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活动2 习题训练方式:利用pad做课堂习题训练,迅速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目的:掌握学生掌握情况,检测教学效果

1.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国土面积狭小,根据所学分析2~3题。

2.新加坡的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原因是()

A.地处赤道附近,蒸发很强

B.工业发达,废水污染很严重

C.国土面积狭小,无大河

D.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

3.适合解决新加坡缺水的有效方法()

A.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B.净化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C.建设河口大坝和海水淡化

D.加强节水技术的发展

新加坡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足16米,但人口密集,经济十分发达。2013年6月19日晚“史无前例”的烟霾袭击新加坡,烟雾主要来自苏门答腊岛的芭蕉燃烧。读图,回答4-5题。

4.该日,影响新加坡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5.图示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大力推进乳畜业发展B.提升种植园农产品品质

C.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D.发展高科技的都市农业

6.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A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B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

因。

(2)图C为图A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

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

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

法,并说明理由。

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沈阳实施“一河两岸”工程的合理性

教学活动3

布置作业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地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地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地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地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地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地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特点和转变地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地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地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地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地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地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地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地.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趋势是怎样地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地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地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地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地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地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新加坡 - 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案

新加坡- 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特点,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发展途径。 2、初步学会读图分析新加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初步学会正确评价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3、通过自学、讨论、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树立“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振兴中华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段对新加坡作了简介。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面,是著名的城市岛国。新加坡的字面意思是“狮子城”-因为岛的形状像狮子。华侨又称它“星岛”或“星洲”,意思是岛小如星。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国家,居民中约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新加坡海港是天然良港,可停泊许多艘大型轮船。简介中提出:城市岛国、人口稠密、天然良港是新加坡的基本国情。 “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这一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材首先分析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回顾了新加坡的殖民地历史和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然后,探讨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点:(1)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在发挥本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炼油、造船、电子电器等工业;(3)利用本国的自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花园城市”从合理布局产生和规划绿地两个角度分析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美称的由来。 教法建议 1.从观察新加坡岛的形状入手,说出它像什么动物的形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的组成,北面靠近什么半岛,南邻什么岛,处于什么海峡东口,从而认识新加坡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查阅新加坡的面积、人口数字,得出它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的特点。

新加坡地理与气候

地理与气候: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 新加坡出关手续: 带出新加坡的物品不收取出口关税。需出口许可证才能携带以下物品出关:武器、炸药、动物、成形金制品、宝石、珠宝(私人财产除外)、毒药、毒品。 飞往任何国家的航班对乘客均收取15元乘客服务费,其费用包含在机票费中(包括非新加坡售出的机票)。 海关相关规定: 关税条例:携带货币的数量无限制;交税商品为酒类(包括葡萄酒、啤酒、淡色啤酒、烈性啤酒和波尔多红葡萄酒),香烟和雪茄;免税商品为电子和电器商品,化妆品,相机、时钟和手表,珠宝、珍金和珍石,鞋类,艺术和手工艺品玩具;所有带入新加坡的商品征收3%的消费税;价值低于规定数额的新商品、纪念品、礼物和特色小吃有免税特许(如果旅客在新加坡停留少于48小时为200新元;如果旅客在新加坡停留为48小时或以上,为400新元);超出免税特许以外的商品须缴纳消费税和关税,过境旅客可在 Custom Bond(海港担保函)下保留额外商品;仓库租赁需付费。 违禁物品: 用于出口而标有"Singapore Duty Not Paid""未付新加坡税"标记的烈酒、香烟和烟草和标有以"E"开头标记的香烟仅限制在新加坡外消费;禁止再次进口;受控药品和刺激药品;爆竹;手枪或左轮手枪形状的香烟打火机;玩具铸币和玩具货币票据;盗权出版物、音像磁带、光盘;珍贵野生动物及其副产品;其他禁携物品还有淫秽物品、出版物、音像和软件;煽动和暴乱材料;口香糖。 需控制物品(须出示入口许可证或相关权力机关发出的其他授权书方准入境):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地理教案新加坡

地理教案新加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特点,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发展途径。 2、初步学会读图分析新加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初步学会正确评价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3、通过自学、讨论、讲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树立“发展经济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振兴中华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段对新加坡作了简介。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面,是著名的城市岛国。新加坡的字面意思是“狮子城”因为岛的形状像狮子。华侨又称它“星岛”或“星洲”,意思是岛小如星。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很稠密的

国家,居民中约四分之三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新加坡海港是天然良港,可停泊许多艘大型轮船。简介中提出:城市岛国、人口稠密、天然良港是新加坡的基本国情。 “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这一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材首先分析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回顾了新加坡的殖民地历史和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然后,探讨了新加坡发展经济的重要突破点:(1)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在发挥本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炼油、造船、电子电器等工业;(3)利用本国的自然、交通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花园城市”从合理布局产生和规划绿地两个角度分析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美称的由来。 教法建议 1.从观察新加坡岛的形状入手,说出它像什么动物的形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新加坡的领土的组成,北面靠近什么半岛,南邻什么岛,处于什么海峡东口,从而认识新加坡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查阅新加坡的面积、人口数

新加坡地理环境

新加坡地理环境 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 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为基础,从邻国大量进口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转口贸易和航运业为主体的独特经济类型。 2、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新加坡四面环海,以炼油和造船为核心的工业部门具有世界意义。全国建有五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4290万吨,成品油出口额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造船业为传统的优势部门,不仅能修造繁多的各项船舶,还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以制造业为中心转向技木密集型部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电视传真设备、按钮式电话、光纤光缆、电脑化列车控制系统等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发展重点又转向新科技园地的建设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尖端技术,以适应改革工业结构的需求。 3、投资和金融中心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之,新加坡利用本国特殊的地理条件,扬长避短,引进和运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地理亚洲教案

地理亚洲教案

第4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编制人:李学进审核人:高二地理组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材分析 本章是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第4节,将高二年级学习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起,使学生学会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来分析归纳某一大洲位置的特点。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能使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大洋、相邻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 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温带大陆、贝加尔湖) 简单介绍图片,这些都在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 它们在亚洲的什么地方呢? 亚洲有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亚洲的范围有多大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探究拓展(一) 想一想、你所知道的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 2、讲授新知: (1)大家还记得上册,我们学过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吗?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来了解它。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明确亚洲的位置,我们先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看。 观察地图: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出问题答案。 小结: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展示“亚洲经纬度地图” 观察地图,找到亚洲东西南北四至点的经纬度? 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得出答案。 小结:亚洲的经纬网位置( 26°E-170°W,81°N-11°S) (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观察地图,根据上册学习的大洲和大洋 ①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②说说亚洲与邻近大洲的分界线? 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结果。 小结:(播放亚洲与邻近大洲分界线的地图图片。)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探究拓展(二) (2011年上海卷)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讲地球的运动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目标展示——真题引入——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当堂巩固”等环节,实现各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含图形转换)。 三、课时分配:3课时 四、复习过程 真题引入 学习任务一:真题引入,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的方向与特点 【学生活动】做练习,回忆知识,感受考试。 【教师活动】简单评析,分析考情。 【配套练习】(2010北京学业水平) 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 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 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 (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昼变,且昼 (长于,短于)夜。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记录考情及应对策略,呈现复习目标。

知识梳理 学习任务二:回顾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学生活动】学生回顾知识,加深印象,完成知识体系中的填空。【教师活动】检测学习效果。 自转与公转自 转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 周期:1恒星日长小时分秒,转动角度3600;1太阳日长小时,转动角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它地方均为。 线速度:从向递减,最大,为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 的,两极点为。任意纬度φ的线速度=1670×cosφKm/h。 公 转 轨道:是一个,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每年月初位于近日点,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向 周期:1恒星年为日时分 速度:角速度约为59ˊ/天,线速度约30Km/h。近日点时较,远日点时较 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约为°。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的夹角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 夜 交 替 现 象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1太阳日,小时 昼夜分界线:线(包括线和线)。 地 方 时 与 区 时 晨昏线的判断:○1自转法—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是线;○2昼半球西侧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线,昼半球东侧与夜半球 的分界线为线。 原因:经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经过其上中天的时刻不同 原理:24小时自转一周,°/小时,分钟/度,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3晨昏线永远平分;○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在二至日跟极圈;○4晨线与赤道的 交点的地方时为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时;○5晨昏线与刚好出现极昼的 纬线圈的切点为24时;晨昏线与刚好出现极黑的纬线的切点为12时。 水平运动 的物体发 生偏移 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大小:纬度越偏向越明显,赤道不偏转。 意义:对风向、洋流流向、河流流动产生影响 地方时与经度间的计算:已知AB两地经度(或时间)和A点时间(或经度),方法:○1求AB 经度差(或时间差)○2将AB的经度差(或时间)换算成时间差(或经度)○3将A点时间 (或经度)±时间差(或经度),即可算出B地时间(或经度)(东边用+,西边用-)地 方 时 经度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个时区, 时区号与中央经线的关系:时区号数=经度数÷15(四舍五入,取整数) 时区 与 区时北京时间:区的区时,也是的地方时,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世界时:即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经线的地方时,还是伦敦的区时。 区时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数差 人为日界线:度经线;它的东侧是(时)区,西侧是(时)区;从12区向东过日界线到12区,日期要一天,从12区向西过日界线到12区, 日期要一天。 日 界 线 自然日界线:因时间原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时间一定为时;它的东侧为天,西侧为天

(完整版)高考地理复习东南亚和新加坡

教案目的: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 3、东南亚的物产及其经济的总特征 4、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特点 教案重、难点:同教案目的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知识体系 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于亚洲东南部;处于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2、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中南”即位于中国以南,北部与中国陆地相连)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处于南海与印度洋之间,南部一直伸到赤道附近,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上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此外还有柬埔寨、泰国,其南端的马来半岛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是新加坡。 马来群岛位于中南半岛的南部,包括菲律宾群岛等两万个岛屿,我国习惯上称“南洋群岛”,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马亚西亚的另一部分。其中印度尼西亚

面积最大,简称“印尼”,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其实“印尼”就是“海岛”之意。 3、“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处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东西方各国人民相互交往的要道。五百年前我国郑和下南洋、下西洋,到西亚、北非,东南亚为必经之路,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现在东南亚更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3)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到日本,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航线。日本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从国外进口资源,出口产品,其中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马六甲海峡航线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二、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1957年陈毅“赠缅甸友人”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长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上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些诗句可以说明中南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 (3)中南半岛上的山脉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 (3)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及流经的国家 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具有的共同特点: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都是由北向南流,上游流经山区,相间排列,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导学案

课题: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 了哪些条件 学习目标: 1. 知道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信息; 2. 探究分析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3. 通过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分析其主要的经济支柱及 其发展条件。 学法指导: 查阅关于新加坡的课外资料,运用本章的课本区域理论,来分析新加坡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从地理条件分析,新加坡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试着提出合理化建议。 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一)新加坡的基本信息 1. 自然地理:位于______,是马来半岛最___端的一个 热带城市岛国。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_______与__________航运要道—_________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 1.6%。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___________,年平均气温24-27℃。自然资源______. 2. 人文地理:321.75万(1999年6月),其 中华人占77.2%;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4%,其余为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人。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地窄人稠,人口密度_______。 (二)新加坡工业的发展 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18%。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 行________战略,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 点发展与_______和__________相关的炼油、石油化 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至1980年,工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升到28%。工业的迅速发 展还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新加坡是世 界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近些年来,新加坡的_______发展 迅速。 (三)新加坡其他产业简介 ________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主要包括 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 务、商业服务等,2006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________。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______。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仅有5%自产。新加坡是世界 重要转口港及联系_____________的航海和航空枢 纽;旅游业发达,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世界 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亚洲主要的美元市场。 二﹑预习自测 下图是新加坡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加坡的气候类型是,其主要特征是 2.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3.分析新加坡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 1 / 2

东南亚地理教案

7.2xx 教材解析】 我所讲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东南亚》,本章节注重国家地理的学习,对学生了解世界国家地理分布和自然特征有重要意义,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 3、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一、重点 “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 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情学法】 初一的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基础弱,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灵活教学,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意义。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地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工业发展和文化,那么请同学回答一下日本的工业分布? 学生:XX沿岸和XX沿岸。 老师:日本的工业发展对外依赖性强,商品对外出口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日本的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的生产率高,国内市场需求小,开拓国外市场是重要的举措。对外出售商品是经济发展必要的,所以商品率高。 老师:XX 的文化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日本文化具有浓郁的大和民族文化,又有强烈的西方文化。 导入新课: 老师:说到芭提雅、巴厘岛和马六甲这些地方,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地方呢?也许有同学不熟悉,那么马来西亚呢?曼谷哪?

地理环境因素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地理环境因素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园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槃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地理位置因素 新加坡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位于赤道被136.8千米,103°36′E至104°6′E, 1°09′N至1°29′N,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面积为647.5平方千米,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 马六甲海峡是联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死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与东亚、大洋洲之间海上贸易的必经之道。新加坡则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 自然资源的因素 1.农业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物产资源匮乏。新加坡农业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制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农业耕地面积小,粮食依赖进口,连淡水也主要靠从外引进。虽然四面环海,但渔业资源并不丰富,年产仅1万余吨。 新加坡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且多属热带低地常绿植物。植物品种多达2000中以上,其中椰子、油棕、橡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

普遍种植有著名的热带观赏花卉胡姬花(即兰花),胡姬花每年被大量销往欧、美、日、澳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该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 2.工业 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劳动力缺乏,土地狭小是新加坡工业发展的障碍。新加坡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属外贸驱动型,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国、日本、欧洲和周边国家市场,外贸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小结:由于新加坡资源贫乏,新加坡政府一直大力鼓励吸引外商投资、发展自由贸易。如今,新加坡不仅政局稳定,投资政策保障好、信用度高,而且还是世界级的大港口、世界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已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服务业的因素 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在这些行业的优势较明显,仍具较大的发展潜力。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业部门,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_127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深化,同时也为接下来区域问题分析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对于区域的分析方法掌握得更好,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地理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选择新加坡作为研究的案例,主要因为新加坡是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国家,而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 2.综合思维 该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方面的不利与有利条件都非常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与新加坡有很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比较能够反映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前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 新加坡依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促进本国经济飞速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人地协调观”,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2.教学难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新加坡地图和有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图文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发展差异也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一旦换了一个区域,就显得无从下手。从这方面看,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区域地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教材在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时,提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而且大气中出现了新的成分如氟氯烃化合物,而这种成分可以导致臭氧总量的减少,大气中这些微量成分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威胁。由于本节教材使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的起始部分,因此教材中没有涉及有关大气中各组成成分对大气热状况、大气降水等如何起作用,只是将结论描述出来,至于作用机理留待后面相关章节进行解决。

第三节 新加坡2(选学)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新加坡2(选学)_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节新加坡(选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并了解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2.通过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结合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新加坡的经济特点与发展原因。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东南亚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但是各个国家之间又有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新加坡。【板书】第三节新加坡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形图”,让大家观察新加坡在位置上区别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整个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东端,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地处赤道附近。位置特别突出。该国和日本近似的是资源贫乏。 【板书】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 阅读课本中“城市岛国”,请同学们说出新加坡在领土和居民上的特点。 【学生总结】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人口270万,面积600多平方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高达4000人以上,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3/4。【板书】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板书】3.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 这样的环境条件,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啊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板书】二、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国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请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条件? (2)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不利条件? (3)新加坡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总结大家的发言: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有天然良港、劳动力众多、民族独立等。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有: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粮食进口等。 【指导学习】向同学们提供以下资料: 新加坡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采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措施,保持和发展传统的转口贸易和海上运输,利用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增加商品进出口量和港口吞吐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大气热状况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天空的颜色”“温室效应”的学习,明确成因,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 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 期人口数)。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复习高二地理教案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复习高二地理教案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选择新加坡作为研究的案例,主要因为新加坡是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国家,而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另外,该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方面的不利与有利条件都非常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与新加坡有很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比较能够反映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前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本节内容为1课时。 教学重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学难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具准备 1.新加坡地图。 2.有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加坡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会分析地理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区域研究的方法。 2.学会评价某区域发展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