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剂量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剂量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而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其基本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近十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了近3倍,尤其是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心血管病因,占病死原因的首位。 冠心病患者多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因中医理论中有这样气与血的特殊关系,故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但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及中年妇女患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这部分患者跟踪随访深入了解病史后,发现(她)他们发病原因中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平时忧心忡忡,疑病心重,每遇精神紧张,情志不遂时都会引发或加重。笔者从2005年3月~2009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颇有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98例,女2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2。稳定型心绞痛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12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及分型标准。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中,男51例,女12例;年龄42~70岁,平均61岁;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对照组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41~72岁,平均62岁;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给予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缓解期给予硝酸民山梨醇酯5-10mg,3次/日。同时给予吸氧、抗凝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急性发作期行24小时心电监护。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温胆汤加减治疗:法半夏、茯苓、枳壳、陈皮各15g,党参30g,竹茹、丹参各15g,甘草6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心痛明显者加失笑散或田七粉冲服;脾气虚弱者合用四君子汤;兼阴虚者合用生脉散;高血压者加草决明、珍珠母;高血脂者加山楂、首乌、麦芽;肾虚者加淫羊藿、桑寄生。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2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基本不用硝酸甘油,心电图ST段下移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1/2以上,伴随症状和心电图较前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2.2比较:治疗组63例中,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60例中,显效31例,有效3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 3.3%。 3讨论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92例临床疗效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92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8T16:27:43.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马俊敏 [导读]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马俊敏 (广西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内科 5424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17-02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按有无应用辛伐他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以及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指标及缺血事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冠心病临床疗效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病,是因冠动脉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改变[1]。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清胆固醇水平异常,以及脂代谢紊乱。因而,降脂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对抑制和稳定动脉斑块的生长以及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的92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②血脂偏高者。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6.3±2.2)岁。按有无应用辛伐他汀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疗程为6个月[3]。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片,1次/d均睡前顿服,同时停止应用其他调脂药物,疗程为6个月[4]。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表分析,计量资料以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TC、TG、LDL-C以及HDL-C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组别 TC TG LDL-C HDL-C 缺血事件 对照组(n=46) 治疗前 6.63±0.74 2.85±0.78 4.47±0.56 1.12±0.25 12(20.09) 治疗后 5.81±0.61 2.66±0.67 3.69±0.54 1.20±0.22 观察组(n=46) 治疗前 6.71±0.73 2.84±0.83 4.46±0.58 1.13±0.24 3(6.52) 治疗后 4.74±0.62 2.12±0.89 0.83±0.59 1.35±0.32 2.2 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6.52%,其中心肌梗塞死1例,2例心绞痛恶化;对照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0.09%,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心肌梗死3例,血管成形术1例,心绞痛恶化6例,两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辛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其除了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感染、调节免疫、增强血管的舒张功能、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稳定斑块及减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5]。且近几年,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还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抑制心肌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和胶原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且长期服用还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功能。具报道显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低24%,总死亡率降低12%[6]。 本研究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且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于志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06(21):55-56. [2]高玉芳.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22(08):1032-1034. [3]Libby P,Ridker PM, Hansson GK, et al.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practice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23) :2129-2138. [4]张红运. 氟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05(22):115-116. [5]叶芳, 刘翠莲. 早期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80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09,31(02):137-138. [6]Briguori C, Visconti G, Focaccio A, et al. Novel Approaches for Preventing or Limiting Events (Naples)II Trial: Impact of a Single High LoadingDose of Ator-vastatin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 (23) :2157-2163 .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导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在小编给大家提供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二、冠心病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1、无症状型冠心病(或称隐匿型冠心病):临床上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发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 2、心绞痛型冠心病:表现为发作性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出现压榨性或紧缩疼痛,发作频率为1日多次,数天1次或数周1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同时伴有心慌、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续性胸痛,伴有大汗淋漓,频死感,大约50%-81.2%的病人发病前会有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等表现。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慌,心跳时快时慢的,伴有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夜间不能平卧入眠,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三大主体症状。 5、猝死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一过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所致。可无任何先兆发生,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 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诱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中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通过常规西医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发生。冠心病发作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发病机制和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在中医学上则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将它归类于“心痹”“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1]。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于药物治疗,并且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中医角度上,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以及心阳不振造成寒凝气滞、痰浊与瘀血阻碍心脉,从而影响气血流动导致而成。目前对于冠心瘸的中医治疗主要由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岁,有11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10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9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有10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9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11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药物为硝酸甘油,用法为舍下含服,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的时候改用普萘洛尔片治疗,每次20mg,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治疗药物为丹参15g、葛根12g、延胡索10g,甘草8g,用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每天服用两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2]。 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宏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 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心绞痛分级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④变异性心绞痛也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通常是自发性,其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多数自行缓解,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硝酸甘油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使其缓解。 ⑵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的临床表现与不稳定心绞痛相似,但是比不稳定心绞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4.心电图表现 ST-T动态变化是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 不稳定心绞痛的静息心电图可出现2个或更多的相邻导联ST段下移≥0.lmV。静息状态下症状发作时记录到一过性ST 段改变,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改变改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呈伪性改善(假性正常化),发作后恢复原倒置状态更具有诊断价值,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并高度提示可能是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发作时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对称的T波深倒置并呈动态改变,多提示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心肌缺血发作时偶有一过性束支阻滞。持续性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变异性心绞痛ST段常呈一过性抬高。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胸痛明显发作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应该考虑到非心原性胸痛。 非ST段抬高心梗的心电图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比不稳定心绞痛更明显和持久,并有系列演变过程,如T波倒置逐渐加深,再逐渐变浅,部分还会出现异常Q波。两者鉴别除了心电图外,还要根据胸痛症状以及是否检测到血中心肌损伤标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0T13:38:44.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王伊红白云燕马鑫王顺芝韩金凤吕佳瑞王 [导读] 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佳木斯中心医院急诊科 154002 提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人,口服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日,晚间顿服,疗程8周。结果在治疗治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P>0.05)。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为91.3%,而对TG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不良反应少,仅1例出现ALT或AST一过性轻度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关键词:高血脂症;辛伐他丁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 ]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46例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降脂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2次空腹血脂水平在以下范围:1)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2)三脂甘油(TG)≥1.9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 1.2 病例选择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6±5.56(47~79 岁).排除甲状腺、肝胆、肾疾患及糖尿病、正在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类固醇等)者,或血清肌酐>179μmol/L、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值的20%、肌酸激酶(CK)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1倍或对药物敏感者。 1.3 方法 46例患者在用药前2周控制饮食及停用其他降脂药物,采取各家医院一致的方法和标准检测TC、TG、LDL-C、HDL-C、ALT、AST 和CK,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1/d,晚间顿服。连服4周时,重复上述检查,继续服药至8周,再重复上述检查。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CK超过正常值的5 倍以上,则停药并退出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88年公布的《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性原则》及有关文献拟定。①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LDL-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或LDL-C下降10~19%或HDL-C上升0.01~0.26mmol/L 。③无效:TC、TG、LDL-C、HDL-C达不到有效标准者。④恶化:达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上升≥10%或TG上升≥10%或LDL-C上升≥10%或HDL-C下降≥0.104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6.0软件,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入组者服药8 周,无中途退出者。表1为治疗前后血脂测量值比较,表2为治疗4周和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91.3%,而对TG 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治疗4周或8周时复查AL T、AST和CK,仅1例出现ALT或AST 一过性轻度升高。 3 讨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血脂是否降低到理想水平,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肝脏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增加血中LDL清除来降低胆固醇和LDL;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具有降低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5].大量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理想的调整血脂类药物。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The Scan2dinavian Simvastatin Surrival Study,4S)和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Prevention Study,WOSCOPS)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抗炎作用、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它能够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ACS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 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 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 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3)西

综述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表时间:2019-08-14T10:34:32.7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梁秀丽[导读]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效果,也是未来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来宾市兴宾区良塘乡中心卫生院【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一般都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硝酸甘油、冠状动脉扩张剂等药物,同时也可以采用介入狭窄的冠脉进行扩张的方法。而中医则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通过采用豁痰散结、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补气养血等疗法来进行医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来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效果,也是未来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关键词】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1前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之一,也属于医学里的常见病。在我们国家,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近些年来,对冠心病的治疗也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冠心病的种类 2.1隐匿型冠心病:冠心病病人一般痛阈较高,所以是无疼痛的症状。病人心肌缺血会引起其心电图表现成为先前于静息时,或者只有在增加心脏负荷的阶段才会出现。这个阶段的患者不会表现出什么明显的症状,因此称为隐匿性冠心病。 2.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血流中断,进而使一部分心肌由于持久性的缺血而发生局部性坏死。在急性时期,心肌间质充血,并伴有水肿现象,而坏死心肌纤维就会被炎症细胞浸润发生溶解并吸收,之后产生肉芽组织。此类疾病在病发前和病发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发病前会突然出现比以往剧烈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长,且伴有恶心、大汗、急性心功能不全、血压较大波动等症状。在病发中,疼痛程度和以往一样,多发生在案件的状态下,或者是睡眠中的时候,并且范围较广,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有的甚至达到数天。含硝酸甘油不能够缓解症状,且病人大多会出现烦躁、恐惧、出汗等症状。某些时候也会有全身发热、白细胞数量增多以及心动过缓等。 3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是从整体出发,且具有综合作用的特点,因此中医疗法受到患者广泛的关注。冠心病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淤血、痰浊等引起心脉痹阻不通,左胸部疼痛、疼痛为主要表现出来的一点症状。对以下几种症状分别进行中医调解: 3.1气滞心胸:主要是心胸满闷,隐隐作痛,在遇到情绪不稳定时则更加严重。治疗的方法可以采用疏调气机法,所开的方子为:木香、降香、沉香、檀香、砂仁、枳实、延胡索、甘松等。 3.2痰浊闭阻:主要表现症状有胸闷、身体肥胖、痰多气短,在阴雨天气的时候则容易发作或者加重,且伴有乏力感、口黏、恶心。如果痰浊,可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要是痰瘀互结的话,用桃红四物汤可以缓解。 3.3心气不足:心气不足的症状主要有心胸阵痛、心中动悸、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发白并且易出冷汗、舌质淡红。治疗的方子可以用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有气阴两虚症状的,则可用归脾汤和生脉散。补心气药可以用人参、打造、党参、太子参。假如气虚严重,则可以加少许佐肉桂,并加玉竹、黄精等。 3.4心阴亏损:心阴亏损主要症状是心胸疼痛,有时发作时伴随着灼痛或者隐痛、五心烦热、颜面潮热。治疗方法应该用以滋阴清热的方子。可以采用天王补心丹等。 3.5寒凝心脉:症状多见于因为天气突然变冷或者感染风寒而引发病情加剧,很急促的心痛、手脚冰凉、冒冷汗等。治疗的方子应该作用为驱寒活血,可以采用当归四逆散。 3.6心阳不振:心阳不振的症状表现为心悸疼痛、冒汗、胸闷,稍加运动就会更加严重,进而发生面色苍白、手脚失温、苔白或腻等。要用补益阳气的方法,采用参附汤或者桂枝甘草汤。 4西医治疗 4.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⑴β受体阻滞剂,其效果主要是阻断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受拟交感胺类的刺激,并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度和心脏耗氧量,进而缓解心绞痛;⑵硝酸甘油,将0.6-0.6mg的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大概3分钟之内有效果,半小时疼痛消失,但是某些患有低血压或者青光眼的患者不宜使用;⑶冠脉动脉扩张剂,此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潘生丁等 4.2介入性治疗配合手术治疗:此方法是先用介入法扩张比较狭窄的冠脉,增多心肌的血流灌注,然后在手术后再通过抗血小板等药物预防冠脉的再狭窄。手术分外下面两张:采用动脉穿刺来把球囊送到比较狭窄的病变位置,向球囊里面充入造影剂等使其扩张进而增大血管的内径;利用不锈钢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作成的支架,经过心脏的导管进入到冠状动脉,通过支架自动支起使得起到支撑血管壁的作用,从而保证血管的通畅。 4.3其他的介入治疗方法:除却上面提到的方法,还有例如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手术、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微波热球囊成型、冠状动脉超声成形等方法。 5治疗体会中医里提到的疼痛学说,其形成原因是气血不能通畅运行、心阳不振等带来血瘀、痰浊痹阻等进而影响心脉。简单来说就是‘不通’的原因,中医治疗采用活血化瘀,西药是扩张冠状动脉,两者有着共同之处。因为中药与西药的药性特点等有着很大不同,在对病人进行医治的过程必须是因人列方,据不同病情来选择是用中医手法还是西医手法治疗。综合以往经验,在冠心病的发作期应该多以西药为主,待病情稳定则宜用中药稳固。总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西医结合疗法已经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中西医结合的漫长道路上,将我们的中药现代化是很意义的课题。用现代化手段结合传统中医精髓,这样在未来的冠心病治疗将有更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冠心病的治疗22页word

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常识二、冠心病的预防三、 一、冠心病的常识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病变,致使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征兆自测: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是冠心病的征兆。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者。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冠心病的预防: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不吸烟;

2.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 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避免精神紧张。 5.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临床症状: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 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血脂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有40%冠心病患者有合并心绞痛的情况发生,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也为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1]。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1.2±1 2.6)岁;病史在1年以上的患者有46例,病史在1年以下的患者有24例。對照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2.1±11.9)岁;病史在1年以上的患者有47例,病史在1年以下的患者有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诊断方法:①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②依据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或T波异常ST段压低0.1mV以上,有时可见T波倒置[2];③心脏负荷试验:常用踏板或蹬车运动;④采用无创检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或进行有创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1.2.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可以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但是禁止服用他汀类药物,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减少情绪波动及大运动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国药准字J20120050,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10mg/次,1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国药准字J20090001,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1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在睡前服用,疗程为12w。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冠心病为慢性疾病,非短期治疗可见效益。因此,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连续服药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绞痛复发和赢得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的机会。实践证明,8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避免发作进展的。目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防止其进展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适合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 1、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它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流,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局部及整体做功。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外周静脉扩张,随着剂量的增加心外膜动脉及心肌内阻力血管扩张,心肌血流灌注量增加。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间断给药,最好间隔8~12小时,以减少硝酸盐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可高达40%,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它通过不可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致使TXA2的合成减少,而后者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它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拜阿司匹林每日75mg口服,即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AMI病人除急性期常规使用外,还应长期使用,作为AMI的二期预防,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目前对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尚有不同意见。临床研究报道,小剂量可有效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稳定型心绞痛可以使用小剂量,例如每日75mg,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的病人可先给较大剂量,每日160~300mg,1~2周后再给小剂量长期维持。 3、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由于能降低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减轻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在无明显禁忌证时,β—受体阻滞剂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一线用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降低AMI的发生率,是非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效果更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可以降低死亡率,并用于二级预防。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药物对心脏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功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较小,目前临床已广泛使用。根据病人的症状及心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减量及停药时均应逐渐进行,以防症状加重。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 钙离子拮抗剂可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状动脉起直接扩张作用,能够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脉血流,某些钙拮抗剂还能减慢心率。钙拮抗剂一般耐受好,增加病人耐力及缓解症状,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认为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某些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情况,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外周血管疾病。老年人对钙拮抗剂较β受体阻滞剂更容易耐受。临床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选择。 5、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降胆固醇药,具有多向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作用等。以抗高血压和抗栓治疗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