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脑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脑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脑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脑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脑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病以脑缺血性疾病最多,引起脑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原因有:脑动脉硬化、先天性畸形、外伤、炎症、肿瘤、动脉瘤和手术损伤等。以脑动脉狭窄为例,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障碍和脑卒中。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⑴控制血压高血压常加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应保持血压平稳,勿忽高忽低。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情绪稳定。

⑵扩张血管及降低血液黏度应用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但应注意,如血压下降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

⑶抗凝治疗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同时注意有无缺血倾向,定期查PT+A。

2.术后护理

⑴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状态,尤其注意血压的变化。术后血压应控制在正常或稍偏高,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和输液速度,要预防血压过高引起的脑出血或脑水肿。

⑵手术区域的观察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伤口处渗血情况及有无血肿,床

旁备气管切开包。如有血肿压迫呼吸道,应立即拆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应给予过多镇痛剂,以免抑制呼吸。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⑶抗凝治疗和护理为防止术后血栓形成,常于静脉或皮下给予抗凝药物,平稳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应定期抽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尿、便颜色并经常留取标本送检。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了解有无脑出血的发生。备好鱼精蛋白锌,如肝素过量,可立即用药中和肝素。

⑷心理护理术后出现肢体瘫痪、活动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的顾虑多且思想负担重,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肢体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做肢体活动,取得患者的配合,使疾病早日康复。

【健康指导】

⑴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⑵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每日测量并记录。

⑶禁止饮酒、吸烟。

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膳食摄入平衡,避免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⑸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脑疝的观察及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评估病史,了解导致患者脑疝的原因。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等情况;评估呼吸道是否通畅;评估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结合CT、MRI、腰穿结果综合评估病情。

【护理措施】

发生意识障碍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利于分泌物流出。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给予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500ml静滴,降低颅内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脑疝诊断未明确或一般情况不佳不宜大手术时,协助脑室穿刺。

对拟行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便及时手术。

【健康指导】

出现偏瘫、失语者,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

交待患者及家属出院1个月后复查CT。

三、脑动脉瘤护理常规

脑动脉瘤是局部动静脉异常改变产生的脑动静脉瘤样突起,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大动脉分叉或分叉部。因为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所以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症状。主要见于中年人。脑动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多认为与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感染、外伤有关。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以手术治疗为主,常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开颅动脉

瘤夹闭术及穿刺栓塞动脉瘤。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⑴一旦确诊,患者需绝对卧床,暗化病室,减少探视,避免一切外来刺激。情绪激动、躁动不安可使血压上升,增加再出血的可能,适当给予镇静剂。

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每日监测血压2次,及早发现出血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⑶胃肠道的管理合理饮食,勿食用易导致便秘的食物;常规给予口服缓泻剂如酚酞、麻仁润肠丸,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低压缓慢灌肠。

⑷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

⑸患者避免用力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腹压,反射性的增加颅内压,引起脑动脉瘤破裂。

⑹伴发癫痫者,要注意安全,防止发作时受外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记录抽搐时间,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术后护理

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瞳孔的变化,尽量使血压维持在一个个体化的稳定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或血压过低致脑供血不足。

⑵持续低流量给氧,保持脑细胞的供养。观察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与术前对比有无变化。

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及甲强龙泵入,减轻脑水肿;或泵入尼莫地平,减轻脑血管痉挛。

⑷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如短时间内出血过多,应通知

医师及时处理。

⑸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⑹避免情绪激动及剧烈活动。

⑺手术恢复期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⑻减少刺激,防止癫痫发作,尽量将癫痫发作时的损伤减到最小,装好床档,备好抢救物品,防止意外发生。

⑼清醒患者床头应抬高30°,利于减轻脑水肿。

⑽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⑾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加强沟通。

【健康指导】

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血管病变。

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3. 饮食清淡,多吃含水分、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四、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定时监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发现异常(瞳孔不等、呼吸不规则、高血压、

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精)

急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 ,P ,R 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2、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3、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吸氧.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 或苯海拉明40MG 肌注。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

康复科护理常规

康复护理常规 【概述】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的一部分,是针对损伤、慢性病和残疾的患者在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家庭与社会生活、经济状况、职业等方面发生功能障碍或改变时,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知识服务,积极预防并发症,恢复自我照顾能力,并能维持其理想的健康状态。 【一般护理】 1、入院宣教。 2、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3、按医嘱分级护理。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5、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 6、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8、按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专科护理】 1、评估患者的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脏器功能等)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2、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 3、注意保持良好的体位摆故。 4、加强二便护理。 5、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的协调工作。 【健康指导】 1、根据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3、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4、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一般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脊柱平直位。 2、根据Braden评分和跌倒评分结果,床旁悬挂预防压疮及跌倒警示牌。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元整洁,预防压疮发生。 5、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轮椅、站立、行走训练。 6、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素饮食,适量饮水。 7、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专科护理】 1、饮水计划:和病员一起制订合适的饮水计划,并指导和监督病员执行。 2、清洁间歇导尿:评估患者残余尿量,制订导尿频次,实施导尿计划,记录残余尿量。 3、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每日1-2次。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按计划饮水,每日饮水总量1650-1800ml。 2、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如:浓茶、咖啡等。 3、每日1-2次自我检查皮肤情况。 4、指导病员正确选用轮椅,教会病员轮椅维护相关知识。 5、每日作呼吸训练2-3次,预防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评估】 1.呼吸衰竭的程度、类型。 2.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尿量等。 3.心理状态。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及时给予合理的氧疗。 2.咳嗽、咳痰的护理 (1)危重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给予无力咳痰的病人吸痰。 (2)如建立人工气道要加强气道湿化,根据医嘱给予气道内滴药。滴药后及时吸痰。 3.睡眠障碍的护理:出现烦躁不安、睡眠昼夜颠倒者,应注警惕病人出现了呼吸衰竭早期症状的表现。 4.肺性脑病的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皮肤粘膜、球结膜、尿量的变化。 (2)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危重病人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 (4)病情危重者需建立人工气道。 【一般护理】 1.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2.急性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减轻病人焦虑。缓解期病人进行呼吸运动和适当身体活动。根据身体情况,让患者做到自我照顾和正常的社会活动。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4.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的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5.根据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6.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缩唇腹式呼吸,改善通气。 2.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着凉。 3.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4.饮食采取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5.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可采取人工被动免疫,来增强机体免疫力。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症状护理】 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 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 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 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 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 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 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 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 卧床休息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 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 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皮疹护理】 1. 卧床休息 2. 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 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 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 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 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 卧床休息 4. 肛周皮肤护理,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 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 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 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 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隔离护理】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 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身高、体重l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订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做好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主要障碍及其特点,做好记录,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资料。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作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计划。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中医康复护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取穴知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针刺意外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正确指导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12.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第二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1)加强患侧的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如电视机、床头柜、电话应置于患侧;所有的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交流等)都应在忠侧进行,家属与患者交流时也应握住患侧手。(2)进行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以对抗患肢痉挛、减轻水肿、增加舒适感。(3)变换体位(翻身):主要是指躯干的旋转,因为翻身是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4)指导进行床上运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等。’ 3.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痉挛的姿势体位来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如:进行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等,上肢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fll-Oll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如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届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各科常见病精深中医护理_常规

中医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3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康复科 护理常规(全)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59)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59)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61) 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 (63) 第四节心律失常护理 (65) 第五节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护理 (67) 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69) 第七节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护理 (73) 第八节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护理 (76) 第九节心包穿刺引流护理 (78)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79)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冠状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 主要包括五种分型: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一、护理措施 (一)活动和休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可采

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3天,并落实患者生活护理。 (二)镇静和止痛症状发作时患者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 濒死感;护士应主动及时听取患者主诉,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止 痛剂。 (三)吸氧患者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 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四)使用硝酸酯制剂时注意避光,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 率等变化;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防止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头晕、搏动性头疼、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的发生。 (五)抗凝治疗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等);使用前注意病人有无出血病史、消化性溃疡或 肝功能不全等;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定期采血化验; 教会病人自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听取患者主诉,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六)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七)健康指导 1. 调整生活节奏,减轻身心压力。焦虑抑郁患者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2. 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饱餐、感冒等冠心病诱发因素。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docx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疼痛1、休息与运动: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相关因素:2、观察 心肌缺血、缺氧。(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 ( 2)有无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3、心理护理: ( 1)安慰患者,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4、遵医嘱用药: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并注意观察缓解情况 5、吸氧:必要时遵医嘱吸氧。 2、恐惧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相关因素:2、设法减少清除诱发因素: ⑴胸闷不适、胸痛、⑴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 濒死感。⑵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⑵因病房病友病重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或死亡。⑷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张、忙乱。 ⑶病室环境陌生 / 监3、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护、抢救设备。4、关心病人,经常给予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等。 5、允许病人希望见到的亲友探视或陪伴。 6、遵医嘱给予药物。 3、焦虑1、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相关因素:2、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促进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信赖: ⑴身体和心理上的⑴允许病人说话、呻吟。 异常感觉。⑵及时缓解病人疼痛。 ⑵环境和日常生活⑶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 发生改变。⑷消除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属接触。 ⑶社会经济状况的3、指导病人作缓慢深呼吸。 影响。4、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保持良好心镜。 4、自理缺陷相关因1、心肌梗死急性期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素: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⑴疼痛不适。3、将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给予答复。 ⑵活动无耐力。4、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确切消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加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 ⑶医疗受限。5、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6、让病人有足够的时间,缓慢地进行自理活动或者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多次短暂的休息时间 5、活动无耐力 1. 活动过程中监测:病人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脉搏过快或在活动停止3min 后仍未恢复,血压相关因素:有异常改变,胸痛,眩晕或精神恍惚等反应,则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⑴疼痛 / 不适。2、活动安排:在两次活动之间给予休息时间,指导并鼓励病人自行设计活动计划表: ⑵与心排血量下降①最大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避免过度疲劳。 有关②避免重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或过长的工作时间。 ⑶虑弱 / 疲劳。③避免剧烈劳动或竞赛性的运动。 ⑷强制性活动受限。④在任何情况下,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⑸心律失常。⑤经常参加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及进行适当的体操和活动,既可帮助神经系统从疲劳中恢复,又有助于侧支循环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一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定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评估患者残疾状况智力、心理、运动能力、脏器功能等和ADL 日常生活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检查和修订护理计划。 10 、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 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普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健康史,评估患者是否吸烟,有无咳嗽、便秘、手术等病史,是否腹外疝反复发作。 2、评估疝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是否回纳、有无肠梗阻或肠绞窄征象。 3、评估患者对腹外疝知识掌握程度,有无焦虑等心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减低或消除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2)嘱患者休息,疝块较大者嘱其多卧床休息。 (3)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是否有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触痛、不能回纳等嵌顿疝的发生。 (4)稳定患者情绪,向其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如需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告知该材料的优点及费用等。 2、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以减少切口张力,次日改半坐卧位。 (2)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需待肠道功能恢复后进流质、再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采用传统术式者,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可早期离床活动。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阴囊有无水肿,必要时托起阴囊。 (5)防止腹内压增高。咳嗽时协助患者用手按压切口;尿潴留者导尿;便秘者及早给缓泻剂。 (6)预防切口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健康指导】 1、出院后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预防和及时治疗可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 4、若疝复发,及早诊治。

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发生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范围,有无转移性右下腹痛。 2、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了解是否有乏力、脉速、寒战、高热及感染性休克。 3、了解患者血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增高。 4、了解患者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知晓情况,评估患者有无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介绍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稳定患者情绪。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腹部体征,禁用止痛剂。 (3)避免增加肠内压力,禁饮、禁食,给予抗炎补液,禁用泻药及灌肠。禁用止痛药或热敷,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护理 (1)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情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2)全麻术后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 (3)术后禁食,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抗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由流质过渡到半流、普食。 (4)观察有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出血、腹腔感染、阑尾残株炎、粪瘘等并发症发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术后饮食要循序渐进,摄营养丰富的饮食;非手术治疗者,解释禁食目的。 2、介绍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以防肠粘连。 3、患者出院后,若出现腹痛、腹胀,及时就诊。 4、手术后1-2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内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内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内科常见疾病主要集中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症状有其共同性,多数会出现昏迷、心衰、心跳骤停、大出血、窒息、肾功能衰竭等,在临床上疾病到达晚期时,这些症状可单一也可同时出现.以下是针对这些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和重点. 一、昏迷 昏迷是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情况。病人对语言无反应,各种反射(如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呈不同程度的丧失。引起昏迷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大脑病变引起的昏迷,这包括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脑外伤、脑肿瘤、脑炎、中毒性脑病等;另一个是由于全身疾患引起的昏迷,这包括酒精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一氧化碳中毒等。 1、当患者突发昏迷时,通知医生后首先要判断其神志,评估意识障碍的级别,然后对症护理. (1)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躁动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下,以防误咽引起窒息.并随时清除口腔内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托起下颌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应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2)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3)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水量,每30-60分钟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2-4小时测一次. 2、对于长期昏迷的病人,应针对其全身各系统情况进行护理. (1)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最根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 (4)预防烫伤。长期昏迷的病人末梢循环不好,冬季时手、脚越发冰凉。家人在给病人使用热水带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低于摄氏50度,以免发生烫伤。(5)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天未大便者,应服用麻仁润肠丸或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6)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期更换。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7)防止坠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8)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9)一般护理。每天早晚及饭后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阴一次,隔日洗脚一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