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 测试卷( 含答案)

2020年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 测试卷( 含答案)
2020年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 测试卷( 含答案)

第四章测试卷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小,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2.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图4-1

3. 一场罕见的狂风、暴雨、冰雹突袭了美国中南部城市俄克拉荷马城,冰雹如垒球大小(如图4-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冰雹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 冰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C. 放在手中的冰雹,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 放在手中的冰雹,吸热后会慢慢蒸发

4. 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物理疗法的依据是( D)

A. 酒精有消毒作用

B. 酒精有刺激出汗的作用

C. 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D. 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

5.

图4-2

如图4-2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的熔点是48 ℃,乙没有熔点

B. 甲在ab段不吸热

C. 甲在第2 min时是液态

D. 甲是蜡烛,乙是海波

6.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会因温度过高而被烧坏,在火箭头部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就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C)

A. 特殊材料熔化及汽化时温度降低

B. 特殊材料在熔化及汽化时能放热

C. 特殊材料在熔化及汽化时能吸热

D. 特殊材料的熔点非常高

7. 采用冷冻法可以把水和酒精从它们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若冰的熔点为0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将混合液降温直到产生冰晶,首先分离出来的晶体及其原因是( B)

A. 冰,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低

B. 冰,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高

C. 酒精,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高

D. 酒精,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低

8. 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更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C)

A. 油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多

B. 油滴的体积比水滴的体积要大得多

C.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D. 油的凝固点小于水的凝固点

9.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D)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 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 ℃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10.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A. 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吸热

D. 夏天,人们用棉被把冰棒盖上,这是为了防止冰棒吸热而熔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图4-3

11.如图4-3所示,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2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6℃;图丙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7℃.

12.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2)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要吸热(填“吸热”或“放热”).

(3)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热(填“冷”或“热”)水管.

13. 小丽在玻璃杯中倒入37 ℃左右的温水,将家中的体温计和寒暑表插入杯中,待示数稳定后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此时,寒暑表的示数将下降,体温计的示数将不变.当水温等于室温,电风扇停止工作后,将寒暑表从水中取出,其示数将先减小后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14. 清晨,树叶上挂有很多露珠,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透过露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树叶放大的“叶脉”,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看到的“叶脉”是虚(填“实”或“虚”)像.

15.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或甲苯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酒精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

图4-4

16. 如图4-4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乙物质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6min. 固体乙第6 min的状态是固液共存.

17. 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我们美丽的库尔勒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负4.7摄氏度.

18. 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会择机实施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三、实验题(本大题4小题,共24分)

19. (6分)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图4-5

(1)在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甲(填“甲”或“乙”).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4-5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两种物质中非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略.

(2)晶体的熔点为78℃.

(3)晶体在77 ℃时,它处于固(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0. (8分)图4-6甲是小敏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图4-6

图4-7

(1)实验中小红同学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观察读数,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低(填“低”或“高”).

(2)图4-6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97℃.

(3)小敏小组中的两位同学用相同的火力,做了两次实验,绘制成了图4-6丙中a、b 两条图线,则a、b图线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4)分析图4-6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小敏小组中的小浩准备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沸腾,如图4-6丁所示,你认为试管内的水不会(填“会”或“不会”)沸腾,这个“水沸腾”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合理(填“更完善”或“不合理”).

(6)实验中,小敏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中,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大小变化的情况不同,则图4-7中的乙图(填“甲”或“乙”)是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的情况示意图.

21. (4分)知道了一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昕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昕的猜想是否正确.

图4-8

图4-9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液体的温度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4-8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甲、乙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小昕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4-9所示.据此,你认为小昕的猜想正确.

22. (6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有“-2~102 ℃”和“-20~102 ℃”的温度计,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 ℃,便于积雪熔化.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23. (4分)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图4-10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4-10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图略.

(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26.5 ℃.

(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B.

A. 人体正常体温是39 ℃

B.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C. 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

24. (6分)某同学没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4-11所示,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内的轻活塞封闭了一部分空气,活塞与玻璃管紧密接触不漏气,活塞可在玻璃管内上下滑动.

图4-11

(1)此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标定刻度时,将温度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活塞的位置应标0℃;将温度计从冰水混合物转移到沸水中,活塞将向上(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活塞移动过程中,玻璃管内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后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增大玻璃管内活塞封闭的空气的质量,则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 (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2)小华由短文猜出霜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润和温度低于0 ℃.

(3)小明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电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 你认为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度环境.

图4-12

26.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暖冬是指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气候平均值.气温异常会打乱动植物的作息,图4-12是一只因气温太高而无法冬眠的刺猬,由于生物钟被打乱,它身上的刺几乎掉光.

材料二: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1)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2)列举一个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干旱、洪灾等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3)列举一条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绿色出行,杜绝滥砍滥伐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20.8.68.6.202017:0117:01:44Aug-2017:01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0年8月6日星期四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17:018.6.202017:018.6.202017:0117:01:448.6.202017:018.6.2020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6.20208.6.202017:0117:0117:01:4417:01:44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Thursday, August 6,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6, 20208/6/2020 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5时1分5时1分6-Aug-208.6.2020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