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总结(2)材料性能要求及特征

一建市政总结(2)材料性能要求及特征
一建市政总结(2)材料性能要求及特征

2014 年市政工程专业

知识点总结(2)

材料性能要求及特征类:

、城市道路工程

1、沥青性能要求:P9

1)粘结性——条件黏度和针入度;

2)感温性——软化点和针入度指数PI;

3)耐久性——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测量老化沥青的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

残留延度等;

4)塑性——延度;

5)安全性——闪点。

2、再生剂的技术要求:P12

1)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黏度;

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显现牛顿液体性质;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分。

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以试验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比衡量)。

对于参加“一建”的大多数考生而言都是在职人员(也有少量的科研或在读研究生),学习的精力确实有限,这个“精力”倒不是所学习的“绝对时间”(因为再忙,一天抽1-2 个小时看书我觉得还是现实的,特别是临睡前,国家总理也要休息啊),但是有“绝对时间”不代表有“学习状态”我,自己经常把这个“学习状态”称为“带入状态”即由工作状态短时间进入学习状态的阶段,这个阶段花的时间越少,学习效率就越高。但是说句实话,在这些准备中对我最有帮助的要数那个公共基础题库训练软件了,也不是说别的没用,相对来说的。大家看了帖子也知道我这个人不会说假话,有什么说什么吧。想要的朋友可以在这里下载,按住Ctrl 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链接。这个是在准备报名参加考试的时候就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你做

的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你就得抛弃很多没有价值的事情。

3、路基压实试验目的主要有 : P15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 按压实度要求, 确定压实遍数 。

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

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二、城市桥梁工程

1.1 产品合格证 ;

1.2 钢材和其他材料 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 ;

1.3施工图,拼装简图;

1.4 工厂高强度螺栓摩擦面 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 ,

1.5 焊缝无损检验报告 和焊缝重大修补记录;

1.6 产品试板的试验报告 ;

1.7工厂试拼装记录 ;

1.8 杆件 发运和包装清单 。

2、钢管混凝土应具有 低泡、大流动性、 收缩补偿、延缓初凝和早强 的性能(图)。

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应以 超声波检测为主 , 人工敲击为辅 。 P321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1、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 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适量弹性(没有刚度要求) P97

2.1 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电动化学注浆四类 1) 以便 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

5) 1、钢梁制造企业应向安装企业提供下列文件: P72

P108

5、注浆方式: P125 渗透注浆 ——用于 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 劈裂注浆 ——用于低渗透性 的土层 压密注浆 ——用于中砂地基 ,黏土地基中若有适宜的排水条件也可采用。 电动化学注浆一一地基土的渗透系数kvl0-4 cm /s .只靠一般静压力难以使浆液 注入土的孔隙的地层

2.2 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一种溶液一个系统方式

(2)两种溶液一个系统方式

(3) 两种溶液两个系统方式

3、土压式盾构掘进时,理想地层的土特性是: (1)塑性变形好;

(2) 流塑至软塑状; (3)内摩擦小; (4)渗透性低。

改良材料必须具有 流动性、 易与开挖土砂混合、不离析、无污 染等特性。一般使 用的改良材料有 矿物系(如膨润土泥浆) 、界面活性剂系 (如泡沫)、高吸水性树

脂系和水溶性高分子系四类( 我国目前常用前两类 )

4、一般对注浆材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 4.1流动性好 ;

4.2 注入时 不离析;

4.3具有均匀的 高于地层土压的早期强度;

4.4 良好的 充填性;

4.5 注入后 体积收缩小;

4.6 阻水性高;

4.7 适当的黏性, 以防止从盾尾密封漏浆或向开挖面回流;

4.8 不污染环境。

P120

P124

一次注浆分为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和后方注浆三种方式。

5.1.同步注浆.

同步注浆是在空隙出现的同时进行注浆、

5.2.即时注浆

一环掘进结束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5.3.后方注浆

掘进数环后从管片注浆孔注入的方式。

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积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用同步注浆;而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多采取后方注浆方式。

5.4、二次注浆是以弥补一次注浆缺陷为目的进行的注浆。

6、地层变形机理,某一断面地层变形P128

6.1 第1 阶段——发生在盾构到达该断面之前,主耍表现地下水位降低产生固结沉降解决方法:

1.前期沉降控制的关键是保持地下水压。

2.保持地下水压措施:

1)合理设定土压(泥水压);

2)对于土压式盾构是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效果,应根据地层条件选择适宜的改良材料与注入参数;而对于泥水式盾构则是泥浆;

3)防止地下水从盾构机、盾尾以及拼装好的衬砌结构渗入;

4)土压式盾构在地下水位高且渗透性好的地层掘进时,采取有效防喷涌措施

6.2第2 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前,若盾构控制土压(泥水压)不足或过大,则开挖面正前方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或隆起解决方法:

1)开挖面前沉降(隆起)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土压(泥水压)管理,真正实现土压(泥水压)平衡。

2)加强排土量控制。

3)对于土压式盾构,必要时还应对盾构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等盾构参数进行控制。

6.3笫3 阶段——发生在盾构通过该断面时,由于超挖、纠偏、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

的摩擦等原因而发生地层沉降或隆起。

解决方法:

1)控制好盾构姿态,避免不必要的纠偏作业。出现偏差时应本着“勤纠、少纠、适度” 的原则;

2)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的黏滞阻力或摩擦较大时,应采取注浆减阻措施;

6.4第4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解决方法:

1)用同步注浆方式,及时填充尾部空隙。

2)加强注浆量与注浆压力控制。

3)及时进行二次注浆。

6.5第5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长时间地发生后续沉降

解决方法:后续沉降主要在软弱黏性土地层中施工时发生,主要控制措施是:

1)盾构掘进、纠偏、注浆等作业时,尽可能减小对地层的扰动。

2)若后续沉降过大不满足地层沉降要求,可采取向特定部位地层内注浆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