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10-2 10-3

N=a n′10n+ a n-1′10n-1+ …… +a1′101+ a0′100+ a-1′10-1+ …… +a-m ′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2

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8

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② 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设一个基数为R 的数值N ,N=(d n-1d n-2…d 1d 0d -1…d -m ),则N 的展开为:N=d n-1×R n-1

+d n-2×R n-2+…+d 1×R 1+d 0×R 0+d -1×R -1+…+d -m ×R -m 。

说明:(d n-1d n-2…d 1d 0d -1…d -m )表示各位上的数字,R i 为权。

例如:十进制数2345.67展开式为:2345.67=2×103+3×102+4×101+5×100+6×10-1+7×10-2

2、二、八、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1011.011)2=1×23+0×22+1×21+1×20+0×2-1+1×2-2+1×2-3=(11.375)10 ②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246)8=(2×82+4×81+6×80)10=(166)10 ③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2AB.C)16 =(2×162+10×161+11×160+12×16-1)10 =(683.75)10

练习:①(11001)2=(25)10 ②(110110)2=(54)10

③(165)8=(117)10 ④(207)2=(135)10 ⑤(2CF )16=(719)10 ⑥(59)16=(89)10

总结:n 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是按权展开法。(将n 进制数按权展开相加即可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对于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

【例题1】 二进制的1000001相当十进制的______,二进制的100.001可以表示

为______。

A :① 62 ② 63 ③ 64 ④ 65

B :① 23+2–3 ② 22+2–2 ③ 23+2–2 ④ 22+2–3

【例题2】 八进制的100化为十进制为______,十六进制的100化为十进制为

______。

A :① 80 ② 72 ③ 64 ④ 56

B :① 160 ② 180 ③ 230 ④ 256 【例题3】下列有关“基数”表述正确的是(A )B

A 、基数是指某一数字符号在数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值的大小

B 、二进制的基数是“二”,十进制的基数是“十”

C、基数就是一个数的数值

D、只有正数才有基数

第二课时

3、十进制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的方法

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除2取余逆排法)

所以:(236)

10=(11101100)

2

②十进制转换为八进制的方法(除8取余逆排法)

例如,将十进制数236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如下:

8|236

8|29 ............... 4 八进制低位 8|3 (5)

0 …………… 3 八进制高位

所以:(236)

10=(354)

8

③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的方法(除16取余逆排法)

例如,将十进制数236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方法如下:

16|236

8|14…………… 10(A)

十六进制低位

0…………… 14(E)

所以:(236)

10=(EA)

16

总结::十进制整数转换为n进制整数的方法

除n取余逆排法

将已知的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反复除以n(n为进制数,取值为2、8、16,分别表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直到商是0为止,并将每次相除之后所得到的余数按次序记下来,第一次相除所得的余数K

为n进制数的最低位,最后一次相除

所得余数K

n-1为n进制数的最高位。排列次序为K

n-1

K

n-2

…K

1

K

的数就是换算后得到的n

进制数。

课堂练习:

①(25)10=(11001)2

(25)10=(31)8

(25)10=(19)16

解: 2|25 8|25 16|25

2|12 .... 1 8|3 .... 1 16|1 . (9)

2|6 ...... 0 0 (3)

2|3 0

2|1 (1)

0 (1)

②(412)10=(110011100)2

(412)10=(634)8

(412)10=(19C)16

2|412 8|412 16|412

2|206 ... 0 8|51 ... 4 16|25 (12)

2|103 ... 0 8|6 ... 3 16|1 (9)

2|51 ... 1 0 ... 6 0 (1)

2|25 (1)

2|12 (1)

2|6 0

2|3 0

2|1 (1)

0 (1)

十六进制高位

第三课时

4、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整数这间的转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数学关系,即23=8,24=16,而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用这关系衍生而来的,即用三位二进制表示一位八进制,用四位二进制表示一位十六进制数。接着,记住4个数字8、4、2、1(23=8、22=4、21=2、20=1)。现在我们来练习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

①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八进制整数

方法:取三合一法,即从二进制整数的最底位起,向左每三位取成一位,接着将这三位二进制按权相加,得到的数就是一位八位二进制数,然后,按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的数字就是我们所求的八进制数。如果向左取三位后,取到最高位时候,如果无法凑足三位,可以在小数点最左边(最右边),即整数的最高位添0,凑足三位。例例1:将二进制数101110转换为八进制

(11001)

2=

2

=(31)

8

得到结果:将11001转换为八进制为31例2:将二进制数1101110转换为八进制

(1101110)

2=

2

=(156)

8

1 5 6

得到结果:将101110转换为八进制为156

②八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方法:取一分三法,即将一位八进制数分解成三位二进制数,用三位二进制按权相加去凑这位八进制数,小数点位置照旧。

例:将八进制数67转换为二进制

3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图文混排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图文混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图文混排《图文混排》说课稿 教材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教材分析 《3-4图文混排》是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第三章的第四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插入并美化文字材料及图片,最终实现图文混排。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WORD文档格式操作的能力,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图文混排,为后面表格、电子表格、幻灯片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小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再结合日常的应用来看,本小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普遍,因此在本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他们在上小学以及时初中接触过电脑,但很多学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到职业学校以后,这一点更为明显。进入职业学校的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基础层次不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 (2)能在WORD中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编辑文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预习的习惯。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加强科学与人文融合; (2)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制定的依据:编辑文本信息是学习第三章WORD软件的最基本的能力。 2(难点 插入图片。制定的依据: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文字材料较多,而图片相对较少,学生有畏难情绪,接受困难些。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从插入文字材料这个小任务着手,分组讨论,然后先让一些小组演示操作,再让大家一起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操作比较,从而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重点。 4(难点的突破 复制网页的内容讲完后,引导学生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片的操作,引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操作、探究,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模式。教师活动图: 引导设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总结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课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的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十进制不是唯一的数的表示方法,表示数的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的位权都是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的位权依次是100,101,102,103 ……;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的位权依次为10-1 10-2 10-3 N=a n ?10n + a n-1 ?10n-1+ …… +a 1 ?101+ a 0 ?100+ a -1 ?10-1+ …… +a -m ?10-m 数制的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的数字。 举例:(101)2与(101)10 基数: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 权:是其基数的位序次幂。 ① 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的概念 (1)十进制(D ):由0~9组成;权:10i ;计数时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 表示。 (2)二进制(B ):由0、1组成;权:2i ;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进行;用(101.11) 2 或101.11B 表示。 (3)十六进制(H ):由0~9、A ~F 组成;权:16i ;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 进行;用(IA.C )16或IA.CH 表示。 (4)八进制(Q ):由0~7组成;权:8i ;计数时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进行;用(34.6) 8 或34.6Q 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是数字后 加相应的大写字母D 、B 、H 、Q 。 ② 按权展开基本公式: 设一个基数为R 的数值N ,N=(d n-1d n-2…d 1d 0d -1…d -m ),则N 的展开为:N=d n-1×R n-1 +d n-2×R n-2+…+d 1×R 1+d 0×R 0+d -1×R -1+…+d -m ×R -m 。 位值 位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北师大版)

课题: 6.3数据的表示(2)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目标达成: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 A A B C 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创境激趣】 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 (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 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 女 167 81 88 优 2 男 162 78 85 良 3 女 165 86 90 优 4 男 160 81 99 中 5 女 165 94 8 6 优 6 女 16 7 83 75 良 7 女 165 8 8 94 优 8 男 166 7 9 98 优 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 女 162 91 89 优 学号 性别 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 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 女 160 92 93 优 19 男 164 83 89 优 20 女 161 75 77 良 21 男 162 86 97 优 22 男 164 91 91 优 23 女 163 87 82 优 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 男 164 78 75 良 30 女 161 89 87 优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5.2 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会把统计数据分类整理用统计表表示,并绘制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3.学会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4.养成乐于接触社会生活中的数据信息,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数据的表示. 2.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知识概览图 新课导引 1.问题探究:你能说出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合作交流:生l:可以用表格表示数据,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生2:我们在小学接触过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如图5-2-1所示,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全世界共有几个大洲?哪个洲的面积最大? (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5)你能从图中知道地球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吗? 学完了本节,你一定会顺利解答的! 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统计表: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表格的形式,使数据更直观、清楚、便于分析.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统计图的选择:一般来说,单个对象或单个因素的绝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相对统计数据较适合用扇形统计图. 提示:(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纵轴应从0开始. (2)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说明问题. 知识点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统计图表能非常简明地传达信息,要明确统计图表中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可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提示:注意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单位及意义. 课堂检测 基本概念题 1、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在上一次移动通讯公司职工运动会上的4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 条形统计图如图5-2-4所示,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很直观地从统计图中读出某支篮球队每场比赛的成绩? (2)每种统计图是否具有特殊的作用?

数据的表示 知识讲解【名校学案word版+详细解答】

数据的表示——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2.了解频数等概念,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组距、频数与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1.组距: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2.频数:落在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 3.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类别及其对应的频数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 要点诠释: (1)求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 (2)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3)频数分布表能清楚、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 时,要灵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 的整数部分+1. 要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 (1)横轴:直方图的横轴表示分组的情况(数据分组); (2)纵轴:直方图的纵轴表示频数; (3)条形图: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是条形图,每一条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长方形、底边长是这个组的组距,高为频数. 2.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要点诠释: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对于等距分组的数据,可以用小长方形的高直接表示频数的分布. 3.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 (2)区别: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中各矩形是分开排列,中间有一定的间隔;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而条形图是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要点三、统计图的选择

中职说课稿

中职说课稿 导读:本文中职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职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数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一、进位计数制 数制是人们为了处理数字所做的一种进位规定。 人们日常习惯使用十进制数,实际上也经常使用其它进制数。如60秒为1分,60分为1小时;两只鞋为一双;中国旧制秤16两为1斤等。 计算机中应用的逻辑电子器件具有通、断两种稳定状态,与二进制数的1、0对应。因而在计算机中利用一系列的0、1来表示数字、图形、符号、语音等信息,这种二进制组合称为二进制编码。计算机识别处理代表信息的二进制编码,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 计算机中常用进位计数制的数码 数制数码 二进制0 1 八进制0 1 2 3 4 5 6 7 十进制0 1 2 3 4 5 6 7 8 9 十六进制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基数:数码的个数 进位计数制:“逢基数进位”的计数制,称为进位计数制。 二、不同进制数的转换 助记符:B 代表二进制数O 代表八进制数 D 代表十进制数H 代表十六进制数

1、r 进制转化成十进制 方法:按位权展开,计算多项式之和。 2、十进制转化成r 进制 整数部分:除以r取余数,直到商为0,余数从下到上排列。 小数部分:乘以r取整数,直到纯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一定精度,整数从上到下排列。 说明:十进制小数转化成r 进制小数时,多数数无法使纯小数部分为零,只能根据要求某一精度。 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的转换 三位二进制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即: 000 —— 0 001 —— 1 100 —— 4 010 —— 2 101 —— 5 110 —— 6 011 —— 3 111 —— 7 由此可见:每3位二进制数可代表1位8进制数。 3位二进制数:最高位的1相当于4,次高位的1相当于2,最低位的1相当于1,4、2、1 的关系可以很方便地实现2进制数与8进制数的转换。 以小数点为分界,整数部分:自右向左,位数不够,在最左侧补0;小数部分:自左向右,位数不够,在最右侧补0。 注意:转换计算中,小数部分最右侧一定要补0 。 4、二进制数与16进制数的转换 四位二进制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5,即: 0000 — 0 0100 — 4 1000 — 8 1100 — C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6.3数据的表示导学案(第一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初一数学备课组供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从中获取信息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自主预习: 自主解惑(独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5-166标记自己不懂得内容,并完成随堂练习。 合作交流(对学) 1、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 会组织受同学们欢 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整理归纳:1、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2、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3、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 4、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 5、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 合作交流(群学)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总结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2、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预习诊断 1、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度数 与的比 2、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第反映各部分在所占的比例。 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计算所占的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度数,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第五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2、能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3、了解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教学重点]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教学难点] 二进制数的特点及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设计] “数字化”这个词,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然而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数字化代表着什么意思,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本课试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信息数字化的含义和意义。 在新课的引入部分,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十进制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照给出二进制数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进行灯泡亮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了二进制数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过程。第三部分,给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转换,通过活动2让学生理解英文字符与汉字字符存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在探索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活动的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外部条件。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走向体验的发生和丰富深刻,实现简单的信息数字化编码。 二、设问导读 (1)、由十进制数的特征分析,对照引出二进制数的特征;(2)、由灯泡亮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二、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⑴、活动1,学生自主活动,用windows附件中所带的计算器功能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⑵、给出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给出计算机中存储器容量单位,并给出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活动2(巩固训练),学生自主活动,观察记事本中,英文字母和汉字所占位置宽度的不同,得到一个英文字符用一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存放的结论。 四、拓展探究活动 ⑴、按要求准备三个电筒; ⑵、根据表5-1实现表中所要求的电筒的状态; ⑶、学生独立实验,完成表5-2的内容,实现简单的信息数字化编码。 五、课后反思:

中职技能高考模拟试题说课讲解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模拟试题(一) 计算机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均不得分。 1.纵观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动力,最初就是要制造出能快速计算的机器 B.某一个时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完全依赖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微电子技术 C.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图灵、冯·诺依曼等科学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描述的摩尔定律,在现代仍然适用 2.电子计算机按主要电子元器件的变化分成了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是一样的。 A.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 B.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C.计算机采用的材料 D.计算机的性能和价格之比 3.下列关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OA的实质是计算机辅助人类进行办公,所以属于CAD应用领域 B.CAD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诞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 C.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集合促进了虚拟现实和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 D.电子商务的实质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商务活动 4.C语言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它的开发者被称为“C语言之父”的是()。 A. Ken Thompson B.Dennis Ritchie C. Bill Gates D. Gordon Moore 5.下面哪一个计算机应用领域一般使用的是巨型机()。 A. 信息处理 B.过程控制 C. 电子商务 D.科学计算 6.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布尔 B.图灵 C.冯·诺依曼 D.香农 7.EDVAC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 A.外型结构 B.总线结构 C.存取结构 D.体系结构 8.下列关于信息和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确定性的东西 B.信息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C.数据是对信息的正确描述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 1、进位计数制

?以十进制为例: 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 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 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 2与(101) 10 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 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 (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 10 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 2或101、11B表示。 (3)十六进制(H):由0~9、A~F组成;权:16i;计数时按逢十六进一得规则进 行;用(IA、C) 16 或IA、CH表示. (4)八进制(Q):由0~7组成;权:8i;计数时按逢八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6) 8或34、6Q表示。 总结:不同数制得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括号及数字下标,另一种就是数字后加相应得大写字母D、B、H、Q。 位值位权

中职计算机教师说课稿《5.4计算与处理数据》

《计算与处理数据》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与处理数据》。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编辑演示文稿对象》是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五章第4节。这节课是在已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使用Excel计算与处理数据。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在EXCEL中使用公式、使用自动求和按钮以及使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对Excel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掌握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分类汇总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使用公式计算和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具有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基本统计函数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2.教学难点:函数的正确使用以及高级筛选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协作”等形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四、说学法

计算机数据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 (2)能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3)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表示数字十进制数不是唯一的数,并能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更好掌握复杂的计算机知识垫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难点:二进制数的特点及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小学时学过的十进制数,说出十进制数的特点。 (1)由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 (2)进位法则是:逢十进一。 从而引出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2.计算机与二进制 请学生看书然后对照十进制数的特点来归纳二进制数: 二进制的特点: (1)由0、1这两个数组成。 (2)进位法则是“逢二进一”。 3、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换算。 老师先演示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过程,然后请学生参照书中的对照表进行几道二进制和十进制换算的小练习。 提示: (1)学会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2)二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二进制加减法的运算。 (4)可以适当地拓展到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4、ASCII码和汉字代码。(作了解) 将ASCII码和汉字代码从占位大小,代表字符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码的特点。 提示:ASCII码不必记忆,但要简单了解大小写字母的ASCII码的大小关系。 5、学生练习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及二进制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

10.1.1 统计调查(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重要作用;会画扇形图,并会用扇形图描述数据。(重点、难点) 3、体验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知识链接: 条形图:是用小长方形的()直观反映数量的()和()的统计图。 扇形图:是用圆代表(),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中的(),通过扇形的大小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 三:自学新知: 1、阅读课本第135页问题1,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都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法收集数据?该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呢? (2)如果我们得到数据之后,该怎么来整理这些数据呢?说一说你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呢? (3)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划记法表中的信息,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数据? 2、下边是某班40名学生本次考试的数学成绩(120):108、101、110、116、110、104、99、102、97、10 3、91、103、87、89、97、99、7 4、81、100、97、83、84、67、89、67、66、86、79、112、98、54、44、79、60、44、34、73、56、102、87.请你根据自学内容完成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1):整理数据:(统计表)(2)描述数据:(条形图、扇形图) (3)分析数据: 思考:1:数据统计图的绘制包含几个部分?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2:条形图的绘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它的圆心角是怎样确定的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3 数据的表示(1)学案(无答案)(新版

K12资源汇总,活到老学到老 6.3 数据的表示 教师寄语:坚韧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勤奋是到达幸福彼岸的桨叶 一、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有效 1. 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课标要求: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温馨提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学习重点: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学习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课前热身——温故而知新 CCTV-4中国焦点2008:您认为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孔子、长城、中国龙(从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由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孔子 中国龙 长城 四、课堂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制作扇形统计图 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⑴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________ 比赛 .

K12资源汇总,活到老学到老 ⑵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_________. ⑶ 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具体做法如下: ⑴ 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其他⑵ 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探究点2: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______扇形表示总体的25%? ⑵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年级的1000人,那么扇形B 大约代表______人? ⑶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_______公顷稻田? 例题:1. 沈阳107中学对图书馆的书分成3类,A 表示科技类,B 表示科学类,C 表示艺术类,所占的百 分比如图1,如果该校共有图书8500册,则艺术书共有_______册. 2. 某初中学校的男生、女生以及教师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若该校男生、女生以及教师的总人数为1200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校教师共有___________人. 图 1 图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奇妙的二进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重点介绍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式,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小学阶段没有涉及。本节的上一课是《计算系统及工作原理》,本节课紧随其后,对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原理做了较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跟数学有紧密联系,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节课能否讲得生动易懂,关键在于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进行十进制计算,对二进制的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对于在计算机课中进行数学运算可能会感到枯燥,在学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可能会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整节课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觉学习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有必要,有意义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十进制引入二进制,通过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对比强化二进制的概念。 通过电筒模拟实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只有多尝试才会有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进制的概念、计算机为什么使用二进制。 2、教学难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学习新知三、探索二进制的特征 十进制: 1、0,1,2,3^9共10个数码 2、运算时逢十进一 3、从右向左,第i位上的数除 了它本身以外,还有一个权 值是10i-1 十进制的前两个特征由学生 自己填,第三个由老师讲解 着重讲解权值的得来。 二进制: 每一种进制的特征都有相同 之处,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总 结二进制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二 进制的三个特征 1、0,1两个数码 2、运算时逢二进一 3、从右向左。第i位上的权 值是2i-1 二进制数的运算 以计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什 么是逢二进一。以及二进制 只有0,1两个数码。 例:二进制数 1+1=? 10 让学生明白逢二进一 练习: 二进制读法和写法 二进制怎样与十进制区分 呢?主要从读法与写法两个 方面 读法:直接读出数码 1011读作壹零壹壹 1001让学生读出 写法:通常用括号和下标表 示不同进位制的数。 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 完成十进制前两个特征 的学习。并填写在书上 空白处。 听老师解释权值的由来 将二进制的特征填写在 书本的空白处 学生自己计算二进制的 加法,完成例题的计算 听老师解读以及自己读 出二进制数 前两个特征简单, 学生自己能够总 结,因此由学生自 己填写 权值是本节课中 二进制与十进制 转化的重点内容, 因此必须由老师 详细解读 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巩固 以例题促进学生 对二进制特征逢 二进一的理解。 二进制与十进制 都有0和1,那么 101,我们到底是 读一百零一还是 其他的呢?二进 制与十进制有什 么区别呢?通过 老师的解读,让学 生能够区分二进 制与十进制的不 同

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导学案(共4课时)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 学习目标: 1.体会数据的有用性。 2.知道收集数据的过程。 3.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会求频数和频率。 学习重点:理解数据的有用性,会计算频数和频率。 学习难点: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自主探究: ____,得票频率为____.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议一议:频数、总次数、频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频数== 总次数== 频率== 自主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做“抛硬币”的游戏.游戏时,请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填入下表游戏结束后,四个同学一起计算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

等于____,正面出现的频率和反面出现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 自主检测: 1、某同学随手写了下面一串数字: 0100100011000011100000111101000001111101.

第2课时数据的表示(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 自主探究: 1、和是数据表示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统计图有;;; 2、三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3、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这种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4、扇形统计图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何计算? 5、制作扇形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上面算出的度数,在圈里画出各个扇形; (4)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自主提升: 1、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 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计算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班人数:8+12+10+6+4=40; 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 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 当裁判员的:. (2)再计算相应扇形的圆心角.

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三篇

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三篇 中职计算机说课稿(一) 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基本操作》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xx版)课本中第五章第2节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2)掌握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

(3)掌握管理工作薄的方法包括在工作簿里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2)能熟练复制、粘贴和移动单元格 (3)会熟练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教学难点:掌握工作表数据的编辑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

新世纪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1《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教案

七年级教案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0和1是怎样表示不同信息的。 2、理解什么是二进制,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 3、理解计算机为什么要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指游戏”,理解二进制,了解0和1是怎样表示信息的。 2、通过讲授演示,学生实践练习,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 3、通过小组游戏,合作探究,感知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0和1是怎样表示不同信息的。 教学难点: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 教学设想: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手指游戏”理解二进制。 通过导学案,讲授演示,让学生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 教学时间:45`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手指图案,设置悬念——“同学们想知道这幅图隐藏着什么信息吗?”

二、进入新课 (一)通过“手指游戏”,理解二进制,了解0和1是怎样表示信息的。 1、提问:用一只手最多能够表示多少个数? 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回答。 2、老师用一只手可以表示31个数,我是怎么做到的? 3、教师讲授。 4、提问:假如有第六根手指,应该写多少数字? 5、提问:我们的手指有几个状态? 6、讲授手指屈与伸两种状态,分别用0与1表示,引入二进制。 7、讲授权值相加,二进制可转换十进制。 (二)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引入灯泡开关的事例,再次理解0和1是怎么样表示信息。 2、学生练习转换十进制,老师提示只要把二进制数的表达式按权值展开相加即可。 3、讲授二进制数的特点。 4、看图练习,写出二进制对应的十进制。看那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5、讲授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除2取余”。 6、练习,把十进制59转换成为二进制。 (三)拓展 1.日常中常见的进制 分、秒——逢60进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