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精品

最新-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精品

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县产业化扶贫示范县典型材料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关于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的典型材料2019年12月县地处流域,辖?镇?乡?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贫困村个,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

多年来在各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出产业来,农业长出工业来?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新路子。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多年来,县坚持产业化扶贫不动摇,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县扶贫鸭业有限公司、县鸭品有限公司、县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个扶贫肉鸭养殖小区,鸭棚建设面积2710235,肉鸭存栏能力120万只;依托扶贫政策撬动民资,建成单个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扶贫奶牛养殖小区14个,存栏12000余头,日产鲜奶近100吨;成功引进食品有限公司和世农种苗有2限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

扶持带动全县36个贫困村6200余户贫困户从事肉鸭、奶牛、蔬菜产业,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2019年全县又新建单个存栏800头以上扶贫奶牛养殖小区3个、日屠宰4万只肉鸭加工厂一个,扩建日屠宰4万只肉鸭加工厂一个,可带动近3000余贫困户从事奶牛、肉鸭养殖产业,有效推进了全县肉鸭、奶牛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得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并确定了符合农民种养习惯,有一定基础的奶牛、肉鸭、蔬菜作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三大主导产业。

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个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个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材 料 篇一: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新时期怎样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更富有成效,我认为,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核心,注重两个环境,抓好三个培育,实现四个结合。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开发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贫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

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包括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二、注重两个环境:就是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注重使贫民脱离本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总的看来,农村贫困地区只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区域欠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等硬环境,以及与此相关产生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落后的软环境。因此,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必须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等问题。同时,也要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软环境,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反贫困、反返贫能力。 另一方面,不少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其恶劣环境是很难改变的。这些地方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实现小康目标十分艰巨。目前我国2000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居住在山区的占51%,有76%的贫困群体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种环境也使得贫困人口素质很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一: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男,生于19**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 二、摸准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村位于****、**、**、**、**五镇乡最边沿接壤处。全村现有农户447户,农业人口1617人,耕地面积1535亩,林地3200亩,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8户,贫困人口307人。2014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准扶贫户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脱贫96户,脱贫人口300人,剩余2户7人预计在今年实现脱贫。该村主要农户都生活、生产在观绿山中部,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组合拳 (一)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1、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5年7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群众13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二)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蓝色火焰架起了暖心桥。为满足当地群众希望使用天然气的迫切愿望,他说服总公司投入32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至**天然气双向输气管道。对输气管道沿线的贫困群众天然气安装实施了部分减免土建费用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新安装了150余户,共减免土建费用12万余元。 2、新建辣椒产业园推进产业发展。为推进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微小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他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九十二多万元,成功将原已荒废的元宝山建设成为62亩左右

xx镇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经验材料

x镇x村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x年x月x日) 一、基本情况 x镇x村紧临机场高速,距离x市区x公里。有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农业人口x人,耕地总面积x亩,其中水地x亩,旱地x亩,人均耕地亩。党总支部下设x个党支部,现有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名。x 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截止目前,未脱贫x户x 人,贫困发生率%。 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工作,x村初步形成了以劳务输转和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至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x户x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x年的%下降到x年的%。 二、主要典型经验 (一)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自x年以来,我村共投资两千余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是加快推进x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括在新农村游园园路广场铺装透水砖x㎡;在新农村戏台前空地建设景观喷水池x个;建设假山x座,塑山,高xm,长xm,宽;在村委会旁建设x㎡农博馆一座(底面积x㎡,两层);在

七社建设x㎡健身广场一个;建设仿古廊架x㎡;在一、七社沿街建设文化景墙x组(xm);在新农村游园园路设置花园式围栏xm;改造x村进村拱门;配套绿化工程:绿化面积x㎡;场地平整x㎡。二是在x村新农村排洪道项目,包括在x村新农村东侧,沿山脚修建长x米的排洪渠道。三是对x村村庄道路、户外道路、大三沟进行综合治理。四是x村自来水入户项目,即为x村x户村民修建水井安全检查阀井,铺设管道,安装智能水表。五是x渠道衬砌项目投资万,在x沟、大三沟衬砌渠道x米。通过上述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流转土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 x年,x村借助“省门第一道”契机,流转土地x亩,租金x万元,租期x年,有效解决了我村撂荒地和低产地问题,另外解决了我村部分人员的务工问题。x年,我村鼓励在外发家致富的年轻人才回乡创业,继续流转土地x亩用于蔬菜种植,更好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村通过一部分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充分发挥领路人作用,带领x村村民发展x 村现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商、农民微商等新商业模式,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自身发展能力以及“卖难”和“贱卖”等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三)推进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严”字当头助推驻村工作再起航——**区**街道确保驻村工作换挡不掉速近期,**街道结合各村实际积极选派了新一轮驻村干部,为进一步保持持续、有序和顺利开展,**以“严”字当头,确保驻村工作不因换人而断档,帮扶能持续有效开展。严格驻村交接规范化,确保驻村无“烂尾”。为防止因驻村干部队伍变化而导致的工作脱节问题,各驻村干部按照交接轮换要求,列出详细的移交清单,对过去经手办理的有关文件进行认真清理,该退要退还,未办理完结的文件以及重要文件要进行列表,与新任驻村干部做好交接工作。各驻村工作队对开展以来下发的相关文件、学习资料以及民情民意日志、开会记录等资料进行清查归档。对于有项目的驻村工作队,把项目资金、实施情况和相关资料交接清楚;工作队上报以及准备上报的项目,将项目资料整理好交给新任人员,做到驻村开展以来所有项目都能持续发挥作用。移交清单在村“两委”班子的有效监督下现场移交,使交接工作做到了规范、齐全、有序,为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顺利有序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严格管理考核责任化,确保驻村不掉链。为解决驻村干部留下不安心的问题,**街道为驻村干部安排好住宿,为他们准备必要的生活物品、工作用具,并按需给予适当的补助,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在确保驻村干部生活保障前提下,让他们安心沉到基层、吃住到村、联系到户,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前任驻村工作队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

献意识。该街道加大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力度,定期抽查驻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全方位了解群众对驻村干部的认识度、工作认同度和服务水平赏识度,对驻村工作不扎实及“走读干部”,记入驻村干部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全年考核、评选先进的依据。同时,每月召开驻村干部、村干部会议,要求驻村干部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本月内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情况,并形成汇报材料,重点汇报自身学习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通过汇报的形势,使各驻村干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以此来激发驻村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感,加强纪律性。严格帮扶措施精细化,确保驻村出成效。 一是驻村干部进村后,认真开展“一宣四帮”,通过集体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对村人口、耕地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走访中,要求驻村干部逐户走访,填写户情调查表,从饮水、行路、用电、上学等方面,对农民群众最需要、最期盼、最渴望解决的实际困难进行详细询问,彻底摸清了群众所想、所盼、所愿; 二是以“精准扶贫”为抓手,闯出精准帮扶新要求。明确精准帮带对象,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因户施策,缺啥补啥,动态管理,避免盲目帮扶,把资金安排到户、到人、到具体项目,并逐户建档立卡,真正把帮带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使农户走上可持续致富之路; 三是完善民心党建信息管理系统。按照“鼠标一点、民情尽显”的要求,各驻村小组以村为单位建立了民情信息点,实现了一户一页、一事一表、一组一册、一村一档,建立了“民情大数据”,使新任驻村干部上任后能快速、精准地掌握村组、农户情况,明确帮扶措施,制定工作计划,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各驻村小组以村民组为单

扶贫经验交流材料8篇

扶贫经验交流材料8篇 【篇一】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xx市始终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关键举措,全力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项目资金强基、科技兴农兴业服务四大工程,呈现了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一是不断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和养殖业“千百十”工程,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进一步做实年度产业发展扶持规划、细化精准到户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精心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培育以富硒茶叶、优质肉牛、特色水果、旧院黑鸡为主导的长远致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富硒马铃薯、高山蔬菜、板角山羊、旧院黑鸡、生猪、蜂桶中蜂等短期能增收的特色产业。在达陕高速公路沿线新发展茶叶产业示范带,以旧院片区为中心发展旧院黑鸡500万只,以蜂桶乡为核心发展蜂桶中蜂3万群,在中高山乡镇发展中药材3万亩。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五小”庭院经济,制定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主动通过“蔬菜篱笆园+N”模式,实现就地持续稳定增收。全市11659户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投入补助资金3400万元,确保产业精准到村到户。三是全市积极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优良环境,同时,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增加就业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致富。xx富硒茶叶、老腊肉、红豆腐、蜂蜜等大巴山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四是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狠抓旅游扶贫示范创建、产品开发带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八台山—龙潭河“龙头景区”,科学推进黑宝山、烟霞山、鱼泉山等重点景区综合开发,全力推进太平镇牛卯坪村旅游扶贫示范引领村建设,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配套发展农业产业,打响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产业发展。针对当前贫困村、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的现状,坚持“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精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发展,积极探索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所有贫困村主导产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让80%以上贫困户通过主体带动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二是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助推产业发展。创新“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专合服务、金融支持”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政策,多方撬动业主投入、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发展。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财政周转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联合组建股份合作社发展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入园务工等方式,让贫困户与产业基地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分享产业发展利益,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2017年,扶持发展农民专合社102家、家庭农场132个,培育省级示范

单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经验特色典型交流材料

单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经验特色典型交流材料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中心帮扶工作作简要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筑牢帮扶村组织堡垒。一是调遣精兵驻村帮扶。分别选派具有研究生、本科学历X 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平均年龄在X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充实村两委班子力量。认真研判村两委班子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能人”充实到班子中,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抓党员队伍发展,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动作用。培训先后培养返乡农民工党员X人、后备干部X人、“致富带头人”X人。三是严格落实驻村制度。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工作机制,中心党支部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保障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压紧压实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视产业为最根本途径,千方百计助农致富增收。一是动态开展产业补短。有针对性地对产业薄弱户进行了产业补短,今年产业补短现场会上,发放鸡苗X余只、翠冠梨树苗X株,受益群众X余人次,弥补了疫情损失。二是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奖补基金”X万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以奖代补”,支持贫困户建起“一户

一园一产业”。三是积极组织产业培训。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到产业大户或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邀请县内外专家或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两村共建猕猴桃X亩、核桃X亩、中药材X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X户、家禽养殖大户X户。同时,通过干部捐一点、单位筹一点的方式,建起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共建杭白菊产业园X亩、翠冠梨产业园X余亩,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X元以上。 (三)视项目为最强力引擎,想方设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协调资金X万元改造村级阵地,建起标准的卫生室、文化室,捐赠X万元办公设施设备,办起“农民夜校”。二是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交通等项目资金X 余万元,加宽通村公路X.X公里,硬化组道路和联网路X公里,建便民桥X座,捐赠价值X万元的防护栏设备,村组道路硬化率达X%。并积极协调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土地整理、民政救助等资金,让全体贫困户“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四)扶贫扶志树典型立榜样,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一是美化人居环境。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创新开展人居环境“一月一评比”,评选出示范户,现场授予流动红旗并奖励现金X元,同时进行张贴公示和广播通报,以典型带动激励后进。二是培育发家致富能手。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X

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经验材料资料讲解

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更多合阳县是国定资深贫困县,共有贫困人口万,贫困学生8000余人。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突出精准,靶向施策,出实招、下功夫、重效果,用情、用心聚焦贫困学生资助,同心同向开展技能培训,形成了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格局,呈现出“三联三扶成效大、精准扶贫路径宽、技能培训效果好、政策帮扶全覆盖”的显著成效,教育脱贫始终走在了全县最前列,先后被中国经济导报、渭南日报、中国传媒、陕西发展观察、凤凰多家媒体予以宣传报导,扶贫工作多次在全县介绍经验,教育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所派出的驻村包联工作队,受到县上表彰,所包联的大伏六村被树为全县十大扶贫先进村。下面我从“谋、助、培、联、改、树”六个方面就我们的作法向大家做一汇报。一、谋——全方位精准谋划教育扶贫方略 从县局到各下属单位、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设立了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办公室,设置了常务副主任,主任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主要股室股长担任,从顶层设

计上对教育脱贫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系统安排。精心谋划,出台了全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考核办法,确定了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核心、五个目标、十大任务”,“一个核心”即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五个目标”即保证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全部入学、经济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贫困村学校改造如期完成、“两后生”技能培训全员覆盖、残障学生帮扶全数落实。“十大任务”:一是落实资助政策。二是对口包联帮扶,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四是促进学历提升,五是改善办学条件,六是提升营养计划实施水平,七是特教帮困,八是落实招考倾斜政策,九是加强师资力量,十是落实师生结对帮扶,全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二、助——全覆盖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积极对接县扶贫办,以县贫困人口信息库为基础,精准识别,建成县、校两级贫困学生信息库,实施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全学段跟踪资助,形成了从学前到大学无缝链接的资助帮扶机制。XX年精准建档立卡8048人,按标准、按程序落实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发放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647人共计万元,所有入库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XX年,坚持落实学生资助动态管理机制,建档立卡7772人。我们的

[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经验材料发挥生态优势开辟脱贫新路——XX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崇义是一个的典型山区林业县,全县林地面积26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其中生态公益林94万亩、商品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活立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毛竹1亿根,位居全省首位。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崇义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探索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一、实施“三项工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一是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落实“五个一”(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贷款、提供一套服务)产业扶贫机制,先后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刺葡萄、南酸枣、蔬菜、脐橙、油茶、毛竹、养蜂等七大特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刺葡萄万亩,带动贫困户4000户;油茶万亩,带动贫困户2140户;蜜蜂万箱,带动贫困户1120户;低改毛竹林10万亩,带动贫困户1250户;脐橙万亩、蔬菜万亩、南酸枣1万亩,带动贫困户2290户。二是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工程。20XX年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全县有990户2800名贫困人口享受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人均增收240元,生态效益和贫困人口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安排150万元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将解决150名贫困户人员就业。三是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把森林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扶贫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林地改造。鼓励造林大户、公司企业、国有林场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承租、购买贫困户林地,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并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造林绿化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20XX年,全县有68户贫困户新造林亩,兑现新造林补助万元。 二、抓好“三类示范”,打造生态扶贫品牌。一是产业基地示范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生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设规模生态林业产业基地46个,总面积8000亩,覆盖了全县16个乡镇,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近2200人。如扬眉寺葫芦洞南酸枣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采取“企业+科技+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要素入股”“务工就业”“土地租赁”等方式,直接带动20多户扶贫户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全镇新种南酸枣1000多亩,带动75户贫困户受益。二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力扶持“齐云山食品公司”“君子谷”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林业经济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订单经济。如江西永乐林源公司采取“贫困户以补助资金折股金与企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汇报稿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汇报稿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要解决贫困群众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努力,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做到鼓足干劲、善用巧劲、常抓韧劲,掌握“三劲”法宝,才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持续发力,干出成效。 做到鼓足干劲。扶贫工作是一项真正关乎民生百姓,而又困难复杂的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无一不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扶贫干部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走村入户走访贫困户,常和帮扶对象话家常,拉近彼此距离,真实了解到诉求,提供政策咨询、产业补助等帮助,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做到善用巧劲。扶贫工作复杂繁琐,基层帮扶干部总是被一堆名目众多的表格束缚,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善用巧劲,从一张张表格中精准识别到需要动态调整的表格,轻松解决重复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建立扶贫信息资料库,在上级安排相关任务时,能迅速找到有关数据,真正实现从琐碎工作中脱离出来,有更多时间走访贫困户。同时,在工作中在扶贫工作中要学会累积经验,善于总结,从数以千计的案例中提炼优秀经验,总结失败教训。 做到常抓韧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扶贫工作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做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扶贫干部可能一开始斗志满满、激情昂扬,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态逐渐出现变化,而产生情绪懈怠、消极应对的现象。因此,我们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应做到有韧劲,坚持不懈、毫不懈怠,绝不因阶段性成功而骄傲自喜,也不因一时失败而踌躇不前,始终绷紧弦,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专注完成各项工作。

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是传统农业大镇。在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进。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XX户,户平收入XX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直接经济收益XX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xx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xx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

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XX%。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XX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XX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XX元/亩提升到350—XX元/亩,群众每年直接获利XX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XX户,保底收益每亩1XX元以上,并为贫困户提供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8户XX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直接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提供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提供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XX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XX.X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扶贫典型汇报材料

用真心、系真情、扶真贫 XXX,男,生于1979年5月,2014年10月被单位选派到广宗县核桃园乡东董里村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和局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在2016年2月26日来到市易县狼牙山镇上隘刹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该同志积极践行“立足岗位做贡献,争做合格党员”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上隘刹村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服务员”,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成绩。 上隘刹村位于易县的最西南角上,距县城60千米,地处大山深处,位置偏远。全村总户数202户、565人,其中低保户5户10人,五保户9户9人。两委干部6人,党员55人,山场面积4万亩,耕地面积554亩。2016年初,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295人,贫困发生率52.21%,经过开展帮扶工作,当年全村贫困户33户,97人(当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200),实现脱贫;2017年“回头看”之前全村贫困人口84户198人,贫困发生率35.0%;“回头看”之后贫困人口55户144人,贫困发生率25.4%;年末,全村

贫困户54户,141人(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实现脱贫。目前全村剩余贫困户1户3人,贫困发生率0.52%,因家中有1重病人,每天靠氧气维持生命,医药费用支出远远超出实际收入,不能实现脱贫。他深知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奋斗攻坚过程。 一、精准把脉,找出致贫原因 从全县来看,易县是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区,扶贫任务重、难度大。上隘刹村位于易县的最西南角上,距县城60千米,地处大山深处,位置偏远,交通闭塞,人们思想老化。村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2016年初,尚有村中步行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贫困标准,全村还有贫困人口295人,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贫困发生率高(52.21%),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91亩,且大部分为沟壑、林下土地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林果(柿子)种植业是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经验材料

乡镇脱贫攻坚先进经验材料 篇一:XX县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xx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科学制订扶贫脱贫规划,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因村因户施策,整合资源要素,靶向治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经验做法有:一、1+2+11+4,政策体系配套齐全。县委、县政府把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头等民生实事,科学确定了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制订完善了1+2+11+4扶贫攻坚方案:1,即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集中力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即两套实施方案,72个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与20240个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户一策实施方案;11,即十一个攻坚行动。即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特色产业、环境整治、就业创业、保障兜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结对扶贫、留守关爱、基层组织建设等11个攻坚行动;4,即四个助推行动,即实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外人士4个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二、8大责任体系,层层立下军令状。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乡镇街道与村也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 篇二:精准扶贫发言材料 在全市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区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村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全区先后3次组织专门力量对61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村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识别贫困人口1.66万人,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平川区“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

[经验交流]扶贫工作队经验汇报材料

[经验交流]扶贫工作队经验汇报材料 扶贫工作队经验汇报材料 用真诚以真心 倾情推进XX淌村精准脱贫工作 XX村地处秭归、长阳、点军三地交界处,海拔800至1200米,面积平方公里,732户村民中,就有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181户。驻村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扑下身子,倾情投入,积极推进XX淌村精准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峡电视台、三峡日报等宜昌主流媒体对XX淌村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报道推介。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振精准脱贫信心 一是召开村“两委”班子和组长会议,传达学习宜昌市扶贫攻坚誓师大会精神,宣讲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战略部属,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突出制度管理,建立村“两委”班子值班、学习、AB角、接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村“两委”班子办公由过去“点铆式”转变为“全日制”。 二是分片召开村民小组会,进组入户与村民见面,介绍工作队职责,面对面宣讲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引导村民改变思想观念,激发他们内生动力。发放村民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建立全村贫困户档案,一户一册,包括困难户申请、贫困户登记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登记表、包保承诺书、走访图片等,实施网格管理。 三是集中召开全村脱贫攻坚誓师大会,600多村民参加会议,再次学习中央、省市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精神,宣讲XX淌精准脱贫规划,村书记与组长签订责任状,5位村致富带头人向村民作出服务承诺。会议现场热烈,村民情绪高昂,沉寂的山村歌声飘荡。有的村民说,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有盼头、有奔头了! 二、主动上门沟通,争取资金项目支持 一是事前沟通。20XX年9月8日,副市长王应华带队到XX淌村进行工作调研,就XX淌村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根据王市长的要求,我们制定了XX淌精准脱贫规划,首先带着规划到市交通局、住建委、旅游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国土局、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汇报,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移动公司等部门派专人进村实地考察,确立支持项目。我们根据沟通情况对规划进行修订,报送联系XX淌村的市领导审阅。 二是会议决策。10月12日,王应华副市长在市政府8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办公会,对XX淌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市直各相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

扶贫工作交流发言稿

扶贫工作交流发言稿 【篇一: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新时期怎样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更富有成效,我认为,必须贯彻落 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核心,注重两个环境,抓好三个培育, 实现四个结合。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开发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贫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搞 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 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 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 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我国 农村的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包括教育文化落后、 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二、注重两个环境:就是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注 重使贫民脱离本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不少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 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其恶劣环境是 很难改变的。这些地方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实现 小康目标十分艰巨。目前我国2000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居住在 山区的占51%,有76%的贫困群体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种环境也使得贫困人 口素质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很弱。一些刚刚脱贫的人群,稍遇变故 就可能返贫,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对于这些环境恶劣的贫困 地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不如多投入一些移民 安置费,让贫民早日脱离这种恶劣环境。这里扶贫开发的重点,不 该是“愚公移山”,而应是“愚公搬迁”,努力使贫民脱离其恶劣的生 存环境。政府要制定鼓励移 民搬迁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异地扶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 发展,能致富”。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稳坪镇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现我就稳坪镇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现状 稳坪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国土面积61.27平方公里,总人口6204户22330人,农村人口4886户19402人,贫困人口1012户3544人,有9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5个、二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3个,贫困发生率18.27%。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90万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万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5525万元,增长3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12万元,增长10%;贷款余额4102万元,增长9%;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元,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60%。 二、产业发展概况 2017以来,我镇以“三变”促“三金”推动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组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精品水果1800亩、花椒1200亩;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移栽油茶6477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发展红心肉柚800亩;管护花椒1.6万亩,补植补造花椒4000亩,使我镇产业总面积达2.8万亩,实现

了人均一亩产业的目标,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规划种植花椒 1.3万亩,努力建成黔东北花椒重镇。 三、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一)金庄花椒产业示范园,“三变”惠农“三金”增收。 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54户1351人,国土总面积5.2平方公里,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0人,贫困发生率20.7%,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位于镇东面8公里,北与桶井相邻,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5.08亩,其中田375.8亩,土421.2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旱地达500亩,村办完小1所。 2014年,我镇按照“建设现代农旅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以“大户+基地+农户”(大户出资发展并且管护,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在后期有偿在园区务工,见成效后参与分红)的模式,在我镇金庄村种植花椒1308亩,其中涉及农户306户982人,其中贫困户86户396人。 2014年参与种植花椒农户累计获得工资性收入18万余元;2015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26万余元;2016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30万余元;2016年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金庄利民花椒专业合作社累 计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35万余元。 2017年,是我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首个投产年,2017 年至今,已累计为群众发放工资90余万元,现花椒正在有

念好三字诀 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念好三字诀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 开年以来,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交通运输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克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在“三抓三念”上做文章,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以最佳的帮扶效果,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工作作出贡献。下面,我就中心帮扶工作作如下发言: 一、聚集力量抓脱贫,念好“凝”字诀 一是调兵遣将强队伍。新调整具有研究生、本科学历而且工作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的1名同志,充实到帮扶工作队。对深度贫困户帮扶人员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帮扶效果。将3名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协助开展村扶贫帮扶工作。二是提能充电强业务。中心班子成员每月轮流到帮扶村,对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组组长开展一次提能充电业务培训,先后学习了《XX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2020年脱贫攻坚大比武考评细则》《XX县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总复习大排查工作方案》和县委张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讲话精神等,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章立制强责任。对帮扶工作制度进行再梳理,建立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的工作机制,实行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制度、“一

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制度等,在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上给予足额保障,压紧压实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围绕产业抓脱贫,念好“富”字诀 一是“以奖代补”重激励。设立产业发展奖补基金5万元,改变过去单纯“补助”的办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性,形成了“一户一园一产业”的格局。二是脱贫增收重“补短”。根据与贫困户算“增收账”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产业薄弱户进行产业“补短”,及时组织召开产业补短现场会,发放鸡苗1000余只、翠冠梨树苗2000株。中心分别投资4.5万元,支持两村集体承包经营闲置鱼塘,投放鱼苗各2000尾,年底统一销售后给贫困户分红。三是产业发展重“技术”。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到产业大户或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邀请县内外专家或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两村新建猕猴桃、翠冠梨、中药材等产业1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2户、家禽养殖大户5户。 三、紧盯标准抓脱贫,念好“准”字诀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标“三落实”“三精准”,全面开展回头看、整改问题隐患,确保扶贫帮扶成果,巩固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发展基础再夯实。争取交通项目资金10多万元,解决“畅返不畅”“断头路”等问题,实现了村组道路畅通率、硬化率100%。协调相关单位项目资金,对5口山坪塘进行治漏,对两村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