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正在向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强和规模最大的旅游业产业靠近。西部旅游资源是21世纪开发西部建设的后备资源和潜力所在,甘肃地区民族风情浓郁,山川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竞争。本文通过介绍甘肃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优势与短板,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展望,试图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资源挖掘:加大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供给复合型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地及沿线地区的公共设施及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程度及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资源规划布局。

关键词:甘肃省;旅游资源;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经济转型新阶段,绿色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潮流,而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伴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引领着时代经济的风向标。纵观近几年甘肃旅游业虽发展迅猛发展,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即使如此,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甘肃省旅游资源布局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通过介绍甘肃省旅游资源概况,通过优劣对比分析,针对甘肃旅游业规划发展进行展望。

1 甘肃省旅游资源情况

1.1 自然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辽阔,自然风光独特,历史古迹众多,甘肃除了没有海岛资源之外,它拥有其他各省地区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而且是丝绸之路、黄河风情和青藏旅游线的必经之路。甘肃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傲立天地的雪峰、绿草如茵的草原、广阔无垠的戈壁,枝繁叶茂的森林,有河山带砺的黄河,有碧波荡漾的湖泊,还有西北果香诱人的瓜果。我国三大高原是甘肃的交汇带,分别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而且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也是经过甘肃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我省的旅游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文化素养优越。甘肃省大致分为五种气候,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高寒山区,因气候的不同,所以甘肃有些景区只有特定的季节才可以观赏,并且景色非常美。但也有可供人们全年观赏的旅游景点。甘肃省的崆峒山、鸣沙山月牙泉、麦积山、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和七彩丹霞景区为5A级旅游景区;有各类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90处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红色旅游胜地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国家级森林保护公园23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0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1处。与景点相关的食、住、娱等服务业发达,酒店超过了四百家,其中四星级以上82家。(具体资源数量及分布参见表1和表2)

表1 甘肃省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占全国比重

表2 甘肃省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数量及分布表

资源类型数量(处)分布

世界遗产 3 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丝绸之路

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20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多儿自然保护区、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

国家森林

公园23 陇南市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景区、甘肃周祖陵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文县天池森林公园等

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

区150

万里长城——嘉峪关、后街清真寺、张掖鼓楼、麦积山石窟、威远楼、

拉卜楞寺、玉泉观(甘肃省天水市)、炳灵寺、七里河区金天观、西

来寺(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大佛寺、武威市凉州白塔山寺景区等

国家地质

公园11 崆峒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市丹霞地质旅游景区、扎尕那景区、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宕、昌官鹅沟风景区、临潭县治力关景区等

中国优秀9 酒泉市、敦煌市、天水市、兰州市、张掖市、武威市、平凉市、合作

旅游城市市、嘉峪关市

国家4A

级90

天水市伏羲庙、凤山景区、灵台县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兰州市皋兰什川古梨园景区、兰州市榆中青城古镇景区、榆中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兰州水车博览园、水帘洞景区、大像山景区、张掖市肃南冰沟丹霞景区、西和晚霞湖景区、武都万象洞景区等

国家3A

级100

榆中玉泉山庄、兰州市金城公园、兰山风景区、兰州植物园、兰州石

源园林山庄、龙头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兰州市五一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清水温泉生态旅游景区、姜维文化园景区、玛曲县阿万仓贡赛尔喀木道景区、金昌市永昌北武当山景区、凉州植物园等

国家2A

级85

两当县乔河景区、导流山景区、临洮县貂蝉湖公园、龙园景区、红西

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张掖市大野口水库水利风景区、皋兰生态农业

观光园、陇萃堂购物景区、永登青龙山公园、小华山休闲观光旅游区、

拉卜楞摩尼宝旅游文化产业园、五凤山森林公园、武都水濂洞等

国家1A

2 敦煌白马塔景区、三禾奇石文化交流中心

1.2 人文资源

甘肃历史文物古迹资源丰富,以石窟艺术为代表的敦煌学闻名世界。甘肃省位于新藏蒙三大少数名族自治区的中间地带,拥有45个民族、234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省份,虽然甘肃省内少数民族较多,但唯独甘肃仅有的少数民族有三个: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甘肃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红军长征的足迹,有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在甘肃这片热土地上奋战杀敌,为新中国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甘肃很多民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体现了陇原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甘肃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主要表现在农耕畜牧业、“丝绸之路”外交文化、华夏文明与西部文化交流上。甘肃旅游开发还有潜在的资源是少数名族和民族风情。并且甘肃传统工艺品,在我国手工艺品中独树一帜,是开发旅游纪念品、发展购物旅游的良好条件。(其基本情况参见表3)

表3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表

2 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

2.1 资源种类丰富

甘肃省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涵盖了山岳旅游资源(三大流域、九大水系和许多湖泊)、生物旅游资源(珍稀动植物、名贵中药材和特产等)和气候旅游资源(全省分为五个气候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等,其中甘肃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物古迹最为突出,革命纪念地占重要位置,如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南梁红色旅游景区、高台烈士陵园、岷州会议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以上都是甘肃红色旅游好去处。甘肃的旅游资源可谓是,既有气势雄浑的雪岭冰峰,也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既有饱经历史沧桑的古丝绸之路,也有长城巍巍雄关;既有使人热情豪爽的风情,也有使人陶醉的绿水青山。甘肃省在开发旅游资源中充分体现集群优势,沿着黄河、陇海线向河西走廊延伸,形成河西、兰州、陇南和陇东景区,开辟旅游专线,

满足游客玩赏需求。

2.2 景观风格独特

甘肃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景观风格独特,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为我省开发特殊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例如沙漠戈壁旅游,或体现冒险情怀的探险旅游,珍稀动物观赏旅游、考古旅游、参观古民俗景观、游赏石窟壁画资源、红色纪念馆旅游等。其次,甘肃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多种旅游线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例如,甘肃走廊这条旅游线。甘肃走廊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整个就是一个石窟走廊,艺术价值非常高。另外,甘肃旅游资源的历史文物、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其具有种类品种多,分布范围广,品质地位高等特点。比如,甘肃以华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的突出优势,突出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汇总挖掘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并追溯历史内涵,传承长城先秦文化,系统记载着中华名族的八千年历史,这也是甘肃旅游资源中极其宝贵的组成部分。

2.3 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甘肃省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扩大和日新月异,甘肃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交通运输进一步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省会城市兰州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国内会议中心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这些有利条件为甘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引擎。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把以上显著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推动甘肃经济的高速快效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提高甘肃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基于甘肃独特地理位置发掘大漠戈壁资源、宗教民俗、丝路文化等能够在国际市场体系自身独特性和优势的开发支援,从而推动整个省市进行规范化管理。最后,在交通区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中原东部提取通往西部新疆等地区的必经之旅,陇海线全线贯通,并依据高铁和后期完善的铁路网,形成“十字”,亚欧第二大陆桥也途径甘肃,因此对于西北省份而言,甘肃省在交通区位上具有独特地形优势和交通条件,如今丝绸文化古道借助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发挥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拓展旅游业,为丝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提供了政治条件。

3 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短板

3.1 旅游资源组合性差,类型单一

甘肃省主要旅游产品类型是传统自然风景,那么旅游主要收入来源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门票收入,并且旅游购物消费要比其他发达城市过少,现在大部分游客已经不单单只在观赏性的旅游产品上消费,现今消费主体已是九零后和零零后,需求差异性大,追求个性化,休闲式旅游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甘肃地区旅游产品没有创新形式和动力,与旅游人群需求不相匹配。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在发展上部分环节还存在欠缺,交通、住食等需要不断完善满足旅客需求。比如在满足游客标准下的酒店餐厅较少,而且方便游客携带的特色产品也很少,仅有部分手工工艺品,但价格不低,且品种单一。目前甘肃省主要旅游资源集中在自然景观方面,然而具有得天独厚,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却没有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完全融合起来,致使游客参与度低,没能充分融入到景区与民俗相结合的资源中来,同时甘肃独有的历史文化产品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凸显出来,娱乐消费项目还不够丰富,同时,现有的景区在休闲、体验和娱乐方面的消费项目比较缺乏,这将会限制了游客的消费需求。

3.2 旅游地及沿线地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太便利

甘肃地形是东西长南北窄,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整体布局比较分散,旅游淡旺季相对明显,每年8月至10月,游客所到之处,景区皆人满为患,交通运输呈现超负荷运转,而在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下旬,由于天气寒冷,缺少相匹配的旅游产品,导致游客数量明显减少,设施大量闲置。交通瓶颈制约突出,例如甘肃有很多石窟长期藏于深山无人知晓,在甘肃庆阳称号为“四大石窟”之一,加之古丝绸之路东起的第一大石窟,内涵丰富,远近闻名。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去的人很少。在交通上公路等级不高,外部支线与景区连接不完善,在通往景区的公路中仅为单线连接,未能够形成网络体系,因此限制了景区的承载能力,旅客进出存在局限,从而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并且外地到甘肃省的交通运力也不足;航线方面,外省到兰州的航线非常少,而且价格高、规模小和航班少,国际航线则少之甚少;铁路客运不便,大多数旅游景区所在的地区没有始发列车,

过路车次少、票额也少,尤其对于团队游客在购票方面较为困难,也造成游客在甘肃游玩是“进的来出不去”的状态。

3.3 旅游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甘肃省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营销策略不够完善。旅游者异地观光,一定需要了解当地名族风情、吃住行等状况,若游客没有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容易造成旅游景点混乱的现象发生。某些景点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不优越,游客将会很少,并且创新的意识不够好,也不注重包装的新旧,总是以老款式的样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旅游促销不够,缺少宣传工作,虽然有一些电视宣传,但是促销力度不够大,并且想法陈旧,缺乏新颖度和感染力,部分景点没有产生应有的市场效应,难以让广大消费者知晓。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给外部人贫困积弱的印象,使人会想起大片的戈壁、沙漠,从而望而却步。由于宣传能力的原因,甘肃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缺乏知名度,未能成为游客旅游首选的目的地。

3.4 旅游地的服务质量不高造成游客对甘肃省的印象分较低

甘肃省旅游景点、林业、建设等部门管理,由于只重视各自利益,所以矛盾很多,在规划、管理和开发方面做的有所欠缺,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住宿和餐饮部门,目前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旅游质量的提高和检查督查。甘肃省2015年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为76.5分,总体是“基本满意”的水平,和其他省份比较,我省属于较低水平。可以发现游客对设施管理、旅游商品、卫生环境、服务质量的方面不是十分满意。甘肃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自然生态脆弱,景点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会增加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从而给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甘肃武威地区的沙漠公园与敦煌月牙泉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政府在规划发展中仅关注局部眼前利益,却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服务质量的欠缺。例如天水市麦积山景区,麦积山石窟由省文物局下属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负责管理,景区内森林公园由省林业厅下属的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理,景区综合管理由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由于同时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制约,造成了在不同程度上责权界限不明确、多重制约相矛盾等问题,导致景区基础设施薄弱,产品缺乏创新,发展理念偏离,严重影响了麦积山景区的旅游发展。

4 甘肃省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分析

4.1 加大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供给复合型旅游产品

甘肃地广人稀,地形多样复杂,从东向西包括黄土高原、山地、草原、戈壁荒漠等,山水资源丰富。民族聚集区域角度,历史文物保存完整,武威地区出土马踏飞燕文明全国。但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观光型旅游产品单一、老化,没有创新形势,从而缺乏市场竞争,不能吸引游客前来。因此,甘肃省应结合传统旅游资源内涵,创新产品形式,提升旅游的品味。根据游客需求调整景区规划,是旅游产品能够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吸引游客前来。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且可支配资金不断增加,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成为时尚和趋势。在工作闲暇之余,追求精神的放松和寄托,寻找安静优雅的地方来放松内心。目前甘肃在天水、酒泉、陇南等地区突出发展以休闲、养老为住的度假旅游,充分发挥地形、气候、植被优势,赢得了国内游客的前来,成为具有一定名气的度假圣地。21世纪旅游市场,一批以生态旅游、森林健身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已经成为工作人群品味自然、回归原生态的精神寄托。为了适应这个潮流,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就不得不创新。根据甘肃实际情况,可以开设特色旅游产品,比如漂流旅游(兰州黄河、洮河漂流、渭河漂流)、自行车旅游(围绕甘肃边境骑行并了解民俗)、酒泉卫星发射地(宇航博物馆、参观模拟卫星发射等)、冰川旅游(七·一冰川)、森林探险旅游、沙漠探险旅游等。

4.2 完善旅游地及沿线地区的公共设施及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是交通便捷和可入性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同时增加地方的投入,扩大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投入,改善全省交通条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建设更多高等级公路直通景区,各个景区之间及与周边省市也要形成发达的对接交通网,加快陇南、庆阳等封闭地区公路网建设,拓展内外交通路线,推动当地旅游也发展。因甘肃省多个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极少游客知晓一些偏远地区的景点,导致景点快要消失,政府应完善旅游航线网络,将更多的旅游景点展现给游客游览。交通能够刺激游客旅游欲望,影响其心理感知距离,降低旅游经济成本。同时也要注重环境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高游客的满意感知。

4.3 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程度及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以了解游客需求为目的,深度挖掘自然、社会资源,创新旅游形式,拓展旅游产品,注重旅游商品包装和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大力推销旅游商品,提高游客旅游购物欲。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对外宣传自己,对内打造创新产品,利用自媒体新模式,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如成立旅游产品自身营地、布置旅游宣传引导牌、政府组织到国内外参展促销宣传,扩大海外市场、做好节日宣传或发展假日旅游。对不同的景区旅游资源特点适当进行包装,结合产品本身,制定产品营销策略,合理并开发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甘肃省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较多,省内旅游市场潜力不大,甘肃旅游市场对外省消费者依赖性较高,为了吸引省外游客甚至全球游客,甘肃省应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4.4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及甘肃省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业务的发展重点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游客旅游关键是对地区文化、环境的体会和感知认可。加强培养旅游服务行业专业性人员,充分利用甘肃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为旅游景区输送各种人才,并为旅游企业提供创新和咨询,鼓励员工参加职业培训,从而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尤其是一线人员的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素质和态度,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对甘肃旅游事业长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吸引旅游客源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优质服务。因此,我省不仅要抓好“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还要组建一支外语精湛,服务精细,形象良好的旅游服务队伍。除此之外,旅游景区应该不断完善景区管理规章制度,更大程度上保护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促使提高游客在我省的旅游消费及体验度。甘肃省还可以建立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服务中心,提高综合接待能力,服务中心可以分为云服务和面对面服务,云服务部分包括宣传平台、安全监督平台、绿色服务平台、云信息服务平台。面对面服务部分包括景区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业服务、安全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甘肃旅游资源具有地区独特优势,在发展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充分挖掘甘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彰显其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方案当为首要任务。

甘肃旅游资源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资源组合性差、类型单一,旅游地及沿线地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太便利,旅游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旅游地的服务质量不高造成游客对甘肃省的印象分较低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甘肃旅游资源优势的完善路径,加大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供给复合型旅游产品。此外,完善旅游地及沿线地区的公共设施及交通运输体系。再则,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程度及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最后,关键是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从而优化游客体验及甘肃省旅游发展环境。参考文献:

[1] 魏亚东.高铁对甘肃省旅游发展的影响与调试[D].云南师范大学.2019(06)

[2] 顾振统.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8

[3] 高丽娜.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8

[4] 侯佩旭.甘肃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5] 张振民,唐红武,咎映涛,史江川,张磊.甘肃旅游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甘肃金融.2018

[6] 杨建盛,李国锋.甘省红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7] 孙永龙.甘肃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甘肃科技.2012

[8] 刘佳伟.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9] 白晓娟.民俗文化与甘肃旅游业的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2006

[10] 岳颂东.甘肃旅游业:鲜花与芒刺并存[J].发展.2005

[11] 毕小宁.甘肃省旅游资源浅析[J].兰州学刊.1987

[12] 汤明宝.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经济社会.1985

[13] 齐德利.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M].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陕西省·甘肃省旅游数据图(表)

项目地 图2-2 陕西省“168”旅游总体发展格局 该旅游战略凸显了陕西省以秦岭为主题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后发优势。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陕西省依靠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旅游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图2-3 陕西省2010-2013年旅游业基本情况统计图 安康市旅游业: 安康市以生态旅游为旅游发展核心,以“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为发展思路,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着力打造“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区)”核心景区。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实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精心培育精品线路,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服务接待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建设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市旅游人数达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统计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内游客(万人次)1218.01 1560.08 1834.8 2163.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47.5 63.15 76.14 95.21 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亿元)47.68 63.38 76.22 95.3 表2-3 安康市2010-2013年旅游业基本情况统计表(转表格)

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依靠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奇特的自然资源,旅游业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产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统计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内游客(万人次)4284.45 5826.48 7824.06 10068.4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36.2 332.57 469.58 618.9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亿元)237.2 333.7 471.28 620.2 表3-1 甘肃省2010-2013年旅游业统计表-(图)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杨昌宏 (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 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 (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 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旅游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甘肃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就目前而论,甘肃旅游资源开发量还不到位。旅游投入低,缺乏`有计划、系统的旅游开发建设。很多景区仅仅是设门售票,没有进行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对甘肃旅游资源的浪费。此外,从业人员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的观念淡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很强。 明确旅游业的地位,这虽是旅游发展中的第一步,但却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多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政府和企业对旅游业的态度影响程度的多少,因而对其后的各项工作均有深远影响。如果缺乏强烈的发展旅游意识和产业观念,发展旅游业要取得成功难度很大。 此外,对甘肃旅游资源的不清楚,也进一步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对甘肃的旅游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整个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范围、自然环境、开发价格、客源前景都还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因而不利甘肃旅游资源的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不能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资源观上的浅层次,使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长期受到忽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 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974421357.html,/z/q109855565.htm 来源:问问网日期:2010年09月19日 标签 编者按:中国国土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中认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中国有十大资源中,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四: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二—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三—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四—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前言 甘肃省旅游资源及投资发展环境介绍 甘肃省旅游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包括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的广大范围;地形狭长,两头稍大,中间细长,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版图之中;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接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海拔最低500米,最高近5000米,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8年底总人口为2628.12万人,有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民族。甘肃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瑰宝。 ●丰富的旅游资源 甘肃地域广阔,地貌类型齐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风情浓郁。与其它省区相比,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品位较高,地域特色明显;自然风光、古代文化遗迹、当代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黄土高坡、大漠戈壁、冰川雪山,以及裕固、回、藏等少数民族风情,更使人流连忘返。按旅游活动主题,甘肃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四个方面和20个基本类型,是甘肃向外界重点宣传推介的“精品旅游,多彩甘肃”的主要内容。到甘肃来,将会让您实现“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梦想。 文化甘肃在甘肃这块土地上,曾经历了伏羲文化的启蒙,周文化和先秦文化的提升和拓展,秦汉文化、长城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洗礼,大唐文化的熏陶,东西文化的汇聚和近代文明的传播,为甘肃的历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散布在丝绸之路甘肃沿线的著名文物古迹有莫高窟、玉门关、阳关、榆林窟、锁阳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雷台汉墓、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平凉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品位极高、价值极大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文物大省、石窟之乡。 山水甘肃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形狭长、气候多样,有八个气候类型区,植被种类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学家认为,甘肃是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从旅游角度分析,这些地貌特征都极具观赏性和开发价值,甘肃不仅有面积广大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草原森林、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冰川雪山,而且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武都万象洞;丹霞地貌,如永靖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宫;雅丹地貌,如敦煌的魔鬼城,以及甘肃南部数以百计的绿色峡谷群。多种地貌类型使甘肃的山水风光旅游产品具有了选择的多样性。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如果觉得太少可在文章中摘取) 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发展生产发展 正文: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甘肃省土地资源概况

甘肃省土地资源概况 2009-12-10 | 来源:甘肃国土资源网 | 【大中小】【打印】【关闭】 一、土地利用现状 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主要地类面积及地类构成情况为: ●农用地2541.66万公顷(38124.8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90%。其中: 耕地462.37万公顷(6935.52万亩); 园地20.60万公顷(309.01万亩); 林地518.32万公顷(7774.82万亩); 牧草地1410.69万公顷(21160.32万亩); 其它农用地129.67万公顷(1945.19万亩); ●建设用地97.67万公顷(1465.1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5%。其中: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8.17万公顷(1322.55万亩); 交通用地6.63万公顷(99.39万亩); 水利设施用地2.88万公顷(43.16万亩); ●未利用地1908.41万公顷(28626.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98%。其中: 未利用土地1849.70万公顷(27745.52万亩); 其它土地58.71万公顷(880.57万亩)。 全省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耕地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人均占有耕地2.65亩,居全国第六位。

全省耕地中包括果园在内的灌溉面积共有123.09万公顷。以有林地加灌木林地计算的森林覆盖率为9.19%。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8.02%,尚未利用的土地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1.98%,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根据2006年变更调查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小于150坡耕地4751.22万亩,占68.46%;150-250的坡耕地1800.96万亩,占25.95%;大于250坡耕地388.51万亩,占5.59%。 二、耕地变化情况 2008年度全省增加耕地3362.27公顷(5.04万亩)。其中:开发土地1828.38公顷(2.74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量的54.38%;复垦增加耕地365.43公顷(0.55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量的10.87%;整理增加耕地1026.08公顷(1.54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量的30.52%;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75.18公顷(0.11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量的2.24%;其它增加耕地67.2公顷(0.10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量的2%。 2008年全省耕地减少4348.43公顷(6.52万亩)。其中: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587.29公顷(3.88万亩),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59.50%;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915.37公顷(1.37万亩),占耕地总减少量的21.05%;2006年实地变更调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8.33公顷(0.40万亩),占耕地减少量的6.17%;灾毁耕地575.18公顷(0.86万亩),占耕地减少量的13.23%;其它原因减少的耕地2.27公顷(34亩),占耕地减少量的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