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步镇202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麻步镇202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麻步镇202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麻步镇202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镇属各部门、各社区、村:

为进一步改善我镇城乡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三强两促”专项活动任务清单要求,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在“三强两促”专项活动动员会上指出:“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六清’行动,动真碰硬向脏乱差开刀,全力打响美丽乡村品牌”,本着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久久为功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想

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发展环境,打响美丽乡村品牌,创建美丽城镇,以生活垃圾治理、公厕日常管理、村容村貌管理及卫生死角整治提升为重点,结合我镇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补齐城乡环境治理短板,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20年起,全镇所有行政村认真执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并实现如下预期目标: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加大实施生活垃圾的清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四分四定”制度;加强公厕的日常打扫护理和管理力度;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对乱拉乱建的管线、坍塌房屋集中整治以及对卫生死角的整治提升。

三、整治范围

全镇22个行政村、2个社区(兴民村、郑家内村除外),重点为各村社住密集区、道路沿线、公厕等。

四、主要任务

(一)清陈年垃圾。对村内的陈年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及时转运处理;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认真摸排村内臭水沟存量数,查找源头原因,并开展陈年积垢“清零”行动。

(二)清管线乱拉。会同水利、电力、通信、广电等部门对村内乱接乱拉的管线进行集中整治,确保规范有序。

(三)清乱堆乱放。集中清理户外院内、房前屋后乱堆放的物件,清理占用道路、公园、绿化带、河道等公共区域的乱堆放物件。

(四)清家禽散养。对村内家禽养殖农户进行登记备案,因户施策进行规范圈养;清理

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五)清乱涂乱贴。对建筑物墙体、杆柱等乱涂乱画乱贴乱挂的小广告进行清理。

(六)清倒塌农房。对村内已倒塌的农房、棚舍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七)清理田间杂物。整洁田园卫生,美化田园环境。

(八)对全域旱厕进行拆除厕改、予以清零。推广农村公厕“所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包干负责原则,加大清洁力度,保持每日的打扫工作以供正常、卫生、舒适的投入使用。星级公厕要健全常态化管理,确保高标准完成创建三星级公厕一个,二星级公厕四个,一星级公厕八个。

(九)严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管理,按照“四分四定”标准,科学布点,实施撤桶并点,做到定时定人定车定位,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意义,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引导农户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社区、各村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此项活动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来。

(二)加强领导,确保成效。全面组织协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各项事宜。各村要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各村书记、主任做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确保环境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三)明确责任,协调联动。各联村领导要率先垂范,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社区、各村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四)强化督导,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的工作进度和整治效果进行督查落实,严格考评。组织镇内联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出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及奖惩办法(每月评选最美村、最脏村以及最脏公厕),亮晒成绩和短板,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考核评比结果和社区、村干部的考绩、奖金、评先评优相挂钩。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来山课件w w 5k J.cO m文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和X办字(2015)XX号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今年全面铺开、三年提前验收、五年完善巩固”的总体要求,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明确治理任务,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治理操作,保障治理费用,严格督查奖惩,加强领导指导,全镇启动,全民动员,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使全镇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广大农村成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农民幸福家园。 二、推进目标 一是2015年,全镇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所有村庄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普及卫生公约,在所有村庄张贴并组织宣传和实施,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自己动手、清洁家园;明确农户是农村生活垃圾

源头分类治理责任主体,保洁员是村庄保洁主体,村组理事会是监管实施主体。到2015年末,村庄层面生活垃圾治理必须的设施,实现全覆盖;镇级层面治理设施、环卫队伍及治理运行机制,实现70%覆盖;公路、河流、景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实现“零垃圾”全覆盖。二是要建设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构建农村环卫队伍。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农村存量垃圾集中治理。四是到2017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人管事”、“有办法干好事”,全镇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通过县级检查验收,并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到2019年底,全镇所有村庄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常态,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较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三、实施步骤 (一)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为宣传发动、全面铺开阶段 1.2015年2月至5月: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重点围绕“四个一”,广泛发动群众,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建设、人人参与垃圾治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全方位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发放一封倡议书。印制《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幸福家园》、《垃圾分类处理》等各类倡议书发放到每家每户,倡导广大群众争做环境整治的宣传者、推动者、引导者和监督者。设置一个宣传栏。各村在人口密集地方要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是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乱”是指:乱扔垃圾、乱贴广告、乱摆摊位、乱停车辆、工地乱象。“门前五包”包括: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文明、包安全。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是指: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 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简称“五十百千示范工程”) 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清一除”是指: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除四害(蚊、蝇、鼠、蟑螂)。 五、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六、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七、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八、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九、“十大文明行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和谐包容、尊师重德、崇尚科学、拥军爱民、勤劳节俭、见义勇为、拾金不昧。 十、“十大陋习”:随地吐痰、随处便溺、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穿马路、乱撒冥纸、占道经营、吸烟无忌、加塞插队、粗言秽语。

卫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环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开展城乡环境 综合整治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村居建设 的重大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塑造温岭良好形象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做到以下“三从”。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环卫宣传员。广大居民要积极响应号召,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城乡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 利益和长远利益、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关系,自觉加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的行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清洁家园我参与,优美环境我受益”的良好氛围。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环卫保洁员。我们要踊跃投身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自觉增强卫生意识,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涂;自觉维 护村容村貌,不乱设摊点,不无序经营,不乱停乱放。积极参加城乡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坚持从举手之劳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 共同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的村居新面貌。 从现在起,让我们争做环卫监督员。我们要争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表率、争做维护城乡环境的先锋,对破坏环境卫生、损毁公共设施的行为敢于抵制,勇于举报,坚决制止。通过监督,做到人人讲文明、改陋习、爱清洁,为仪陇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做出一份贡献。 环境整治,人人有责,家园清洁,家家受益。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步调一致,万众一心,以实际行动呵护我们共同 的家园!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参与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积极整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营造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城乡环境,按照《市双创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安创办发〔X〕X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解决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乱堆乱倒问题,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彻底改变环境脏、乱、差现象,为城乡居民营造整洁亮丽、绿化美化、舒适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整治范围 县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各镇及集镇周边。 三、整治内容 (一)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县城及城乡结合部可视范围内的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加强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落实清扫保洁人员,合理布局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基础设施,做到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常态化清扫保洁机制。 (二)市容秩序整治。集中整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乱堆乱倒、乱搭乱建、乱弃乱摆、乱拉乱挂等现象,组织拆除违章建筑物;加强沿路市场规范管理,依法取缔马路市场。强化执法监管,督促门店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严查出店占道流动经营及车辆带泥(沙)带灰、不覆盖上路、沿途抛洒滴漏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绿地绿带整治。开展城乡结合部沿线绿地绿带环境卫生整治,搞好补植补栽,严厉打击破坏绿化设施行为,做好路段公园、绿化带的苗木管护,确保无死苗和黄土裸露现象。

(四)环境污染整治。切实落实“河长制”,加强辖区内河道沟渠水体污染治理,清理清除垃圾和杂物。落实环境质量监测和治霾、降霾工作,严厉打击辖区内污染环境行为,对具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行为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督促停业整改,依法处理。 四、组织机构及任务分工 成立X县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各镇人民政府、县双创办、住建局、交通局(运管站)、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农水科技局、卫计局、经贸局、民政局、公路段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双创办,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各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X镇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居民楼、院环境卫生整治),负责落实清扫保洁人员,督促门店、住户落实“门前四包”,动员辖区单位、村组村民开展整治活动,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等,建立城乡结合部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县双创办:负责加强执法管理,依法严查城区出店占道流动经营和车辆沿路抛洒、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协助相关镇取缔马路市场,监管城乡结合部沿线大型户外广告牌匾,清理绿化带垃圾,适时组织城区大清洗活动。 县住建局: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组织实施道路整修,及时对城区绿化带补植补栽,做好绿化苗木管护。 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私人建房管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等违法建筑物。加强建筑工地规范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或业主采取措施,做好防尘降噪等工作。 县交通局(运管站)、公路段:负责做好公路沿线修理厂规范管理工作,严禁出店占道修车,油渍污染地面。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部、过境干线公路、村级道路整修工作,落实公路卫生保洁,清理边沟污泥、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8期 M ar2012 [摘要]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农村新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农村新社区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11-02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骆敏,李伟娟,沈琴 (浙江绍兴县委党校,浙江绍兴312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 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以渔猎社会为起点,逐步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的地位不断下降,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农民的数量不断减少,影响力不断减弱,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持续减少,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慢慢让位于服务业。目前,国内许多发达地区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互动,真正的职业农民已经很少,更多农民从事的是非农产业。事实上,中国的小农经济正在走向历史的终点。 城乡一体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牺牲农业支援工业,牺牲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之间不论是在居民收入,还是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形成了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活力的迸发,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性,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投入,以及建设类似于城市的庞大服务系统,显然不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短缺,报酬递减,不可能依靠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只有加快城市化,减少农民,把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才能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由此可见,不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还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都无法回避城乡一体化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同样必须正视这一宏观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最早源于浙江湖州安吉。从2008年初开始,安吉县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全县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2010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推广安吉经验,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由此上升为全省性的战略决策。 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美”: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客观地说,对于安吉这样一个山区县而言,地广人稀,山多人少,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禀赋,在打造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更多的是要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增添生活美、社会美的因素。 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刀切”,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时代的气息和自身的特色。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不可能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要顾及城乡统筹这一时代要求,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 二、农村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新社区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 11 ··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057177.html,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吕焕琴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51期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滋养身心,旅游开拓视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不仅促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理念,以宁波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推广,加强品牌建设;多元化催生文旅新业态等具体策略,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只有实现文旅和谐、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018年10月31日,宁波市召开了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市委市政府围绕文化强市的目标,围绕“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四个建设,大力引进文旅项目。11月25日,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乡村计划暨宁波首个美丽乡村文旅中心在宁波象山县溪里方村成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美丽乡村围绕乡村文旅、乡野艺术节、壹艺坊、文旅一日游和数字乡艺行动五大板块,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激活文旅活力,构建文化振兴体系,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在宁波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机制下,目前我市的文旅发展态势迅猛,这为美丽乡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村名艺术的普及,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载体,把“一人一艺”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在保存、改造、创新发展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成绩。象山溪里方村、舫前村和下沙村將农村文化礼堂升级打造成“艺+堂”特色的乡村文旅中心,提炼各村独有的“盆景园艺、乡村美术馆、古村古居”、“茶文化、诗词文化、佛学文

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县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全面深化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高全县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精细优美”的城市与和谐秀美乡镇的目标要求,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为手段,探索建立全域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按时“村扫乡收集县清运”的总体工作思路,力争在x年5月底完成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x年6月份启动城区保洁市场化运营工作;x年9月份完成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工作;到x年10月份,基本理顺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机制。 三、具体方案: (一)改进城区保洁工作机制 1、推进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市场运营。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专业化保洁企业参与,建立起适应我县城区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的长效管理机制。要通过体制改革,实行管干分离,实现城市管理部门从“环卫运动员”向“环卫裁判员”的转变,提高城区保洁工作的质量与管理水平。城管局负责城区垃圾清运、中转和乡镇中转

站(垃圾集中收集点)的清运工作,县财政全额保障清运经费,中转站(含二次转运站)、垃圾山维护经费。 2、建立城区小街小巷保洁联动机制。按照辖区负责的原则,由秀谷镇负责完善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清扫保洁队伍、考核评比方案。要充分发挥居委会管理职能,将小街小巷保洁工作纳入其工作目标考评。要结合单位挂点社区工作,将挂点社区与单位所包片区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与单位综合考评相挂钩,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 (二)构建农村保洁工作体系 1、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1)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各乡镇按照标准,配齐垃圾桶,建好垃圾窖、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收集点,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 (2)组建农村清洁保洁队伍。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合理配备农村保洁人员,实行不同时段的常态保洁,同时要完善保洁员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确保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原则上每个村小组(华侨管理区以分场为单位)安排一名保洁员,县财政按3600元/年奖补清扫保洁经费给乡镇。 (3)构建农村垃圾收集机制。各乡镇要组建一至两家专业清运公司,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本区域范围内的垃圾,由清运公司负责收集到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收集点,并负责收集本区域范围华侨管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16-11-18T15:04:17.0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7期作者:闫晖[导读] 摘要: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 河南省三门峡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摘要: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农村新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农村新社区引言城镇化的推进在为城市带来巨大资源财富的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不得不面对如何平衡城乡建设环境差距这一难题,开始着手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经验也使得我国具备了着手乡村建设工作的执行能力和财政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等口号式的建设目标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城乡差距似乎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下迅速缩小,乡村居民的生活面貌似乎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建设思路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各地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改善乡村居住条件、完善乡村公共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乡村真正的地域文化价值和历史空间形态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和正确的认识。 1、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 1.1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以渔猎社会为起点,逐步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的地位不断下降,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农民的数量不断减少,影响力不断减弱,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持续减少,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慢慢让位于服务业。 1.2城乡一体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牺牲农业支援工业,牺牲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之间不论是在居民收入,还是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形成了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活力的迸发,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性,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投入,以及建设类似于城市的庞大服务系统,显然不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短缺,报酬递减,不可能依靠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2、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同质化之辨 2.1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指的是城乡同步发展,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乡村亦应当有同样的进步和提升。简言之,城乡是一个整体,没有偏重,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涵义包括3个方面:城乡政策的平等、城乡产业的互补及城乡居民公民待遇一致。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品质的一致而不是城乡意识形态、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完全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于我国城乡之间的平衡和协同具有积极的意义。承认和尊重城乡间的差异性,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保护和尊重城乡的差异性,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2.2城乡同质化。所谓城乡同质化,是指城乡无差别发展,村民即市民,以城市的标准衡量乡村,使乡村与城市在景观风貌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趋同化。城乡同质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从根本上使乡村彻底消失。城乡同质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平等发展;而城乡同质化是利用城市的优越性消灭乡村,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部分地方政府和机构甚至将城乡同质化作为其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行城乡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均等化,完全忽视乡村地区的实际诉求。这是由于当前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编制部门及城乡建设部门对乡村没有正确认识导致的。以建设城市的方式进行乡村建设的做法,忽视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违背了乡村发展的历史规律。 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3.1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建设新型乡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通过行政村整合,在空间上重新规划,优化功能布局。要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3.2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培育良好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全面营造农村“天蓝、山清、水绿、地净”的优美环境,充分彰显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时,重点要推动乡村工业转型升级,同时要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减量和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3.3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还可以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目 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具有 一定的秩序化特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下,阐述了美丽乡 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的发布,我国的农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造成了农 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 生态文明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和国家在规划和投资上作 出了大量努力,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难以 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考 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转型。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途径。在 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进程中,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把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 了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其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稳定 有序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 要顺应历史发展,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乡风文化。和谐文明祥和的乡村能为乡村 全面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其三,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 基础和思想支持。2018年2月4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力推动“三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文 化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 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指引 一般来说,乡村建设理应有着完善的规划作为指导,确定房屋建筑的位置、 功能、风格等细节,这样当建筑建成以后就会高低错落有致,充分彰显出乡土特色。然而在乡村地区私搭乱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尚未出台 严谨的乡村建设规划细则,有些建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拔地而起,甚至部分村 民会随意占用耕地来搭建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整改工作增 加了难度。 2.2乡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 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有朝着“空心村” 发展的趋势,并且农村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识、有技术 的人才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这一情况可 能还会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企业进驻乡村,为乡村带去技术、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昆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的精神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发〔XX〕1号),对照《XX年××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主要发展目标责任书》,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晋城建设、党的建设五个重点,推进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和谐发展。 二、工作思路 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坚持“规划先行、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城乡规化统

建工程。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一年抓启动、两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事业五个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 1.配合县规划局做好“晋城南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现代新昆明南城概念规划覆盖率达100%。 责任单位:城建办 完成时限:XX年6月30日前 2.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乡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 责任单位:城建办 完成时限:XX年6月30日前 (二)综合经济指标 3.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12%以上。 责任单位:统计站、企业办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名词解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问答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 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 2、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80% 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全省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为推进“两个加快”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3、到2010年底,城市(县城)、乡镇、村庄要达到“四化”标准的分别是:80%、60%、40%。 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共享和谐;统筹安排,标本兼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是指: 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 6、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是指: 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 7、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烂”是指: 环卫设施污损、市政设施破损、户外广告及招牌破烂。 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乱”是指: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乱建。 9、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清”是指: 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 10、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通”是指: 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 1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改”是指: 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12、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不”是指: 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排、杂物不乱丢。。 1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门前双五包”是指: (1)管理五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立面、包绿化、包文明; (2)服务五包:包文明执法、包政策咨询、包门前交通、包协办证照、包卫生防疫。 1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归”是指: 坐商归店、摊贩归区、农贸归市、广告归栏、停车归点。 1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美”是指: 工作环境美、居住环境美、家庭环境美。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1)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1) 为加强秋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委、省政府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三优”城市为目标,以整治城区市容市貌为重点,集中治理主次干道、社区楼院和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以整治农村环境为突破口,突出农村村屯环境、乡村道路和旅游沿线的建设和治理,大力开展秋季城乡环境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切实提升我市城乡文明程度,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提供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 二、主要任务 城区主要工作任务 集中整治“五乱”,实现城区“四净”。 1.整治市容市貌。规范户外牌匾广告、标牌、条幅、路标、宣传栏、阅报栏等户外设施。治理和规范大型独立广告牌。拆除沿街建筑上有碍观瞻的附着物、废弃线杆及空中网线,拆除违章建筑。清洁城市景观、城市公交车体、客运站点、公共设施,粉刷楼体、护栏、维修办公楼前楼梯、踏步。加强公厕管理,及时保洁。规范车辆停放,治理机动车占压人行道。强化运输车辆管理,治理运输车辆不按标准安装密

闭运输装置。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保持市容整洁美观、设施完好。规范商业宣传占道活动,治理商业噪音。抓好建筑施工围挡和装修施工围挡设置工作。 2.修整主次干道。维修破损路面,保持路面平整,道路畅通。加强基础设施维护,保证路灯、人行道、各种井盖、护栏等设施完好。清理各种高出道路或低于道路的井盖。清理道路两侧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及各种加工厂堆放物料。清理绿地中的垃圾、废物及各种庄稼,清理绿化带内超高土,继续开展栽植纪念林活动。做好小区街路、城乡结合部道路与城市主次干道连接处的铺装工作。严格破道管理,及时修复被挖道路。 3.净化小区社区及单位庭院。搞好环境卫生,清理积存垃圾,落实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置生活垃圾。禁止在护栏、绿篱、电线杆、路灯杆、树木等处吊挂物品。继续实施主要街路两侧楼体亮化工程。净化、亮化楼道、庭院,绿化小区单位庭院。粉刷单元楼道。 4.治理重点区域。规范集市摊点经营秩序,取缔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加强对早晚市场的卫生管理,杜绝随地乱扔现象,严格规定经营时间。治理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解决车辆乱停、物品乱放、垃圾乱堆等问题。治理城区内铁路沿线卫生。整治城市广场、文化娱乐场所和商服网点环境卫生。清理乱贴小广告行为。适当增设公厕、果皮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心得体会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心得体会 2010年8月28日上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学习,德育副主给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早在2009年3月城乡环境治理就已经启动了,对这个名词早就如雷贯耳,但是今天学习过后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了解到: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 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 2、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全省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为推进“两个加快”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具体的目标是: 1.我家门前,我负责;我的范围,我整治 2.三项整治人人有责 3.城市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村庄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4.整治“脏、乱、差”实现“精、细、雅” 5.你我共同携手创造美好家园 6.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三项整治” 7.增强文明意识树立文明形象 8.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9.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0.人人动手净化、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 11.营造优美舒适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12.破除陈规陋习建设清洁家园 13.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塑造洁净文明有序和谐的新孝义 14.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15.三项整治,和谐文水。美好家园,从我做起! 16.空气清新,卫生整洁。文明和谐,是我家乡。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个个受益。 17.打造三项整治,创新三新文水 18.文水是我家,整治靠大家 19.我美丽,文水就美丽。我文明,文水就文明。 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改善校容环境,提高学校文明,塑造学校个性,优化学校环境,提升学校文明,加强学校的长效管理,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清洁校园,从我做起。治理“脏、乱、差”,告别不文明行为,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ARKTREE整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以渔猎社会为起点,逐步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的地位不断下降,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农民的数量不断减少,影响力不断减弱,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持续减少,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慢慢让位于服务业目前,国内许多发达地区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互动,真正的职业农民已经很少,更多农民从事的是非农产业事实上,中国的小农经济正在走向历史的终点。 城乡一体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牺牲农业支援工业,牺牲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之间不论是在居民收入,还是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形成了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活力的迸发,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性,在农村进行基

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 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赖柄范 (荆州区八岭山镇人民政府,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为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将综合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失[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城乡融合的进程,更会影响到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也在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桎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党和国家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经济也将再一次迎来腾飞的契机。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探讨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因组织结构松散,混乱的内部管理机制、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所以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的格局。1.2 土地流转效率低 1.2.1 社会保障供给薄弱,农地流转意愿不强。一是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 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二是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无形中加剧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在流转土地上“有所保留”,往往是把条件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耕种。三是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之间形成的剪刀差,导致有承包意愿的农户望而生畏。 1.2.2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一是农村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管理主体对土地管理和监管上存在失位,乱作为和不作为致使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发挥。三是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1.3 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农村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用工、物价、土地成本上升,暂缓了对内陆地区进行开发与投资的步伐,从而降低了劳动力返乡的吸引力,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也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影响,致使农村产业发展缓慢。1.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量,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赖柄范(1993—),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赖柄范: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