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和高产相关性分析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和高产相关性分析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稳定性和高产相关性分析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 (一)水稻、小麦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 (二)玉米 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 (三)谷子、高粱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 (四)甘薯 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 (五)棉花 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 =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 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 二、田间测产方法

(一)查测(查穗粒数) 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 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 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农场水稻测产方法

江苏省方强农场水稻高产示范方测产方法 产田块选择,要求实际测产高产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必须与测产申请表一致。 理论测产 1、面积要求。在百亩示范方内选择相对高产、中产和低产水平的不同生长类型田块3个以上。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每块田进行测产,每点实收10m2左右,5个点的平均产量为所选田块的产量。各类型田块产量加权平均后即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 3、产量构成测定。主要测定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按常年千粒重计算。 (1)每亩穗数: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X1)。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X2),根据行株距算出每亩穴数(X),每亩穴数(X,万/亩)=667 /(X1×X2)。 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每点数代表性2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2)每穗总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

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3)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4)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4、测产结果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以5点的平均产量为该田的平均产量。产量计算方法如下: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 估计产量(公斤/亩)= 理论产量×0.90 实收测产 1、面积要求:实割面积必须在1亩以上方进行测产,应尽量保证收割边缘整齐,以方便对地块进行全田丈量,不得人为取劣存优。 2、收割要求:要对丈量范围内的水稻全部收获,称其全部稻谷鲜重,计算测产地块单位面积的总鲜稻谷重。 3、测鲜稻谷净含量: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枝粳、茎秆及空秕粒等杂质,再称净稻谷含量百分率,测出实收鲜稻谷净重。 3、鲜稻谷含水率:从鲜稻谷中称取1千克左右的样本去除杂质后,烘干至稻谷正常储存的标准含水量(一般粳稻谷14.5%、籼稻谷13.5%),计算净的鲜稻谷含水量。一般用烘干机在80℃

水稻产量估算方法

水稻产量估算方法 1、五点随机取样(对角线、梅花形),离地头5米以上。 2、平均行距:测21行距离(连续),除以20。 3、每平方米折算成行长:1平方米除以行距(米),查穴数。 4、每穴穗数:(连续)查取10穴,取平均值。 5、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 6、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 7、计算公式: 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 水稻实收测产方法: (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高产攻关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算重量。 (2)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产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份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 表示)。

(3)计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常见作物的千粒重 1、水稻千粒重 18-34克,每公斤29400-55000粒。 2、粳稻千粒重 25-321克,每公斤 31200-40000粒。 3、籼稻千粒重18-25克,每公斤 40000-55000粒。 4、小麦千粒重 23-58 克,每公斤 17200-43400粒。 5、玉米千粒重 180-500 克,每公斤 2000-5560 粒。 6、高梁千粒重 20-34 克,每公斤 29400-50000粒。 7、谷子千粒重 2.2-4.0克,每公斤 250000-454000粒。 8、大麦千粒重20-48 克,每公斤 20800-50000 粒。 9、大豆千粒重 110-250 克,每公斤 4000-9000 粒。 10、豌豆千粒重 110-400 克,每公斤 2600-9000粒。 11、蚕豆千粒重 500-900克,每公斤 1120-2000粒。 12、绿豆千粒重 30-40克,每公斤 25000-33400 粒。 13、棉花千粒重 80-135 克,每公斤 7400-12600 粒。 14、花生小粒种千粒重 300-500 克,每公斤 2000-3400粒。 大粒种千粒重800-1400克,每公斤 720-1260粒。 15、油菜千粒重 1.4-5.74克,每公斤174000-714000 粒。 16、向日葵千粒重 40-200 克,每公斤 5000-25000 粒。 17、芝麻千粒重 2-4 克,每公斤250000-500000 粒。 18、黄麻千粒重 2-43克,每公斤 333400-500000 粒。 19、甜菜千粒重 18-22克,每公斤 45400-55000 粒。 千粒重测定法 国家标准 粮食、油料检验粮食、油料千粒重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食、油料检验千粒重测定法 GB 5519-85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eeds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of 1000 grains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籽粒千粒重的测定。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 44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姚金和1 吴建中2 王受荣3 张卫清4 郭早兄5 孙万纯6 (1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1;2盐城市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3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干部学校;4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6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摘 要: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水稻,分别对其生育期、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成本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水稻;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6-044-003 选用盐城市亭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品种宁粳3号,分别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现将不同种植方式结果报告如下。 1 不同种植方式比较分析 1.1 生育期 详见表1。由表1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的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基本一致,两者的分蘖期比其他3种种植方式推迟约7~8d,齐穗期推迟约10d,成熟期延长约5d,全生育期减少约13d。 1.2 生育进程 详见图1。由图1可知,由于直播、机条播播种迟,生育进程始终比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秧慢,两者生长前期(7月13日)叶龄最大相差3.1叶,后随时间推移,直播与机条播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长后期(8月16日)两者叶龄仅相差1叶。由于直播与机条播生育期缩短,最终叶龄比其他种植方式减少1叶。1.3 茎蘖动态 详见图2。由图2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由于没有受到移栽植伤,没有缓苗期,早发分蘖优势强,群体总苗数始终比其他3种方式多,且高峰苗出现迟,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慢。旱育移栽、抛秧、机插的高峰苗出现在7月27日左右,直播与机条播的高峰苗出现时间在8月3日左右,推迟7d。从高峰苗出现时间开始至8月16日,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无效分蘖消亡速率分别为21.1%、19.5%、28%、33%、33.2%,可见直播与机条播无效分蘖消亡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水稻个体生长发育。1.4 产量及构成因素 详见表2。由表2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直播稻产量最低,为550.7kg/667m 2;机条播产量比直播稻略高,为560.5kg/667m 2;产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665.4kg/667m 2。 作者简介: 姚金和(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2-09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摘要系统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包括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健全农技队伍、继续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等,从而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随着水稻高产新品种(杂交新组合)的育成推广和栽培新技术的实施,水稻单产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就杭嘉湖地区晚稻产量而言,20世纪90年代单产6 750~7 500kg/hm2,21世纪以来的7a,单产水平已跃升7 875~9 000kg/hm2。但在新品种的推广中,同区域、同品种,因种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单产差异往往十分明显。 1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土、水、光、温、气是水稻生长中基本的生态环境因素。发生灾害性气候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范围上是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例如:水稻生长期间三个生育敏感阶段受灾后的症状及危害性表现:①播种至育秧阶段的暴雨、低温、干旱,会发生烂种烂芽、青稞死苗,影响种植计划;如果补播又延误生产季节,导致晚稻营养生长量不足,造成产量基础差。②孕穗至扬花阶段的低温阴雨、高温,造成空壳率增加,产量水平下降。③灌浆至成熟阶段的暴风雨、秋旱和寒潮秋霜,有可能发生倒伏、青枯卷叶、灌浆不足,品质下降某阶段的突发性病虫害,有可能造成减产或绝收。 1.2人为因素 种子选用、肥料配比、播种时间、移栽密度和对自然因素中土、水、光、温、气的科学调节以及病虫灾害发生的防治,均由人为控制,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如2005年10月上中旬江、浙、沪稻区,晚稻五代褐稻虱大暴发造成了大面积减产,幅度至少在10%以上,还出现了部分绝收的田块。在这些绝收的田块中,又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征状:一种是防治不力造成虫灾后的绝收;另一种是防治过程用药过量造成药害后的绝收。究其原因:客观上受前期连续2次台风的影响,主观上因思想麻痹大意,对稻虱的危害缺乏正确的估计和科学的防治策略。就本县当年晚稻生产结果调查:在干窑镇新星村,一种粮户承包种植3hm2晚稻品种秀水09因褐稻虱的危害而绝收,血本无归;而隔河相望、相隔不到2km的西塘镇

2万亩水稻种植项目计划书

2万亩水稻种植项目 计划书5、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方案 1、背景介绍 2、厂址选择及规模 3、建设总体思路 4、产品方案 5、固定资产投入分析(机械、办公、厂房、库房、水渠、运输车、农机储存、短途运输,催芽室。做成本对比分析) 6、流动资金投入分析及资金来源 7、人员组织构成及定员 8、种植生产过程(时间及流程) 9、财务指标分析(回款周期,附件:投资估算表,设备价格表。。。。。。。 10、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安排

第一章项目建设意义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稻米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主食。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我国农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正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正在影响到全球的农业生产。怎样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国内市场用白蜡研磨陈米形成的毒大米,重金属超标的镉大米,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政府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现在的农业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关系到社会是否会动荡的重要产业,然后向它投入比现在多得多的资金,让中国农业像中国铁路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想让中国农业发展,就需要改变目前农业运行模式,改粗放的传统模式为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场,建立粮食的可追溯性。采用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检测管理体系,对整体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把关、确认,从原材料追踪到最终产品检测,使百姓能够有放心的、安全的粮食可食用。

(完整word版)实验水稻田间测产及产量性状调查

实验水稻田间测产及产量性状调查 一、目的要求 掌握成熟期田间测产方法。学会成熟期有关产量性状的调查研究方法。 二、仪器用具 测产规(或框)、钢卷尺、剪刀、米尺、天平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测产是在水稻收获前,通过田间调查,估测水稻产量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把不同生产水平的田块进行分类,然后选出能够代表该类的田块进行测产,并通过计算(把测产的结果分别乘以各代表类型的面积,并将各类型田块的产量累计),便可求出全部田块的产量了。 代表性田块的田间测产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下列二种: 1、小面积试割法 在大面积测产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田块,进行收割,脱粒、称湿谷重。有条件的则送干燥器烘干,称重,而一般按早、晚季稻和收割时天气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并丈量该小田块面积,计算出每公顷干谷产量。 2、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对这三个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就可求出理论产量。 选好测产田块后,即取样调查,根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定取样点(调查点),取样点力求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如下图)。 图1 取样方法

确定取样点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1)测定实际穴、行距,求每公顷穴数。在每个取样点上,测量11穴稻的横、直距离;分别以10除之,求出该取样点的行、穴距,再把各样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行、穴距,则求得: 10000(m2) 每公顷实际穴数=—————————————————— 平均行距(m)×平均穴距(m) (注:1公顷=10000 m2) (2)调查每穴有效穗数,求每公顷穗数。在每个样点上,连续取样10-20穴(每公顷田一般共调查1500穴),数记每穴有效穗数(具有5粒以上结实谷粒的穗才算有效穗),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穗数,则求得: 每公顷穗数=每公顷实际穴数×每穴平均穗数 (二)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植株经济性状调查 结合测产取样,从调查田选取10个代表穴,拨出稻株,拨时注意保持较多的根系,洗去泥土,然后小心分株,注意不要把分蘖误作主茎拆出,分株时最好边洗泥边拆开,或洗尽泥土后,用剪刀剪去纠缠在一起的根系易于拆开了。然后按下列“水稻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性状田间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调查时,先用原始记录表记录,而后计算整理。 四、作业 1、填写下列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2、根据调查结果,评价这块田的产量构成。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目录 摘要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问题的提出 3、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1相关分析—简单散点图 3.2多元回归分析—参数估计 3.3三种检验 3.3.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 3.3.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3.3.3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 4、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5、自相关分析 6、模型的修正 6.1逐步修正法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目的是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SPSS18,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最近18年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水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生猪存栏量和降水量四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水稻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SPSS18 水稻产量多元回归线性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所周知,很多偏远地方的人们仍然处在饥饿的边缘,水稻产量的提高首先可以很好的改善部分地区的粮食紧张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水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稳定粮食的价格。因此,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线性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量,这对于农业的科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的提出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我国最近18年来水稻产量与影响和制约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数据。 表1 18年来水稻产量和相关影响数据 水稻播种面积(万亩)化肥施用量(万 公斤) 生猪存栏量(万 口) 降水量 (10mm) 水稻总产量(万 公斤) 147.00 2.00 15.00 27.00 154.50 148.00 3.00 26.00 38.00 200.00

怎样来计算水稻的施肥量

怎样来计算水稻的施肥量? 水稻所吸收的养分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土壤本身提供,另一部分是当季施入的肥料。 1、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一些红壤丘陵区,特别是新开稻田,潜在肥力与有效养分都较低,能供给的养分就更少。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供给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1/2~2/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颇大。在具体衡量某一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分析与试验,从而比较确切地掌握土壤肥力水平。 2、肥料利用率。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据江西省农科院试验统计,江西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在28%~38%之间,约为33%,磷肥利用率约为20%,钾肥利用率约为50%。 3、施肥量的计算。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 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然后再根据各种氮肥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各种氮肥的施用数量。磷肥(P2O5)的施用量早稻约为纯氮的一半,晚稻约为纯氮的40%,钾肥(K20)的数量则与纯氮相当,因为钾肥的利用率比氮肥利用率要高40%以上。也可用公式进行计算。(信息田园) 肥料使用的经济学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目录 摘要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问题的提出 3、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1相关分析—简单散点图 3.2多元回归分析—参数估计 3.3三种检验 3.3.1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 3.3.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3.3.3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 4、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5、自相关分析 6、模型的修正 6.1逐步修正法

关于水稻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目的是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SPSS18,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最近18年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水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生猪存栏量和降水量四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水稻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SPSS18 水稻产量多元回归线性分析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所周知,很多偏远地方的人们仍然处在饥饿的边缘,水稻产量的提高首先可以很好的改善部分地区的粮食紧张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水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稳定粮食的价格。因此,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线性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量,这对于农业的科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问题的提出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我国最近18年来水稻产量与影响和制约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数据。 表1 18年来水稻产量和相关影响数据 水稻播种面积(万亩)化肥施用量(万 公斤) 生猪存栏量(万 口) 降水量 (10mm) 水稻总产量(万 公斤) 147.00 2.00 15.00 27.00 154.50 148.00 3.00 26.00 38.00 200.00 154.00 5.00 33.00 20.00 227.50 157.00 9.00 38.00 99.00 260.00 153.00 6.50 43.00 20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