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城市智能公交网络系统

基于ZigBee的城市智能公交网络系统

■河北理工大学朱开宇刘佳宇安永丽

王文辕王烽源

提出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系统。该系统基于分布式ZigBee网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全部线路车辆…的定位和预报功能,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和易扩展性。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路由短距无线网络通信技…

术,但由于其管理网络范围有限,无法直接用于整个城市公交线路。本文以划分区域和边界路由的方式

解决了上述问题,给出了区域化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ZigBee低成本智能公交CC2430

引言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交通的治理是政府工作中的首要大事,而公共交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城市交通是否便利的关键。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因此利用科技发展智能公交是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普通的公交站牌仅能为乘客提供公交路线信息,而不能提供乘客同样关心的车辆位置信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这种不便因素越来越困扰人们,从而影响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于是,以GPS配合控制中心的智能公交系统应运而生:在公交车上安装GPS,为控制中心提供车辆位置信息;控制中心再通过有线网络或GPRS网络反馈到电子站牌,显示车辆到达的信息。

这样的系统虽可以提供车辆位置信息,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①站牌显示的到达时间存在较大误差。由于路况、定位精度、信息刷新时间、信息处理传送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显示时间精确度较差,乘客对这样的信息无法重视。

②整个系统的成本很高。每辆公交车安装GPS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构建一个庞大的监控中心和带有无线接收系统的点阵显示站牌,几条路线成本就几百万。此外,还需不断投入运行维护的费用,例如在使用GPRS通信的站牌系统中,每辆车需要缴纳GPRS包月的费用。

③系统过于复杂,可靠性有所下降。保证所有公交车辆和站牌都能与中心通信,且不受阻碍是较困难的。一旦任何一方联系中断,站牌信息就无效了。

④易受到破坏。这种站牌成本高,可能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盗窃的对象,已有媒体报道出现几万元的站牌遭到破坏的情况。

1无线站牌系统工作原理

首先,分析一下对公交车的运行情况:一般市内公交站距大约在500~800121,那么车辆在两站之间正常运行时间为2~4min(按照车速为30km/h左右计算),而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为5~15min,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大约每5站就有一辆公交车。由于乘客一般只关心下一趟公交车辆的到达情况(如到达时间及乘客多少),所以,对于每个站牌只定位即将到达的公交车辆就可满足乘客要求。因此,通过把公交车辆当前到达某站的信息传递给其他4个站牌,再经过计算就可以预测出该车辆到达的时间。该预测精度已经可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系统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如图1所示):当车辆1到达某站A时启动车载发射机,发出车辆到达信号,其内容包含车辆识别信息、乘客状况等。由站牌内处理器记录到达时间,并由A站发射机发送该车辆到达A站的信息,其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可到达该车辆运行方向的下一站(A+1站)。A+1站接收到车辆到达A站的信息后,处理器根据所收到的信息,驱动显示系统显示车辆到达A站,同时转发此信息给下一站。下一站(Aq-2站)收到信息后,信息处理方式与A+1站相同。直到该线路前一趟车(车2)即将到达的站点Aq-孢站收到此信息,它将不再转发该信息(此时它应负责转发车2的即将到站信息)。

图1站牌信息中断传输原理

paper@mesnet.com.cn(投稿专用)Microcontrollers&EmbeddedSyst删17 万方数据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360docs.net/doc/979415439.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应用GPRS技术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任课教师夏宇敬 学生姓名张雪洁 学号 专业班级09级交通运输(本) 成绩 德州学院汽车工程系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应用GPRS技术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张雪洁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分组无线服务(GPRS)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结合中国智能公交系统现状与需求,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通过对公交调度系统的调度方法深入分析,将动态交通状态信息与车辆定位信息有效融合,实现了对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功能。 关键词: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分组无线服务 1.选题依据及意义 在公共交通的运行中 ,经常需要根据车辆运行状况在中途站对车辆实施临时调度措施,实时调度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公共汽车的实际行驶状况与计划的行车时刻表的差距,实现对公交系统的合理规划利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调度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调度方法。主要凭借调度人员的经验进行调度,不仅任务繁重,而且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实时客流量情况,经常出现乘客等车时间过长或车辆满载率过低等情况,从而造成公交服务水平低下,客流日益减少。此外,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现象时常发生,车辆事故等突发事件也存在上升势头,随着城市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变,道路堵塞影响车辆运行速度的状况也日益严重[1]。仔细分析传统的调度方法,我们不难得出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足,所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城市公文管理,努力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现已成为摆在各城市主管领导及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套具有车辆实时定位、监控和远距离智能调度的系统将十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 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 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 '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浅析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浅析 【摘要】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立足于公交企业运营管理组织模式的变化, 强化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功能, 加强中央监控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改变了乘客、运行车辆固定配属某线路的僵化做法, 实现了区域调度所辖乘客、运行车辆面向所辖线路的统一调配使用。 【关键词】智能公交智能调度公交系统 公交运营调度是整个公交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提高城市公交运营调度水平、改善公交系统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 智能化公交调度系统立足于公交企业运营管理组织模式的变化, 强化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功能, 加强中央监控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改变了乘客、运行车辆固定配属某线路的僵化做法, 实现了区域调度所辖乘客、运行车辆面向所辖线路的统一调配使用。因线路行车时刻表的编制与劳动班次的配备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实施, 故调度的控制规模由技术与调度台作业能力两方面因素决定。 一、建立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基本思路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就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动态地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它是公交车辆调度发展的新模式,是公共交通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一些城市智能公交的发展还处于摸索状态,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企业由于缺乏客流信息的支持和必要的理论指导,运营计划的制订主要依据调度管理人员的经验,使得公交服务水平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需要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对公交运营车辆调度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输出显示,实现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信息服务等功能,彻底改变传统调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构成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主要由公交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车载移动站和电子站牌等几部分构成。 (1) 公交调度中心 公交调度中心主要由信息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协调调度系统和紧急情况处理系统组成。信息服务系统负责向用户提供公交信息如出行前乘车信息、换乘信息、行车时刻表信息、票价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接收定位数据,完成车辆信息的地图映射,其功能包括地理信息和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地图的显示与编辑、车辆道路等信息查询、数据库维护、GPS数据的接收与处理、GPS数据的地图匹配、车辆状态信息的处理显示、车辆运行数据的保存及管理等。

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

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目录 1引言. 1 2系统的需求分析. 3 2.1 问题定义. 3 2.1.1 JSP编程技术. 3 2.1.2 PHP编程技术. 4 2.1.3 ASP编程技术. 4 2.2 问题的解决方案. 5 2.3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 3 系统方案设计. 9 3.1 系统设计的目的. 9 3.2 系统设计思想. 9 3.3 系统模块分析. 9 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 4.1 系统设计相关内容. 11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1 4.3 数据库设计. 15 4.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15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19 5 系统详细设计. 22 5.1 查询功能. 22 5.2 管理员功能. 27 6 系统实施概况. 33 6.1 系统软硬件实施要求. 33 6.2 系统测试. 33 7 结论. 35 致谢.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38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城市公交管理系统论文一一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TM等有线或GRPS, 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等。 2.3.2事务处理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身份认证功能. 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存证举证功能. 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公交营运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公交营运调度系统 解决方案 上海澳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3) 2. 解决方案 (5) 2.1 系统架构 (5) 2.2 主要设备组成 (6) 2.2.1 智能车载调度终端 (6) 2.2.2 司机显示屏 (7) 2.2.3 车载键盘 (8) 2.2.4 电子站牌 (8) 2.2.5 客流统计 (9) 2.3 功能说明 (10) 2.3.1 定位 (10) 2.3.2 安全 (10) 2.3.3 监控录像 (10) 2.3.4 设备扩展 (11) 2.3.5 营运调度 (11) 2.3.6 报表统计 (11) 2.3.7 数据分析 (12) 2.3.8 服务用语功能 (12) 2.3.9 功能图示 (13) 3. 系统特色 (15) 3.1 提高数据精度 (15) 3.2 提高通信链路稳定 (15) 3.3 整合车载信息 (15) 3.4 一体化显示屏 (16) 3.5 大容量处理与存储 (16) 4. 核心优势 (18) 5. 客户案例 (19)

1.前言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交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城市公共交通如血脉一般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着营养。而在我国,地铁普及率较低,城市公交的主要方式还是地面公交。公交行业具有乘客流动性大、密度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又往往后果严重。公交行业除了面对驾车安全、防盗防抢、司乘纠纷等传统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新形势下针对公共交通的恐怖事件,这对公交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出行环境,已成为公交行业关注的主要课题。 上海澳马公司作为专业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来先后参与了香港回归、50周年国庆、APEC会议、北京奥运、60周年国庆阅兵、上海世博、深圳大运会等多项国家及各大城市的重点项目建设,以骄人的业绩赢得用户、专家、业界乃至政府机构的首肯。 其中由上海澳马自主开发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已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有序运作,该类城市的市场份额50%以上。该系统建立在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了车辆运营企业调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科技管理,实现了车辆调度智能化、实时化、无纸化,同时实现了为乘客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服务。 中国经济的发展凸现公交行业在运营管理上四个方面的需求: 1)安全 对安全防控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并可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远程视频监看以及监控图片的抓拍。 2)运营管理 对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配车排班、调度日志,电子路单管理、路单日报管理,实时调度发车管理,用来解决运力配备、提高车辆利用率、合理分布线路网点等问题。 3)乘客服务

GPS智能公交调度监控管理系统简介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二、系统方案组成 (2) 2.1系统架构 (3) 2.2车载终端 (4) 2.3 LCD调度屏 (7) 2.4电子站牌及始末站调度牌 (8) 2.5 软件系统 (10) 三、系统总述 (11)

公交智能营运调度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公交智能营运调度系统主要由智能车载终端、调度后台系统、电子站牌等部分组成,实际应用时还要用到GPS卫星网络系统和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系统。 智能车载终端安装在公交车上,能实时接收并处理调度中心发出的信息,并可以与后台管理中心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同时,车载终端系统还会对车辆速度、行车线路、停靠站点等进行智能监控,当某些参数超过标准值时,终端系统会自动报警,司机可采取相应措施,使公交车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后台中心能掌握路上运行车辆载客量、速度、停靠、等各种情况信息,可根据车辆位置速度等因素预计出车辆到站时间、距离等,并将这些预报信息通过GPRS发送到各电子站牌显示出来,乘客通过电子站牌可清楚了解等车情况,极大方便了乘客,提高了公交服务质量。 后台系统可将电子地图、公交线路网分别或同时,全部或局部显示在屏幕上,通过操作可以在电子地图上选取车辆并显示此时车辆的运行状态、速度、方向、线路号、车牌号码、车型等;可以在公交线路网络上查询任何一条线路的情况,如线路的总长度、站点设置的数量、站点地理位置、站名、每部车辆在线路中的位置、行驶方向、发车时间、末班车时间等;可以向车辆发送指令信息,如:越站、加速、减速等待等等。指令信息的发送可以通过车载终端液晶汉字显示,亦可通过GPRS无线通讯网络发送,无线通讯可群呼、单呼、并为双向信息传输;后台管理中心和二级管理站备有车辆报警紧急自动提示功能,可使车辆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后台记录数据库,出具各种运营报表。

【标准】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 家居设备通过Zigbee 进行无线组网,把家居设备的信息和数字视频传输到因特网网络上, 进行实时的显示并进行后续的利用和控制;同时将收集各处传输进来的数字视频信息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识别。如入侵检测,人脸检测和识别等。 智能家居又称为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 表示。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 ON ic 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Home)、网络家居(NetworkHome)、智能家庭/建筑(Intel ligent Home/Building)等。 智能家居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智能家居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通畅,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1 项目概述 1.1 智能家居发展概况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网络家电)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的,自从美国在1984 真正的智能建筑出现以来,国外已经有将近30 年的研究历史,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03 年才逐步应用于高端市场,而且标准不统一,如海信、海尔、清华大学等大家各自为营。由于智能家居系统具有安全、方便、高效、快捷、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使得智能家居的开发与建设成为21 世纪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智能家居在节能方面的效果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开发板主要参数 本项目所使用开发板为Real6410 开发板,采用三星公司的ARM11 内核的处理器 S3C6410.开发板上还集成了123 M的DDR 内存以及1 GB NandFlash, 同时预留了

城公交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据库系统实践》报告 设计题目:城市公交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20052498 号:学 班专业班级:计算机4 月 2009 年9

一、设计要求 1.全面的信息维护功能,包括主要的交通线路,公交车,停靠站等; 2.乘车线路优化算法; 3.综合交通信息查询,包括道路、公交线路、目的地、乘车方案。 二、开发环境与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Windows XP SP3 三、设计原理 首先使用WinInet编程,从合肥公交网站不断查询公交路线,保存到本地,然后通过解析字符串获得每条路线的公交号和站名建立数据库BusPath。 再次解析保存的文本扫描每条路线,获得站名并判断是否已经插入到数据库中新建名为StationName的数据库。 建好数据库后,通过数据库编程以及数据库建设优化实现公交系统多功能及模糊查询。 四、系统功能描述及软件模块划分 可实现公交路线多功能查询,并且支持模糊查询,大致分为三个模块 4.1 起点和目的地查询 4.1.1 直接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4.1.2 一次换乘查询 4.2 站点查询支持模糊查询 公交线路查询4.3 五、设计步骤 本程序用到的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工程 5.1 ReadIePage工程功能不断地查询合肥公交网站,查询到的公交路线结果保存到pathSave.txt文件中。 5.2 CreateDB工程功能使用ReadIePage工程生成的pathSave.txt文件建立数据库。 5.3 BusSystem工程功能通过数据库编程实现公交路线的多功能查询。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图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辽宁建材 2008年第5期 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图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对家庭及住宅小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被引入家庭及住宅小区,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见增高,体现在希望住宅不仅更便利、舒适而且更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智能家居中。 无线监控系统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无线宽带通讯技术、图像解压缩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红外图像采集技术、工业数据采集等诸多学科的技术。与传统的有线监控系统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系统的组建比较简单,可省去布线的麻烦;具有可移动性,并且不受地点限制,可随意摆放在家里任何一个角落;在拆迁时直接取下布置的无线监控产品就可以带走了。 目前,无线图像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居监控、交通监控、110报警中心对城市重要现场监控、公安通讯指挥车的重要现场监控、收费站监控系统、油田及矿山的重要现场监控、重要仓库,码头、森林防火监控、银行监控联网等领域。 2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无线传输技术林立,都在争取成为市场标准。每个技术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有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等特殊要求的;有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的;还有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的。 (1)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离无线接口,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但蓝牙技术遭遇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2)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 IrDA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能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 (3)Wi-Fi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4)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它此前被称作“HomeRFLite”或“FireFly”无线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与蓝牙、红外、GSM/GPRS和无线局域网等无线系统相比较,ZigBee技术的主要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低、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安全、网络容量大、优良的网络拓扑能力、有效范围小、工作频段灵活等特点。 赵强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本文结合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图像监控解决方案,并介绍了该方案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的方法及过程。 [关键词]ZigBee;智能家居;图像监控;无线通信;微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U8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42(2008)05-0028-03 [收稿日期]2008-05-14 28

公交GPS智能调度培训

公交G P S智能调度培训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公交GPS智能调度培训资料 一、智能调度工作要求 1、调度员要严格遵守总公司关于智能调度系统的各项制度和管理规定,切实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熟悉掌握线路基本情况、车辆配备、人员安排、道路、线路客流、客向、客源、气候等情况,能够及时了解运营过程中车辆人员的动态、路况和客流的变化;转变管理思路,由传统的手工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地利用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行车作业计划,对车辆运行进行指挥和实时监控,根据实际合理、机动灵活地调整配车、配班,指挥生产运营,做到运力与运量的合理匹配,提高车辆满载率,保证运营计划任务的完成。 2、调度员要保证首末班车准点发出,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调配车辆,并上报。 3、客流分为工作性客流、学习性客流和文娱生活性客流。除了传统的客流调查方式,还要会利用运营调度系统、车内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公交出行客流量、出行结构等。 4、行车调度工作要按照“人多车密,人少车稀”、“高峰未到早加车,高峰要过缓抽车”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发挥车辆运能。在高峰时段、平峰时段、路堵串车时,要有预见性,提前安排组织储备运力,快速做出调整安排。灵活机动地采取多种调度方式,通过压缩停站时间、提前或拉后发车、放站等方式,调整周转时间、行车间距,使行车秩序正常化。避免运力浪费,减少无效公里的投入,缩短乘客候车时间。节

假日期间要取消日勤班,并减少班次投入;根据天气变化和客流情况适时增减班次。 5、调度员日常电脑操作常用软件主要有计划排班系统、运营调度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场站视频监控系统(CMS)、飞鸽传书等,要熟练掌握,会使用车载视频监控系统抓拍驾驶员违规图片,截取视频,下载历史视频并回放。 二、智能调度系统注意事项 (一)计划排班系统 计划排班系统用于行车计划和配车排班的编制、审核和发布。行车计划要按照总公司下达的计划执行,而配车排班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修改班型、车辆、人员、计划车次。 (1)计划编制 1、实行定点发车的线路计划类型要选择普通计划,其他线路应选择流水计划。 2、要在班次信息里设置小班型,若是双班应设置交班时间和交班地点。 3、不要将当天配车排班所用的行车计划注销、删除。 (2)配车排班 1、班次方向(主站发车、副站发车)要根据首班发车地点正确选择,车次数要根据实际填写。 2、已确定休息或请假的驾驶员不要填在配车排班里,车辆保留。 3、可以在班次一栏更改小班型,在调整车次里更改大班型。当新建班次时,先设置好上下班时间(日勤班下班时间为下午下班时间),再在调整车次里添加车次信息。

城市智能公交系统

摘要 本系统由公交车系统和站牌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公交车系统采用高性能的ATmega128和ATmega16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自动报站功能、红外避障功能、终点站无线充电功能,并结合红外传感技术实现与站牌系统的通信。站牌系统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用串口总线通信技术实现站牌间的互相通信,并具备LCD汉字显示功能、LED闪亮提醒功能。 关键词: ATmega128 ATmega16 AT89S52 单片机红外避障自动报站无线充电串口总线通信

Abstrac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bus system and bus system has two major components. Which bus system uses high performance ATmega128 and ATmega16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realizing automatic function, infrared obstacle avoidance function, the terminal wireless charging fun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and bus system communication. Stop system using AT89S52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using serial bu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stop between each other communication, and with LCD display Chinese characters, a LED shining reminding function. Key word. ATmega128 ATmega16 AT89S52 singlechip infrared obstacle avoidance automatic station wireless charging serial bus communication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公交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公交管理问 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运 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运用数字化技术尤其是GIS技术来解决交通领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规划分析等问题已经成为交通管理信 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公交信息,同时也为了方便公交乘客的出行,本文 开发了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城市的公 交站点、道路和公交线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在乘客给出起点和终点后,自动计算出最优的乘车路线,设计出合理而有效的算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交客流分配更加合理。 一:功能需求分析 (1)对于市内对公交线路不太熟悉的居民以及外地旅客来说,他们 在以公交方式出行时,在选择公交线路和乘行方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而该系统除了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公交线网基础信息、线路运行信息外,还可以将几种经过计算机分析的最佳出行线路及换乘方案推荐给出行者,通过对乘客选择线路进行合理引导,减少乘客的出行延误,从而提高整个 公交线网的运行效率。 (2)对于城市公交管理部门来说,应当是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实现人的移动的经营活动中,使公共交通管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改革与发展。利用

该系统GIS的专题地图可以显示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交通事故分布、交通违章分布、道路的现状和道路规划等专题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直观的决策分析工具。在交通运营管理中,利用GIS技术的网络分析,缓冲分析等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公交网络覆盖状态,分析公交线路设置是否合理,评价公交站点选址是否科学等。 (3)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当然,对于城市公交企业来讲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城市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多种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制约,如政府政策、城市人口数量、居民消费需求、城市交通结构等,以及企业资产状况、产权体制、经营管理者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而经营管理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部门确定乘客的地理分布以及确定公交线路和站点附近的人口,出行流量,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满载率,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从而方便了企业对公交线路的规划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的投放量的部署。 二:系统结构设计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GIS技术在城市公交交通管理信息中的应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基于ZigBee的城市智能公交网络系统

基于ZigBee的城市智能公交网络系统 ■河北理工大学朱开宇刘佳宇安永丽 王文辕王烽源 提出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系统。该系统基于分布式ZigBee网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全部线路车辆…的定位和预报功能,同时具有高可靠性和易扩展性。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路由短距无线网络通信技… 术,但由于其管理网络范围有限,无法直接用于整个城市公交线路。本文以划分区域和边界路由的方式 解决了上述问题,给出了区域化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ZigBee低成本智能公交CC2430 引言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交通的治理是政府工作中的首要大事,而公共交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城市交通是否便利的关键。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公交车,因此利用科技发展智能公交是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普通的公交站牌仅能为乘客提供公交路线信息,而不能提供乘客同样关心的车辆位置信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这种不便因素越来越困扰人们,从而影响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于是,以GPS配合控制中心的智能公交系统应运而生:在公交车上安装GPS,为控制中心提供车辆位置信息;控制中心再通过有线网络或GPRS网络反馈到电子站牌,显示车辆到达的信息。 这样的系统虽可以提供车辆位置信息,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①站牌显示的到达时间存在较大误差。由于路况、定位精度、信息刷新时间、信息处理传送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显示时间精确度较差,乘客对这样的信息无法重视。 ②整个系统的成本很高。每辆公交车安装GPS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构建一个庞大的监控中心和带有无线接收系统的点阵显示站牌,几条路线成本就几百万。此外,还需不断投入运行维护的费用,例如在使用GPRS通信的站牌系统中,每辆车需要缴纳GPRS包月的费用。 ③系统过于复杂,可靠性有所下降。保证所有公交车辆和站牌都能与中心通信,且不受阻碍是较困难的。一旦任何一方联系中断,站牌信息就无效了。 ④易受到破坏。这种站牌成本高,可能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盗窃的对象,已有媒体报道出现几万元的站牌遭到破坏的情况。 1无线站牌系统工作原理 首先,分析一下对公交车的运行情况:一般市内公交站距大约在500~800121,那么车辆在两站之间正常运行时间为2~4min(按照车速为30km/h左右计算),而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为5~15min,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大约每5站就有一辆公交车。由于乘客一般只关心下一趟公交车辆的到达情况(如到达时间及乘客多少),所以,对于每个站牌只定位即将到达的公交车辆就可满足乘客要求。因此,通过把公交车辆当前到达某站的信息传递给其他4个站牌,再经过计算就可以预测出该车辆到达的时间。该预测精度已经可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系统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如图1所示):当车辆1到达某站A时启动车载发射机,发出车辆到达信号,其内容包含车辆识别信息、乘客状况等。由站牌内处理器记录到达时间,并由A站发射机发送该车辆到达A站的信息,其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可到达该车辆运行方向的下一站(A+1站)。A+1站接收到车辆到达A站的信息后,处理器根据所收到的信息,驱动显示系统显示车辆到达A站,同时转发此信息给下一站。下一站(Aq-2站)收到信息后,信息处理方式与A+1站相同。直到该线路前一趟车(车2)即将到达的站点Aq-孢站收到此信息,它将不再转发该信息(此时它应负责转发车2的即将到站信息)。 图1站牌信息中断传输原理 paper@mesnet.com.cn(投稿专用)Microcontrollers&EmbeddedSyst删17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