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1)色素提取液:①。

(2)色素分离方法:②法。

(3)色素分离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③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④。(4)分离结果:滤纸条上自上而下呈现四条色素带。

(5)该实验中化学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⑤;碳酸钙的作用是⑥。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

含量最多的色素为⑨,含量最少的为⑩;在滤纸条上两者之间相距最远的为

;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光为,最无效的光为。

习题

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

D.滤纸条上最上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于分离色素的正确装置是

3、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只有红光区域变暗

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4、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

B.滤纸条的一段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比较整齐

C.画滤液细线时需迅速重复多画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

D.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橙黄色和黄色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6、在做“绿叶中色毒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色素用()

A.无水乙醇、碳酸钙

B.碳酸钙、二氧化硅

C.二氧化硅、层析液

D.无水乙醇、层析液

7、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来分离色素

B.实验中加入SiO2研磨可充分破碎细胞和叶绿体

C.滤纸条上从上至下的第3条色素带呈蓝绿色

D.纸层析时要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8、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将看到近

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一个呈()

A. 蓝绿色

B. 黄绿色

C. 黄色

D. 橙黄色

9、叶绿体中有多种色素,可以用纸层析方法将它们分离。右图为纸层

析结果示意图,其中含量最多,溶解度最大的依次为()

A.叶绿素a 、叶绿素b B.叶绿素b、叶黄素

C.叶黄素、胡萝卜素 D.叶绿素a 、胡萝卜素

10、在叶绿体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带是:

A. 叶绿素a

B. 叶绿素b

C. 叶黄素

D. 胡萝卜素

11、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A.叶绿素a 蓝绿色 B.叶绿素b 黄绿色C.胡萝卜素橙黄色D.叶黄

素黄色

12、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要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一个呈()A.蓝绿色 B.黄绿色 C.黄色 D.橙黄色

13、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14、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蓝绿色

15、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

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95%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

色素,利用圆形滤纸法获得如图所示a、b、c、d和e五条色素带,其中e与

滤液基本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b色素带呈蓝绿色

C.c和d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分子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

D.e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16、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17、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和分离色素,滤纸条上最终会有四条色素带出现

B.若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说明选择的叶片可能是黄化叶

C.从上到下数,滤纸条上第三色带的颜色为黄绿色

D.提取液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类胡萝卜素高

18、叶绿体主要吸收()

A.红橙光和蓝紫光 B.蓝紫光 C.红橙光 D.绿光

19、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可见光的吸收峰值不同

C.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D.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叶绿素能有效吸收绿光

20、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可见光的吸收峰值不同

C.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D.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素能有效吸收绿光

21、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2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菠菜叶肉

细胞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B.研磨时未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会使色带颜色变深

C.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不同

D.右图四条色带颜色标注有错误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3、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可见光的吸收峰值不同

C.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D.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素能有效吸收绿光

2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25、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 )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26、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无水乙醇或水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

D.发黄菠菜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乙和丁

27、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

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甲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C.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28、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29、某同学在做色素分离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色素带有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滤液过少 B.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C.层析液过少 D.滤纸条没经干燥处理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D

6、D

7、A.

8、D

9、D 10、B 11、C 12、D.13、D.14、D.15、D.16、C 17、D. 18、A.19、D 20、D 21、C 22、A 23、D 24、B 25、C 26、C 27、B.28、C 29、D.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新鲜的菠菜叶片 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迅速盖好层析缸盖。此时,展开剂借毛细管作用沿硅胶预制板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以看到各种色素的色带。 3 当各种色素的得到较好分离,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近边缘处时,取出硅胶预制板,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附答案及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 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 迅速、充分研磨 ↓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 制备滤纸条????? 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 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 画滤液细线????? 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 ↓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 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

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 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考点二: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例一.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易错点一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绿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色素溶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易错点二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没经干燥处理,滤液细线不能达到细、齐、直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洛阳外国语学校 索世英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实验设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促使学生分工合作,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二、教材分析 《叶绿体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要求教师能直到学生做好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究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实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通过质疑、创新设计、小组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和谐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四、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五.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无水 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②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 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液来分离四种色素。 六、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片 七、课前预习,提出疑问 1、色素的提取 1)、石英砂、碳酸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加入丙酮(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迅速、充分研磨?

高中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精品课时练习试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 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 A、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杨琪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 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高一生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创新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创新 汉寿二中吴蔚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实验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的内容,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1.称取5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10ml有机溶剂,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2.将研磨液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倒试管中,及时塞住试管口。 3.将干燥的滤纸条剪去两角,在距一端1cm处画滤液细线,再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进行层析。 不足之处: 1.实验材料菠菜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 2.提取色素时加入10ml有机溶剂溶解色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教材中采用的是石油醚、丙酮、苯的混合液,吸入以后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4.操作不便,效果不明显。在分离色素时,要在条形滤纸上画滤液细线,且滤液细线不容易画细画直。还有的学生对“不让滤液细线触及到层析液”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因而实验现象不明显。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材料的改进 选用校园中常见的枸树叶,优点:容易获得,几乎没有成本,叶片粗糙含水量低提取的色素量大。 2.有机溶剂的改进 在操作中加入约5ml同样能达到实验效果,这样既能节约实验材料也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 3. 层析液的改进 本实验改为用97号汽油代替作为层析液,材料易得也省去了配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摄入。

4.分离装置的改进 取一圆形滤纸并在中心打一小孔,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延小孔边缘均匀涂抹,待滤液干后,再涂抹一两次。将另一滤纸卷成纸筒,插入小孔内,使尖端与滤纸平齐。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97汽油,把插有纸筒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纸筒的一端浸入其中,盖好培养皿。 四、实验器材 培养皿、滤纸、烧杯、漏斗、研钵、毛细吸管、量筒、剪刀、丙酮、碳酸钙、二氧化硅、试管、试管架、纱布、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等。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叶绿体中含有两大类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选用乙醇或丙酮进行提取。叶绿体内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因此可使用纸层析法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来。 六、实验过程 1.色素的提取 称取约5g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的二氧化硅(充分研磨)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约5ml丙酮,快速研磨。将研磨液收集到试管中。 2.色素的分离 取一圆形滤纸(直径应略大于培养皿直径),中心打一小圆形孔,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延小孔边缘均匀涂抹,待滤液干后,再涂抹一两次。另取一方型滤纸(长5cm,宽1cm)卷成纸筒,将纸条插入小孔内,使尖端与滤纸平齐(勿突出)。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层析液,把插有纸筒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纸筒的一端浸入层析液中,盖好培养皿进行层析,待层析液将要到达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 3.观察和记录 观察滤纸上出现了几个同心圆,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七、实验效果 可清楚的看见被分离的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由内到外依次是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八、自我评价 1.本实验的材料选自生活中常见的构树叶,不但取材方便而且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实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实验九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三、实验器材 新鲜的植物叶片。 研钵;漏斗;100ml三角瓶;玻璃棒;剪刀;滴管;培养皿;定性滤纸条(5cm×1.5cm)。 毛细管;试管;试管架;石棉网;烧杯(100ml);酒精灯;铁三角架;刻度吸量管2ml、5ml各1支。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2、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体积比) 3、醋酸铜粉末;5%的稀盐酸 4、甲醇、KOH 五、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大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大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剖析(屏显)。 第一、教材分析(屏显)。即确定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图可见, 本实验承接着叶绿体的结构知识的理解,也为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过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情分析。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学情分析,分析结果 如图(屏显)。 第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屏显)。第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 的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图所示(屏显)。 1、实验课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我将验本节的重点确 立为: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操作以及验证四种色素的存在。 2、由于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的具体步骤较为繁杂,且容易混淆各化学药品的作用以 及容易疏忽操作细节,因此我将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确定为本 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了以下教法、学法(屏显)。第五、教学过程。 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课上已经对本实验内容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批阅导学案,以及教师在自主课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经过学生在自主课上的自学,一般情况下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屏显): 一、研磨时所用到的各化学药品的作用还不能熟悉并掌握。 二、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 后再进行并重复2-3次。其目的理解不透彻。 三、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对其原因没有深刻认识。 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将互动课的流程设置为以下三个环节(屏显):在这个流程中,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即解决自主课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介绍各环节内容。 环节一,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实验的整个过程,请两位同学总结步骤。这样设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实验提出的新的要求及挑战,我想把这个常规教学中的验证实验改为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试验.而只有在学生熟悉了常规操作后,再创设不同情境,才会更有利于探索、思考,进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其二,本实验步骤繁多,操作复杂,学生难免会操作失败导致结果不理想。实验失败的同学想重新操作时间肯定不允许,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该实验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视频呈现的色素在滤条上的扩散现象,形象逼真,呈现的色素分层清晰,颜色鲜明,能弥补实验失败的不足。 环节二,分组探究,获得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根据学生自主课反应出的问题以及本实验目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探索 武威二中何秀芳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技能。 二、实验目的: 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三、实验原理: 1、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则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则根据不同的扩散速度,把色素分离开。 四、原实验步骤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不足之处:提取色素使用研磨法,加10ml无水乙醇,得到提取液色素含量不高,并且点样时容易印染(如图1),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且实验中研磨之后还要过滤,步骤繁琐,所需器材较多。 改进:提取色素时加5ml无水乙醇即可,得到的提取液可不用过滤直接点样,这样步骤简单,节省时间并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只不过这一操作放到第二步较好。 2、制备滤纸条 改进之处:滤纸条剪去两角之后,剩下的长度在0.5CM左右为宜,底边左右两侧剪去两角时最好夹角一致这样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才会更均匀。(如图2) 图1 图2 3、画滤液细线 不足之处: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用毛细吸管加大了难度,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很难符合要求。 改进:直接用盖玻片蘸取提取液在铅笔线处拓印,这样干了再在原处拓印2~3次,降低难度,且色素含量较高。 4、层析液 成分:(1)石油醚、丙酮、苯(2)石油醚、二甲苯、苯、(如图3)(挥发性强,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 (3)汽油(如图4)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

《绿叶中色素地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地色素和结构地内容,紧接着安排实验:色素地提取与分离,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地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地理解和升华,真是恰到好处.本实验按常规教学它是个验证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地种类、含量及颜色.为了适应新课改地理念,我们将此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对比和扩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高中化学和生物地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自学、观察、质疑能力,了解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地一些基本方法,在课前我布置了对本实验地预习,学生已了解了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地原理,了解叶绿体中地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地提取与分离地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地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地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地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地学习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地操作. 难点: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菠菜叶地研磨,层析液地配制,滤液细线地画法等) 五、工具原料 .材料新鲜地绿色叶片 .用具定性滤纸,棉塞,试管,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剂及其他药品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地

实验报告设计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

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颜色反应、染色类 试剂实验名称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或结构颜色变化或现象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还原糖蓝色→棕色→砖红色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蓝色→紫色苏丹Ⅲ/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橘黄/红色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淀粉蓝色甲基绿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绿色吡罗红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RNA红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O2蓝色→绿色→黄色重铬酸钾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酒精橙色→灰绿色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