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学思考题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

植物资源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资源:指自然界中在一定时间、空间、社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有直接或间

接开发利用价值植物的总和。

2. 植物资源开发的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

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3.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植物的

再生能力,在不影响植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

后代的需要,以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 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

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

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5. 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6. 详查:详查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

的最终步骤,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7. 地理底图:是指用来转绘专题内容的地图,它可以是地形图、行政地图或植被分布图等,并在转

绘内容时,原地理底图上与专题内容及使用目标无关紧要的内容简化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专题内

容。

8. 范围法:就是指用来表示地面间断而成片分布面状现象的一种表示方法。并用各种符号、着色、

绘晕线和文字标注等形式表示不同现象的区别。

9.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

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0.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11.生境岛屿:在生境破坏时常常留下补丁一样的生境残片,这些原生生境片段常与那些高度改变的

逆退景观相互隔离,这种状况常被称做生境岛屿。

12.就地保护:是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13.迁地保护:在其适应生存的区域建立植物园进行人工保护的措施。

14.芳香油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器官中含有芳香油的一类植物。

15.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

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

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16.植物资源评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

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进而指定区域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管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7.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画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18.仿生栽培:指由于过度采挖在基本没有野生目标资源植物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

中,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和繁殖目标资源植物种群。

19.民族植物学:研究民族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少数民族利用植物的经验和知识,为探索植物

过去的分布,寻找曾被人类利用、并对现代生活仍然直接或间接起作用的植物种群提供有价值的依

据。

20.濒危种:在分布区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濒临灭绝的物种。物种自然种群数量很少,由于生殖能力低

下,即使致濒因素解除,数量依然继续下降或尚难恢复的物种。

21.渐危种:生活在胁迫环境下的物种,种群的发育受到重重限制,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濒危的种类。

22.取样面积:指调查中样方面积的大小,一般根据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原则制定。

23.最小取样面积:是指基本上能表现出群落植物种类的面积,只有这么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

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24.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

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5.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开发手段不断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开发新产品等并加以利用,从而扩大植物资源产量和提高质量。

26.作物种质资源:又称品种资源、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作

物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是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填空题

1.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2.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3.植物产生新个体的无性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孢子繁殖)。

4.(刺梨)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而且在贵州的分布最广产量最大。

5.(火棘)传说在古代的一次战争中,被作为食物救了某军并取得了胜利。

6.在止血方面具有很高功效的药用植物在云南利用最广的是(三七)。

7.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收量]。

8.马兜铃酸用来(抗癌)、(抗感染)、增强吞噬细胞活力、机体免疫作用。

9.生产效率公式(年实际采收量/年允収量);经济效率公式(年实际采收量/年总消耗量);生态效率公式专业(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

10.纤维织物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11.有"维C之王"之称的果树植物是(刺梨);有"南方人参"之誉的药用植物是(绞股蓝/七叶胆/小苦药);有"水面庄稼"称谓的淀粉植物是(菱角);制作"宣纸"的纤维植物是(青檀树和沙田稻草);幼叶拳卷的野菜植物是(唐松菜);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的食用植物油是(茶油);(除虫菊素)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椒红素)是目前世界销量最大的天然色素。

12.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和(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13.鞣料植物按所含单宁的类别分为(凝缩类鞣料)、(水解类鞣料)和(混合类鞣料)。

14.在中药茯苓块(或片)中有松根者,称为(茯神);冬虫夏草中的"草"是指其地上部的(子座)。

15.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16.在我国,阿拉伯胶的替代品是(桃胶),瓜儿胶的替代品是(刺槐豆胶)。

17.化学农药存在的三大问题是(农药品种老化,新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有机磷类高、毒农药数量

过多)和(化学农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8.能源植物主要包括(富含类似石油成分的能源植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源植物)和(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

19.产于我国的四大木本油料作物是(油茶)、(棕榈)、(油柑榄)和(坚果)。

20.农药植物按使用目标可分为(苦皮藤)、(印楝印栋树)和(除虫菊)。

21.在华北地区的北药产地,著名的四大怀药有:(牛膝)、(山药)、(地黄)、(菊花)。

22.除(藻类)、(菌类)、(地衣)以及(苔藓)不含或极少含单宁以外,大多数植物都含有单宁。

23.我国含有芳香油的植物种类很多,但主要是(种子植物)。

24.树脂可以分为:[香树脂类(含芳香油成分,松脂)]、[硬树脂类(不含芳香油,琥珀)]、[树胶

树脂类(含有能溶于水的树胶物质)]。

25.鞣料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鞣质物质(或称为植物单宁),其提取物商业上称为(栲胶)。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作锅炉用水的软化剂,对锅炉除垢,提高热效率,延长锅炉使用寿命等有显著效果。

26.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不少(有毒植物),《神农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且专列(毒草类)。

27.树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存在于树脂植物特殊的管道、乳管中、瘤以及其他不同部分的储藏器官

内,在树脂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易找到。

28.含有树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豆科)的阿拉伯树、鸭皂树、田菁、槐树、菽麻、金合欢;(蔷薇科)的桃、李、杏、樱桃;(胡颓子科)的沙枣;(猕猴桃科)的猕猴桃;(锦葵科)的黄蜀葵;(梧桐科)的梧桐;(楝科)的香椿;(葡萄科)的乌蔹莓;(天南星科)的魔芋;(石蒜科)的石蒜;(兰科)的白芨;(松科)的落叶松等。

29.使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不断丧失的根源在于(生育过度和滥用资源)。

30.谷类作物主要为人们提供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绝大多数属于禾本科,通常分为(麦类)和

【黍类(粟类)】两大类。

三、判断题

1.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层次为: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一级开发和针对发原料的二级开发针对资源产品

的三级开发。(×)

2.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冠径主要指灌木和乔木种类树冠的直径。(√)

3.生态效率如果为负值,则会造成资源的枯竭。(×)

4.客观取样的方法是随机取样,系统取样,结构取样。(×)

5.萜类化合物是芳香油中常含有的化合物(√)

6.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植物是猕猴桃。(×)

7.忍冬科珊瑚树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8.中国植物资源丰富,仅木本植物就有近8000种,在世界上居第二位。(×)

9.漆树科南酸枣既是一种食用果树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景观树种。(√)

10.今天的杂草可能是明天治疗癌症的良药,这说明了植物资源的地域性。(×)

11.构树、青檀等是一类纤维资源植物,它的木材纤维可以用来造币。(√)

12.阿月浑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用来生产食用油的油料作物。( ×)

13.三果指的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遍使用的罗汉果、文冠果、草果。( ×)

14..三大含维生素C的资源植物依次为柠檬、刺梨、西红柿。(×)

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明植物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16. 我国东北区著名的药用植物人参和著名的纤维植物乌拉草被誉为“东北三宝”之一。(√)

17. 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时要求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18.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这句话说明植物资源具有时间性。(√)

19. 中国特有的植物均属于一级保护植物。(×)

20. 自然保护区的名称一般实行三名制,即保护区所在省、县名+保护区所在地名+保护区类型名组成。(√)

21.择优而采是野菜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

22.野菜的干制方法包括风干和烘干。(×)

23.棉花作为纤维资源资源是因为利用了其韧皮纤维。(×)

24. 魔芋属天南星科植物,其块根富含淀粉,可作淀粉植物资源。(×)

25. 植物性农药具有成本低、残毒少、无污染、无药害等特点。(√)

26. 露水草含有的β-蜕皮激素,可称为有益植物农药资源。(√)

27. 观赏植物资源包括园林植物、花卉植物和绿化植物等。(√)

28. 银柳是常见的观芽植物。(√)

29. 我国西南山区是杜鹃花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

30. 银杏的叶子可供观赏,其果实可作药用。(×)

四、单选题

1. 不属于植物资源学研究的内容的是植物资源(D)

A、有用种类的研究

B、保护管理的研究

C、分类系统的研究

D、所处环境的研究

2. 下列不属于植物纤维类别的是( D )

A、韧皮纤维

B、叶纤维

C、木质纤维

D、维管纤维

3. 不是树脂植物的资源的特点( A )

A、无定形高分子无机物

B、半固体

C、液体

D、制作塑料

4. 属于不芳香油植物资源的是(D)

A、铃兰

B、百里香

C、薄荷

D、密蒙花

5. 现在不是野菜植物资源被人们大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B )

A、营养价值高

B、分布广,容易采摘

C、药食同源

D、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6. 下列树种中属鞣料植物资源的是( A )

A、云杉,夹竹桃

B、凤尾蕨、粗榧

C、悬钩子,樟树

D、白玉兰,红麸杨

7. 我国著名的香花树种有(B)

A、茉莉,瑞香

B、白兰,桂花

C、土沉香,藿香

D、香椽,香槐

8. 我国著名的四大红叶树种观赏资源胜地中不包括(A)

A、镇江赤山

B、北京香山

C、南京栖霞山

D、苏州天平山

9. 下列植物中可以做为食用色素资源的有( D )

A、五色梅,五色草

B、乌饭树,姜黄

C、彩叶草,变叶木

D、紫草,红苋菜

10.下列树种哪些既可以作观果树种,其果实又可以食用(D)

A、草果,海棠果

B、开心果,南酸枣

C、苹果,薄壳山核桃

D、枇杷,杨梅

11.下列哪些树种内含有挥发油的是( B )

A、油点草,油麻藤

B、白玉兰,枫香

C、黄连木,油楠

D、青檀,油松

12.下列哪种植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A )

A、乌头

B、油楠

C、月季

D、刨花楠

13.下列哪种植物属经济昆虫寄主植物类( C )

A、五倍子

B、.瘿椒树

C、白蜡树

D、蚊母树

14. 下列哪些是世界三大饮料植物:(B)

A、苦丁茶,菊花,金银花

B、茶,咖啡,可可

C、山楂,罗布麻,香芋

D、玫瑰花,苦丁茶,柠檬

五、问答题

1.简述植物资源的特点。

答: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

2)植物资源的易受威胁性(可解体性);

3)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

4)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

5)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6)植物资源的可栽培性;

7)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8)植物资源价值的潜在性。

2. 针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针对在植物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开展全国性的植物资源普查,摸清家底,评价各类资源的总体利益价值;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保护机构和保护法规建立明确的保护品种;

第三,加大科研力度,特别是基础研究;

第四,加强重要植物资源种类的驯化栽培研究建立资源生产基地开展优良资源的选育提高产品的质量;

第五,协调资源建设和资源产品加工利用两方面的利益;

第六,提高配套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研究,开创新产品及精加工产品;

第七,加强保护植物资源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族的资源保护的意识。

3. 怎样正确的去调查植物资源?

答:调查植物资源的方法一般如下:

一、现场调查,这是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容分为有两种方式:

1.踏查,是对调查地区的或区域的植物资源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概括了解的过程。

2.详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域完成野生植物资原的种类和储存量的调查。

二、线路调查,根据调查的区域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线路,并在代表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进行植物资源种类及储量的详查。

三、访问调查,是向调查的地区有经验的干部,生产技术人员,采集者和集贸市场及收购部

门等进行口头上的调查或书面的调查。

4. 简述中国植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答:中国植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复杂,栽培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生态系统丰富多彩,空间格局繁复多样的特点。

5. 野菜植物有何特点?

答:野菜植物具有营养价值高,且无公害;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种类多,分布各具特色;

风味独特,食用方法多样,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等特点。

6. 简述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答:1)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2)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3)是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育种工作实质上是按照人类的意图对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

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和改造,因此种质资源越来越重要。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与掌握

种质资源数量和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拥有的种质资源。

(4)种质资源是生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7. 简述我国野果植物资源的特点。

答:野生果树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全世界约有果树种类2792种,其中栽培果树只有300种左右,野生果树约占80%-90%。我国有野生果树1076种,占果树种类的85%。野生果树由于长期的环境选择和

变异,种内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野生果树目前广泛分布于山区,许多种类的个体数量非常大。

2)纯天然、无公害。野生果树大多数生长在森林、山野,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且自然生长,不施肥,不喷药,为纯天然绿色食品,也是生产绿色加工食品的理想原料。

3)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和其近缘栽培果树相比,野生果树虽然大多数表现为果实小、产量低、口

感较差,但从整体的营养和食疗价值上却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4)长期适应环境、抗性强而全面。野生果树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强

的抗逆性,在抗性育种和抗性砧木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5)利用渠道广泛,综合效益显著。若单纯用于果品生产,一般来说,野生果树因其较低的产量而不

如栽培果树。但野生果树往往有更多的用途和更大的综合利用潜力,除果实可鲜食外,还可加工成

各种食品,有的可作保健食品,有些可入药,有些可作防风固沙树种,有些还可作工业用原料,如

提取精油、树脂、树胶、淀粉、榨油、作饲料等。

8.简述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 植物资源分类系统的研究;

2)植物资源种类和用途的研究;

3)植物资源有用成分的研究;

4)植物资源驯化栽培的研究;

5)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

6)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7)植物资源调查规划与评价的研究;

8)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与持续利用的研究。

9. 按中药功能不同分类,药用植物资源分为哪些类型?每类型举1代表植物。

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药物功效的相近性进行分类。药用植物资源分为如下20类:

1)解表药:麻黄、防风、薄荷、桂枝、菊花、柴胡等;

2)清热药:知母、桅子、苦参、黄连、金银花、黄柏、地骨皮等;

3)泻下药: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4)祛风湿药:秦艽、独活、五加皮、徐长卿等;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砂仁、藿香等;

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

7)温里药: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等;

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乌药、香附等;

9)消食药:山楂、麦芽、莱菔子、阿魏等;

10)驱虫药: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南瓜子、雷丸等;

11)止血药:三七、仙鹤草、地榆、小蓟、白茅根、白及等;

12)活血祛淤药:川芎、丹参、鸡血藤、红花、益母草、牛膝等;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川贝母、苦杏仁、桔梗、白果、白前等;

14)安神药: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等;

15)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罗布麻等;

16)开窍药:樟脑、石菖蒲、苏合香等;

17)补虚药: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肉苁蓉、杜仲、何首鸟、当归、枸杞等;

18)收涩药:五味子、麻黄根、五倍子、山茱萸、乌梅等;

19)涌吐药:瓜蒂、常山等;

20)外用药及其他:蛇床子、大风子等。

10. 按香气来源和植株特性,芳香油植物资源分为哪几类?

答:芳香油植物资源按香气来源和植株特性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1)香花植物:植物的鲜花含有芳香油,或者从鲜花中可以提取浸膏或精油,从而用于配制各种化妆品香料和香皂等,如夜合花、广玉兰、木兰、白兰花、深山含笑、含笑、黄心夜合、蜡梅、玫瑰、刺槐、橙、椴树、瑞香、茉莉、大叶醉鱼草、鸡蛋花、野菊、铃兰、水仙、姜花等。

(2)香根植物:植物的根系含有精油,可供配制香精、芳香油、定香剂或调味用香料。如裸子植物中的紫杉、榧树、华山松、杜松、沙地柏、云南铁杉、柳杉,被子植物中的檫木、细辛、香椿、当归、黄芩、菖蒲、华山姜等。

(3)草本香料植物:这类植物一般全草或地上部分含有精油。如杜衡、黄花草木樨、香叶天竺葵、黄葵、亚洲薄荷、毛罗勒、牛至、白苏、裂叶荆芥、百里香、黄花蒿、艾蒿、泽兰、飞机草、岩蔷

薇等。

(4)木本香料植物:这类植物的树皮、木材、枝叶含有精油。如裸子植物中的红松、马尾松、湿地松等,被子植物中的钻天杨、杨梅、莽草、披针叶茴香、八角、天女木兰、肉桂、香樟、山鸡椒、

月桂、紫穗槐、黄栌、桉树、牡荆、五加、檀香等。

11. 简述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答:1)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维持最高产量的原则;

2)局部利用与整体利益统一的原则;

3)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4)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资源的原则。

12. 农药植物资源按杀虫、杀菌或除草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答:农药植物资源按杀虫、杀菌或除草方式可分为:

1) 寄生性植物农药:指利用寄生植物的寄生作用杀灭病虫害和病菌,也称为微生物农药。

2) 杀毒性植物农药:指利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杀灭虫害和植物病菌。

3) 激素性生物农药:指利用植物中含有的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干扰害虫的发育过程或引诱害虫而用其他农药毒杀,进而达到杀虫目的。

4) 驱拒性植物农药:指利用植物中含有害虫所不喜欢或讨厌的某些物质,以防御害虫取食,进而使害虫饥饿而死亡。

13. 描述冬虫夏草的植物名,形态特征,生境,药用部位和资源开发与保护。

植物名: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

冬虫夏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复合体,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

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

冬虫夏草是子座单个,罕2-3个从寄主前端发出,全长4-11cm,长棒形或圆柱形,基部粗 1.5-4mm,向上渐细。头部近圆柱形,褐色,初期内部充实,后变中空,长1-4.5cm,粗2.5-6mm,尖端有1.5-5.5mm 的不孕顶部。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子囊多数,细长,产生在子囊

壳内。每个子囊内具有子囊孢子,通常1-3个,少数为4个或更多,长线形,有多数横隔,不断裂为

小段,大小(160-470)μm×(5-6.5)μm。

生于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

高寒草甸。

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可用。由于冬虫夏草生于雪原,数量稀

少,难于采摘,因此贵如黄金,1克冬虫夏草价格上百元甚至数百元。虫草的储藏要点是防潮、防蛀

和防虫,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应用了除氧保鲜技术。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合理生产。

14. 撰写一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必须具备那些内容?

答:撰写一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必须具备以下内容:(1)前言,包含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

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总面积等),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调查内容和完成情况的

简要概述,调查方法;(2)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3)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

壤、地形、植被);(4)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5)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综合评价;(6)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见和建议;(7)调查工作总结和展望;(8)各种附件材料。

15. 本教材采用的分类系统中将植物资源分为哪几类?

答:本教材采用的分类系统中将植物资源分为(1)药用植物资源;(2)野果植物资源;(3)野菜植物资源;(4)芳香油植物资源;(5)色素植物资源;(6)纤维植物资源;(7)油脂植物资源;(8)淀粉植物资源;(9)树脂植物资源;(10)树胶植物资源;(11)鞣料植物资源;(12)农药植物资源;(13)观赏植物资源;(14)甜味剂植物资源;(15)经济昆虫寄主植物资源;(16)皂素植物资源;(17)木栓植物资源;(18)能源植物资源等18类。

16. 野菜的采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应注意三个问题:

1)适时采收是保证野菜质量的关键。(鲜嫩)

2)择优而采是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采大留小)

3)采装与整理是实现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分类筐装,轻拿轻放)

17. 如何识别有毒植物?

答:有毒植物颜色大多鲜艳,吸引人,或者有色斑色纹,多有带有刺,或刺囊。这些植物中含有能

破坏人体器官功能代谢机能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具有刺激味奇色怪等特性,所以鉴别不妨遵循以下原则:

方法一、尝味道:煮熟后少量品尝,如果有明显的苦味、涩味,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含有生物碱、单

宁和配糖体等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二、看性质:在民间,经常做“土农药”的植物,一般都有毒性,不可食用。如皱叶酸模、白头

翁、毛茛、北马兜铃、狼毒大戟、白藓、大活、毒芹、东北天南星、朝鲜天南星、尖被藜芦等。

方法三、看沉淀:植物煮熟后的水中加入浓茶,如果有大量的沉淀产生,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含有生

物碱和重金属盐等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四、看泡沫:先将煮熟后的汤水放入茶杯里,接着用力摇。如果产生大量泡沫,说明植物体内

可能含有皂甙类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五、看虫蛀:植物体的各部分十分完好,没有被虫子啮咬的痕迹,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六、看浆液: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被折断后有特殊浆液或黏液质出现的种类,多数都有毒(蒲公英、羊乳、戗头菜、桔梗等除外)如荷青花、狼毒大戟、林大戟、东北大戟等。

方法七、看家畜:牛、羊拒食或误食后引起呕吐、腹泻、身体乏力、四肢抽搐的种类,绝大多数都

有毒。如北乌头、黄花乌头、侧金盏花、白屈菜、叶底珠、天仙子、泽泻等。

方法八、闻气味:植物体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种类,绝大多数都有毒。如辽细辛、汉城细辛、白藓、

天仙子、小天仙子、龙葵、曼陀罗、白花曼陀罗、接骨木、菖蒲、铃兰等。

18. 试述植物主要类群化学成分。

1)藻类植物:藻类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藻体的基本物质色素,贮藏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2)菌类植物:细菌绝大多数无叶绿素,细胞质为粘质复合物,细胞质中有肝糖、淀粉、脂肪等。

如酵母菌,赤霉菌(赤霉素)、麦角菌(麦角碱)、青霉素,冬虫夏草、各种蘑菇(多具抗癌功能)

等。

3)地衣植物:地衣酸有抗菌作用,已知300多种地衣酸。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4)苔藓植物:萜类化合物常见于苔纲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一般经济效益不大。

5)蕨类植物:生物碱在小叶型蕨类中广泛存在;二元酚类及其衍生物在大叶型真蕨中普遍存在;

一些植物的孢子中含大量的植物酸(石松、海金沙)。

6)裸子植物:银杏含黄酮类(抗氧化);红豆杉含紫杉醇(抗癌);松科富含树脂与挥发油;三尖

杉科、麻黄科含多种生物碱。

7)被子植物:木兰科、伞形科、芸香科、樟科、唇形科:普遍含挥发油;小檗科:小檗碱;

罂粟科:乳汁含大量生物碱;芍药科:芍药组含芍药甙,牡丹组含牡丹酚甙;山茶科:茶富含嘌呤

类生物碱;十字花科:含硫甙、吲哚甙、芥酸等为该科重要特征;大戟科:大戟属富含碳氢化合物,

为潜在生物能源;蔷薇科:各种甙类及有机酸分布普遍;豆科:黄酮类普遍分布;桔梗科:普遍含

皂甙,菊糖分布极为普遍;菊科:种子含大量油脂,富含亚油酸。

19. 选择你家乡的某一具有潜力植物资源如药用资源,果树资源,野菜资源等为例,结合植物资源

学的相关类容,分析其形态生境,可用成分,存在的价值,现在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利用以去带

动经济发展,为家乡谋福。

答:举例:刺梨

形态生境:刺梨又名缫丝花,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落叶灌木,高1m左右,小枝常有成对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叶椭圆形,无毛。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在于西沟,路旁,山林间。

可用成分: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含量最高和其它大量丰富营养,对人体有保健的

功效,刺梨的实,花,果实,都可用药,花期长可作为观赏植物。因此此植物具有极大的利

用价值。

现存在的问题:生在的地点较分散,采摘代价大,提取的产率较低,刺梨的开发产品种类少。

如何开发:(此为提纲,据此扩展答案)

1)刺梨育种,将野生的刺梨选种,扩大栽培。

2)资源合理利用。

3) 加大对刺梨的研究,增大它的营养价值。

4).加大对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5) 做好刺梨系列产品的市场。

20. 在某地的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一种陌生的木本植物,当地居民称其果皮肉质,熟后紫红色,酸甜可口,种子粉碎过筛可作芡粉;其枝条用于编筐;树叶的浸泡液可用来洗衣;树干外常有固态的分

泌物。作为调查者,应做那些主要的工作?该种植物可能有哪些用途(至少5 种用途),依据是什么?答: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调查内容

2) 选择调查地点和时间

3) 选用调查方法:

(1)样地法

(2)样线法

4) 准备调查的用品、用具

二、调查过程

1) 野外初查:弄清楚这种植物属于什么类型的资源植物

2) 采集标本和样品

3) 室内测定:通过室内测定,确定这种资源植物的产量、品质和利用价值

4) 调查资源植物的蓄积量:调查该种资源植物的蓄积量衡量这种资源植物的利用价值

三、资料整理和总结

整理资料,提出调查植物的综合利用方案,包括应不应该开发利用这个植物资源;如何

开发利用;如何做到持续利用;如何做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等等。

该植物用途

1) 色素植物资源:该种植物果实成熟后为紫红色,能够提取天然色素。

2) 甜味剂植物资源:果实酸甜可口,说明经过加工提取,能够提取出天然的甜味剂。

3) 淀粉植物资源:芡粉是烹调时勾芡用的淀粉。种子粉碎过筛可作芡粉表明这种植物的

种子贮藏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作为淀粉植物资源。

4) 纤维植物资源:枝条可用于编筐,证明枝条里含有较多的植物纤维。

5) 树脂树胶植物资源:树干外常有固态的分泌物。

21.介绍2-3种校园里常见的观赏植物。

答案略。

22.试述你认为最值得开发的1-2种有特色的植物资源。

答案略。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植物学 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分,总40分) 1.石竹科的子房1室室,具有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数。 2.双子叶植物原始花被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托上,珠被常2 层;合瓣 花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冠管上,珠被常1 层。 3.苏铁的大孢子叶羽状分裂,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_, 在松柏纲 大孢子叶称为珠鳞,买麻藤纲珠被形成珠孔管。 4.表明苏铁和银杏具有联系,是它们在生殖过程中都产生兼作 吸器的的花粉管;大形陀螺状有多数鞭毛的精子;前胚期具有具有多数的游离核阶段。 5.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6.(8分,每空1分)无花果属的学名是:Ficus ;Cinnamomum是樟 属的学名;茶的学名是Camellia sinensis ;大豆的学名是:Glycine max;Cymbidium sinensis是墨兰的学名;Oryza sativa是水稻的学名;人参的学名为Panax ginseng ;Cucurbita是 南瓜属的学名。

7.菊科植物的萼片, 通常变态为冠毛、鳞片和倒刺三种类型。 8.山毛榉科的雄花常排成柔荑花序。果为坚果, 外有总苞(壳斗)包被。 9.写出右下图中小叶罗汉松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1)套被; (2)种子; (3)苞片; (4)种托; (5)苞片。 10.泽泻科植物具有离生的雌雄蕊,缺乏胚乳的种子。 11.在松柏纲四个科中, 松科的珠鳞与苞鳞大部分分离, 杉科的珠鳞与苞鳞 大部分合生, 柏科的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 而南洋杉科珠鳞退化、苞鳞发达。 12.在所学过的被子植物中, 具有下列特征的各举两个科: (1) 心皮多数, 分 离, 螺旋状排列的有木兰科、毛茛科。(2) 叶对生, 子房下位的有茜草科、桃金娘科。(3) 叶有香气并有透明腺点的有芸香科、桃金娘科。(4) 茎具双韧维管束的有夹竹桃科、萝摩科。(5) 植物体具白色乳汁的有桑科、夹竹桃科。

植物资源学复习题(无答案)

汇华学院《植物资源学》参考复习题2011-5-7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资源 2.变形体 3.颈卵器植物 4.原叶体 5.多胚现象 6.松脂 7.双受精现象 8.可更新资源 9.异形胞 10.拟蕨植物 二、填空题: 1. 发状念珠藻的植物体丛生呈毛发状,干燥时黑褐色,故俗称。 2. 海带藻体明显分为、及三部分,其内含丰富,多食可防 治甲状腺肿大。 3. 一些细菌在氮的固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统称为,主要包括 和。 4. 地衣对反应非常敏感,根据这一特性,常用地衣作为的监测生 物。 5. 提灯藓科中许多种是生活史中必需的冬寄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 于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6. 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以南各省蕨类植物丰富,其中的省被称为“蕨类 王国”。 7. 裸子植物是保留着,具有系统,能产生的一类高等植物。 8. 毛茛科的资源利用主要有用,如乌头;用,如华北耧斗菜。 9. 苔藓植物通常分为、和纲。其中的对治疗心脏 病有显著疗效。 10.提灯藓是蚜虫生活史中必需的。 11.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为背腹分化的叶状体,腹面生有 和。 12. 蕨类植物中的分布已极其稀少,近于濒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植物。

13. 孢子的含油量约40%,为不干性油,是铸造业的优良脱膜剂。 14.茶原产于,其中的绿茶是经过、、三道工序 制成的。 15. 西瓜原产于;甜瓜原产于;葫芦原产于。 16. 先叶早春开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17. 天麻为多年生腐生草本,它的为著名中药。 18. 我国东北区最为著名的药用植物有;著名的纤维植物被誉为“东 北三宝”之一。 19. 桃起源于国,其栽培历史已有年以上。 20. 茄科中的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皮称“地骨皮”。我国有7种3 变种,多分布在和。 21. 海带体内的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 三、选择题 1. 螺旋藻隶属于 A. 绿藻门 B. 褐藻门 C. 蓝藻 D. 红藻门 2. 石莼的藻体为 A. 丝状体 B. 茎叶体 C. 单细胞体 D. 膜状体 3. 虫草(冬虫夏草)是 A. 真菌 B. 地衣 C. 种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4. 苔藓植物中的()对治疗心脏病有显著疗效 A. 泥炭藓 B. 大叶藓 C. 提灯藓 D. 地钱 5. 被食用的“蕨菜”是蕨的 A. 花序 B. 成熟的孢子体 C. 嫩叶 D. 配子体 6. 银杏种子的()具较高毒性,提取物可用于杀虫 A. 中种皮 B. 外种皮 C. 外果皮 D. 内果皮 7.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特产于我国 A. 华北及华东 B. 华北及东北 C. 华北及西北 D. 东北及华南 8. 目前,我国采脂的树种主要集中于

野生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3.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4.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5. 野生植物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存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6. 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成为生态适应。 7.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的一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8.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9.果树植物资源:指一些能够提供鲜食、干果和作为饮料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10.油脂植物:含油器官的含油量达10%的植物 11.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12.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3.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1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 在一下植物(银杉、银杏、三尖杉、人参、红豆杉、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人参、水杉。 2. 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要: 3. 1983 年在中国植物学会 50 周年年会上,吴征镒将植物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食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4. 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样调查。 5. 芳香油提取的三种方法: 6.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7.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可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8.特种油脂的内涵:a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殊,b用途特殊,c产地独特,d价值高 9.特种油脂的种类:高亚油酸,高亚麻油酸,高ve油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乌拉草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中华猕猴桃_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银杏、水杉、攀枝花苏铁、银杉等

植物学期末试卷8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A)。 A.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B. 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C. 果胶 D. 角质和纤维素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诱导产生细胞壁,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是(B) A. 叶绿体、高尔基体 B. 线粒体、高尔基体 C. 叶绿体、线粒体 D. 线粒体、内质网 3.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B)的特性。 A. 初生根 B. 不定根 C. 次生根 D. 三生根 4.下列哪一结构是根所特有的(B)? A. 分生区

B. 根冠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5.红辣椒果实呈现出的红色是由细胞中的(B)表现出来的。 A. 花青素 B. 有色体 C. 细胞液 D. 孢粉素 6.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C)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7.马铃薯的块茎上凹陷处具有(A)。 A.定芽 B.不定芽 C.定根 D.不定根

8.侧生分生组织从来源看,属于(A)。 A.次生分生组织 B.顶端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原生分生组织 9.茎的维管形成层可以细分为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从它们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来源性质上看,二者(D)。A.均为侧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B.均为侧生分生组织,但束中形成层属次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C.并非侧生分生组织,而是次生分生组织 D.均为侧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具有初生分生组织的性质,束间形成层却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10.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下遭受破坏,但(A)例外。 A.初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 C.表皮 D.皮层

植物学复习资料1 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植物资源学试卷样卷

2.宁夏枸杞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为补虚药(√ ) 3.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冠径主要指灌木和乔木种类树冠的直径。(√) 3.生态效率如果为负值,则会造成资源的枯竭。(×) 4.植物性农药具有成本低、残毒少、无污染、无药害等特点。(√) 5.封禁就是指绝对的不能对抚育的植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6.忍冬科珊瑚树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7.漆树科南酸枣既是一种食用果树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景观树种。(√) 8.完成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后,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以保证制定出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主要包括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 9.米兰、茉莉、栀子、桂花、杜仲、属于香料观赏植物。(×) 10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植物是猕猴桃(×) 五,简答题(5*6) 1.简述植物资源的特点。 答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2、植物资源的易受威胁性 3、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4、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5、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 6、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 7、植物资源的可栽培性8、植物资源价值的潜在性。 2简述植物资源受威胁的因素. 答:1.资源利用过度; 2.资源利用不合理(1、采挖地点不合理2、采挖时间不合理3、采挖部位不合理); 3.人工栽培不能完全代替野生资源(1、栽培成本高2、质量与价格低3、有些仍不 能人工栽培) 4.资源经营体制的影响; 5.资源更新能力研究不够; 6.资源生境受到破坏。 3.何谓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何意义? 答: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植物自身正常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满足当代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永续利用) 意义:1、保护珍稀濒危植物2、保护植物的多样性3、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4.怎样正确的去调查植物资源? 答:调查植物资源的方法一般如下: 一,现场调查,这是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容分为有两种方式: 1,踏查,是对调查地区的或区域的植物资源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概括了解的过程。 2,详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域完成野生植物资原的种类和储存量的调查。 二,线路调查,根据调查的区域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线路,并在代表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进行植物资源种类及储量的详查。 三,访问调查,是向调查的地区有经验的干部,生产技术人员,采集者和集贸市场及收购部门等进行口头上的调查或书面的调查。 5.如何识别和鉴别有毒植物? 答:有毒植物的特点及识别⑴鼻闻:凡鼻闻有闷、臭气、香气或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植

植物资源学复习资料

植物资源学复习提纲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种子 种子植物是指胚珠发育成种子,由种子繁殖后代的高等植物。 植物种: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分类群,这个分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植物双命名法:规定任何一个种的学名都必须由“属名+种加词(种名)+命名人姓氏”3部分组成,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它国文字。其中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是形容词,命名人姓氏通常缩写和第一个字母大写,属名和种加名书写须斜体。例如银杏的学名:Ginkgo biloba Linn.,银杉的学名是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 L’Her ex Vent. 等。 根的变态类型:根瘤、气生根、支柱根、寄生根、板根、贮藏根 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多为绿色扁平体。叶柄是叶片和枝之间的连接部分。托叶是叶片或叶柄基部两侧小型的叶状体。 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都具备的叶称完全叶,如月季、榔榆等。 不完全叶: 只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中一个或二个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茶、台湾相思等。 复叶类型: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分类: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基生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朵典型的花通常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花萼和花冠总称为花被。花的各部的着生处称花托,通常指花被及雄蕊着生点以下的部分。承托花的梗叫花梗。花梗基部的叶状体叫苞片,花梗顶端的叶状体叫小苞片,而花序梗上的叶状体叫总苞片。 完全花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均齐备的花,如桃。 不完全花指上述四个部分不齐备的花,如垂柳的雌、雄花。 花程式:又叫花公式,是利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式子,用以表示和记录花的各部分关系 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是所有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也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通常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分别由受精卵、受精的极核及珠被发育而成。 植物分类系统:艾希勒(A. W. Eichler)(德国)(1839~1887)系统,恩格勒(H. G. A. Engler)(德国)(1844~1930)系统:《植物自然科志》和《植物科志纲要》两巨著,包括整个植物界。哈利叶(Hallier)(1808~1932)系统:他所著的《有花植物科志》描述准确,分布有特色,被奉为经典著作,该系统仅限于裸子植物。 分类群:在植物学上,无论哪个分类等级的植物个体的总和都称为分类群 植物资源:对人类游泳的植物的总和p1 资源植物:某种或某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植物资源学:应用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资源植物的分布、分类、引种驯化;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兴致,形成累积和转化的规律及其提取和加工的工艺;一定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蕴含量,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一门科学p3 植物资源的特点:地域性、再生性、多用性、可变性 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任务:1、确定植物的学名;2、对有用植物的利用史,利用范围及其利用价值进行细致的调查;3、查清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资源的贮藏量、资源植物生物量、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性质等定性和定量参数,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并开辟新的利用途径;4、资源的再生和保护p3 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即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和植物种质资源p4 植物化学成分八大类:糖类及苷类;脂类;氨基酸;蛋白质类;维生素;生物碱;挥发油办和萜类;色素;鞣质;p6—11 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的溶剂的种类:水;酸或碱;乙醇;其他有机溶剂p19—20 溶剂选择的标准: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2、溶剂不与其提取成分起化学变化;3、廉价、易得、安全无毒等p19 提取方法:浸渍法、煎煮法、压榨法、升华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p20—21 分离和纯化方法:结晶法、萃取法、沉淀法(乙醇沉淀法、酸碱沉淀法、生成不溶性盐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分流法、层析法(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p21—22 植物资源学一般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法、民族植物学方法、综合评价法p25 系统研究法定义理论依据:从同一祖先衍生而来的所有植物之间的相关性称为演化相关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植物体内的有用物质在植物界的分布与系统发育具有相关性 研究方法:植物分类、植物分布和植物化学相结合,从植物中寻找具有工业、医药、食用等效价的植物新资源 程序:1、分类学研究,确定研究材料;2、植物化学技术的选择,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分布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纸层析、薄层层析、

植物资源学(复习)

资源植物学习内容 概述 一、植物资源的概念 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概况 4.开发研究动态: 药用野生植物: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药理和疗效试验;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治疗疑难疾病获得显著效果。 保健品开发:苦丁茶、青草药制品、 野生果用资源方面: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 植物农药: 杀虫植物:苦参、毛茛等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 杀菌植物: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害防治。 食用植物色素:越桔红、玫瑰茄红、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色素等也研制成功。 5.我国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破坏严重:砍树、砍枝、摘果、采叶,甚至、挖根、剥皮等杀鸡取卵的采集办法。 未完善加工工艺技术:多为半成品或低品位的产品,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缺乏应有的竞争力。盲目开发:在未探明社会需要量、社会购买力水平和资源生产量的情况下,一哄而起。 忽视综合开发与利用:忽视植物多功能综合利用,许多植物含有几种特殊的有效成分,只利用其中的1、2种,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野生植物资源普查:评价资源利用价值,制定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野生植物产品的深、精加工:加工工艺,要提高测试手段和有效成分的分析技术。 良种选育、配套的生产技术。 开发重点: 地方特色的名、特、优野生药用、果用。 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蔬菜栽培与开发利用。 三、国外对植物资源研究的概况 1.基础研究 欧洲:对芳香植物的研究较深入。 日本: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特别对抗癌植物的筛选研究。 美国:筛选出与地中海地区野生的长角豆中所含半乳甘露聚糖胶相同成分的瓜尔豆,保证了美国在二战期间造纸工业的正常生产,促进了美国石油工业和糖业工业的发展。 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在食用菌研究上成果突出。 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 六、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的《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的分类,将野生植物资源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饲料植物;有毒及毒品植物.后面我将按照这一分类系统介绍野生植物资源。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资源学试卷样卷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课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资源: 2.野生抚育: 3.生境片段化: 4.贮藏量: 5.引种驯化: 6.仿生栽培: 7.药用植物资源: 8.年允收量:9.野菜植物资源: 10.观赏植物资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二级开发和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三级开发。 2.目前,从野生植物的驯化栽培方式上看,主要有____________方式和____________方式两种途径。 3.取样方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人工管理,____________和仿生栽培。 5.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实验区和旅游区。 6.在止血方面具有很高功效的药用植物在云南利用最广的是____________。 7.使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不断丧失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 8.农药植物按使用目标可分为____________ 、印楝印栋树和____________。 9.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物种受威胁等级的划分为灭绝种类、濒危种类、____________、稀有种类、未定种5种。 11.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入药部位为____________。 12.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是_________。 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明植物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2.宁夏枸杞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为补虚药。() 3.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冠径主要指灌木和乔木种类树冠的直径。()

植物资源学试卷样卷

第 - 1 -页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 课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资源: 2.野生抚育: 3.生境片段化: 4.贮藏量: 5.引种驯化: 6.仿生栽培: 7.药用植物资源: 8.年允收量 : 9.野菜植物资源: 10.观赏植物资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二级开发和针对发展____________的三级开发 。 2.目前,从野生植物的驯化栽培方式上看,主要有____________方式和____________方式两种途径。 3.取样方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人工管理,____________和仿生栽培。 5.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实验区和旅游区。 6.在止血方面具有很高功效的药用植物在云南利用最广的是____________。 7.使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不断丧失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 8.农药植物按使用目标可分为____________ 、印楝印栋树和____________。 9.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物种受威胁等级的划分为灭绝种类、濒危种类、____________、稀有种类、未定种5种。 11.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入药部位为____________。 12.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是_________。

植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野生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2、食用植物: 指含有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用的淀粉、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等,或可以作为蔬菜直接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 3、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民族植物学: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的全面关系,包括所有在经济、文化上有重要作用的植物。在研究这些“民族植物”的同时,研究社会的结构、行为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植物资源评价:为某一地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而进行的评价,包括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其生长条件,植物资源数量及质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 6、香料植物:指用于各类食品加香调味或饮料调配的植物性原料,是植物的某个部位或全部。 7、蜜源植物:指供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植物。 8、能源植物:指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直接转化成不含氧的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植物,这类植物的分泌乳汁或提取液的化学成分与石油的化学成分相似,故又称为“石油植物”。 9、环保植物: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和降低噪声等功能的植物。 10、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 二、简答题 1、试述植物资源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我们在开展利用植物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系统性: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即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 根据其系统性,在利用植物资源时,必须坚持从整体出发,坚持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治理及利用。 2.可更新性:植物资源可以不断地更新,通过繁殖使其质量和数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但其可更新性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因此,我们利用植物资源的强度不能超过资源的更新能力。 3.地域性:生物与非生物不同,他们不能离开特定的生态环境综合体而生存,生物与其生态环境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定的生态环境综合体又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源的地域差异可视为资源的宏观空间差异。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资源,还可以认为的创造资源的最佳存在条件,培育资源,提高品质,增加数量。 4.有限性:植物资源虽属于可更新资源,但其更新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并不能无限的增长下去。因此在利用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珍惜有限的生物资源,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认识资源耗竭的条件,掌握其符合极限,使其能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5.增殖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人类对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投入是植物资源增殖的关键条件。

植物资源学试题

第 - 1 -页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2013年第二学期 植物资源学考试(开卷) 出题人:郭晓梅 总分:100 时间:120分钟 课程代码: 一、名词解释(5×2′=10′) 1.植物资源学: 2.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3. 仿生栽培: 4.生境片断化: 5.色素植物资源: 二、填空题(10×1.5′=15′) 1.植物资源的特点有: 、易受威胁性、 、利用的时间性、用途 的多样性、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和____________。 2.引种驯化的原则: 、 、 和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3.请写出三种药用植物名称及其利用部位: 、 、 。 4.目前野果采收的方法主要有: 、 、 。 5.野菜植物资源的特点: 、 、种类多且分布各具特色、 、食用方法多样。 6.芳香油的化学组成成分有:含氮含硫化合物、 、 、 。 7.我国生产的淀粉品种主要有: 、 、 。 8.我国树脂植物中做主要采脂树种的是松属中的 。 9.鞣料植物通常采用按所含单宁的类别分为: 、 、 。 10.农药植物资源按使用目标分类为: 、 、 。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打“√”,错误的打“×”)(10×1′=10′) 1.化学合成途径是减少对野生或栽培植物资源的依赖,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 2.野果罐头生产过程中,所有罐头杀菌后冷却越快越好。( ) 3.不同野菜种类,不同干制方式,其工艺流程也不相同。( ) 4.萜类化合物是芳香油中常含有的化合物。( ) 5.栀子、番茄和辣椒同属色素植物资源。( ) 6.纤维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是指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 )

最新植物学复习提纲 含答案

1、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细胞壁,液泡。 动物细胞: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2、了解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概念。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熟的根,这种植物体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根的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根的结构,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形成了茎的初生结构。 3、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哪三部分? 表皮 皮层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凯氏带) 维管柱中柱鞘原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初生维管组织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后生韧皮部 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表皮 皮层初生木质部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髓和髓射线

4、双子叶植物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及起源。 出现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是原形成层在初生维管束的分化过程中留下的潜在的分生组织,在以后茎的生长,特别是木质茎的增粗中将其主要作用。 5、凯氏带的概念和作用? 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对水分和溶质有着障碍或限制作用。 6、根毛的形成及利于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特征。 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延伸而成,是根的特有结构。 外壁上存在着粘液和果胶质,加强了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根毛的吸收和固着作用,使根毛对控制土壤侵蚀比根的其他部分可能更为重要和有效。 根毛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较短,随着分生区衍生细胞的不断增大和分化,以及伸长区细胞不断地向前衍伸,新的根毛也就连续地出现替代枯死的根毛,随着根毛的生长,向前推移,进入新的土壤区域。 7、典型的细胞水势包括哪四个部分? ψw =ψs +ψp+ψg+ψm ψw 为细胞水势,ψs 为溶质势(渗透式),ψp为压力势,ψg为重力势,ψm为衬托势。 8、植物的吐水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 吐水由根压所引起。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或夜晚气孔关闭,水从叶片上散发量减少,即土壤湿度大,根系仍强烈吸水使得植物吸水大于蒸腾,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 9、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

《植物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

《植物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A卷) 系别:年级:姓名:学号: 1、水绵叶绿体为状,有性生殖为。水绵植物体为倍体,合子是 唯一的倍体阶段。 2、多数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的周围包被着1层粘性的薄膜称,它由物 质组成,有作用。 3、苔藓植物体内由于没有真正的,同时精子有,受精时离不开, 所以这类植物未能得到发展。 4、蕨类的孢子体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5、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因为胚珠而得其名。 6、木兰科与桑科无花果属植物的枝上均具环,但后者植物体内含而易与前者区别。 7、菊科分两亚科,即和。前者花盘为,植物体不含;后者整 个花序全为,植物体含。 8、葫芦科植物茎生,有须,叶裂。花性,基数,雄蕊,雌蕊心皮,胎座,果特称。 9、在野外见到下列6种植物,你可否判断他们各属于哪科或目? (1)、具托叶环痕,无乳汁,花药比花丝长:科; (2)、叶上具透明腺点,具单身复叶:科; (3)、具根瘤,有托叶,叶枕发达:目; (4)、芳香性草本,具鞘状叶柄:科; (5)、芳香性草本,叶对生,茎四棱:科; (6)、茎圆柱状,中空,有节,叶鞘开裂,叶2列,具叶舌和叶耳:科。 10、柳属的花被退化成,禾本科的花被退化成。 1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和五类。 12、填写表中的植物各属哪科? 1、在绿藻门的下述特征中,与高等植物特征相同的是。 (1)、含叶绿素a、b;(2)、尾鞭型鞭毛;(3)、接合生殖;(4)、光合产物为淀粉 A、(1)(2)(3); B、(1)(2)(4); C、(1)(3)(4); D、(2)(3)(4)。 2、下列真菌孢子中,具二倍染色体的是。 A、担孢子; B、卵孢子; C、接合孢子; D、子囊孢子。 3、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是。 A、具维管组织; B、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 C、以孢子繁殖; D、具胚。 E、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F、营自养生活。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植物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 , 共 27 分 ) 1.植物的光合作用方程式是 : CO2+H2O ____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叶绿素 2. 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 3. 线粒体是作用的主要场所 4. 根据根系在土壤中的深入和扩展情况 , 分为、 5.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次生维管组织包括、、周皮包括、、 6. 形成层的细胞进行分裂 , 产生的新细胞 , 一部分向外形成,一部分向内形成 7. 传粉有和两种方式 8. 被子植物双受精后 , 由合子发育成,由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由珠被发育成,共同组成 9. 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有,具头状花序的科有,具瓠果的科,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 , 共 21 分 ) 1. 筛管分子和筛管 2. 主根与侧根 3. 髓射线与维管射线 4. 周皮与树皮 5. 单雌蕊和复雌蕊 6. 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7. 胞子体和配子体 三、单项选择( 每小题 1 分 , 共 15 分 ) 1. 叶肉属于 (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分泌组织 D. 薄壁组织 2. 周皮属于( ) A.薄壁组织 B. 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 D. 机械组织 3. 根内的凯氏带位于( ) A. 内皮层 B. 中柱鞘 C. 初生木质部 D. 初生韧皮部 4. 在多年生木质茎中 , 木质部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 A. 初生木质部和后生术质部 B. 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术质部 C. 原生木质部和次生术质部 D. 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 5. 区分单叶和复叶上的小叶时 , 其依据应该是 ( ) A. 托叶的有无 B. 叶的大小 C. 芽的有无 D. 排列状态 6. 以下四组内容中 , 错误的内容是 A.藻状菌的无性生殖是产生不动胞子和游动胞子( ) B. 子囊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子囊子胞子 C. 担子菌的无性生殖一般不发达 D. 半知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分生胞子 7. 在茎的次生结构中 , 出现了初生结构中所没有的结构 , 它是( ) A. 髓 B. 髓射线 C. 维管射线 D. 轴向薄壁组织 8. 蕨类植物的世代交替的特点是( ) A. 胞子包子体发达, 配子体退化 , 配子体寄生在胞子体上 B. 配子体发达 , 胞子体退化 , 胞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C. 胞子体比配子体发达 , 二者均为独立生活 D. 配子体比胞子体发达 , 二者均为独立生活 9. 在真菌中 , 蘑菇属于( ) A. 藻状菌纲 B. 子囊菌纲 C. 担子菌纲 D. 半和菌纲 10.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 目 B. 科 C. 属 D. 种 11. 被子植物的各种分类方法中 , 最重要的方法是( )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植物资源学试题

植物资源学试题终极版 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2植物资源开发的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3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植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以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5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6、详查:详查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7、地理底图:是指用来转绘专题内容的地图,它可以是地形图、行政地图或植被分布图等,并在转绘内容时,原地理底图上与专题内容及使用目标无关紧要的内容简化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专题内容 8、范围法:就是指用来表示地面间断而成片分布面状现象的一种表示方法。并用各种符号、着色、绘晕线和文字标注等形式表示不同现象的区别。 9、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0、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11、生境岛屿:在生境破坏时常常留下补丁一样的生境残片,这些原生生境片段常与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