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质控内容

急诊科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质控内容
急诊科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质控内容

急诊科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质控内容

1、建立了急救管理制度。I

2、制定了急救网络的管理制度。II

3、制定了院前急救管理制度。II

4、制定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快速衔接的工作制度及流程。II

5、制定了“绿色通道”的流程。II

6、制定了院前现场救治流程。

7、制定了合理安全转运的流程(途中监测)。II

8、制定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急救管理流程。II

9、制定了医疗急救演练的管理制度。III

10、实施了食物中毒医疗救援演练、大型交通事故医疗救援演练、液化气泄露医疗救援演练。III

11、制定了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

12、最新急救理论培训

(1)长托宁替换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2)气道-食道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IV

13、急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的改进。

14、新技术、新项目在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1)SC-II洗胃机的临床应用;

(2)GX-100车队管理导航系统在120救护车上的应用;

15、三基培训(半月学习一次,季度考核一次)。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3分钟内出诊,

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四)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搏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②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

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救护车管理制度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中心指挥。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救护车的管理。

三、职责

(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急诊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

(三)护理部每天检查救护车内抢救设备和药品。

(四)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

(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2-3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诊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四、工作程序

(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生、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2-3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由接120电话护士在出诊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行人员等。

(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出诊班要每班检查,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

(三)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须报本院同意,并上报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

(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

(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

(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

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患者的急诊处理。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3.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人等)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4.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5.其它应当享受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上报总值班;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

4.“绿色通道”安排护工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凡遇涉及多科的伤病员,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主管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

7.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8.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大特发事件)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医务科及行政总值班进行全面统一指挥,协调安排,各科室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

(四)绿色通道的程序

1.在急诊科处置的病人,办公时间由主管医师、急诊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名,开通“绿色通道”担保单。

2.持担保单可直接做检查,办理入院手续。

3.病人转入病房由住院收费处督促病人家属结账。

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快速衔接的工作流程

1. 患者病情通报:急救医生经与患者或其家属协商后确定患者准备运送的医院,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立即向医院通报待接收患者的信息概况。

2. 接受医院准备:接收医院做好相应准备。

3. 主动接收伤员:救护车达到医院时,送诊人员和接诊人员共同将患者运送至相应的接诊区域。

4. 相互交接伤情:在接诊区,接诊人员和送诊人员进行快速、准确的病情交接和处置情况交接。

5. 保持体征稳定:在交接过程中应继续保持维持气道和静脉通道的畅通,保持患者的稳定体位和生命体征的平稳。

6. 交接记录签收:在交接过程中送诊和接诊人员应做必要记录和签收。接诊人员为患者建立医疗卡,以便保证后续检查与治疗过程的顺畅和医疗信息的完整。

7. 衔接信息汇报:送诊人员向120指挥中心报告医院接收情况和患者的自然信息,接诊人员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本院接收情况和患者病情信息(必要时)。

8.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成批伤病员的分流与接收也遵循上述原则。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1、接120指挥中心任务后立即携带出诊物品,白天2分钟,晚上3分钟内出车。及时改变GPS状态,联系呼救者指导自救。

2、到达现场与接车人会合,携带出诊药品、器材赶赴现场,及时改变GPS状态。

3、根据现场信息首先判断是否为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120指挥中心及医院急诊科。

4、现场抢救:确保环境安全,询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做出初步判断,及时救治,随时交待病情,家属签字。

5、确定为特殊人员及时上报120指挥中心。

6、确定为危重患者上报120中心,联系送往医院急诊科,开通绿色通道。

7、医师及时告诉转送医院,如患者或家属拒绝转送,或要求转送较远的医院,必须签字。

8、转送患者:清理现场、搬运患者、救护车转送、途中监护、及时处置、与接诊医院医师交接病情、收取费用、完成任务及时改变GPS状态,返回急救站。

9、站内待命,及时整理院前急救病历,存档。

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快速衔接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快速衔接工作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由120

医生、院内值班医生共同完成,保证病人安全交接。

2、制定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快速衔接工作流程,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ICU”三环理论。

3、120医生、护士经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

4、120医生、护士返院途中,需电话告知院内急诊科,通报病人主要病情,院内相关科室作相应准备。

5、120医生、护士护送到接诊区,院内医生在接诊区等待。

6、交接时,120医生向院内医生介绍病情及处理措施,院内医生根据病情作相应处理措施,如:继续抢救或请相关科室会诊或作辅助检查,全程由120医生、护士护送。

7、完善院前急救病历,口头或书面交班,120医生、院内医生必需签字,并要求家属签字。

8、保证病人安全,先救命再交费,“三无”病人直接进入相关科室救治。

9、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应迅速分诊病人,“三无”病人或昏迷病人需作编号,交接时需登记,并作标记;防止张冠李戴,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10、120医生保管好院前急救病历。

11、保护病人的隐私权,口头或书面交班时,除非病人同意,不能将病人隐私传给第三者。

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快速衔接工作流程

介绍病情,院内作相应准备

口头交接、书面交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