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

[转载]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2015-06-07 19:30:01)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作者:
刘保和: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

2015-06-06 刘保和 中医书友会

导读:刘保和教授擅长将《难经》的腹诊理论应用于经方临床且疗效确切。如脐上压痛以旋覆花汤加减;脐左压痛以四逆散为主方;脐右压痛以奔豚汤为主方;脐下压痛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脐中压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

2015年6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有刘保和老师的演讲哦~参会方法请下拉到本文底部~

作者简介:刘保和,教授,主任医师。其研究方向为人体潜意识开发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奇难怪症研究,周易应用研究。多年来,他在医学、气功、周易研究中,发扬传统,付诸实际,致力人体潜能的开发和研究,造诣精深成绩卓著,其独创的《中医心理音像疗法》在临床治疗疑难怪症方面有不可思议之奇效。


刘保和依据《难经》腹诊理论活用经方经验

1、《难经》腹诊理论

《难经·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说明脐中属脾,脐左、上、右、下分别属肝、心、肺、肾。腹诊时脐左、上、中、右、下有动气,按之有坚硬或疼痛感是判断病位分别在肝、心、脾、肺、肾的重要依据。此理论,对临床诊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腹诊方法及定位

让患者仰卧,两腿屈曲,两臂沿身体两侧平伸露出腹部。以中指同身寸为度量标准,分别按压其脐上、下、左、右、中处。“脐上”应在脐上1寸处,即任脉的水分穴;“脐下”应在脐下1.5寸处,即任脉的气海穴;“脐左”与“脐右”分别在脐左与脐右的0.5寸处,即足少阴肾经的左肓俞穴与右肓俞穴。

3、《难经》腹诊理论的经方辨证应用

脐上压痛

主心病,主血脉,多与全身性瘀血证候有关,主方以《金匮》旋覆花汤加减(经验方由旋覆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各10g组成)治疗。

案1:李某,女33岁,2009年3月9日初诊:主诉胃脘痛阵发1年,近1周发作频繁,疼痛加重。发作时胃脘绞痛手足逆冷,自

觉有气从脐上攻冲至胃脘,随即呕吐。舌
红、苔中根腻,脉沉细涩、偏数。按其脐上压痛甚并觉指下腹主动脉搏动有力。给予上述旋覆花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3月16日二诊:服药后胃痛渐止,未发作。停药观察后随访无复发。

脐左压痛

主肝病肝主疏泄,凡肝病疏泄失常均可出现此症,主方以四逆散治疗。

案2:申某,男22岁,2007年9月6日初诊:主诉入睡难1月余,常躺下2~3小时亦不入睡,但睡后即不再早醒。白天巅顶及太阳穴处发胀,下午及晚上严重自觉有“血下不去”感觉,并伴手足冷、大便干。平时两腿烦扰不宁,喜捶打已2年余。舌质正常、苔白腻、脉沉弦细,按腹部脐左压痛明显。给予四逆散合二陈汤7剂水煎服,每日1剂。9月13日二诊:诸症大减,口干心烦,上方加丹皮、栀子、知母继服7剂。后随访诸症除无复发。

脐右压痛

主肺病肺主宣发、肃降尤以从右而降为主,肺气不降可以引起肝气上逆、肝血瘀滞《金匮》奔豚汤证即属此类证候。主方以奔豚汤(桑白皮、黄芩、白芍、当归、川芎、半夏、葛根各10g生姜、炙甘草各6g)治疗,奔豚汤原方中甘李根皮药房常不备故以桑白皮代之,效果亦佳。

案3:王某,男,13岁,2005年1月9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呕吐5年,近1个月加重。患者自2000年2月开始突发呕吐,甚则将胆汁呕出,伴右侧头痛,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炎’之后每月发作1次,近1个月发作频繁。平素多食胃胀大便溏每日2~3次。唇舌红苔白腻脉弦数。脐右压痛。给予奔豚汤合二陈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2月16日二诊:胃胀除未发呕吐,续服上方7剂。半年后随访,呕吐未发作。

脐下压痛

属肾病此处乃肾原之气的发生地,凡肾阴、肾阳、肾气、肾精亏损均可出现压痛,主方以《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金匮》肾气丸原为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诸症而设若下焦无虚寒者,可去附子、桂枝(即六味地黄丸加减)。

案4:杨某,女,2岁,2011年6月3日初诊:主诉全腹胀、嗳气有时泛酸,左胸上隐痛。时发胸闷咽憋,食冷则胃痛尤甚。左膝关节及腰背痛,下肢浮肿,午后加重。夜尿3~4次。脉寸浮、尺弱、舌胖红、苔黄腻,脐中、脐下压痛。予六味地黄丸合当归芍药散、香苏饮。7剂水煎服,每日1剂。6月10日二诊:药后诸症均减续服14剂。6月24日三诊:腹胀、吐酸、嗳气均除,稍肿,夜尿2次,续服7剂。后随访除劳累后偶发下肢肿外,诸症未发。

脐中压痛

属脾病脾位于人体中央,主运四旁,为四运之枢轴,而胃气的存亡关乎人体的生死,故前人多谓此处压痛应给予理中、四逆

辈治疗。据临床所见,杂病中并不常见如此危重证候,但亦多有脐中压痛者,主
方以《金匮》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各10g)治疗最佳。

案5:梁某,女36岁1998年1月17日初诊:主诉婚后2年未避孕而未孕。患者17岁初潮后即因生气停经2年,复潮之后3~6个月经行1次。23岁结婚婚后2年余未避孕且一直未孕。现月经已50天来潮无明显不适。舌胖大有齿痕脉细尺无力,脐中、脐下压痛明显。给予当归芍药散加平补肝肾诸药: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泽泻、杜仲、川断、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各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1月24日二诊:23日月经来潮,量不多腹稍痛。续服上方7剂,后以当归芍药散加味调理。1998年4月28日早孕试验(十),1年后随访顺产一健康女婴。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医学杂志》2104年2月第2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分享: 0喜欢0赠金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