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检测题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检测题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检测题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检测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

1.在学习某次战争的内容时,王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个小组再现的战争情景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早期,地理位置大约在地中海附近,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再现的这场战争的战争双方是()

A.希腊、波斯

B.雅典、罗马

C.英吉利、法兰西

D.希腊、罗马

2.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是在()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5世纪

C.公元前4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3.菲迪皮茨将雅典军队胜利的消息传到了自己的城内,但自己却气绝而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设立的体育比赛项目是()

A.铁人三项

B.马拉松长跑

C.男子一万米长跑

D.射击比赛

4.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交流,这说明了()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化的隔阂

D.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是战争

5.古代社会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导致区域文明之间的冲撞,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①布匿战争②忽必烈发动的统一战争③希波战争④亚历山大东征⑤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6.学习历史要对一些相似事件进行比较,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都对外进行了侵略扩张战争③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④都曾经侵入亚洲的印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小强同学在做《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的练习题时,看见了这样一句话“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

是()

A.殊途同归

B.入乡随俗

C.熟能生巧

D.勤学苦练

8.张平同学在参观“罗马文化展”时看见了右面的图片,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保卫城邦安全的城墙

B.把远处的泉水引入城内,供居民使用

C.为了让人们参观的名胜古迹

D.连接公路的桥梁

9.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印度人②中国人③阿拉伯人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自涿州首途,行此十日毕,抵一国,名太原府,所至之都城甚壮丽……”这是马可?波罗在一本书中对太原的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此书是()

A.《东方游记》

B.《马可?波罗行纪》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西行纪》

11.考古人员在西亚曾发现大量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12.2009年5月9日,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举行了隆重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永久供奉在刚刚落成的高达148米的合十舍利塔的地下“大金塔”中。这里已成为世界亿万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佛教的起源地是()

A.耶路撒冷

B.古希腊

C.古印度

D.麦加

13.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表现了希腊人民热爱生

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表现了希

腊人的朝气,因而它也被称为“赞美英雄的杰作”,这部文学名著是()

A B C D

14.如果想研究阿拉伯帝国社会的历史,你应该选择下列哪部著作()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巴黎圣母院》

D.《俄底浦斯王》

15.(2013·海南中考)右图所示建筑是驰名世界的天主教堂,是欧洲

哥特式建筑的典范,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它是()

A.巴黎圣母院

B.麦加清真寺

C.北京故宫

D.印度泰姬陵

二、非选择题(16题8分,17题14分, 18题17分,19题16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审视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世界古代史、还是近代史,都曾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这个过程虽是一个暴力、奴役和压迫的过程,但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不同文明的交往和融合。在公元前5世纪早期的地中海一带,就曾经发生过多次波斯人与希腊人之间的征战,但最终却是雅典海军彻底打败了波斯海军,波斯和希腊签署和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独立。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否则划上“×”。

(1)在不同国家的相互战争中,不同类型的文明相互出现了渗透。()(2分)

(2)在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乡。()(2分)

(3)历史上习惯将波斯人和希腊人之间的战争称为希波战争。()(2分)

(4)希波战争的结果以希腊人的最终胜利而告终。()(2分)

17.阅读下列图片:

图1 亚历山大帝国

图2 罗马的扩张

请回答:

(1)观察图 1,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到达了哪里?根据图中箭头所示指出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6分)

(2)观察图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位统治者在位时罗马疆域不断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帝国疆域最大时的地理位置。(4分)

(3)观察图1和图2,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当年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商人将不同地区的物产、文化进行传递和渗透。当然,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不仅仅是丝和丝绸……西汉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出使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当然在这条路上,经常看见的是阿拉伯人的身影。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快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中国年”“俄罗斯年”的成功举办,类似的活动也在世界其他不同地区举办,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有深度和广度,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也更加透彻和全面。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空,并回答丝绸之路上还运输哪些商品。(7分)

(2)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3)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我国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一路上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越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由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已三年有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到达中国后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当时元朝的都城在哪里?(6分)

(2)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录在哪本书里?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马可·波罗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人物,类似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吧?(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