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教材分析

《通分》教材分析

通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出版社2013版五年级下册第58至59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以关注环境——垃圾分类的情境图出示,让学生在了解环保知识的同时,借助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由学提出相关问题,最后以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为主线进行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上,第二单元已经涉及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的比较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分教学,是有着严格的顺承关系的。而且第二信息窗要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本部分知识在学生小学数学学习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小学数学_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2分硬币1个,回形针若干,1千克物品,盐两袋(500克)等。 课前研究: 1、收集生活中物体的具体轻重,并记录。 2、收集生活中有关秤的知识。 教学过程: 游戏:背一背 (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 师:小朋友们,体育课里有一种跑步比赛比较特别,就是必须让每人背上一个同学再跑。如果是你参加比赛,你打算选哪个同学来背?为什么?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一些物品的轻重,现在我们请同学来展示,谁先来? 生1: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 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面粉是1千克。 生2:一包面条1千克,一个果冻30克。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用可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 2、引出课题 师: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

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体验感受,探求新知。 1、感知1克有多重 师:课前大家调查了这么多物品的重量,做得非常好。那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生:不知道 师:像这样的两个回形针就重1克。 师:要想知道它准确的重量,我们需要用天平来称一称。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天平。看,这就是天平。我们把回形针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然后把游码拨到1克的位置,观察指针,指在天平中间,就说明这两个回形针重1克。 (1)掂一掂 师: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小组长拿出两个回形针,请大家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2)说一说: 师: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轻 (3)找一找: 师:现在大家知道1克有多重了。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比1克轻。生:一只蚂蚁,棉花,一段线……. 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课件出示) 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枚比1角硬币还要小的硬币2分,像这样的2分硬币重量也是1克。 2、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1枚2分硬币重1克,10枚硬币重?(10克)100枚?(100克)500枚?(500克)我没有这么多的硬币,但是我带来一袋500克的盐。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它的重量的?(看包装上的重量)大家真聪明,为了方便超市许多物品上都标有重量,像这带盐上面写着500克,两袋盐重多少?(1000克) 师: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3、感知1千克有多重 师:到底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课件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 )/8 3/4=9/( ) 3/4=( )/24 3/4=( )/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 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 .例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课件4] (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

分式的通分教案.doc

分式的通分教案 目标:1、理解通分与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会将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通分。 重点:确定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程序: 一、进入情景 1、(出示幻灯1)把下列分式约分成最简分式: (1);(2);(3)。 2、观察: (1)上面三个分式约分前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式)(2)约分后所得分式还是同分母分式吗? 3、提问:你能把这些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酝酿,构建“最简公分母” 1、学生回顾:异分母分数是如何化成同分母分数的?(通分) 2、提问:什么是分数的通分?其根据和关键是什么? 3、启发: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那么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呢?其根据又是什么? 4、尝试概括:你能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归纳分式通分的定义吗? 5、提问:

(1)的公分母是如何确定的? (2)你能确定分数的公分母吗? (3)若把上面分数中的3,5用来代替,即分式又如何确定公分母呢? 6、思考: (1)上面三个分式的公分母能否是:或或或…… (2)你为什么确定其公分母是? 7.、提问:你能概括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吗? 三、体验琢磨,感悟内涵 1、(出示幻灯2)指出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 (2); (3)。 2、提问: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板书) 四、学会运用,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 当你能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后就能顺利进行通分了,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例1、通分。 启发:1、最简公分母如何确定?是多少? 2、第三个分式中分母的负号如何处理? 师生共同解之(略)。 提问:你能归纳分式通分的步骤吗?其关键是什么?

(完整版)《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 和 千 克 说 课 稿 姓名:杨丽丽 学号:140804116 班级:14级初等教育班

《克和千克》说课稿 单位:保山学院姓名杨丽丽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保山学院2014级初等教育班,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法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通过活动正确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天平、盘秤、500克食盐两袋、1千克洗衣粉一袋)、课件 学具(每人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两分硬币若干) [教法运用]: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我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

通分1 (2)

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二的8-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 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1、11/13和5/26 4/7和3/5 2、8/9和3/7 2/3和5/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1/2大或小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 小红:我7步走了4米。 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注意解答的格式 四、拓展练习 下面3名小棋手某一天训练的成绩统计 总盘数赢的盘数赢的盘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张三12 9 李四10 7 赵五13 8 谁的成绩最好? 小组合作集体解决题型。 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怎样比较较好? 五、课堂作业 68页第11题 六:思考题 学生试做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你能找出这样的分数多少个?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7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师: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 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 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 你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3题。 你能很快看出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吗? 你是怎样想的呢?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4.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 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约分和通分教案

4、约分和通分 课题一:约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 20 36 45 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 步证实 2418=129=4 3 。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 分母,得:2418=224218÷÷=129,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129=31239÷÷=4 3 。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2418化成12 9,再化成43,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30 12 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五年级数学教案:“约分和通分”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约分和通分”教学设计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203645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步证实==。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得:==,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化成,再化成,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 (3)掌握一次约分法。 用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6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得到最简分数。如: =或= (4)告诉学生,约分时应尽量用口算。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人教版通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通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例3、例4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 教学用具:新授课课件 教学过程: ①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②与,哪个大,为什么?与呢? ③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8和99和27 并让学生口答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情况和两种特殊情况。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与陆地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而海洋又给人类提供了许多丰富的资源, 海洋连成一片包围着陆地,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出示世界地图)那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1、分数大小比较

(1)先让学生根据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 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 伴合作寻找解决的策略。 ⑵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让学生展示自己得出的结论 ⑶讨论与归纳 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3/10和7/10的大小。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把单位“l”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份,所以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是3个,是7个,7个大于3个,所 以大于。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 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例3实际上是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比 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4)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①学生自主比较。 师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 大小比较方法) 第一组分数是同分母分数,第二组分数是同分子分数 ②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重点讲评判断同分子分数 大小的理由) ③小结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 比较大 2、探索通分的意义

通分(二)

通分(二)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用通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材第74页例5、及75页练习十八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2.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经历探索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1.掌握通分的方法。 2.能很快地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熟练灵活地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1.3 10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1 8与1 6 ,哪个大,为什么? 教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通分。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5。 (1)提问:25和14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 一种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一种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教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2)教师提问: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先求出25和14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作公分母。 板书:2 24855420?==? 115544520?==? (4)教师提问:根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指出: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5)教师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再看原来

《通分》教学设计

《通分》教学设计 西夏区实验小学 孟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4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2、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复习题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7和8 9和18 12和24 8和12 4和9 2、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5 ( )15 25 ( )23 47 ( )49 1112 ( )512 回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二、自主建构,解决问题 (1)出示第94页例4情景图 (2)提出问题: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3)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师:要比较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就应该比较25 和14 ,看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说一说,你准备怎么比较? 学生交流自己想法,可能有 ①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5 =2÷5=0.4 14 = 1÷4=0.25 所以25 大 ②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28 , 所以25 大 ③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14 =520 ,25 =820 ,所以25 大。 ④1-25 =35 ,1-14 =34 , 35 小于34 ,所以25 比14 大。 (4)揭示通分概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25 和14 的大小,解决“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这一问题,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在交流辨析中明白:人们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较方便。 联系14 =520 , 25 =820 , 板书“通分”,口述内容,要求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两点 ①和原来相等 ②同分母 (设计意图:从解决问题出发,学生在多种策略的比较中得出通分后比较分数的大小是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多样,在多样中优化,突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学生不仅触到新知的“脉”,还寻找到新知“源”,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怎样通分?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通分呢?在交流中明确 ①确定公分母(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②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为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在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理解了通分含义的基础上,设置“怎样通分?”这一问题,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对通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完成第94页的“做一做” 强调书写格式 2、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7 ○ 78 89 ○ 213 1213 ○ 3839 3、花花小食品店有三种数量相同的冷饮,星期五的销售情况如下:冰 激凌 57 ,甜筒 12 ,盒装冰激凌 29 ,如果这个食品店要进货,应该多进那种哪种冷饮? 为什么?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通分: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通分: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课件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 )/8 3/4=9/( ) 3/4=( )/24 3/4=( )/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 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 .例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课件4] (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 .例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 9/10和8/15 3/8和5/12

通分_教案教学设计_4

通分 教学目标 (一)理解的意义。 (二)掌握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三)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的一般方法。 (二)确定公分母。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片)请说出下面各组数有什么特点?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8和99和275和6 6和812和1810和15 2.(投影片)口答填空,并说明你是如何算出括号里应填的数的。 投影片做。)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

4.说一说第3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相同的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的关系?(15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 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实现的。(板书:转化,分数基本性质。) 问: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化为同分母分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公分母和的意义。 母分数的“相同分母”。) 问: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各种程度的都有。) 学生写完后,请一人口答老师板书: 老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先请有不同算式的同学口答,再从学生的投影片中挑出如下等式的答

案投影出来。 教师:请观察这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请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教师:(指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板书补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口答。 教师: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指原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的方法。 (1)板书例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通分1教学文档

通分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学具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 六、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玩游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新款游戏——抢倍数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和分组:有7张数字卡片,这些数字分别是3的倍数和2的倍数,两个同学,一个同学抢3的倍数,另一个同学抢2的倍数。一张一张的拿,放到指定的位置。谁抢的多谁胜。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作裁判。 3、游戏:第一次游戏学生意识不到6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第二次比赛中,两个同学都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 4、追问:游戏获胜的诀窍是什么? 让多个学生说说: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5、揭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 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6、引导学生思考: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让学生会用12、18、24等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 (1)谈话:我们从游戏中认识了公倍数。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呢? 张老师家装修,厨房的一块正方形墙壁需要铺满墙砖,我要求整块整块的铺,不能切割墙砖。”工人师傅:“我们有两款墙砖,选哪一种墙砖能铺满呢?你们能用数学知识告诉我为什么吗? (2)学生活动: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3)汇报方案: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4)适时追问: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和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按照要求进行,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是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5)再次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详细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本班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 教材准备 2分硬币1个,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5枚, 1元硬币1个,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 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2明确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预期效果 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拓展教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克”。(板书: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g表示, (二)自主学习

什么叫通分

概念姓名:石雨玄 1.什么叫通分: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通分。 2.什么叫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就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其中最大的因数就叫做它们最大公因数。 4.什么叫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5.什么叫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为质数时这个数就是最简分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7.什么是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8.什么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9.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10.什么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11什么是自然数: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12.什么叫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13.什么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14.什么叫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15.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16.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7.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 5= 2/5商相当分数值。 18.什么叫真分数:像1/2 ,1/4 ,2/3 ,3/4,……这样分母比分子大的数叫做真分数。 19.什么叫假分数:像3/2 ,3/3 ,5/4 ,9/4 ,……这样分母比分子小或分母与分子相等的数叫做假分数。

通分教案设计刘美莲

通分教案设计 霍尔奇小学刘美莲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正确地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较快地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组数的特点,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和 5 4和12 6和9 2、把和化成分母是15的分数。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师: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它们是异分母分数。 转化后的后分母相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 由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相同的分母15是公共的分母,,我们称它为公分母。 共分母15和原分母3和5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1)例1:把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提问:例1与复习3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告诉我们相同的分母是多少。 讨论:你认为相同的分母(公分母)应是多少?为什么? 交流讨论结果。 提问:怎样把化成分母是18的分数?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看图说明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3倍得,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得,结果不变。 (2)归纳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提问:从图上看,化成后的分数和原来的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化成后的分数的分母相同吗?我们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了怎样的分数? 师: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提问:例1是把哪两个分数通分的?结果化成了哪两个分数?和有什么特点? 提问:例1是怎样把两个分数通分的?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3)做104页练一练 (4)回头再看复习4,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通分可以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螺洋小学郑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浙江省编教材的编排是在二(上)年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二(下)学习“克的认识”。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在二(下)年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 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 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 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靠观察得到, 因此,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与,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2.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因为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把单位“l”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份,所以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是3个,是7个,7个大于3个,所 以大于。 4.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 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再出示:○○○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 于3个。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 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