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稳定斜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某不稳定斜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某不稳定斜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某不稳定斜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摘要:某不稳定斜坡体位于丹棱县内。本文以该斜坡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变形破坏特征,对于掌握该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斜坡体变形破坏

该斜坡位于丹棱县内,本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研究不稳定斜坡区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稳定斜坡地变形及各种要素、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发展历史,以及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性质和稳定性宏观定性的判断和评价。

1 研究区气象水文

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总岗山脉南麓。丹棱属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其显著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常绿,具有冬暖、春旱、夏无酷暑,秋雨多,暴雨强度大,日照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6℃,降水量1200.8mm。境内水流资源丰富,年径流量3.5亿m3;县内建有中小型水库61座,库流量4430万m3。区内河流分属岷山水系和青衣江水系,主要河道县境内长25.48km,流域面积174.84km2。

2 工程地质条件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斜坡在各种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坡高和坡角,使坡体内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当组成坡体的岩土体强度不能适应此应力分布时,就产生了斜坡的变形破坏作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自然斜坡发生急剧变化。斜坡的稳定程度也变化极大,往往酿成灾害。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实质上是由斜坡岩土体内应力与其强度这一对矛盾的发展演化所决定的。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因此了解斜坡变形破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1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The type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可以说是斜坡发展演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变形属量变阶段,而破坏则是质变阶段,它们是一个累进破坏过程。这个过程对天然斜坡来说时间往往较长,而对人工边坡来说时间则较短暂。 1.1斜坡变形(Slope deformation) 斜坡变形按其机制可分为拉裂、蠕滑和弯折倾倒三种型式。 1.1.1拉裂(Tensile crack)

在斜坡岩土体内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称拉裂。这种现象在由坚硬岩土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坡肩部位最常见,它往往与坡面近乎平行(见图一),尤其当岩体中陡倾构造节理较发育时,拉裂将沿之发生、发展。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上宽下窄,以至尖灭;由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拉裂的危害性是: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风化营力深入到坡体内部以及地表水、雨水下渗提供了通道。它们对斜坡稳定均是不利的。 图一斜坡拉裂示意图 1.1.2蠕滑(Creep slip) 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称蠕滑。蠕滑发生的部位,在均质岩士体中一般受最大剪应力迹线(见图二)控制,而当存在软弱结构面时,往往受缓倾坡外的弱面所控制。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则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称之为深层蠕滑。

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规律的分析

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规律的分析 解联库1,杨小聪1,杨天鸿2,唐春安2,郭利杰1 (11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 100044; 2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004) 摘 要:使用RFPA 边坡版有限元分析程序分析含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情况。结果表明,边坡的破坏主 要是沿滑动面附近的软弱结构面萌生并扩展,含多组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下沉曲线具有呈阶梯式变化的特征。这对在安全位置监测边坡位移变化从而了解整个边坡的变形破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采矿工程;顺层边坡;RFPA 边坡版;软弱结构面;阶梯式变化 中图分类号:TD8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11(2007)02-0075-05 收稿日期:2006-11-24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防灾减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2002ZS03) 作者简介:解联库(1972-),男,陕西兴平市人,工程师,硕士,主要 从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采矿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岩体经过漫长地质演化作用,在其内部形成大量断层、节理、层理等地质弱面。这些地质弱面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以及边坡的稳定起着明显地控制作用[1-4] 。由于结构面是控制岩石变形、破坏的主 要因素,因此,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准确考虑结构面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岩体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其软弱结构面分 布十分复杂,但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往往是成组分布,多组交叉。在评价结构面对边坡变形及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时,要特别注意结构面的产出状态与边坡面的相互关系。冯君等[5-6] 采用多层 结构模型,对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顺层边坡的定义。张菊明等[7] 从动力学角度对层状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丰富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内容。郑颖人等 [8] 利用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节理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为节理岩质边坡稳定分析开辟了新的路径。刘小丽等 [9] 采用机动位移法和能量系数对含多个柔 软夹层的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用极限平衡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有效方法。 利用能够分析岩石破坏过程的RFPA 边坡版有限元程序,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含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进行分析,发现边坡的破坏主要是沿滑动面 附近软弱结构面进行的,得到了一些新颖的和有意义的结论。 1 RFPA 边坡版分析程序简介 所用的RFPA 边坡版是可以分析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有限元强度折减程序。其可以考虑岩石材料的非均匀性,首先把岩石离散成适当尺度的细观基元,按照给定的Weibull 统计分布函数对这些基元的力学性质进行赋值,这些细观基元可以借 助有限元法来计算其受载条件下的位移和应力,破坏准则选用摩尔-库仑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可以考虑岩石材料的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10]。RFPA 边坡版分析程序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就是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中将岩土体强度参数逐渐降低直到其产生破坏,程序可以自动根据其弹塑性计算结果得到边坡的动态破坏过程及自动搜索破坏时滑动面。 RFPA 边坡版中稳定性系数的定义和传统的弹塑性有限元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定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弹塑性有限元法破坏准则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只考虑了材料的剪切破坏,而RFPA 边坡版中考虑了材料的非均匀性,破坏准则选用摩尔-库仑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可以考虑材料的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可以动态模拟岩体的渐进破坏过程,使得RFPA 边坡版在岩石材料破坏机理的分析上更为全面。 RFPA 边坡版中基元在理想单轴受力状态下满足的剪切损伤与拉伸损伤本构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f c 0-基元的单轴抗压强度;E c 0-基元的最大压缩主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对应的最大压缩 第59卷 第2期 2007年5月 有 色 金 属Nonferrous M etals Vol 159,No 12 M ay 2007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

彭州市冰口岩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彭州市冰口岩不稳定斜坡勘查报告 (姓名:寇杉) 摘要 本文主要以彭州市冰口岩不稳定斜坡地质分析为对象,通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环境为特征,重点分析了彭州市冰口岩不稳定斜坡的区域地质特征,并对其做出了地质灾害相关的分析及评价。 本文在对冰口岩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程的可行性及各方面所具备的条件。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及地形地貌特征对地层作出了相对的分析,选取适当的土样和岩石的强度参数,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了进一步的确定,不稳定斜坡区域变形主要表型在地表开裂。结合现场条件,作出合理有效的斜坡不稳地的治理措施。

目录 1.前言 (5) 1.1.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5) 1.2. 勘查目的、任务 (5) 1.3勘查依据 (7) 1.4勘查质量 (8) 1.4.1. 工程测量 (8) 1.4.2. 工程地质测绘 (9) 1.4.3. 工程钻探 (9) 1.4.4. 井(槽)探 (9) 1.4.5. 取样及水文观测 (10) 1.4.6. 现场试验 (10) 2.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0) 2.1 自然条件 (10) 2.2 地质环境 (12) 2.2.1 区域地质条件概述 (12) 2.2.1.1 地形、地貌 (12) 2.2.1.2 地层岩性 (13) 2.2.1.3 水文地质条件 (15) 2.3 地形地貌 (16) 2.4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7) 2.5 地质构造 (19) 2.6 水文地质条件 (20) 3.不稳定斜坡区地质灾害体特征 (20) 3.1 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20) 3.2 斜坡土体特征 (22)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1) 对滑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

反倾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研究_任光明

第22卷 增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2(增2):2707~2710 2003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 .,2003 2003年3月1日收到初稿,2003年6月1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2090)资助项目。 作者 任光明 简介:男,39岁,1995年于成都理工学院工程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的学与科研工作。E-mail :gcr@163. com 。 反倾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 任光明1 聂德新1 刘 高2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 成都 610059) (2兰州大学 兰州 730000) 摘要 以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为例,通过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是岩层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作悬臂梁弯曲,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坡体后缘开裂、根部折断,前缘发生剪切蠕变,当坡体内折断带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坡体逐渐错动下滑形成倾倒塌滑体。 关键词 斜坡,反倾岩层,变形破坏,形成机制,数值模拟 分类号 P 642.22 文献标识码头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3)增2-2707-04 STUDIES ON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PERTIES OF ANTI-DIP ROCKMASS SLOPE Ren Guangming 1,Nie Dexin 1,Liu Gao 2 (1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 (2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00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geology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large-scale slope in reservoir area on the upstream of Yellow River ,the rule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is kind of slopes are disclosed. The layered rock bends like cantilever under the effect of gravity. When rock mass in back of the slope bends to a certain extent ,its root will break off and create a continuous weak surface ,and shear creep will occur in the toe of the slope. When the shear stress excesses to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weak surface ,the topple-slumping will occur in the shear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of the slope. Key words slope ,anti-dip layered rock mas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1 引 言 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斜坡是常见的斜坡结构类型[1~3]。从岩体的工程特性及岩体力学环境出发,一般认为顺层岩质斜坡的稳定性较差,反倾斜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因此,导致以往研究中对具有结构面控制的顺层斜坡研究较详细和系统,而反倾向岩质斜坡由于一般不存在有利于坡体下滑的贯通性的结构面,其变形破坏是在其特有的坡体结构、岸坡形态、岩层倾角等因素的作用,认为该类斜坡稳定 性较好,研究中有所忽失,对其变形破坏机理、演变过程、评价方法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工程建设的开展,人们发现反倾岩质斜坡发生变形破坏的规模大,如锦屏二级水电站左岸的深部拉裂缝、龙滩水电站左岸的倾倒蠕变体等,而且变形破坏机理较复杂、演变过程较隐蔽,坡体一旦失稳,常具有突发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有必要加强该类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以黄河上游某电站库区一大型倾倒体塌滑为例,来对这类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为该类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稳定性评价参数

滑坡产生原因

滑坡产生原因及治理办法 1.滑坡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1.黄土滑坡指滑体物质由黄土类土组成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南部黄土台地区以及准格尔旗、和林格尔、清水河一带的黄土丘陵区。此类滑坡多数规模较大,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均质滑坡或顺层滑坡。滑坡后壁多呈陡壁或圈椅状,滑床面形态呈弧形,变形破坏方式为拉裂破坏,滑动速度较快。 2.堆积层滑坡指滑体由第四系坡残积含砾石砂土或粘性土组成的滑坡,此类滑坡主要分布在我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区,多见于中低山缓坡和沟谷陡壁处,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中、小型浅层滑坡。滑坡后壁呈现陡坎或裂缝,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顺层滑坡,滑床面形态为直线或折线形,变形破坏方式属拉裂、剪切破坏,滑动速度由慢到快。 3.按规模大小划分内蒙古地区滑坡按滑体体积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4种。 4. 巨型滑坡滑体体积大于1000×104m3的滑坡,我区巨型滑坡主要有元宝山露天矿西排土场滑坡,规模为1512 X 104rl'13,属黄土滑坡;元宝山西露天煤矿工作帮滑坡,规模为1258.44×104m3,属岩石滑坡,均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低山丘陵区。 5.大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0×104—1000×104m3之间的滑坡。大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包头市石拐矿区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土台塬。既有岩石滑坡又有黄土滑坡。 6. 中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104—100×104m3之间的滑坡。中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元宝山区、包头石拐矿区的低山丘陵区和赤峰克什克腾旗芝瑞乡中低山区。多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其次为堆积层滑坡。 7.小型滑坡滑体体积小于10×104m3的滑坡。该类滑坡分布较广,类型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其次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 2.崩塌与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1.塌崩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 2.1.1 地形地貌崩塌与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我区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45o,大部分发生在大于600的斜坡上。滑坡多发生在斜坡坡度大于10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的折线山坡。另外在各级陡立的阶地、黄土台塬,崩塌滑坡也比较发育。 2.1.2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崩塌与滑坡的物质基础。我区崩塌多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软硬相间岩体、黄土类土及软弱岩石和松散土层中。硬膪陛岩石常能形成高陡斜坡,其前缘由于卸荷裂隙的发育而形成张裂缝,并与其它结构面组合,逐渐发展而形成连续贯通的分离面,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岩体崩塌;由软硬相间岩层组成的陡坡,其中的软弱岩层常被风化剥蚀而形成凹龛,使上部的坚硬岩层失去依托,形成局部崩塌;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具有较强的直立性,能维持相当高的直立边坡,极易发生土体崩塌;而岩性较弱的岩石和松散土层多产生以坠落和剥落为主的崩塌。下述地层岩性组成的斜坡在我区较易发生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介绍了某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该滑坡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表明:人为活动和地形地貌是滑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降雨诱发、岩层产状等因素是造成滑坡发生滑动和进一步破坏的诱发因素。 标签:滑坡变形破坏诱发因素 1概述 塔山滑坡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长沙区平岗村塔山开元塔底。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在塔山的东南侧进行采石,采用放炮等土石法,致使塔山南侧岩石大量开采形成陡崖,并使周边岩土体产生裂缝,之后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塔山南侧裂缝逐渐扩大,至90年代,开始形成滑坡。1999~2001年,在修建塔山公园公路时对山体坡脚进行开挖,在公路北侧形成高约10~17m,坡度约35~45°的高陡边坡,滑坡距公路最近的平岗村居民区约22m,山坡坡脚距公路最近仅2m左右。2004年和2005年雨季,由于连降暴雨,滑坡有活动下滑的趋势,滑坡体前缘公路路面隆起,最高处隆起约40cm,隆起部分面积约有20~30m2,公路北侧排水沟产生变形歪斜,部分已经破坏,水沟上方在雨水后有地下水浸出,形成间歇性下降泉,平岗村内部分房屋墙面产生裂痕,进出塔山公园的公路曾数次被塔山山坡上崩塌的土体破坏。 2滑坡变形形态特征 X 根据实地踏勘,除滑坡体后壁出现较大裂缝外,滑坡周界及滑坡体底部也有约13处裂缝,现将裂缝走向一致的裂缝分为一组,共五组裂缝(表1)。 3滑坡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塔山滑坡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土层、风化残积土层、侏罗系中上统百足山群、全风化、强风化、少量中风化基岩组成(见图1)。滑坡体中上部为残积土层,主要由粉土、粉质粘性土组成,呈可塑状或松散状,含较多的碎石和砂、砾石,透水性较好;风化残积土层主要由粉质粘性土,含少量碎石和砂砾石组成,局部夹有全风化、强风化岩,其透水性较差;基岩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含少量强、中风化岩块,其透水性较好;滑床基本处在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岩石呈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局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土层、残坡积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相邻含水层之间的侧向补给。

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目标 第二章施工组织措施 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及主要工序 第四章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工期承诺和工期保证措施 第六章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七章主要物资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第八章劳动力计划安排 附表1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附表2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3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4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5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目标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鲁甸县龙头山镇沿河村回龙湾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 (二)建设地点:昭通市鲁甸县境内 (三)项目概况:鲁甸县龙头山镇沿河村回龙湾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位于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沿河村,项目总投资1192.62万元,招标规模约728.01万元。 (四)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政府资金,已落实。 (五)出资比例:政府资金占100% (六)计划工期:150日历天 (七)质量要求:符合《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要求,保证一次性验收合格。 (八)踏勘现场:我方自行组织踏勘现场。 (九)编制依据: 1、依据设计图纸,参考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的有关资料。 2、施工现场实地踏勘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3、云南省现行的施工和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和关于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文件、图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4、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以及其他现行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等。 二、工程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1、符合《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要求,保证一次性验收合格。 2、施工竣工验收保证一次性验收合格,否则处罚合同总价的5%为质量违约金;单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因此,必须对斜坡的变形破坏采取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3防御和绕避措施。以下将重点介绍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包括刷方减载和抗滑工程。 1刷方减载 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载,在刷方时必须正确设计刷方断面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如图1)。特别注意不要在滑移—弯曲变形体隆起部位刷方,否则可能加速深部变形的发展。 图1 边坡“砍头压脚” 2抗滑工程 抗滑工程是提高斜坡抗滑力最常用措施,主要有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 2.1挡墙

挡墙也称挡土墙,是防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与排水等措施联合使用(如图2)。它借助于自身的重力以支挡滑体的下滑力。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斜坡滑动应用最广泛的措施之一。根据斜坡滑动性质、类型和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的不同,挡墙可分为重力式抗滑挡墙、锚杆式抗滑挡墙、加筋土抗滑挡墙、板桩式抗滑挡墙。 图2 挡墙 2.2抗滑桩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如图3)。抗滑桩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递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的工程结构。抗滑桩按材质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按结构形式分普通桩、单锚点桩(即目前通常称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按截面形式分圆形桩、矩形桩等。通常所说的抗滑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是我国铁路部门20世纪60年代开发、研究的一种抗滑支挡结构。抗滑桩的出现是抗滑结构工程的一大发展,由于抗滑桩有施工量小,施工安全可靠,布置灵活便利,适应性强,可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等优点,很快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滑坡崩塌形成条件简述 一、形成条件分析 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地结果,崩塌滑坡地形成,受各种条件地控制。 ①地形地貌:地形条件地受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地监空条件.深沟大川强烈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地直截了地形条件是崩塌滑坡最有利地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地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部缓地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地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地土层滑坡.受水流冲刷,淘蚀地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受水侵湿,土地强度降低)均易发生滑坡。 ②地层岩性:斜坡地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地物质基础.有地斜坡由坚硬地岩石组成,有地斜坡由软弱岩石组成,有地斜坡则由土体组成.由于地层地岩性不同,它们地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地难易程度也就不同.通常,人们根据土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地破坏变形特征,将它们分为脆性和塑性两种类型.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地块状岩石,都是脆性地抗剪强度很大,能经受很大地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地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地,这些土石体地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是下述地层分布地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地地区:粘性土、黄土、类黄土和各种成因地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地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地互层地层;泥质岩石地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地火成岩如凝灰岩等.所有这些地层,岩性都比较软弱,在构造作用、水、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公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 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实行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四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 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 排,力争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 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

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实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和规程 4.甘肃省有关建筑工程文件及规定 5.施工现场文件 6.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7.本企业施工经验、资质条件 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J0330—200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工程测量规范 1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6-1996) 15.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图(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 2013年6月) 16.《甘肃地质勘察院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勘查报告》(甘肃地质工程勘察 院,2013年5月) 第二节工程概况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边坡,位于雷坛河河谷阶地与黄河高阶地交界处,隶属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管辖,家属院西侧紧邻黄土坡体。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一四九队家属院西侧不稳定斜坡共发生局部小型滑塌4次。

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短期预报研究

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短期预报研究 摘要:滑坡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研究了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阶段应该进行的相应工作及目的。当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期,出于防灾减灾的需要,此时准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工程本文研究了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短期预报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滑坡;预报;分析 滑坡是一种重要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导致公路和铁路运输中断、河道堵塞、摧毁厂矿、掩埋村镇,造成重大灾害。滑坡之所以往往给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是人们难以事先准确知道其发生的地点、时间、强度和影响,也就预先难以防范,所以对于滑坡灾害,重在预测预报。[1] 从广义上讲,滑坡预测预报包括时间预报、空间预测和灾害预测。从狭义上讲,滑坡的预测预报就是指对坡体失稳、发生剧滑时间的预报,即滑坡时间预报。滑坡时间预报准了,可大大降低灾害影响,避免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因而滑坡时间预报是边(滑)坡安全预报的核心。 传统的采用拟合整段监测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方法[2、3](如Verhulst 模型等)来预估滑坡具体日期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滑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降雨、库水位升降及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事前未知和不确定的。在滑坡处于等速变形阶段或者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初期时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边(滑)坡预报研究中,要首先弄清当前滑坡处于何种变形阶段,并且明确各个变形阶段与时间预报相关的任务和目的,为最终准确预报滑坡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出于上述目的,本文研究了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阶段应该进行的相应工作及目的。当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期,出于防灾减灾的需要,此时准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文中研究了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短期预报问题。 1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的任务 滑坡变形的典型位移-时间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减速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见图1。实际上大部分滑坡的位移-时间曲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和起伏,[4]可以采用文献给出的一些方法对变形数据做相应的处理,使之变成光滑曲线再用于滑坡预报。根据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可将滑坡预报分为以下几种阶段:长期、中期、短期、临滑四个阶段。考虑长期和中期预报的一些重复性,可以根据实践经验,

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湘龙路附近存在不稳定斜坡,对于未来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故对其进行勘察,并提出治理措施。 1.2 目的 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工程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政府部门立项审批提供依据,为下步实施治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1.3 任务 (1)初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造成的危害,分析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理,评估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充分论证不稳定斜坡的危害性和实施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计算滑坡设计推力; (3)提出二个滑坡治理方案,并分别进行可行性论证; (4)对每一个治理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计算和治理工程经费预算; (5)进行治理工程效益评估。 (6)进行方案比选,并推选出最佳防治方案。 1.4 前人工作概况 1976年,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编制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浏阳幅)》,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气象水文参数和水文地质概况,1990年,省地质矿产局水文一队绘制了《长株潭地区水文地质图(1:50000)》,本区位于该图的北西角,初步查明了区的地形地貌,2011年,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区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工作区位于该图南西角,该报告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概

况。 1.5 本次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工作方法:首先进行野外调查,查明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成因机理,然后计算滑坡推力,设计两套治理方案,最后编写可研报告,预计工作时间为两周,总人数为六人。 完成工作量:(1)收集前人资料:3份(2)地质环境条件勘查:0.28 km2(3)崩塌调查:16个(4)滑坡调查:3个(5)断层调查:1处(6)典型现象拍照:14(7)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5000):2(8)滑坡地质剖面图(附治理工程平面布置)(1:200):2(9)治理方案大样图:2份(10)设计治理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书:2份(11)工程预算表(包括勘察工程、治理工程和监测预警工程):2份预期成果:省市湘龙路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质量评述:工作区不稳定斜坡数目较多,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部分参数,故采取反演法计算岩土体参数,由于使用计算机精确计算滑块面积,所以精度较高,反演结果贴近实际情况,同时,该滑坡为楔形滑坡,采用赤平投影图分析其滑带,结果可靠,另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严格遵守规依据,因此,本此工作可以满足实际要求。 2 自然环境概况 2.1 工作区地理位置、交通及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2.1.1 工作区位置 工作区位于省市县,距北东的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约1300m,距南东向的山水湾约1200m。东面临近万家丽北路,南面靠近湘龙路,万家丽北路与湘龙路交汇于山水湾处,故交通较便利(见插图1-1)。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护措施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010级《土木工程地质》大作业 题目: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护措施 班级:土木1006 姓名:刘文 学号:10190617 日期:2012-5-2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护措施 1 引言 公路建设是在地质体上进行的人类工程活动,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或未重视边坡地质体及地质环境的分析与评价常引发一系列的边坡变形或边坡滑动地质灾害等问题。例如四川省境内的高速公路及重点公路建设过程中,国道108线西昌段、成雅高速公路、318国道的二郎山隧道东、西进出口引道段、国道107线岳阳四方岭段、川藏公路等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边坡(滑坡)地质灾害或产生了边坡失稳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及运营的正常进行,也使得对公路边坡的加固或整治费用远高于修建道路的费用。 国道108线广元南段公路通过地段大多为低山丘陵红层分布区,建设中遇到了公路路基高填深挖等一些特殊工程地质问题。由于该段路线长、跨越地质地貌单元较多,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周期短,未能全面地认识沿线的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沿途的路线边坡虽在路基开挖期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仍有多处边坡发生坍滑、滑动和崩落,严重影响了已通车路段的行车安全和公路正常使用,阻碍了当时正在施工路段的路面铺筑和交通工程设施等施工工程。 广南段公路路线基本沿着构造线方向展布,使得路堑边坡有一侧构成顺层坡。尽管这些顺层边坡倾角很小,一般均在十余度,但在施工过程中多处发生变形或者滑动破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延误了工期。施工中采取了一些加固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对工程边坡的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尚未查清边坡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和变形破坏机制,因此治理措施具有盲目性,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或有的造成大的浪费。 本文对边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和岩体力学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对缓倾角层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边坡整治、支护方案,通过实施后的工程验证说明方案是合理有效的。 2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工程概况 国道108线广南段公路边坡主要以侏罗系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第四系只在近河床部位分布较普遍,而在边坡的中上部只有薄层覆盖,滑坡的形成与边坡岩体的性质有关。本文对缓倾层状边坡变形破坏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国道108线广南段K24、K28两段典型边坡为例进行讨论的。 K24滑坡位于广元市盘龙镇共和村三队嘉陵江Ⅱ级阶地以北,国道108线广南段K24+850~K25+090,滑坡地处嘉陵江冲刷岸,地势南东低北西高从滑体中部通过。从50年代至80年代曾出现过多次小范围滑坡,未造成较大的危害。1997年6月在滑坡前缘修筑高速公路,由于路基开挖、放炮震动,1998年6月滑坡整体发生蠕滑变形。1999年4月滑坡中部产生大幅度滑动解体,滑坡堆积物覆盖路基约三分之二,直接对公路建设造成危害。 K28滑坡位于广元市中区盘龙镇东南部4km,新建国道108线广南段,滑坡地处嘉陵江冲刷岸,地势南东低北西高,相对高差106m,地形坡度下缓上陡,坡面倾向嘉陵江,坡度10~25°,平台后缘是巨厚层砂岩形成的陡崖,坡度65~80°,高约25~32m,滑坡基本上为岩质顺层滑坡。

滑坡定义

1定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2?分类 2.1?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 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 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 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 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2.2?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②基岩滑坡,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

的滑坡。③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2.3?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2.4?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 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2.5?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2.6?按力学条件划分 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按结构分类: 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3?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地测量监测点、地表裂缝监测点、表面倾斜监测点、深部位移监测点以及地下水位测试点的布置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滑坡监测点提出不同的布置建议,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滑坡变形点监测点布置原则 0引言 针对一个具体存在的滑坡来说,其监测主要是以整体稳定性为主,在此基础上兼顾滑坡局部的稳定,尽量是每一个布置的监测点都是具有一定作用代表性的,并且力争在布置时可以一点多用。 1滑坡检测中变形点与监测点布置原则 (1)按照断面、剖面进行监测点布置,滑坡断面存在地质条件差、易变形、破坏感强的特性,所以监测点可以选择布置在裂缝、岩体、断层等一些部位,也可以布置在坡度较陡、不具有稳定性的部位,还可以通过模型试验找出滑坡中的典型部位。(2)针对大面积需要重点监测的滑坡,断面布置需增多,但是断面的布置要有主次,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滑坡高度、结构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根据断面主次之分,所选用的检测项目、仪器要有数量之分,主要断面要比次要断面监测点多一些,同时还要保证主要断面仪器的精准度、自动化应用程度。(4)在同一个检测项目中,要将平行布置考虑在内,在检测滑坡水平位移的过程中,要将大地测量仪、倾斜仪、多点位移计同时应用在项目中,这样能够保证一起监测成果的互相验证,使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2大地测量变形点与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大地监测方式主要是观测滑坡地表的变形量,布置监测网点的意义就是能够准确的监测滑坡地表垂直、水平的变形量。 2.1视准线法 2.1.1十字交叉网法。此种方法是沿着滑坡的主滑方向,适当的布置纵向监测点,之后根据滑坡实际的形状、类型,垂直于主滑方向的位置布置若干横排观测线,使之保持基本平行。但是这种十字交叉网布置方法的应用范围有局限性,其自身具有窄而长的特征,适用于主滑方向较为明显的滑坡项目。 2.1.2方格网法。此种方法亦被称为正交方格网法,是由纵向、横向正交的几条监测点组合而成的。方格网法比较适用于周围地势高于滑坡地形且布置的监测点不受观测视线、周围地形限制的滑坡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