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1章12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11章12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11章12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122F L F L =)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1、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s nh =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滑轮组的组装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例题)

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 FS =单位:焦耳J )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或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力与距离垂直

四、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单位:瓦特 W 1(F G G n =+动)

3、功率的测量:p=mgh/t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W W =总有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5、公式

1122F L F L =

s nh =

滑轮不计摩擦斜面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称它具有能或能量,能的单位就是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能的单位也是焦耳。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的大小用物体能够做多少功衡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PS :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二、内能、热传递

1、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2、内能:物体内部所以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100%

w w η=

有总1(F G G n =

+动)w p Fv t

==w ×100%100%+w w w w η=

?有有总有额=Gh G Fs nF η==

1G G+G +Gh G Gh G h η=+动动动==1G Gh Fs

η=W FS =G nF G -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动能就越大,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

3、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条件:有温差;

实质:内能的转移;

4、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焦耳)

三、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 kg g ℃)

4、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大,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温度升高时:0()Q cm t t -吸= 温度下降时:0()Q cm t t 放=-通用:Q cm t ?=

5、热平衡关系: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则Q Q 吸放=,称为热平衡方程。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热传递)

2、热机(热力发动机)—一种将内能(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汽油机工作循环:——可对比柴油机。

吸气冲程(进气口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活塞达到顶端而后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燃气对外做功的过程)——排气冲程(排气口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注意:冲程是指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循环,飞轮2圈曲轴旋转2圈,活塞往复2次,四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五、燃料的热值:

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1、 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 单位:q (J/Kg ) Q mq vq =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