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docx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docx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docx

s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大田六中林兴和

教学内容

《细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二节。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呈现,首先介绍细菌和真菌的

分布,从能够看见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让学生先对细菌和真菌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分别介绍细

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这样编写也有利于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去认识细菌和真菌。细菌这节课以细菌的

主要特征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营养、生殖,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进一

步揭开细菌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同时,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密切相关,通过巴斯德实验,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认识到科学的

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本节课内容是上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延续与深入,学好本节

课内容还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微生物(真菌等)和生物多样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

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学情分析

我校已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多年,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还学会初步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因而在本节课的教

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细菌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学

生对细菌熟悉是因为生活中食物腐败等现象学生处处可见,细菌引起的多种多样疾病学生也是耳闻目睹

的,况且在七年级还学习过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说学生对细菌陌生是由于学生从未看到过细菌

的真面目,对细菌怀有一种神秘感。因而学生对学习既熟悉又陌生的细菌的主要特征有着较深厚的兴趣。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营养特点,因此,可引导学生通过与动植物

细胞的比较,来认识细菌的结构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

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和导学纲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习方式,变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着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

讨论、分析、总结等方法手段,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等知识,达到突出重点,突

s

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本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

得到发展。

教法设计

直观教学法、推理法、比较法、观察法、指导阅读法

学法设计

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资源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PPT 课件、米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在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

方式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通过细菌的生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3.细菌的生殖特点

教学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3.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s

4.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

察手上的细菌

教师展示导学纲

步步深入探索新知要,指导学生阅读。

播放视频材料

教师展示实物大米

和课件,指导学生

观察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识

图,课件展示图片、

导学纲要。

教师播放视频材

料,展示导学纲要。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谈本节的收获与困惑,展示一首打油诗,链结生活。

评价展示达标练习。

学生观察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细菌的发现”

学生观察,探究“细

菌的形态”

学生观察,小组合作探究

“细菌的结构与营养”

学生观看,围绕导学纲要小组

合作探究“细菌的生殖”

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学生完成达标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在上节课学习中,我们知道在观察自己的双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到处分布着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请伸出你们的双手,认真仔细

s

观察手上有没有细菌?带领学生观察。

提出: 1. 从上节课学习里我们知道,

我们手上肯定有细菌,可是在刚才的观

察中为什么看不到呢?

2.细菌被谁发现?细菌从哪里来的?

细菌有什么特点呢?那么大家想不想去

探秘它呢?

活动:引导学生依据导学纲要小组合

作阅读教材P58-59“细菌的发现”。一、细菌导学纲要:

的发现 1. 谁发现了细菌?他借助什么发现

的?这个故事让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

新的认识?

2. 谁最先发现细菌的来源( 证实了细

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由原来细菌产生

的)?他用什么方法发现的?这个故事

让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3. 巴斯德除了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

生的,是由原来细菌产生的外,还作出

了哪些贡献?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活动:组织学生对导学纲要的问题进

行讨论交流。期间播放“鹅颈瓶实验”

视频

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活动: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小,

学生观察一粒米粒的大小

讲述:大约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二、细菌的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大小形态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这

就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菌,

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不同形态吗?

总结归纳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

的细菌(肺炎双球菌、乳酸杆菌、大肠

细菌和真菌;手上有

细菌;

细菌太小,肉眼看不

阅读教材P58-59

思考、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

观察思考,感受细菌

的大小,明确细菌个体

十分微小,要借助高倍

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

察才能观察到它。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细

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

形、螺旋形,并能确定细

菌的命名 )

认识与身体健康有关

1.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

力和语言这能力。

2.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

史,使学生认同科学发现

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

关;科学新发现离不开缜

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与能力

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

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

的细菌知识有较直观的认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

图形,总结归纳知识的能

3.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

系。生物来源于现实生物,

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s

杆菌、霍乱弧菌)。的几种常见细菌和知识背景密切相联,让

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和理

解生物。

指导学生阅读P60,认识细菌的结构

课件展示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引导

学生指认相关结构的名称( 对特殊结构三、细菌的荚膜、鞭毛,强调说明不是所有细菌都结构和营有的 )。

养方式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引导学习小组共同回忆动植物细胞各部

分结构,并进行交流。

动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

的结构

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前印发的植物

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比较表(如下)植

物动物细菌

细胞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是否成形)

叶绿体

组织学生交流

展示导学纲要,小组讨论交流

导学纲要:

1.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

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2.在结构组成上,细菌与动物细胞相

1.提高学生观察、解读阅读、观察 P60细菌图形的能力 , 强化学生图

结构示意图、交流文分析能力

2. 通过新旧知识的迁

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

的能力。

3.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

自主观察对比,主动获取

知识

4. 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

方式,提高学生逻辑推理

能力。

5. 通过对三类细胞的比

较和有关问题的讨论交

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

交流,增强合作学习的意

识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通过对三者结构的

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

式,并进行交流。

明确细菌由细胞构

成,所有的细菌都是单

细胞生物

分组讨论细菌结构

特点,回忆植物细胞的

结构,并完成植物细胞

和细菌细胞结构比较表

格。

s

比,细菌没有什么结构?

3. 在结构组成上,细菌与植物细胞相

比,细菌没有什么结构?

4.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

式是自养的还是异养的?

组织学生交流

活动:引导学生依据导学纲要,观看观看视频,掌握细菌 1. 通过动态的视频,给

四、细菌的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的分裂生殖。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

生殖击,体会到细菌繁殖速度

小组成员合作进行计是非常惊人的,感知细菌

算,通过视频展示和计的分裂生殖。

算了解细菌繁殖的速度 2. 用视频展示细菌的生

和惊人的数量。并对搞殖,变静态为动态,变抽

好卫生进行感悟、讨论、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细菌的生殖交流。兴趣,也有利于难点的突导学纲要:破。

1. 细菌的生殖方式? 3. 提高学生的处理信息

小组合作完成“技能训练”,即:能力和计算能力,加强理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 个细菌,细菌论联系实际,提醒学生养

的繁殖速度按每 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健

没有洗手的情况下, 4 小时后你手上的细康生活方式从课堂落实到

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进

什么启示?行情感教育。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

欲言。

讲述几种极端条件下的细菌聆听教师讲述,形成 1. 通过两个事例巧妙地

1.1979 年在深海火山口富含营养物质疑问、思考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为

的边缘发现的细菌,它们除了承受足以观看视频,了解芽引导学生探索芽孢的知识五、细菌的

休眠体—将潜艇压成薄煎饼的大气压外,还经受孢形成过程和作用留下悬念,同时也能拓宽

住超过水沸点的高温考验。学生视野。

芽孢

2. 2003 年在阿塔卡马沙漠的土壤发 2. 用视频展示芽孢形

讨论、交流,升华对

现一种球菌能够经受住寒冷、真空、干细菌的生殖和芽孢的作成过程和作用,变静态为

旱和辐射考验的细菌。用等的理解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增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是如何在极度恶强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

s

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

播放视频:芽孢形成过程和作用

指导阅读P61

讲解:杀灭细菌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温灭菌的主要目的

是杀死细菌的芽孢。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细菌有哪些特点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升使它分布广泛?

华引导学生谈本节的收获与困惑,主要学生谈收获与困惑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拓展延伸:

1. 哪个季节食物最容易腐败?为了防

止食物腐败,你的家人是如何做的呢?

2.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把口腔或鼻腔

内的液滴喷出 2 米以外。联系以前学过

的知识,想一想这会对他人带来什么危

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展示:

细菌形态球杆螺,基本结构壁质膜;

个体微小单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

特殊结构要知道,鞭毛芽孢与荚膜;

生殖方式是分裂,营养方式异养多,

谈菌色变不应有,益多弊少莫记错。

展示:达标练习(见本表后)完成达标练习

评价P612课后完成

布置作业习兴趣,对难点的突破有利。

3.将生物课堂教学回归

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生

活中常用高温蒸煮法消毒

的原因。

1.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

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生对本节知识有系

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

识归纳能力

3.通过链接生活,积极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所

学知识在与实践中得以升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教育。

4.以一首打油诗结束本课,给人带来一种精炼、深刻,诗句的最后一句“谈菌

色变不应有,益多弊少莫记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下

一章“细菌和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埋下

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下

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探

索的欲望。

检测教学效果

巩固教学效果

s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 . 虎克:细菌的发现者

2.巴斯德:细菌来历的发现者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

3.营养方式: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1.分裂生殖

2.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教学反思:

1.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方法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多种能力。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等知识,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跟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感觉生物学就在身边,不再遥远。

当然,在这次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内容呈现较快,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做笔记,易造成学生将来复习困难等。今后要继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完善,更富有成效。

附:达标练习

1.细菌的发现者是()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A.个体是单细胞的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芽孢是细菌的()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s

4 .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例如能引发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________________ ,大肠杆菌呈________________ ,小螺菌呈 ________________ 。

5.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1)细菌的个体 ________________ ,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 ________________ 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眠体 ________________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

环境中,又能萌发成 ________________ 。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5-1-1细菌导学案冀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5-1-1细菌导学案冀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题第一节《细菌》 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列举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菌,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练习提高 使用说明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与评价 学习过程 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土壤、空气、水里,乃至人和动物的体 表、体内都有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0万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要借助显微镜 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二、 自学指导: 观察形态各异的细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 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的形态 细菌一般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 是、和形。 2、细菌的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 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细菌共有的结 构:、、、。 有些细菌具有保护作用的和运动作用的。有些细菌可以形成,是细菌抵抗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的休眠体,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发育成细菌个体 3、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一般不含,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包括腐生和寄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而生活的叫做,如:乳酸杆菌等。从活的动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的叫做,如:肺炎双球菌等。少数细菌含有,能进行,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如:蓝细菌。 4、有的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呼吸,叫细菌,如枯草杆菌等,有的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呼吸,叫细菌,如甲烷菌等。 5、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每20-3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后代个体呈2n指数增长,繁殖速度相当快。

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收藏起来。 2、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拿出自制教具细菌)你们猜猜它是谁? 师:其实他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 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藏到哪里去了? 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他赶出去? 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末把它赶出去的? 师:洗手能赶跑细菌,你们会洗手吗?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3、主题升华 师:其实,细菌宝宝不止躲在指甲里,他还会藏在别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会藏在哪里? 师:你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细菌藏的地方,那我们怎末才能赶出去呢? 小结:细菌会藏在身上,衣服上,头发里,手上,脚上,肚子里,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4、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安全区,只要进入安全区就算安全。选择一名幼儿做“带菌者”其他人散立场中。老师发布命令后“带菌者”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轻拍身体部位,被拍到的人就变成“带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细菌》导学案1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新知梳理 一、细菌的发现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的能放大倍的显微镜,从而发现了细菌。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造成的。 3、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还发现了菌、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及防止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 (1)细菌的个体十分,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形态一般有三种:、和。 (3)一个细菌是个细胞。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的。 2、结构: (1)基本结构: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具有、、、等。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有些细菌生有。 (3)细菌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细菌只有,却没有。细菌有,却没有。 三、细菌的生殖 1、生殖方式:细菌靠进行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2、细菌和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合作探究 1、巴斯德所做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 A.细菌是由有机物自己产生的 B.细菌是由有机物的某些物质进化而来的 C.使有机物腐败的细菌原来已经存在,并可以由空气传播 D.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B.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细菌的具体非常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在一起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D.有些细菌有鞭毛,有些细菌有荚膜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肺部后,少量的细菌形成大量的菌群,导致人体表现出病症,这一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A.芽孢产生的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细胞生长 课时作业

第二节 细菌 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教师寄语: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 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水平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升逻辑推理水平。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 切相关。 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的发现: (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 (2)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 2、细菌的形态、结构: ⑴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⑵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⑶你能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吗?请说出你的根据。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别?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水煮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下列哪项作为标准() A. 球菌 B. 芽孢 C. 螺旋菌 D. 杆菌 2.(2010韶关,37)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海带 B.细菌 C.酵母菌 D.艾滋病病毒 3.在公共场合咳嗽或打喷嚏时,口腔或鼻腔的液滴喷出2米以外,对他人最大的危害是()A.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对他人不礼貌,影响他人。 B. 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容易溅到别人身上。 C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中的细菌等微小生物会随着水分的蒸发四处散布,威胁他人健康。 D.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 软腐病细菌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二)非选择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准确,准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3)细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2.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2《细菌》导学案3(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细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问题导学】 探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_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中都有、、 等结构,但没有 _____。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分析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3)你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有哪几种? 4.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 [1],[2],[3], [4],[5],[6]。

探点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营腐生生活的如________,营寄生生活的如________。 2.繁殖方式:________繁殖。分裂时,首先进行________的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________,形成________子细胞。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________,它是一个椭圆形的________,非生殖结构,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________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3.芽孢是不是生殖细胞? 探点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大多数细菌是有____________(填“益”或“害”)的,如放线菌能产生 ________,利用这个特点,医学上将其制成抗生素药品,如________、________等,用于消炎灭菌。 2.有害方面:痢疾杆菌使人患________,肺炎双球菌使人患________等。 【反馈检测】 1.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分裂一次只需() A.2~3分钟 B.2—3小时 C.20~30分钟 D.2—3天 2.某些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养料,这叫() A.自养 B.自生 C.腐生 D.寄生 3.一个细菌芽孢萌发后,可以形成() A.一个细菌 B.两个细菌 C.四个细菌 D.多个细菌 4.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害,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5.下列现象中是寄生细菌起作用的是() A.制造泡菜 B.尸体分解 C.蔬菜腐烂 D.人患肺炎 6.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双球菌 7.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教案

细菌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描 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 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 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 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教法设想1.直观教学法:通过 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

取知识。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学法指导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 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细菌的 发现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 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生物 选一 专题一 导学案(附答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内容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细菌 教学设计 (1)

《细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 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

细菌导学案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生物导学案 课题:细菌(1课时) 班级: 姓名:主编人: 学科组长审核: 教研组长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细菌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并能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比较? 2.细菌是怎样进行生殖 - 2 -

【当堂反馈】(5min)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草履虫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A 球菌 B 杆菌 C 螺旋菌 D 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7.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菌的【】_____________内没有叶绿体等结构,说明一般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细菌。 - 2 -

《细菌》教学设计(人教版)

《细菌》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前教师应准备有关细菌的相关资料,以介绍细菌的发现史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在讲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要引导学生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同时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存繁殖方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进一步使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 1. 教学重点: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细菌的生殖方式上来理解为什么细菌能够广泛分布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观察法、归纳法、阅读理解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2用到了,有玻片标本、模型、实物。能使他们轻松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之在快乐中学习,使之感觉到学习快乐,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让学生有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这样他们也会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 3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

细菌教学设计教案

细菌教学设计教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 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

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 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巴斯德实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 的思维和精细的实践的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 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 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2《细菌》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细菌 【温馨提示】 生命是伟大的,哪怕是你看不见的细菌亦是如此。 【导入新课】 微小的生命无处不在,它们随时会与你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细菌,你的看似干净的手指上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啊,想了解它们吗?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展示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 阅读教材第110页,结合教材上的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2.小组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二、细菌的结构 阅读教材第111页并观察细胞结构模式图,识记各结构名称。回答以下问题: 各种细菌都是由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构成,但都没有。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阅读教材第111——112页并观图理解后回答问题: 1.从细菌结构上看,大多数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营腐生生活,如,或营寄生生活,如。

2.细菌的繁殖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分裂时首先,然后,形成两个。 3.当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形成一个椭圆型的休眠体,叫。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个芽孢,一个芽孢也只能形成个细菌。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112-113页并回答问题: 1. 能使人得结核病,使人得肺炎。能使人得细菌性痢疾,能使食物腐败。 2.小组讨论,交流,得结论: 为什么罐头食品、腌肉、腊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而食物在夏秋季节会很快腐败?探讨日常生活中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哪一项结构属于所有细菌都具备的() A.鞭毛 B.荚膜 C.形成的细胞核 D.未成型的细胞核 2.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变质,食品在冰箱内一段时间不变质,主要原因是在冰箱这环境中()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是() A.乳酸细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棒状杆菌

细菌学案1_1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运用比较的方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第二部分:课堂环节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学指导:围绕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中自学探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58?P61,独立思考探疑, 备好问题,准备合作讨论。注:无法解决问题要用红笔标注。 学习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阅读课本P58---59 “细菌的发现”,完成1、2、3题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 _______________ 发现了细菌。 2、法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 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造成的

3、巴斯德还发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 拓展反思:读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及巴斯德实验过程” 你对科学的发 现有什么新认识? 学习任务二:描述细菌的形态 1、结合课件,对照课本彩图,认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且描述出细 菌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1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才能观察到。 (2)、细菌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不同形态。有些细 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所以说 细菌都是______________ 的。(单细胞或多细胞) 2、观察课本p60 “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教材中出现的讨论题。 细菌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不同的是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 ____________ ,有些细菌 有_______ 。 3、说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细菌结构并注意比较它们结构异同。 细菌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 有______________ 。 细菌有细胞壁,但没有____________ 。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

细菌的教学设计.doc

细菌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1.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 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3. 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挂图 2.学生准备有关细菌发现的材料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介绍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

的科学院院士。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学生: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 细菌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细菌学案() 人教新课 标版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 发现了细菌;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 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 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 、 、 三种。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 、只有DNA,没有 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 、 。细菌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 生活。 3、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在生长发育过程的后期,个体

增厚,形成对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的 ,叫 。学习过程设计:(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极微小的生物。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了细菌的存在。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微生物之父之称。他做了许多实验 了细菌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是 实验。在巴斯德严格的实验面前,细菌的 说不攻自破。巴斯德还发现了 、 (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以及防止 的方法。 (二)细菌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1)大小:细菌个体 。要看清细菌,要用 显微镜或 才能观察到。(2)形状: 、

。 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 、 、 和没有成形的 。特殊结构:鞭毛(可以帮助细菌 ) 荚膜(对细菌起着一定的 作用) 3、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细胞内没有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 。腐生细菌:(生态系统的 者)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从中吸取有机物。寄生细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从中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三)细菌的生殖 1、分裂生殖 2、计算细菌的数目的方法:新的数目=原来的数目2n。(n 代表的是分裂的次数,不是时间) 3、芽孢:不是生殖细胞,与生殖无关。它是细菌的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

细菌学案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设计人: 宁阳二十四中侯成霞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运用比较的方法,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习重点和难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杆菌、螺旋菌、球菌的形态 2、列举你所知道的细菌 3、师述:你知道这些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1、自学教材p58---59,思考:巴斯得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思考题 3、拓展反思:读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及巴斯德实验过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认识?学习任务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结合课件,对照课本彩图,认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且描述出细菌有哪些不同的形态。 2、观察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并思考教材中出现的讨论题。 3、观看课件展示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细菌结构图”并注意比较它们结构异同。 4、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5、拓展反思: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描述细菌的生殖方式 1、自学课本p61,结合插图,描述细菌的生殖特点。展示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叙述细菌的生殖特点及对芽孢的认识。 3、拓展反思:完成p60“技能训练”并交流 三、尝试应用: 小组讨论交流练习题1、2、3题 四、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出“细菌的主要特征”。小组内交流) 五、诊断评价: 1、选择题: (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需要借助()才能观察到 A低倍放大镜 B 高倍放大镜 C显微镜的低掊镜 D 显微镜的高倍镜 (2)在罐头的制作过程中,把罐头密封加热,这与罐头能比较长时间地保存而不腐败变质是密切相关的,其原因在于() A密封罐内缺氧,内部细菌无法繁殖 B 高温能将细菌杀死 C由于密封,外界细菌不能进入 D B和C两项因素的结果 (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押宝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押宝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差

初中生物_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细菌》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第五单元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着重为了介绍除七年级上、下册学习了的植物、人之外的动物和微生物,而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是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习动植物和人等生物不同,了解细菌更有利于从微观领域去了解生物世界,体会生物界的丰富多样,为第六单元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进而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细菌细胞的结构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3.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4.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想管你知识。与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始终做到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在师生共同探究下,使重点得以彰显,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设疑导入】导入破伤风视屏,同时提示学生自习观观看视屏回答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使人患破上风的微生物属于细菌还是真菌?它所需要的特定条件是什么? 生:是细菌。 教师:你还知道细菌的那些知识? 生: 【出示课题】

初中生物《细菌(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 一、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在第四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并为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这样编写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察方法,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在前一节课已看见了细菌的菌落,对于生活中只闻其名,不谋其面的细菌迫切想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若向学生提出“想不想亲自看看细菌的形态”,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片来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识图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其次个 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 2、思路设计: 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