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构造设计

绪论

什么是建筑构造?

构造是建筑成为实体存在的最基本要素,直接与技术相关,包括材料技术、结构技术、设备技术,构造方式即为实现功能需要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外力作用的影响

荷载分为恒载与活荷载。荷载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构造设计的重要基础。

2)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构造措施的影响。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4)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2. 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使构造技术发生改变,也推动了构造技术的发展。

3. 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因素)

4. 审美需求的影响(艺术因素)

构造设计的原则

构造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考虑保温、隔热、火灾、爆炸、机械震动、化学腐蚀、噪声等不利影响)遵循以下原则:

1. 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 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

3. 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

4. 必须满足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5. 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第一章概述

一、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类

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

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生活服务性建筑:如餐饮类、菜场、浴场等;

文教建筑:如各类学校、图书馆等;

托幼建筑:指幼儿园、托儿所;

科研建筑:如研究所、科研试验场馆等;

医疗建筑:如医院、诊所、疗养院等;商业建筑:如商店、商场等;行政办公建筑:如各类政府机构用房、办公楼等;

交通建筑:如各类空港码头、汽车站、地铁站等;

通讯广播建筑:如电视台、电视塔、广播电台、邮电局、电讯局等;体育建筑:如各类体育竞技场馆、体育训练场馆等;

观演建筑:如电影院、音乐厅、剧院、杂技场等;

展览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等;

旅馆建筑:如宾馆、饭店、招待所等;

园林建筑: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各类城市绿化小品等;

纪念性建筑:如纪念堂、陵园等。宗教建筑:如各种寺庙、教堂等

(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等。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

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物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对城市的面貌的影响也很大。

(三)按建筑层数分:单层、低层(住宅)、多层、中高层、高层、超高层。

高层建筑:我国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除单层外的公共建筑。

超高层建筑:≥100米的建筑

(四)建筑按照常用结构体系分类!!!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砌体墙承重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

?骨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板柱体系板柱体

系排架

?空间结构体系薄壳网架悬索膜混合形式

二.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一)按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分为四类。(P9)

1类:设计年限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四级15年以下)

2类:设计年限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三级)

3类:设计年限50年,普通建筑与构筑物。(二级)

4类:设计年限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一级)

(二)按房屋构件的耐火性能分级。(P9)

(多层: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高层:一级,二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它的主要构件(如墙、柱子、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性能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二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燃烧性能:制作建筑构件的材料在空气中遇火时的反应程度。(剧烈不剧烈)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耐火极限: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遇火开始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三.建筑构造组成,及各构件作用及要求(见课本2页图)

六大基本构件:

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

其他构件:雨篷、阳台、台阶、散水等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设备系统

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

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

设备系统——如电力、电信、照明、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消防等等四、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制!!!P11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基本模数:是建筑物及其构件协调统一标准基本尺度单位,用M表示。1M=100mm,称基本模数。

2)模数制的规定(用途)模数数列

(1)基本模数:数值100mm,代号“M”。(门窗洞口、构配件断面尺寸)

(2)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大的构配件尺寸)

(3)分模数:1/2M、1/5M、1/10M。(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

4.标准预制构件的几个尺寸的概念:三种尺寸之间的关系(注意:教材此处有错)

标志尺寸是设计选定的尺寸。(图纸尺寸)

构造尺寸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选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是构件实有的尺寸。

标志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

实际尺寸=构造尺寸±允许误差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课件第七章)

一.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1.地基: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土壤层。

(1)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地基.如:强夯法、换土法、化学注浆加固法、水泥搅拌法和挤

密法(打桩法)。

(2)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

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承载力逐渐减弱)

2.基础:建筑的下部结构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的全部荷载并把荷载传给地基。(做法的图)

二.基础的埋深及影响因素

1.基础埋深的概念

室外地坪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一般认为:

H>4米为深基

H≤4米为浅基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应尽

量考虑设计浅基础。

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性质以

及(工程)地质条件。

(设计之前应进行场地地质勘察。

(2)水文条件:

一般宜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以上,或者应埋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以使基础处

于较稳定的水压状态。

(3)地基土壤冻胀深度:一般应将基础的垫层设置在土层冻结深度以下200,以避免土壤冻融交替对基础的不利影响。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一般:L≥2△d。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分段施工,

设临时

加固支撑,打板桩或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

三. 基础的类型(P19)

1.按组成基础的材料的不同有:

刚性基础(抗压强度高,但抗剪、抗拉强度低)

砖基础、

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等

刚性角

力在一种特定的材料中按一定的

角度分布

与传递,这个角叫力的分布角,

也叫这种

材料的刚性角α。

刚性材料基础设计时为避免受拉或受剪而破坏必须使基底宽度在刚性角控制范围内。

刚性角用b/h表示:

砖石基础b/h =1:1.25--1.5

混凝土基础b/h = 1:1

非刚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2)非刚性材料基础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基础常做成锥形,但最薄处不应小于200mm,一般为200--400mm。阶梯状态,每步高约300—500mm。

2.按构造形式不同:

条形基础:当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故称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

单独基础(或独立基础) :当地基承载能力较高时,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且荷载较小时采用。

井格基础(或称十字交叉基础)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情况时,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免各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起来,作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片筏基础(或称满堂基础、倒楼盖基础)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力又较软弱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作用在一块整板上,这种基础称为筏式基础或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软弱地基上。中空部分较大时可用于做地下室。(高层建筑)

桩基础(p24)

按照受力状态不同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按照施工方法不同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且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桩基础。上部荷载通过承台传给桩,再经过桩传给土层。

第三章墙体(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砖砌体墙(重点)

第三节砌块墙构造

第四节隔墙与隔断

第五节墙面一般装修(次重点)第一节概述

一. 墙体的类型与名称

按照所在位置及方向分类:

外墙、内墙

横墙、纵墙(其中外横墙称为山墙)

窗下墙、窗间墙

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非承重墙

非承重墙分为:自承重墙、隔墙、框架填充墙

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材墙、板筑墙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实体墙、空体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组合墙(1)实体墙

优点:承重效果较好,保温,隔热,隔声效果都比较好。

缺点:耗费黏土多,毁坏耕地,占用农田。

原先常用:黏土实心砖墙(规格)240*115*53

现在承重墙材料用:混凝土砌块90*90*190(模数砖)粉煤灰砌块、灰砂砌块等。注:有时还要用到黏土实心砖。

(2)烧结空心砖墙(填充墙)区别于多孔砖墙,一般为非承重墙)

(规格两种:240*115*90、190*190*90)

优点:自重轻,耗费黏土少,(可适当加入粉煤灰和长江淤泥砂等材料制作)保温效果好,符合模数

缺点:承重能力弱,隔声效果不好

(3)空斗墙(分为斗砖和眠砖)(图示见教材)

优点:节约砖的用量(可以节约30%)

缺点:整体性差,不适于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和高层住宅

(4)复合墙

墙体主体结构是多孔砖墙或者钢筋混凝土墙,在内侧或者外侧添加保温或者隔热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介绍

内保温,外保温,中间保温简单介绍

二.墙体的承重方案介绍!!!

(一)横墙承重方式

竖向荷载是由横墙传递到基础,其横向刚度好,房间隔声效果好。

(二)纵墙承重方式

竖向荷载由纵墙传递到基础,当房间的进深基本相同时常用。

(三)纵横墙承重方式

竖向荷载由纵横墙同时传递给基础,当建筑平面房间种类较多,布置复杂时常采用。刚度好。

(四)外墙内柱混合承重方式

竖向荷载由外墙和内柱传递到基础,又称半框架或框架结构。可便于内部空间灵活布置。

三、墙体作用与设计要求

1、作用

墙体的作用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其承重功能,二是其围护功能。

2、要求

1)对于其承重作用,我们在设计中要求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增强墙体的稳定性的措施有:增加墙体的厚度、控制高厚比,提高材料的强度等级、增加墙垛、壁柱、圈梁等。

在设计时,应经计算来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承重墙的最小厚度为180mm。

2)对墙体的围护功能应该是提出以下要求:

a.热工要求:热工要求主要是考虑墙体和屋面的保温与隔热。

保温与隔热

墙体保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

为提高墙体的保温能力,必须提高墙体的热阻。热阻是指构件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热阻越大,墙体的保温性能越好,反之则差。因此,为了满足墙体保温的要求,必须提高其构件的热阻,通常采取以下

保温措施:

(1)增加墙体厚度

墙体的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若提高墙体的

热阻,可增加其厚度,故严寒地区外墙厚度的

确定,往往以保温设计为主,其厚度往往超过

结构的需要。但却很不经济,又增加结构自重。

(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把导热系数值小于

0.3(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因此,

要增加墙体的热阻,常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做外墙,这些材料保温性能好,但强度低,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如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

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泡沫塑料、矿棉、玻璃棉等。

常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组成复合保温墙体,并将保温材料放在靠低温一侧以利保温。这种复合墙既能承重又可保温,但构造比较复杂。有时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以获得墙的保温效果。见图。

隔热措施有:

(1)外墙采用浅色而平滑的外饰面,以反射太阳光,减少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在外墙内部设通风间层,利用空气的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外墙内表面温度;

(3)在窗口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以遮挡太阳光直射室内;

(4)在外墙外表面种植攀缘植物使之遮盖整个外墙,利用植物的遮挡、蒸发和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热。

(5)建筑总平面及个体建筑设计合理,争取好朝向。

b.隔声要求:

墙体主要隔绝空气传声。

噪声控制标准:室内允许噪声级(分贝):一般教室≤50 卧室、书房≤45 听力测听室≤25

控制噪声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缝隙处理

②增加密实性及厚度

③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材料的夹层墙

④在建总平面考虑隔声问题,将不怕噪音的建筑靠近城市干道布置,或用绿化带隔音。

c . 其它方面的要求:

①防火要求: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

②防水防潮要求:有水的房间及地下室墙体应进行防水防潮处理,选择良好的材料及恰当的构造方案,保证墙体的耐久性,使室内有很好的卫生环境。

③建筑工业化要求:墙体改革,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并应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

第二节砌体墙!!!

(有水房间的根部,不能用砖砌体墙;窗台等部位,用现浇钢筋砼)

(砖?砖墙?细部构造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防潮层的位置)

砖墙构造(砖砌体墙构造)!!!

一特点:

优点: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冻、承载能力

缺点: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高、自重大、粘土砖占用农田。(每100万块砖要损坏农田一亩。)

二材料:砖:粘土砖、页岩砖、粉煤灰砖、煤矸石砖、灰砂砖、炉渣砖等。

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0、MU7.5

砂浆:胶结材料。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

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 、M1、M0.4

三.实体墙组砌方式、尺度、命名:

实心砖模数问题:当砖墙长度≤1500,应考虑模数。

240、370、490、620、740、870、990、1120、1240。

四.墙体细部构造:!!!

(一)墙脚:

墙脚是墙身的一个重要部位,包括墙身防潮层、勒脚、散水和明沟。

1.勒脚:底层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墙体常称为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勒脚,是外墙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指高度在450MM~600MM左右。是为防止雨水上溅墙身,以及地表水、机械力等的影响而采取的构造措施。

构造要求勒脚更加坚固耐久和防潮,另外,勒脚的做法、高矮、

色彩等应结合建筑造型,选用耐久性高的材料或防水性能好的外

墙饰面。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构造做法。

(1)勒脚表面抹灰:可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抹面,

1:2水泥白石子浆水刷石或斩假抹面。此法多用于一般建筑。

(2)勒脚贴面:可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

磨石板等,其耐久性、装饰效果好用于高标准建筑

(3)勒脚采用石材砌筑,如用条石等。

(4)局部加厚构造

2.墙身设防潮层(P39笔记)

在墙身中设防潮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位于勒

脚处地面水渗入墙内,使墙身受潮。因此必须在内外墙的勒脚部位连续设置防潮层,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和垂直防潮两种。

防潮层的位置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室内垫层范围内。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设置位置如图。

几种不同情况下的防潮层位置

构造做法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A)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 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且易开裂。

B)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中6钢筋,其防潮性能较好,且有利于建筑的整体性。(常用)

C)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由于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3.明沟与散水(p41)暗沟:地下排水系统

为防止地表水对地基土壤的不利影响,房屋四周应设置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选择散水或明沟与

当地年降雨量有关(南:明沟北:散水)年降雨量≥900采用明沟作法,年降雨<900采用散水做法。

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也可设散水)。

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散水宽度应比挑檐宽度大100(课本200-300mm),且≥750,坡度一般为5%.

散水宽度不应小于600mm,坡度约为3%-5%左右,常用面层材料有细石砼,卵石,块石,水泥砂浆胶结等。

明沟与散水的构造可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排污口。

混凝土散水每隔10M 左右设一道宽10MM的伸缩缝,缝内灌沥青油膏.

散水与勒脚的结合部位

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一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并防止渗水。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分离过程是将混合物分成 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 2、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写上字母即可)超滤属于 、 过程;沉降属于 ;共沸精馏属于 、 过程。(A. 平衡分离 B. 传质分离 C. 机械分离 D. 速率分离) 3、膜分离的推动力可以是 、 或 。 4、宽沸程混合物闪蒸的热衡算更主要地取决于 ,因此将热衡算放在 循环中。 5、相平衡状态下,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自由焓处于 ;从动力学来看,相间 。 6、化学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结晶技术是 和 。 7、MESH 方程分别指 ; ; ; 。在BP 法中用M 、E 方程求解 。 8、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活度系数法计算相平衡常数的简化形式是 。 9、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 10、相平衡指的是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 而 的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气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 A. 相对挥发度 B. 分配系数 C. 相对选择性 D. 回收率 2、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 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 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3、公式V i L i i f f K / 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N表示() 4、在设计变量中,e a A.装置设计变量数 B. 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 C.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 D. 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 5、HNK表示() A.分配组分 B.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轻非关键组分 6、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A. 相对挥发度 B. 分配系数 C. 相对选择性 D. 回收率 7、分离丙酮-甲醇的共沸物,加入下面哪种物质可使的丙酮成为轻组分?() A. 水 B. 乙酸甲酯 C. 正己烷 D. 乙醚 8、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A. 属于1区 B. 属于3区 C. 属于4区 D. 属于6区 三、判断题 1、在共沸精馏中,共沸剂的加入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根据物料平衡严格控制。( ) 2、物理吸收过程的吸收热,对理想溶液来说就等于溶解热。( ) 3、在用焓做换热器热量衡算时。不同组分焓值的基准态可以不相同。( ) 4、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塔内会出现恒浓区,同样在最少理论板下操作塔内也会出现恒浓区。( ) 5、对于萃取精馏塔,在溶剂回收段,原溶液中各个组分的分离作用仍很大。( ) 6、所谓最低共沸物,是指共沸物的沸点温度比构成共沸物中任一组分的沸点温度都低。( ) 四、名词解释 1、分离媒介: 2、萃取精馏 五、简答题 1、如何核实闪蒸问题?(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画出萃取精馏的流程简图,指出萃取剂的加入位置,并说明原因? 3、请将萃取精馏与共沸精馏相比较,说明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试卷编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9分) 1.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与方法。 2.双水相萃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 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50年代 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two aqueous phase partitioning)。 3.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二、辨别正误题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壳聚糖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错(不确定) 2.目前国内工业上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错 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错 4.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可用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对 5.膜分离时,当截留率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错 6.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对 7.阴离子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酸性青霉素的提取。对 8.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 素。 9.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错 10.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淀粉酶的提取。对 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对 12.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 护剂。对 13.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错 14.大网格吸附剂由于在制备时加入致孔剂而具有大孔径、高交联度,高比表面积 的特点。错(不确定) 15.PEG沉淀蛋白质是基于体积不相容性。错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对于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在有机相中,蛋白质被萃取进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极性核里 B 加入助溶剂,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萃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好 D 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双电层变薄,可提高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能力 2.能进行海水脱盐的是:C A 超滤 B 微滤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 汉乐府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 超滤属于 、 过程;沉降属于 ;共沸精馏属于 、 过程。 A. 平衡分离 B. 传质分离 C. 机械分离 D. 速率分离 2. 膜分离的推动力可以是 、 或 。 3. 相平衡状态下,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自由焓处于 ;从动力学来看,相间 。 4. 宽沸程混合物闪蒸的热衡算更主要地取决于 ,因此将热衡算放在 循环中。 5. 推导Underwood 公式所用假设是:1) ;2) 。 6. 根据右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 HNK 为 ,LNK 为 。 7.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 活度系数法计算相平衡常数的简化形式是 。 8. 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 9. 化学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结晶技术是 和 。 10. MESH 方程分别指 ; ; ; 。 11.分离过程是将 分成 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 12.平衡分离过程是借助 ,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 ,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 的两相中 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13.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各种 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有 发生,依据 的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又分为 过程和 过程。 14.活度系数的基准态是指活度系数等于 的状态。 15.从动力学上讲,相平衡是指相间 为零的状态。 16.膜分离过程包括 、 、 、 、微孔过滤、气体分离等多种分离过程。 (第6

17.恩特伍德公式的假设条件是(1);(2)数。 18.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要求的两个组分称为,其中相对易于挥发的组分成为,不易挥发的组分称为。 19.相平衡指的是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而的状态。 20.吸收过程是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是利用不同而达到分离有关组分的传质分离过程。 21.分离媒介包括和。 22.离子交换的步骤分为、、交换反应、、五步。 23.相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有、两种计算方法。 24.最小理论塔板数与无关,只取决于。 25.萃取剂的作用是和。 二、简答题 1. 试描述“逆行精馏”效应,实际操作中如何减弱或消除? 2. 萃取精馏流程中,溶剂加入口如何确定?解释原因。 3.某厂一多组分精馏塔,正常操作时塔顶底产品都合格,乙班接班后操作两小时分析发现塔顶产品不合格,请你告诉操作工如何调节操作参数? 4.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的定义是什么?利用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进行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有什么优点? 5.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6.画出萃取精馏的流程简图,指出萃取剂的加入位置,并说明原因? 7.计算最小回流比所用恩特伍德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当简单精馏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时,当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和均为非分配组分两种情况下,塔内恒浓区的位置分布情况。 8.物理吸收过程与精馏相比,传质特点是什么?吸收塔内气液相浓度和温度如何变化? 9.如何判断闪蒸问题是否成立? 10.简述简单分离塔序排列的五条经验原则。 三、综合题(20分)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江西财经大学131大学语文试卷C

江西财经大学 13―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8052C授课课时:36 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为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适用对象:13级本科班 试卷命题人江枰试卷审核人龚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原来通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 2.行宫见月伤心色,。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出自所作《》。 4. ,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 5. ,胸中万卷;,此事何难? 二、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礼以害物命。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从容指顾,立定大计。 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登临意”。 2.曹丕《论文》将文体分为哪几种? 3.宝玉挨打后希望黛玉来探望吗?看清是黛玉后,宝玉有何反应?这凸显了宝玉黛玉二人的什么关系? 4.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20分) 1.阅读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回答: ①作者在这首词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②这首词抒写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 ③“小轩窗”两句艺术地再现了什么情景? 2.阅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这段文字: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重点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臵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 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 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 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三、现代时期(二战以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地理环境背景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周围世界会有不同 的看法。例如,“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它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之中,因此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同时它 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些看法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学说和学 派。古代中国和西方地理学的分立,便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近代各国地理学 方向的差异,也同地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但地理学本身是以它为直接对象的。因此,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如不考虑一种学 说、理论和方法出现的环境背景,将不会得出具体而生动的结论。 第二、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均 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和科学。从地区上看,社会经济造成 了科学中心的变动。从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转移,其路线和高 潮期依次为: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一姜 国(1920至今)。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中的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人类对客观自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 一、填充题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 ,I 产物分离 ,P 纯化 和P 精 制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过滤 和 离心 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管式 , 套筒式 , 碟片式 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微滤膜 , 超滤膜 , 纳滤膜 和 反渗透膜 ;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离子交换纤维素 和 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 板式 , 管式 , 螺旋式和 中空纤维式 ;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 吸附质的性质 , 温度 , 溶液pH 值 , 盐的浓度 和 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 8. 离子交换树脂由 网络骨架 (载体) , 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 (活性基) 和 可 交换离子 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引发剂( 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 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 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 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 ; TEMED 的作用是 增速剂 (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 聚合 );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 , 溶质浓度 , pH 和 温度 ;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 自然起晶法 , 刺激起晶法 和 晶种起晶法 ;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 外部扩散 、内部扩散 和化学交换反应 三步;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常用的固定相有C 8 辛烷基 和 十八烷基C 18 ;常用的流动相有 乙腈 和 异丙醇 ;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粘度和扩散系数 ,与液体有相似的 密度 ;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 加聚法 和 逐步共聚法 两大类;

地理学名词

地理学名词 地理学思想史history of geographic thought总结和归纳地理学各学派的概念、观点、理论、方法、学科结构等学术思想及其社会影响的历史线索,以启发未来学术创新的系统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区域地理学region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某一地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地理系统geographical system地球表层中所有地理要素构成的时间、空间动态整体。可分为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二类系统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地带性zonality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叠现象。 自然区划physical regionalization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自然景观natural landscape景观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 土地覆被land cover覆盖地表的自然营造物或人为建造物。 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包括大陆和海洋)形态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landform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河流阶地river terrace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地质构造和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气候学climatology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形成和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物候学phenology研究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各阶段因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现象及其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水文地理学hydrogeography研究地表各类水体性质、分布、形态特征、动态变化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流域drainage basin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 水系river system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水资源评价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对某一地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定量计算,并分析供需平衡及预测其变化趋势。 生态需水ecological water need,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或生态建设要求)的最小水资源需求量。它包括天然生态系统保育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docx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分离工程中,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传质分离过程用 于___________ 混合物的分离。工业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膜分离的推动力可以是________ 、_______ 或___________ 。 3.相平衡状态下,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自由焙处于_;从动力学来看,相间_______________ □ 4.宽沸程混合物闪蒸的热衡算更主要地取决于_________ ,因此将热衡算放在________ 循环屮。 5.MESH方程分别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 6.分离媒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o 7.吸收过程是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而达到分离有关组分 的传质分离过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交换的步骤分为________ 、、交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步。 9.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o 二、选择题 1?膜分离属于()。 A.平衡分离 B.吸附分离 C.机械分离 D.传质分离 2.下列不属于速率分离过程的是()o A.超滤 B.反渗透 C.过滤 D.电渗析 3.公式KU〕f: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4.在设汁变量中,表示() 装置设计变量数 B.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C)。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B)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C)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B)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B)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合。 A. %~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古代中国地理学地理知 识的萌 芽:先 秦地理 学 《尚书·尧典》有关于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记述 《诗经·豳 风·七月》 记有蟋蟀活动、葽草开花、蝉叫、稻熟、草木掉叶等全年物候现象 《夏小正》载有全年各月的物候和农事活动,全篇400多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吕氏春秋》 一书连续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直到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200多 年的水旱的情况,载有雨、雹、雷、霜、雪等灾害共13次,因旱求雨24次等。 《诗经》 记有山、阜、丘、陵、穴、谷、岵、冈、原、隰等10多种陆地地貌类型名称,洲、兆、 厂、滨、澳、沚、渚、浒、浦等10多种流水地貌类型名称。 《管子·地员》 将丘陵分为15种类型,山地分为5种类型。《周易·谦卦·象辞》中提到“地道变盈 而流谦”,说明已认识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 各有草土。”从理论上阐述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草与土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不 同的土壤其性质不同。 《尚书·禹贡》论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土壤分布的地区差异。 《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植物分布以淮河为界的思想("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在洛阳选建城址时绘有地图献给成王。 《地员》 是中国最早的综合自然地理著作。全篇2222字,综合地貌、土壤地理、植物地理等知 识,较为系统和详细地把土地划分为5大类20多个小类,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土地类 型等级系统。它也是中国最早论述植物生态地理和土壤地理的专篇。 《孟子·公孙 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天论》 主张“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即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努 力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 地理学 专篇 《禹贡》 是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全篇1193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 服”等部分组成。“九州”主要按河流、山脉、海洋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这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就山川、湖 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和运输路线等方面对各州进行了很好的区域对比。“导 山”部分,专列山岳20余座,归纳成4条自西向东的脉络。“导水”部分,专写河流 共计9条水系。这两部分文字不多,却是中国专就山岳和水系研究的始端。 《山海经》 地理价值大的是《山经》部分,其写作时代是汉代之前。它对黄河和长江流域及其以 外广大地区(地域范围远比《禹贡》为大)的自然条件以“山”为纲进行了综合性记 述。《山经》总共记载447座山,先按方位分为中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和 东山经五大区,每一区又分成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个个山岳连接起 来,对每一山岳都记述位置、水系、天然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所记当然不尽正确。 郦道元《水经 注》 它记述的河流水道共计1252条,对每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和所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及 其历史事迹,都作了尽量详细的叙述。 疆域地 理志 《汉书·地理 志》 第一篇以“地理”命名的篇章,即“地理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传统必理学开始形 成。这个时期,中国地理学在疆域地理志、地图、水系、域外地理和方志等方面取得 较大成就。它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志,奠定了其基础,以后这类著作不断涌现。 域外地 理 《史记·大宛 列传》和《汉 根据张骞等提供的材料写成的,它们是记载中亚和西南亚最早的地理专篇,对于西域 各国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城镇交通、水文、气候以及相互间的距离等都有所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物工程学的概念:生物工程学亦称生物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有经济价值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 2、生物分离工程的概念:是生物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因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又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它描述了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3、生物分离加工过程按工艺流程顺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提取、精制和成品加工。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 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有哪些?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 (1)组分大部分是水; (2)产物浓度低; (3)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 (4)含有培养基残留成分; (5)含有代谢副产物; (6)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一)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 1)改变发酵液中固体粒子的物理性质,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2)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某一相中; 3)去除发酵液中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总之,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 (二)、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 1、菌体的分离(正确控制发酵终点); 2、固体悬浮物的去除; 3、蛋白质的去除; 4、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5、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的去除; 6、改变发酵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工序的操作顺利进行; 7、调节适宜的pH值。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一)凝聚和絮凝 1、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使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 2、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加热法 ①降低发酵液的粘度; ②去除某些热变性蛋白等物质; ③降低悬浮液的最终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滤饼的孔隙度,使固液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关键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性。 (三)、调节悬浮液的pH值 全细胞的聚集作用高度依赖于pH的大小,恰当的pH能够促进聚集作用。 一般用草酸、无机酸或碱来调节pH值。 (四)加水稀释法 主要适用于离心沉降分离发酵液预处理过程。同重量悬浮固体的发酵液,稀释到适当倍数,对后续的离心沉降分离速度非常有利。 (五)、加入助滤剂法 是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不可压缩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在滤布上预涂或按一定比例混入悬浮液中。(六)、加吸附剂法或加盐法 加吸附剂法是使细菌细胞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方法;无机盐在发酵液中形成庞大的絮状物,把发酵液中的悬浮粒子裹住,吸附在其中。 (七)高价无机离子去除法 1、Ca2+的去除常用草酸去除; 2、Mg 2+的去除常用磷酸盐去除; 3、Fe 3+的去除常加入黄血盐,也可加入碱化剂。(八)、可溶性杂蛋白质的去除法 1、等电点沉淀法; 2、热处理法; 3、化学变性沉淀法; 4、吸附法。 (九)色素及其他杂质的去除方法 常用的脱色法有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 3、发酵液过滤的目的是什么?影响发酵液过滤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目的:一是为了获得含所需产物的细胞(菌丝)或发酵液;二是为了去除发酵液中的固形杂质。 影响因素:(一)菌种,菌种决定了各种悬浮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如真菌较粗大,易过滤,不需做特殊处理,用真空过滤即可;而放线菌较小,且菌丝体细而分枝,过滤困难,需进行预处理。 (二)发酵液的粘度,1、发酵条件,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组成、未用完培养基的量、消沫剂、发酵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