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陆慧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页-2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师课前描好圆柱圆锥的透视图,画好板书的格子

1.生剪下书上P125和127的图形,做成圆柱和圆锥,并量出高。

2.预习书上P18内容,制作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根据P20第3题第1问的要求做一做。

3.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领受

1.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圆柱体的物体,谁来展示一下?

2.出示例1:找一找,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

问:这些圆柱上下一样粗吗?(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二、整体感悟

(一)圆柱的认识

1.问:我们认识了圆柱的外形,圆柱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圆柱的特征?

2.拿出你准备的圆柱,按“小提示”同桌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1)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征?

追问: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

为什么图上有的是实线,有的是虚线?

(2)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劳动人民根据圆柱的这个特性制成了什么?

追问:圆柱侧面滚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3)把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问:什么叫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你是怎样量的?

追问:圆柱有多少条高?现在你觉得圆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4)小结:刚才我们从哪几个方面研究了圆柱的特征?

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边指边和同桌说说特征。

合理想象:

(1)如果沿着与底面平行的方向把圆柱切成两部分,想象一下:切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怎样?

(2)如果沿着直径切,切面是什么形状?

(3)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缩小为一点,这时圆柱变成了什么?引出圆锥。

(二)圆锥的认识

1.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研究的都是直圆锥。

出示挂图: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2.师:圆锥又有哪些特征呢?

你能学着探索圆柱特征的方法,从面、高等方面来找找圆锥的特征吗?

同桌合作

3.汇报交流,相机强调下面几个要点:

问:这个尖尖的点是圆锥的什么?

什么是圆锥的高?怎样量?

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呢?

合理想象:

(1)如果沿着与底面平行的方向把圆锥切成两部分,想象一下:切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怎样?

(2)如果经过顶点和底面圆心把圆锥切开,切面是什么形状?(等腰三角形)

4.小结:比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根据什么?

三、点化提升

1.说一说:完成P19“练一练”

师: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为什么第一行第4个不是圆柱?

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判断

3.完成P20第2题,在书上连线。

4.完成P20第3题

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旗,先按照书上的要求转一转,想象旋转一周后各能成什么图形?再完成《补充习题》P16第4题。

四、总结质疑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