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景区景点介绍

流清风景区:

1、流清湾

流清湾海滩宽约160米左右,沙质较细,面朝大海,背倚崂山群峰,是天然的海水浴场。流清湾东临“鲍鱼岛”,远望可看到 “老公岛”,再加上这碧海蓝天,构成了一幅如诗画境。


2、鲍鱼岛

流清湾岸边的这个小半岛因盛产鲍鱼而得名“鲍鱼岛”。岛上草木茂盛,背面岩体因受海水侵蚀,还形成了“小一线天”、“小八仙墩”等袖珍景观。

3、伏鳌

潮起潮落无尽时,伏鳌相伴数万年。
右侧这块石碑,上面刻着“伏鳌”两个大字, “鳌”是指海龟。实际上,鳌是中国传统说法中龙的一种。龙生九子,其中就有鳌,又称“鼍(tuó)龙”。 这里有一组形似一只大鳌的岩体伏在岸边,任凭惊涛拍岸,岿然不动。 传说整座崂山就是一只巨鳌,雄踞于此;因有巨鳌保佑, 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金元时期,著名道士丘处机来到崂山,更改“牢山”为“鳌山”,留下了“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牢 山本即是鳌山”等传世名句。


4、青蛙石

疑为大海是荷塘,不闻蛙声胜有声。
请朋友们留意前方峭壁下岩礁上那块突出的巨石,它多像一只似跃不跃、翘首凝望的青蛙啊 !这就是崂山著名的象形石之一——青蛙石,也叫“翘首金蟾”。它是一块被海浪冲击而成的巨大象形石。其形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关于青蛙石的传说,那就更多了。一种传说是:这只青蛙本来住在月宫里(古时候称月亮 为“月宫”),因为犯了月宫里的王法,被嫦娥贬下凡界,任由人间取其蟾酥配药治病。无奈中,它只好整天翘首凝望月宫,期盼嫦娥大发慈悲,召它回宫。还有一种传说是:因为当年四海龙王交战,东海龙王打败了南海龙王,并罚其变成青蛙,守卫海疆。南海龙王从此变成了这块青蛙石。



太清风景区:

1、八水河

何方秀水汇青流,八水奔淌一河中。
顾名思义,八水河是由8条涧流汇集而成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是崂山的一条主要河流,长约8公里,从这里进入海口。这条河流虽然不长,但景色很优美,无论是从这里逆水而上,还是从龙潭瀑顺流而下,都会看到湍急的河水奔腾而下,因受到河床里无数大小不等的岩石阻挡 ,生成许多妙趣横生的水景,流水时而穿石,时而迂回,时而旋转,引人入胜。水流大的时候,如同千军万马,咆哮如雷,响彻整个山谷,十分壮观。上图是八水河停车场处的一处景点。

2、龙潭瀑

问潭哪得清如许,龙潭飞瀑天上来。
龙潭瀑又称“玉龙瀑”,瀑水源自崂山南麓的8条溪流,这8条溪流 汇成八水河。河水自上而下在这里形成一股激流,

又从高约30米的悬崖陡壁奔腾而下,形成了瀑布。由于崖高水急,瀑水凌空飞泻,宛如一条白龙从云端腾起,落入潭中,瀑击潭水,声若龙吟,气势雄伟壮观。这道瀑布被称为“龙潭瀑”。瀑水落入的水潭,称“玉龙潭”。
站在潭边,狂泻而下的瀑水由于落差较大,山谷中风势又急,瀑水在空中被山风撕碎,形成蒙蒙细雨, 落下潭中激起满谷水雾,就像置身雨中。这道景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景”,称“龙潭喷雨”。
龙潭瀑气势壮观,水色秀丽,音韵激昂。传说很早以前,有一条白龙因违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贬下崂山。没想到这条白龙恶性不改,竟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男子,干起了欺男霸女的勾 当,再次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便派张天师惩罚他,二人在山中拼力斗法。最后,白龙 被张天师斩于大涧陡壁处,变成了挂在这里的一道瀑布。


3、上清宫

上清宫,又称“上宫”,始建于宋代。门前的这棵银杏树,树高26米,胸径152厘米,在它主干的周围长满了子株,其中最粗的胸径已达40厘米。这幺多子株围绕着粗壮的主干,就像众多的儿孙围在一 位老人身边一样,难怪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公孙树”。据说这棵树是刘若拙真人修建上清宫时亲手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就其长势而言,是目前崂山最粗壮的一棵银杏树 。
一进院内的这两株银杏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还有这两株白玉兰,花开时,雪白的花朵 开满枝头,花香溢满半个山谷。二进院内的紫薇和金桂,树龄也在百年以上。据说清代院中曾有一株白牡丹,花繁叶茂,雍 容华贵。蒲松龄到这里访居时,对这株白牡丹甚为赞赏,于是在《聊斋志异》的《香玉》一 文中把这株牡丹当成“白衣花神”的化身。遗憾的是,那株白牡丹因树龄过长,早已经枯死了。宫中道士为纪念蒲松龄,又补栽了一株白牡丹,并栽植了芍药、绣球等名贵花卉,使这 座古老的宫院又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殿是玉皇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东配殿供奉的 是“三清”真神。西配殿供奉的是“北七真”,即王重阳的7位弟子。

4、明霞洞

拨云寻古道,依树听涛声。高峰观日出,朱霞半天红。
明霞洞,由巨石迭架而成。洞额镌刻的“明霞洞,金大安三年”(1211),是丘处机所题。“霞朱半天”4字,也有人念作“天半朱霞”;总之,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朝霞映红了半边天。朋友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站在这里看天,只能看到一半天,每当太阳从东方升 起时,五彩云霞映红层峦群峰,景色异常壮美。这一景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风景”,称 “明霞散绮”。刻石

为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
洞外边石壁上的这片石刻是崂山全真道金山派道士孙紫阳(玄清)修真记。
洞左边的道院就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的开山祖庭——“明霞洞斗母宫” 。为明霞洞最早的一座建筑,明隆庆年间又进行了扩建,新建了“三清”、“观音”两座大殿,都是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扩建后的明霞洞 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房屋32间。清代干隆末年,因山洪暴发,西侧的斗母宫被塌下来的巨石砸毁,此后再也没修复,但原来栽在斗母宫内的5株小叶黄杨依然长势良好。
重修后的大殿称“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两侧分别为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东西两边为 四大天王。

5、瑶池

这座峰顶有巨石大如球场,石上有数坑,形如桃,大小不等,水澄清,深可齐腰,亢旱不涸,内生蒲草及鱼蛙等,古称瑶池。石刻“瑶池”二字,每字高7.3米,宽6.2米,笔划宽达1.5米,深近0.5米,二字共占近90平方米,于1980年10月竣工,青岛市杜宗甫书。

6、蟠桃峰
太清后七峰并列如屏,其中一座远看形如蟠桃,名为蟠桃峰。“蟠桃峰”三字镌于40米高之摩崖上,隶书,字径3米半。青岛市高小岩书。


7、太清宫
修竹万竿松满山,古刹隐于山海间。
到了太清车场,首先看到一大牌坊,高8米,宽16米,由白色花岗岩架构,分上、中、下3段,庄重大气 ,造型别致,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 、“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牌坊前面是太清湾,后面是修竹茂林。古树名木掩映中的千年古刹,就是古今闻名的崂山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据说始 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 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当初,江西才子张廉夫从终南山云游崂山,在此建了一 所茅庵,称“三官庵”,第二年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名为“太清宫”。后来,唐代名道李哲玄从四川罗浮山来到崂山,续建了“三皇殿”。再后 来,经过历代修缮,才形成了这样一个各成体系、互相配合的建筑群落。
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清宫是近些年重新修缮的,基本保持了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风格和规模, 整个建筑群布局分别以3个大殿即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体,其中有道舍150多间,建筑风格为青石灰瓦,古朴无华,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

8、崂山头

古人把百里崂山比作一头巨鳖,取名“鳖山”。崂山头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恰似形貌毕萧的鳖头昂扬在惊涛骇浪里。崂山头是伸进大海中的一个长

长的岬角,气流和海流在这儿受阻,形成巨大的旋风和涡流。自古以来,这一带海域就以风急浪高著称,被船家视作航行的畏途。

9、轮船石

轮船石是崂山头海边的一处象形石,顾名思义形如一艘停泊在港湾的巨轮。这里有零落的大片巨石,天然洞穴迂回通幽,沟壑林立错综盘旋,海浪拍岸浪花四溅,极具特色。


10、八仙墩

八仙墩位于崂山头南,是由青、黄、绿、灰、黑、红等色砂岩组成的峭壁,其下有10余块石墩。其地风高浪急,为海天山岩奇观,在崂山十二景中名为“海桥仙墩”。

棋盘石风景区:

1、砥柱石

山前弧岩也风流,砥柱一石潮见愁。
这块巨石叫“砥柱石”,石上“山海奇观”4个大字为行楷,阴刻,字径有27米,是崂山字径最大的一处古代刻石,为清干隆五十六年(1791)时任山东巡抚的蒙古族官员惠龄题写。书法苍劲有力、浑厚凝重。
巨石的南侧还刻有惠龄到崂山游览砥柱石的题记:“余夙闻崂山之胜,兹阅兵海上,裹粮往登,将至华严庵,见路旁一巨石,延袤七丈余,高五丈余,询之土人,称为‘砥柱石’ ……”这大概就是“砥柱石”名字的最早文字依据。

2 观音广场

华严寺前主广场成为观音广场,广场上立观音像,背山面海,庄严宏伟,是棋盘石景区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一大景观。

3、华藏门

观音广场通往华严寺的这道山门,称“华藏世界门”。 要进入佛家的大千世界,必须通过这座山门。山门上雕刻着佛、菩萨、飞天和金刚力士等雕 像,神圣壮观。山门的顶部是锻铜铸就的巨大莲花,花瓣展向八方,而且每个花瓣上都有一 尊打着不同手势的佛像,生动地体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思想。山门中部为十大菩萨,因为华 严宗非常崇尚“十”这个数字,用“十”表示“圆满”的意思。山门下方居中的是佛祖释迦 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

4、塔院

塔院里面有该寺第一任方丈慈沾大师和第二任方丈善和大师的圆寂塔。善和大师俗家名为于七,是螳螂拳的创始人。据说慈沾塔当时曾有4棵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被称为“松抱塔”。大家往上看:现在慈沾塔的顶部还有一株松树,这棵松树已有300年的树龄。
塔院的前面是佛教庙殿常见的“放生池”, 体现了佛教五大戒律中不杀生的戒律,有很多佛教信徒经常来这里放生。

5、华严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是唐代诗人常健描绘山寺禅院的诗句。崂山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也称“华严禅院”。它三面环山,东襟大海,古朴典

雅,气势雄伟 ,是目前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殿,2002年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中国人游山东——我心中最美的齐鲁新十景”之一。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华严禅院”。华严庵由清初顺治九年(1652)即墨乡绅黄坦出资修建,是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 ,有房屋120余间,是四进式的院落。1931年,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 ”,并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 修缮。“文革”期间,华严寺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华严寺是1999年重新修葺的,为重檐斗拱歇山式的木制建筑。整个大殿华丽高贵,体现了佛教的风格,也体现了“莲花藏世界”的特征,即华严大千世界。

6、寂光洞

从华严寺后门沿山路上行可达寂光洞,寂光洞是天然的洞穴,大小如一间房屋。山顶上有有一巨石,就被称之为“望海楼”。登临此处,可远望大海,听松涛阵阵。
每年的正月初八,民间百姓都自发地在寂光洞处举办一场庙会,以祈求幸福安康。

7、那罗延窟

《华严经》中记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 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白天阳光透入洞内,使洞中显得十分明亮。
据说,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 ,才留下这幺个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此窟由花岗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
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来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扩展,更觉得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僧道之争官司。因为此窟的结构独特,并载入宗教典籍,所以被誉为“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

8、明道观遗址

宫观玲珑白云起,仙乐风飘处处闻。
明道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地处海拔700米的高山上,在崂山现有的宫、观、庙、庵中属地势最高的一座道观。整个道观原来是一个方形院落,东西30米,南北25米,正殿3间,左配殿6间,右配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现在部分已坍塌,东面

3间仅剩框架,西面3间仅存房基。院内北侧还有一张石桌,是古时遗留下来的。观院外面有3株银杏树,树高都在20米以上,最高的近30米,胸径都有1米 左右,树龄都超过1000年。
在明道观西南涧水的东侧有一方大石 ,刻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8个大字和观音菩萨像,旁边镌有“天宝二年敕采药孙昙”等字。由此处向西30米处有一块巨石,刻有一篇60余字的碑文,记载孙昙来崂山采药,因年代久远,刻石被风化剥蚀,文字已经难以全部辨认了,所能依稀辨识的有“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奉敕采仙药孙昙以俟来命”字样。这些刻石是孙昙的弟子们后来镌刻的,足以证明早在1200多年前,这里便有来崂山采药炼丹的方士居住过。
现存的道观建筑是清康熙年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的传人宋天成来这里创建的。山 门右侧有清宣统二年(1910)书“明道观”3字。明道观原建时属于白云洞孙不二创建的清净派,后于乾隆中期改属全真金山派。
明道观后面的招风岭上有两处天然洞窟:一处称“天然洞”,曾是观里道士修炼的地 方;一处名“三真洞”,是明道观较早的3位道长的藏骨处,也称“三仙洞”。

9、棋盘石

仙翁对弈虽未见,棋盘留人论短长。
明道观以南这座奇特的孤峰顶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长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悬空,形状很像跳水比赛用的跳台,远远望去又像一株灵芝高插云端。这就是崂山著名的象 形石之一——棋盘石。
这块凌空高悬的巨大岩石,高3米,宽8米,长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几十个人,并刻有双线勾勒的“十”字,传说这就是南极仙翁、北极仙翁当年对弈留 下的棋盘,因此取名“棋盘石”。这里奇峰险峻、巨石嵯峨,是游山、观海、赏石的又一绝佳景地。说了半天,那么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干什幺用的呢?据说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位图。这处景观就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盘仙弈”。


仰口风景区:

1、狮子峰

日出东海红似火,狮吼峰谷震怒涛。
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苍海,因而被称为“狮子峰”。狮子峰背山面海,凛然云表。
“雄狮”张开的巨口中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个人。在狮口的上下颚间,由于风雨的剥蚀,岩石颗粒参差,形成了历历可数的“牙齿”,十分逼真。从狮子的“肋下”穿过石洞,可以登上狮背。这里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历来是文人墨客挥毫抒意的地方。如果清晨赶上云雾未开、白云缭绕,站在远处看狮子峰,则是另一番奇妙景象:云块飘逸在狮子峰山腰间,阵阵海风吹来,云块似流水行云、如波涛汹涌

。再看那狮子,在波浪翻滚的云海中,像在奋爪欲跃,巨口洞开,吞云吐雾,仰天长啸。这一景观被称为“狮岭横云”,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
狮子峰顶部及其周边石壁还有明清时期古诗刻多处,也很有观赏价值。

2、绵羊石

奇峰奇石天生成,异灵多愿寄此身。
太平宫身后右侧的这块巨石很像一只跪伏的绵羊,远看神形兼备,嘴、眼、鼻、头惟妙惟肖,因而被称为“绵羊石”。
关于绵羊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下村舍里有一个青年男子,勇敢善良。有一次,他上山砍柴,发现两只大灰狼 正在袭击一只老绵羊。老绵羊腹背受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被两只恶狼置于死 地。小伙子当即抽出砍柴刀狠狠砍向前边的那只狼,正中要害,那只狼一命呜呼。另一只狼一看不好,狼狈逃窜。小伙子紧追不舍,又是一刀砍去,结果只砍掉一条狼腿。原来,被救的老绵羊是来这里修炼的绵羊大仙。为了感激小伙子的救命之恩,绵羊大仙把自己的小女儿 嫁给了他。从此,绵羊大仙昼夜跪伏在这里,提防大灰狼再回来残害无辜,天长日久,竟变成了这只石头绵羊。


3、白龙洞

白龙由此飞天去,回头不忘果老恩。
白龙洞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5块鼓形的圆石上组合而成的天然石洞。洞内供奉的是十八罗汉。“白龙洞 ”3个字是明代山东武举周鲁题写的。
白龙洞古诗刻数量之多、艺术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之高,堪称 “一绝”。古诗作者是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丘处机不仅修行有道,而且博学多才、 能诗善画,当年来到崂山,曾在白龙洞修行过一段时间,并在洞口的石壁上留下了20首咏颂 崂山风光的诗作。
前言是丘处机为20首诗所作的序:“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余自昌阳醮归,抵于三城永真观 ,南望烟雾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 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诗文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崂山“洞天福地一方之 胜境”跃然于字里行间。

4、太平宫

松径深处是幽宫,幽人无声胜有声,回眸千年兴亡事,晨钟声声盼太平。
这座古朴静雅的道教宫殿就是崂山著名的道教殿堂——太平宫。太平宫始建于宋代建隆元年(960),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做了皇帝。为了粉饰太平,他请修

行有道的刘若拙进京谈玄论道,并想把他留下。但是,刘若拙坚辞还山,宋太祖便敕封他为“华盖真人”,并拨巨额款项敕令回山重修太清宫,新建上清宫和上苑宫,并作为刘真人修道的馆院,连后面那座山也命名为“上苑山”,意为皇上所赐。
太平宫竣工后,赵匡胤已驾崩,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上苑宫也更名为“太平兴国院”。南宋末年,元军攻下杭州城,南宋皇帝的两个爱妃谢丽、谢安化装从水路逃到太平兴国院后面塘子观出家修道,此后“太平兴国院”更名为“太平宫”,并一直沿用至今。
太平宫历史上经过无数次修缮,选用建筑材料遵循宋代建筑风格,沿用 明代以前黑色简瓦与板瓦组合的材料,基本上保留了原建筑的古朴典雅格调。宫中道士在全真七子来到崂山后皈依了郝太古创立的华山派。
走进宫院,首先看到的是“海上宫殿”4个大字,据说是修建太平宫时宋太祖敕封的,题字为清朝华世奎手书真迹。
太平宫整个建筑呈“品”字形,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妈祖,东西偏殿分别供奉关圣和文昌帝君。

5、犹龙洞

又一巨鳌寄身处,苍龙隐形有谁知。
沿太平宫后墙西行不远,大家看到的这块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这3块巨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钩的4个大字——“苍龙老鳌”。洞中深阔宽敞,可容纳20余人,祭台上供奉道教全真派始祖王重阳及其7位弟子。因为该洞明代以前供奉老子,所以称“老君洞”。明代隆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数次来崂山游览,觉得洞名有点俗气,陪同前来的即墨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的“老君,犹龙也”的记述, 改洞名为“犹龙洞”,沿用至今。洞额“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为明末学者顾炎武诗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洞口右侧石壁上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书《道德经》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笔画流畅,功力深厚。
再看洞顶这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传说1000多年 前刘若拙独自一人在上面练功10年而不辍,才修炼成一代名道。

6、仙桃

大家请看这块大石,多像一个巨大的桃子呀!它形象逼真、鲜活,是景区著名的象形石之一。
这里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据说当年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仙桃时,其实并没全吃,只是咬一口扔一个,其中有一个不偏不倚落在这里,变成现在的“石桃”,又称“仙桃 ”。下面缺了一块,原来是被孙大圣咬去了一口。正是:大圣醉别蟠桃宴,仙桃不意落人间 。


7、寿字峰


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座山峰因偌大的石壁上刻满大大小小的“寿”字,而被称为“寿字峰”。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近百名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 写的“寿”字,有隶、篆、行、草、楷等多种字体,在偌大的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寿 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其中那个十分抢眼、浑厚凝重的“ 寿”字,高20余米,宽16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堪称“华夏寿字之最”,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不少游人来到这里都喜欢以“寿”字作背景,照照相,一是留作游览纪念,二是祈祷自己与“长寿”相伴。

8、弥天洞

峰顶洞接天,幽深奇趣险,登天洞为径,凭高心自宽。
觅天洞由两个大峭壁夹缝中的好多块巨石迭架而成,看似人工,又并非人工所为,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天然奇洞。洞高100来米,构型奇特,别具一格,既不像石灰岩溶洞那样 具有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柱、石花等洞穴景观,也有别于景区内的其它花岗岩洞窟,能一目见底。觅天洞奇就奇在自下而上共分5层,洞内盘旋曲折、奇特古怪、惊险迷离,可谓集 奇、幽、险、趣等于一身。洞外“觅天洞”3个字为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所题。进洞之后,要施展钻、爬、挪、越等十八般武艺才行,否则进得来出不去。
攀登和穿越觅天洞后,就是上苑山的峰顶,也是一处难得的观景地。这座铁锁桥名 “步云桥”。过了桥,似乎天就近在咫尺了。
这块石刻——“洞幽不雨草常湿,山高无风暑自消”,为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题写。
这是郭沫若先生著名的“天上的街市”诗刻。
这块石刻——“咫尺天涯”为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虹先生所题,意为上苑仙境近在眼前。
请看这块巨石:多像一只巨大的乌龟,头部向东探出,聚精会神地凝望着大海。这道景观称“神龟探海”。

9、仰口湾

青岛崂山仰口湾,碧浪轻拍金沙滩。海底美玉绿如墨,白帆点点海云间。
这处新月形海湾就是仰口湾,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神仙渡海的湾口,长约22 公里。这里金灿灿的沙滩平坦细软,坡度平缓,浪小水稳。远处的海岛分别叫“大管岛”、“小管岛”和“兔子岛”。
崂山绿石享誉海内外,就蕴藏于仰口湾海底。这种被称为“海底玉”的绿石,呈墨绿色,色泽凝重,石质光滑细腻,表面挂翠多。因为这种玉石取自海底,所以被称为“崂山海底玉”,是崂山所独有。我国著名书画家刘海 粟90寿辰时得到一方崂山绿石,高兴地说:“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由崂山绿石雕琢的工艺品很有收藏价值,深受中外游人的青睐。

我们的票可以

游览以上四个风景区,可以凭票做区间游览车,游览到仰口风景区之后可以做车回来,然后乘坐304回家。


重点游览部分:


那罗延窟

《华严经》中记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是菩萨聚居处。” 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白天阳光透入洞内,使洞中显得十分明亮。
据说,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 ,才留下这幺个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此窟由花岗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
《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来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扩展,更觉得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僧道之争官司。因为此窟的结构独特,并载入宗教典籍,所以被誉为“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

棋盘石

仙翁对弈虽未见,棋盘留人论短长。
明道观以南这座奇特的孤峰顶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长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悬空,形状很像跳水比赛用的跳台,远远望去又像一株灵芝高插云端。这就是崂山著名的象 形石之一——棋盘石。
这块凌空高悬的巨大岩石,高3米,宽8米,长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几十个人,并刻有双线勾勒的“十”字,传说这就是南极仙翁、北极仙翁当年对弈留 下的棋盘,因此取名“棋盘石”。这里奇峰险峻、巨石嵯峨,是游山、观海、赏石的又一绝佳景地。说了半天,那么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干什幺用的呢?据说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位图。这处景观就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盘仙弈”。

蔚竹庵
 蔚竹庵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当时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来到这里,见山峦迭翠,涧水鸣琴,清静幽雅,实为道家清修之胜境,便不畏艰辛,建道庵于此。整个道庵占地2.6亩, 建筑面积为15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殿院,有正殿3间、道舍10余间。
建庵之初,称“三元殿”。正殿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据说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的,非常精致,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也很有特色。殿壁上曾经有首

古诗:“峭开青石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诗句把这座世外桃源刻画得有声有色。
现在大家看到的蔚竹庵是按原样重新修建的。院内植有白丁香、赤松、山茶等名贵花木,为道庵增添了不少高雅秀丽的气质。
20世纪初,蔚竹庵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长唐宗煜,曾使蔚竹庵成为当时胶澳一带的旅游热点。1930年,唐道长离庵到西安八仙庵主持法事,曾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战活动作出了贡献,也是一段佳话。
蔚竹庵是“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蔚竹鸣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