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其中明治维新时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举措是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海外殖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殖产兴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废藩置县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不符合题意;忠君尚武不属于明治维新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不是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其主要依据除了当年美国参战外,还有俄国发生了()

A.工业化运动B.十月革命C.八一九事件D.废除农奴制改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与题意相符;A项苏联工业化运动开始于1928年; C项八一九事件发生在1991年;D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故选B.

3.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出现了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欧美强国传统优势完全丧失

C.多极世界格局已正式形成

D.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是指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从题干材料“权力”表述可知指的是政治格局,不是经济格局,A项不符合题意;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终结,随着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的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今美国仍处于世界霸主地位,B项不合题意;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坚力量是中下级武士

②倒幕派提倡文明开化政策

③摧毁了幕府政权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倒幕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倒幕派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其中以中下级武士为主。①③符合题意,提倡文明开化政策是明治天皇执政后提出的,②不符合题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倒幕运动开始之前日本实行的政策,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研究苏联改革的重要材料。但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见,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真实记录作者的事迹

B.比其他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东西去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回忆

录也是记述历史的史料,由于时代、作者的社会地位、主张的局限,并非完全真实可靠,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对历史著作的内容进行取舍,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6.《震撼世界的十天》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最“震撼世界”的是▲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所以C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A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的政府不是资产阶级的,B不符合题意;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是纳米比亚的独立,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飞夺泸定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为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不惜代价,飞夺泸定桥,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C项诗句描述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C项符合题意;A项描述的是遵义会议的史实,不符合题意;C项描述的是爬雪山过草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的是红军在吴起镇会师的史实,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都与题干的图片描述的内容不符合,排除;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图片内容,从中提炼关键信息“泸定桥”,结合长征的相关史实来解答本题,逐一分析四个选项涉及的地点,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的分

析图片。

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影响海外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学习了印度的佛教知识、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文化。由此可知这些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9.《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材料反映宋都开封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勾栏。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 与题干材料不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句话的涵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北宋开封城内)街南有桑家瓦舍(古代商业娱乐场所名称),靠近城北处则有中瓦(指中型的瓦舍),其次是里瓦(指瓦舍的名目,一说指管理官奴的官署),其中有大小的瓦舍五十多座。这里面中瓦子莲花棚和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和象棚最大,均可容纳几千人。材料反映宋都开封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所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开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战略决战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开始于1948年11月后,所学知识,全面内战爆发时是在1946年6月,故A不符合题意。战略反攻开始是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故B不符合题意。战略决战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其中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开始占据优势,故C符合题意。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战役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对哪位诗人的写照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辛弃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并结合所学可知,“诗圣”是指杜甫。因此B正确。李白有着“诗仙”的美称,A错误。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C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D错误。综上故选B。

12.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