气体,可在湿型基底上加工,涂料可采用自动化涂装工艺等特点。 二、主要用途 本品可以广泛的制成常温干燥、低温干燥、低温烘干、氨基树脂改性烘干漆。也可用于装饰板涂层改性,金属与非金属等物品表面涂饰与保护中。 三、生产原理 本品一般是由多元醇与多元酸等缩聚而成的聚合物。其主链是有很多的酯链相连而成。 四、生产工艺 1.原料消耗 原料规格 用量(kg/t) 季戊四醇工业品199.50 斜苯二甲酸酐工业品241.80 棉油酸工业品98.00 二甲苯工业品65.40 三乙醇胺工业品85.00 水正丁醇工业品49.00 水自来水326.00 2.工艺流程图 (苯酐,季戊四醇,棉油酸,二甲苯)→搅拌→酯化→蒸馏→(加入三乙醇胺)→中和→(加入正丁醇,水)→稀释→成品 3.操作工艺 按配方比投入苯酐,季戊四醇,棉油酸,二甲苯并加热升温。当反应釜内温度升温至140左右时,即开始酯化反应。 降温地升至190--200,蒸馏脱出二甲苯,保温维持反应至酸值达90--110,表示反应已经平衡。在此期间,应定期测试酸值。 当反应到达终点时,将温度降至135左右,加入三乙醇胺中和,并保持在130加完。加完后继续搅拌15-30min. 将正丁醇和水加入稀释釜中进行搅拌,并维持80--90保温搅拌半小时后降温出料。 (注:以上温度单位均为华氏温度℃)

常规脲醛树脂生产工艺

常规脲醛树脂生产工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规脲醛树脂生产工艺 脲醛树脂是国内外木材工业的主要粘合剂.由于它胶合强度高、固化快、操作性好、生产成本低、原料丰富易得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脲醛树脂所含的游离甲醛具有毒性,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越低,其毒性就越小.降低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有各种各样办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甲醛对尿素的摩尔比,但减少甲醛的用量,将会带来脲醛树脂生产工艺复杂化、终点控制难、树脂固化时间延长和树脂胶合强度和储存稳定性降低等缺点.所以寻找一种有效消除低甲醛/尿素(F/U)摩尔比带来弊病的方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研究采用低F/U摩尔比合成脲醛树脂,从树脂合成的原理出发,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宜的加料次数、加料比、加料时间,并确定树脂合成过程中最适宜的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从而制备出低含醛量、稳定性好的脲醛树脂. 脲醛树脂的生产工艺规程有以下内容: 1.原料的检验。主要是检验甲醛和尿素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根据甲醛的浓度和尿素的纯度,计算工艺配方中甲醛和尿素的用量。 2.备料。在脲醛树脂生产时一般总是先加甲醛,用泵把甲醛打入计量罐内,经计量后送入反应锅内,没有计量罐的可以把甲醛称量后用真空泵抽入反应锅内。尿素一般用磅秤称量。 3.搅拌与升温。经过计量的甲醛加入反应锅后,开动搅拌器加碱调PH 值至规定值,同时开蒸汽升温,由于尿素和甲醛的反应整甲醛溶液的是放热反应,因此在加尿素后,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后应立即关汽,靠反应自发热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并在规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蒸汽加热时关汽的温度随设备材料及反应液用量多少而定。一般小反应锅用量少,反应热小,关汽温度稍高,另外还和所用蒸汽压力有关,蒸汽压力大,则关汽温度应低些。 4.反应液介质的PH值反应液介质的PH值对脲醛树脂合成是很重要的条件因素,在规程中应明确地规定:在反应开始时PH值应该是多少,升温至规定温度后, PH值又应在什么范围内,当保温结束后,PH 应该是多少.当用酸或氯化铵调酸处理时,PH 值也要有一定的范围。 5.反应终点。反应终点是脲醛树脂质量的关键。反应终点一般用4号涂料杯测定树脂液从杯中流出的时间(s)。一般规定在某一温度下测定树脂液流出的时间(有一个比较窄的范围);或者用树脂液在水中的混浊度表示,如规定取出的树脂液滴在20 ℃的水中出现混浊时为终点等。 6. 反应终点后的处理。反应终点到达后首先应立即中和,即在到达反应终点后立即加碱,使反应树脂液的PH 值升高至规定的数值,同时应开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 7. 称量和保管。脲醛树脂制成后,冷却到规定的温度后可以放料,放料时应过磅计量,记录每一锅胶液的产量。成品脲醛树脂最好贮存在塑料桶内,避免与铁接触,存放在阴凉处。 生产脲醛树脂的工艺流程

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教学内容

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

第三章醇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基(-COO-),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将脂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而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的聚酯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第二节醇酸树脂的分类 一、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 (1)干性油醇酸树脂:由高不饱和脂肪酸或油脂制备的醇酸树脂,可以自干或低温烘干,溶剂用200号溶剂油。该类醇酸树脂通过氧化交联干燥成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氧化干燥的醇酸树脂也可以说是一种改性的干性油。干性油漆膜的干燥需要很长时间 , 原因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 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形成交联的大分子。醇酸树脂相当于“ 大分子” 的油 , 只需少许交联点 , 即可使漆膜干燥 , 漆膜性能当然也远超过干性油漆膜。

(2)不干性油醇酸树脂:不能单独在空气中成膜,属于非氧化干燥成膜 , 主要是作增塑剂和多羟基聚合物(油)。用作羟基组分时可与氨基树脂配制烘漆或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配制双组分自干漆。 (3)半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在干性油、不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之间。 二、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 包括长油度醇酸树脂、短油度醇酸树脂、中油度醇酸树脂。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油度 (OL) 的含义是醇酸树脂配方中油脂的用量(0W )与树脂理论产量(t W )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OL 0t W W = 以脂肪酸直接合成醇酸树脂时,脂肪酸含量(OLf )为配方中脂肪酸用量(f W )与树脂理论产量之比。 t W =单体用量—生成水量=甘油(或季戊四醇)用量+油脂(或脂肪酸) 用量-生成水量 )%(/OLf t f W W = 为便于配方的解析比较,可以把OLf 换算为OL 。油脂中,脂肪酸基含量约为 95 % , 所以: (%)95.0OL OLf ?= 引入油度(OL )对醇酸树脂配方有如下的意义: (1) 表示醇酸树脂中弱极性结构的含量 。 因为长链脂肪酸相对于聚酯结构极性较弱,弱极性结构的含量,直接影响醇酸树脂的可溶性 , 如长油醇酸树脂溶解性好,易溶于溶剂汽油 , 中油度醇酸树脂溶于溶剂汽油-二甲苯混合溶剂 ,

天然树脂生产工艺

1、树脂在工厂中如何储存运输?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A建在较高的,干燥的地方,周围要开渠疏水;B安全,离锅炉房一定的距离;C依地势而建,利用地形节约机械费用和运输费用;D加盖、有顶棚、防雨。采用贮脂池和立式贮脂罐贮存,其中贮脂池分为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2)A分级贮存,保证松香的质量;B贮脂池在装松脂前要加水,装脂后也要加水保养;C保养水要定期更换,一般是一个月一次。 贮存方法:贮脂池和立式贮罐 松脂贮存中须注意:防氧化,防挥发;(1)加保养水;保养水定期更换;分级贮存 2、松脂的运输设备中为什么多采用螺旋输送机? 答:螺旋输送机在输送的过程中具有搅拌和破碎的功能,当向松脂中适当滴加松节油和清水时,可以提高其流动性,有利于熔解。 3、松脂熔解的目的是什么?熔解工艺条件如何确定? 答:(1) 目的:将带有杂质的半固体状或块状的松脂加水加油加热和脱色剂,使之变成液体状态,可便于进行过滤、净制和输送。熔解的目的在于使粘稠半流体状的松脂,变成流动性较好的松脂液体,以便进行过滤和澄清,除去其中的水分和杂质,同时也有利于松脂的流动和输送。 (2)A温度93~95摄氏度;B时间15~20min;C熔解油—》中油;D洗涤水,加水量为原来树脂量的8~10% ;E脱色剂,一般为草酸,用量为0.05~0.1%,不超过0.15。 4、连续熔解工艺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 答:(1)卧式连续熔解工艺:熔解效果一般较好,但是直接喷气管槽内易落入细砂等杂质,影响蒸汽喷放,需定时清理。(2)立式连续熔解工艺:结构简单,因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等方面都较方便,亦节省金属材料与动力消耗,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松脂和加热蒸汽同一流向,接触时间长,蒸汽热能可被充分利用,但是需要上下出渣。 5、熔解锅的结构和作用是什么。 答:由视镜、加料口、釜身、出料口、直接蒸汽喷管、滤板和出渣口组成。 作用:加热、搅拌、洗涤、过滤和压送的作用。 6、松脂脱色的目的是什么?在加工过程中怎样得到浅色的松香? 答:(1)除去树脂酸、单宁、铁所组成的水不溶性的杂质,除去脂液中的色素提高产品松香的颜色级别。(2)方法:A向松脂中添加脱色剂,如草酸等还原性物质B蒸馏前采取措施,如熔解贮脂池的过滤、水洗、净化等,最大限度地除去有色杂质;C在蒸馏期间应避免在高温停留的时间过长;D尽可能不使用铁设备,尤其在加热后的情况下。 7、用澄清法净制脂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利用悬浮液或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各种物质密度不同而自行分层的原理,重的杂质较易下沉,而细小杂质沉降的时间较长。 8、澄清设备的结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 答:(1)澄清槽:结构简单,不易变形,维修容易(无需消耗动力,但是占地面积答,分离时间长,还需敬爱一中层脂液处理设备)。(2)长方形澄清槽:脂

水性醇酸树脂

水性醇酸树脂涂料的研究及应用 葛亚辉罗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水性醇酸树脂不仅具有醇树树脂的优点而且还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候性、附着力、干燥性、耐水性等,大大地降低了VOC的含量,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水性醇酸树脂涂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醇酸树脂、水性化研究、具体应用 Water soluble alkyd resin coat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Yahui Ge ,Jie Luo*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hangsha410004) Abstract: water soluble alkyd resin has not only alcohol tree resin advantages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weather resistance, adhesion, drying, water resistance, greatly reduced the content of VOC,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the water soluble alkyd resin coating ha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 words: alkyd resin, waterborne, application research 涂料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配套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各种工业制品和通工具的装饰与保护以及各类钢铁设施如码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输变电塔等的防腐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涂料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正在逐渐完善和扩大,涂料的消费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 涂料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国涂料的总产量已跻身世界前列,在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技术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纷至沓来,现有的民族涂料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降低生产和使用涂料所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对大气的污染。涂料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造成的,包括能引起大气层氧化容量和酸度变化(导致酸雨),还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的碳氢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羟基化合物、有机酸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涂料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V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