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特性

a“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b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d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

2.城市生活垃圾定义: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特点:增长速度快,产生量不均匀;成分复杂、多变,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成分为碳,其次为氧、氢、氮、硫等;处理处置方式目前仍以填埋为主。

3.工业固体废物定义: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产生方式:连续产生;定期批量产生;一次性产生;事故性产生或排放。

贮存方式:件装容器贮存;散装堆积贮存;池、塘、坑贮存。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定期清运排放;集中一次排放。

特点:产生源相对集中;种类复杂;产生量、成分、性质与工业结构和生产工艺、原料等因素有关

4.危险废物定义:是指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性,毒性,易燃性,易爆等特性

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环境卫生

5.固物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解处理、焚烧处理、固化处理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变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目的: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6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清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

目的: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固体废物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三化”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化”原则: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三化”的关系是:以减量化为前提,以无害化为核心,以资源化为归宿。

A.减量化:就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数量、体积,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种类、降低危险废物的有害成分浓度、减轻或清除其危险特性等,从“源头”上直接减少或减

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

基本任务: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体积。是防治固废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

具体控制措施:

①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②采用无废或低废的生产工艺;③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④废物的综合利用。

B.无害化: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基本任务: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具体处理工程: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理和解毒处理等。

c.资源化:就是采用适当的技术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创经济价值的方法。

基本任务: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回收利用技术:分类回收利用、焚烧发电供热、堆肥、沼气、饲料、其他资源化技术。

资源化应遵循的原则: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化的环境效益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优势:环境效益、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

全过程管理原则: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管理控制和开展污染防治。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

1.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原则:谁污染,谁治理

收集方式:a、产生工业固体废物量比较大的工厂或企业--自行收集和运输

b、产生工业固体废物量比较小且无毒无害的工厂或企业--废旧物资收集企业进行收集和运输

c、对于有毒有害的工业固体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和管理分类收集:是降低固体废物处理成本、简化处理工艺、实现综合治理的前提。

定期收集:易安排,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

不定期收集:非连续生产工艺和季节性生产或量小的废物。

2.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粪便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

3,混合收集

优点: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劳动强度小,便于操作;简单易行、收集费用低。

缺点:容易造成各种废物相互混杂、黏结,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利用价值,同时增加了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处理费用。

分类收集

优点:可以提高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有利于废物的综合利用;同时,通过分类收集,还可以减少需要后续处理处置的废物量,从而减少整个管理的费用和处理处置成本。

缺点:收集成本高,操作相对于混合收集更加有难度。

分类收集的原则

可燃废物与不可燃废物分开,一般废物与危险废物分开,工业废物与城市垃圾分开,可回用物质与不可回用物质分开收运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即:垃圾收集车收运法;集装箱收运法;管道收集法(抽真空收集)。

4收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xx垃圾的搬运与贮存

第二阶段--是xx垃圾的收集与清除

第三阶段--为xx垃圾的转运

5.收集系统分解为四个单元过程(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非收集时间)

6.收集线路设计

尽可能使空载行程最短

a路线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b工作量能平衡作业阶段、路线及不同时间的工作量

c避免在xx时段内收集、清运垃圾

d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

e收集起始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

f单行车道收集时尽可能靠近入口,沿环形线路收集

7.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在不同区域的大型地图上标出每个垃圾桶的放置点、垃圾桶的数量和收集频率。对固定容器系统还应标出每个放置点垃圾产生量。根据面积大小和放置点的数目,将地区划分成长方形和方形的小面积。

第二步:根据这个平面图将每周收集相同频率的收集点的数目和每天需要出空的垃圾桶数目列出一张表。

第三步:从调度站或垃圾车停车场开始设计每天的收集路线。

第四步:初步线路设计后,应对垃圾桶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计算。应使每条线路所经过的距离基本相等或相近。如果相差太大应当重新设计。若不止一辆收集车辆时,应使驾驶员的负荷平衡。

转站选址原则中

a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置

b环境影响小的地方

c便于垃圾中转收集运输

d靠近交通干线

e设置在产量多的地方

贮存工具

放射性废物:采用铅皮混凝土容器等,以及不同类型的卡车和铁路火车。

采用与圆桶配套使用的平板拖车、铁路槽车、专用衬里槽车、不锈钢槽车等。

生物性废物:采用可防止收集者与废物接触的专用防护装置收集车,与圆桶配套使用的货车。

易燃易爆废物:与有毒化学废物收集工具相同。

8.固体废物的压实又称压缩,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增大固体废物的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小体积,便于装卸、运输、贮存和填埋。

压缩比:指固体废物压缩后的体积与压缩前的体积的比值。

压实的目的: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装卸、运输、贮存和填埋,降低后续成本。

可制造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材使用。

影响压实的主要参数:a垃圾的组成b含水率c碾压速度d机械滚压次数e 垃圾层厚度第三章固体废物的破碎

1.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2.磨碎: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称为磨碎。

破碎的目的目的意义:有利于三化处理

a固体废物经破碎之后,尺寸减小,粒度均匀,有助于固体废物的焚烧、堆肥和资源化利用处理;b固体废物经破碎之后,体积减小,容重和密实性增加,

便于运输、压缩、贮存和高密度填埋及土地还原利用等;c固体废物经破碎之后,有助于不同组分单体分选与回收利用。

破碎的方法:挤压、劈碎、剪切、磨剥、冲击破碎

破碎流程

单纯破碎工艺:简单、操控方便、占地少,缺点是破碎产品粒度不高;

带预筛分破碎工艺:相对减少了进入破碎机的总给料量,有利于节能;

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可获得全部符合粒度要求的产品。

选择破碎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a所需要的破碎能力;b固体废物的性质和颗粒的大小;c对破碎产品粒径大小、粒度组成、形状的要求;d供料方式;e安装操作场所情况等。

2.低温破碎

工作原理:利用固体废物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地破碎或者利用不同的物质脆化温度的差异进行选择性破碎。

低温破碎通常采用液氮作致冷剂。

液氮具有致冷温度低、无毒、无爆炸危险等优点。但制备液氮需耗用大量能源。低温破碎的优点

a对含有复合材质的物料,可以进行有效的破碎分离;

b同种材料在破碎后粒度均匀,尺寸一致,便于分离;

c动力消耗可减至以下,噪声降低4dB,振动减轻~;

d对于极难破碎并且塑性极高的氟塑料废物,采用液氮低温破碎,可以获得碎块和粉末;e破碎成品的形状适合于进一步的处理。

低温破碎的应用

a对塑料低温破碎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塑料的脆化点是聚氯乙烯:-5~-20℃、聚乙烯:-95~-135℃、聚丙烯:0~-20℃。

b从有色金属混合物、废轮胎、包覆电线等废物中回收铜、铝及锌。

c汽车轮胎

3.湿式破碎

工作原理:

利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湿式破碎的优点

a使含纸垃圾变成均质浆状物,可按流体处理;

b不孽生蛟蝇、无恶臭、卫生条件好;

c噪声低、无发热、爆炸、粉尘等危害;

d适用于回收垃圾中的纸类、玻璃及金属材料等

4.半湿式破碎工作原理:利用城市垃圾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强度和脆性的差异,在一下湿度下破碎成不同粒度在碎块,然后通过不同筛孔加以分离的过程。由于该过程是在半湿式状态下,兼有选择性破碎和筛分两种功能,因此,把这种装置称为半湿式选择性破碎分选机。

半湿式选择破碎分选机的优点

a使城市垃圾在一台设备中同时进行破碎和分选;

b可有效回收垃圾中的有用物质。一段得纯度为80%的堆肥原料;二段回收纯度为85~95%的纸类;三段得纯度为95%的塑料类,回收废铁纯度达98%;

c对进料的适应性好,易破碎的废物首先破碎并及时排出,不会产生过粉碎现象;d动力消耗低,磨损小,易维修。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分选

1.分选:是将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门别类地分离出来,并加以综合利用的过程。

分选意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

2分选方法人工分选和机械分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分选,弹跳分选)

3.筛分:根据固体废物的粒度不同,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滞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物料分离的过程。

振动筛:利用筛网的振动频率对密度不同的颗粒进行分级的设备。振动方向与筛面垂直或近似垂直,振动次数600~3600r/min,振幅0.1~1.5mm。筛面倾角一般在80~400。

振动原理:利用筛子的离心惯性力做惯性振动

优点:由于筛面强烈振动消除了堵塞筛孔的现象,有利于湿物料的筛选,可用于粗、中、细粒的筛分,还可用于脱水振动和脱泥振动。

共振筛原理:利用箱体与弹簧的共振进行筛分优点:处理能力大,筛分效率高,耗电少,结构紧凑缺点:制造工艺复杂,机体较重,橡胶弹簧易老化

4.重力分选: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所受的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分类:按介质不同,分为重介质分选、跳汰分选、风力分选和摇床分选等。

重选工艺的共同点

a固体废物中颗粒间必须存在密度的差异;

b分选过程都是在运动介质中进行的;

c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综合作用下,使颗粒群松散并按密度分层;

d分好层的物料在运动介质流的推动下互相运动,彼此分离,并获得不同密度的最终产品。

具有密度差异的组分→运动介质→分散→沉降→分层→分离

5.重介质分选

原理:凡是颗粒密度大于重介质密度的重物料都下沉,集中于分选设备底部成为重产物,颗粒密度小于重介质密度的轻物料都上浮,集中于分选设备的上部成为轻产物,分别排出,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

应用范围:适合分离密度相差较大的固体颗粒,如选矿、无机物的分离等;不适合含可溶性物质的分选以及成分复杂的城市垃圾等的分选。

6.跳汰分选原理:固体废物进入跳汰机的筛板上,形成密集的物料层,从下面透过筛板周期性地给入上下交变的水流,使床层松散并按密度分层。分层后密度大的颗粒群集中到底层;密度小的颗粒群进入上层。上层的轻物料被水平水流带到机外;下层的重物料透过筛板或其它装置排出。

7.摇床分选原理:在一个倾斜的床面上,借助床面的不对称往复运动和薄层斜面水流的综合作用,使细粒固体废物按密度差异在床面上呈扇形分布而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应用范围:主要从含硫铁矿较多的煤矸石中回收硫铁矿,是一种分选精度很高的单元操作

8.风力分选原理: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方法。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城市垃圾的分选,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离,以便分别回收利用或处置。

9.磁力分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

分类:分为传统的磁选和磁流体分选。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工业固体废物或城市生活垃圾中回收、富集黑色金属物质,以及在某些工艺中用以排出物料中铁质物质

磁流体分选

原理:利用磁流体作为分选介质,在磁场或磁场和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加

重”作用,按固体废物各组分的磁性和密度的差异,或磁性、导电性和密度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分离。当固体废物中各组分间的磁性差异小,而密度或导电性差异较大时,采用磁流体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10.电力分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根据导电性,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非导体三种。电选实际是分离半导体和非导体的过程。

11.摩擦与弹跳分选原理:根据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摩擦系数和碰撞系数的差异,在斜面上运动或与斜面碰撞弹跳时,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弹跳轨迹而实现彼此分离的一种处理方法。

12.光电分选原理:利用固体废物颗粒颜色差异,对颗粒物质进行分选。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从城市垃圾中回收橡胶、塑料、金属等物质

13.浮选原理: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以此来扩大不同组分可浮性的差异,再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14捕收剂: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欲选的颗粒上,使目的颗粒表面疏水,增加可浮性,使其易于向气泡附着的药剂。

可分为异极性(黄药、油酸)和非极性油类(煤油、柴油、燃料油、变压器油)两类。

15..气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主要作用在水-气界面上,使其界面张力降低,促使空

气在料浆中弥散,形成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增大分选界面,提高气泡与颗粒的粘附和上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气泡上浮形成泡沫层。

常用的起泡剂有松油、松醇油、脂肪醇等。

第五章污泥的浓缩和脱水

1.污泥中的水分间隙水-约占污泥水分总量的70%;作用力弱,很容易分离;是污泥浓缩的主要对象。毛细水约占污泥水分总量的20%;作用力强,只能采用高速离心、机械过滤脱除。附着水(内部水)约占污泥水分总量的7%;作用力很强,只能采用加热、冷冻法脱除。

污泥处理目的:降低污泥水分和有机物浓度,杀灭有害微生物,方便最终处置,避免或减小二次污染。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法:浓缩、稳定、调理、脱水、干燥。

2.污泥处置

污泥处置有填埋、焚烧和海洋投弃三种方法。它们的作用都是对污泥进行最终处置,减少污泥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不同点是填埋是陆地处置,海洋投弃是海洋处置,焚烧是为了大大缩减污泥的体积。

3.污泥浓缩的目的:降低污泥中的间隙水,缩小污泥的体积,为污泥的输送、消化、脱水、利用与处置创造条件。

污泥浓缩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

4.重力浓缩处理对象: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混合污泥

分类:间歇式、连续式,上清液:回到系统需中心处理,设计:间歇式按照停留时间设计,连续式按照固体通量设计

重力浓缩特点:

a设备与操作简单,维护容易,运行成本低。

b具有储存污泥的能力。

c占地面积比较大。

d散发臭味,有些污泥浓缩效果差(活性污泥或消化污泥等),浓缩的污泥稀薄。

5,气浮浓缩

原理:初沉依靠大量微小气泡附着在颗粒上,形成颗粒-气泡结合体,进而产生浮力把颗粒带到水表面达到浓缩的目的。

处理对象:疏水性污泥或相对密度接近于l的絮凝污泥都适宜于气浮浓缩。

优点:①浓缩度高(固含量可达5-9%);②固体物质回收率高达99%以上;③浓缩速度快,停留时间短(为重力浓缩的),占地少,④对于污泥负荷变化和四季气候改变均能稳定运行;⑤不易腐败发臭。

缺点:基建费用和操作费用较高,管理较复杂,运行费用为重力浓缩的2~3倍。6.离心浓缩原理:利用固体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异,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固体颗粒和水分别受到不同的离心力而使其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优缺点:较重力浓缩占地面积小,造价低,但运行费用(加药)与机械维修费用较高,故较少用于污泥的浓缩。

7污泥调理的目的污泥调理是污泥浓缩或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浓缩和脱水的性能(常用污泥比阻抗或毛细吸水时间评价),提高机械脱水设备的处理能力8化学调理

原理:用化学药品破坏泥水间的亲和力,通过调理使污泥的比阻抗(或CST)降低。调理剂种类:无机调理剂(铁盐和铝盐、铁盐与石灰共用,价廉易得);有机调理剂(聚丙烯酰胺,效果好、投量少、价格贵)

影响污泥调理效果的因素

a污泥性质(污泥种类、污泥颗粒大小、含水率)b.调理剂品种(污泥中有机物含量的高低)c污泥调理条件(温度、pH值、调理剂配制浓度、混合条件)

9.污泥淘洗

原理:将污泥与3~4倍污泥量的水混合而进行沉降分离的一种方法。

目的:降低污泥中的碱度和黏度,以节省混凝剂的用量,提高浓缩效果,缩短浓缩时间。

淘洗对象:仅适用于消化污泥。

10.加热加压调理原理:对污泥进行加热加压调理,可使部分有机物分解,亲水性有机胶体物质水解,颗粒结构改变,从而改善污泥的浓缩与脱水性能。

高温加压处理法:170~200℃、10~15MPa低温加压处理法:<150℃、<10MPa热处理的优点:

a可以大大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b热处理污泥经机械脱水后,泥饼含水率可降到30~45%,泥饼体积是浓缩、机械脱水法泥饼的以下,便于进一步的处置;

c不需加药剂,不增加滤饼量;

d可以完全杀灭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卵;

e适应性强,可适用于各种污泥。

热处理的缺点:

a为了回收热量而使用套管热交换器时,容易在管道壁结垢,且有机物在管壁处结焦会造成热交换器高温区管壁和T形回弯头等处腐蚀和磨损;

b可以向处理现场四周散发恶臭,环境状况不好;

d污泥可溶性分离液中有机物浓度高,需二次处理;

e加热加压处理时间长,故能耗较高,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均高。

11.冷冻熔融调理原理:将污泥交替进行冷冻与融化,通过改变污泥的物理结构,使污泥胶

体脱稳凝聚,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部水分得到游离,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经冷冻融化处理后,其沉淀性能与过滤速度比冷冻前可提高几到几十倍。

处理对象:近年来用于给水污泥处理系统较多

12.污泥脱水目的:进一步除去污泥中的大量水分(含水量从96%左右下降到60~80%),缩小其体积(减小到仅为原来的~),减轻其重量。方法:自然干化、机械脱水。

出路:即可进行最终填埋工农业利用或进一步进行干燥焚烧处理。

干化场:是一种自然脱水设施。干化场的脱水作用包括上部蒸发、底部渗透、中部放泄。蒸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气温高、干燥、风速大、日晒多的地区效果好,寒冷多雨地区效果差。渗透作用主要与渗水层的结构有关。根据自然条件和渗水层特征,干化期由数周至数月,干化污泥的含水率可降至65~75%。

13.机械脱水原理:利用具有许多毛细孔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以某种设备在过滤介质两侧产生压力差作为过滤动力,固体物质中的溶液穿过介质成为滤液,固体颗粒被截留成为泥饼的固液分离操作过程就是机械脱水。分类:真空吸滤脱水、压滤脱水、离心脱水。

14.真空过滤脱水原理:滤布覆盖在转鼓表面,内抽真空,在负压条件下脱水。

真空过滤脱水优点

能连续操作,运行平稳,处理量较大,滤饼含水率较高(60%~80%),可以自动控制。

缺点

污泥脱水前须进行预处理,工序复杂、附属设备多,运行费用高

15.压滤机脱水原理:利用过滤介质(常用涤纶布)二面压力差为推动力,水被强制通过介质,污泥截留在介质表面。分类:间歇式(板框式)、连续式(带式)

压滤机脱水优点

制造较方便,自动进料、卸料、滤饼含水率较低,适应性强。缺点间歇操作,处理量较低。

17.离心机脱水原理:利用离心力取代重力或压力作为推动力对含水固体废物进行沉降分离、过滤机脱水的过程。

分类:按离心脱水原理分成离心沉降脱水机、离心过滤机和沉降过滤式离心机;按分离系数分成高速、中速、低速离心脱水机。

离心机脱水优点

占地面积小,附属设备少,自动化程度高,投资低

缺点

分离液不清,机械部件磨损较大,电耗较大。

应用范围

不适用于含沙量高的污泥脱水。

第六章固体废物固化

1固化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与能聚结成固体的某种惰性基材混合,从而使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之具有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

固化处理的目的

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者被包容起来,减少它在贮存或填埋处置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潜在危险性,并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

固化处理的对象

a处理具有毒性或强反应性等危险性质的废物,使其满足填埋处置的要求(如在处置液态或污泥态的危险废物时)。

b处理其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如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砷渣)。

固化处理的基本要求

a有害废物经固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固化体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抗浸出性、抗干湿性、抗冻融性及足够的机械强度等。

b固化过程中材料和能量消耗要低,容比要低。

c固化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

d固化剂来源丰富,价廉易得。

e处理费用低。

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过程。

固定化:具有固化和稳定化作用的过程。

包容化:用稳定剂固化剂凝聚,将有毒物质或危险废物颗粒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固化效果评价

a浸出率: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时,其中有害物质的浸出速度。

b增容比:指所形成的固化体体积与被固化有害废物体积的比值。

2 .固化的一般步骤

a废物预处理:对收集到的固体废物必须进行预处理,消除影响固化的干扰因素;b加入填充剂及固化剂;

c混合和凝硬(混合搅拌、保养硬化);

d固化体的处理与处置(填埋或利用)

固化处理方法按原理可分为:包胶固化、自胶结固、玻璃固化

3.包胶固化是采用某种固化基材对于废物块或废物堆进行包覆处理的方法。

按使用的基材可分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热塑材料固化和有机聚合物固化

4.水泥固化原理:水泥是一种胶凝材料,当它与水反应后会形成一种硅酸盐水合凝胶,将有害的固体废物微粒包容在其中并逐步形成坚硬的固化体,使有害物质被封闭在固化体内,达到稳定、无害化的目的。固化对象:重金属、氧化物、废酸

水泥固化的优点:

a设备和工艺过程简单,无需特殊的设备,设备投资、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b水泥和添加剂价廉易得;

c对含水率较低的废物可直接固化,无需前处理;

d在常温下就可操作,废物也可直接处理;

e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对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容易实现安全运输和自动控制等。

水泥固化的缺点:

a水泥固化体的浸出速率和增容比较高;

b水泥的碱性对废物中的特殊盐类或铵离子的处理有困难;

c处理化学泥渣时,由于生成胶状物,使混合器的排料较困难,需加入适量的锯末予以克服。

5.石灰固化原理:是基于水泥窑灰和粉煤灰中含有的活性氧化铝、二氧化硅和石灰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对硫酸盐、亚硫酸盐起经凝结硬化作用的物质,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化体。固化对象:重金属、氧化物、废酸。

石灰固化的优点:

a其所使用的添加剂本身是废物,来源很广,成本低,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b固化的废物也不要求完全脱水,在常温下操作,不存在有尾气需要处理的问题。

石灰固化的缺点:

a固化后的产品体积和质量增加较大;

b已被酸性介质浸蚀,故需要在其表面进行涂覆或放在有衬里的填埋场中处置;

c固化体强度较低,需要较长的养护

6.热塑性材料固化原理:以热塑性物质作固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废物进行包覆处理。热塑性材料在常温下呈固态,在高温时可变成熔融胶粘性液体,故可用来包覆废物。

热塑性材料:沥青、聚乙烯、聚氯乙烯、石蜡、聚丁二烯等。

热塑性材料固化的优点:

a所得固化产品空隙率低,致密度高;

b浸出率低于水泥法和石灰法;

c增容比小,降低了容器费和运输费及最终处置费;

d固化基材对溶液或微生物具有强抗侵蚀性,固化体不需作长时间的养护。热塑性材料固化的缺点:

a废物必须预先冷冻、融解或离心脱水处理;

b由于基材具有可燃性,产品应有适宜的包装;

c热塑性材料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设备费用高;

d对于高温下易分解的废物,有机溶剂以及强氧化性废物不宜使用;

e固化基材受大剂量辐射时,其弹性或软化点提高,故不宜处理高放射性废物。

7沥青固化:以沥青为固化剂,与有害废物在一定的温度、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产生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生成脂肪酸钠的过程),使有害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并形成稳定固化体的过程

沥青固化工艺: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废物与沥青的热混合、二次蒸汽的净化处理。

一般用于处理中、低放射水平的蒸发残液,废水化学处理产生的沉渣,焚烧炉产生的灰烬、塑料废物,电镀污泥,砷渣等

沥青固化的特点:

a固化体的孔隙率和固化体中污染物的浸出速率均大大降低。固化体的增容率较小。

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

名词解释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固态危险废物:指的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特性:具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沁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清洁生产:即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容量。无害化:指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资源化: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它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源转换。(具有环境效益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应遵守的原则: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好,就地利用产品,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堆肥化: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的微生物对固体,半固体有机废物进行好氧的中式高温分解,并产生稳定腐殖质的过程。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的表观体积,

固体废弃物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 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 理的物品、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 废弃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 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 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 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 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4、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 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 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一、名词解释 1、破碎——破碎是指利用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 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破碎成小块的过程。磨碎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 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2、低温破碎——低温破碎是利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在低温时变脆的性能 对其进行破碎的方法。 3、湿式破碎——湿式破碎是由从废纸中回收纸浆为目的发展起来的。是利用特制 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 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库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题库 各类型试题如下(有个别题可能会有重复,请自我舍弃),请同学们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2.浮选药剂 3.循环经济 4.破碎比 5.焚烧 6.海洋处置 7.热解 8.固体废物减量化 9.厌氧发酵 10.减量化 11.压实; 12.浮选; 13.浸出速率; 14.稳定化; 15.堆肥化; 16.危险废物; 17.重力分选; 18.资源化; 19.一次发酵; 20.卫生填埋; 21.生活垃圾 22.溶剂浸出 23.固体废物减量化 24.破碎比 25.计划填埋量 26.固化 27.浮选药剂 28.固体废物资源化 29.破碎比 30.分选 31.危险废物

32.捕收剂 33.热解 34.挥发分 35.粉煤灰活性 36.生活垃圾; 37.生物处理; 38.浮选; 39.浸出速率; 40.堆肥化; 41.粉煤灰的活性; 42.增容比; 43.溶剂浸出; 44.低温破碎; 45.放射性废物 二、填空题 1.危险废物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 特性,因而需单独进行管理。 2.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子系统,另外,可 能还有焚烧炉的控制和测试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等。 3.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主要包括__ _ 和___ 两类。 4.影响筛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5.重力浓缩借助___进行脱水,脱水对象主要为____水,脱水后物料含水量一般在 ____%。 6.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类物质主要产生于燃烧温度低于度的物料不完全燃烧阶段。 7.低温破碎主要应用于____、____及废弃电路板等类别的固体废弃物。 8.固废物料的颗粒经摇床分选后,在摇床床面垂向上的分层表现为____的颗粒在最上 层,其次为____的颗粒,再次为____的颗粒,沉于最底层的是____的颗粒 9.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应在年以上,特殊情况下最低不应少于年。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2.生物处理: 3.资源化: 4.热解: 5.减量化: 6.无害化: 7.卫生填埋: 8.固体废物的分选: 10.固体废物处置: 11.城市生活垃圾: 12.破碎: 13.堆肥化: 14.焚烧: 15.生活垃圾: 16.厌氧消化: 17.固化: 18.稳定化: 19.危险废物: 20.固体废物处理: 21.预处理: 22.一次发酵: 23.危险废物: 24.定期收集: 25.厌氧消化: 26.放射性固体废物: 二.填空题 1.按照污染特性可将固体废物分为、、。 2.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有、、、。 3.按存在形式固体废物中的水分分为:、、、。 4.衡量物料固化处理效果的指标主要有、、。 5.根据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药剂分为、、。 6.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有和两大类。 12.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包括:、、、、、等。 13.垃圾渗滤液的收集系统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14.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包括、两种。 15.根据消化的温度,厌氧消化工艺可以分为和。根据投料运转方式, 厌氧消化可以分为、、等。 16.按热解温度的不同,可将热解分为、、。 17.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3R”原则指的是、、。 18.按照固体废物的形态固体废物分为、、。 19.依据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的污染包括和。 20.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可将固体废物分为、、、。 21.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包括:、、、。 22.渗滤液来自于、、、。

23.危险废物的填埋处置技术包括、、、四种。 24.根据废物组成中各种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及弹性的差异, 将机械分选方法分为、、、、、与。 25.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可将堆肥分为和两种。 26.固体废物进行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和, 并在着火条件下才会着火燃烧。 27.固体废物热处理方法有、、、等。 28.固化技术按固化剂分为、、、、等。 29.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措施主要有:、、、。 30.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主要有:、、、、。 31.常用的机械能破碎方法主要有、、、、 五种,低温破碎属于破碎方法。 32.固体废物的分选依据是固体废物中不同物料间的差异,筛选、重选、磁选、 电选、浮选分别是根据废物中不同物料间的、、、、差异实现分选的。 33.衡量固体废物化学浸出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 37.废物焚烧过程实际控制的因素包括、、和。 38.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等, 一般认为:当堆肥原料中,即达到了堆肥的腐熟程度。 39.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是指、、。 40.固体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称为。 41.常用的破碎方式有压碎、、、等。 42.非机械破碎是利用电能、热能等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的新方法,如、、、等。 43.重力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各种力作用实现分选的过程。 44.固体废弃物的水分存在形式有、、和内部水,分别采用浓缩法,、、方法脱除。 45.浮选所需药剂有、,调整剂。 46.衡量稳定化/固化效果主要采用的是固化体的,增容比,等物理及化学指标。 47.固体废弃物固化技术主要有、、。塑性材料固化、玻璃固化、自胶结固化。其中自胶结固化主要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的废弃物。 48.好氧堆肥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高温阶

[固废答案]

(说明:未标注页码和出处的均来自网络) 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生活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位置。P1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P2 放射性废物:凡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P2 城市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 体废物。P5 工业固体废物:各种工矿企业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P3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三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P12 低温破碎:利用物料在低温变脆的性能对一些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进行有效破碎的过程,也可利用不同废料脆化温度的差异在低温下进行选择性破碎。P59 磁流体分选:利用磁流体作为分选介质,在磁场或磁场和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加重”作用,按固体废物各组分的磁性和密度的差异或磁性、导电性和密度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分离的过程。P77 破碎比:在破碎过程当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书中P54 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质量之比。P65 浮选药剂:书本与课件-- 药剂根据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三大类百度百科--在浮游选矿过程中,为有效地选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或分离各种不同的有用矿物,常需添加某些药剂,以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介质的性质,这些药剂统称浮选药剂。浮选药剂按其用途可分为五类:捕收剂、起泡剂、活化剂、抑制剂、调整剂。 《巴塞尔公约》:百度百科--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要求各国把危险废料数量减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公约明确规定:如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公约还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转让、交流情报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途径在处理危险废料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 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 固体废物热值:是指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热量。 堆肥化: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认为地促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土壤环境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害的一种土地处置废物方法。 玻璃固化:是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将其与危险废物以一定的配料比混合后,在1000度-1500读的高温下熔融,经退火后形成稳定的玻璃固化体。 远洋焚烧: 利用焚烧船将固体废物运至远洋处置区进行船上焚烧作业。 青贮:未找到 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特性 a“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b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d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 2. 城市生活垃圾定义: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特点:增长速度快,产生量不均匀;成分复杂、多变,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成分为碳,其次为氧、氢、氮、硫等;处理处置方式目前仍以填埋为主。 3.工业固体废物定义: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产生方式:连续产生;定期批量产生;一次性产生;事故性产生或排放。 贮存方式:件装容器贮存;散装堆积贮存;池、塘、坑贮存。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定期清运排放;集中一次排放。 特点:产生源相对集中;种类复杂;产生量、成分、性质与工业结构和生产工艺、原料等因素有关 4. 危险废物定义:是指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性,毒性,易燃性,易爆等特性 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环境卫生 5.固物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解处理、焚烧处理、固化处理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变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目的: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6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清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 目的: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固体废物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三化”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化”原则: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三化”的关系是:以减量化为前提,以无害化为核心,以资源化为归宿。 A. 减量化:就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数量、体积,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种类、降低危险废物的有害成分浓度、减轻或清除其危险特性等,从“源头”上直接减少或减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 基本任务: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体积。是防治固废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 具体控制措施: ①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②采用无废或低废的生产工艺;③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④废物的综合利用。 B. 无害化: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

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资料

名词解释固体废物

名词解释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固态危险废物:指的是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特性:具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沁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清洁生产:即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容量。无害化:指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资源化: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它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源转换。(具有环境效益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应遵守的原则: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好,就地利用产品,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4、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固体废物的“三化”原则:指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破碎:指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4、“全过程管理”:指从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到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包括固体废物产生的管理、收集系统管理、运输管理、贮存管理、处理与处置管理。 5、分选:固体废物的分选简称废物分选,目的是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分离出来。废物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 6、压实:压实又称压缩,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一方面可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以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另—方面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第三方面可降低污染物量,减轻环境污染。 7、固体废物固化: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达到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0、固体废物热值:指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完全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以kJ/kg(或kcal/kg)计。热值有两种表示法,高位热值(粗热值)和低位热值(净热值)。两者意义相同,只是产物水的状态不同,前者水是气态,后者水是液态。所以,二者之差,就是水的气化潜热。 11、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12、浮选: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其原理是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13、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14、浸出:溶剂浸出是采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的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固体废物试题库含答案

56566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库 课程名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一、名词解释(26题) 1.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2.5) 2.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 别标准和鉴别力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2.5) 3.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4.卫生填埋 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2.5) 5.填埋场封场埋场表面密封系统是指填埋作业完成后在填埋场的顶部铺设的覆盖层。表面密封系统也称最终覆盖层系统,或者简称为盖层系统。其密封过程称作“封场”。 6.人工衬里 7.复合衬里 复合衬层系统是由两种防渗材料紧密铺贴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防渗层8.固体废物的压实固体废物的压实也称压缩,是指通过外力加压于松散的固体物,以增加物料的容重和减少其体积的过程。使废物便于运输、贮存和填埋。9.固体废物的破碎 通过人为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物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物体破裂变碎的操作过程统称为破碎。 10.固体废物的分选 分选是将固体废物中可回收利用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门别类地分离出来,并加以综合利用的过程。分选方法包括人工拣选和机械分选。机械分选又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等。(2.5)

11.生活垃圾的焚烧 垃圾焚烧是对垃圾进行高温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高温焚烧炉内(800-1000℃),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体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放出热量的过程。 12.生活垃圾的填埋 13.生活垃圾的热解 生活垃圾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分解为:(1)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低分子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可燃性气体;(2)在常温下为液态的包括乙酸、丙酮、甲醇等化合物在内的燃料油;(3)纯碳与玻璃、金属、土砂等混合形成的碳黑的化学分解过程。(2.5) 14.固体废物的固化 废物的固化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有害的固体废物与能聚结成固体的某种情性基材混合,从而使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之具有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2.5) 15.固体废物的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 16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资源化是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技术方法。 17自然衰减型填埋场和封闭型填埋场种填埋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衰减型填埋不设防渗衬层和渗滤液集排系统,仅依靠天然黏土层净化渗滤液和防止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封闭型填埋场则要求铺设专门的防渗衬层和渗滤液集排系统,以阻断渗滤液进入黏土和地下水层,并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 18.固体废物焚烧的热灼减率 19.固体废物焚烧的焚烧效率 20.固体废物焚烧的焚毁去除率 21.固体废物焚烧的烟气停留时间 22.固体废物焚烧的热灼减率 23.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4.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处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固体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人工分选: 4.城市垃圾分类: 5.污泥的调理:污泥浓缩后含水率仍高达90%以上,为了改善污泥浓缩和脱水性能,减小与水的亲和力,常采用调理措施以改变污泥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调理、淘洗、加热加压调理、冷冻融化调理等。 6.焚毁去除率:废物中主要有害有机成分通过焚烧处理后的焚毁去除率。 7.高位发热值:指废物在高压状态下完全燃烧,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冷凝成液体状态时的发热量。氧弹量热计测得值即为高位发热值。 8.低位发热值:指废物完全燃烧,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 9.热解:固体废物热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包含大分子的键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最后生成各种较小的分子。 10.腐熟度:是指成品堆肥的稳定程度。在工程上,它是衡量堆肥反应完成的信号;在农业上,它是堆肥质量的指标。 二.平均热值的计算 三.简答 1.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答:固体废物的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途径,达到减量化、无害化或部分资源化,以便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处理并非彻底消除了固体废物的危害,只是部分解决问题。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的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且不固体废物的化学组成,使之成为便于运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常用的有压实、破碎、分选、浓缩、脱水等。 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有害充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抑或使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化从而回收物质和能源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所含成分单一或所含集中化学成分特性相似的废物,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方法。 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或通过一些特异性微生物的作用,是固体废物性质发生变化,有利于有害成分的溶出。生物法比较经济,分为厌氧处理、兼性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常用的有沼气发酵、堆肥、生物溶出、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2.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及性质 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通常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简称之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性质:(1) 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2) 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废物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级状态 (3) 所含有害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大 (4) 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3.破碎的目的及原理 目的:降低孔隙率,增加容重,便于压实;便于资源回收;便于焚烧、填埋等。

固废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二、简答 1. 固体废物的定义?我国将固体废物分为几类?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三类。 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固体废物的固有特性?

2017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 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生物处理:以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使之转 化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3.资源化: 资源化,指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 质和能源,作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入使用。广义的资源化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个部分。 4.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 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5.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容量。其中,前者的实施 主要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生产源头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后者则包括分选、压缩、焚烧等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减少固体废物容量的目的。 6.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分离、焚烧、生化分解等方法), 使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7.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 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8.固体废物的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 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分离出来。可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及弹性分选等。 10.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 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11.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2.破碎:破碎是指利用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和分子 间作用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破碎成小块的过程。磨碎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13.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 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14.焚烧: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 15.生活垃圾: 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 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Household Waste)、商业垃圾(Commercial Waste)和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 16.厌氧消化: 也称厌氧发酵,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

固废试题库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第学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考试试题卷01 适用班级:考试日期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固体废物 2.浮选药剂 3.循环经济 4.破碎比 5.焚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危险废物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危害环境和人类 健康的特性,因而需单独进行管理。 2.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子系统,另 外,可能还有焚烧炉的控制和测试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等。 3.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主要包括__ _ 和___ 两类。 4.影响筛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5.重力浓缩借助____进行脱水,脱水对象主要为____水,脱水后物料含水量一 般在____%。 6.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类物质主要产生于燃烧温度低于度的物料不完全燃烧 阶段。 7.低温破碎主要应用于____、____及废弃电路板等类别的固体废弃物。 8.固废物料的颗粒经摇床分选后,在摇床床面垂向上的分层表现为____的颗粒 在最上层,其次为____的颗粒,再次为____的颗粒,沉于最底层的是____的 颗粒 9.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应在年以上,特殊情况下最低不应少于 年。 10.固体废物焚烧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可用和来表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点及特征 2.简述减量化的含义及主要途径 3.简述热解与焚烧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4.浮选效果较好的捕收剂应具备哪些必需的条件 5.简述废橡胶的热解产物及工艺 四、论述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论述好氧生物堆肥的原理及主要过程 2.清朝诗人龚自珍曾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请结合所学固废相关专业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现体积,提高运输和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4.压实比:压实前体积与压实后体积的比值,大于1. 5.压缩倍数: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压实的程度。 6.破碎: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7.分选:将固体废物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技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8.堆肥化: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来源于生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9.厌氧发酵: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氣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转化为无机物质和自身的细胞物质,从而达到消除污染、净化环境的目的。10.固化: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是有害废物达到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1.热解: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之进行加热蒸馏,是有机物产生热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固态,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二、简答 1.渗滤液的产生、处理及常用的防渗材料。 渗滤液的成分复杂、浓度高、变化大等特性,决定了其处理技术的难度与复杂性,- 般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对新近形成的渗滤液,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好氣和厌氣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对于已稳定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或重金届含罡高的渗滤液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为物理-化学处理法;此外,还可选择超滤方式,使渗滤液达标排放,或宣接作为反冲洗水用于填埋场回灌;渗滤液也可用超声波振荡,通过电解法达标排放。常用防渗材料有:压实黏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固废复习题答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 1.固体废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途经有直接排入、随地表径流进入、随渗透水进入地下水。 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表现为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四个方面。 3.市政固体废物主要收集方式有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两种类型。 4.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5.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工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五类。 6.压实单元和容器单元是组成压实器的两个基本部分。 7. 固体物料筛分分离过程是由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两个阶段组成的。 8. 机械破碎作用的形式主要有挤压、磨碎、折断、冲击破碎和剪切。 9.固体废物破碎的非机械方法有低温破碎、热力破碎、减压破碎、超声波破碎。 10.低温破碎动力消耗、噪声、振动比一般常温机械破碎低。 11. 重力分选方法有重介质分选、跳汰分选、风力分选和摇床分选等四种。 12.玻璃固化体的有害成分浸出率比水泥固化体低。 13. 污泥浓缩的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 14. 固体物质燃烧形式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15.与焚烧相比,热解要求S.W组成单一、有机物含量高且含水率低。 16.物料在一般焚烧设备的炉膛内分干燥区、燃烧区和冷却区。 17.可生化废物堆肥的好氧发酵方法按物料状态分静态发酵和动态发酵两种。 18.可生化固体废物堆肥时一般用作一次发酵的设备有圆筒立式发酵仓、卧式回转发酵器、桨叶式多层发酵塔。 19. 有机固体废物中的能源利用方式有焚烧、热解、RDF(垃圾衍生燃料)、填埋气体。 20.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共五种。 21. 固体废物处置有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类方法。 22.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要求是危害小、废物体积小、场址适宜、设施结构合理和综合利用。 23.固体废物填埋场厌氧作用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氨。 24.固体废物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常以可渗透性排气和不可渗透阻挡层排气两种方法控制。 25.固体废物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为高浓有机废水,其主要污染指标有BOD5、COD、色度、溶解总固体、氨、重金属。 26.市政垃圾焚烧厂产生的主要污染源是烟气、焚烧残渣,控制污染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停留时间、燃烧温度、搅拌强度、过量空气率。 27.固体废物焚烧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固体废物性质、停留时 间、焚烧温度、相对速度、氧浓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习题(9)答案

精心整理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2010-2011 学年 第 2 期 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 热解: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 3. 浸出毒性:浸出毒性是固态的危 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有害的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害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4. 重介质: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包括重液和重悬为 间隙水 、毛细管水 、表面吸附水 、内部水 。 4. 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机物含量、含水率、供氧量、碳氮比 等.

5. 浓缩脱水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 判断题 ( 10 ×1分) 1、通常,固体颗粒越细小,其所含无机物越多,污泥的含水率越低。(×) 分=20分) 1、炼铁高炉渣可用来制造水泥是因为其_______A_____。 A. 有火山灰活性 B.有较大比重 C.有较高含铁量 D.没有毒性 2、重介质分选时,下列物质中常用来作为重介质的为 B 。 A.粉煤灰 D. 硅铁 C. 粘土 D.炉渣 3、对于高放射性的固体废物,主要采用 B 法进行固化处理。 A.水泥固化 B.玻璃固化 C.塑料固化 D. 自胶结固化 4、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好氧堆肥过程产生的 C 。 3 组分为C 钢塑 9、.中国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中规定: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含量(以C 计)必须 D 。 A. ≥5% B. ≥10% C. ≥15% D. ≥20% 10、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规 定,焚烧炉渣热灼减率必须 B 。

A. ≤3% B. ≤5% C. ≤10% D. ≤15% 简答题 (4×5=20分) 1、垃圾的收集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①混合收集:混合收集是指统一收集未经任 ③ 2 ③化学指标 pH/COD/BOD /VS/碳氮比/氮 化物/腐殖酸 ④生物学指标 呼吸作用/生物活 性/发芽指数 3、简述固体废物压实的原理。 答:压实是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减少空隙率,增大重减少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 管理的一种操作技术。具有减容和预稳定的作用。采用高压压实,在分子间可能产生晶格的破坏使物质变性。 4、 厌氧消化技术主要有哪些特点? ①具有过程可控制、降解快、生产过程全封闭的特点; (15 分) 1、某住宅区生活垃圾量约240m 3/周,拟用一垃圾车负责清运工作,实行改良操作法的移动式清运。已知该车每次集装容积为7m 3/次,容积利用系数为0.67,垃圾车采用8h 工作制。试求为及时清运该住宅垃圾,每周需出动清运多少次?累计工作多长时间(h )?

固体废物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2、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固体废物,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是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的处理、贮存、运输、处置或其他管理方面,它能引起或明显地影响各种疾病和死亡.或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著的威胁。 4、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5、通过外力加压于松散的固体物,以缩小其体积,使其变得密实的操作简称为压实。 6、破碎——通过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物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使物体破裂变碎的操作过程统称破碎。 7、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借助于微生物的生物能,对固体废物进行生物处理,实现固体废物(主要是有机固体废物)的稳定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技术就统称为固体废物的生物转换技术。 8、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茵、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叫做堆肥化。堆肥化的产物称作堆肥。 9、自胶结固化是利用废物自身的胶结特性来达到固化目的的方法。 10、固化: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结构完整的整块密实固体,方便运输。 11、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12、包容化:用稳定剂/固化剂凝聚,将有毒物质或危险废物颗粒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13、人工密封屏障: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渗滤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屏障;密封效果取决于密封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保证。 14、土地填埋是将固体废物按一定要求置进填埋场内。 15、堆肥化定义: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茵、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叫做堆肥化。 16、热解在英文中使用“pyrolysis”一词.在工业上也称为干馏。它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分解为:①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低分子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可燃性气体;②在常温下为液态的包括乙酸、丙酮、甲醇等化合物在内的燃料油;③纯碳与玻璃、金属、土砂等混合形成的炭黑的化学分解过程。 17、污泥脱水:脱除污泥中的毛细结合水和表面吸附水——减量化——为了有效而经济地进行污泥干燥、焚烧及进一步处置。 18、热处理: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 19、固体废物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结构,但不破坏固体废物组成的一种处理方法。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干燥和蒸发——预处理技术。 20、固体废物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有害成分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