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一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一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一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dú yì dú àn yāo qiú fēn lèi xiě zài sì xiàn gé lǐ

一、读 一 读,按 要 求 分 类, 写 在 四 线 格 里。 e ri n yuan p er yin un sh ing z wu sh ēng m ǔ

y ù

n m ǔ

韵 母:

zh ěng t ǐ

r an d ú y

īn ji ?整

体 认 读 音

gěi

huā xīn shàng de zì zhǎo zhèng què de

dú yīn

二、给

找 正

的 读

g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g tián kòng

三、 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填 空。

弯弯的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尖。我

小小的船

闪闪

星星蓝蓝的

bǐ yì bǐ zǔ chén g

cí yǔ

四、比 一 比, 组

语。

范 书 竹 出 头 鸟

六、按 要 求 填 空。 ①“水”的笔顺是( ),第二笔是( )。 ②“林”是( )结构,“早” 是( )结构。 ③“巴”字加上“扌”是( )字,读作( ),可以组词为( )。

④“地” 在“土地”中读( ),在“慢慢地”中读( )。 七、 看 图 写 出 意 思 相 反 的 词。

左—( ) 多—( )

无—( ) ( )— 黑

xuǎn zhé hé shì de zì tián zài kuò hào lǐ 八、 选 择 合 适 的 字 填 在 括 号 里。

木 目

1.我看着爸爸的( )光,低下了头。 2.妈妈在树林里采( )耳。

友 有

1.我( )一个布娃娃。 2. 2.小明和我是好朋( )。 九、照zhào 样yàng 子zi 写xiě 一yì 写xiě。 例1:又细又长

又( )又( ) 又( )又( ) 例2:许多 许许多多

大小( ) 明白( )

dú yì dú lián yì lián

十、读 一 读,连 一 连。

白白的 草地 一只 树叶 绿绿的 雪花 一面 小猫 鲜艳的 明天 一片 雨伞 美好的 花朵 一把 红旗

lián yì lián

十一、 连 一 连

dá lǐ huàn cùn xīn yán bú jìn , qián lù rì jiāng xié 《答 李 浣》 寸 心 言 不 尽,前 路日 将 斜 。 yǒng sh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nóng fū yóu è s ǐ 《咏 史》 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 。 mǐn nóng bù zhī tiān xià shì , yóu zuò bù yī kàn 《悯 农》 不 知 天 下 士,犹 作 布 衣 看。 féng xiá zhě chǔ sú ráo cí kè ,hé rén zuì wǎng huán 《逢 侠 者》 楚 俗 饶辞 客,何 人 最 往 还 。

kuài lè yuè dú

十二、 快 乐 阅 读。

wǎn shàn ɡ bā b ɑ zài kàn bào mā m ɑ zài kàn diàn shì 。wǒ 晚 上,爸 爸 在看 报,妈 妈 在看 电 视。 我 ɡěi tā men sòn ɡ shàn ɡ shuǐ ɡuǒ。 bā b ɑ mā m ɑ xiào le , wǒ yě 给 他 们 送 上 水 果。 爸 爸 妈 妈 笑 了, 我 也

xiào le

笑了。

1.这段文字有()句话。

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在正确答案下画“——”。

①爸爸②妈妈③爸爸、妈妈和我

3.把文中我们一家人和所做的事连起来。

爸爸看电视

妈妈送水果

我看报

十三、看图写话。

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都有谁,在干什么,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话?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 2、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大家喜欢动物吗?知道哪些国家保护动物? 生:喜欢……大熊猫…… 师:老师这有几副大熊猫的图片(大屏幕),本节课我们以大熊猫爱吃的米粉为题材研究数学问题。(生读资料) 师:通过资料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二、能说出米粉重量与碗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米粉重量+碗重量=总重量 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式子。X+20=70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等式,我们用天平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知道这包方便面是多少克吗? 生:120克 师:观看图片2天平平衡吗?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图片3根据天平列等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 生:练习巩固。 资料二:(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人工养殖只数与野生只数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2、在天平上如何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3、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呈现资料2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资料3:东北虎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生总结出:2003年只数乘3+100=2010年只数。 生: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5个等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方程? 三、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方程,我们来做练习。课后自主练习1、2、3 四、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 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 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 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 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 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 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毕业总复习资料

回顾整理----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0、1、 2、3 ······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属于亿级和万级的要读出级名,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3、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还可以写成带分数的形式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记作0.1、0.01、0.001 ······ 有限小数 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 6、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7、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因数和倍数:如果数a 能被数b 整除(b ≠0),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因数. 9、 2,3,5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注意:有一些数能被7,9,11,13整除,但是不容易看出来,这是大家在约分中容易忽略的. 10、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1、质数和合数 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质因数: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 把30分解质因数 1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4和28,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28 (2)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积。 (3)短除法 14、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 30 2 15 3 5 30=2×3×5 分数 百分数 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 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 再化简 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 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较快、准确地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 1、“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2、12+3=,哪种方法最容易计算? 3、“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计算17-4=,哪种方法最简便? 渗透的思想方法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

计算方法,书写习惯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10+( ) 13=( )+3 12=10+( ) 二、创设情景:师:海鸥回来了,小朋友可高兴了。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带着海鸥喜欢吃的食物到海边去喂海鸥,我们也去看看。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说,教师写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3、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12+3= ”

(3)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哪些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数的方法:13、14、15 ②因为2+3=5,10+5=15,所以12+3=15 ③因为15可以分成12和3,所以12+3=15 ④因为15-3=12,所以12+3=15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4)师:计算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12=15 4、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 “17-4= ”的问题。 (1)出示“岩石上的海鸥”主题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并列出算式。师板书:17-4= (2)师:谁能算出17减4等于多少?怎样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着减数的方法:16、15、14、13 ②因为7-4=3,10+3=13,所以17-4=13 ③因为17可以分成13和4,所以17-4=13 ④因为13+4=17,所以17-4=13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情况

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器 1、计算器是一种运算快、操作简便的计算工具。 2、开机按ON/OFF 键;如果要清屏按 C 键;要关机 按ON/OFF 键。 二.用字母表示数 1、简便写法 9× x 或 x×9 可以简写成9 ? x或x?9(把乘号用点代替),也可以简写成9x(特别注意省略乘号时必须把数字写在前面)。1×x 或x×1可以简写成x。 *注意: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中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 面积=长×宽 S=a ×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3、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4、2a表示两个a相加。a2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4、求含字母的式子的值 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式子中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特别要注意代入的格式必须先抄代数式,再代入计算。 例:当a=3,b=5时求2a+6b的值。 解:当a=3,b=5时 2a+6b=2×3+6×5 =6+30 =36 注意:不加单位。 三.运算律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 ? b) ? c=a ? (b ? 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 ? c=a ? c+b ? c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

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试题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练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看图写数 二、 按顺序填数 三、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 1、 2、 3、 四、想一想,填一填。 五、在○里填<、>或= 5○8 4○9 3○3 6○9 10○9 6○6 5○2 6○0 1 3 5 8 6

六、看图填数 1、☆☆☆☆☆ 2、○○○○○○ ┇┇┇┇┇┇┇┇┇┇┇ □□□□△△△△△△()比()多()和()同样多 七、 1、与4相邻的数是()和(), 比8大比10小的数是() 2、找规律 (1) 5 ,4 ,(),(),() (2) 1 ,3 , 5 ,(),() (3)(), 7 ,8 ,(),() (4) 9,(),7,(),(),() (5) 2 ,(),(),8,10 八、1、把2、8、0、6、3、5、9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一写。 ( ) 〉 ( ) 〉 ( ) 〉( ) 〉( ) 〉 ( ) 2、从小到大排一排。 3 0 4 1 5 2

九、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 ).排第( )。和中间有()只小动物。 (3)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第( )。 (4)把从后边数的三只动物圈起来。 十、 1、接着画,你能行! 8 6 10 2、画一画 △△△△△○○○☆☆☆☆☆

3、涂一涂,比一比。 ¤¤¤¤ 1、?比¤多。?????? 2、☆比¤少。☆☆☆☆☆☆ ??????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小朋友你们好!欢迎进入习题大闯关!你能顺利通过 吗?相信你一定能行!快来看第一关吧!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试卷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1. 一堆煤a吨,每车运b吨,运了4车,还剩()吨。 2. X的5倍等于20,列方程是(),方程的解是()。 3.8.5比2X少2.5,列方程为()。 4.张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x千米,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等量关系式是:行驶的路程+()=140。方程是 ()。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9.4 x-()=3.1 ()÷x=2.3 ()×x=7.8 6. 如果2x+5=37,那么2x-11=()。 二、我会判 1.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2. x=3是方程8+2x=30的解。() 3. 等号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作方程。() 5. 方程的解就是解方程。() 三、我会选 1. 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是()。 ① a+b=b+a ② 7x-5=9 ③ 8x+6>28 2. 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① 3a ② a+3a ③ a+3 3. x=4是方程()的解。 ① 4x-8=12 ② 4x+8=12 ③ 4x-8÷2=12 4.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①解方程②方程的解③未知数 四、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答

五、解方程(带★的要写出检验过程) x-2.4=7.8 x÷10=13.6 ★8x+12=68 2×(7x-4x)=18 六、列方程解决问题 1. 甲乙两地相距34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截止2002年底,海南省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是24只,比1980年只数的3倍还多3只。1980年海南省有多少只黑冠长臂猿?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 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3 累计课时:35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 算。 教学难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 算。 教 具:学具袋、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51 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52 米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问: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51米。怎样列算式?生:512÷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51。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5个51,2里面就有(2×5)个51。也就是1010。 3、那么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522÷=2×2 5=5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 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4、教学绿点部分。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比较“512÷” 、“522÷”和“54524 ÷”,他们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1题。 2、自主练习的地2—4题。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第5、6、7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5 12÷=2×5=10 522÷=2×25=5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课 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 型:练习课 课 时:4 累计课时:36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 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 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 的计算。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第2题。本题是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道题可以用一种数量关系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 二、第6题。本题是一道用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1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素质测试 语 文 试 题(1) 一、我 会 把 生 字 工 整 地 抄 在 田 字 格 里。(5分) 手 里 心 头 回 二、按 字 母 表 顺 序 写 韵 母。(12分) 三、我 会 拼,还 会 写。(9分) ni ǎo ni ú b ěn ér 小 水 书 子 b ái y ún z ì j ǐ y á 门 四、写 出 下 列 音 节 的 声 母。(6分) ku ò( ) ji ǎ( ) x ǔ( ) zh ǐ( ) ch à( ) qi à( ) 五、我 会 比 一 比,组 词。(8分)

马()日()月()同()妈()目()明()用()六、写出与带点字意思相反的字。(8分) 1.妈妈打()伞,关.上门,去上班了。 2.远看山()色,近听水无.声。 3.我的前.面是妹妹,( )面是奶奶。 4.人们从这边出去.,那边进( )。 七、写笔顺,数笔画填空。(6分) 火:共()笔,第三笔是() 衣:共()笔,第四笔是() 电:共()笔,第五笔是() 八、选字填空,打“√”。(6分) 1.哥哥(话画)飞(机鸡)。 2.(找我)是中国人。 3.爸爸、妈妈(笑校)了。 4.小鹅(和河)小牛是好朋(有友)。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解落秋叶,能开花。 2.一三四,金木土。 3.时识月,呼作玉盘。 十、读一读,连一连。(6分)

猴子的尾巴短一条叶子兔子的尾巴长一片狗 鸭子的尾巴弯一串青蛙公鸡的尾巴扁一朵树 松鼠的尾巴最好看一棵水珠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一只花 十一、照样子组句子。(6分) 例:有田里井一口 ( ②) ( ①) ( ④) ( ③) 1.①在②鸟儿③飞④天上( ) ( ) ( ) () 2.①一个②我③有④小布熊( ) ( ) ( ) ( ) 3.①把②我③书本④你⑤借给( ) ( ) ( ) ( ) ( ) 十二、读一读,回答问题。(5分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共有学生近200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 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地、3、的倍数;理解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 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 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 1.(1)一筒羽毛球有a个,再加上3个,一共有() 个羽毛球。 (2)一袋奶糖重b克,4袋奶糖重()克。 2. 哥哥今年x岁,比弟弟大2岁。弟弟今年几岁 3. (1)一瓶牛奶m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后,还 剩()毫升牛奶 (2)一大杯果汁n毫升,平均分为三个小杯,每小杯果汁()毫升。 4. (1)一条绿绳长6米,一条红绳长m米,红绳比 绿绳长()米,两根绳子一共长()米(2)一条绿绳长a米,一条红绳是绿绳的3倍还长2米,红绳长约()米。 5. 一本《黄河掠影》的价格是m元,买3本《黄河 掠影》需要()元,买18本需要()元,买x本需要()元。 6. (1)李芳有m元钱,买书用去了58元,还剩() 元,当m=100时,李芳还剩()元。(2)6袋大米共重y千克,每袋大米重()千克,当y=150时,每袋大米重()千克。 7. 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 (1)如果栽种时的树径为5厘米,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2)当x=6时,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8. 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 顶的高度是x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米。 9. 大客车每小时行a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 多行20千米。 (1)a+20表示()。(2)大客车2小时行的千米数为()。(3)小汽车5小时行的千米数为()。 10. 学校篮球队组织原地投篮比赛,每投中一个得2 分。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 (1)小云得了()分。 (2)小华得了()分。 (3)如果小云比小华役得准,小云比小华多得了()分。 11. 一筐香蕉重m千克,一筐苹果重n千克,说出下 列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1)m-n表示:()(2)m+n表示()(3)m× 4表示()(4)m+ n × 2表示()12. 按照例题格式,写出下面的算式。 ()千米;5分钟后,速度为() 千米/分。 14. 甲、乙两位送奶工每天分别送奶a袋和b袋。 (1)3月份,甲、乙二人各送奶多少袋 (2)如果a>b,乙一周(7天)比甲少送多少袋 第13页自主练习 1. 一个文具盒的单价是x元,已知练习本的单价比 文具盒便宜5元,钢笔的单价比文具盒贵2元, 书包的单价是文具盒的5倍。 (1)分别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钢笔、书包和练习本 的单价。 (2)买5支钢笔用多少钱 (3)买一个书包,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4)如果文具盒的单价是9元,钢笔多少钱练习本、 书包呢 如果用c表示总价,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那么 c= 3. 某奶牛厂共有奶牛y头,每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x 千克。如果用c表示一天的总产量,你能用式子 表示出c、x和y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4. 四(二)中队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周活动,5 天一共植树n棵。 (1)如果平均每天植树a棵,那么n = . (2)当a=50时,n = . 5. 连一连。 6. 篮球场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1)如果篮球场的面积用S表示,那么S=( ) (2)当S=420,a=28j时,b = () 7. 一条裙子原价x元,现在减价50元。 (1)这条裙子现价()元 (2)原来买3条裙子需要()元。 (3)现在买2条裙子需要()元。 9. 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8x:我每分钟写x个字,8分钟写8x个字 8+x: ab: c÷5 : 20- n : (a+b)×5 1×b a +a x2 7×x a×a x×x b a2 2a 7x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拼音与字(25分) 1.我能读准确,写漂亮。(12分) shuō huà pénɡ yǒu bǎi huājié rìnǐ men jǐ suì ( ) ( ) ( ) ( ) ( ) ( ) 2、我会拼,还会连。(8分) 栽树 zāi shùér tónɡ睡眠 复苏 yán sèwán shuǎ年龄 颜色 yǒu qùn shuì mián 儿童 有趣 fù sūnián línɡ玩耍 3、照样子写笔画数。(5分) 古岁亲知声绿 (五)画 ( )画 ( )画 ( )画 ( )画 ( )画 二、词与句子(53分) 1.我会这样识字、写字并组词。(12分) 例:直+(木)=(植)(植树) 方+( )=( )( ) 平+( )=( )( ) 古+( )=( )( ) 例:底—(广)+(亻)=(低)(低头) 油—( )+( )=( )( ) 桥—( )+( )=( )( ) 线—( )+( )=( )( ) 2.选词填空。(8分) 张条片座只台首辆 一( )小路两( )树叶三( )儿歌四( )报纸 五( )房子六( )小鸟七( )电脑八( )汽车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6分) ( )歌( )语 ( )暖( )开春( )拂面 ( )颜( )色 ( )里( )云百( )争鸣 4.我会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9分) ①例: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像。 ②例:春雨到底就是什么颜色的?到底? ③例: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格外。 5.连一连,读一读。(6分) 桃花绿了美丽的问题 草儿熟了有趣的笑容 果子红了满意的春天 6.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6分) 春眠不觉( ),( )( )闻啼鸟。 夜来( )( )( ),花落( )( )(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第1课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第2课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 (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用眼看,用鼻闻,靠耳听声音。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暑假刚刚过去了,同学们都到哪里去玩了?玩的高兴吗?你们知道老师去哪里吗?老师去了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还拍了不少照片.同学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那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好不好?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所以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智力测验,有没有信心! (演示电脑课件) 选C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厉害! C是黄河风光,C代表是第几幅图? A----1 那A是西藏风光,A代表是第几幅图. B----2 按照这个思路那么B代表是第几幅图. C----3 D代表是第几幅图D----4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测试题.我们通常会和这道题一样,用ABCD来表示不同的答案,哦,看来呀,字母还真有不少的用处。 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 同学们,第一关顺利通过,那咱们马上去旅游?可是黄河那么多景点我们先到哪里去?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充分,那么旅游之前应先做些什么? 同学们的方法太多了,老师就知道一本好书---《黄河掠影》,同学们想不想看?(演示电脑课件)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知道:一本书需要多少元钱?那么两本书呢?三本书呢?如果六个小组一组一本,那需要多少钱?(视频展示台展示) 大家同意吗? 哦,有的同学认为六本不够,谁来说? 那需要多少钱呢? 太好了,同学们真聪明,可是记住这么多式子太麻烦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式子,这一排数10代表的是? 这一排1、2、3、6、50代表的是————,他们的结果10、20、30、60、500代表的是————?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你能根据本数和钱数的关系,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卖任何本书所用的钱数吗? 三、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看一看那个小组最聪明能最先游览黄河! 那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想法第一个说个同学们听听,好,你先来!(视频展示台展示)能解释一下你们的想法吗?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完美的图形——圆 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22页,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开始,老师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轮子(分别用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做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信息窗1第二课时 一、练一练、用竖式进行计算。 43.2÷6 89.52÷8 21.6÷18 52.5÷15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子: (1)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让学生列式,自己尝试着进行竖式计算。 (2)汇报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2.5看成25,当成整数除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再缩小10倍。 生2:我用竖式进行计算。(让该生到讲台上板演) 0. 5 (当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个位 5 2. 5 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写上“0”补位) 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商0呢? 2 5 ————0 (3)验证结果(用乘法进行验算)练习: 4.5÷5 19.2÷24 10.8÷12 17.5÷35 1.2÷3 三、绿点子

问题: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1、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或是小组进行解决。 2、集体进行交流、总结。 3、小结:除到被除数末位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小电脑:让学生独立计算13÷2。 四、想一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信息窗1 第三课时自主练习: 第3题:是除法的意义的题,学生可以独立解决。 第4题;口算,让学生自己先在心里计算,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组的正确率和速度快,奖励小红旗。 第5题: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计算难点的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时,要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让学生深入讨论, 41 纠正。 第6题:让学生独立去理解题意,独立完成。第7题:是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式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算,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演算的好习惯。第8题:求蓝鲸的体重是

青岛版五四制_五年级上册_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 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教学难点: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具:多媒体、实物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课时数:13课时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 课时:1 累计课时:7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 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1中各个实物],问: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吗?看到这些物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指名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生踊跃发言,投影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问:它叫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投影出示)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小组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3、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1)总结一下长方体的特征 (2)我们是怎样研究长方体的?你能用这种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 (3)总结: 面棱顶点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自主练习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