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调压设施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矿井调压设施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矿井调压设施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矿井调压设施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姓名:卞如班级:安全工程11-3班

摘要:通过调节矿井通风分系统的压强分布实现对井下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分别有:开区均压防灭火和闭区均压防灭火两种方法。

关键字:均压减少漏风灭火开区均压闭区均压

均压防灭火的实质是,利用风窗、风机、调压气室和连通管等调压设施,改变漏风区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压差,减少漏风,从而达到抑制遗煤自燃、惰化火区,或熄灭火源的目的。[1]

(一)调节风窗调压的原理

如图10—7-1a所示,在并联风路Ⅰ分支中安装调节风窗后,由于风路中增加了风阻,使其风量减少。风量变化引起本分支和相邻分支压力分布改变。在图10—7-1b中,aob和a''''codb''''分别为安装风窗前、后的压力坡度线,对比两者可见:

1、风窗上风侧风流压能增加,下风侧风流压能降低;A点风流压能增加,B点风流压能降低,其增加和降低的幅度取决于风窗的阻力和该分支在网路中所处的地位;

2、因风量减小,风窗前后风路上的压力坡度线变缓(因风量减小);

图10—7-1 调节风窗调压的原理

由上述分析可见,风窗调压的实质是增阻减风,改变调压风路上的压力分布,达到调压目的。

此种方法进行均压时,应注意工作面风量必须满足《规程》要求。[2]

(二)风机调压的原理

在需要调压的风路上安装带风门的风机(实质上是辅助通风机),利用风机产生的增风增压作用,改变风路上的压力分布,达到调压目的。若在图10—7-1a的Ⅱ分支上安装带风门的风机,且使其风量大于原来风量。调压前后Ⅱ分支压力坡度线如图10—7-2所示。afb和a''''cfdb''''分别为调压前后的压力坡度线。对比两者可见:

图10—7-2 风机调压的原理

1、风机的上风侧(AF段)风流的压能降低,下风侧(FB段)风流的压能增加;其降低和增加幅度随距风机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2、因风路上风量增加,故其压力坡度线变陡;在Ⅱ分支上安装风机后,对与其并联的Ⅰ分支将产生下列影响:风量减小,但减小值小于Ⅰ分支的风量增加值,减小程度取决于所安装风机的能力及其该分支在网路中的地位;压力坡度线的坡度变缓。

(三)风窗-风机联合调压的原理

使用风窗和风机联合调压时,有增压调节和降压调节两种。

1、风窗-风机增压调节

所谓增压调节是指使两调压装置中间的风路上风流的压能增加。为此,风机安装在风窗的上风侧。增压调节又可分为风量不变和减少两种。

图10—7-3a、b。分别表示风量不变和风量减少时压力分布变化特点。

图10—7-3 风窗-风机联合增压调节

2、风窗-风机联合降压调节

作降压调节时,风窗安装在上风侧,风机安装在下风侧。调压前后压能变化规律读者可作类似分析根据上图分析。

3、角联漏风的均压

如图为同时开采层间距较近两层煤时,因工作面间的错距较小(20m),造成上下工作面采空区相互连通,而产生对角漏风。[3]

实际上,角联漏风可能发生在采空区的一个条带上,为研究问题时方便起见,漏风路线简化为对角支路,如图虚线所示。

二、闭区均压

闭区均压就是在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而已经密闭的区域,采取均压措施以防止煤炭自燃的发生,在已经封闭的火区采取均压措施可以加速火源的熄灭。

1、并联风路与调节风窗联合均压

如图a所示,进出风密闭两端(5、8两点)压差较大,故漏风严重,密闭区内的煤炭有自燃的危险。

控制漏风,取消5-8上山内的两道密闭,降低了5-8之间的压差;同时在8-9区段内构筑调节风窗,使5-8压力差减小。这样就消除了封闭区煤炭自燃危险,加速火区熄灭

2、调压风机与调节风窗联合均压

在封密区的进、回口两端设置由调压风机与调节风窗联合组成的均压硐室。

启动风机后改变调节风窗的调节口的大小,用以消除密闭墙内外的压差,从而阻止通过密闭的漏风。

3、连通管调压

在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封闭区的回风侧密闭墙外面再加一道密闭墙,然后,穿过外密闭墙安设直径为300~500mm的金属管路(I-II)直通地面,在管路上安有调节阀门或在外部密闭墙上构筑风量调节孔,以控制通过连通管的风量,使其阻力与进风1-2段的阻力相等,即h1-2=h I-II,则封密区进回风两端(2,II)的压差为零,从而漏风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德明著,《矿井火灾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8(2011.6重印)

[2]《煤矿安全规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5.29。

[3]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州矿区通风防灭火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883-15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矿井防灭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性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灭火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综合防治对策。按照发火煤层的自然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因地制宜落实防灭火措施,健全完善了防火工作的基础手段,不断探索了一些新的技术途径,有效控制了矿井自然发火事故。在推广应用防灭火新技术、新工艺、健全完善防灭火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各个生产环节、质量环节的制度管理,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针对历史上发火的经验教训,根据发火煤层发火的规律和特点,集团公司、矿研究制定了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 (一)矿每季要制定防灭火工作计划,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根据下季度采场接续,布置防灭火工作进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新版)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5

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新版) 矿井防灭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性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灭火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综合防治对策。按照发火煤层的自然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因地制宜落实防灭火措施,健全完善了防火工作的基础手段,不断探索了一些新的技术途径,有效控制了矿井自然发火事故。在推广应用防灭火新技术、新工艺、健全完善防灭火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各个生产环节、质量环节的制度管理,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针对历史上发火的经验教训,根据发火煤层发火的规律和特点,集团公司、矿研究制定了矿井防灭火综合措施。 (一)矿每季要制定防灭火工作计划,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根据下季度采场接续,布置防灭火工作进度,安排季度防灭火工作,并由分管矿长组织落实季度计划及其当季计划完成情况,每季末报

局通防处备案考核。 (二)合理选择开拓布局,正确选择开采方法 1、尽可能采用集中岩巷布置,煤层内尽量少掘进巷道。 2、不留或少留煤柱,如留煤柱,其尺寸和巷道支护要合理符合标准要求。 3、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合理安排发火煤层的生产接续时间,发火煤层工作面形成后要尽快投入生产,争取在自然发火期内采出封闭;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同一区段内九层、三层上分层回采结束后要及时开采十层、三层下分层,以减少漏风氧化时间。 4、3下分层开采,10层煤开采一律采用内错式或重叠布置式开采。 (三)加强通风管理,尽量减少漏风。 1、在井下通风构筑物(风门、调节风门、密闭墙)和安装局部通风机时应当选择正确位置。一切控制风流的设施都应设置在围岩

综合防灭火措施

金沙县恒隆煤矿防治自然发火与防 灭火综合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编制井下防治自燃发火专项措施。我矿现所开采煤层均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根据贵 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7月提供的金沙县恒隆煤矿成 C4、C5、C9、C13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井煤层 C4、C5无自燃倾向性C9、为自燃倾向性C13未作自燃倾向性鉴 定),为了杜绝2011年度各类发生火灾事故,特编制此措施。 一、2011年我矿防灭火重点区域

根据2011年采掘计划我矿防灭火重点区域有以下地点: 1、采煤工作面:10401工作面。 2、掘进工作面:10901运输巷、10901回风巷。 3、采空区:10401采煤工作面回采后形成部分采空。 4、机电硐室:轨道上山临时机电集中部位。 二、2011年主要防灭火措施: 2011年主要采取的防灭火措施:预测预报、注氮防灭火、灌 浆注胶防灭火、均压通风防灭火等措施。 1、预测预报 一分区主要采取的预测预报方法有安全监测、束管监测、人 工监测、采样分析等方法,以CO气体为早期预测预报的主要气 、链烷类、烯烃类气体、耗氧量为判断自然发火阶段和CO体,以. 程度的标志性气体,辅以空气温度指标和空气气味、水雾等表象

类特征对火灾进行预测预报。 (1)安全监测系统: 矿井安装有KJ-90NA型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为自然 发火监测的辅助系统,利用该系统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 器和温度传感器对井下观测点的观测内容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 测。 ①监测点布置 A)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布置在工作面回风巷距切顶线 1.0m 以内的上帮,安设CO传感器、CH传感器;4 B)回采工作面:布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线10米范围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A、厂房电气设计要求 一、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343-2004 10. 建设单位的有关意见和各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要求 11.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 .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太阳能超白钢化玻璃厂厂房,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平方米,本工程结构型式为钢结架结构,建筑高度为米。变配电所设在;消防中心设在。 。 三、设计范围: 1.强电部分: a). 10KV变配电系统. b) 220V/380V配电系统. c) 电气照明系统. d) 防触电安全保护系统.

e)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 弱电部分: a) 通信系统(宽带,电话). b) 有线电视系统(CATV). c).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四、10KV/变配电系统: 1. 本工程用电负荷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为: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喷淋泵,,保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弱电用电、生活泵。 三级负荷为: 一般照明及普通动力用电。 2.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采用1路10kV电源供电; 3. 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集中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 按相关容量设计低压配电柜。 4. 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变压器侧功率因数在以上。 5.变压器出线:设计与光伏阵列电源容量相符的变电所及开闭所,以及相应的供电线路。 五、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 1. 低压配电方式: a).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b). 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 C)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 2.导线选型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措施,望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矿井火灾隐患情况 根据2009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报告,我矿五2、六4煤层均为H级,属自燃煤层,但在实际开采48年来无发生自燃现象,因此,我矿火灾隐患主要在外因火灾方面。 二、成立预防火灾事故的领导机构 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总支书记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工会主席管理矿长 成员:调度室主任安监科长生产科长机电科长办公室主任企管科长劳资科长保卫科长通风队队长一采队队长二采队队长一掘进队长二掘进队长机电车间主任服务队长运输队长平地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 主任:仝要军(兼) 职责: 1、在组长统一指挥下,负责搞好矿井防灭火业务范围内的灾害预防工作。 2、负责矿井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 3、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与防灭火相关的文件指令。 4、负责监督检查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及整改。

5、负责解决预防火灾事故所需人、财、物,保证现场需要。 6、负责组织追查、分析火灾事故,制定防范措施。 三、发生火灾事故的预兆 (一)外因火灾预兆外因火灾预兆不明显。一般情况下有:看到烟雾或明火;嗅到着火气味;感到头疼和恶心;感到突然压力增加;发现意外的灰尘扬起。 (二)内因火灾预兆煤炭自燃分准备期、自热期、燃烧期三个阶段。其中自热期又分为自热初期阶段和后期阶级。 1、煤炭自燃的准备期结束之后,便进入自热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主要预兆有: (1)、煤体温度有所升高,但临界温度在60-80 度以下。 (2)、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 (3)、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增大。 (4)、CO和CO2含量增加。 2、煤炭自燃超过临界值(60C-80C)但是尚未达到着火温度,发现明火期间,称自热后期阶段。 主要预兆有: (1)火源点附近的温度增高,出雾气、煤壁挂汗。 (2)出现煤炭氧气及干馏产物、CO CO2 CH4等,空气中可闻到 煤油味 (3)出水酸度增大。 (4)煤温、水温空气温度有所升高。 (三)井下任何人发现外因火灾预兆时,必须立即采取直接灭火措施,并报告调度室。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 . . 目录 一、井上部分...................................................................................................... - 1 - 二、井下部分...................................................................................................... - 3 - ㈠总体要求 .................................................................................................... - 3 - ㈡某矿井下消防用水安全管理措施............................................................ - 4 - ㈢内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 5 - ㈣采煤工作面预防自然发火措施................................................................ - 6 - ㈤掘进工作面预防自然发火措施................................................................ - 7 - ㈥废巷预防自然发火措施............................................................................ - 7 - ㈦高冒点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 7 - ㈧其它措施 .................................................................................................... - 8 - 三、井下各易发火地点采取火灾预测预报工作 ............................................. - 8 - 四、地面与井下易发火地点发生灾变时的处理方案 ..................................... - 9 - ㈠地面部分 .................................................................................................... - 9 - ㈡井下部分 .................................................................................................... - 9 - 五、成立矿井防灭火领导小组........................................................................ - 12 -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951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by pressure equalizing ventilation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 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 通风队需每班检查1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 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置,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 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 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消防防火规范大全

CECS 156-2004 合成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现行2004/2/15 CECS 200-2006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现行2006/8/1 CNCA 09C-20044-2001 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火灾报警设备现行2002/5/1 DG/TJ 08-2022-2007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技术规程现行 GA 127-1996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现行1996/10/1 GA 14-1991 消防用无线电话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现行1992/10/1 GA 209-1999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现行1999/6/1 GA 211-1999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作废1999/6/1 GA 211-2009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现行2009/3/1 GA 固定消防给水设备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部分:气体顶压消防给水设备现行2008/6/1 GA 305-2001 电气安装用阻燃PVC塑料平导管通用技术条件现行2002/2/1 GA 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1部分:阻燃电缆作废2002/2/1 GA 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1部分:阻燃电缆现行2007/12/1 GA 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2部分:耐火电缆作废2002/2/1 GA 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2部分:耐火电缆现行2007/12/1 GA 火警受理设备第1部分:火警受理台现行2002/12/1 GA 火警受理设备第2部分:火警终端台现行2002/12/1 GA 385-2002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现行2002/12/1

煤矿防灭火技术规范范文

煤矿防灭火技术规 范

矿井防灭火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自燃煤层开采……………………………………… 第三章防灭火装备………………………………………… 第四章日常防火…………………………………………… 第五章灭火救灾…………………………………………… 第六章火区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本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中国煤矿矿井防灭火的教训,特制定本《矿井防灭火规范》(下称《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国营的生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灾(亦称内因火灾)和外源火灾(亦称外因火灾)及对井下有危险的井口地面火灾的防治。 第3条本《规范》的贯彻执行在矿务局范围内由局长负全面领导责任,局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由矿长负全面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局、矿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 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

2. 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 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 矿山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 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范》的严格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 6. 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7. 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第4条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心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价值1万元的物质(包括资源)损失。 3.造成生产中断8小时以上。 4.造成封闭工作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报告。 第5条每个矿井必须由矿长和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井的防灭火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矿井防灭火工程项目应列入矿井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季、月度计划,矿井防灭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费用和材料、设备等必须列入企业财务和供应计划,并

11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1

金沙县城关镇祁兴煤矿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2016 年度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是由煤的自燃引起,外因火灾主要是由外界热源引起。本矿煤层鉴定自然等级为皿级(不易自燃),外因火灾的防治仍然是本矿防火的重点。 一、防止发生煤层自燃的措施 1、主要大巷布置在岩层内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内,必须砌碹或锚喷,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或用无腐蚀性、无毒性的材料进行处理; 2、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高,加快回采速度,缩短采空区暴露时间; 3、减少丢煤措施: 1)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加强巷道支护,尽量避免冒顶、漏顶事故发生。万一发生冒顶、漏顶事故,必须将冒顶、漏顶区域的浮煤、虚煤清除干净,并采取措施将冒顶区接实、封严。 4、加强对独头巷、旧巷、报废巷道、采空区的管理工作,并及时进行密闭,密闭位置正确,质量合格; 5、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从而降低采空区、旧巷、报废巷道内余煤氧化; 6、在煤层掘进时,严禁空帮空顶作业,掘进煤及进外运; 7、爆破作业时,必须使用水泡泥,采用正向爆破; 8、监测方面的措施: 1)当工作人员发现巷道中出现雾汽或巷壁汗“挂汗”,风流中出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有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不舒服的

感觉等自燃发火征兆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2)采用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各工作地点全面观察,当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O),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防治措施 1、井下机电硐室防火措施 精选煤矿井下机电硐室有水泵房、配电室等。设计采取以下防灭火措施: 1)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 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妨碍运输, 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并采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 2)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3)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故应在 硐室内设CQ灭火器2个,8kg干粉灭火器1个,灭火沙袋2个。 4)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 5)在机电设备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硐室不应有滴水,硐室的过道应保特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2、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1 )井下所有电气设备采用矿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并具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2)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严禁中性点直接接地。 3)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井下低压动力为660V,照明为127V。 4)低压馈电开关选用KBZ—200 和KBZ-400 型并配合JJB—660 型检漏继电器对电网进行绝缘监视,以保证安全用电。 5)井下局部通风机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线路、专用开关进行供电,同时井下局部通风机与掘进电气设备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M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防灭火效果好与否的关键。但由于煤矿条件复杂,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可靠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他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元、邵启胤、徐承林。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 1992—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 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注氮防灭火方法 method of fire fighting by nitrogen injection 将氮气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防灭火的区域,使之降低该区域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阻止煤炭氧化或窒息火源。 3.2 采空区三带 three zones of gob 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方向,按其氧气浓度不同而划分的区域,即冷却带、氧化带、窒息带。

矿井防灭火措施

. . 神木县盛博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编制: 审核: 安通部: 总工: 矿长: 二○一四年二月

会审意见 编审人员签字

浓度及其温度进行巡回检查,发现煤体或空气温度30℃以上或出现煤油味、焦油味等芳香性气味时,要立即汇报。 三、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 2014年矿井在一水平2-2上煤层回采,由于2-2上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因此预防2-2上煤层自燃发火是防火的重点,此次为外因火灾。 (一)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措施: 1.副斜井井口设防火铁门,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2.井下变电所设置防火栅栏两用门。 3.井上、下设有消防材料库,并配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4. 矿井地面设有日用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洒水水池。 5.井筒、井底车场、带式输送机巷、辅助运输巷、回风巷等按规定敷设有消防管路及阀门。 6.井下带式输送机处、机电设备硐室、消防材料库附近设有消火栓,硐室备有其它消防器材。 7.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并有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准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 8.主要巷道和硐室采用锚喷或砌碹等不燃性材料支护。 9.加强井下密闭管理,对废弃或暂不使用独头巷道应及时密闭封巷。 10.地面通风机房风机反转反风,井下设有反风构筑物,必要时可进行采区及全矿井反风。 11.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井上下安全设施,保证完好无损,符合要求。 12.井下设有消防管路系统,同时建立矿井火灾预测和报警系统。 13.井下各工作面巷道与大巷连接处均布置有工作面防火铁门。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黄玉川煤矿 AA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 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措施编号:HYC-**-TF-2016 -01 -01 施工单位: XX队 编制日期:年月日

AA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审批表

XX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年月日--年月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 (1)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 (2)通风队需每班检查1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 (3)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臵,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 (4)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 (5)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 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 组员: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掘进矿长通风副总技术副总地质副总生产办主任安管办主任调度室主任 机电办主任综采*队队长通风组组长通风队队长 机电队队长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均压防灭火有关事宜,以保证安全生产。(二)各部门、成员职责 1、通风组管理责任 (1)全面负责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指导工作,协调各区队做好该综采工作面通风、防灭火工作,是该工作面防治有害气体、防灭火的主要职能部门。 (2)监督通风队日常工作,监督综采队、机电队日常对通风设施、均压风机的维护。 (3)接到有害气体或自然发火威胁信息时,及时汇报相关矿领导,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指导通风队、综采队采取应对措施。 (4)安排专人定期对采空区地表进行巡查,监督检查地表回填进度和质量。 2、调度室管理责任 (1)在井下存在危险并威胁到作业人员安全时果断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并指派相关专业人员解决险情。 (2)工作面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通知矿领导和相关部门,指挥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 (3)监测监控调度员负责重点监控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其回风路线的气体浓度,出现异常及时协调安排处理。 (4)当均压风机因故障、停电等原因无法正常供风时,立即

煤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方案

煤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 *****煤股份****矿 2012年11月

十一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 为切实加强我矿井上、下防灭火工作,预防、外因火灾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基础,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井上防灭火措施 1、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东围。 3、进风井口装设防火门,防火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否则,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4、地面消防水池必须保证不低于200m3的存水量,并有备用水池,能满足矿井2小时的供水要求。保证水的清洁,水中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在6~9.5的围。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6、井上设置消防材料库,地点设在矿供应站,必须有轨道直达井口。 7、其它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必须制定专项防火制度。 二、井下火灾防治

1、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2、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尽量布置在岩层中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已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巷道,要进行锚喷。 3、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4、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进行永久性封闭。 5、掘进巷道时,对巷道中出现的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火处理,并定期检查。 6、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

2020煤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

煤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

十一矿井上、下综合防灭火措施 为切实加强我矿井上、下防灭火工作,预防、外因火灾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基础,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井上防灭火措施 1、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以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东围。 3、进风井口装设防火门,防火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否则,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4、地面消防水池必须保证不低于200m3的存水量,并有备用水池,能满足矿井2小时的供水要求。保证水的清洁,水中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在6~9.5的围。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6、井上设置消防材料库,地点设在矿供应站,必须有轨道直达井口。 7、其它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必须制定专项防火制度。

二、井下火灾防治 1、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2、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尽量布置在岩层中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已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巷道,要进行锚喷。 3、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4、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进行永久性封闭。 5、掘进巷道时,对巷道中出现的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火处理,并定期检查。 6、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均压通风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项目概述 1、作业地点:综采工作面 2、作业内容:采用均压通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止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到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或缺氧窒息。 3、计划作业时间:预定施工时间为年月日 --年月日。 二、重点措施摘要 1.现场管控重点:均压通风失败后工作面有害气体涌出,易造成工作面人员中毒、窒息或瓦斯事故。 2.重点管控措施:机电部门加强均压设备、供电系统检查,杜绝无计划停风。通风队需每班检查 1 次均压通风设施,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可靠。均压风门不得少于3 道,并设专人看管,风门需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和语音报警装置,风门之间需安设直通矿调度室电话。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会熟练使用自救器,当发生均压失败有害气体涌出时,佩戴自救器撤离。完善工作面及上隅角监控系统,当出现气体积聚升高或氧气低于18%时,撤出人员、查明 原因、进行处理。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特成立工作面均压防灭火作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一)组织机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 组员: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掘进矿长通风副总技术副总 地质副总生产办主任安管办主任调度室主任 机电办主任综采* 队队长通风组组长通风队队长 机电队队长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均压防灭火有关事宜,以保证安全生产。 (二)各部门、成员职责1、通风组管理责任(1)全面负责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设计指导工作,协调各区队做好该综采工作面通风、防灭火工作,是该工作面防治有害气体、防灭火的主要职能部门。 (2)监督通风队日常工作,监督综采队、机电队日常对通风设施、均压风机的维护。 (3)接到有害气体或自然发火威胁信息时,及时汇报相关矿领导,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指导通风队、综采队采取应对措施。

井上下防灭火措施

井上、下防灭火措施 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矿井火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的程度和范围扩大。除煤炭自燃外,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生外因火灾的危险性也有所增大,这就给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因此,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矿井火灾的预防与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邢党政吕沁军 副组 长: 赵哲成文明崔志国张宏飞郭耀武 李宗强王兵胜牛建吉袁振华 成 员 : 王利军张永进孟存存王珏王锋锋司海云李涛李培育杨铄铄闫雨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64 条规定:煤矿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灭火措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工作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字【2005】162 号)等相关标准与规范制定本措施。 制定本措施的目的,是预防井上火灾事故对井下的影响。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井口附近,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并形成灾害一切非控制燃烧。煤矿为地下作业,但供风来源于地面,若地面发生火灾,不仅对井上造成危害,产生的火灾烟流可能进入煤矿井下,威胁井下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做好煤矿井下防火同时,必

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 为切实加强我矿井上、下防灭火工作,预防内、外因火灾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基础,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二、井上防灭火措施 1、木料场、矸石山等堆放场距离进风井口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表土10m以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漏风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 2、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3、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 路系统应当铺设到采掘工作面,每隔100 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oom的水量。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地面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根据矿井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等级、防治火灾能力和所采用的灭火手段等因素确定,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容量不小于2h的连续用水量,并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用的水量; ②供水压力要保持不小于1Mpa ③每支灭火用设备的耗水量不小于50m3/h。 (2)井下消防管路 消防管路直径应能满足供水压力和耗水量,保证用水管中水压不 低于0.4Mpa,水量不少于0.6m3/min。消防管路在下列地点必须设置

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矿井均压防灭火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初主要用加速封闭火区内火灾的熄灭,并获得成功。到60年代,世界一些采煤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开始采用这一技术。我国最早淮南、辽源、开滦等矿区试用这一防灭火技术,后来在徐州、新、抚顺、平庄、六枝、芙蓉、大同、鹤岗、义马等矿区逐渐推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是1984年我国技术人员和波兰专家合在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煤矿用均压技术扑灭了煤峪口矿井下面积自燃火灾。经过5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均压灭火理论与技术日趋丰富和完善。 煤矿火灾的形成,不论是煤的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还是外部火源引起的外因火灾,首先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的存在和供给氧气,因此,为了控制火势或为了使火区尽快熄灭,就必须设法减少或防止空气流入火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去是完全依赖于提高密闭墙的质量,但是总是不可避免的有或多或少的空气由密闭墙及其四周煤壁裂隙中漏入火区。 空气的流动,是由压力高出流向压力低处。井下空气流动,是由于扇风机的风压和自然风压的作用,造成井下任何两点间的压力不相等,则空气由压力高的点流向压力低的点。 如图所示的通风系统中,两支并联风路中有一支为火区,3点压力比4点高,3、4之间有一个压力差△P,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个压力差,所以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向火区漏风。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使3点的压力降低(或提高4点的压力),从而使得3和4两点间压力趋于均衡(均压的概念即由此而来),则消除了3、4两点间的压力差△P,为此,则杜绝了向火区漏风,由于杜绝了向火区供给空气,火区即自行熄灭,这就是“均压”防灭火的原理与其实质。从原理上说,均压既能防火,也能灭火。 均压防灭火技术原理简单、不需要探明火源的具体位置,对生产人员无害,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它不受水、土、氮源的限制,仅是"以风治火"。例如:放顶煤开采技术是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开采方法,由于放顶煤开采中冒落高,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而且遗煤多,自燃非常严重。注氮、注浆、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措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采空区自燃火源不清楚,要求注氮等措施的连续性作业,不但成本高,而且范围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到达采空区深部自燃区域。而均压技术则克服了以上不利因素,在防治放顶煤工作面自燃火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均压防灭火技术大体可分为下述两类:开区均压:在生产工作面建立均压系统,以减少向其后部采空区漏风,抑制煤的自燃,防止CO等有害气体超限或向工作面涌出,从而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称之为开区均压技术。用于开区的均压可以抑制工作面后部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同时又将均压概念用于指导调整风流方向,以消除火灾气体的威胁。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AQ 1044-2007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AQ 1044-200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通则、技术方案的制定、实施、管理和防灭火效果的检验等。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矿井火灾防治。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 technology on prevention and extingush of mine fire by fire seal以建筑密闭为主要封闭措施,将井下需要防火或灭火的区域进行封闭后断绝其氧气来源,防止火灾发生或阻止火灾持续与蔓延,达到防火或灭火的目的。注:封闭措施指封堵漏风的措施。包括建筑各种密闭、建立隔绝带、留隔离煤柱、堵塞各种裂隙和空隙、形成采空区压实带、人工假顶及水封等。建立密闭是最常用的封闭措施。 2.2密闭(吊词) air stopping 建筑在矿井生产区与欲封闭区之间的连通巷道中,用于切断连通巷道中的空气流动,同时防止人员进入的隔离构筑物。 2.3密闭(动词) seal建筑密闭的行为。 2.4封闭区 sealed area矿井中用封闭措施隔离的区域。 2.5火区 sealed area of fire 矿井中发生火灾时被封闭的火灾区域。 2.6漏风通道 passageway of air leakage漏风流经或可能流经的道路。 2.7危险漏风 dangerous air leakage 能为井下煤炭自燃或火灾蔓

延提供足够氧气的漏风。 3总则 3.1密闭的分类与命吊 3.1.1按墙体倾角分 3.1.1.1垂直密闭墙体垂直布置,用于水平巷道和倾角小于等于30°的倾斜巷道中,墙体自重主要由基础支承。 3.1.1.2倾斜密闭墙体垂直于巷道轴线,用于倾角大于30°的倾斜巷道中,墙基表现为基座形式,墙体自重由基座支承,底板一侧受有侧压。3.1.1.3水平密闭墙体水平布置,用于垂直巷道中,墙体自重由基座支承,基座四周均受有侧压。 3.1.2按墙体受力特点及使用性能分 3.1.2.1普通密闭墙体主要承受地压与自重,用于一般场合。3.1.2,2防爆密闭墙体能承受一定爆炸压力和冲击波,用于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场合。 3.1.2.3防水密闭墙体能承受较大静水压力,用于尚需堵水的场合。 3.1.3按朊务期限分 3 .1.3.1临时密闭发生火灾时,为了紧急切断风流控制火势或缩封火区锁风,用木板、帆布、砖等轻便材料建造的简易密闭。3.1.3.2永久密闭为了长期封堵漏风,封闭防火或封闭灭火,用砖、石、水泥等上燃性耐久材料建造的坚固密闭。 3.1.3.3防火门为了紧急控制与隔离机电硐室等地点发生的外源火灾而设置的常开风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