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线路地质报告

变电站线路地质报告
变电站线路地质报告

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

详细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

详细勘察

资质等级:

证书编号:

工程编号:

项目负责:

报告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院长:

报告提交单位: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报告提交时间:二O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勘察目的、任务 (2)

2.1勘察目的 (2)

2.2勘察任务 (2)

3 勘察技术依据 (3)

4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4.1勘察方法 (4)

4.2勘察工作量 (4)

5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

5.1地形地貌 (5)

5.2地质构造 (5)

5.3地层结构 (5)

5.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7)

5.5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7)

5.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岩土 (8)

6 场地类别和地基地震效应 (9)

7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10)

7.1场地稳定性评价 (10)

7.2场地地基岩土评价 (10)

7.3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方案和持力层建议 (10)

8 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12)

基坑开挖和支护 (12)

9 结论及建议 (12)

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沙坝至牛山寺110kV变电站位于开江县普安镇杨柳湾村,场址距普安镇约1公里,在建设的达~开快速通道位于站址北东侧,距离约80m,交通较为方便。

根据设计提供,该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建(构)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表1)

2 勘察目的、任务

2.1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在基本查明场地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为场地施工中的主要岩土问题提供建议、对策,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2 勘察任务

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和我部下达的《变电工程勘测任务书》要求,本次勘测的主要任务是:

1.查明站址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构造(含区域地质构造),确定站址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站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正确评价;

2.查明站址范围内的地层成因、时代、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地层岩性详细表述(每一岩层设计参数);

3.提供地基岩土承载力(fo),抗剪强度、压缩模量(Es)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抗剪强度指标等物理力学性指标及其它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并提出有关岩土工程的建议;

4.站区50年最高洪水位,及周边供水水压值,查明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对基础的影响,水文气象要素值及风压详细表述;

5.查明站址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别、范围、性质和发生发展趋势,判断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

6.查明站址及其附近因压矿和采矿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

7.当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时,应判别场地和地基效应,以及地震液化问题;

8.提供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及其相应的图件和岩土、水、原位测试等试验资料;

3 勘察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的主要规范、标准如下:

1、《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4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1 勘察方法

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工程场地内地表有1.3~14.6m厚残坡积粉质粘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变电工程勘测任务书》要求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的相关原则,本次勘察以地表工程地质测量为主,同时利用机械钻探及人工手摇钻探对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共完成钻孔17个,其中11个机械孔,6个标准贯入试验孔)。

4.2 勘察工作量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外业于2016年9月20日至2016年9月23日、10月26日至11月3日两次进出场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并展开内业,并于11月8日完成。本次施工完成平面工程地质测量3850m2,剖面地质测量525m。

5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1 地形地貌

开江全境属大巴山脉向南延伸的丘陵与盆地小平原。地势为略高于毗邻县的小台地,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境内地貌属于川东褶皱剥蚀-浸蚀低山丘陵岭谷地貌区。背斜低山,紧密狭窄;向斜为丘,平缓开阔,中间常有平坝展开。

拟建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地貌区。场址位于一小山坡阳面,场地内南西较高,北东较低。

5.2 地质构造

该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处于四川构造盆地北东边缘区。主要地质构造为明月峡背斜、麻柳—普安向斜、任市向斜,均属新华构造体系。工程区内向斜褶曲相对舒缓,断裂不发育。工程区位于麻柳—普安向斜近轴部。工程区岩层产状:走向S35°W,倾向NW,倾角9°。

5.3 地层结构

工程区揭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粉砂岩:灰、灰白色,各个钻孔均有揭露,厚度1.2m~12.0m,以石英、云母为主,中、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岩石较完整,胶结性差,手捏易碎。根据附近工程试验结果,强风化粉质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0.5-1.0MPa,为极软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粉砂质泥岩:紫红色,分布于粉砂岩下部,巨厚层,本次勘察未揭穿,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中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石新鲜完整,岩心呈短柱状、柱状。根据地区经验,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5.0-6.5MPa,为软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残、坡积堆积粉质粘土(Q4dl+el)

粉质粘土为黄褐色,全场地分布厚度1.3m~14.6m不等。湿,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低,无摇振反应,无光泽。上部0.5m左右含腐殖质。

5.4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公司本次勘察标准贯入试验和土壤物理性质检测报告,结合公司在本区已有的勘察试验资料,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指标见表2。

工程区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指标表

根据公司本次勘察及岩石室内试验,结合公司在本区已有的勘察试验资料,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指标见表3。

工程区岩石物理力学建议指标表

5.5 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特征

四川省达州市的开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润湿气候区,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伏旱,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季风气候明显,立体气候突出。开江县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等特点。

据开江县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表明,其多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9.8℃(1959.8.23),极端最低气温-5.5℃(1963.1.15),多年平均降雨量1259.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55.8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86.6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282.6d,多年平均风速1.1m/s,实测最大风速17.0m/s。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区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岩类孔隙裂隙水两类。其中以砂、泥岩孔隙裂隙水为主,第四系空隙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岩石孔隙水主要靠地下侧向径流为补给来源,工程区内无岩溶地下水。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一览表

工程区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简分析表

4、地下土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未取地下土进行分析,由于场地内及其附近无化学污染源,无特殊岩土,根据勘察经验,场地内的地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5.6 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岩土

本场地内未发现有滑坡、崩塌、岩溶、土洞等不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岩土。

6 场地类别和地基地震效应

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层层次仅3层且规律,无特殊性土,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建筑场地为简单场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对应的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特征周期Tg=0.25s。

根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本工程场地为丙类场地。

工程区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内无液化土层,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可不液化判别。

7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7.1 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四川构造盆地北东边缘区,工程区内无断裂通过,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区域构造稳定。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工程建设。

7.2 场地地基岩土评价

场地有1.3m~14.6m厚残坡积粉质粘土,场平后会有最大3.5m人工回填土。揭露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由于场地为不均匀场地,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内地基土评价如下:

1、场地内新近回填土未经夯实碾压,未完成自重固结沉降,松散,排列混乱,故不建议作为建(构)筑物持力层。

2、粉质粘土层:全场地分布,厚度较大,密实度中等,可作为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建(构)筑物持力层,采用条形基础形式;对承载力、变形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可采用筏式基础或扩展基础形式。

3、强风化粉砂岩层: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变形较小,是建(构)筑物较好的持力层。

4、中风化砂质泥岩层:该层在场地内均匀分布,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低,变形小,是建(构)筑物良好的持力层。

7.3 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方案和持力层建议

站址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建(构)筑物持力层可选择粉质粘土层为物持力层;承载力、变形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可选择粉质粘土层为物持力层,宜采用扩展基础或筏式基础形式。场平后局部基岩层埋藏较深,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1、1-1剖面方向挡土墙,可采用扩展基础形式,以可塑粉质粘土层为基础持力层;宜采用桩板墙形式,建设以中风化粉砂质泥岩为基础持力层。

2、二次设备间、电容器基础,可采用扩展基础或条形形式,以可塑粉质粘土层为基础持力层。

3、变压器基础,建议采用独立柱基础形式,以粉砂岩为基础持力层。

4、GIS设备基础,建议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柱基础形式,以粉砂岩为基础持力层。

5、进站道路基础,建议清除上部耕植层,再进行碾压夯实后的粉质粘土可作为基础持力层。道路中原排水沟建议进行重整,建议采用管函式置于粉质粘土上。

8 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边坡的开挖和支护

场平后在场地西、南部形成土质及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做好护坡工作。

9 结论及建议

1、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层层次仅3层,且具一定的规律性,无特殊性土,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建筑场地为简单场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对应的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场地特征周期Tg=0.25s。

2、工程区内地质构造十分简单,场内及附近无断裂通过,区域构造稳定。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无特殊岩土层,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工程建设。

3、场地内地基岩(土)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站址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对承载力要求较低的建(构)筑物持力层可选择粉质粘土层为物持力层;对承载力、变形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选择扩展基础或筏式基础以粉质粘土层为物持力层。

4、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十分简单,地下水不发育,根据同类工程取水样试验。场地内的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5、场地内粉质粘土视电阻率为100Ω·m.岩石视电阻率为1000Ω·m

6、基础开挖过程中做好护坡、护壁工作。

7、由于工程场地征地存在问题,本次勘察仅作了部分工作,未达到详细勘察目的。

附图:

1、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变电站平面地质图

2、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变电站工程地质剖面图

3、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变电站工程柱状图

附件:

1、施工现场及岩芯照片

ZK4号孔孔位ZK1号孔岩心ZK2号孔岩心ZK4号孔岩心ZK3号孔岩心ZK9号孔岩心

ZK14号孔岩心

ZK15号孔岩心

2、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表

3、岩石试验报告

4、土壤物理性质检测报告ZK16号孔岩心ZK17号孔岩心

35KV变电站毕业设计(完整版).doc

35kV 变电站设计原始数据 本次设计的变电站为一座35kV 降压变电站,以10kV给各农网供电,距离本变电站15km和10km处各有一个系统变电所,由这两个变电所用35kV双回架空线路向待设计的变电站供电,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待设计的变电站高压母线上的短路功率为 1500MVA。 本变电站有 8 回 10kV架空出线,每回架空线路的最大输送功率为 1800kVA;其中 #1 出线和 #2 出线为Ⅰ类负荷,其余为Ⅱ类负荷及Ⅲ类负荷, Tmax=4000h,cosφ=0.85。 环境条件:年最高温度 42℃;年最低温度 -5℃;年平均气温 25℃;海拔高度 150m;土质为粘土;雷暴日数为 30 日/ 年。

35KV变电站设计 一、变电站负荷的计算及无功功率的补偿 1.负荷计算的意义和目的 所谓负荷计算,其实就是计算在正常时通过设备和导线的最大电流,有了这个才可以知道选择多大截面的导线、设备。负荷计算是首要考虑的。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数值。如果计算结果偏大,就会将大量的有色金属浪费, 增加制作的成本。如果计算结果偏小,就会使导线和设备运行的时候过载,影响 设备的寿命,耗电也增大,会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2.无功补偿的计算、设备选择 2.1无功补偿的意义和计算 电磁感应引用在许多的用电设备中。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交变磁场,每个周 期内释放、吸收的功率相等,这就是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和有功功 率都要平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相互关联。 S P2Q2 S——视在功率, kVA P——有功功率, kW Q——无功功率, kvar 由上述可知,有功功率稳定的情况下,功率因数 cosφ越小则需要的无功功率越 大。如果无功功率不通过电容器提供则必须从该传输系统提供,以满足电力线和变 压器的容量需要增加的电力需求。这不仅增加了投资的供给,降低了设备的利用 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对电力的国家规定:无功功率平衡要到位,用户应该 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自然,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及时投入与它的负载和电 压的基础上变更或切断,避免无功倒送回来。还为用户提供了功率因数应符合相 应的标准,不然,电力部门可能会拒绝提供电力。所以无功功率要提高功率因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荒山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荒山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荒山光伏电站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荒山光伏电站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 式版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申请报告】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转窗口,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报。

6、经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项目经办人进行现场踏查,符合选址要求的项目,报送市规划局报审办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由经办人填写退件说明转窗口发件。 注:自《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放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申请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的,应当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三、申报材料 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人须提交选址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所规定的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申报。 1、长春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2、申请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3、向长春市规划局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 4、勘测定界图三份(电子光盘一份); 5、土地意见函; 6、净月开发区立项批复; 7、环保主管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初审意见; 8、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单; 9、规划设计条件图四份; 10、土地合同复印件;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第六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 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

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被黄土或石炭~二叠系地层覆盖区,受孔隙水、裂隙水补给,奥陶系灰岩水沿北东部、东部、东南部方向向天桥泉排泄。天桥泉出露于xx县黄河天桥峡谷中,沿黄河在10km范围内排入黄河,总流量8m3/s。 二、碎屑岩夹碳酸岩裂隙含水岩组 由山西组、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太原组夹2~3层石灰岩。砂岩裂隙含水层一般地区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泉水流量小于5m3/h,属弱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及岩溶发育程度,它不仅受构造条件限制,而且与埋藏条件密切相关,单位涌水量0.003~3.85m3/h·m。 三、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由三叠系、二叠系一套粒级不同的粗、中、细、粉砂岩及泥岩组成。砂岩之间发育的厚层泥质岩类具有隔水作用,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泉水流量一般小于5m3/h,钻孔单位涌水量多小于1m3/h·m,富水性弱。但在基岩覆盖较薄的河谷区,大气降水入渗条件好,厚层

500KV变电站毕业设计的设计正文

摘要 本毕业设计是500kV(500/220/35)变电站工程电气部分初步设计。其中500kV、220kV侧采用 GIS方案,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一次性满足远期负荷的要求,按照远期负荷规划进行设计建设,从而保证变电站能够长期可靠供电。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变电站设计相关书籍的有关内容,设计过程中完成了主变选择、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短路计算、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的规划、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规划和防雷保护的规划等主要工作。并且绘制了一套电气图纸(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布置图、配电装置断面图)。 关键词 500kV变电站 GIS方案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 Abstract This graduate design thesis is a (500/220/35 )kV a declining to press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lectricity parts of first steps design. For the sake of dependable that guarantee the power supply with a request that contented long-term burthen, carries according to the forward the programming proceeding design developments, from but guarante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can long-term dependable power supply.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of design task,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learned and the "Substation Design" and related books, the design process to complete the main lining sel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power, 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s, electrical equipment selection,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planning, relay protection and automatic protection devices and mine planning for planning major work. And draw a set of electrical drawings (electrical main wiring diagram, with a total floor plan,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cross section). Key words:500kV substation GIS scheme 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地质勘察报告doc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丰沃·悦湖城项目位于太原市金胜镇西寨村,东临新晋祠路,南接健康北街。该项目分东区场地和西区场地两部分,此次勘察由西区1#~6#住宅楼、14#、15#商业楼、幼儿园及地下车库和东区2#~4#住宅楼、12#、13#、15#商业楼组成(详见丰沃·悦湖城项目建筑规划总平图);各拟建建筑概况详见表1. 注:基底压力为预估值; 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详勘。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成。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1000)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其勘察目的与要求如下: 1.2.1 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1.2.2 查明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 1.2.3 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的方案建议。 1.2.4 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并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5 论证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对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建议。 1.2.6 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有关变形计算的参数;对可供采用的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2.7 提供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2.8 提供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2.9 建议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分层提出各地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极限值)及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特征值(极限值)。 1.3 岩土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及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规划总图,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东区2#~4#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西区14#、15#、幼儿园及地下车和东区12#、13#、15#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场地土的组成及其对地震的反应特征、场地地 .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860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小型水电站延续取水申请书

******水电站 延续取水申请书 *****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11日

前言 ***水电站为民营企业。是**开发方案中的第*级水电站,位于********,设计引用流量0.49m3/s,年发电取水量为857万m3。 ***水电站2011年3月获得取水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号为“取水**许字[2011]第020号”,取水许可证有效期为2011年8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批准年发电取水量为857万m3。取水权人名称为*****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根据国务院第460号令《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58 号)、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加强延续取水工作的通知》(长水资源〔2013〕316号)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满的取水单位进行延续取水申请,请贵局对我司***电站延续取水申请进行评估,以规范有效期届满《取水许可证》的新证核发工作。 *****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有关要求,于2016年1月商请***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相关专业人员,对***水电站进行延续取水评估,并指导编制延续取水申请书。收集和熟悉已有的相关成果资料,统计项目运行期基本情况,收集区域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水源地

流域水文情势变化以及流域面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项目5年实际运行情况和原水资源论证报告相关结论,分析项目取、用、耗、排水变化情况和原因;结合行业用水水平和排水要求及项目所在区域及行业用水指标要求,评价项目用水水平;评价取水可靠性和取排水影响处理与补偿方案落实情况,分析提出项目取退水审批指标,形成本项目延续取水申请书。 该延续取水申请书的编制得到了***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规划选址报告书样本

XX选址研究报告 XXX 2011-2-28

项目负责人:浩日乐参编人员:黄满春 毕书华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1、项目建设背景 (1)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3、项目选址的依据 (7) 4、项目选址的原则 (7) 5、项目建设的差不多情况 (8) 二、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0) 1、东胜区概况 (10) 2、伊金霍洛旗概况 (13) 三、项目建设区域的城乡规划概况 (14) 1、鄂尔多斯市都市总体规划 (14) 四、项目选址方案 (16) 1、布线原则 (16) 2、选址方案 (17) 3、选址方案差不多情况 (18) 五、项目选址方案分析 (18) 1、宏观阻碍性分析 (18) 2、规划符合性分析 (19) 3、场地条件分析 (19) 4、外部条件分析 (22) 5、公众阻碍性分析 (23)

6、环境阻碍性分析 (23) 六、结论与建议 (24) 1、结论 (24) 2、建议 (24) 七、附图 1、XX地理位置图 2、推举线路在总体规划中的位置示意图 3、XX推举线路走向位置示意图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背景 2004年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并把其确定为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康巴什新区成为了全市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高速进展,康巴什新区的都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都市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善,康巴什新区的人口也在逐年增长。特不是市级行政办公单位和一些中小学的迁入,使东胜区与康巴什新区间唯一的一条快速通道——东康快线交通日渐拥堵。 此外,依照《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鄂尔多斯机场至2015年其客运量将达到272471人次/年,货运吞吐量为2442吨/年,年飞行架次4469次。届时,东胜区与机场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的紧密。一条东康快线已无法满足其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本工程项目的修建已成为解决东胜区与康巴什新间、东胜区与机场间交通拥堵问题的必定之举。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进展,是党中央在我

10KV变电站的设计毕业论文

10KV变电站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 1.1 变电站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1 - 1.1.1 概况............................................... - 1 - 1.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 1 - 第二章变电站的负荷计算和无功率补偿计算......................... - 3 - 2.1 负荷计算................................................ - 3 - 2.3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 5 - 2.4变电所安装位置........................................... - 6 - 第三章变电站主接线设计......................................... - 7 - 3.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 7 - 3.2 常用的主接线............................................ - 7 - 3.3工厂变电所主要接线方案选择............................... - 9 - 第四章短路电流计算............................................ - 11 - 4.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 11 - 第五章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 15 - 5.2变电所一次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16 - 5.2.1高压侧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 - 16 - 5.2.2低压侧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 - 19 - 5.3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及校验................................ - 20 - 5.3.1导线选择的原则.................................... - 21 - 5.3.2变电所导线的选择.................................. - 21 - 第六章变电所继电保护.......................................... - 24 - 6.1电力变压器的故障形式.................................... - 24 -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水电站申请报告

涉县弹音义合水电站 项目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五月 涉县弹音义合水电站 项目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证书号:工咨甲10320070063 所长:(签字) 项目负责人:李振利 复核:张向荣 参加人员:贾荣菊(注册会计师)魏国山(咨询工程师) 汪学艳(咨询工程师)郑岩(咨询工程师)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 况 ............................................................................. .. (2) 1.1 1.2 项目申报单位概 况 ............................................................................. .................................... 2 项目概 况 ............................................................................. . (2)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 析 ............................................................................. (19) 2.1 发展规划分 析 ............................................................................. (19) 2.2 产业政策分 析 ............................................................................. (19) 2.3行业准入分 析 ............................................................................. . (20)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 析 ............................................................................. (21) 3.1 3.2 资源开 发: ........................................................................... ................................................ 21 综合利 用: ........................................................................... (21)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

35KV变电站毕业设计(完整版)

35kV变电站设计原始数据 本次设计的变电站为一座35kV降压变电站,以10kV给各农网供电,距离本变电站15km和10km处各有一个系统变电所,由这两个变电所用35kV双回架空线路向待设计的变电站供电,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待设计的变电站高压母线上的短路功率为1500MVA。 本变电站有8回10kV架空出线,每回架空线路的最大输送功率为1800kVA;其中#1出线和#2出线为Ⅰ类负荷,其余为Ⅱ类负荷及Ⅲ类负荷,Tmax=4000h,cosφ=0.85。 环境条件:年最高温度42℃;年最低温度-5℃;年平均气温25℃;海拔高度150m;土质为粘土;雷暴日数为30日/年。

35KV变电站设计 一、变电站负荷的计算及无功功率的补偿 1.负荷计算的意义和目的 所谓负荷计算,其实就是计算在正常时通过设备和导线的最大电流,有了这个才可以知道选择多大截面的导线、设备。负荷计算是首要考虑的。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数值。如果计算结果偏大,就会将大量的有色金属浪费,增加制作的成本。如果计算结果偏小,就会使导线和设备运行的时候过载,影响设备的寿命,耗电也增大,会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2.无功补偿的计算、设备选择 2.1无功补偿的意义和计算 电磁感应引用在许多的用电设备中。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交变磁场,每个周期释放、吸收的功率相等,这就是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都要平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相互关联。 22 =+ S P Q S——视在功率,kVA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由上述可知,有功功率稳定的情况下,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需要的无功功率越大。如果无功功率不通过电容器提供则必须从该传输系统提供,以满足电力线和变压器的容量需要增加的电力需求。这不仅增加了投资的供给,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对电力的国家规定:无功功率平衡要到位,用户应该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自然,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及时投入与它的负载和电压的基础上变更或切断,避免无功倒送回来。还为用户提供了功率因数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不然,电力部门可能会拒绝提供电力。所以无功功率要提高功率因素,在节约能源和提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功补偿指的是:设备具有容性负载功率和情感力量负荷,并加入在同一电路,能量的两个负载之间的相互交换。 无功补偿装置被广泛采用在并联电容器中。这种方法容易安装并且施工周期短,成本低易操作维护。 2.2 提高功率因数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1 前言 工程概况 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 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