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无公害综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甘蔗无公害综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甘蔗无公害综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甘蔗无公害综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摘要] 针对甘蔗生长特点、提出相应栽培管技术措施、以期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关键词] 甘蔗;无公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整地规划

1.选择下田和旱地

蔗田或旱地应选择建立在周围没有明显的潜在的污染源,有清洁的灌溉水源,排灌良好,地势平坦及缓坡地,土壤肥力中等,没有严重的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阳光充足的地块。

2.进行深耕翻耙整平蔗地

要求深翻35cm-40cm,使土壤松软、细碎、平整。如果是水田平坦,我们四周要挖排水沟,沟深要达到50-70cm,中间要有十字型和丰字型。

3.开厢理沟

应根据蔗区自然条件,结合甘蔗品种大中小茎和分蘖强弱来开挖种植沟下田或植株高和茎颈大的品种按110cm-120cm开厢;早坡地或中茎种和植株稍矮的品种以90cm-100cm开厢。开厢后按厢开植蔗沟,植沟深35cm-40cm,底宽25cm-30cm。蔗沟平直,沟底平整

4.施肥

肥料施用应符合db 51/338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db 51/337规定。亩施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有机肥200kg(有机质含量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菜肴。韭黄栽培,是指韭菜在露地养根,后期经多次霜冻营养回根,冬季将韭根移入韭壕、阳畦等保护设施,在弱光条件下利用贮存的养分生产新鲜韭黄的栽培方法。当前正值培育韭黄根株的准备阶段,笔者特将有关技术细节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 1、培育根株培育健壮根株是韭黄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韭黄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选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强、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立夏前后大田直播或麦田套种。播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精细整地,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按行距20—2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用软毛笤帚扫上一薄层土,轻踩一遍,然后浇第一次水,地面见干见湿时浇第二次水,待地面未干时浇第三次水,即“不怕二水晚,三水往前赶”。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长过旺或烂秧,要注意小水勤浇,中耕锄草。立秋后开始追肥,发棵壮根。第一次亩追尿素12.5公斤或饼肥50公斤,白露前后重施第二次肥,亩追尿素20—25公斤。整个生育期要勤锄杂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壮根。立冬后至小雪前将枯叶清除,韭根备用。 2、韭壕准备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块(也可在庭院

内),沿东西向挖壕,壕宽3—4米,深1.25米,长度可根据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长12米,分成7个小畦。壕底土层既要保湿又利于排水,壕内四壁铲平,底部南侧略高于北侧,便于浇水。挖好后,北侧加盖棚顶,宽度为壕宽的一半,以利采光。棚顶铺10—13厘米厚的玉米秸,再盖土抹泥,前沿要高出地面33厘米,搭成南高北低的斜顶,之后立即加盖草苫。 3、韭根入壕将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虫根、病根,选健壮根将茎盘上端理齐,捆扎成33—50厘米的方形捆。将捆好的韭根紧密摆在壕底,用散根将缝隙填齐挤紧。每小畦之间堆好土埂,防水串通。可在畦南边用3块瓦对成1个圆形水道通向壕内。这样浇水时可不必揭苫。一般小雪后入壕,之后先浇一小水,水深为韭根的1/3高度,将畦埂踩实。过1—2天再浇1次大水,水深以没过韭根为宜。水渗后将细碎骡马粪均匀撒在韭根上,厚度为10—13厘米。用铁锨拍实,再将干枯韭叶、谷草麦秸等覆盖10—13厘米厚,覆盖物四周略厚些。这样可使韭根发芽均匀。最后用草苫盖严壕口。 4、韭壕管理入壕后一般不浇水,以提高温度。白天揭苫,夜间盖苫。揭苫后要盖一层苇席,以防寒风入侵。4—5天后,控制马粪发酵的温度在35—40℃,温度过高要去掉一些覆盖物,也可将中间与四周覆盖物调换,以保畦内温度均匀。大约10—12天后,芽5—6厘米高时,温度会迅速上升,要严格控制在48℃以下,并将所有覆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xx栽培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春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理解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春小麦播种技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难点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栽培学基础 麦类作物属禾本科(Gramineae),—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小麦属(TriticumL.)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属(HordeumL.)有裸大麦、皮大麦;燕麦属(Avena L.)有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属(Secal L.)小黑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目前栽培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东方小麦。我国栽培小麦以普通小麦为主。 1.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居第一。 2.小麦对温光反应的不同,使小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可早春播或秋播,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4.营养价值高,含丰富蛋白质(9—18%)、氨基酸(0.3—0.4%)故加工特性好。 5.小麦是许多轻工业及医药卫生的重要原料,副产品麦草与麸皮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工原料和精粗饲料。 6.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低(11—13%),在11%水分下可以较长时间储藏而不霉烂变质,生产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一、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90天,冬小麦270~280天。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黑龙江省小麦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中部和南部较早,北部较晚,各区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全省播种期为3月中旬~4月下旬。根据播种日期推算出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 播种到出苗15~25d;出苗期到分蘖期10~15d;分蘖期到拔节期15~ 25d;拔节期到抽穗期为15~25d,再经过2~5d开花;开花期到成熟期30~38d。 二、小麦的生育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 出苗至拔节,以长根、茎、叶、蘖为主,此阶段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两长”并进生长阶段: 拔节至抽穗,是根、茎、叶的生长与幼穗分化 同时进行的并进阶段;此期是穗粒数的决定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 抽穗至成熟,以开花受精和籽粒形成、灌浆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粒数的关键时期。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的种植技术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 因此,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 次,在中国一般为3 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 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 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 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 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 值在4.5 ~8.0, 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 ~7.5 为适宜。 甘蔗下半截甜。这是因为在甘蔗的生长过程中,它吸取的养料除了供自身生长消耗外,多余的部分就贮存起来了,而且大多贮藏在根部。甘蔗茎秆所制造的养料大部分都是糖类,所以甘蔗根部的糖分最浓。除此之

外,甘蔗的叶子和梢头部分要积聚充分的水分,以供叶的蒸腾作用所需,根部的水分相对来说就很少,梢头的大量水分冲淡了糖分,所以梢头没有根部甜。 一些甘蔗品种具有固氮作用,在固氮菌的作用下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将无机氮转化为自身的有机氮。与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不同的是,甘蔗不形成根瘤,固氮菌是生活在甘蔗茎的细胞间隙中的。 甘蔗的工栽培甘蔗【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14 ~ 18 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12 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 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苖长大之前收获 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 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 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后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姚航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市场对于经济作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其中甘蔗就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是制作蔗糖的重要原料,同时也能够提炼乙醇。广西地区盛产甘蔗,甘蔗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农作物。但是近几年受到病虫害、灾害天气、栽培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甘蔗产量下降,与其相关的行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基于此,对甘蔗高产栽种技术进行探讨,简单分析了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给出了提升甘蔗栽培产量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建议。 关键词甘蔗;高產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广西地区盛产甘蔗。甘蔗对于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对于栽培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要想实现高产量,就必须尽可能提高高产栽培技术水平。近年来,广西地区病虫害问题在甘蔗种植中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得甘蔗的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甘蔗的产量,需要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向蔗农普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促进甘蔗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甘蔗的高产栽种技术 1.1 选择合适的甘蔗品种以及栽种时期 目前市面上的甘蔗种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而甘蔗的质量与品种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根据栽植地的情况进行品种选择,比如需要考虑到栽植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土壤环境等,保证栽种的甘蔗能够适应环境。广西地区一年四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充足,全年均可种植甘蔗,但需要根据季节来选择适合当季的甘蔗品种。春冬两季气温稍低,因此种植时需要注意保温,可以覆盖地膜进行保温[1]。 1.2 种茎选择 选择好种植品种之后,需要对种茎进行选择,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选取优良种茎。1)要选择外形饱满、外表没有明显损伤的种茎,而且要保证种植的种茎本身没有携带病虫害。2)要尽可能选择长势比较健康、质量较好的种茎,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选择好种茎后,应该去除损害、腐烂的部分,并且采用合适的药剂对其进行浸泡消毒,一般浸泡10 min左右即可。 1.3 整地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一、整地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1米、水田~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二、种苗处理 1、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2、浸种: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消毒:用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三、种植 1、施足基肥:种植时亩施复合肥80~100斤,有腐熟的农家肥混施更好。 2、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3%呋南丹6~8斤或特丁磷6~8斤,防地下虫危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3、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亩用种苗约1400斤,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4、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5、除草:甘蔗种植后1~2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四、苗期管理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甘蔗齐苗3~5叶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亩施尿素10~15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蔗苗开始分蘖时,每亩用高效杀虫剂全面喷杀一次,防止苗期螟虫危害。 附甘蔗品种简介: 新台糖22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牙良好、生长快、中至中大茎、易脱叶、茎基部粗大、宿根性好、抗病力强、抗虫为为中等,耐旱力强,适宜缺水地区及较高坡地种植,植株高大、用肥少,一般亩产可达6~11吨。 新台糖24号: 该品种萌芽迅速整齐,中期生长快,全期生长优、易封垄,适合粗放栽培、茎中等、不易倒伏、宿根性好,根系发达耐旱性强,抗病抗虫力台,具野生血缘。对一般坡岭土垠适应性较强,亩产可达7~10吨。 新台糖25号: 属中早熟品种、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强、初期生长快,生势优、中茎易封垄、宿根力强、抗病虫为中等,适宜在中低坡或水田种植,一般亩产可达6~10吨。 新台糖27号: 该品种早熟、高糖、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初期生长慢,中后期迅速,全期生长优、中大茎、茎粗且重、宿根性佳,抗病虫力为中等,适宜地力中等以上的砂垠土或粘土种植,一般可种在低坡及水田,亩产6~10吨。 粤糖89/168: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 一、地块选择和机耕 甘蔗种植要选择排水便利的地块,不选择排水不好的低洼地。如果上茬为甘蔗,首先要用旋耕机打碎蔗头,这样不仅土块细碎,还可以减少甘蔗锯天牛为害;耕地要用大马力拖拉机深犁,最好达到35—40厘米深;然后用旋耕机打一次,耕后的泥土要细碎、平整。 二、行距和开行方法 如果水肥条件好的地块,行距可适当加大,行距为1米至1.2 米为宜;如果是坡地,可选择小行距种植,行距0.8米至1米为宜。坡地开行要和等高线平行,行向不要顺坡而下,否则降雨会把肥料和蔗种冲刷出来。 三、蔗种选择和处理 旱坡地选择台糖22号种植,水肥较好的地块可选择粤糖93/159或粤糖00/236种植。蔗种最好选取鸡蛋黄以下40—50厘米长度的尾茎做种,由于尾茎种病虫害少,蔗芽活力好,在干旱或低温时不容易烂种,甘蔗出苗早、齐、壮,容易获得高产。 蔗种要消毒,可用0.2%多菌灵(如100克50%多菌灵兑100斤水)浸种。 四、种植操作方法 每亩施用50公斤“兴桂农宝”复混肥作基肥,如同时施入一些有机肥更好, 施肥后盖一层薄土,注意要先施肥,再摆种,每米的下种量12芽左右。摆放蔗种后,每亩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然后盖土5厘米左右,再盖膜,盖膜要求拉直、拉平、拉紧,紧贴地面,膜的两边用碎泥密封。 五、田间管理 1、大培土施肥 从4月底开始,一些种得早的甘蔗(每米有12苗以上)就可以进行培土施肥了,越早培土施肥甘蔗长得越好。大培土每亩施用“兴桂农宝”复混肥150公斤、20公斤的尿素和20公斤钾肥;同时每亩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 2、防水排涝

4月份后,逐步进入雨季,水田种植的甘蔗,容易积水,造成土壤通气不良,引起甘蔗烂种烂芽,因此要注意地势低地块的防水排涝工作。 3草害的防治 一般种植甘蔗后和大培土后各喷一次除草剂,用阿特拉津200克+乙草胺1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封闭蔗行,但如果错过了防治时机或有多年生杂草为害,每亩用阿灭净200克左右和二甲四氯钠60克左右混合喷雾,当然也可以用其它除草剂,根据杂草的老嫩程度适当增加一些除草剂的用量。 4、虫害的防治 蔗区主要害虫是甘蔗钻心虫,除种蔗和大培土时各施用农药颗粒剂5公斤左右外;如果甘蔗心叶有“花叶”现象产生,要用“杀虫双”300倍液喷雾于甘蔗心叶,防止风折蔗和死尾蔗的产生。 5、甘蔗剥叶 甘蔗“三叉口”下50厘米的叶片要保留,至少保留10片以上青叶,剥掉黄叶,不要剥伤甘蔗。 六、甘蔗收获 用小锄低砍,砍入蔗地3厘米左右,有利于宿根蔗低位芽萌发。 七、宿根蔗的管理 甘蔗收获后或开春后要及时对宿根蔗地进行清园,及时进行犁垄松蔸,促进地下芽迅速萌发出土,结合犁垄松蔸,尽快查苗补苗,凡长50厘米以上行长无蔗兜(苗)的,甘蔗未出苗时用种茎进行补种,如出苗较高,可在蔗苗较多的地方移一个蔗蔸进行补种。 结合犁垄松蔸,亩施50公斤“兴桂农宝”复混肥进行催苗,促进地下芽早发芽,另外,要施用5公斤左右农药颗粒剂。同时喷除草剂封闭。 宿根蔗的后续管理和新植蔗管理基本相同,可参考新植蔗的管理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罗向兴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9期 摘要:巴结镇、泥凼镇是兴义市的甘蔗主产区。近年来,甘蔗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实现节本增效、高产高糖和促进甘蔗产业发展目的,现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蔗农参考。 关键词:甘蔗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丰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品种,如红果蔗。 2 摆种前准备 2.1选种砍种 选择无病虫危害、无裂缝,芽鳞新鲜且成熟的蔗梢作种茎,砍成2~3芽一段,使上下位芽在一个完整的节间内。砍种时, 从上位芽上方1/3和下位芽下方2/3的位置用锋利的薄刀各斩一刀, 切口斜度以45°为宜,要做到不破种茎、不伤芽。 2.2种苗处理 晒种。蔗梢苗因节间较密,组织鲜嫩,含水量高,所以采种后要在太阳下晒种5~7天, 至叶鞘略呈皱缩。 浸种消毒。种苗捆好后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也可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催芽。消毒后将种茎平放成堆,盖上稻草,适量浇水,外用薄膜覆盖,温度控制在25~30℃, 待芽伸长至1cm左右, 即达标准。 2.3整地、开沟、施肥 整地前,应及时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蔗田最好机耕,要求二犁二耙,耕作层深度达50 厘米,要耙碎整平,土壤要疏松。

蔗田耙碎整平后,挖植蔗沟时尽量加深,采取“深沟浅种”方式,以便达到保肥、保水效果。植蔗沟根据地形分为两种基本规格:①平坝地,沟距120cm,沟底宽35cm,够深35cm; ②缓坡地,沟距100cm,沟底宽30cm,够深30cm。 底肥一般在摆种前施入,应将肥料均匀撒在植蔗沟内然后再盖上3cm厚薄土,避免播种时 肥料与蔗种直接接触。施肥量一般为每亩800~1000kg腐熟农家肥加50kg多元复合肥或每亩100kg多元复合肥。为有效防止蔗螟危害,在施肥时,每亩用地虫杀净4~5kg与复合肥拌匀 施入。 3摆种覆膜 3.1摆种 摆种根据蔗茎大小,蔗芽稀密的不同,可适当加大或缩小种段间距,芽稀的密摆,芽密的稀摆。每亩下种量以7000~8000个健康蔗芽为宜。 据植蔗沟沟底的宽度和种芽数,摆种一般为2~3排,沟底宽30cm的摆2排,沟底宽 35cm的摆3排。摆放时,蔗种要平放在植蔗沟内,芽向左右两侧,不要摆成“天地芽”。 回土盖种时,用锄头将沟垄侧面的细土掏向沟中心,均匀地将蔗种及底肥盖上,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一般盖土厚不超过10cm为宜。 3.2覆膜 覆膜前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防止地下害虫,喷洒乙草胺或阿特拉津防除杂草。覆膜时贴着地面铺平拉紧,封好四边,每亩用宽幅50cm的地膜约3~3.5kg。 4 田间管理 4.1间苗、定苗 地膜栽培的甘蔗萌芽率、分蘖率都高, 一般在3~5片真叶时间苗, 间苗原则为:“间密留疏, 间弱留强”。1~2节时定苗,每亩留无病健壮的主茎苗6000株左右。如有缺株断行的,应及时 用蔗种补植或移密补稀,保证苗数。 4.2肥水、除草及培土管理 在蔗苗分蘖中后期,每亩施尿素10~15kg,施肥量视苗情而定,将肥料均匀撒施于蔗沟内,之后进行适当培土。水肥条件较好的蔗田,苗期杂草生长迅速,施提苗肥前,要先拔除杂草再追肥培土。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深松与翻、耙、卡相结合,化学灭草与防病健身相结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灌水与化控追肥相结合;指的是耕作、施肥、除草、灌水等项技术措施实施中的方法与技巧。各项措施相互结合,每项措施相互联系,构成了小麦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模式。 1 春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实施 春小麦大面积采用“以松为主,两定三改,多元结合”优质高产栽培模式过程中,豆茬深松秋施肥这一项措施就可以增加产量两成以上。 全程施肥的重点在于叶面肥的应用,全程根外追肥2~3次。根外迫肥的品种有磷酸二氢钾+尿素、强力增产宝、丰产素、络合微肥、多氮液肥、新华液肥、壮丰胺等;特别在干旱年份根外追肥效果更明显。 精量播种、适期灌溉。意思是说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求精量播种,适当加大施肥量,这是该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也是项目推广的一项常规措施。根据旱情掌握适宜的灌溉时期和适宜的灌水量,是灌溉技术的关键。―般应抓好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坐胎水和开花期之后的灌浆水。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中的重中之重是“深松”,它涵盖了合理轮作、科学耕作和精细整地这三项针对土壤基础的重要内容。它改良了土壤环境、培肥了地力;使得种植小麦乃至轮作中的其它作物持续获得高产。 2 春小麦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1 播种前的技术规程及其立体施肥:包括选茬、整地、选种及其种子处、立体施肥技术等。 (1)选茬及整地技术: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水保肥且成区连片的地块。选择前茬为有深松基础的豆茬或玉米茬,采用秋耙茬或旋耕,耙深18~22cm,旋耕深度14~16cm;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实行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以下。整地标准:耕层细碎、疏松,上虚下实,地面平整。l0m内高低差不超过±3cm,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10cm土层内每平方米直径大于3cm的土块不超过1块。 (2)选种及其种子处理:当前主选品种龙麦29和龙麦30。种子精选后达到:纯度>99.5%,净度>99%,发芽率>90%。种子包衣:用50%多菌灵种子量的0.3%+50%福美双种子量的0.3%进行湿拌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陈晨昌1,陆业兴2,陆秀虎1 (1.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农业站,广西 钦州 535015;2.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农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甘蔗若能够实现高产栽培,那么必然能够大幅度提高蔗农的经济收入,还能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文章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选用优质品种、等多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蔗地深耕,重施基肥;精心选种,浸种消毒;深沟栽培;合理密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12-0073-01 甘蔗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糖料作物,中国80%的总产糖量都是来自于甘蔗糖,甘蔗特别适合栽种于冬夏温差大、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是甘蔗种植大县(区),2016年甘蔗种植面积高达27.7万亩,主要的甘蔗产地分布在犀牛脚镇、久隆镇、那彭镇、那思镇等地。甘蔗若能够实现高产栽培,那么必然能够大幅度提高蔗农的经济收入,还能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文章就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1 选用优质品种 从目前来看,最为有效的提高甘蔗单产途径是推广应用甘蔗良种,各地务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良种。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农业站为例,该农业站2016年2月选用粤糖60号、柳糖07/95、桂糖42、柳城07-58、粤糖93/159、柳城05/136、桂糖43、桂糖29、粤糖00/236、新台糖22号(脱毒)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1~2个适宜钦南区特别是那彭镇种植的高产、高糖、抗性好、宿根性好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2、粤糖00/236属中大茎种,出苗率和成茎率高,抗逆性较强,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与对照桂糖43有明显的差异,且比对照种早熟,如在榨季前、中期砍收,能明显提高糖厂的糖率,保障糖厂和蔗农双方的利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柳城07-58、粤糖93/159、桂糖43属中茎种,出苗率和成茎率也在中上,抗性也不错,分蘖率一般,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也不错,与对照桂糖43,也有推广潜力,如粤糖93/159在几年产量和糖度都受糖厂的称赞和推广。柳城05/136、桂糖29、粤糖00/236属中小茎种,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一般,亩蔗茎产量和含糖量一般,抗性表现也不是很好,有叶斑病较多,肥力也要多,不宜大量推广。 2 蔗地深耕,重施基肥 蔗地深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机械深松耕与牛犁翻耕,牛犁翻耕采用“两犁两耙”的方式来将土壤耙碎,犁的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机械深松耕采用硬土层破碎器(没有犁壁)来进行深度松土,犁的深度控制在35~45cm。在整地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施加基肥,基肥的成分包括“有机肥+钾化肥+磷肥”,主要充分是有机肥。施肥量控制在硫酸钾10~15kg/亩、农家肥(已经充分腐熟)1000~1500kg/亩、过磷酸钙10~15kg/亩,要在蔗田可将基肥进行均匀撒施。 3 精心选种,浸种消毒 要多选择无病虫、蔗芽饱满、蔗茎粗壮的蔗茎做种,并且还要用利刀将蔗茎砍成多段(多芽段、双芽段、单芽段等),但切记要做到切口平整。浸种既能够对种苗上的部分病虫害予以杀灭,又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种苗吸水能力,浸种方法主要包括药剂浸种、石灰水浸种(浓度为2%)、清水浸种等,若选用不同的浸种方法,那么会有不同长短的浸种时间,浸种时间通常控制在5~120min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催芽既可提高萌芽率,又可让种苗萌发时间大幅度缩短,催芽时间通常为7天,催芽方法可分为2种,分别是蔗种堆积催芽法、堆肥酿热催芽法。 4 深沟栽培 深沟栽培既可增强抗旱能力,又可积蓄水分,还能够有利于甘蔗生长。深沟栽培主要包括深沟浅种法、深沟板土法、穴植聚土法、槽植法等,以深沟浅种法、深沟板土法为例:1)深沟浅种法。沟深控制在5040cm,待将甘蔗下种之后再挖沟底7~10cm,并且施加一定剂量的底肥,然后再盖土。 2)深沟板土法。下种与蔗沟边的开植要做到同时进行,在开挖第2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第1沟的种苗,而后镇压。 5 合理密植 1)旱地甘蔗的种植密度要大于水田甘蔗的种植密度,大概高8%~16%,行距控制在1~1.2m,每公顷的下种量控制在12万~13.57万。待种植新植蔗之后,要开展大规模地喷除草剂的工作,而后再封闭处理土壤。 2)要在种植沟两侧紧贴布置地膜,并且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避免出现通风漏气的问题,切实做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地膜宽度控制在45cm,厚度控制在0.005mm。 参考文献: [1]韦明珠,黄吉森,朱秋珍,等.浅谈广西甘蔗科技发展的成就及 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11(9):111-114. [2]谭显平.我国水果型甘蔗栽培技术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上)[J].甘蔗糖业,2005(5):146-149. [3]莫志往,卢荣显,韦春满,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影响的 试验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0(9). (收稿日期:2017-6-15) —————————————— 作者简介: 陈晨昌(1980-),男,广西钦州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北方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北方甘蔗种植技术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北方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北方甘蔗种植技术要点,甘蔗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前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种植。近年来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黄淮流域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种植过程中,不能用甘蔗的茎进行高温育芽,如用茎育芽,甘蔗是不会栽培成功的。要想甘蔗产量高,必须用蔗梢育芽。 选种选用特早熟、拔节快的品种,如北方红皮甘蔗、黑果遮、甜城系列甘蔗号等。北方甘蔗种植技术要点 催芽选晴天把种蔗梢放入无污染清洁的水中浸泡48小时,然后检查种蔗梢浸水饱满情况,如饱满可捞出。为了防止种蔗梢感病,可用多菌灵、敌克松配制的溶液浸泡10-20分钟。捞出后晾1小时,放在背风向阳处,下铺湿草,上用塑料薄膜封严,温度保持在18℃-25℃,夜间用棉被或软草盖好保温。为防止闷芽,每24小时透1次气,透气时间2小时。一般芽长2厘米左右即可停止催芽。催好芽后小心地将芽鞘慢慢剥掉,以免碰掉种芽。注意发芽的种蔗梢不用催芽。 整地种植甘蔗的地块要适当加深耕作层。翻土晒白,加速土壤风化,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病虫草害。播种前把农家肥、复合肥均匀撒在地里,然后深耕,耙平备播。也可以把农家肥和复合肥集中穴施,即把所有的肥料在播种时施在离蔗芽15-18厘米的地方。 播种播种最好在下午进行。每亩选种蔗梢1150-1200段,每段正常发5个左右芽,亩定植5000-6000株。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种植,株距25-33厘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140厘米,窄行距80厘米;采用等行种植,行距110厘米。按照所采用的种植模式开沟,沟深15-20厘米,沟开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1.条施肥,肥托种。在播种前,把肥条施在地下9厘米深处,然后把种子播到3~4厘米深处,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供应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30~50公斤,钾肥及微肥适量。 3.适时早播,缩小行距。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种量依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亩穗数而定,一般亩穗数35万穗左右为宜,这样播种量20公斤左右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6.注意病虫害防治。由于春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因此,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专家建议:麦田应提早追肥抓紧保墒去年冬季天气的特殊性表现为降温之早和雪情之大都打破了历年纪录,北方麦区在“小雪”节气之前,先后下了大雪到暴雪,这使大多数麦苗在弱小和分蘖少的状态下就提前进入了冬眠状态,并使得今年麦田水肥管理有其特殊性。今春麦田苗情长势复杂虽然冬前麦苗有大雪覆盖,不会受冻和受旱,但随着雪融化,年后麦苗处于无覆盖状态,加上春节前后的天气频繁降温,在持续低温条件下,麦苗可能会遭受冻害,尤其是一些晚播麦田和冬性较弱的小麦品种。春节前专家对于北京地区麦田调查已发现,有少部分的死苗现象。但经仔细观察主要是地上部茎死,并非是整株冻死。随着土温上升后根系的活动,这些麦苗还有返青的可能。总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麦苗在冬前的生长期普遍缩短,麦田积温不够,麦苗缺乏适当低温(指1℃-5℃)的阶段性锻炼,导致今春北方麦田普遍呈现弱小苗多、壮苗少和基本无旺苗的状况。针对当前麦田的上述特殊情况,专家认为:今春麦田水肥管理,比往年复杂,原则上要比往年适当提早,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既不能盲目地过早施肥灌水,又不要采用简单化的“一刀切”作法,而要体现出因地情和因苗情分别制宜的科学性。通过采用适时、适量和适法的水肥管理措施,以达到促进各类麦苗春后复壮和最终实现高产的目的。麦田应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春后麦苗将进入从返青至开花的中期生长阶段,既长蘖、根、茎和叶,又进行小穗、小花的分化,完成多器官建成,贯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一段快速生长的时期。这时如何通过适时适量的施肥调控达到增穗、壮秆和穗大穗齐的目标,应该按苗情类型分别施肥。“弱苗”麦田的主要特点是群体较小、总茎数不超过70万;年前营养生长平均不到4片叶;叶色发黄,根系较少;对于这样的麦田要适当早施追肥,提前到起身初期,即返青后期春天第一叶伸长时进行追肥,这次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穗数。主要施用速效氮肥,有些麦田如果年前底肥未施复合肥的,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广西华盛集团露塘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为了更好指导蔗区农户进行甘蔗生产,提高甘蔗的种植管理水平,结合蔗区实际,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新植蔗高产栽培技术 一、深耕整地 甘蔗植株高大,生长期长,要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就必须创造一个深、松、肥、碎的土壤环境,因为土壤越深厚、疏松,根系就越发达,伸长的范围就越宽广,吸收水肥的面积就越大,甘蔗生长就越好。要使用大马力(180匹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深耕达45厘米,在深耕的基础上再用旋耕机把土壤耙平耙细,然后按照一米的行距开好种植沟,植蔗沟深25厘米,沟底平整,并有细碎松土。对低洼的蔗地,要开好排水沟。 二、种植 1、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甘蔗高产的基础,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性强、宿根性好、抗倒伏、丰产潜力大的甘蔗品种。如:新台糖22号、柳城03/1137、柳城05/136、桂糖03/2287、桂辐98/296等。 2、种茎处理 选择无病虫害的新植蔗上部半茎或稍部1米左右作种,剥去叶鞘,种茎用

利刀砍成2-3芽段(冬植和早春植应3-4芽段),切口不破裂,不伤蔗芽。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溶液浸种5-10分钟。 3、适时下种 甘蔗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3℃,在10℃以上开始萌发种根,当气温稳定到10℃,春植蔗即可下种,甘蔗种植最关键的是土壤水分,当泥土水分不足时不宜下种。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得到协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不仅当年高产,对第二年的宿根蔗出苗也有很好基础。合理密植的规格:1米的行距每米12-15个芽,亩下种量8000-10000个芽,种茎以品字形或双轨式窄幅排放,两行种茎之间距离10厘米左右,种茎与土壤紧贴,不架空,芽向两侧,摆好种后每亩用40ml“度锐”配120斤水喷洒种子和肥料,达到促进甘蔗生长和防虫的效果,然后用细湿土覆盖种茎,保证土湿、肥湿、种湿,盖土厚度掌握在3-5厘米。 5、施足基肥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每亩施用农家肥或者滤泥700-1000公斤,钙镁磷肥75-100公斤,尿素10-20公斤,氯化钾20-25公斤,均匀地撒施于种植沟,也可以施有效成分相等的复混肥。 6、喷施除草剂及盖膜 甘蔗下种盖土后,每亩用40%阿特拉津200-250ml加80%的乙草胺100ml,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于植蔗沟表面,然后覆盖地膜,盖膜要求:土壤要湿润,这是确保盖膜种植成功的关键。盖膜质量:地膜紧贴植蔗沟土面,边缘一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春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理解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春小麦播种技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难点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栽培学基础 麦类作物属禾本科(Gramineae),—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小麦属(Triticum L.)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属(Hordeum L.)有裸大麦、皮大麦;燕麦属(Avena L.)有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属(Secal L.)小黑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目前栽培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东方小麦。我国栽培小麦以普通小麦为主。 1.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居第一。 2.小麦对温光反应的不同,使小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可早春播或秋播,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4.营养价值高,含丰富蛋白质(9—18%)、氨基酸(0.3—0.4%)故加工特性好。 5.小麦是许多轻工业及医药卫生的重要原料,副产品麦草与麸皮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工原料和精粗饲料。 6.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低(11—13%),在11%水分下可以较长时间储藏而不霉烂变质,生产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一、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90天,冬小麦270~280天。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黑龙江省小麦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中部和南部较早,北部较晚,各区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全省播种期为3月中旬~4月下旬。根据播种日期推算出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播种到出苗15~25d;出苗期到分蘖期10~15d;分蘖期到拔节期15~25d;拔节期到抽穗期为15~25d,再经过2~5d开花;开花期到成熟期30~38d。 二、小麦的生育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出苗至拔节,以长根、茎、叶、蘖为主,此阶段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两长”并进生长阶段:拔节至抽穗,是根、茎、叶的生长与幼穗分化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金华市农科院) 一、选好良种,地膜覆盖 可采用青皮改良种或“义红1号”红甘蔗,下种后喷好除草剂(35%一锄110-130克∕亩)立即用地膜覆盖,有利保湿保温。 二、控制基本苗 要求高产田块,每亩发足基本苗3500株左右,少于3500株的补苗要早,高于3600株的,要及时拔除小分蘖。 三、合理用肥 1)、基肥: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做底肥撒施后耕地整畦,畦宽140-150cm。 2)、追肥:甘蔗出土后至3-5叶期一般需追施断奶肥1-2次,每次用尿素10-15斤抢雨前条施。为促进根系生长,可用500倍根宝加1000倍甘蔗生力液喷1-2次,有利于甘蔗叶片转绿及发出新根。 3)、及时施好拔节肥:小培土时,甘蔗主茎已开始拔节,可结合小培土亩施优质三元复合肥30-40KG。 4)、重施蔗茎伸长肥:甘蔗开始伸长时,蔗茎也开始膨大,这一阶段需肥量大,一般结合大培土,亩施优质复合肥50KG,并加优质菜饼肥50-60KG。 5)、巧施蔗茎增粗肥:大培土后视甘蔗生长情况每隔15天用肥一次,于9月底结束。一般每次每亩用优质复合肥25-35KG。由于大培土后,我市处于夏季高温期,施肥前后田间需及时灌水湿土,并提倡傍晚施肥。以免发生高温肥害影响生长。 四、巧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甘蔗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伸长型的920和增粗型的甘蔗稀施美。主要用法:当蔗苗长到60-70cm高后开始使用,第一次1克920兑5背包水,喷雾,10-15天用一次。第二次1克920兑4背包水,第三次1

克920兑3背包水,第四次1克920兑2背包水,第五次1克920兑1背包水。当第3次用920时,需加用甘蔗稀施美,一般每背包水加甘蔗专用稀施美5-10克。以后第4-5次可用同一方法喷雾。在使用920或甘蔗稀施美时,田间需要湿润,最好沟内有水,利于甘蔗伸长增粗,避免因高温干旱、激素作用不明显、甘蔗不伸长而产生连续缩节现象。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我市甘蔗主要病虫害是三虫两病,即二点螟、大螟(即蛀心虫)、蓟马、凤梨病和甘蔗枯鞘病。 甘蔗蛀心虫的防治一般第一次于5月上中旬,第二次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第三次8月上中旬,第四次9月上中旬,药剂以5%锐劲特与30%杀螟松混合使用,也可采用泰极1000倍与50%丰农螟克1000倍混用。可同时防治二点螟、大螟及蓟马。一般每代害虫需防治2次,用水量每亩必须掌握在3-4背包。 甘蔗凤梨病近年特别严重,主要是在出苗后一个月内发生多,防治方法:蔗种在放入地窖前需用500-800倍甲基托布津消毒处理,下种时需用 200-300倍甲基托布津浸种蔗段1-2分钟后再下种。出苗后可用甲托或多菌灵600倍液喷种苗基部。 甘蔗枯鞘病于6月中旬后发生多,该病可由真菌与细菌同时引起发病,有效防治时期是在大培土后立即用药,以后每隔10天一次,连作蔗田需防治3-5次。药剂可用33.5%必绿2号1000倍液加50%甲托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3.5%可杀得700-800倍液喷雾。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之一。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尤其是东北地区种植的小麦,由于土壤肥沃,生长时间长,气候温度适宜,春小麦品质优越,下面就对黑龙江省的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小麦的生育特点 1、生育期短,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 2、营养生长期短,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约20天。 3、分蘖期短,从出苗到拔节经历的时间很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浅而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叶即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 二、播前准备 1、选用优良品种:依据市场要求,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熟期类型应注意早、中、晚适当搭配,以利于适时收获。选用半矮秆、产量潜力高的品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适宜选择:克旱16、垦九10、龙辐麦19、克丰10、克丰12和龙麦33号。 2、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示范同时坚持合理轮作,优先选用大豆、芸豆等豆类作物做前茬,其次是阔叶经济作物地。 3、施足基肥:春小麦的播种期早,东北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此时底土仍在结冻中,苗期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分解缓慢,因而苗期常表现为速效养分不足,这就形成了春小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