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冲压成形技术

特种冲压成形技术
特种冲压成形技术

特种冲压成形技术

现代汽车冲压件的技术要求朝着结构复杂、分块尺寸增大、相关边的零部件较多、承载能力变大和内应力限制严格等方向发展。这要求并促进特种冲压成形技术如液压成形、精密成形、爆炸成形、旋压成形、无模成形、激光成形和电磁成形技术的发展。限于本文篇幅,这里主要介绍内压成形和电磁成形两项技术。

液压式或注入弹性体式的成形技术,其高压形成过程一般包括:

1)有效介质如冰的膨胀或弹性体压入使内部压罚极慢增长的过程;

2)流体静罚的骨高压形成过程;

3)极端压力如爆炸的动态过程等。介质可以是无定形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在系统中介质可依据要加工的形状作任意变化,履行凸模功能,所以介质可等同于一个万能模具。图四是板材超朔成形的例子,从图中可见此时有效介质变成凸模。

液压式内高压成形技术与其他冲压成形技术相比,有几项明显优点:

1)在成形过程中可一次加工出如车桥、顶盖板、门框等大型复杂的三维几何形状的工件;

2)因为液体在成形过程中冷却作用,使工件被"冷作强化",获得比一般冲压加工更高的工件强度,这使得允许采用更薄的板材,使工件更轻量化;

3)工件外表板面只与压力液体接触,加压过程较平缓,零部件成形变化均匀,可获得匀称的压力分布,并能获得者好得多的平滑外表面;

4)液压内盛开有的冲模和工具费用可下降40%,特别降低了凸型零件加工的节拍时间较短,约为0.1-0.5MIN,这在特种成形工艺中是较短的,可实现批量生产。

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电磁成形工艺,是目前颇有前途的另一种新型加工手段。该工艺源于六十年代核裂变研究的成果,但可惜一直没被人们注重。电磁成形工艺原理图,当线圈通入交流电时。数微秒内建立起磁场,使金属工件尤其是导电率强的铜铝材质感生出电流,感生出电流,感生电流又将受到磁场力作用,使工件产生张力与凹模吻合而迅速成形。当线圈在工件内时,电磁力将使工件外张成形,属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工艺;当线圈平面平行于板件放置时,电磁力将使工件拉伸成形。

电磁成形技术系一种非接触成形工艺,其突出优点一是加工成形迅速工效高,二是常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连接,可取代粘接或焊接;其三是不耗脯助材料如润滑油脂等,有利环境保护。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在塑性变形的金属学和力学方面则有着共同的基础和规律。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目的就在于科学地、系统地阐明这些基础和规律,为学习后续地工艺课程作理论准备,也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任务是:

1.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金属学基础,研究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外部条件对塑性和流动应力的影响,以便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率和优质的性能。

2.阐明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准则等塑性理论基础知识,分析研究塑性成形力学问题的各种解法及其在具体工艺中的应用,从而科学地确定变形体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所需的变形力和功,为选择锻压设备吨位和设计模具提供依据。

3.阐述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和变形特点,以便确定适当的锻压工步和合理的坯料尺寸,使工件顺利成形。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的发展概述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是在塑性成形的物理、物理一化学和塑性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工艺理论。本世纪四十年代,在大学中设立了这门课程,并出版了相应的教科书。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方面所研究的内容,属于金属学范畴。本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位错理论从微观上对塑性变形的机理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金属材料的永久变形能力——塑性,也是变形物理方面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1912年卡尔曼(Von Karman)对大理石和红砂石的著名压缩试验,揭示了通常认为是脆性的石料在三向压应力下却能发生塑性变形(大约ε=8%)的事实。1964年勃立奇曼(P.W.Bri dgman)在3万atm(3040MPa)下对中碳钢试棒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99%的断面收缩率,由此建立了静水压力能提高材料塑性的概念。合适的加工温度、速度条件也能创造良好的塑性状态。例如,近年来,一些难变形合金、耐热合金,通过利用先进的成形技术,如等温锻造、超塑性成形等,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塑性成形力学,它是在塑性理论发展和应用中逐渐形成的。塑性理论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86 4年,当时,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首先提出了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即屈雷斯加屈服准则。1870年圣维南(B.Saint —Venant)第一次利用屈雷斯加屈服准则求解了管子受弹塑性扭转和弯曲时的应力,随后又研究了平面应变方程式。同年,列维(M.L evy)按圣维南的观点提出了三维问题的方程式和平面问题方程式的线性化方法。但后来一段时间,塑性理论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才有所进展。德国学者在这方面有很大贡献。1913年密席斯(Von Mises)从纯数学角度提出了另一新的屈服准则——密席斯屈服准则。1923年汉基(H.Hencky)和普朗特(L.Prandtl)论述了平面塑性变形中滑移线的几何性质。1930年,劳斯(A.Reuss)根据普朗特的观点提出了考虑弹性应变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式。至此,塑性理论的基础已经奠定。到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塑性理论在很多国家中相继发展,利用塑性理论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各种方法陆续问世,塑性成形力学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

第一次将塑性理论用于金属塑性加工的学者可认为是德国的卡尔曼。他在1925年用初等方法分析了轧制时的应力分布,其后不久,萨克斯(G.Sachs)和齐别尔(E.Siebel)在研究拉丝过程中提出了相似的求解方法——切块法(slab method),即后来所称的主应力法。五十年代中,苏联学者翁克索夫(yH K C O B)提出了一个实质上与主应力法相似的方法——近似平衡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的联解法,并对镦粗时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分布提出了新见解。

近二十年来,应用滑移线理论求解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工作和论文逐渐增多。现在,滑移线方法除应用于求解各向同性硬化材料的平面变形问题外,人们还正在研究用它来求解平面应力问题、轴对称问题和各向异性材料方面的问题。

五十年代,英国学者约翰逊(W.Johoson)和日本学者工藤(H.Kudo)等人,根据极值原理提出了一个比滑移线法简单的求极限载荷的上限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塑性成形载荷一般高于真实载荷,因此称之谓上限法。其后,对于复杂形状的工件,又发展出了所谓单元上限法。

在五十年代中,美国学者汤姆生(E.G.Thomsen)等提出了视塑性法(VisioPlasticity),这是一种由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实验求得的速度场计算出变形体内的应变场和应力场。

近年来已开始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金属塑性成形方面的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对镦粗,挤压、摩擦等问题的有限元解发表过不少文章。一般认为有限元法是预测变形体应力、应变、应变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强有力的手段。

塑性成形中求解应力、应变等是一项繁重的计算工作。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有限元方法过程复杂,计算工作繁重,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才能演算;而其他解法中的一些求解过程,如作滑移线场、求应力分布、确定分流点、标定摩擦系数等,都需经大量的计算工作,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得较精确的解答,或可直接画出滑移线场和相应的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可以相信,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今后的发展中,计算技术会愈来愈发挥它的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必将日益广泛。

摘要:论述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介绍了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与装备、模拟与仿真3项关键先进制造技术,指出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成形加工精确成形加工模拟仿真并行工程绿色制造

1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

中国已是制造大国,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4位。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1) 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不到美国的5%;(2)技术含量低,以CAD为例,仍停留在绘图功能上;(3)重要关键产品基本上没有自主创新开发能力。

材料成形加工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是汽车、电力、石化、造船及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铸造、锻造及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据统计,全世界75%的钢材经塑性加工成形,45%的金属结构用焊接得以成形。又如我国铸件年产量已超过1400万t,是世界铸件生产第一大国。汽车结构中65%以上仍由钢材、铝合金、铸铁等材料通过铸造、锻压、焊接等加工方法成形。

但是,我国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举例说, 重大工程的关键铸锻件如长江三峡水轮机的第一个叶轮仍从国外进口;航空工业发动机及其他重要的动力机械的核心成形制造技术尚有待突破。因此,在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强和重视材料成形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

高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要求加工制造的产品精密化、轻量化、集成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要求产品性能高、成本低、周期短;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材料加工原料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为了生产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材料正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发展;材料成形加工制造技术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学科化。因此,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十分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及成形加工技术的技术进步。

2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新一代制造计划(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中指出未来的制造模式将是:批量小、质量高、成本低、交货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未来的制造企业将是:以人、技术和经营三要素组成,而以人为本。未来的制造企业要掌握十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及装备、模拟与仿真3项关键技术。其中下一代制造工艺包括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或称净成形加工工艺(Net Shape Process)。净成形加工工艺要求材料成形加工制造向更轻、更薄、更精、更强、更韧、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的方向发展。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汽车制造为例,美国新一代汽车研究计划(Partnership of Next Generation V ehicle)的目标是在2003年汽车重量减轻10%,汽车每100km油耗要减少到3L,并减少10%的污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整车重量减轻40%~50%,其中车体和车架的重量要求减轻50%,动力及传动系统减轻10%。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新车型中使用的状况就反映了这种变化。新一代汽车中黑色金属用量将大幅度减少,而铝及镁合金用量将显著增加,铝合金将从129kg增加到333kg,镁合金将从5kg增加到39kg。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通过降低产品的自重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包括汽车尾气和废旧塑料)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而轻量化的绿色环保材料将作为人们的首选。镁合金就是被世界各国材料界看好的最具有开发和发展前途的金属材料。镁合金产品具有以下优势:(1)轻量化,密度ρ≈1.8g/cm 3,是钢铁的1/4,铝的2/3,与塑料相近。(2)比强度高,刚性好,优于钢和铝。(3)具有极佳的防震性,耐冲击,耐磨性良好。(4)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可改善电子产品散热性能。(5)是非磁性金属,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强,电磁屏蔽性好。(6)加工成形性能好,成品外观美丽,质感佳,无可燃性(相对于塑料)。(7)材料回收率高,符合环保法。(8)尺寸稳定,收缩率小,不易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相对于塑料)。

镁合金压铸件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及飞机零件等)、信息(如手机、数码相机及手提电脑壳体等)及小型家电(如摄像机、照相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外壳)等行业。同时,压铸镁合金产品在国防建设等领域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3 新一代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

制造技术可分为加工制造和成形制造(以液态铸造成形、固态塑性成形及连接成形等为代表)技术,其中成形制造不仅赋予零件以形状,而且决定了零件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3.1 精确成形加工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精确成形加工制造技术。在汽车工业中Cosworth铸造(采用锆砂砂芯组合并用电磁泵控制浇铸)、消失模铸造及压力铸造已成为新一代汽车薄壁、高质量铝合金缸体铸件的3种主要精确铸造成形方法。许多国家预测消失模铸造将成为“明天的铸造新技术”。另外,用定向凝固熔模铸造生产的高温合金单晶体燃汽轮机叶片也是精确成形铸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的杰出体现。

在轿车工业中还有很多材料精确成形新工艺,如用精确锻造成形技术生产凸轮轴等零件、液压胀形技术、半固态成形及三维挤压法等。摩擦压力焊新技术近来也备受人们关注。

以挤压铸造(Squeeze Casting)及半固态铸造(Semi-solid Casting)为代表的精确成形技术由于熔体在压力下充型、凝固,从而使零件具有好的表面及内部质量。半固态铸造是一种生产结构复杂、近净成形、高品质铸件的材料半固态加工技术。图5为半固态铸造铝合金零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其区别于压力铸造和锻压的主要特征是:材料处于半固态时在较高压力(约200MPa)下充型和凝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凝固可形成细小的球状晶粒组织。半固态铸造技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凝固实验室研究开发,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汽车的轻量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3.2 快速及自由成形加工技术

随着全球化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制造业要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制造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迎合市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以离散/堆积原理为基础和特征,将零件的电子模型(CAD模型)按一定方式离散成为可加工离散面、离散线和离散点,尔后采用多种手段将这些离散的面、线和点堆积形成零件的整体形状。有人因该技术高度的柔性而称之为“自由成形制造(Free Forming)”。近年来快速原型制造已发展为快速模具制造(Rapid Tooling)及快速制造(Rapid Manu facturing),这些技术能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解决单件或小批零件的制造问题。

激光加工技术有多种多样,包括电子元件的精密微焊接、汽车和船舶制造中的焊接、坯料制造中的切割、雕刻与成形等,其中激光加工自由成形制造技术也是重要的发展动向。

4 材料加工制造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材料科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学科,是除实验和理论外解决材料科学中实际问题的第3个重要研究方法。它可以比理论和实验做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可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验暂时还做不到的研究。因此,基于知识的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制造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根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委员会的测算, 模拟仿真可提高产品质量5~15倍,增加材料出品率25%,降低工程技术成本13%~30%,降低人工成本5%~20%,提高投入设备利用率30%~60%,缩短产品设计和试制周期30%~60%等。

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铸造及锻造宏观模拟在工程应用中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已有很多商品化软件(如PROCAS T等),并在生产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例如,长江三峡水轮机的第1个叶轮是从加拿大进口的,价值为960万美元,而在我国重型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长江三峡水轮机叶轮的重62t的不锈钢叶片,已由德阳中国二重集团铸造厂于2001年首次试制成功,其铸造工艺方案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经反复模拟得到了最优化的铸造工艺方案。由国务院三峡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持召开的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认为:“该叶片技术资料齐全,采用了计算机优化等先进技术,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模拟仿真技术已能用在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等精确成形加工工艺中,而焊接过程的模拟仿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高性能、高保真、高效率、多学科及多尺度是模拟仿真技术的努力目标,而微观组织模拟(从mm、μm到nm尺度)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课题。通过计算机模拟,可深入研究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其各物理化学过程中宏观、微观变化机制,并由材料成分、结构及制备参数的最佳组合进行材料设计。计算材料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从埃量级的量子力学计算到连续介质层次的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模型分析,此范围可分为4个层次:纳米级、微观、介观及宏观层次。在国外,多尺度模拟已在汽车及航天工业中得到应用。

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组织模拟以晶粒尺度从凝固热力学与结晶动力学两方面研究材料的组织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铸造微观模拟开始由试验研究向实际应用发展,国内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用相场法研究铝合金枝晶生长、用Cellular Au tomaton法研究铝合金组织演变和汽车球墨铸铁件微观组织与性能预测等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锻造过程的三维晶粒度预测也有进展。

5 快速产品/工艺开发系统、并行工程及绿色制造

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传统产品开发的特点:一是照猫画虎,知识老化,缺乏创新;二是周期长,返工多,成本高。例如,美国空军研究所从1981~1991年研发武器共发布图纸20000张,但共有90000张图纸进行了更改,平均每张图纸改动了4.5次,多花费了16亿美元。

现代的产品开发系统的特点是:(1)采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进行全生命周期设计;(3)设计全过程采用信息技术;(4)加快采用新材料、新工艺;(5)产品开发周期短,返工少,成本低,努力做到一次成功;(6)产品有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

应该指出,产品设计及制造开发系统是以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建模(Modeling)为核心内容的。在产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影响产品及零部件性能的成形制造过程的建模及仿真,它不仅可以提供产品零部件的可制造性评估,而且可以提供产品零部件的性能预测。1992年,美国先进金属材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产品设计/制造(工艺)集成系统。2001年,美国又提出了集成制造技术建议(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和“可靠制造的建模与仿真(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Affordable Manu facturing)”新构思,对产品设计制造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全部进行了模拟仿真。波音公司采用的现代产品开发系统将新产品研制周期从8年缩短到5年,工程返工量减少了50%。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研制2002年嘉美新车型时缩短了研发周期10个月,减少了试验样车数量65%。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研发1台V6型柴油机的研发周期只用了7.5个月。美国汽车工业希望汽车的研发周期缩短为15~25个月,而20世纪90年代汽车的研发周期为5年。

美国在展望2010年的制造业前景时,进一步把“精确成形工艺”发展为“无废弃物成形加工技术(Waste-Freeess)”。所谓“无废弃物加工”的新一代制造技术是指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或产生的废弃物能被整个制造过程中作为原料而利用,并在下一个流程中不再产生废弃物。由于无废物加工减少了废料、污染和能量消耗,并对环境有利,从而成为弃物(Reduce)、重用(Reuse)及回用(Recycling)。今后推广的重要绿色制造技术。日本铸造工厂最近提出了3R的环境保护新概念,即:减少废弃物(Reduce)、重用(Reuse)及回用(R ecycling)。

文章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6期,69 -17-21,69页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产品逆向工程技术》教案 共 页 第 页 授课教师: 教研室: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准 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授 课 方 式: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PPT 掌握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讲授(90') 重点: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上节课回顾→讲授课题→课堂小结

“ “ 张家界航院教案 第 页 上节课回顾: 讲授课题: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通过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逆向工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 企业可以迅速的设计出符合当前流行趋势,以及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产品, 快速抢占市场。市场这块蛋糕就那么大,谁先抢到谁先吃,后来的就只能 看别人吃。现在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从以前的“如何做的更多、更好、更 便宜”转变成了“如何做的更快”。所以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已经是制 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一件产品是不是设计出来就完事了?从设计到产品,中间还有一 个制造的过程,逆向工程解决了快速设计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制造加工阶 段耗费太长的时间,最后依然是无法快速的响应市场。尤其是在加工复杂 薄壁零件的时候,往往加工一件零件的周期要好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 成,比如飞机发动机上的涡轮,加工周期要 90 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用到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快速 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需求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 化制造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快速的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结构和功能 的原型或者是直接制造出零部件,以便可以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快速评价、 修改。按照以往的技术,在生产一件样品的时候,要么开模、要么通过复 杂的机加工艺来生产,这样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时间的角度来讲,都 会带来成本的提高。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极大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最大程度避免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 ,简称 RP)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比如 “3D 打印”( 3D printing)、分层制造”( layered manufacturing ,LM) 、增材制 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等。同学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3D 打 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3D 打印本是特指一种采用喷墨打印头的快速成 型技术,演变至今,3D 打印成了所有快速成型技术的通俗叫法,但是现在 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是一种能够不使用任何工具(模具、各种机床),直接从三 维模型快速地制作产品物理原型也就是样件的技术,可以使设计者在产品 的设计过程中很少甚至不需要考虑制造工艺技术的问题。使用传统机加的 方法来加工零件时,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就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工艺性,是不 是能够加工出来。对于快速成型技术来讲,任意复杂的结构都可以利用它 的三维设计数据快速而精确的制造出来,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制造的复杂 结构零件的成型问题,实现了“自由设计,快速制造”。 一、物体成型的方式 之所以叫“增材制造”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堆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制 造。与之相应的还有“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在现代成型学的观点 中,物体的成型方式可分以下几类:

先进材料成型技术及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 一、《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课程概述 编号:MB11001 学时数:40 学分:2.5 教学方式:讲课30、研讨6、实验参观4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材料的种类繁多,其加工方法各异,近年来随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材料加工新技术不断出现。本课程将概述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的选择;重点介绍液态金属精密成形、金属材料塑性精确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阐述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本课程作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学位课,将使研究生对材料加工的新技术与新理论有个全面的了解,引导研究生在大材料学科领域进行思考与分析,为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材料的分类及其加工方法概述 1.1材料的分类及加工方法概述 1.2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不同材料)及不同加工方法的精度比较(同一种材料) 1.3材料加工中的共性(与一体化)技术 1.4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1 材料液态成形的范畴及概述 2.2 消失模精密铸造原理及应用(原理、关键技术、应用实例、缺陷与防治) 2.3 Corsworth Process新技术(精密砂型铸造:锆英(砂)树脂砂型、电磁浇注、热法旧砂再生) 2.4 半固态铸造成形原理与技术(流变铸造、触变成形、注射成形) 2.5 铝、镁合金的精确成形技术(金属型铸造、压铸、反重力精密铸造、精密熔模铸造等) 2.6 特殊凝固技术(快速凝固、定向凝固、振动凝固) 2.7 金属零件的数字化铸造(铸件三维造型、工艺模拟及优化、样品铸件快速铸造、工业化生产及 其设计) 2.8 高密度粘土砂紧实机理及其成形技术(高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 第三章金属材料塑性精密成形工艺及理论 3.1 金属塑性成形种类与概述 3.2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及超塑成形(概念、条件、成形工艺) 3.3 复杂零件精密模锻及复杂管件的精密成形(精密模锻、复杂管件成形) 3.4 板料精密成形(精密冲裁、液压胀形、其它板料精密成型) 3.5 板料数字化成形(点(锤)渐进成形、线渐进(快速)成形、无模(面、液压缸作顶模)成形)

板料冲压件螺纹底孔冲压成形技术

板料冲压件螺纹底孔冲压成形技术 摘要:在板料冲压件上,按其料厚不同分别采用精冲小孔、变薄翻边、冷冲挤等工艺方法,成形螺纹底孔。本文论述了上述螺纹冲压成形工艺、冲模结构及其设计与制造技术。 主题词:冲件螺纹底孔冲小孔变薄翻边冷冲挤成形技术 螺纹联接结构,尤其紧螺纹联接结构,是各种机电与家电产品中零部件最主要的联接结构型式。薄板冲压件进行紧螺纹联接,需要有大于料厚的联接螺纹长度,以确保其联接可靠性,增强其负载能力,才能达到使薄板冲件联接牢靠、重量小的目的,从而使其成为结实、轻巧、紧凑的理想结构零件。 在仪器仪表、电子电器、各类家电、家用器具、玩具等产品的板料冲压件上,经常采用M2-M10的小螺纹紧联接结构。为提高效率并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采用精冲小孔、变薄翻边、冷冲挤等工艺方法,冲压成形这些小螺纹底孔,不仅能以冲压制孔取代钻孔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获得尺寸精确、一致性好的底孔,并可使螺纹联接有足够的长度,从而确保其联接可靠性及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所以,用冲压成形技术加工小螺纹底孔,具有优质高产的效果,也是一种成熟而值得推广的工艺技术。 1 螺纹底孔的计算 合适螺纹底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螺纹直径,而且与其螺距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可按下式计算: 当t L≤1时,取:d Z=d-t L

当t L>1时,取:d Z=d-~t L (2) 式中 t L-螺距,mm d z-螺纹底孔直径,mm d-螺纹直径,mm 表1 螺纹底孔直径的合理值(mm) 螺纹直径d 螺 距 t L 底 孔 直 径d z M1 M2 M3 M4 M5 M6 M8 M10 M12 1 5

M14 M16 M18 M20 M22 M24 M27 M302 2 3 3 2 冲制螺纹底孔的基本工艺方法 用冷冲压冲制板料冲压件上螺纹底孔的主要工艺方法有如下几种: (1)厚料冲小孔与精冲孔 当冲件厚t可以满足螺纹联接所需长度时,可用冲压制孔工艺解决。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多为厚料冲小孔,即冲制螺纹底孔的直径dz≤t或稍大于t,见表2。螺纹联接的最小有效长度取决于螺纹直径、螺距并与联接件的材料种类密切相关。

冲压概论

冲压: 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1概述 2加工特点 3存在问题 4解决问题的方案 5工艺分类 ?分离工序(冲裁) ?成形工序 6材料 7模具 8专用设备 9润滑 10安全生产 11行业分类 1概述 冲压sheet metal forming;stamping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这类在冷态进行的成型工艺方法称为冷冲压,简称冲压。[1]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2加工特点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窝、凸台等。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单工位或多工位的)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主要表现如下: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一、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AB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危险。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原材料费用低,一般零件均低于20美元。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BS和医用ABS、PC、PPSF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精度相对国外SLA工艺较低,最高精度0.127mm。 2、速度较慢。 二、SLA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需要专门实验室环境,维护费用高昂。 2、系统工作相对稳定。 3、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m(但,国内SLA精度在0.1——0.3mm之间,并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4、表面质量较好,工件的最上层表面很光滑,侧面可能有台阶不平及不同层面间的曲面不平。 5、系统分辨率较高。

成形工艺我要学热成形热冲压设备

成形工艺我要学热成形 热冲压设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成形工艺】我要学热成形-热冲压设备前面我们介绍过热成形的生产流程,将专用钢板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在高温下使钢板成形,并在成形后对零件进行淬火处理,从而得到组织全为马氏体的热成形零件。可以看出,热冲压是成形和热处理同时进行的工艺。热冲压和热处理都是在模具中进行的,故热成形的模具是热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关键技术。 视频展示1.热成形冲压视频: 2.长城热成形生产线展示: 3.屹丰热成形生产线展示:热冲压关键点硼钢被加热至高于Ac3的某一温度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在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后的钢板应快速搬运到冲压机,并保证其温度不低于Ar3(低于此温度将产生铁素体)。钢板的热冲也应该在Ac3以上进行,从而保证钢板的韧性,之后快速冷却。冷却时保证冷却至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约200℃)以下。热冲压的温度关键控制点如图1所示。图1 热成形工艺温度控制要点由以上描述可知,热成形的整个过程中,热冲压是其中的关键。这里涉及到压机和模具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两个关键设备的情况。 压机对于热冲压用的压机,有以下要求:

①快速合模、成形。这就要求热冲压采用高速的液压机,兼顾一般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的功能。图2 采用蓄力器来提高冲压速度②保压淬火。这就要求模具内设计冷却系统。图3 冷却水道③备有过程监控系统。热成形零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淬火后的组织转变情况,对冲压过程的模具和零件的温度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图4 温度监测④吨位相对较小。常用吨位800吨-1200吨,当然若想实现一条线兼容多个尺寸的零件,可采用吨位大的压机,有些供应商也在考虑2000吨级的压机。图5 热成形压机 模具材料1.良好导热性。热冲压成形时,模具的工作表面与高温零件直接接触并发送热传递,同时还要完成淬火。 2.良好热机械性能。模具工作稳定冷热交替,温度变化速度快。 3.良好耐腐蚀性能。模具需对零件进行淬火,在模具中布置有冷却水道,水道不得被冷却介质腐蚀从而引起阻塞。 4.良好的耐磨性、高的硬度强度。热冲压过程中,模具将承受强烈的摩擦,特别是高强度氧化皮带来的磨损。一般,热冲压模具选择热作模具钢。 模具设计由于小编为热成形零件的设计人员,对模具的设计只是初步了解,关于模具的水道直径、离型面的距离等等规则在此不做铺述。 图6 热成形模具热冲压模具的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1.模具型面设计热冲压模具的型面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包

液压成形

液压成形工艺 摘要:液压成形是一种先进的塑性成形技术,是利用液体介质代替凸模或凹模,靠液体介质的压力使材料成形的一种加工工艺。液压成形技术不但能成形复杂零件还能够提高零件质量减少成形工序降低加工成本特别适合于小批量零件的加工生产。 关键字:管件液压成形. 液压胀形. 板材液压成形. 1概述 现代工业产品由大批量向多品种和中小批量方向发展。对于批量小、尺寸多 变的复杂形状板材零件,采用传统冲压方法成形时,模具设计、制造与调试需要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很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研究 一种新的柔性生产方法,达到既降低成本又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液压成形技术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液压成形是一种先进的塑性成形技术,是利用液体介质代替凸模或凹模,靠 液体介质的压力使材料成形的一种加工工艺。它能够改善工件内部应力状态,提 高板料的成形极限,成形形状复杂的零件,且成形件质量好、精度高、回弹小, 具有传统拉深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液压成形技术不但能成形复杂零件还能够提高 零件质量减少成形工序降低加工成本特别适合于小批量零件的加工生产。液压成 形技术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被用于汽车制造业。如果按照加工过程的特点,可 以分为管件液压成形技术、板料液压成形技术等 2 管材液压成形 2.1管材液压成形的历史及原理 管材液压成形起源于19世纪末, 当时主要用于管件的弯曲。由于相关技术 的限制, 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管材液压成形只局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在 工业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高液压技术的出现, 管材液压成形开始得到大力发展。上世纪90年代,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 对汽车轻量化、高质量和环保的要求, 管材液压成形受到人们重视, 并得到广泛 应用。 管件液压成形是以金属管材为毛坯,借助专用设备向密封的管坯内注入液体

热冲压相关

热冲压相关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热冲压成形工艺一般是将板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某个适当的温度,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冲压成形,冲压成形之后需要保压一段时间使零件形状尺寸趋于稳定。 钢板热冲压是一种将先进高强度钢板加热到奥氏体温度后快速冲压,在保压阶段通过模具实现淬火并达到所需冷却速度,从而得到组织为马氏体,强度在1500MPa左右的超高强度零件的新型成形技术。 热冲压成形工艺流程为:下料→加热(钢板在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到800—950℃,形成奥氏体组织)→快速转移到压力机上(机器人或机械手带夹持器)→成形、冷却(快速合模、成形,保压6—12s,冷却到200℃,形成马氏体组织)→随室温冷却,得到抗拉强度很高的零件超高强度钢的半热冲压技术以提高零件的成形性和降低回弹量为主要目的,不具备淬火强化功能。(TD:半热冲压是先加热再冲压)半热冲压工艺是将板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某个适当温度,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冲压成形,以降低板料成形时的流动应力、提高成形性、消弱回弹和降低所需设备的吨位。 热冲压成形工艺主要的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与冷冲压成形工艺相比,热冲压成形工艺有其独特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成形性好

热冲压成形性比较好。钢板材料高温下塑性好、成形能力强,可成形冷冲压无法成形的复杂零件。 1.2零件尺寸精度高 热冲压成形没有回弹,完全消除了回弹对零件形状的影响,实现高精度成形,这是冷冲压成形无法比拟的。 1.3成形所需的压机吨位小 高温下材料变形阻力小,需要的成形力小,相应的压力机吨位也小,一般800t压机就能满足绝大部分车身零件热冲压所需,因此能够降低压机的设备投资并减少能耗。 1.4车型碰撞性能优异,节能降耗采用热冲压零件(纵向承载梁、地板通道、横向支撑架、前保险杠等)的某车型正面碰撞后驾驶室完好,可以实现更高程度零件减薄高强化,在保障车型碰撞特性的前提下有效实现轻量化,降低了汽车油耗和排放。例如: B 柱由冷冲压改进为热冲压,小总成减重8 kg;下挡板由冷冲压厚度为3.0 m m的板材改进为热冲压厚度为 m m的板材 ,减重 2.8 kg。 1.5 其它 有效提高零件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简化了车身结构和零部件设计,有效减少加强板数量。通过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控制综合制造成本。 2 缺点 2.1生产效率低 a.生产节拍慢 (3 冲次/min),一般不到冷冲压的1/2。

四种常见快速成型技术

四种常见快速成型技术 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 ed Dep osi tion Mod 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 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 AB 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 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操作环境干净、安全可在办公室环境下进行。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尺寸精度较高,表面质量较好,易于装配。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材料利用率高。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 BS和医用A BS、PC、PP SF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做小件或精细件时精度不如SLA,最高精度0.127mm。 2、速度较慢。 SL A 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 litho gra 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 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成形速度较快。 2、系统工作相对稳定。 3、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 m(但,国内SL A精度在——0.3mm之间,

板材零件成对液压成形新技术

文章编号:036726234(2000)0420007203 板材零件成对液压成形新技术 张士宏1,许 沂1,王忠堂1,郎利辉2,刘 钢2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5;2.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板材成对液压成形技术是一种新的板材成形技术,具有成形性好、制造工期短、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批量小、形状复杂板材零件的生产.介绍了板材成对液压成形技术的成形原理、成形过程、分类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板料成形;液压成形;成形控制;胀形;拉深中图分类号:TG 394 文献标识码:A H 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in pairs ZH ANG Shi 2hong 1,X U Y i 1,W ANG Zhong 2tang 1,LANGLI 2hui 2,LI U G ang 2 (1.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China ;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H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in pairs is a new 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 ood formability ,short manufacturing cycle and lower cost ,an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producing sheet metal parts with com plicated shapes in small batches. K ey w ords :sheet metal forming ;hydroforming ;in process control ;bulging ;deep drawing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由大批量向多品种和中小批量方向发展.制造业中常见的批量小、尺寸多变的复杂形状板材零件,采用传统冲压方法成形时,难度大,造价高,模具的设计制造与调试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物力.而采用手工钣金成形方法,虽然成本降低,但周期太长,质量也不易满足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新的柔性生产方法,达到既降低成本又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于是,各种柔性化的塑性加工技术应运而生,液压成形工艺,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统的液压成形法(Hydroforming )[1]有一定柔性和优点,已经小规模用于汽车、飞机零件成形和 收稿日期:2000-03-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留学回国基金资助项目(L99-1) 作者简介:张士宏(1962-),男,教授. 其他制造业中.但这种工艺还有不少问题,例如 压边不易控制,橡胶经常损坏,成形质量不稳定,已部分地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充液拉深(Hydrome 2chanical deep drawing )工艺[2]所代替.充液拉深工艺的模具结构与传统冲压相似,采用刚性压边,不同的是凹模被液压腔取代,与液压成形法相比,橡胶膜被取消,可以将传统工艺的板料成形极限由1.8提高到2.7,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适于批量生产.但该工艺型腔制造较难,灵活性不够.近年来由于汽车和飞机制造业的轻量化、高质量和环保要求,对柔性成形法的需求显著增加,又由于液压密封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使高内压液压胀形成为可能,很多管件和框架类零件可由高内压法成形,目前欧、美、日等国的企业和大学正集中力量研究高内压胀管技术[1,2].德国90年代提出了一种板料零件成形新工艺———板料零件成对液胀成形(H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pairs )[3~6],这种成形属内高压成形,因此又称为板材内高压成形, 第32卷 第4期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 ol.32,N o.4 2000年8 月 JOURNA L OF H ARBI N I NSTIT UTE OF TECH NO LOGY Aug.,2000

彭树杰:一种特殊齿形零件的精密成形技术研究

一种特殊齿形零件的精密成形技术研究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彭树杰 摘要 分析了齿形不对称特殊齿形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冷滚轧精密成形工艺的技术难点,详细阐述了此种类型零件冷滚轧成形技术的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以及滚轧模具的加工、安装和调试;并设计了汽车制动机构间隙自动调节蜗杆的滚轧工艺和滚轧模具,进行了深入地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并应用冷滚轧成形工艺生产出了符合用户要求的零件。 关键词:齿形不对称;冷滚轧成形技术;成形模具;相位调整;工艺参数;工艺试验Research on the precise forming technology for a kind of parts with unsymmetrical tooth profiles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kind of parts with unsymmetrical tooth profiles and the technology difficulties when processed by forming of cold rolling ; elaborated the principle of process and die design on cold rolling technology of this kind of parts , also the producing , installing and adjusting the rollers . In addition , the cold rolling technology and the roller for the self-adjusting worms of brake mechanism of automobile have bee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 In this research ,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many experiments thoroughly and got successes . The parts rolled have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 Keywords: unsymmetrical tooth profiles; cold rolling technology; forming die; adjusting slot position of the tooth; technical parameter; technical research. 1 引言 一般机械工业中所应用的常规齿形类零件,无论是齿轮、链轮、花键、还是蜗杆、螺纹、皮带轮等等,在这些零件中,绝大多数的齿形两面(端面或法面或轴面)是对称的,即齿形两面形状相同,齿形角大小相等;但也有较少的零件齿形比较特殊,如两面是不对称的,即齿形两面形状不同或齿形角不相等。因此,后者相比前者机械加工的难度较大,也要复杂一些。但对于这种齿形不对称的特殊轴类零件,就可以应用一种精密成形的加工技术来加工零件的齿形。 本文的研究对象,汽车制动机构的制动间隙自动调节蜗杆就是一典型的齿形不对称的特殊轴类齿形零件,如图1所示。该种蜗杆的齿形传统的加工工艺是采用车削的方法来加工,然而,由于该蜗杆模数和尺寸均较大,光车削加工齿形每件就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很难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为此,本研究就是想寻找到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加工工艺—冷滚轧成形工艺来生产加工该特殊的蜗杆齿形。 2 成形技术的分析 运用冷滚轧成形技术加工该类特殊齿形零件须解决以下的难点:首先冷滚轧工艺使用的模具--滚轧轮和工装的设计计算与常规的齿形零件就不尽相同;其次由于该蜗杆的模数和直径均较大,冷滚轧时的滚轧压力自然也较大,所用时间也较长,所以需通过设计计算及试验确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如滚轧压力、时间、进给速度及进给压下量等,从而达到既不降低生产效率,又能提高滚轧轮和机床的使用寿命;还有,因为零件齿形是不对称的,滚轧时产生的轴向力更大,且在不同滚轧时期受力方向会不同,所以在工装夹具上须设有轴向力的平衡机构,以免滚轧时,轴向力作用在支撑夹具上而无法消除,从而损坏工装夹具和滚轧轮。 3 成形技术的设计 3.1 成形技术的工艺流程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读书报告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快速成型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产生、技术原理、工艺特点、设备特点等方面,同时简述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快速成型烧结固化叠加发展服务 1 快速成形技术的产生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是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之一。快速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阿伦赫伯特于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于1980年、美国UVP公司的查尔斯胡尔1982年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在不同的地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即用分层制造产生三维实体的思想。查尔斯胡尔在UVP的继续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建造零件的称之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的完整系统SLA-1,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年,查尔斯胡尔和UVP的股东们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与此同时,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应的成形系统也相继开发成功。1984年米歇尔法伊杰提出了薄材叠层(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LOM)的方法,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 公司,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成形系统LOM-1015。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戴考德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 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基于SLS的商业成形系统Sinterstation。斯科特科瑞普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的思想,1992年开发了第一台商业机型3D-Modeler。 自从80年代中期SLA光成形技术发展以来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RP技术,但是SLA、SLS和FDM几种技术,目前仍然是RP技术的主流,最近几年LJP(立体喷墨打印)技术发展迅速,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的RP设备公司都力推此类技术设备。 2基本原理 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 1、从成形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或“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形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堆积零件。 2、从制造角度看,它根据CAD造型生成零件三维几何信息,控制多维系统,通过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逐层堆积而形成原型或零件。 3快速成型技术特点 RP技术与传统制造方法(即机械加工)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采用逐渐增加材料的方法(如凝固、焊接、胶结、烧结、聚合等)来形成所需的部件外型,由于RP技术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的污染,(传统机械加工的冷却液等是污染环境的),因此在当代讲究生态环境的今天,这也是一项绿色制造技术。 RP技术集成了CAD、CAM、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工程等多项技术,解决了传统加工制造中的许多难题。 RP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离散与堆积,在使用该技术时,首先设计者借助三维CAD或者

液压成型

图1 空心异形截面零件 引言 液压成形技术同冲压,焊接等传统的成形技术相比,是一门新型的金属成形技术。为了解决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些复杂的工艺问题和技术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起,德、美、日等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内先后提出了内高压成形技术和板料液压成形技术。1985年我国科学家王仲仁教授发明了球形容器无模液压成形技术,提出了壳体液压成形技术。近几年,依托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高压液压系统的发展,液压成形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很多复杂结构的零件都可以通过该技术批量地加工生产。 一、液压成形技术的概述 1.1 液压成形的定义和分类 液压成形也称为液力成形是指利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或模具使工件成形的一种塑性加工技术。按使用的液体介质不同,液压成形分为水压成型和油压成型;按使用的配料不同,液压成形分为管材液压成形,板料液压成形和壳体液压成形。板料和壳体液压成形使用的成形压力较低,而管材液压成形使用的压力较高,又称为内高压成形,本文中称管材液压成形为内高压成形。 1.2 液压成形的特点 现代液压成形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液压成形技术仅需要凸模和凹模中的一个,或者不使用任何模具,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甚至不需要花费制造模具的费用和加工时间,而且液体作为凸模可以成形很多刚性凸模无法成形的复杂零件。②液体作为传力介质具有实时可控性,通过液压闭环伺服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按给定的曲线精确控制压力,确保工艺参数在设定的数值内,并且随时间可变可调,大大提高了工艺柔性。 二、内高压成形技术 2.1 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内高压成形技术是用管材作为原材,通过对官 腔内施加液体压力及在轴向施加负荷作用,使其在 给定模具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管壁与模具内表面 贴合,从而得到所需形状零件的成形技术。内高压 成形技术主要可以整体成型轴线为二维或三维曲 线的异形截面空心零件,从材料的初始圆截面可以 成形为矩形,梯形,椭圆形或其他异形的封闭界面, 如图1所示。 内高压成形技术根据坯料塑性变形的特点可 分为变径管成形、弯曲轴线管成形和多通管成形 等,下面对这三种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冲压成形工艺

冲压成形工艺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冲压成型资料 1 冲压成型工艺定义: 冲压工艺是通过模具对毛坯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工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加工金属板料、棒料,也可以加工多种非金属材料。由于加工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又称为冷冲压。 2冲压工艺的特点: 2.1 用冷冲压加工方法可以得到形状复杂、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工件,如薄壳零件等。冷冲压件的尺寸精度是由模具保证的,因此,尺寸稳定,互换性好。 2.2 材料利用率高,工件重量轻、刚性好、强度高、冲压过程耗能少。因此,工件的成本较低。 2.3 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 2.4 冲压加工中所用的模具结构一般比较复杂,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3 冲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冲压所用的材料,不仅要满足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还应当满足冲压工艺的要求和冲压后的加工要求 (如切削加工、电镀、焊接等)。冲压工艺对材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3.1 对冲压成形性能的要求: 对于成形工序,为了有利于冲压变形和制件质量的提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均匀伸长率δb高)、屈强比(σs/σb)小、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σs /E)小。

对于分离工序,并不需要材料有很好的塑性,但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塑性越好的材料,越不易分离。 3.2 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 材料的厚度公差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因为一定的模具间隙适用于一定厚度的材料,材料厚度公差太大,不仅直接影响制件的质量,还可能导致模具和冲床的损坏。 3.3 对表面质量的要求 材料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分层和机械性质的损伤,无锈斑、氧化皮及其它附着物。表面质量好的材料,冲压时不易破裂,不易擦伤模具,工件表面质量也好。 4 冲压常用材料: 冷冲压用材料大部分是各种规格的板料、带料和块料。板料的尺寸较大,一般用于大型零件的冲压。对于中小型零件,多数是将板料剪裁成条料后使用。带料 (又称卷料)有各种规格的宽度,展开长度可达几十米,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自动送料,材料厚度很小时也可做成带料供应。块料只用于少数钢号和价钱昂贵的有色金属的冲压。 4.1 黑色金属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不锈钢、电工硅钢等。 对冷轧钢板,根据国家标准GB708-88规定,按轧制精度(钢板厚度精度)可分为A、B级: A──较高精度; B──普通精度。

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简介

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簡介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鄭炳國工程師一、技術簡介:應用高壓流體中空管件使之塑性成形之技術。(如圖1) 圖1.汽車零組件 二、技術發展: 1940年代”T”型管接頭成形可說是管件液壓成形技術之濫觴,歷經50-60年代美、英、日等國相關專利開發與產品應用,至70年代末期德國開始對管件液壓成形技術進行基礎研究,並於90年代初期率先應用於汽車體結構件生產,時至今日已成為國際間汽車製造技術上最具突破性之應用,並已躍升為主流製造技術之一,在其它產業應用亦不斷擴大中。近年來,包括:德國雙B、AUDI、VW、OPEL,美國GM、FORD、CHRYSLER 均已投產,且市場需求正快速成長中;日本由於90年代泡沬經濟因素故導入期較歐、美略為落後(約自1997年開始),據了解:TOYOTA、HONDA、NISSAN、MAZDA、MITSUBISHI、SUBARU等車廠均已導入相關設備進行液壓成形零件之生產與開發,此

外,韓國HYUNDAI、KIA亦已應用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生產相關零組件。 三、技術特點: (一)降低生產成本:根據Schuler Hydroforming公司分析,較傳統沖壓+銲接件降低 15-20%,模具費用降低20-30%。 (二)減輕重量/節省能源:較傳統沖壓+銲接件減輕20-30%,與車削/鎕孔相較,可減輕 40-50%,最多甚至可達75%。 (三)產品一體形化:複雜形狀產品可減少零件數,節省焊接、組裝道次及後處理。 (四)提高產品性能/精度:以散熱器支架(Radiator Support)為例,水平方向性能可提 高50%,垂直方向提高39%,外形精度亦大幅提高。 (五)創新性:克服傳統技術限制,使產品設計更具彈性。 四、技術應用: (一)汽車:引擎系統(hollow camshafts, drive shafts, gear shafts) 底盤系統(engine cradles, frame rails, radiator support, instrument panels, rear axle frames) 排氣系統(engine tubes, catalytic converters, pressure tubes, connectors and manifolds) (二)機車/自行車:車架結構(Section frame),接頭(joints)等。 (三)其他產業:波紋管(Bellows)、水龍頭、閥體外殼,各式把手等。 五、市場前景: (一)Daimler Chrysler預估2005年THF零件將較2000年成長3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