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

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上课,我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下来我会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片的特点,学生讨论后汇报:左右两边都一样,大小一样,通过对折,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

对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在这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的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现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某学生蝴蝶小书签,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拿出准备好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学生在这三种图形上画出它们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的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对知识进行了拓展,不仅会画对称轴,而且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自己探索结果。这样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对称轴的认识也有帮助作用。

第三个环节:动手做对称图形

(①点出剪一剪)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

(②点出说一说)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③点出折一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的特点——左右或上下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帮助学生建立轴的概念。

(④点出辩一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以下

几组练习题,第1题下面那些事对称图形?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指出他们的对称轴。第2题是看看那些事对称图形画出他们的对称轴,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本节课感受了千手观音的对称美,看到许多对称美的建筑物,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的对称及找画对称轴。请你根据本节课你的表现为自己评定星星等级。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

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

折痕:对称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优秀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优秀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篇一】 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说课稿】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对于《轴对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在数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性质和运用。本节课让学生学习了解轴对称现象的数学本质,为学习轴对称的性质、变换,等腰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涉及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类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现象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从认知情况来说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条件,具备参与课堂探索活动的热情,因此,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是切实可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实践、表述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以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在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法来分散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锐角和钝角》 2、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3、说数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掌握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能力方面:通过折角、画角、比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重点设为要直角比较出其他角的大小,并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画锐角和钝角并能做出不同的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儿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操作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比一说一说。折一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感悟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锐角钝角直角师问:谁能说出这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用什么方法判断它是直角?生指直角,并说出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执细观察,并说图中的内容。师引导问: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可能会提到角。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角的知识吗?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一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一)说课稿 头道河中心小学贡洁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一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一课,对称是现实生活中普遍现象,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结合图案的欣赏,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具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接受。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轴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对空间图形已经初步的了解,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算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剪纸,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多组织“折一折”“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入,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感知对称。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第一课时。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中人生洛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水平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所以,这个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所授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归纳总结水平弱。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水平: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后面在研究很多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时,对称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注重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水平,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学生今后处事必备的。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水平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使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实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使用投影仪提升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搭配说课稿

《搭配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搭配问题。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所以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所以,本节课主要考虑采用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和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让二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紧密相连,每一个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本节课四个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寻找规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下面我一一叙述: (一)情境一:摆数游戏。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要求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一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教育部审定2013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 首先创设情境,参观“对称王国”,导入新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安排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适时点拨。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出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能说出“左右一样”“两边一样”等等的话语,从而认识对称现象。 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演示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两边是完全一样的,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然后,即时做判断题数学书第29页做一做,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直观观察作出判断,进一步掌握对称的特点: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这些都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也提供素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9811435119.html,)/小学二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篇】〕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认识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 一、说材料 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受了对称美,让学生说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对称 首先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蜻蜓、树叶、蝴蝶、面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接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为此,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理解。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一下三点: 1、在做中学,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搜集实际生活中的多种实例,极大丰富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剪刀,纸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操作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 折过来,在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 重合,这种图形就是轴对称图 形。 (二)剪“轴对称图形” 老师这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 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事 轴对称图形吗?折折看。 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 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 一剪,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 一个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剪得步骤。 学生动手剪一剪。 剪得好看的可以和老师的一起贴 在黑板上。 我们都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 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 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折 痕)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 归纳总结: 初 步 感 知 动 手 操 作 (二)认识对称轴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上课,我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新版】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

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黄河路小学王飞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玩“猜猜测我是谁”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蝴蝶、树叶、青蛙的一半。并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 (猜测生会说:一半是翅膀,另一半也是一样的,所以是一只蝴蝶) 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 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 二、知识探究 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 师: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对折你手中的图形,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

是对称图形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师: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 2、师:把这些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会怎么样? (猜测学生会说:重在一起) 师引导说出:完全重合。 师:能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这种图形准确的说,在数学中叫轴对称图形。 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老师还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对称图形,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生: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师引导学生共同剪一件衣服。(重点演示是从折痕的地方画图,再剪) 师:以小组为单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四、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去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吧! 1、显身手 ①课本29页做一做。 ②33页1、2题。 ③师:同学们判断的太好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难度大的,大家来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小鸭图、平行四边形) 2、猜图形。 课本33页第3题。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对称吧!对称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只要你用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到处都是数学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中的例1《轴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 2、说教学目标 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

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板书:比一比 第一,说教材 这次说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编排一开始就出示四幅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相应的海拔高度,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的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根据《比一比》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第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 我创设“数学王国将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赛”的情景来引入”比一比”的课题,国王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 (二)合作探究 首先,我让学生看课本中情景图给出的四座大山,生读四座山的高度,然后提出“谁最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板书: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材料 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受了对称美,让学生说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对称 首先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蜻蜓、树叶、蝴蝶、面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接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00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内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了解对称轴,并初步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的活动,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找出对称轴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找出另一半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一导一探一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利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态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 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创作实践的思想。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配合本次教学活动,我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是多媒体课件,模型、剪刀和白纸。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