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实验报告

基础医学实验报告
基础医学实验报告

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生物电的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二、实验结果:

双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

三、结果分析:

当可兴奋组织受到一次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实验中:如将两个引导电极分别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给予一次有效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通过第一个电极接触部位,该处的神经干膜表面会由安静时的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这样在两电极接触的部位出现了电位差。因此,可以引导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动作电位传导到两个电极中间时,而原先发生动作电位的部位已经复级,因此两个电极之间电位差消失,波形又回落到基线。形成一个向上的波形。当动作电位传导到第二个电极接触下方时,该处也同样由安静时的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这样在两电极接触的部位又出现了电位差,引导出一个向下的波形,当动作电位离开该处迅速发生复级化,波形又回落到基线。形成一个向下的波形。所形成的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20分)。

如将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麻醉或损伤,动作电位只通过第一个电极引导出来,它只有一个方向的电位,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坐骨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与单个神经纤维的跨膜动作电位不同,它是许多动作电位组成的复合动作电位。虽然每条神经纤维都按“全或无”定律参与反应,但在一定范围内,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可随刺激强度的的增强而幅度增大。因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一致,从而造成前后波幅大小不同。

四、结论:

实验证明神经干是许多动作电位组成的复合动作电位,在一定范围内,它的振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骨骼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一、【目的要求】:

观察并记录刺激频率和肌肉反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二、【实验结果】:

结果如图:

图4-5 单收缩、不完全及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上:收缩曲线下:刺激标记

1.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

三、【结果分析】

肌肉组织收缩的外部表现形式可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收缩形式。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收缩期及舒张期。

如给予二个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

当给予连续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如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四、【结论】

刺激频率的不同会引起肌肉不同的收缩形式。

ABO血型鉴定

一、【目的要求】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凝集现象及其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二、【实验结果】图示即可,例如:

三、【结果分析】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相对应抗体(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如下图所示

实验通过在滴有未知抗原红细胞加入已知的抗体的血清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来判定被测者红细胞膜上抗原存在情况。从而鉴定出被测者的血型类型

四、【结论】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确定的。

全科医学概论练习题汇总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D A.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 B.医学模式转变 C.人口老龄化 D.医学科技快速发展 E.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2.据WHO报告指出,人的健康、疾病状态最主要取决于C A.遗传因素 B.社会因素 C.生活方式和行为 D.气象条件 E.医疗条件 3.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C A.5% B.7% C.10% D.13% E.15% 4.。 5.全科医生的前身为B A郎中 B.通科医生 C.外科医生 D.内科医生 E.healer 6.在英国,一个全科医生的签约人口数大约为C A.1000人 B.1500人 C.2000人 D.5000人 E.10000人7.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E A.健康促进 B.预防保健 C.合理治疗 D.社区康复 E.以上都是 8.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的理想形式是B — A.急诊医疗 B.全科医疗 C.内科服务 D.儿科服务 E.外科服务 9.全科医学为A A.临床二级学科 B.临床一级学科 C.康复医学二级学科D.基础医学分支学科 E.预防医学二级学科 10.与临床医学专科相比,全科医疗最显著的特征是B A.间断性照顾 B.长期负责式照顾 C.预防性照顾 D.长期治疗性服务 E.间断性治疗服务 11.] 12.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B.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C.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D.以团队合作为基础 E.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13.全科医学"可及性服务"的含义是A A.其方便、经济、有效等特点使服务对象易于接受 B.其服务价格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为便宜 C.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

§1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 §1.1 人体解剖学 一.选择题 【A型题】 1.呼吸道最狭窄处是 A.鼻前孔 B.鼻后孔 C.前庭裂 D.声门裂 E.喉口 2.股动脉 A.在股三角内由髂外动脉发出 B.行于股静脉内侧 C.行于股静脉外侧 D.行于股神经外侧 E.行于股深动脉内侧 3.肺动脉 A.含动脉血 B.含静脉血 C.与主动脉相通 D.开口于左心房 E.引血回心脏 4.关于输卵管的叙述,何项错误 A.为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场所 B.分为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4个部分 C.伞端有“拾卵作用 D.由浆膜层、粘膜层构成 E.黏膜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5.臀大肌深面 A.无重要神经血管 B.坐骨大孔有股神经穿出 C.坐骨小孔有坐骨神经穿出 D.外下1/4象限有闭孔神经. E.外上1/4象限无重要神经血管 6.在肘窝处 A.眩二头肌腱内侧有肱动脉 B.肱二头肌腱外侧有肱动脉 C.肱二头肌腱内侧有正中神经 D.肱二头肌腱浅面无血管 E.肱二头肌腱深面有肘正中静脉 7.关于门静脉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是肝的营养血管 B.起止都是毛细血管 C.有属支也有分支 D.无功能性静脉瓣 E.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吻合 8.红骨髓不存在于 A.胸骨内 B.椎骨内 C.髂骨内 D.肩胛骨内 E.成人胫骨内 9.下述器官中,何者无系膜 A.空肠 B.回肠 C.乙状结肠 D.直肠 E.横结肠 10.胆总管由 A.左肝管与右肝管汇合而成 B.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 C.左肝管与胆寰管汇合而成 D右肝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E右肝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 11.下述器官中,何者不在后纵隔内 A.心脏 B.气管 C.食管 D.胸导管E胸主动脉 12.不是下腔静脉的属支为 A.髂总静脉 B.肾静脉 C.腰静脉 D.肝静脉 E.门静脉 13.某“风心病”病人,全身水肿,胸部X光照片心右缘呈弧形扩大.临床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请分析可能是心脏哪部分扩大? A.右心房和左心房 B.右心室和上腔静脉 C.右心房和肺动脉 D.右心房 E.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 【X型题】 14.下述腺体中,哪些是消化腺 A.腮腺 B.甲状腺 C.前列腺 D.下颌下腺 E.胸腺 15.肋膈隐窝(肋膈窦) A.由肋胸膜与膈胸膜反折形成 B.在深吸气时因肺的伸入而消失 C.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 D.胸水最先见于此处 E.前方紧邻肾和肾上腺 16.与眼有关的神经包括 A.三叉神经 B.动眼神经 C.展神经 D.滑车神经 E.面神经 17.支配心脏的神经包括 A.交感神经 B.心脏神经 C.膈神经 D.副交感神经 E.胸腔神经 18.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包括 A.眼球震颤 B.共济失调 C.随意运动丧失 D.语言障碍 E.意向性震颤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6.doc

C.第3肋 D.第2肋 E.第1肋 B.输尿管间囊与膀胱尖之间 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基础医学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 型题】 1. 胸骨的两侧平对( ) A. 第5肋 B.第4肋 2. 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 尿道内曰与膀胱底之间 C. 尿道内曰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3 .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 ( ) A. 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B.占全血质量的百分比 C.与血 清容积之比 D.与血管容积之比 E.与血浆容积之比 4. Rh 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 ) A. D 抗原 B. A 抗原 C. E 抗原 D. C 抗原 E. B 抗原 5.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 A.降低动脉血压 B.升高动脉血压一 C.增强心血管活动 D. 减弱心血管活动 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B.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C. 1个肾脏 生成的终尿量 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E. 1个肾脏生 成的原尿量 7.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8.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无菌操作 B.无菌 c .防腐 D.灭菌 E.消毒 9. 下列对单克隆抗体的描述哪项是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支原体 D.真闲 E.细菌

错误的() A.某种抗原进入机体也可产生单克隆抗体 B.具有高度的均 一性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 簇的抗体 E.是由一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10.免疫具有() A.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 B.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 c.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的 功能E.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11.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早期就易发生循环衰竭()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钾血症 12.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A.利尿药用量过大 B.严重腹泻、呕吐c.肾上腺皮质 激素过多D.某些肾脏疾病E.经皮肤出汗失钾 13.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A.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 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 流体静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14.某肾盂肾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32, PaC02 30 mmHg, HC03_ 15 mmol/Lo该患者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5.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血氧指标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静脉血氧含量增加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含量降 低E.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增大 16 .肉瘤是由() A.神经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B.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 C.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D.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 E.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基础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节基本组织 二、填空题 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_内测_;较远者为_外测_。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人体学常用术语中的三个轴是: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4.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描述的,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5.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6.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为阈强度,阈强度愈大,兴奋性愈低,反之愈高。 7.“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类脂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8.按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可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9.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0.根据肌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1.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3.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类。 14.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5.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的作用。 16.调节人体功能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8.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19.排尿反射是正反馈。 20.根据强度的大小,可以把刺激分为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 2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器官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单项选择题 1.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 A.上和下 B.内和外 C.内侧和外侧 D.浅和深 E.近和远 2. 躯体上两点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点为 A.里 B.外 C.内侧 D.外侧 D.远侧 3.有“细胞供能站”之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细胞核 E.内质网 4.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 B.受体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受到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只有阈刺激会引起组织产生兴奋 D.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6.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排便反射 7.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正反馈 D.负反馈 E.兴奋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1)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2)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3)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4)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5)妊娠控制; (6)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2014年6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目前构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依次是: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法规的关系是:下位法规是对上位法规的细化。如: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 3.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4.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答案)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胸骨角两侧平对(D ) A.第5肋 B.第4肋 C.第3肋 D. 第2肋 E.第一肋 2.膀胱三角的标志为(E )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输尿管间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3.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 A ) A.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B.占全血质量的百分比C.与血清容积之比 D.与血管容积之比 E.与血浆容积之比 4.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A ) A .D抗原 B.A抗原 C.E抗原 D.C抗原 E.B抗原 5降压反射是生理意义主要是(E ) A.降低动脉血压 B升高动脉血压 C增强心血管活动D.减弱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肾小球率过滤是指每分钟(B )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B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C.1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E.1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7.属于真核细胞微生物的是(D ) A.衣原体B.立克次体C.支原体D.真菌E.细菌 8.杀灭物体上所以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 ) A.无菌操作 B.无菌 C.防腐 D.灭菌 E.消毒 9.下列对单克隆抗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 A.某种抗原进入机体也可产生单克隆抗体 B.具有高度的均匀一致 C.具有高度的转移性 D.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E.是由一株B淋巴细胞增值产生的抗体 10.免疫具有(C ) A.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 B.抗原微生物的感染功能 C.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E.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11.严重的低钾血症患者主要死于( E ) A.心肌收缩性降低B.心肌传导性降低C.心肌自律性降低D.肾功能严重障碍 E.呼吸衰竭 12.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C ) 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增加E.散热障碍 13.休克患者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B ) A.少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D.少灌多流,灌少于流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14.DIC产生的贫血是属( A ) 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5.溶血性黄疸患者胆色素代谢特点是( A ) A.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B.血清中酯型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C.进入肠内酯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康复医学概论》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康复医学的团队成员不包括 ( ) A康复医师B物理治疗师 C骨科医生D作业治疗师2、残疾不包括() A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 C胆囊摘除 D 智力低下伴有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康复生物工程() A 假肢 B 轮椅 C 助行器具 D 药物治疗 4、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包括() A传染病患者 B 功能障碍者 C 残疾者 D 生活不能自理者 5、不属于运动功能评定的是() A肌力、肌张力B步态分析 C平衡及协调功能D计算能力 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A颅神经 B大脑半球 C内囊 D脊髓 7、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哪一个不正确?( ) A现代医学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构成 B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 C康复医学尚未纳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D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强调“六位一体”,其中康复是一个重要内容

8、肘关节伸展主要的主动肌是() A三角肌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D喙肱肌 9、康复的最终目标不包括() A回归家庭和社会B功能恢复 C重新就业D提高生活质量 10、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是() A两者并列而互相渗透B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辅助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加强 D两者独立而互不相干11、下列关于疾病与残疾的关系错误的是: A残疾与疾病相同,没有区别 B疾病可导致残疾,但残疾不一定就是疾病或伴有疾病 C残疾可以与疾病无关 D残疾可以与疾病同时存在 12、下列哪一种不是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 ) A核心理念不同B治疗目不同 C治疗手段不同D工作模式不同 13、不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 A循环渐进B全面康复C持之以恒D没有疾病14、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康复就是社区康复 B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C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 D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康复小组 15、不属于康复治疗技术的是() 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言语治疗D心肺复苏术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基础知识试题 1、脑神经共有多少对?说明其名称。 答: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对。其顺序与名称如下: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2、小肠的起止点在哪里?总长度是多少?包括哪几部分? 答: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起自胃的幽门,止于回盲瓣,成人总长度约5~7米;可分为非系膜部分的十二指肠和系膜部分的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3、病原微生物分哪几大类? 答:病原微生物分八大类:(1)细菌;(2)病毒;(3)立克次氏体;(4)螺旋体;(5)支原体;(6)衣原体;(7)真菌;(8)放线菌。 4、什么叫病毒? 答:病毒是颗粒很小、以毫微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5、什么叫抗原?什么叫抗体? 答: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抗原。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抗体。抗体同样具有特异性,只能和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没有抗原的刺激不会产生抗体;有了抗体,没有抗原,抗体也就不起作用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6、何谓免疫? 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种功能。 7、何谓疫苗? 答:将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减低了毒性的抗原体(如立克次氏体、病毒等)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人体内,能刺激人体自动产生免疫力,这种物质称为疫苗,如麻疹、脑炎疫苗等。8、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包括什么成分? 答:血液是由细胞部分和液体部分组成的。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液体部分称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多种化学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9、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多少? 答: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包括血浆和细胞间液等。 10、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运输功能、调节功能、防御功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11、什么叫微循环?它的主要功能? 答: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它主要是实现物质交换,即向各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养料和带走组织细胞的代谢废料。12、脑脊液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脑脊液可以保护和营养脑及脊髓,维持中枢神经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运走代谢产物等。 13、什么叫脑疝? 答:当发生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脑脓肿及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时,颅内压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迫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自然孔隙,向压力较低处移位形成脑疝。 14、什么叫梗死?什么叫栓塞? 答:内脏器官因血管(主要是动脉)被阻塞而发生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

临床“三基’’训练基础医学综合试卷(1)

§1.1 基础医学综合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关于食管的狭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C ) A.第一狭窄相当于第7颈椎的下缘 B.第二狭窄距中切牙20cm C.第二狭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D.第三狭窄相当于第11胸椎平面 E.第三狭窄距中切牙45 cm 2.下列关于股动脉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 A.续于髂外动脉 B.外侧有股静脉伴行 C. 内侧有股神经伴行 D.近端浅表有肌肉覆盖 E.是髂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3.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E ) A.因子Ⅷ激活 B.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C.纤维蛋白溶解 D.纤维蛋白的激活 E.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4. 50 kg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有( ) A.2000~2500 mL B. 2500~3000 mL C.3000~3500 mL D.3500~4000 mL E.4000~5000 mL 5.健康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 ) A. 80% B.70% C.60% D. 50% E.40% 6.血清与血浆最重要的区别是( ) A.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 B.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C.血清中缺乏球蛋白 D.血浆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E.血浆中含有血小板释放物 7. B型血者红细胞膜外表面有( ) A. E抗原 B. D抗原 C. A抗原 D. B抗原 E. C抗原 8.大量饮清水后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9.热原质是( ) A.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

核医学名解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 1.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至增大。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 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 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 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 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 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 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 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 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 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 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 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 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 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 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 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 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 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 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 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 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 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 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 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 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 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 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 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 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 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 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 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 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 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 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 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 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 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 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 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 相、血池相、延迟相 2.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 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 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 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 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 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 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 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 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 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 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 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 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 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 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 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 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 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 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 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 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 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 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 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 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 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 至增大。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 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 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 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 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 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 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 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 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 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 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 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 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 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 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 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 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 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 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 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 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 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 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 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 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 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 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 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 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 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 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 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 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 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 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 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 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 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 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 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 相、血池相、延迟相 3.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 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 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 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 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 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 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 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 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 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 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 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 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 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 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 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 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 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 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 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 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 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 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 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 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 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 至增大。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 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 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 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 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 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 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 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 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 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 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 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 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 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 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 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 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 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 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 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 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 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 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 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 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 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 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 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 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 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 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 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 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 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 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 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 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 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 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 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 相、血池相、延迟相 4.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 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 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 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 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 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 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 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 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 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 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 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 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 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 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 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 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 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 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 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 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 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 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 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 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 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 至增大。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 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 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 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 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 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 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 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 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 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 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 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 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 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 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 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 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 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 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 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 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 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 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 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 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 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 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 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 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 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 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 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 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 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 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 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 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 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 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 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 相、血池相、延迟相 5.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 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 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 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 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 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 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 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 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 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 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 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 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 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 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 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 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 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 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 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 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 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 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 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 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 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 至增大。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 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和研究的学科。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 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 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 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 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 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 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 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 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 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 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 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 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 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 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 荧光现象、感光作用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 像仪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 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仪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 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 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 布于组织或器官。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 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 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 加准确。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 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 剂。 显像剂: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 定途径引入体内靶器官靶组织的影 像或功能参数。 显像剂的特点:亲骨性好,血液清 除快,有效半衰期短,γ射线能量 适中,骨/软组织比值增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的装 置。又称“母牛”。99Mo-99mTc发 生器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放射性核 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 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射线, 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 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 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 律的技术。 分离现象)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辅 助诊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减低,血 清T3T4升高,TSH下降,称分离 现象。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分布正常, 静息显像分布缺损,或者负荷显像 分布缺损,静息显像分布更加缺损。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 相、血池相、延迟相 6.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 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 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 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 见于恶性肿瘤和广泛性骨转移、甲 旁亢。 肾图(renogram)原理静脉注射由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 的放射性示踪剂(131I-OIH),立即 启动肾功能测定仪连续记录示踪剂 经肾动脉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 出的全过程,并以TAC表示,称为 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用以评价 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通 畅性。 15.过度灌注:局部灶放射性分布异 常增高,影像表现为点灶状、团块 状、环形或新月形等,常见于癫痫 发作前致痫灶、血运丰富的肿瘤、 偏头痛发作期、TIA:梗塞亚急性和 慢性期时的病灶。 16.交叉失联络现象:表现为一侧大 脑皮质局部放射性减低,同时对侧 小脑或大脑放射性分布显示见明显 减低。多见于慢性血管病。 18.“炸面圈”征:骨显像病灶中心 呈放射性缺损区,其周围常因放射 性增加形成环状。 19.闪耀现象:患者对化疗、放疗或 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 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最明显出 现在治疗后3个月,但显像显示原 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 至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