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指导案例

税务行政指导案例
税务行政指导案例

案例一:风险提示,助力企业成功上市基本案情:

去年年底,通过系统风险平台数据比对,发现辖区内的xx 公司去年有一笔营业收入可能存在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在得知该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xx地税意识到如果该企业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或者在上市前被审计出来有少缴税款的情形,很可能对企业的上市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我们制作并发放了《评估风险提醒函》给企业,企业财务人员根据我们送达的《评估风险提醒函》指出的税收风险点开展自行核查,发现由于财务人员疏忽导致的一笔未入账的收入,并及时进行了税款的补申报,补缴纳企业所得税100多万元,为企业上市扫除了后顾之忧,企业负责人xx先生对地税部门的风险提示和上门服务表示了极高的赞赏。

主要做法:

首先通过我局的数据平台,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纳税人的申报收入和财务报表收入不一致,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很可能存在少缴税款的情况。其次我们根据我局《xx市xx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指导实施方案》的规定,制作了《评估风险提醒函》,将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点在《评估风险提醒函》中明确指出。再次我们组织税政、征管、纳服和管理分局的相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辅导帮扶,并

将《评估风险提醒函》发放给企业,指出企业可能存在的少缴税款的风险,并督促企业自查自补。同时我们针对xx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的情况,为企业带去了最新的高新技术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并指导企业及时到税务机关做好税收优惠备案。最后,根据企业自行核查的结果,指导企业进行税款补申报。

工作启示:

企业财务人员可能由于主观上的疏忽导致税款的少申报,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税务机关通过实施税务行政指导,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税务风险,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强化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现有的征管系统,加强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及时发现纳税人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和问题,并通过实施税务行政指导,由纳税人自查自纠进行税款的补申报,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源的流失。

继续做好纳税服务工作,转变征管职能,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特定事项特殊服务,拉近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案例二:行政建议规范企业管理

基本案情:

今年年初,我局基层管理机关在进行日常纳税评估检查时,发现辖区内的xx限公司账簿中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较大,税务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和财务知识判定企业可能存在大量的预收款项挂在应收账款科目。于是分局税务人员通过询问经查发现,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模式主要是经销商预付一部分货款,然后企业按合同规定进行生产发货,并不定期交付货款,收到的预收款项直接计入了应收账款的贷方,从而导致了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基层税务人员根据《xx市xx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指导实施方案》的文书规定,制作了《行政建议书》,对企业应收账款贷方余额较大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了提示。而在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根据这一政策,检查人员建

议企业在合同上约定货款交付的日期,以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涉税风险。

主要做法:

结合日常检查发现的疑点问题深入询问调查,再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最新的税收政策规定指出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制作《行政建议书》,对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点进行阐述并指出相应的建议方案,帮助纳税人强化内部管理,防范税收风险。同时我们还为纳税人送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规定,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企业账务处理,规范其建账行为和会计核算。

工作启示:

做好税务行政建议,对于规范企业财务核算、防范税收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税务机关应督促企业加强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最新的税收知识和财会制度的更新培训,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核算能力。

做好税务行政建议。有利于避免刚性执法带来的税企矛盾,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形成税企良性互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