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一、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近代分析方法中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它来进行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未知聚合物及其添加剂的分析、聚合物结构(包括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和结构变化的分析、聚合反应的研究、聚合物与配合剂相互作用及并用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晶度、取向度的测定,聚合物表面的分析等。

对聚合物红外光谱的解释有三个要素必须注意。第一是谱带的位置,它代表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也是说明是否含有某种基团的标志。这在第三节已有详细叙述,当然有些基团的谱带会出现在相同频率区或很接近的频率_匕这就需特别注意。第二是谱带的形状,例如氢键和离子的官能团会产生很宽的红外谱带,这对于鉴定特殊基团的存在十分重要,如酸胺基的C =a和烯类的C =}伸缩振动都出现在}}5}c}、一’附近,但酞胺基团的默基大都形成氢键,其谱带较宽,这就容易与烯类的C }Cf谱带区分开。第三是谱带的相对强度,谱带的强弱对比不单是一种基团含量的定量分析基础,而且可以暗示某一特殊基团或元素的存在,例如C H基团邻接氯原子时,将使它的摇摆、扭绞和变形振动的谱带由弱变强,因此从其对应的谱带的增强可提示有氯原子的存在。分子中有极性较强的基团将产生强的吸收,如默基、醚基等谱带的吸收都很强。

下面举例说明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未知聚合物的鉴定

一般来说,一张聚合物的光谱图是较复杂的,需要进行细心的分析才能得到初步的结果,最后还要根据分析结果查对标准潜图再作最后的确定。

首先可以基团的频率及频率分区中排除一些基团的存在,例如,在:3100~3700cm-1区域没有吸收带就可以排除O—H和N—H基团的存在;在3000~3100cm-1附近没有吸收带则表示不是芳环或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在2242cm-1处没有谱带则表示不是含C≡N基团的聚合物(如丁睛胶、聚丙烯睛等);在1720~1735cm-1之间没有谱带则表示被分析聚合物不是含碳基或醋基的聚合物。相反,若在上述几种情况中有相应吸收带出现则表示被测聚合物含有相应的基团。

当然,我们不能单从一个基团的吸收带的出现就判断是某一种聚合物,因为在某一波数区域,很多基团的吸收带都会出现,因此需要从几个频率区的吸收谱带来综合考虑某一基团的存在与否。例如,我们不能一单凭3000~3100cm-1区域的吸收带就肯定是含芳环的聚合物,还需要从1500~1600cm-1(苯环的骨架振动)以及650~1000cm-1的吸收带(苯环的C—H 面外变形振动)区域的情况来确定有无芳环的存在。

【例1}图2-}.1是一未知聚合物红外光谱。从图中可以排除含Cr--H , u--H和C-} ?}基团,因为没有这3个基团的吸收带出现。一:}aoo-}--}}oo。一’区域的吸收带是芳环或烯类的C H伸缩振动产生的,还是含芳环聚合物?还要从芳环的振动及取代苯环的情况来证明,谱图上I60(}cm- } } 158ac。一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谱带,7Gam' 1和69flcm- i是单取代苯的谱带贬见表2一3及图}-}}, }}}s}-zc}aa二一i一系列低强度谱带是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这就证明了该聚合物含有苯环。}`}}} "" }a}}}lt:一’的谱带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C H伸缩振动谱带。140a0-} 15flD}m-‘的谱带是CH2和〔卜H的变形振动有关的谱带,而965二一‘谱带是反式不饱和基团的(.TH面外弯曲振动的特征潜带* 990cn:一‘和9lacrr、一’是与末端的乙烯基有关的谱带(见表}-2an 根据上述分析,该聚合物含有单取代笨环,又有反式双键和末端双键的化合物,这种聚合物不含其他的元素,只由碳氢组成,而且也不会由单烯类单体聚合而成(因为它含有反式双键)。这样就把范围缩小了很多,根据这一小的范围,最后可从标准谱图上查证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例2]某单位从一进口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谱图如图2-}.}.所示,谱图中

3030二一i处有可能是苯环的G-H伸缩振动,是否含苯环? 从1 SOOcm T }和1590c。一’吸收带的出现可看出有苯环骨架振动谱带,82}c。一‘是对位取代苯环上相邻两个氢的面外弯曲振动,而17x0 }-2000。一’的一组不强的吸收带又是苯环的L 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见图2-6 ),证明有苯环的存在。176U二一’是C一}的伸缩振动谱带,为什么频率比一般的淡基高,有可能由相连接的基团或原子的诱导效应的

影响造成的。

12}(lr}-u t , l1 }Ocm- t ,116U}n- t等谱带是C-(}的伸缩振动吸收带(见表2-14} ,1050crn- } 和105D cm-1是}--C}一与苯环相连的醚键的伸缩振动,1350二一’和1360二一‘这双峰吸收特征性很强,是两个甲基同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的偕二甲基的特征峰(例如双酚A的两个甲基)。}sso}}}-‘和2850cm-1是CHI上的饱和G H伸缩振动吸收带。根据上述分析,把可能归属的聚合物的范围缩小了。最后查证标准谱图,证明是聚碳酸醋,其结构式为二、2、聚合物链结构的研究

聚合物分子链的研究包括链的组成、链的序列结构、链的构型和构象、链的支化、端基及交联等。这些结构状况都可用红外光谱法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在聚合物红外光谱图中吸收最强的谱带往往对应于其主要的基团的吸收。例如单烯类或二烯类碳氢聚合物链都在2800~3100cm-1之间有强的吸收,它表示C—H的伸缩振动,在1400~1500cm-1之间有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弯曲振动谱带等,这些谱带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不过有些基团的谱带虽不是很强,但是它对聚合物的某种结构具特征性,这些谱带对于鉴定该聚合物是特别有用的,例如天然胶在835cm-1处是表示全顺式1,4一聚

异戊二烯的C—H面外弯曲振动,丁基胶的偕二甲基结构

C CH3

CH3

在1385~

1365cm-1的双峰吸收带,反式聚丁二烯的965cm-1吸收带,三聚氰胺环的815cm- 1吸收带,聚乙烯的720cm-1和731cm-1吸收带、环氧树脂的915cm-1吸收带等都能很明显地反映出某种结构的存在。了解这些特征谱带就能了解聚合物的特有结构,以达到聚合物结构分析和鉴定的目的。下面举出一些结构研究的例子。

[例1]聚丁二烯结构的研究。聚丁二烯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构型: 图2-23是这三种结构的红外光谱图。A图中724cm‘和I }SDcm-‘两谱带是顺式1,4 -聚丁二烯的特征谱带。B 图中9G7cm-1强吸收谱带的出现和7 #S}cm-‘的谱带的大大减弱是反式1,}一结构的特征。C图中9}1二一’、99f}二一’以及1}4}cm-1的出现是1,}一结构的特征。从这些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的比较,可以估算出聚丁二烯中各种构型的相对含量。[例2]聚氯乙烯红外光谱的特征。

图}-24是聚氯乙烯的红外光谱图。聚氯乙烯的链节是(GH}一GHG1气。由于每个

链节上有一个氯原子,使其谱图变得复杂得多,如果不是氯原子而是氢原子就是聚乙烯的结构,那么谱图较简单,就是前面图}-7的聚乙烯的谱图。由于氯原子的影响,使Gw---H的弯

\

曲振动谱带} 125dcm‘和134t)cm- t)大大增强,}2的变形振动也由于氯原子的影响而

/

\

使强度增加,其波数比正常的/GHZ变形振动(1475 cm一工)向低频位移了近5(l~一’,出现在143}c二一’处。在}}U }-- 8}Ocm-‘间出现的强而宽的谱带是G-Gl的仲缩振动谱带。此

\

外,在96}}m-’有C;H}面内摇摆谱带,在1140cz}t-’有Gt:伸缩振动谱带。

/ 丁二烯和苯乙烯单体的聚合方式不同,其产物的物理性质也不同,两者的无规共聚物为

丁苯橡胶,而嵌段共聚物则为热塑弹性体。两种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相似,因为它们的基础单体是一样的,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两种单体在两种聚合物中序列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异在45D--J}50cm-‘区域,在嵌段共聚物光谱中,位于54(]crn-’处,有一中等强度的谱带,

而在无规共聚物中,则位移到56lJcm-‘强度较弱,形状也较宽(如图2-}5所示)。由于这两吸收带表示了聚合物的嵌段和无规排列状况,所以有人把这两波数的吸收带的吸光度比值定义为聚合物的嵌段指数}用: 根据实验结果按照式(2-1G)两吸收带吸光度的计算,无规共聚物SBR的召为(l . 88,嵌

段共聚物SBS的月值为1. 7L q所以从54}cm-‘和56}cm-1的强度比较,可以估算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的单体序列结构状况。

【例4]乙烯一丙烯共聚物中乙烯与丙烯的比例测定。

在商品乙丙橡胶中有多种不同乙烯与丙烯比例的牌号。乙丙聚合物中乙烯的链节为-}CH}}GHz} f而丙烯的链节为毛CHz一即抓两链节的不同仅在于’‘者的一个氢原子

CH3被一个甲基所取代,也就是丙烯链节中有一个甲基、一个亚甲基和一个次甲基。根据这一差

别,可以应用红外吸收谱带中甲基与亚甲基的不同强度进行比较、计算,便可确定聚合物中乙烯和丙烯的比例。图2-2fi是乙丙胶

中1465二一’和13}}二一’两吸收带的

谱图。1}}5c二一’·是由亚甲基的面内摇

摆振动和甲基不对称变形振动所产生

的吸收带,13$Oc.}n' }是甲基的对称变

形振动的吸收带。图}-26中A }-}-是

指所在吸收带的净吸收率,即从图中基

线到吸收峰的最大点的吸收率。

聚合物中乙烯丙烯比例的推导计

算过程如下:

根据比尔定律:

A=ahc} (2-17)

式中A—吸光度; a—样品吸光系数;

乡—样品的厚度;

。—样品的浓度。

图2-}6中1465crn-}谱带的吸光度应为:

式中场—代表乙烯的

=h(a}c}+“,、‘。十“,、‘。:

基团:

/

\

比—代表丙烯的,CHI基团;

/

P}—代表丙烯巾的-CH3基团。

1378r.-rrr-]只由甲基的对称变形振动产生,所以

八1 }}s=h娜c },

其中P代表丙烯。

3、聚合物结晶度的测定

大多数结晶聚合物都包含着晶区和非晶区两部分,它们应有不同的红外光谱。但是实际上不能分别观察到晶区和非晶区的光谱,因为分光光度计的光源辐射面积远大于单独晶区的面积。不过,可以采取同种聚合物的完全非结晶样品和聚合物的高结晶度样品的光谱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分析结晶对光谱的影响。在聚合物红外光谱中有些谱带的位置和强度均不受结晶状态的影响,这些谱带可作为结晶度测定的内标谱带。有些谱带对聚合物的结晶状态很敏感,其中为晶区所特有的谱带称为品带,这些谱带强度随聚合物结晶度增加而增强,例如聚乙烯中的731cm-1谱带。另外,有一些谱带是表征非晶态结构的,其强度随聚合物的结晶度增加而减弱,例如聚四氟乙烯光谱中的770cm-1和638cm-1谱带。表}-19列出常用高聚物的晶带和非晶带。

聚合物结晶度的测定应选择对结晶结构变化敏感的谱带作为分析谱带,它可以是晶带也可以是非晶带。结晶谱带一般比较尖锐,强度比较大,因此有较高的测量灵敏度。不过聚合物并不是100%结晶的,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能独立地测量。一般要用其他测试方法如量热法、密度法、X射线衍射法等测得的结果作为相对标准,以计算该结晶谱带的吸收率,最后计算聚合物的结晶度。

[例1聚氯丁二烯结晶度的测定。

在聚氯丁二烯的光谱中,位于953二一’和7$}cru-z的谱带是结晶谱带,可作为测量样品

结晶度的分析谱带。由于样品薄膜的厚度不容易准确测量,可把位于2940二一‘的C}H伸缩振动谱带作为衡量薄膜厚度的内标,其他对结晶不敏感的谱带如1f}65crn-} (C一C伸缩

\

振}J )和‘450crn-1(厂H}变形振动)}J谱带也可用来表征薄膜的相对厚度。样品的结晶

度二可由下式得到:

八,5:

,x=a叮二

#.2940

}Kaga}

(2一19)

式中:A25}和} ass分别是样品的294D。一’和}}}CIY1一1谱的吸光度t }29}Q是比例常数,应

用不同的谱带测量,它的值也随着改变。为了测定K值,需要有结晶度已知的样品,可采用

密度法等测量结果作为相对标准。K值确定后便可以应用式(2_19测出未知样品的结晶

度。

四、聚合物结构变化的分析

这里所讲的聚合物结构变化是指聚合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气氛等),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分子结构的变化,例如各种条件下的老化、硫化、固化等。另外,表面的物理或化学处理等都会使原来的聚合物链断裂生成新的侧基。在一定条件下,链的构型、构象也可能发生变化,如聚合物分子链从线型变成体型结构。所有这些结构变化都可以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测试分析。下面举例说明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结构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例1]聚乙烯在机械应力下的表面结构变化。

聚合物在机械应力下会产生分子链的断裂而造成所谓的机械老化。分子链的断裂会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例如把线型聚乙烯的热压薄膜在].33 X }}-}

Pa的真空度下施加19G}VIN。的负荷达3h,然后用内反射方法测其红外光谱,结果如图2-27 所示。图中890cm谱带属于

一CH2}

一CH2/

}=Ch-}},基团,另一谱带910二一’是一CH2-CH二

CHz基团的吸收。如果这一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那么样品将产生另外三种含氧的基团,即它们对应谱带分别为171二一‘,17:5二一‘和

1742cm-1图2-}7中的虚线表示聚合物本体

的吸收系数的增加,实线表示表面层(约l}ern}

的吸收系数的增加。比较这两条曲线可知,在

聚乙烯的表面层中,由于化学键的离解所产生

的端基数要比样品内部的高一个数量级。这种

链端基的形成和迅速积累使样品表面形成了初

期裂纹,使应力分布更不均匀,导致最后样品的

破坏。

[例}l聚合物形成氢键的研究。

很多聚合物会形成氢键,例如聚乙烯醇、聚

酞胺、聚有机酸类及其共聚物等都会形成氢键。

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共聚物C}(}:一人1入)〕的分

子上的一C}H基团问存在着很强的氢键缔

合,其形式是: 当}'} S}一N扒)用}} l}'sn的速度升温时,随着温度的升高,17}}cm` }谱带的强度不断

下降,而X745 crri一工谱带的强度却增加,前者谱带代表二聚梭基的仲缩振动,后者代表单一拨

基的伸缩振动。同时34}Ocm-1谱带强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它代表自由经基的伸缩振动。这说明由于温度的升高,所形成的氢键在不断减少。当温度升到1}(1℃时,1?00二一‘和

}7}5 ctn - i谱带的吸收强度曲线有一突变,这一湿度就是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它与差热分析法、DSC方法和动态力学方法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致。这一结果更清楚地说明氢键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结果,因为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分子链可以自由运动而使氢键数大大减少。

[例:} 1橡胶硫化过程的研究。

已经有实验结果说明顺丁胶在硫化过程中产生了顺式和反式构型的转变,即随着硫化过程的加深,从顺式结构转变成反式结构的程度不断加强。它可从反式结构的特征吸收谱带}}SCI11一I的强度变化很清楚地看出。三元乙丙胶的硫化过程也可用红外光潜方法进行研

究,已有资料说明随着硫化过程的加深,三元乙丙胶中不饱和的第三单体的双键在不断减少,它也可从第三单体双键的特征吸收带的不断减少得到证明。

图2-28和图2-29是天然胶用TM'I"}}5和N}BS}S两种硫化系统在} 5f1℃下硫化不同时}nj的红外光谱图。各主要吸收谱带所代表的基团标在潜图上,其中以965}m-1谱带的变化最明显。在‘定硫化时间后就出现965cm-'谱带,TM'}}S系统出现的时间是4 ~} 5rnin ,

}1}$S}S系统出现的时间是}}}-12min,这一时间与用溶胀法铡得的最大交联度和物理机

械能测得的最佳物理机械性能的硫化时间是一致的。所以认为硫化过程的返原作用出现在从正硫化点时间开始。返原作用在天然胶分子结构上起了什么变化?965二一’的谱带代表什么基团的振动?下面是天然胶的分子链构型以及它在硫化过程中可能起变化的结构和红

外吸收谱带的相应位置。}1)和(In)是天然胶的顺式和反式构型,它们的特征红外吸收谱带分别是$36cm-’和

842cm^lo 9}5。一’是反式聚丁二烯的特征谱带,根据天然胶返原作用出现的9E}5emJ i谱带,可推测是产生了相当于(ll)的结构,称它为类反式聚丁二烯结构。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看出,聚合物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分析都是以某一个或几个谱带的变化来进行分析的,从变化的谱带代表的基团来证明聚合物结构变化情况,这是普遍的分析过程。如聚合物的氧化过程的红外光谱分析也是这样的,因为氧化作用必然生成含氧的基团,它可能有碳基、经基、醚基、醇基等的存在,那么在它们氧化后的红外光谱上在3400cm-1 附近可能出现经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在17D()cm-‘附近可能出现拨基的吸收带,或在1100 }-1200cm-1附近可能出现醚基、醛基、醇基等的吸收带,从这些吸收带的分析就可了解聚合

物所发生的氧化过程及其特征。当然氧化过程一也可能使聚合物的构型和构象发生变化,它们也会在谱图上反映出来。

五、红外二向色性和聚合物取向的研究

图2-3}是红外二向色性基本原理示意图,当红外光源S发出的一束自然光经过一偏振器P后,就成为其电矢量只是一个方向的红外偏振光。当这红外偏振光通过小分子单晶或取向的聚合物薄膜时,如其电矢量方向与样品中某一个基团简正振动的偶极矩变化方向(即跃迁距方向)平行时,则对应该振动的模式的谱带具有最大的吸收强度。反之,当其电矢量方向与该振动模式的跃迁矩方向垂直时,则这个简正振动不产生吸收。这种现象称为红外二向色性。

聚合物的取向方式可采用不同的取向方法得到。基本上可分为单轴取向和双轴取向两种主要的取向类型。图2-31表示结晶聚合物薄膜取向类型意图。图2-31a为未取向的结晶聚合物薄膜的晶体和分子排列情况,图2-3 l h为单轴取向的情况,图2-31。为双轴取向情况。

在单轴取向下,分子链和晶粒倾向于沿着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排列,但从垂直于拉伸方向的截面来看,分子链和晶粒还是无序的。在双轴取向下,分子链和晶粒沿着两个拉伸方向都是排列有序的。在单轴拉伸的线型聚合物拉伸后,分子链将沿着拉伸方向部分取向。将样品放入仪器

的测试光路,转动偏振器,使红外偏振光的电矢量方一向先后与样品的拉伸方向平行和垂直,然后分别测出某谱带在这两个偏振方向的吸光度,并用A岁和A上表示。这两者的比值尺称为该谱带的二向色性比,即

R二匀

A}

(2一20)

原则上讲,R值可以在零(平行方向没有吸收)和无穷大(垂直方向没有吸收)之间变化。如

果R值比1 .0小,则该谱带称为垂直谱带,如果R值比i.a大,则称为平行谱带。谱带的二向色性比主要由两个参数决定,即分子链沿拉伸方向的取向程度以及跃迁矩方向与链轴之间的角度a。由于样.结是不可能完全取向的,而且a角也不可能是绝对的r, d或}}}a,因此在

大多数情况下,观察到的二向色性比是在O甲1一1}之问。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取向函数f来表示分子链的取向程度。它表示聚合物完全取向的

分子链的分数,假定聚合物有了分数的分子链是完全取向的,则剩余的}1一f)分数是任意分布的分子链。对于单轴取向的聚合物,它的取向函数为:,_(R一l)

.T =7万石二工下石灭

气s}奋/

( 2-21)

式中:R为二向色性比,它的值在0至1的范围内。

由于分子链轴与跃迁偶极矩存在着一定角度a,所以取向函数_f为

[2-2})

..一a

9一一,-‘

一八、︸

﹃11一,一

二+

一一聚合物的取向测量要选择那些二向色性敏感的谱带来进行实际分析。例如,聚丙烯的

99}cm- i谱带是结晶谱带,它显示出很强的平行二向色性,可用来测量聚丙烯晶区的取向。位于12}6cm-’的谱带是由晶区和非晶区的共同贡献产生的谱带,可用来测量聚丙烯的平均取向,它也是平行二向色性谱带。表2-20是一些聚合物常用的取向度测量分析的谱带。聚合物的取向与温度和拉伸比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聚丙烯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拉伸

比下测量的取向函数就显示出很大的不同,如图}-32所示。图示说明,聚丙烯的拉伸度及拉伸温度升高有利于结晶的取向。为了测定偶极矩与链轴的夹角。,根据式(2-22 } , } I2一i)r}}十2}可由红外光谱测出

A声和}1,而厂可用其他物理方法测出,然后由.厂和(R一})r(r} +2}作图,得到一条通过

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r} 3}}as}。一1),便可求出。角。

红外二向色性不仅作为聚合物取向分析的方法,还可用它进行其他方面的分析。例如聚乙烯醇红外光谱中11}4ccT:一‘谱带既可解释}_--O的伸缩振动,也可视为C-C骨架的仲

缩振动。但前者的跃迁矩垂直于分子链,而后者是平行干分子链的。测量拉伸聚乙烯醇薄膜的偏振红外光谱表明,1144em-1谱带的尺值要比1小很多,因此是垂直潜带,由此可以判

断这个谱带主要是一(:一C)伸缩振动的贡献。又如天然胶和杜仲胶都是1,}一聚异戊二烯,但前者是顺式结构,后者是反式结构,前者1}SUcrn-‘表示的双键1申缩振动是平行谱带,后者

的1}}Ocr}n i是垂直谱带,据此可分析两者分子链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

六、差谱技术的应用

所谓差谱就是一个光谱减去另一个光谱以分析两个光谱的差异。以前的差谱技术要求被减的试样在测试和参比光路中有相同的厚度,因此制样和操作都比较繁琐。但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潜仪是把测量样品的红外光潜经模—数转换后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所以可把两个光谱按特定的比例进行吸光度相减,然后再经过数一模转变在记录仪上,画出所需要的差谱。被减的样品在两光谱中的强度可以是任意的。如果差谱信号很弱,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使用纵坐标扩展,并进行平滑处理,或多次扫描,通过光谱平均累加使信号增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这种差谱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可解决许多以前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这种差谱技术可以不用物理方法的分离而直接鉴定混合物的组分,甚至于微量是组分,例如有

人就应用差谱技术检查出棉籽中含有0.5%的甲醛。在聚合物的研究中,有时需要分析聚合物中少量配合剂(如增塑剂、抗氧剂、其他添加剂乃至于杂质或聚合物降解产物等)以及这些配合剂与聚合物木体相互作用的情况,差谱在这方面是能够胜任的。又如聚合物儿乎没有完全结晶的,一般都是部分结品,为了得到完全结晶部分的光谱,或在部分结晶聚合物中得到完全不结晶(非晶区)的光谱,这些都可以应用差谱技术,把高结晶度样品的光谱和较低结晶度样品的光谱按一定比例进行吸光度相减,就可得到完全排除高结晶度样品中非品区的贡献的完全结品的聚合物光谱,反之可得到完全排除结晶区的贡献的非晶区的光谱。下面是一些应用实例。

【例1]反式一1, }.一聚氯丁二烯晶区的结构分析。

由于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的晶区和非晶区光谱重叠在一起,很难区分开来,因此给光谱分析带来不少困难。但使用差谱技术可以分别得到结晶聚合物的纯晶区和非品区的光谱,反式一1, }.一聚氯丁二烯(反一CD)的纯结品区光谱就是应用这一技术得到的。图2-3} 巾光谱A为室温下测量的反一C:D红外光谱,月是同一样品在80℃保持1 Smin后测量的红外光潜,这两者的不同仅在于结晶度不同(不同温度下结晶度不同)。光谱C是从结晶度高的光谱A减去结晶度低的光潜B得到的差示光谱。相减的目的是为了把半结晶的反-CI-} 光谱中非晶区部分的贡献扣除掉,以得到纯的反一CTS晶区光谱。

这个相减过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光谱A中每个波数位置的吸光度都可以考

虑由三部分组成,即

}Ti一}Ai十八c} + Arn} }2_2}}

式中:}T上是样品A中各组分吸光度贡献的总和;'} rAy是样品A巾非结品的反一CIA组分的吸

光度;A}i是结品的反一。组分的吸光度} }m}是样品A中其他组分的吸光度,如顺-1,4,顺1,2一和顺3,4一加成的产物。同样对光谱P可写成八-I'} = f11,s,., } f11Ca十A热}}_2} }

光·谱减去光谱召可写成

f}15- 1.1.1一}}1T2 (2-25 ) 式中:As是由两光谱按一定比例相减得到的吸光度;}是可校正的比例参数。因此式(2-

25)可写成

}S一(f}l }+L:}+八,。、)一K(八气+八〔扩八矽

整理后得到

AS- (}1}一以,} ) -} }}c:一以c:) + ltdlm、一以叹)}2_}}}

进行吸光度相减的目的是为了扣除样品A中非晶区部分对光谱的贡献而得到纯的反- CD晶区光谱,也就是要使

八AL一1}, = 0 (2-}7 )

兀二A,}. }A }, } 2-28 3

已知G}2crn-‘和1227cm - r谱带是纯的非晶谱带,因此可以将这两条谱带的消失作为光谱中

完全扣除非晶组分的标准。根据_匕式所决定的相减标准,光谱A,B相减后成为As= }Ac}一双动+}}m,一}A -, }

(2一29)

式(2-2卯表示了光谱f}l,}相减后所得到光谱C中仅包含反.GD晶区光谱和其他如顺一1, 4,顺},2一、顺3}}_结构异构体的光谱贡献,由于其他异构体很少,它们在相减后的光谱中没有明显的贡献。所以相减后的光谱可看成纯的结晶区的光谱。

应用上述差谱技术可以分别测量不同温度下聚合的反~C:D品区的红外光谱,然后比较这些光谱的差异,以研究聚合温度对产物结品的影响。表2-Z 1是不同聚合温度的反~L'D的晶区光谱中一些有明显位移的结晶谱带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看出,有若干条谱带是随着聚合温度而位移的,而其他的没有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I3IScrn-1,125i1cm-‘和

958二一’谱带。根据分析,这些结晶谱带的位移是由晶区中包含有结构缺陷而引起的。随着聚合温度的提高,晶区中这些结构缺陷增加,所以引起结晶谱带的位移。处理的薄膜所测的谱线,由于淬火处理使它的结晶度比A样品的低,C是A谱减去B谱得

到的差谱。这一相减过程与前例一样是要扣除A谱中非晶区的贡献以得到纯晶区的光谱。己l7 1435二一‘和1427crn‘分别是PVC的非晶带和晶带,相减的标准是尽量扣除

1435crn} s的非晶谱带的吸收。

为了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酷} DC}P)对PVC,的晶区和非晶区结构的影响,可以用差谱技术进行分析。首先用增塑的PVC样品光谱减去纯的17O1〕光谱就得到增塑的纯PVC 部分的光谱。从得到的光谱表明,随着增塑剂L)C)P含量的增加,1435c}rxn’和1427ctn- i 两

谱带强度保持恒定,说明PV C中晶区和非晶区的比例不受增塑剂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是用增塑的PVC的较高结品度样品光谱减去增塑的PVC结晶度较低的样品(用淬火方

法处理)的光谱,得到纯的增塑PVC晶区光谱,结果发现增塑的PVC的纯晶区光谱不受增塑剂的影响,与未增塑的PVC晶区光谱相同。

相反,用增塑的PVC光谱减去PV C光谱得到混在PVC里面的DL}P光谱,结果表明,T}UP的很多与醋基振动有关的谱带的位置和强度均随增塑剂的含量增加而变化,这是因为DAP的拨基与PVC非晶区中C-Cl之间相互作用,使两者的光谱都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从上述的这些结果说明,增塑剂T)DP对PVC的晶区没有影响。但对PVC的非晶区有影响,使非晶区的PVC分子链被}Y所隔开。[例3}聚合物共混的研究。

共混的聚合物应用差谱技术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A和匕共混的聚合物系统,应用差谱技术可得到共混物中八(或B聚合物光谱,把它与未共混的聚合物光谱进行差谱比较,就可看出它们共混后各自光谱变化的情况。

聚偏二氟乙烯(YV}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醋( PMMA)的共混,按某一定比例共混时两

者呈相容性(外观表现出透明),而按另外一定比例共混时则呈不相容性(外观表现出不透明)。这种透明和不透明的现象显然与共混物中两种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与否有关。图2-35

中D谱线是纯的P入心涯A光谱,C是纯的PVDF光谱i是w } YvT}F) fixer } P1vINIl}) = 75 }5(质量比)的共混物光潜图,这一比例的共混物是不相容的(外观为不透明}r}为光b}}和D按B的重量比例相加的光谱图。可以看出A和刀两谱线是完全一样的,说明这两种聚合物按质量比为'75I'25的比例共混时,并没有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图2-:}6中B是按

二(PVDF)/二(PiVIMA} =:}}161}质量比)的比例共混的共混物实测光谱图,而A是以相同

比例进行两种纯聚合物光谱相加得到的合成谱。从图中看出,1194ern-1 } 119(1二一‘、1180cm} 1, } Q72cm一1和84}c二一1_} }和B是明显不同的,按这一比例的共混物是相容的,

外观也呈透明状。这显然是两种聚合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如果没有相互作用产生就会像图2-35的结果一样,即A和B潜线相同。经研究认为,由于}'VaF最少存在着三种同质多形体,P11fIMA中的G一(}基团与PVDF相互作用使其构象发生变化,所以造成

了谱图中的一些潜带移动和一些谱带消失。图2-37是三种状况的PVDF的谱图,A为纯的Y}I}F谱线,}3为不相容的二(PVDF)/二(PMMA} = 7525的共混物光谱减去PMNIA的光

谱图,C为相容的、(YVL}F}/二(Y}UIMA) = 25175共混物光谱减去YIVIMA的光谱图,可

看出A和B是基本相同的,而C与A就有明显的不同,出现了1718cn:一‘吸收带,1(172 cm 0 }

和840cm-1则消失,如果出现1200二一’则发生了位移。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两种聚合物共

混后发生了化学作用,这些作用使得按二(PVf7F) }zer { PM丁A ) = 25 X75比例共混的共混物

产生相容并呈现透明性。

3.聚合物老化的研究

用红外光谱法来研究聚合物老化时,由于老化过程产生的产物少,特别是在常温下的老化很难观测到微小的结构变化。采用了FTIR仪器后,由于它的灵敏度及精确度高,又能方便地进行差谱过程,所以能够观察到老化过程的微小结构变化和产生的微量产物。下面是两个实例。

【例1]顺丁胶在25℃下有氧化过程的研究。

图2-3$是顺丁胶在25℃下的氧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红外光潜图。图下方两组光谱分

别是Oh和G40h的光谱图,上方三组是分别经Gh,34n和}4}n后的光谱与朱氧化样品的光谱相减后得到的差潜。从差潜上可明显看出3007cm- } , l?2Qcm-1,1090二一’,975二一‘和74(}二一’等吸收带发生了变化。把这些谱带的变化情况及所代表的基团列于图2-39中,可

以清楚看出,氧化过程中反式结构是随着时问增长而增加的,而顺式结构在不断地减少;另一方面含氧基团〔r-}I, C =a , C-}则随氧化时间增长而不断增加。[例}.l聚乙烯辐射老化的研究。

辐射可引起聚合物的交联和降解,聚合物被辐射所引起小的化学结构变化会使其物理机械性能明显地发生变化,这些小的化学结构变化过程用普通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由于灵敏度有限,不能观察到它的初期结构变化情况,但使用}""I`IR方法却能观察到初期的微小变

化。

用钻一6Q的y射线以2}O}Gy}h(戈瑞l}}、时)的强度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氮气保护下照射

聚乙烯薄膜,辐射时间为5()h和1D}h,然后测量辐射前后薄膜的红外光谱,并用吸光度相减

方法得到差谱,结果如图}-}a所示,将辐射前后强度明显变化的谱带及其归属列于表2-22中。从差示光谱中可看出,由辐射所引起的最明显的光谱变化是171}cm-’和9}Scrn} 1谱带

的增强,前者为酮类碳基的伸缩振动,后者是反式RCH = C_',HR‘的CH面外弯曲振动。与

此同时,1 G42crr、一‘,991cniT’和9()9cm-’一潜带的强度减弱,它们在差谱上表现为负峰,这些谱

带是与RCH = CH,基团有关的。在差谱上发现了一些以前未发现的比较显著的谱带变化,如174}cm-1谱带强度减弱,

它表示醛类碳基的减少。还有!} E}rn1-1潜带的出现,它随着辐射强度的加大而增强,这一谱带属于邻近默基的亚甲基变形振动,即对应于

()

{{

}}一CHz CC城,}}r

基团。在辐射后甲基基团的增加可由表征甲基对称变形振动的1378二一1谱带的增强得到证明。和(卜O伸缩振动有关的1I}JICtTl一工和IQ}}CI7f、一‘谱带也增强。而和聚乙烯非晶区有

关的1}J}}CnI一’,1353ct}:一’x } }}}。一’,1}}1Ctrl一’和}})}CI7I、一’谱带在辐射后强度减弱,说明聚

乙烯的非晶区比晶区更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

从差谱可看出,在氮气和空气中辐射聚乙烯的醛碳基与乙烯基的减少以及反式双键的增加大约在相同水平上。而在空气中辐射的薄膜光谱中,和酮碳基、甲基端基以及非品区有关的谱带变化很大。这种化学变化表明聚乙烯发生了氧化降解并伴随着链的断裂,且,证明山辐射引起的聚乙烯降解和链断裂主要在非品区里发生。

二、紫外吸收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也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手段。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紫外光谱法常用来鉴别聚合物中的某些官能团和添加剂,还可以检测聚合反应前后的变化,从而探讨聚合反应机理等。

在解析紫外吸收谱图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判别:

(1)从谱带的分类、电子跃迁的方式来判别。注意吸收带的波长范围(真空紫外、近紫外、可见区域)、吸收系数以及是否有精细结构等。

(2)从溶剂极性大小引起谱带移动的方向判别。

(3)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引起谱带移动的方向判别。

(一)定性分析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紫外吸收峰通常只有2~3个,且峰形平缓,因此它的选择性远不如红外光谱。而且紫外光潜主要决定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特性,而不是决定整个分子的特性,所以紫外吸收光谱用于定性分析不如红外光谱重要和准确。

同时,因为只有具有重键和芳香共扼体系的高分子材料才有近紫外活性,所以紫外光谱能测定的高分子材料种类受到很大局限。已报道的某些高分子材料的紫外特性数据列于表}-} c

图7-}是聚(苯基一二甲基)硅烷在环

己烷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这是高

分子紫外光谱的典型例子。

在作定性分析时,如果没有相应高

分子材料的标准谱图可供对照,也可以

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中发色团的出峰规

律来分析,例如:一个化合物在}}0一

800二无明显吸收,它可能是脂肪族碳

氢化合物、胺、}} ,醇、醚v酸的二缔体、

氯代烃和氟代烃,不含直链或环状的共

扼体系,没有醛基、酮基、Sr或I;如果在

210-- 250nm具有强吸收带}}}lll(lf)(lLl}rrral " crn) },可能是含有2个不饱和单位的共扼体系;如果类似的强吸收带分别落在

2f 0 nm , 3()Unrn或330nrr、左右,则可能相应地具有3,4或5个不饱和单位的共扼体系;如果

在260 }-300nm间存在中等吸收峰(s - 200---1000L}}mol } cnl})并有精细结构,则表示有苯环存在;在}}o一}oo}nl有弱吸收峰(:}2}一laDL}} n}al - crn) ),表示有默基的存在;若化合物有颜色,则分子,卜‘所含共扼的生色团和助色团的总数将大于5。某些生色团的紫外吸收

特征列于表7一3。尽管只有有限的特征官能团才能生色,使紫外谱图过于简单而不利于定性,但利用紫外

谱图,很易将具有特征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与不具特征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相区别开来。比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树脂或硅橡胶)就易于与含有苯基的硅树脂或硅橡胶区分。首先用碱溶液破坏这类含硅高分子材料,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进行测定,含有苯基的在紫外区有F3

吸收带,不含苯基的则没有吸收。

(二)定量分析

紫外光谱法的吸收强度比红外光谱法大得多,红外的ε值很少超过103L/(mol·cm)而紫外的ε值最高可达104~105L/(mol· cm);紫外光谱法的灵敏度高(10-5~10-4mol/L),测量准确度高于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的仪器也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所以紫外光谱法在定量分析上有优势。

紫外光谱法很适合研究共聚物的组成、聚合物浓度、微量物质(单体中的杂质、聚合物中的残留单体或少量添加剂等)和聚合反应动力学。

1.丁苯橡胶中共聚物的组成分析

经实验,选定氯仿为溶剂,2}7()rrrrr为测定波长(含苯乙烯25%的丁苯共聚物在氯仿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是}}Dnn-r,随苯乙烯含量增加会

向高波长偏移)。在氯仿溶液中,当Jl = 2fy(lnm

时,丁二烯吸收很弱,吸光系数是苯乙烯的

1150,可以忽略。但丁苯橡胶中的芳胺类防老剂

的影111匀必须扣除。为此选定2}Onm和275 nrn

两个波长进行测定,得到△。=X260一:2TS,这样

就消除了防老剂特征吸收的干扰。

将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两种均聚物以不同

比例混合,以氯仿为溶剂测得一系列已知苯乙烯

含量所对应的改值,作出工作曲线(见图7-5 ) 于是,只要测得未知物的△。值就可从曲线上查出苯乙烯含量。

2.新型水溶性聚合物浓度的测定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涌现了多种与聚丙烯酞胺(简称HPAM)分子结构不同的新型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产量较大的有梳型聚合物(简称CP)、疏水缔合型聚合物(简称HAP)和两性聚合物。传统的聚丙烯酞胺的浓度测定主要采用碘一淀粉比色法和浊度法,但新型聚合物分子链中基团的多样化显然不能简单套用原HPAM评价方法,需要寻找一种更加快捷有效的浓度测试方法。

由于CP , HAY和HPAM这三种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均含有丙烯酸(AAA ,丙烯酞

胺(八入任)单元,因此在190'--SOOnm范围内

用紫外光谱仪扫描三种聚合物的标准盐

水溶液,均可在202 . 2 nrn处获得紫外吸收

峰。聚合物浓度。与吸光度A在一定范

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可测定聚合

物浓度。

紫外光I.法测定聚合物浓度的操作

步骤为: (1)用标准盐水稀释质量浓度为

1 OaDrr}lL的聚合物溶液至不同质量浓

度,测定标准曲线(如图7-6所示,其中,样

品1为I,样品4为CI', Mil一4000为

I-iE'AM )。可以看出3种聚合物均在质量

浓度10 }--- }Si)rr}}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

关系。

(2)将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进行

静态吸附处理(石英砂和蒙脱土),标准盐

水也进行同样处理作为参比液。

(3 )如果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小于

250mg}I.(在线性范围内),可直接用经处

理的标准盐水作为参比液测定吸光度;如

质量浓度大于25(Jrr}几的样品需稀释至线

性范围内,参比液同样稀释,以消除误差。(4)将经静态吸附处理的聚合物溶液

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得到不同聚合物溶液

的紫外光潜图,见图7-7。从谱图中得到

不同聚合物溶液的吸光度A,对照标准曲

线即可求出未知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

3.橡胶中防老剂含量的测定

一般生胶中都加有防老剂,加工前必须测定其含量,以便在加工时考虑是否冉添加。防老剂在近紫外区都有特征的吸收峰,如防老剂T3的几。二二390nrna测定时以甲苯为溶剂,防

老剂D在甲苯中的吸光系数可用纯防老剂D测得。由于生胶在}sa}}有一定的背景吸收,所以测定的吸收值A必须校正,方法是扣除未加防老剂的生胶吸收值。

4‘高聚物单体纯度的检测

一大多数高聚物的合成反应,对所用单体的纯度要求很高,如聚酸胺的一单体1, fi一己二胺

和1,4一己二酸,如含有微量的不饱和或芳香性杂质,即可干扰直链高聚物的生成,从而影响

其质量。由于这两个单体本身在紫外区是透明的,因此用紫外光谱检查是否存在杂质是很方便和灵敏的。

义如涤纶的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醋} LlMT)常混有间位和邻位异构件,虽然它们都不影响聚合,但对聚合物的性能却影响很大,所以要控制它们的最高含量。对苯二甲酸二甲醋在}86nm有特征吸收(}= i6S(7LI(rnol"c.}n)),若含有其他二组分时,它的。值就降低,而且成比例地降低。通过测定未知物的。值,可计算出DMT的含量D

二(DNLT}=毕、1(la%

t纯

式中:。未、:纯分别为未知物和纯3}MT的摩尔吸光系数(以甲醇为溶剂)。 5.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利用紫外光谱进行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只适用于反应物(单体)或产物(高聚物)中的

一种在这一光区具有特征吸收,或者虽然两者在这一光区都有吸收,但几二二和£都有明显区

别的反应。实验时可以采用定时取样或用仪器配有的反应动力学附件,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光谱变化来得到反应动力学数据。

聚苯胺(Pane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具备许多优良特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酸性溶液r}和较高的阳极电位时容易发生电化学降解,这一性质对其在某些应用领域,如防腐蚀、超级电容器、二次电池和

传感器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

要对YAn膜的电化学降解过程及降解产

物进行研究,以寻求制备更加稳定的Y A}z

膜的方法。

A1}er:二等在nro电极_匕沉积PAn膜

后移人空白溶液中,用现场紫外一可见吸

收光谱法研究其在不同电极电位下的降解

动力学,发现电位向正方向移动时,降解速

率增加。

图7-}显示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现场测定苯胺电解液在循环伏安聚合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其中曲线lt和3分别为笨胺溶

液聚合前一、循环扫描4U次和80次后紫外光谱。由图中可见,由于PAn降解产物的存在改

变了溶液组成,使紫外光谱在2}}ntr:和280t二处出现两个明显的吸收峰。

(三)结构分析

].聚乙烯醇的键接方式

聚乙烯醉的紫外吸收光谱在入u7ax二有特征峰,}=9LI(rn。卜crn),这与}x}戊二醇的吸收光谱相似。所以可以确定健接方式主要是头一尾结构,而不是头一头结构,因为头

一尾结构的五碳单元组类似于2,4一戊二醇。

头一尾结构:一C}H}-C:I}C>H-C}I2 CHUH}-}HZ一

头一头结构:一CH?}-CHUH-CH}H}Cl Iz}CH}一

2.立体异构和结品

有规立构的芳香族高分子有时会产生减色效应。所谓减色是指紫外吸收强度降低,是由于邻近发色基团间色散相互作用的屏蔽效应。紫外光照射在发色基团而r诱导了偶极,这处偶极作为很弱的振动电磁场而为邻近发色团所感觉到,,}们问的相互作用导致紫外吸收谱带交盖,减少发色团间距离或使发色基团的偶极矩平行排列,而使紫外吸收减弱。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有规立构等比较有序的结构中。例如,芳香族偶氮化合物最显著的

性质是它的顺反异构化。在对应反式

构型吸收波长的光照下,偶氮基团会从

反式转变为顺式;同样,顺式构型也可

以转变为反式构型。当聚合物巾引人

偶氮基团后,偶氮基团的顺反异构化可

以使聚合物的性质如枯度、溶解性、力

学性能等发生变化。图7J}为一种含偶

氮基团的双酚A聚芳醋,它具有与其他

主链型偶氮聚合物相类似的光致异构

的特性。这可以从图7-10的紫外光谱

图‘!一,看出。这是由于光照前后聚合物

的构型会发生可逆变化,从热力学稳定

的E式构型逐步向能量较高的Z式转

变,黑暗中则会慢慢恢复到E式构型。

在共聚物分析中也应注意到有类似的效应,比如嵌段共聚物与无规共聚物相比就会因为较为有序而减色。

结晶可能使紫外光谱发生的变化是谱带的位移和分裂。

总的来说,紫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主耍是定量分析,而定性和结构分析还用得不很多。

.-} . V}TAKC)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VL}A}7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结晶高分子材料的定性鉴别

利用W AIL〕对结晶高分子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鉴定,与低分子物质相比,木无原则性差别,理论上均可通过众多衍射线条的“指纹”特征来进行定性分析,还可借助于标准样品和

有关文献给出的粉晶衍射数据。但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囚为高分子材料的衍射峰很少,峰形较宽,而且常常受非晶弥散峰重叠的影响,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所以,X射线方法在高分子材料定性方面的应用是很有限的,往往要求助于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裂解气相色谱等其他测试工具。但对一些通用的结晶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一fi

和尼龙一}},聚甲醛和聚酷等,可以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鉴定,无需破坏试样,快速而方便。

1。区别高分子材料是否结晶

非晶高分子的粉末衍射图是一个弥散峰或弥散环(见图7-43 } ,峰的位置(约200)所相

应的间距是分子的平均距离,约为U.4}--}.5nm,与液相中分子平均间距相同。

而结晶高分子的衍射图上应有锐峰(环),图7-4}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的例子,对于结晶更好的样品,图上每个宽峰还会进一步分开成2个或3个峰。

比较两种聚乙烯的衍射曲线(见图7-45)可见,高密度聚乙烯比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晶度高,结晶有序性好。因而衍射峰锐利,而且_在高角度上还有比较弱的锐峰。两种聚乙烯的非ul}i级嗽射峰最大弦度娜山班住x=}!}

处J扣应的“=}l,}W rrri、

2‘不同品型的鉴侧

同种牵合物在不同的结岛条件下

111佣会形成不同能型的摊体.比较典

型的是策丙佣的结枯。

全同雄丙烯的。如型目单斜品系,

延月常忠现的一种.笋品敌祖六方asR系,

是在招当高的价却速度’F或含有易成

核物质时。干L3Jt,以下等渐结晶或在

挤出成型时产生的:7品组为气方品系.

只有在高压下或抵分子质童试样巾刁会形成a _.种晶醚的衍射圈完全不问.很易}1

别(见图7书)、

3.高分子材料中各种添加剖的剖析

X射线衍射不仅佬够洲定高分子材料中

添加别的成分.还I IJ侧定协一组分的间分异

构体。日前国内外应用在离分子材料中的添

加刹,组分复杂.作川广泛.种类旅多:诸如石

星、钦白粉,来权化徐灶、各神金属粉末‘石棍.

云毋.滑石粉称病岭土等.其添.Jll址川多至

即场以上二对各种添加洲的洲析,除了采爪X

净月戈衍射外,有必安与威谱,发射光渭、X射线

荧光分析等测试方法配合便用,

(二〕未集态姑构参教的浏定L_结品岌

用X射锐衍射方法侧定的高分.T的纳品度(}t,并定义为

X}- W}IVL} x 1}}%

}x}}e=}}a}}}

X}=I }}( }。十111a)x }}(}%

(7-}S)

而故

式中W—高分子样品的总重量;

Wr—高分子样品结晶部分的重量;

Wa—高分子样品非晶部分的重量;

Ic—高分子样品结晶部分衍射积分强度;

I}—高分子样品非晶部分衍射积分强度;

K—高分子样.nII7结晶和非晶部分单位重量的相对散射系数。

结品高聚物实质上都是半结晶的,其X射线衍射是结晶区和非晶区两相贡献的总和。从图7一47清楚可见,聚乙烯的衍射曲线中结晶峰与非晶峰交叠在一起。可通过手工或计算

机把这两类峰分开,然后计算结晶度,这种方法称分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峰数目有限,且易于把结晶锐衍射峰与非品漫散射峰分开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甲醛等。最经典的X衍射分峰技术是六点法。所谓六点法是先用完全非晶样品作衍射图,有些

高分子(如无规聚丙烯)能获得非晶样品,有些则只能在熔融状态下(成为各向同性液态)}a1 定。如图7-45所示,在纯非晶峰上确定G点,分别是最大值处、0.9最大值处,切点两个和基

线交点两个。用手工将非晶峰绘到样品的衍射图_匕,总衍射峰扣除非晶峰就得到结晶峰。把衍射峰分解成结品和非品两部分后可分别求得它们的积分强度。

对强度的贡献因数不同,不能直接将强度加和,所以设

Xc=Pl。,1一X:=}}x

式中Xc结晶度;

P,q—比例常数;

}c t }x—分别为结晶和非晶的强度,可以是峰高,也可以是面积。

由上式可得

考虑到结品和非晶

(7一26)

;_工_竺;

里C一乡一pI1

(7_27) 以不同结晶度的已知样品的I。对I。作图,就可从斜率和截距求得户和q值,从而求出}c d

结晶度的另一种求法无需分峰。假定非晶散射曲线强度随非晶含量变化成正比,主非晶漫射峰不受晶相衍射峰严重干扰。所以只需在非晶散射区选定某一衍射角,测定完全非晶标准样品的散射强度r}和待测试样的散射强度A f用下式近似求得结晶度:

1一}t- PQIIa }7_}8}

由于两次扫描会引人误差,所以每次扫描要保证X射线强度恒定,样品足够厚,被X 射

线照射的各样品面积相同,其他衍射条件也相同。

2.微晶大小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除了与结晶度有关外,还常与其微晶大小有关。而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成型及热处理过程,则经常影响这一参数的大小,囚此微晶尺寸的测量也非常重要。根据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微晶大小的理论,当高聚物微晶尺寸接近入射X射线波长时,衍射线条宽化,随着微晶尺寸的减小,衍射线条越来越弥散。当高聚物材料的微晶尺寸在(} , 25nm以下时,不再对入射X射线产生相干散射,而仅仅是产生背景散射,因此就认为此

材料为非晶态高聚物。高分子材料的微晶大小与衍射线增宽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谢乐

( Scherrer}方程来表示:

D=

K.}

}3a}BB

(7-29)

式中

式中

D一一垂直于晶面的微晶尺寸;

K -晶体形状因子,与微晶的形状及I3,D定义有关的常数,一般K取0一9;

B—为衍射峰最大值的半高宽(见图}}}}} O

考虑到仪器加宽的影响,则

、}} ` }JpC}SaB

(7一30)

:}l。为仪器增宽因子。计算晶粒尺寸时要注意,晶粒是三维的,每一维的方向与特定的晶面有关。例如利用

Fay的l80峰测得(见图7-5})的微晶尺寸为

D=

0 .}x}.i54}

O卜5

57 .3

犯17(nm

} cns}4 因为(11田与‘轴(分子链轴)平行,所以所测的T)为微晶粒在垂直于:轴方向上的平

均厚度。

此外,W AXD还可用于研究高聚物结晶结构,如确定晶体取向的类型和程度,测定晶

的形状和大小,测定晶胞中原子数目及其位置,测定点阵类型及对称情况等。限于篇幅,本节不再介绍,有兴趣的可参阅有关的专著。

四. SASS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X射线散射与其他光的散射一样,都是由于体系的光学不均匀性引起的。类似子日光照射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颗粒时户:生可见的散射光,如果颗粒或空洞尺寸为几个微米,且分

散在均匀的介质中(如高分子溶液),以X射线作为人射光源,因为X射线的波长远远小于可见光,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BC2')观察到光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依赖性都与这

些颗粒的尺寸、形状、分布情况有关。因此,可利用}A}S对X光小角散射测定,研究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的尺寸和形态,研究固体聚合物中的空隙尺寸和形状等。同时,利用小角度范围内的X光衍射效应,还可以研究高分子样‘a}}r巾长周期(数纳米到几十纳米)的结构,如

品片尺寸、共混物和嵌段共聚物的层片结构等。(7一31)

式中

式中

1甲粒子尺度的测定

小角散射中心强度与粒子尺度有如下关系:

1=M·n}·甲(:)

1—测得的小角散射强度;

M—体系中的粒子数;

。—每个粒子中电子的数目;

华(。)—与形状大小有关的函数。

对于不规则粒子,抓})可用回转半径R。表达:

‘、__了4

甲、乞)一ex}又一了

}rRo}z

{7_32)

:。为散射角。

将式(7-32 }代人式(7-31 },并取对数,可得

in }二(:一粤nI};}2

j

(?-33)

式中:C为常数。以}nI对:“作图,从斜率可求得}0。因为R。是个估算值,所以叫尺度而不叫尺寸。

2甲一长周期和晶片厚度

根据统计结果,在结晶高分子的折叠链晶片中,一个分子来回折叠不会超过3 }-4次,晶

片与品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距,该间距是链端及链从一个晶片到另一个晶片的过渡部分,为非晶区。在SAXS测定中,从散射峰值求得的间距乙并不是晶片厚度D,而包括了这部分非晶区d,被称为长周期(见图?-53 },故五=I?十dQ

只有在单晶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晶片厚度D。例如,使聚乙烯单晶的晶面儿乎平行于X

射线,即在极小角度下进行测定,结晶如图7-54所示,左边第一个散射峰位于14’,右边第一个散射峰位于月“,从而求得平均厚度石=

38.5二0由于晶片厚度存在分布,D和七不像

晶格的定义那么严格,只是统计平均值。

由于散射角很小,sir}2 } - 2 $,定义散射角

。二}d,则布拉格公式(7-20 )可改写为

aa..Z = L.}(7-34)

这是用于训‘算长周期的基本公式。

图7-55是测定长周期的一个实例,偏氯乙

烯一氯乙烯共聚物的长周期随组成的改变而改

变,因而通过长周期的测定可分析组成比。

3卜纤维中微孔的结构分析

应用5AXS还可以研究纤维内部微孔的大

小及形态。以PAL}T基(聚丙烯睛)碳纤维为例,

其内部的纳米级缺陷主要来自于预氧化和碳化

时前躯休中氮、氧和氢裂解而成的微气孔,这些

微孔是导致碳纤维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碳纤维在预氧化和高温碳化时需要在轴向牵引拉伸,其中的微孔将被拉长并存在取向性。为此,须在纤维轴方向及其垂直方向测量微

孔的周长半径。和}9

如图7一56所示,测量周长。时,由小角散射理论可知

f二le1}T} }}X}3(一。Zfi2}5)

测量周长a时,则有

f = }e }TI z}}}(一aZ人2/5)(7一36)

式中l散射强度;

}P—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

N—X射线照射的总粒子数; 、—一个粒子的总电子数;

}t—衍射矢量。

应用试验方法测得衍射强度f,由式(7一35)和(7-36)既可求得微孔周长半径。(·长轴)

(短轴)及轴比二=c} }a }, }1}5分析结果见图7-57和表7-11 }, 表7-11中的数据表明:碳纤维中纳米微孔存在长短轴,长轴平行于纤维轴排列;随着碳

化温度的升高,微孔的长轴与短轴均在长大。

4.球晶的形变

S弋XS能用于观察球晶的形变过程。以聚乙烯醇的取向薄膜为例(见图7-58 ),未拉伸时,散射花样是圆环,表明是未形变球晶。在低拉伸倍数(如2f} }})下,散射花样成为椭圆,说明球晶只是均匀地形变,此时观察到长周期在拉伸方向上增大,在垂直方向上缩小。在较大的拉伸倍数下,散射环分裂成弧,晶片方向产生明显改变,弧的角度表明了晶片}k角的分

布。当进一步增加拉伸倍数时,弧退化成层状散射点,指示晶片垂直于取向方向而排列。

用S入XS研究聚乙烯模塑样条(厚度0,3mm)冷拉时的结构,发现可以分为三个区。A 区未形变,B区是过渡区,形变逐渐加大;C区为细颈化区,基本上成为纤维状结构〔见图

7-5})。

三、荧光光谱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荧光光谱法应用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虽然只有}C1年的历史,然而其应用已深人到高分子科学中许多领域。由于其灵敏度极高,在高分子溶液一、共混物等方面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

1.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转变

合成聚合物的激基缔合物荧光最早是在聚苯乙烯溶液中发现的,聚苯乙烯在溶液中的激基缔合作用已被许多学者所研究。所谓高分子溶液中的激基缔合物,是指对于像聚苯乙烯这类聚合物中的苯环或其他芳环等具有平面二电子共扼结构的发色基团,除单独存在外,还有可能山于分子链处于某种构象时,邻近的两平面结构相互平行靠近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激基缔合物(cxirner }。这种激基缔合物吸光后发出了不同于单独发色基团

} monomer)的异常荧光。反映在荧光谱图上,就表现为聚合物(如聚苯乙烯)溶液的荧光谱

峰与相应的结构单元(如乙苯)的荧光谱峰有明显不同,如图7-80和图}-}1所示。

钱人元等研究了聚苯乙烯在二氯乙烷和环己烷中激基缔合物的形成随浓度的变化,并将激基缔合物与单体单元的荧光强度之比I},I}}对浓度作图,发现I创场-- l};c曲线上存在一个明显的转折:cso图7-82为聚笨乙烯在二氯乙烷溶液中的荧光激发谱和发射潜。图

7-}3为该荧光谱的jell对!gc的关系图。

聚苯乙烯是柔性链高分子,二氯乙烷是它的良溶剂。高分子在极稀的良溶剂中呈扩张线团形态,线团的扩张是链段与溶剂间相互作用产生链段问排斥力,即所谓的体积排斥效应的结果。由于线团问距离大而不存在线团与线团间的相互作用,在极稀的浓度范围内,线团的平均尺寸和链段在线团内分布的平均空间密度没有浓度依赖性,因而线团中芳环层叠对的空间密度也没有溶剂浓度的依赖性,Ir..}In}r为恒定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孤立的高分子线

团逐渐靠近,当浓度达某一值(。,)时,高分子的形态开始受邻位线团的影响,线团上局部靠

近的链段间的排斥力抵消了线团内链段之问的排斥力而使线团收缩,其结果是线团内链段的空间密度增大,链内非相邻生色团间形成芳环层叠对的几率增加,因此IFJI,}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大,邻近线团越来越多,线团问距越来越小,线团进一步收缩以至不同线f?}1上的链段开始互相贯穿。此结论同中子、X射线小角散射的结果一致。 2.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相分离

不同.r}1111种的高分子均聚物共混,有可能获得具有新的功能,或综合两者优点的新材料体

系。自20一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快的发展。组成共混物的高分子[}1 I}若

存在特殊相互作用,包括氢键、偶极一偶极、离子一离子、电荷转移络合等,便会产生有利于互

相溶解的混合烩,因而形成相容体系。

用荧光光谱法表征高分子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主要有两种方法:激基缔合物法和F}rster

能量转移法。

Frank发展了用含芳香基均聚物的激基缔合物来研究高聚物相容性的技术。用p.2{%

聚卢一乙烯蔡与不同的聚烷基丙烯酸甲酷共混,发现}}1}},}随两组分溶度参数差增大而升高。当溶度参数差接近零时,}}}}mi最小,表明两组分以分子水平相容。后来Franl}又将该

技术用于研究PSI聚乙烯基甲基醚共混物的相分离。对于聚苯乙烯一聚乙烯基甲基醚体系,从甲苯溶液中成膜表现出相容的性质,从TI-II}"溶液中成膜则出现相分离。在相同的聚苯

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和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 CH 3—CH 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1) (1)υC-C (2)υC-H (3)δasCH (4)δsCH 2.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 -1和1736 cm -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 为(3)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费米共振 (4)空间位阻 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4) (1)玻璃 (2)石英 (3)红宝石 (4)卤化物晶体 4. 预测H 2S 分子的基频峰数为(2) ~ (1)4 (2)3 (3)2 (4)1 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4) (1) (2)—C ≡C — (3) (4)—O —H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把质量相同的球相连接到两个不同的弹簧上。弹簧B 的力常数是弹簧A 的力常数的两倍.每个球从静止位置伸长1cm.哪一个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答:M h hv E k 2π= = ;所以B 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答: 红外 \ 紫外 基本原理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及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分子外层电子或分子轨道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 仪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相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都是分子吸收光谱。 不同:紫外光谱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电子能级间隔一般约为1~20eV; 而红外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一般振动能级间隔约为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填空题 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 称为红外非活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 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 A. 3,2,4 B. 2,3,4 C. 3,4,2 D. 4,2,3 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 A. 2,3,3 B. 3,2,8 C. 3,2,7 D. 2,3,7 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 3CH 2 COH的吸收 带?(D) 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B. 3300—3010cm-1,1675—1500cm-1, 1475—1300cm-1。 C. 3300—3010cm-1, 1900—1650cm-l,1000——650cm-1。 D. 3000—2700cm-1, 1900—1650cm-1, 1475——1300cm-1。 1900—1650cm-1为 C==O伸缩振动,3000—2700cm-1为饱和碳氢C—H伸缩振动(不饱和的其频率高于3000 cm-1),1475——1300cm-1为C—H变形振动(如—CH 3 约在1380—1460cm-1)。

红外光谱分析概述

红外光谱分析概述(上) 1.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是反映红外辐射强度或其他与之相关性质随波长(波数)变化的谱图。目前,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表征物质的化学组成,在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力手段。红外射线发现于1800年,在用普通温度计测量可见光谱的温度效应时,在红光一端的外侧观察到有较强的热效应。后来,实验证实了这是由一种肉眼看不见、波长比红光更长的电磁辐射所造成的,这种电磁辐射被称为红外光。通常将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定为0.8~1000微米,并可粗略地分为三个波段:(1)近红外的波段为0.8~2.5微米,波数为12500~4000厘米-1;(2)中红外的波段为2.5~25微米,波数为4000~400厘米-1;(3)远红外的波段为25~1000微米,波数为400~10厘米,目前,实验上已能测定到2500微米,波数为4厘米-1。相应地有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远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从本质上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大类。物体的红外发射光谱是指样品在通过受激或自发辐射的条件下,所发射的红外光的强度随波长(波数)变化的光谱图,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体的温度和化学组成。吸收光谱是指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随波长(波数)变化的光谱图,在实验上,使红外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测定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前后光强的变化与波长(波数)之间的关系, 称红外吸收光谱。 2.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 对于分子体系而言,其振动和转动是量子化的,其能级差所对应的光子的波长落在红外光范围,因此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指出,红外光谱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分子的振动、转动跃迁,某些特殊体系的电子能级跃迁亦可能落在红外光谱波段范围内,例如,超大规模共轭体系的电子跃迁、某些稀土离子的f-f能级跃迁等等。不过目前绝大多数的红外光谱研究工作仍集中于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上,以最简单的双原子为例,其振动吸收Eν可近似地表示为: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ν为振动量子数(取正整数);n0为简谐振动频率。当ν=0时,分子的能量最低,称为基态。处于基态的分子受到频率为n0的红外射线照射时,分子吸收了能量为n0的光量子,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得到频率为n0的红外吸收带, 它称为分子振动的基频。反之,处于该激发态的分子也可发射频率为n0的红外射线而恢复到基态。n0的数值决定于分子的约化质量μ和力常数κ: κ决定于原子的核间距离、原子的特性和化学键及键级等。 在多原子分子体系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这些振动方式可以被分解为各种简正振动的线性组合,所谓简正振动就是指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揩振动。含N个原子的非线分子有3N-6个简正振动方式;线性分子有3N-5种简正振动方式。 对于分子的转动而言,往往可以假定分子为刚性转子,则其转动能量Er为: 红外光谱分析概述(中)

红外光谱法习题[1]

第九章红外光谱法 基本要求: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和吸收峰特征的表达,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 掌握主要的IR谱区域以及在这些区域里引起吸收的键振动的类型, 掌握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利用IR谱鉴别构造异构体并能够解析简单化合物的结构,了解红外 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了解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IR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难点:键振动的类型,IR谱解析,FT-IR的原理和特点。 部分习题解答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条件:(1)分子的振动或转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2)红外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差值和振动频率的乘积) 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分子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例如,同核双原子分子(O2、N2、Cl2)等的振动没有红外活性。 5. 计算CO2和H2O的分子振动自由度,它们分别有几种振动形式,在红外吸收光谱中能看到几个吸收普带?数目是否相符?为什么? CO2: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5=3*3-5=4 四种振动形式两个吸收带数目不符对称伸缩振动无偶极矩变化,无红外活性,无吸收峰;面内弯曲和面外弯曲振动简并,只显示一个吸收峰。 H2O: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3*3-6=3 三种振动形式三个吸收带数目相符 6.判断正误。 (1)对(2)错(3)错(4)对(5)错(6)错 7、下列同分异构体将出现哪些不同的特征吸收带? (1)CH3 CO2H CO2CH3 (2)C2H3COCH3CH3CH2CH2CHO (3) 解:(1)CH3——COH 在3300~2500cm-1处有v O—H, 其v C=O位于1746~1700cm-1 COCH3无v OH吸收,其v C=O位于1750~1735cm-1(2)C2H5CCH3其v C=O位于1720~1715cm-1 CH3CH2CH2CH 其2820cm-1及2720cm-1有醛基费米共振双峰。 O O O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1、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 会议上近红外光谱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近红外光

红外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 33,,,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 ,,,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高于3000cm -1。 νC=C 峰位约在1650 cm -1。H C -=γ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1000-650 cm -1。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 νν ,,,其中H C -≡ν 峰位在3333-3267cm -1。C C ≡ν 峰位在 2260-2100cm -1,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C 上时,则吸收峰s CH 3 δ 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 位于1385 cm -1和1375 cm -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 cm -1和1395 cm -1左右,且1365 cm -1峰的强度约为1395 cm -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ν=C-H ),3100~3000cm -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2000~1667cm -1 苯环骨架振动(νc=c ),1650-1430 cm -1,~1600cm -1及~1500cm -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 ),1250~1000 cm -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γ =C-H ),910~665cm -1 14.试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羧酸、酯、酸酐。 羧酸的特征吸收峰为v OH 、v C=O 及γOH 峰。v OH (单体)~3550 cm -1 (尖锐),v OH (二聚体)3400~2500(宽而散),v C=O (单体)1760 cm -1 (S),v as C=O (二聚体)1710~1700 cm -1 (S)。羧酸的γOH 峰位在955~915 cm -1范围内为一宽谱带,其形状较独特。 酯的特征吸收峰为v C=O 、v c-o-c 峰,具体峰位值是:v C=O ~1735cm -1 (S);v c-o-c 1300~1000cm -1 (S)。v as c-o-c 峰的强度大而宽是其特征。 酸酐的特征吸收峰为v as C=O 、v s C=O 双峰。具体峰位值是:v as C=O 1850~1800 cm -1(s)、v s C=O 1780~1740 cm -1 (s),两峰之间相距约60 cm -1,这是酸酐区别其它含羰基化合物主要标志。 7.某物质分子式为C 10H 10O 。测得红外吸收光谱如图。试确定其结构。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前言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NIR)谱区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谱区,波长范围在0.75—2.5 m之间,用波数表示时则在13330—4000cm-1之间。由于近红外的吸收谱带复杂,谱峰重叠,信号弱,在分析上难以应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十多年来,随着近红外仪器的改良,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使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并以其简单快速、实时在线、无损伤无污染分析等特点,在复杂物质的分析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包括制糖和制药的许多与化学分析和品质管理有关的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中应用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显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的快速实时、操作简单、无损伤测定、不受样品状态影响的特点很符合药物分析的要求。因此,在制药业中原料药的分析、药物制剂中水分、有效成分的分析、药物生产品质的过程控制等方面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2·光谱介绍 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根据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

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因此,选用连续改变频率的近红外光照射某样品时,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试样后的近红外光线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会变弱,透射出来的红外光线就携带有机物组分和结构的信息。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就可以确定该组分的含量。 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业中的应用 3·1 原料和活性组分的测定 药物加工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原料的鉴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加工过程的成败于否,而同一类型的原料中多变因素主要是湿度和颗粒大小,近红外光谱在湿度测定中的灵敏度及其适于固体表面的表征的特性,使他能够很快地得到样品的湿度和颗粒大小的信息,然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193题) 一、选择题 ( 共61题 ) 1. 2 分 (1009)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1)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2)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3)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4)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 2 分 (1022) 下面给出的是某物质的红外光谱(如图),已知可能为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 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 ) 3. 2 分 (1023) 下面给出某物质的部分红外光谱(如图),已知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 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4. 2 分 (1068) 一化合物出现下面的红外吸收谱图,可能具有结构Ⅰ、Ⅱ、Ⅲ或Ⅳ,哪一结构与 光谱最近于一致? 5. 2 分 (1072) 1072 羰基化合物中, C = O 伸缩振动 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1) I (2) II (3) III (4) IV 6. 2 分 (1075)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7. 2 分 (1088)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1)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2)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3) 因为分子中有 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4)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8. 2 分 (1097) 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 CH2-CH = O的吸收带( ) 9. 2 分 (1104) 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 10. 2 分 (1114) 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1) 气体 (2) 正构烷烃 (3) 乙醚 (4) 乙醇 11. 2 分 (1179)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 (1) 2 个,不对称伸缩 (2) 4 个,弯曲 (3) 3 个,不对称伸缩 (4) 2 个,对称伸缩 12. 2 分 (1180) CO2的如下振动中,何种属于非红外活性振动 ? ( ) (1) ←→ (2) →←→ (3)↑↑ (4 )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序言 二十世纪初叶,Coblentz发表了一百多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给有机化学家提供了鉴别未知化合物的有力手段。到四十年代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当今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检测范围扩展到10000-200cm-1,样品量少至微克级。红外光谱提供的某些信息简捷可靠,检测样品中有无羰基及属于哪一类(酸酐、酯、酮或醛)是其他光谱技术难以替代的。因此,对从事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红外光谱学是必需熟悉和掌握的一门重要光谱知识。 一、基本原理 1、基本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根据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分成不同类型的光谱,它们各自反映出物质的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表1列出这些电磁波的波长,其所在区域的光谱名称,以及对应的运动形式。 红外光谱研究的内容涉及的是分子运动,因此称之为分子光谱。通常红外光谱系指2-25μ之间的吸收光谱,常用的为中红外区4000-650cm-1或4000-400cm-1。 这段波长范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在振

动运动的同时还存在转动运动。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得的图谱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合表现,即所谓振转光谱。 每一化合物都有其特有的光谱,因此使我们有可能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合物作出鉴别。 红外光谱所用的单位波长μ,波数cm-1。光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是λυ= C,式中λ为波长,υ为频率,C为光速(3×1010cm/s)。设υ为波数,其含义是单位长度(1cm)中所含的波的个数,并应具有以下关系:波数(cm-1)=104/波长(μ) 波长和波数都被用于表示红外光谱的吸收位置,即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目前倾向于普遍采用波数为单位,而在图谱上方标以对应的波长值。红外光谱图的纵坐标反映的是吸收强度,一般以透过率(T%)表示。 2、红外光谱的几种振动形式 主要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1)伸缩振动(υ) 沿着键轴方向伸或缩的振动,存在对称与非对称两种类型。它的吸收频率相对在高波数区。 (2)弯曲振动(δ) 包括面内、面外弯曲振动,变角振动,摇摆振动等。它的吸收频率相对在低波数区。 4000cm-1(高)400cm-1(低) 3、红外光谱吸收峰主要的几种类型 (1)基频峰:伸缩振动,弯曲振动产生的吸收峰均为基频峰。 (2)倍频峰:出现在基频峰波数二倍处。如基频为900cm-1,倍频为 1800cm-1。 4、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强度

第六章 红外光谱法

1.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的是:() (A)RCOF (B)RCOCl (C)RCOH (D)RCOR 2.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C上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A)溶液极性增加(B)诱导效应增加(C)分子间氢键的增加(D)易产生振动偶合 3.一种氯苯的红外谱图在900cm-1~690cm-1间无吸收带,它的可能结构为:() (A)对二氯苯(B)间三氯苯(C)六氯苯(D)四取代氯苯 4.CO2的平动、转动、振动的自由度分别为:() (A)324 (B)234 (C)342 (D)423 5.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为() A. 2, 3, 3 B. 3, 2, 8 C. 3, 2, 7 D. 2, 3, 7 6.分子式为C7H11N2OSCl的不饱和度Ω为:() (A)1 (B)2 (C)3 (D)4 7.下面四种气体无红外吸收光谱的为() (A)H2O (B)CO2(C)HCl (D)N2 8.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 可以用来()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 B. 确定 配位数; C. 研究化学位移; D. 研究溶剂效应. 9. 下列哪种方法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 ) A. 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 原子发射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C. 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 D.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10. 同时具有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的是:( ) A. O2对称伸缩振动 B.CO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C. H2O的弯曲振动 D. CS2的弯曲振动 11. 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者,必须是:( ) A:分子的偶极矩为零B:分子没有振动C:非极性分子D: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E:双原子分子 12 .试比较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 ) A: B: C: D: E: 13.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小的是:( ) A: B: C: D: E:

仪器分析之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2.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化学式: IR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3.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1)3500~31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2)3000~27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3)1900~165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1475~1300 cm-1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 4.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1) 3300~30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2) 1675~14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3) 1000~65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 1. Cl 2 (1) 0 (2) 1 (3) 2 (4) 3 2.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 4.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 ( ) (1)单质 (2)纯物质 (3)混合物 (4)任何

红外光谱分析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红外光谱分析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29)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A.玻璃 B.石英 C.卤化物晶体 D.有机玻璃 下一题 (2/29)单项选择题 第2题 醇羟基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为( )。 A.1000cm-1 B.2000~2500cm-1 C.2000cm-1 D.3600~3650cm-1 上一题下一题 (3/29)单项选择题 第3题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上一题下一题 (4/29)单项选择题 第4题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根据( )大小可粗略分为五级。 A.吸光度A B.透射比t C.波长λ D.波数ν 上一题下一题 (5/29)单项选择题 第5题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 )。 A.单质 B.纯物质 C.混合物 D.任何试样 上一题下一题 (6/29)单项选择题 第6题 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A.CH3—CHO B.CH3—CO—CH3 C.CH3—CHOH—CH3 D.CH3—O—CH2—CH3 上一题下一题 (7/29)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对高聚物多用( )法制样后再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A.薄膜 B.糊状 C.压片 D.混合 上一题下一题 (8/29)单项选择题 第8题 一般来说,( )具有拉曼活性。 A.分子的非对称性振动 B.分子的对称性振动 C.极性基团的振动 D.非极性基团的振动 上一题下一题 (9/29)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在红外光谱的光源中,下列( )波长是氩离子激光器最常用的激发线的波长。 A.285.2nm B.422.7nm C.488.0nm D.534.5nm 上一题下一题 (10/29)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若样品在空气中不稳定,在高温下容易升华,则红外样品的制备宜选用( )。 A.压片法 B.石蜡糊法 C.熔融成膜法 D.漫反射法 上一题下一题 (11/29)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液体池的间隔片常由( )材料制成,起着固定液体样品的作用。 A.氯化钠 B.溴化钾 C.聚四氟乙烯 D.金属制品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分子光谱是由于___B___而产生的。 A 电子的发射 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C 质子的运动 D 离子的运动 2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__B_____。 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 对测定影响不大 3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_____A__。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 B 确定配位数 C 研究化学位移 D 研究溶剂效应 4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多,能较方便地对单组分或多组分进行定量分析,但红外光谱法的灵敏度较低,尚不适于____B___的测定。 A 常量组分 B 微量组分 C 气体试样 D 固体和液体试样 5 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__A_。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和频区。 6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其中中红外区

波长为B______。 A 12820~4000cm-1 B 4000~200 cm-1 C 200~33 cm-1 D 33~10 cm-1 7 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C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8.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____A___。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 B. 确定配位数; C. 研究化学位移; D. 研究溶剂效应. 二填空题 1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具有共面性,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双键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因此,双键的红外吸收频率往___低_____波数方向移动。 2 在化合物R—C—H与R—C—F中,前者的C=O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的波数比后者的____低____;而在化合物R—C—R与R—C—NH2中,前者的C=O 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的波数比后者的______高__。 3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红(长)移______,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蓝(短)移______。 4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当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要使分子产生红外吸收,则要满足两个条件:(1)_____红外光辐射的频率与分子中某基团的震动频率相同 (2)_在震动的过程中,分子必须有偶极矩的改变 5红外光谱的强度与_______分子或基团的极性强弱______________成正比。

红外光谱习地的题目答案详解

红外光谱习题 一. 选择题 1.红外光谱是(AE ) A :分子光谱 B :原子光谱 C :吸光光谱 D :电子光谱 E :振动光谱 2.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ACE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E :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 3.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C ) 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 C :CO 2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E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 4.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D ) A:O H 2 B:2CO C:HCl D:2N 5 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必须是(D ) A:分子的偶极矩为零 B:分子没有振动 C:非极性分子 D: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 E:双原子分子 6.预测以下各个键的振动频率所落的区域,正确的是(ACD ) A:O-H伸缩振动数在4000~25001 -cm B:C-O 伸缩振动波数在2500~15001 -cm C:N-H 弯曲振动波数在4000~25001 -cm D:C-N 伸缩振动波数在1500~10001 -cm E:C ≡N 伸缩振动在1500~10001 -cm 7.下面给出五个化学键的力常数,如按简单双原子分子计算,则在红外光谱中波数最大者是(B ) A:乙烷中C-H 键,=k 5.1510?达因1 -?cm B: 乙炔中C-H 键, =k 5.9510?达因1 -?cm

C: 乙烷中C-C 键, =k 4.5510?达因1 -?cm D: CH 3C ≡N 中C ≡N 键, =k 17.5510?达因1 -?cm E:蚁醛中C=O 键, =k 12.3510?达因1 -?cm 8.基化合物中,当C=O 的一端接上电负性基团则(ACE ) A:羰基的双键性增强 B:羰基的双键性减小 C:羰基的共价键成分增加 D:羰基的极性键成分减小 E:使羰基的振动频率增大 9.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E ) A: B: C: D: E: 10.共轭效应使双键性质按下面哪一种形式改变(ABCD ) A:使双键电子密度下降 B:双键略有伸长 C:使双键的力常数变小 D.使振动频率减小 E:使吸收光电子的波数增加 11.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小的是(E ) A: B: C: D: E: 12.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 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D ) A: B: C: D: 13.两 个化合物(1) ,(2) 如用红外光谱鉴别,主要依 据的谱带是(C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

引言 近红外是指波长在780nm~2526nm范围内的光线,是人们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光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nm~1100nm)和长波(1100 nm~2526 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简称NIRS)分析技术是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对固体、液体、粉末状等有机物样品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等进行无损检测。它综合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数理统计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果,并使之融为一体,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如农业、石油、食品、生物化工、制药及临床医学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产品质量分析、在线检测、工艺控制等方面也获得了较大成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数据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样品体系,通过对光谱的适当处理,减弱和消除各种非目标因素对光谱的影响,净化谱图信息,为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奠定基础;二是近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稳定、可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并最终确定未知样品和对其定量。 1工作原理 近红外光谱区主要为含氢基团X-H(X=O,N,S,单健C,双健C,三健C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区,物质的近红外光谱是其各基团振动的倍频和合频的综合吸收表现,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因为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而不同的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不同,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载体。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被测物质在其近红外光谱区内的光学特性快速估测一项或多项化学成分含量。被测样品的光谱特征是多种组分的反射光谱的综合表现,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基于各组分最佳波长的选择,按照式(1)回归方程自动测定结果:组分含量=C0+C1(Dp)1+C2(Dp)2+…+Ck(Dp)k(1)式中:C0~k为多元线性回归系数;(Dp)1~k为各组分最佳波长的反射光密度值(D=-lgp,p为反射比)。该方程准确的反映了定标范围内一系列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常规测定法之间的标准偏差SE为:SE=[Σ(y-x)2/(n-1)]1/2(2)式中:x表示实验室常规法测定值,y表示近红外光 谱法测值,n为样品数。 2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仪器采集的原始光谱中除包含与样品组成有关的信息外,同时也包含来自各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噪音信号。这些噪音信号会对谱图信息产生干扰,有些情况下还非常严重,从而影响校正模型的建立和对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因此,光谱数据预处理主要解决光谱噪音的滤除、数据的筛选、光谱范围的优化及消除其他因素对数据信息的影响,为下步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的准确预测打下基础。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光谱数据的平滑、基线校正、求导、归一化处理等。 2.1数据平滑处理 信号平滑是消除噪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光谱含有的噪声为零均随机白噪声,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平滑处理常用方法有邻近点比较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均法等。 2.1.1邻近点比较法 对于许多干扰性的脉冲信号,将每一个数据点和它旁边邻近的数据点的

(完整版)红外吸收光谱法教案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点: 1.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2.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3.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 4.红外光谱的应用; 5.红外光谱仪. 学时安排:3学时 第一节概述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0.75 ~ 1000μ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

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 25μm ),远红外光区(25 ~ 1000μm)。 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2.5 ~ 25μm)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 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 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λ曲线或T~ 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λ(单位为μm),或波数(单位为cm-1)。 波长λ与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波数/cm-1=104/(λ / μm)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 ~ 400cm-1。 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红外光谱法答案详解

习题 1、下列两个化合物,C=O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出现在较高的波数区的是哪个为什么 答案: a(共轭效应)>b(空间位阻效应让共轭效应减小)。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丁二烯(1,3)均聚物的红外光谱图, 试指出它们的键结构。 3、有一化合物C7H8O,它出现以下位置的吸收峰:3040;3380;2940;1460;690;740;不出现以下位置吸收峰:1736;2720;1380;1182.试推断其结构式 作业 1、试述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何谓基团频率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3、仅考虑C=O受到的电子效应,在酸、醛、酯、酰卤和酰胺类化合物中,出现C=O伸缩振动频率的大小顺序应是怎样 4、从以下红外特征数据鉴别特定的苯取代衍生物C8H10: ①化合物A:吸收带在约790和695cm-1处。 ②化合物B:吸收带在约795cm-1处。 ③化合物C:吸收带在约740和690cm-1处。 ④化合物D:吸收带在约750cm-1处。 5、分别在95%乙醇和正已烷中测定2-戊酮的红外光谱,试预测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哪种溶剂中出现的较高为什么 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6H10O,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

试推断其结构式。 答案: μ=1+6-5=2说明可能是不饱和烃 3000以上无小尖峰,说明双键不在端碳上 1680-羰基1715连接双键导致共轭移到低波位 1618-碳碳双键 1461-CH- 1380、1360-分裂说明异丙基存在 1215、1175-双峰强度相仿验证双甲基在端碳 816-三取代呈链状 。 9.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8H14O3,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其结构式。 答案: μ=1+8-7=2 3000以上无小尖峰,1370峰没分裂,说明没有cc双键

红外光谱分析法习题含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一、简答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二、选择题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晶体在 4000~ 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 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A I B II C III D IV 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18 B 12 C 30 D 31 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 ) A(1)最强 B (2)最强 C (3)最强 D 强度相同 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 H2O B CO 2 C HCl D N2 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A 水溶液 B 含游离水 C 含结晶水 D 不含水 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A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D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 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 A C-H B N-H C O-H D F-H 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A C-C > C-N > C-O 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 D C-O > C-N > C-C 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