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说

第一个十年
一、“五四”小说成为文学正宗
(一)清末民初的小说
1、“小说界革命” 190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提倡“新小说”。
2、“新小说”的发展 出版传播手段、市民读者群体、稿费制度
3、“新小说”的局限
○1商品化媚俗倾向 黑幕、鸳蝴 ○2文言束缚 文言章回体的衰败
(二)“五四”小说转型
1918《新青年》4卷5号《狂人日记》
1、社会变革的推动 新式教育产生的读者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2、西洋小说的影响 林译小说、周译小说。
3、小说中心的形成 小说现代化进程加快。 思想启蒙、反思人生、叛逆主流。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
处于近代社会小说和30年代社会小说之间。承续和区别。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
○1发端:新潮社《新潮》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俞平伯《花匠》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2开创:冰心《斯人独憔悴》1919
○3高潮:文学研究会1921
○4原因:
思想启蒙和思考的一代。 用小说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问人生的终极,关注生存价值;尖锐性第一,形象化降低,简单化、概念化倾向。
欧洲现实主义的影响。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对“为人生”的肯定。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
○1《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2《超人》1921 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3、王统照
○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沉思》 “爱”与“美”理想的破灭。
《微笑》 夸大“爱”与“美”的力量。
○2艺术个性:擅长象征,与写实性并存,受古诗影响。
《春雨之夜》短篇集 从空想中设境的虚幻色彩。
《湖畔儿语》 社会现实感加强,困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 沉实的笔触,底层人民穷苦惨痛的生活图景。
○3长篇实践
揭露封建家族丑恶。感伤意绪,控制气氛的笔力。不纯正的写实笔调,单线条结构。
《一叶》22出版,与张资平《冲积期化石》同时。
《黄昏》23.1连载《小说月报》,早庐隐《海滨故人》、张闻天《旅途》、杨振声《玉君》
○430年代创作 《山雨》 破产农民流入城市前后的心理、意识变化。
(二)人生派写实小说
1、 叶圣陶
○1问题小说
《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低能儿》 “爱”与“美”的倾向。
《隔膜》《苦菜》《一个朋友》 “隔膜”的主题。
○2

人生派写实小说:现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冷静批判的立场。
《隔膜》《火灾》集 《饭》《校长》 教育界腐败现象。
《潘先生在难中》 小市民典型。暴露中内蕴讽刺喜剧手法,经社会心理透视人物心理。
○330年代创作
《倪涣之》 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五四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多收了三五斗》《李太太的头发》《英文教授》 寓讽刺于悲哀的平淡中。
2、 乡土小说作家群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侨寓文学”和“乡愁”
周作人《地方与文艺》《旧梦》:“乡土文学”“地方趣味”
○1王鲁彦:对国民性的批判。
《柚子》 暴露社会黑暗,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菊英的出嫁》 典型环境描写的新范式,民俗学价值。
《许是不至于吧》 小有产者在战争中保全财产地位的心理。
《宴会》 讽刺官僚,刻写复杂性格的尝试。
《黄金》《童年的悲哀》《屋顶下》集 开掘浙江乡镇市民的社会心理状态,
坚持批判态度,对丑与恶的深入体验。 ◎
《野火》(《愤怒的乡村》) 关于农民逐步走向反抗的长篇。
○2彭家煌:含泪的微笑。
《怂恿》 闭塞乡村的世态人情,讽刺性小说,冷静风趣,地方色彩。
《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 悲剧故事的喜剧色彩。
《莫校长》《皮克的情书》 对知识分子、小市民的嘲讽。
○3台静农
《地之子》悲哀、淳朴。
“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民间性强,突出宗法制度对乡民的精神统治。
《烛焰》《蚯蚓们》《负伤者》 乡俗中异常惨烈的事件。
《天二哥》《新坟》《拜堂》 悲剧型乡镇传奇。恐怖阴冷。
《建塔者》集 从乡土到革命,文学视域的拓展。
○4许钦文(语丝社)
鲁迅的影响。对五四青年婚恋心理的探讨和讽刺。
《父亲的花园》 个人色彩的感伤回忆。 《疯妇》 浙东农民的悲惨境遇。
《石宕》 乡间采石人的命运。 《鼻涕阿二》 阿Q式人物。
《理想的伙伴》 貌新实旧的恋爱观。
《口约三章》《毛线袜》 婚后平淡无味的家庭观和反思。冷静白描基础上的心理分析。
○5蹇先艾(文研会)
坚持写实的批判和讽刺。《在贵州道上》《盐巴客》
《水葬》 野蛮的水葬死刑和闭塞乡村的大众灵魂,平静的文字压抑着愤懑。
○6许杰
以喜剧式嘲讽的笔调暴露,风格更粗犷。
《惨雾》 乡间原始械斗,好斗习俗和宗族观念被封建势力利用,结构严密、情节紧张。
《赌徒吉顺》 农村经济社会半殖民地化带来的道德观念、农民心理的变迁,具有时代新特色的典型性格。
《子卿先生》《的笃戏》 讽刺讼棍、官僚。
3、

乡土小说的贡献
○1拓宽题材
从知识青年转向社会民众。 从关心个人理想、感伤、回忆,到关注社会现实。
○2手法写实
从主观抒情到客观写实。 讽刺、实地描写、细节刻画。纠正旧小说简括叙述的遗留。
○3人物中心
从情节、情绪的展示到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
(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
1、概述
○1来源
时代的抒情倾向。传统文学的抒情气质。外国抒情文学的影响。
19C欧洲浪漫主义、1921日本“私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2特征:创造社“主情主义”
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侧重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私生活和性心理描写,作为向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鼠灾》《未央》 初具特征 ◎
2、郁达夫
○1“自叙传”
多用第一人称: 《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
借他者写自己: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茫茫夜》《采石矶》
自叙传不是自传: 不重情节结构,写情绪心理,才气和激情充溢,真切的感伤和忧愤。
常用手法: 直书胸臆、自我解剖、长篇独白。《沉沦》《薄奠》
身世和弱国子民情结结合: 与“五四”后青年的经济、婚恋苦闷和精神失落呼应。
○2“零余者”
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彷徨、弱小或被损害的小人物,与现实势不两立,以痛骂或变态行为反抗。
《沉沦》 个性解放和爱国情怀受到压抑,因绝望而麻醉、戕害自己。
《茑萝行》《杨梅烧酒》 在经济、政治压力下,或失望去国,或颓唐堕落。
作者精神困境的自述或宣泄 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者精神。
“倡优士子”模式的现代意义 彷徨无路中遭遇都市沦落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
○3“时代病”
颓废变态的心理言行 “五四”退潮后青年知识者的身心病态。
抗议黑暗的病态社会 《沉沦》 个性和自由为社会所不容而成忧郁症。
与祖国民族命运相连 祖国的贫病是青年“时代病”的成因之一。《沉沦》
○4性描写
对生命、性格中情欲问题的正视和剖析。
内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天性。在日本“私小说”影响下以写性阐释爱恋生死。
对虚伪传统道德和矫饰习气的挑战意味 名士气度和现代民主自由精神。
○5感伤美
源于忧郁激愤:屈辱、贫病和不平。
大胆暴露、无顾忌的自虐自伤自悼的文字,富于情绪的感染力,激起巨大共鸣的感伤风格。
○6发展
《过去》 摆脱自叙传模式的尝试。 《迷羊》 写实增加而仍保持感伤酣畅。
《迟桂花》 和谐的诗化意境,返归自然净化心灵的主旨。从感伤

美到宁静美的转化,抒情方式的改变。
4、抒情作家群体(创造社为主)
○1倪贻德
《玄武湖之秋》《残夜》 身世感伤,哀婉悲抑的浪漫主义风格。
○2陶晶孙
《音乐会小曲》《木犀》 飘渺的恋情,细微的情感触角,唯美的抒情,“新罗曼主义”。
○3周全平
《梦里的微笑》集
《林中》 回忆爱情的缠绵情调。 《楼头的烦恼》理性和病态的性心理交错。
○4叶鼎洛(绿波社) 《前梦》《双影》 自传性强,感伤情绪。
○5叶灵凤
多角的感伤恋情小说。受浪漫主义及唯美派、颓废派影响。
《菊子夫人》《姊嫁之夜》 变态性心理和弗罗伊德主义,幻美的氛围。
○6滕固(文研会,后加入狮吼社)
《壁画》 渲染奇崛、病态情感。 《银杏之果》 自叙传。
○7王以仁(文研会)
《孤雁》六篇书信组成。时代青年的生活历程,凄清低沉的情绪中蕴有反抗精神。自我暴露、独白、病态、伤感:郁达夫的影响。
(二)庐隐和淦女士
与创造社无传承关系。
1、庐隐 (文研会)
○1创作道路
问题小说 《一封信》《灵魂可以卖么》
抒情小说 《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
《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
○2艺术风格
叙写“五四”青年的情感世界 关切新女性的命运、心态和历史。
纯“五四”式风格 激切直露,笔调哀伤。叹句,日记、书信,重视气氛,结构散漫。
○3《海滨故人》:风格转变的标志
自叙传,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感伤色调。新旧交替时期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
2、淦女士 (受创造社前期影响)
《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 大胆袒露内心的抒情独白,表现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冲破牢笼的新女性的内心真实的写照。
《春痕》 书信体小说。磨去锋芒后的忧伤和困惑,“五四”退潮后知识女性的面影。
(三)浅草—沉钟社抒情小说
德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影响。
1、陈翔鹤
《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 主人公为C,激愤哀怨的自叙传。
《悼——》 追念亡妻。 《不安定的灵魂》 书信体。心灵受伤而死,悲观压抑。
2、陈炜谟《轻雾》、林如稷《将过去》
挖掘魂灵,饱经忧患的不欲明言的断肠之曲。
3、冯至 充满诗意的叙事作品
(四)冯文炳和许地山
1、冯文炳(语丝社)
以抒情见长的乡土田园作家。 《浣衣母》《桃园》
《竹林的故事》 冲淡质朴的笔调,古朴和谐的田园寂静之美。人物纯朴和景物清新形成对应,借鉴古典诗词手法构设富于诗情的象征境界。从郁达夫到沈从文的中间环节。
2、许地山
浪漫主义想象和

宗教传奇意味。
《命命鸟》 对待生命的态度,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缀网劳蛛》 对待苦难的方式。对社会退让后仍执著于人生,保持苦涩的韧力。
《春桃》 30年代的力作。民间仁义和宗教慈爱混合。
《铁鱼底鳃》 挖掘民族性格的坚忍不屈。
(五)短篇小说现代文体的形成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
结构:脱离史传文学“纵剖”式叙述结构,采用“横截面”结构方式。
人物: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以人物为中心,摆脱类型化、简单化。
叙述:区别作者与叙述人,消除“说书”痕迹,发展客观、主观、限制性叙事。
技巧:开放性多样性发展。
凌叔华《酒后》《绣枕》 心理小说名篇。 鲁迅《补天》《铸剑》 浪漫想象和现实讽喻。
张资平《约檀河之水》《冲积期化石》《飞絮》 写实中的抒情加肉欲。
郭沫若《函谷关》、郁达夫《采石矶》 借古人之口说一己之言。
第二个十年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左联”准备期
1、太阳社
用文学为革命呐喊。
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通病。粗暴的革命画面,“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①蒋光慈
强烈的宣传鼓动性。
对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但早期作品形象流于浮面。
《少年漂泊者》 以少年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短裤党》 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
《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 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 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
《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 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蒂克”一次攻克。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化的有力校正。
②洪灵菲
凄婉与刚烈、感伤主义与英雄主义统一。后转向工农题材。
《流亡》知识分子型革命者在革命流亡中的困顿、爱情与不屈。自叙传色彩。
③华汉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从政治观念生发故事。1932重版时五个序言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历史批判性总结。
2、柔石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
《二月》 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在封建主义习惯势力前的碰壁,大时代下知识者徘徊、倒退的思想面貌。细腻的心理笔触,抒情风格。
《为奴隶的母亲》 对忍辱负重的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朴素平易的内在笔力。
3、胡也频
早期多表现爱情、劳苦与不幸。后期将爱情、革命与壮伟的历史图景结合。
《北风里》 穷愁潦倒时愤懑的呼喊。
《到莫斯科去》《

光明在我们前面》 由无政府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思想历程。
(二)“左联”作家群:深化和变异
1、 从革命文学到“左联”文学
“新写实主义” 扫除概念化风气,力图把政治性与真实性结合。
丁玲《水》、张天翼《二十一个》、沙汀《法律外的航线》
2、 丁玲
始终坚持女性立场的作家。时代的鲜明印记。
①《莎菲女士的日记》
“五四”退潮后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细腻大胆、感情饱满的人物心理刻画。
追求而无出路,伤感、自恋、颓唐的“时代病”,病态的反抗。包含深刻的历史批判性。
②《韦护》 流行公式的独特观察,捕捉过渡性历史人物的特殊矛盾。
《一九三○年春上海》 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知识分子。
《阿毛》现代都市文明对农村姑娘的心理影响。
《田家冲》 革命思想在农民心灵深处激起的感情微澜。
③《水》 “普罗”文学重大突破。农民觉醒、反抗的群像,放弃对个别典型的刻画。
《母亲》 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没落,第一代新女性的坎坷路程。
3、 张天翼
讽刺小说家、文体家。几次率先突破左翼创作僵局。
①早期作品
《三天半的梦》《二十一个》、《从空虚到充实》集 感伤情绪
描写底层人民的挣扎和抗争,更了解市民生活,新鲜流动的口语。讽刺题材刚露头。
②讽刺小说
作品:《包氏父子》 两代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别,使人发笑的悲剧。
《笑》《脊背与奶子》《出走以后》《同乡们》《万仞约》《清明时节》
主题: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
人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动摇庸俗的小知识者、小市民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
③艺术个性
糅合方言的口语化文学语言。 东南沿海市镇社会的揭发者。
片断性、速写体的短篇体式。 锋利劲捷、泼辣豪放的夸张。
④抗战作品
《华威先生》 “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僚典型。尖锐、冷峭,戏剧性节奏。
《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 “速写三篇”
4、 蒋牧良
取材与张天翼接近。抓住社会弊端中典型事件刻写讽刺性人物,偏于冷静,语言质朴。
《雷》《集成四公》
周文
《雪地》 川康边地风情和军阀的倾轧、丑恶的吏治。讽刺中的喜剧因素。
《红丸》《烟苗季》《在白森镇》
5、 沙汀
①早期作品
《法律外的航线》《老人》《战后》 较概念化
《丁跛公》《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 旧中国农村黑暗生活,沉闷、闭塞、阴暗。以四川特殊的黑暗观照旧中国的普遍黑暗。
不露声色的凝重细密笔致:细节、气氛、场景。
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白描,细节深化,回叙和点

染。
浓厚的地方色彩:从人物、环境的复杂关联中,描摹四川世态人情。
②暴露讽刺作品:现代讽刺小说民族化。
《防空》 讽刺黄金季节的开端。
《在其香居茶馆里》 喜剧性的紧张,丑闻中抽出谐趣。
《淘金记》 为发国难财而掀起的内讧,个性化语言,客观、浓缩描写。
《困兽记》 后方乡村教师的苦闷,对知识分子的暴露及严峻批判态度。
《还乡记》 初次闪出反抗者的光彩,贫农形象冯大生。
《堪察加小景》(《一个秋天晚上》) 丑和美一并揭示,阴暗中的亮色。
《呼嚎》《医生》 揭露国民党覆灭前的每一件丑行。
《范老老师》中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6、 吴组缃
《西柳集》 冷静的农村社会分析,高度集中、深入开掘平凡的人和事。人
物个性化,地方色彩,精密而流动的叙事风格。
《樊家铺》 农村的残破,母女关系的变态。
《一千八百担》 争夺宗祠积谷的丑恶表演,反映农村经济的崩溃。
《菉竹山房》 守寡的二姑,内心仍藏有爱火。诡秘的行为,阴森的气氛。
7、 叶紫
多真实表现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农民的生活和斗争。
火和血的事实,农民的性格及成长。“黑白分明的铅画”,时代、战斗的产物。
《丰收》 在无情的现实前觉醒的老农。 《星》 妇女在农民运动中的成长。
《山村一夜》 受小生产者眼界束缚,麻木愚昧的汉生爹。父子思想矛盾。
8、 艾芜
①早期作品
开拓反映现实的新领域,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主观抒情性。
《南行记》集 漂泊知识者对边疆异域下层生活的观察,刻画流民形象,不避畸形和污垢,又总能从怪戾的言行中挖掘出灵魂美。
《人生哲学的一课》 走投无路的青年,困窘而不低沉,对生活依然执著。
《山峡中》 铤而走险的流浪者,仍憧憬美好生活,爱憎分明。
①战争期间
浪漫色彩消退,转向暴露压迫和苦难。
《丰饶的原野》 《春天》《落花时节》 “以农立国”的探索,三种农民性格。
《山野》 结构紧凑,反映抗日阵线的各类斗争,过分明晰的理念分析。
《故乡》 战时腐败、病态心理,场面错综,笔调悲怆,冷峻的批判态度。
《一个女人的悲剧》《芭蕉谷》 贫苦无告的农村妇女。
《石青嫂子》 不幸中对生活仍有信心。
9、 萧红
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明丽、凄婉而纯净。
《生死场》 9.18前后的东北北部农村市镇生活,坚韧挣扎的农村妇女,北中国农村的沉滞、闭塞,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呼兰河传》 北方小城镇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深刻的生命体验。
10、萧军
《八月的乡村》 抗日

游击队的成长,短篇连缀式结构,尖锐、雄浑、遒劲。
《羊》《江上》 东北下层人民的质朴坚韧。
《过去的年代》 从农村自发反抗到城市有组织斗争,对东北地区“民魂”的深入开掘。
11、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 悲愤郁怒潜藏于平静的叙述。
《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大地的海》 抗日题材和东北风情。
《科尔沁旗草原》 史诗性的宏篇巨制。
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
1、 京派概说
乡村中国的文艺形态,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
①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呼唤。
②远避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态度。 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
③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发现平民世界,对平凡人生的审美。
④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追寻逝去的美。
⑤抒情体、讽刺体小说样式。
2、 废名
①作品分析
《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着重内心生活的揭露和人物对自然景物的反应,隐逸气息。诗境中加入荒诞和讥刺。后稍向现实人生倾斜。
《桥》 乡村景物风俗人情之美,透露出人生态度和体悟生命的方式:对人间纯美的向往。
②文体贡献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淡化故事的戏剧性,词句简僻有涩味,用
唐绝句方法写小说。周作人文艺观念在小说领域的实践。
富于理趣。 西方哲学与东方禅宗的调和。
3、 萧乾
体现京派发展的多样性。
①早期作品
“城中两个世界”的结构,“忧郁者的自白”。
《篱下》《矮檐》 人间炎凉和不平等,坚忍的“妈妈”形象
《印子车的命运》《花子与老黄》《邓山东》
下层人物的自爱自重性格,审美的距离。感伤而有生气、有诗味。
②宗教题材和社会斗争
反宗教姿态,社会批判笔力的加强。
《皈依》《昙》《鹏程》《参商》 贫富世界形象化的延长,暴露“吃教者”的伪善。
《栗子》 “一二·九”中青年思想变化。
《邮票》 以东北救亡运动为背景。
③爱情小说
都是自我经历的写照。爱情体验是其所有小说的感情基础。 《蚕》《梦之谷》
4、 芦焚
①叙述立场
“精神还乡”的结构,印象式写人写景。
荒凉与辛酸交织,充满悲音的诗意。沉思默想的叙事风格。
《谷》 第一个短篇集,深切表现北方农村的衰败,悲哀的抒情气质。
《春梦》《掠影记》 人物的回乡过程。
②艺术个性
贫富的区分明显。 《人下人》 忠于主人而被嘲弄仇视的长工。
抒情与讽刺结合。 《无言者》 士兵死前的想象。 《百顺街》 寓意。
叙事技巧的讲究。 “回叙”的品格,旁观叙述人,多样的角度。
③“孤岛”时期(师

陀)
对河南家乡的哀伤回忆。文体创造的倾向。
《无望村的馆主》 三种类型地主的衰亡,传奇色彩和哀叹笔调。
《果园城记》 短篇集。凄凉又温暖的回忆手法,小城的历史和人物的命运。
《城主》《桃红》《颜料盒》《一吻》《狩猎》
《结婚》 讽刺长篇,极端利己主义者的悲喜剧,小知识分子的毁灭,给讽刺文学加入了传奇和寓意的性质,奇幻和暴露结合。
5、 杨振声 《玉君》长篇。 《报复》《抢亲》《抛锚》 渔民美好人性。
李健吾 《终条山的传说》 收入《大系》
《陷阱》《坛子》 平民化京派特色。
《心病》长篇。叙述角度转换,意识流和日记体交叉的现代性。
林徽因 《九十九度中》 酷暑天北京胡同里形形色色的人生。
《模影零篇》 年华易逝的生命体验。
6、 李劼人
《编辑室的风波》 收入《大系》 《暴风雨前》《大波》 “大河小说”
《死水微澜》 史诗性质与世态描写的高度结合。罗歪嘴、顾天成、蔡大嫂。
二、海派小说
1、 初期海派:接续鸳蝴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
①概说
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 表现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
过渡性都市描写。 沉醉于物质享受而又有负罪感。
“都市男女”主题。 性爱小说风尚,表现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
重视形式的创新。 上海追新猎奇的风貌。
②张资平
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主题,彻底的媚俗化。
“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显示出海派的驳杂。创作《苔莉》后与创造社闹翻。
《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③叶灵凤
以感伤恋情小说为起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31年后转向对都会女性的动态刻画。最现代的文体,狂放颓丧背后潜藏着旧式的温婉。 《朱古律的回忆》《七颗心的人》
还创作过通俗长篇小说。
2、 新感觉派
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
现代人的眼光,新异的现代形式。文化根源和外来影响。
①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集 发现上海的现代性,对都市人生存处境的体验。感觉意识流动跳跃的文体,五光十色又混沌不清,缺少批判力。 《残留》《风景》
②穆时英
“穆时英笔调” 心理型小说流行用语和特殊修辞,文字暴发户,激烈的动作性描写。
《南北极》集 下层流浪汉生活,笔调短促别致的写实。
《上海的狐步舞》 无数条线索、无数个故事构成的“蒙太奇的语法”。
《黑牡丹》 逃离都市,舞女生活段落。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公墓》《白金女体的塑像》
都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总体的批判和局部的迷醉,潜在的哀婉气息。
③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不断尝试新技巧。城乡二元倾向。
《上元灯》集 初恋怀旧情绪、小市民生活
《鸠摩罗什》 转向以精神分析学说创作心理小说。
《将军底头》《石秀》《李师师》 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
《梅雨之夕》《狮子座流星》现代环境下的女性世界,由情爱透视人性。
《春阳》 “文化碰撞结构”,社会变迁隐约包含在人物心理变迁之内。
④黑婴 都市流浪女成为都市女主人。
《1000尺卡通》《雷梦娜》《伞·香水·女人》《咖啡座的忧郁》《女性嫌恶症患者》《回力线》
⑤禾金 《造形动力学》《副型爱郁症》《蝴蝶样》
第三个十年
一、暴露与讽喻
1、抗战初期小说风潮
① “前线主义”小说
新闻性、纪实性强,反映抗日战场和前方民心。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 报道式地留下时代的剪影。
《华北的烽火》 几个作家赶写的短篇集纳。
艾芜 《秋收》 人们关系变化的侧面。 《纺车复活的时候》初期农村手工业的复苏。
②战争中民族精神的新变
姚雪垠 《差半车麦秸》 捕捉萌芽状态的民族新性格,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形成,抗战文艺大众化的范例。
《牛全德与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 战乱中人的成长。
《长夜》 自传性长篇,土匪题材。
齐同 《新生代》 写“一二·九”运动。
萧红 《旷野的呼喊》《朦胧的期待》《孩子的讲演》 抗日情绪的渲染。
吴组缃 《山洪》(《鸭嘴涝》) 农民爱国热情与传统观念交战而形成的焦躁不安。
③反映战场的小说
丘东平 《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 报告文学。
《通讯员》 真实严酷的革命生活和人物心理。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独立苦战,惨酷的遭遇,战地的壮美和悲剧性。
《友军的营长》《茅山下》
《七月》作家,悲壮的真实,正视苦难阴暗的现实主义,审视灵魂的主观气质。用语奇崛。
④暴露、讽刺的风潮
张天翼、沙汀,艾芜、靳以,萧红。重大的讽刺典型,结构完备、多样。
3、 张天翼(见前) 沙汀(见前) 艾芜(见前)
4、靳以 早期《圣型》《群鸦》集 多写爱情、小市民,诚挚单纯、细腻平实。
抗战后暴露讽刺加强。《众神》《前夕》
黄药眠 《陈国瑞先生的一群》 揭发官僚道德虚伪性
周文 《救亡者》 对统一战线各翼的描写,思想提纯过甚。
5、钱钟书 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界的众生相。
《人·兽·鬼》 对留学知识分子的剖析。
《围城》 对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熔道德、风俗、人情批判于一炉的机智讽刺。

二、体验与追忆
1、 七月派
“体验现实主义” 强调现实主义的主观性体验。
《七月》、《希望》和《七月文丛》
2、 路翎
主观色调强烈,揭示人灵魂的复杂性丰富性。冷峻似陀氏。
《饥饿的郭素娥》 “原始的强力”,弱女子的反抗。
《蜗牛在荆棘上》 被扭曲的反抗,“精神奴役的创伤”。
《王兴发夫妇》《老的和小的》《英雄的舞蹈》 暗淡中精神力量的闪光。
《财主底儿女们》 “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点的现代中国历史的动态”,思想历程的复杂性,作者对生命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3、 爵青
《欧阳家底人们》 新与旧的矛盾,旧家族的没落。
《废墟之书》 书信体论文小说。
《遗书》《恶魔》 诡异故事的悬念中神秘生命意识的暗示,导入知性的迷宫。
袁犀(李克异)
将体验直接化为知性命题。
《贝壳》《面纱》 描写大学生生活道路的长篇。
《邻三人》《一只眼齐宗和他的朋友》 社会底层的奇特人物。
《时间》集 《手杖》《蜘蛛》《绝色》《暗春》《红裙》 以故事阐述抽象意义,结以人生理念,提炼出人生的虚幻性。
4、 冯至
《伍子胥》 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古代故事和现实体验合一。以类散文诗的片断结构小说,表现人事、风物在漂泊路途上引起的感觉和体验,用纯净的美的境界表达人生的认知。
5、 师陀(见前)
6、 汪曾祺
文化小说,真与幻的统一。
《邂逅集》 早期作品。《复仇》讲究气氛和人物造像,现代派痕迹。
《老鲁》《鸡鸭名家》《戴车匠》 轻利、诚朴、守节的平民风尚。
《异秉》 “最后一个”的模式,对逝去的美的倚重。追忆过去而连接明日。
7、 骆宾基
《边陲线上》 早期作品,史诗性故事。
《幼年》(《混沌——姜步畏家史》) 从儿童视角写边境小县城的社会家庭变迁。
《北望园的春天》 短篇集。契诃夫风格。
夏衍 《春寒》 抗战中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时代的真实感。
李广田 《引力》 由乡土、家庭转而奔向有“引力”的新天地。
严文井 《一个人的烦恼》 抗战中知识青年典型,从热情的幻想到萎靡和消沉。
王西彦 “追寻”三部曲《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农村环境和知识分子
三、通俗与先锋
“孤岛”和沦陷区文学,新市民小说。
1、 张爱玲
熔古典、现代于一炉的新小说文体。传统的语汇和手法、西方现代派的先锋痕迹。华丽的文辞和都市男女千疮百孔的经历,新旧交错的人生。从女性角度观察浮世悲欢,解剖人性的脆弱与黯淡。
《传奇》 中短篇集。
《倾城之恋》 偶然的大变动下现代富

商与旧式女子的结合。
《封锁》 都市邂逅的寓言。
《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年青的时候》 软弱的凡人构成都市。
《金锁记》 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来自自身的精神重负。感觉化意想的运用和深度的心理剖析。
2、 苏青
女性涉世而终遭幻灭的题材,世俗化而真诚的实录通俗故事。
《结婚十年》 畅销书。 《歧途佳人》《涛》
3、 梅娘
“水族系列”《蚌》《鱼》《蟹》 大家庭女性的三种生命处境。象征性和可读性。
4、 徐訏
浪漫虚构。表现爱与人性多重性的大众传奇,心理体验层面丰富。
《鬼恋》 变态的出世心理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恋情。
《风萧萧》 多角爱情与间谍战的混合故事掩盖下,对生命态度的严肃探索。
中篇《一家》 《烟圈》集 《海外的情调》集 “三思楼月书”
5、 无名氏
“无名丛刊”和“无名书初稿”
《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媚俗手法”和生命探索的主旨。
《野兽·野兽·野兽》情节弱化小说。《海艳》《金色的蛇夜》 先锋性。
四、现实与民间
解放区的新型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民间化。
1、 孙犁
“荷花淀”派的鼻祖。
表现农民的精神和人情之美,单纯明净的形象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荷花淀》《嘱咐》《走出以后》《丈夫》 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2、 康濯
《灾难的明天》《我的两家房东》 农民精神世界、家庭关系的变化。
孔厥
《受苦人》 童养媳与年老丈夫的生活悲剧。
《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童养媳的成长,乐观语调加强。
《新儿女英雄传》
3、 “山药蛋派” 马烽、西戎、束为
4、 刘白羽
军事题材中表现的革命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借鉴说唱文学。
《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战火纷飞》《血缘》《火光在前》
邵子南 《地雷阵》
5、 思基 《我的师傅》 韦君宜 《三个朋友》
在与工农对比中,批判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
6、 丁玲
《在医院中》 知识分子科学民主思想和责任感与官僚主义、农民小生产习气的矛盾。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主旨 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的复杂性。 阶级关系简单化、规范化。
描写 具历史真实感的细致的心理刻画。 浓郁生活气息,真实生活场景。
人物 地主、农村新人的复杂性。 农民积极分子及老农民典型。
语言 细腻,有时沉闷。 单纯、明朗、简洁。
7、 欧阳山 《高干大》 农民出身的干部联系群众和官僚化的两类典型。
8、 柳青 《种谷记

》 减租减息斗争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初步改变。
9、 草明 《原动力》 解放区最早的反映工人阶级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