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形地貌(打印)

淮安地形地貌(打印)
淮安地形地貌(打印)

淮安市地貌分析

我叫杨峰,来自江苏省淮安市。自我出身到现在已在淮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淮安时总感觉淮安没有海边城市的繁华,没有西北城市的粗犷,没有南方城市的舒适宜人。但当我真正走出淮安,才深深地觉得淮安真的很好。学过地貌分析知识之后,经过查阅资料,我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淮安,并且对于淮安的爱变得牢不可破。以下是我对淮安地貌的简要介绍。

一、淮安地貌概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 平方公里。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米,为全市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

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

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 %,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二、淮安的土壤水文。

淮安市属黄淮和江淮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在7~8之间。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三、淮安的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淮安市属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25.90万公顷。

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

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等5类,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语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由于灌溉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产稳产。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丘陵地区,牧草地也几乎全部在盱眙县境内。

(二)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全市过境水资源量较多。过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泽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泽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补给丰沛,且又是一个过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达330亿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约为10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人使用,这部分过境水量将大幅增加。

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三)矿产资源

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淮安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达20亿吨。

(四)森林资源

淮安市的平原绿化,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64个百分点。到2002

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9.07万公顷,农田林网38万公顷,林网化率95.9%,四旁植树1.1亿株。淮安市的林业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兼有天然林,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属410种,其中乔木328种,灌木65种,藤木17种,约有172种人工栽培种。

全市主要栽培树种有:杨树、泡桐、柳树、水杉、刺槐、马尾松、黑松、板栗、毛竹等;珍稀树种有黄檀、黄连木、

野核桃、红脉钓樟、山胡椒、漆树、毛棣、毛叶欧李、迎春花、羽叶泡花树等。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北方农业在耕作方式、农作物、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讲述了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征。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该地区的位置、范围,熟悉该 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课文第一段描述北方地区面积较小,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0%,但人口却较多,约占40%,是全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 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北方地区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 教学中可通过活动的安排,如结合“民居邮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以及由于自然环境而 对人们产生、生活的影响,使之对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领悟更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我国北方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特征的教学。 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地形”,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找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丘陵,了解北方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 2、找出主要河流、湖泊,说说北方河流水文特点。 (湖泊少,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短缺) 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并思考一下问题: 1、北方地区所占的面积、人口比说明什么问题? (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2、“黑土地”、“黄土地”分别指什么平原?为什么?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北方地区范围”,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了解北方地区行政区划。 教师小结: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受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北方在农 业生产方式、物产等方面会有哪些特征和优势呢?引出下一课题——有关“北方地区物产丰富”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北方地区主要物产分布”,完成以下活动: 1、说出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等) 2、在图中指出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草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3、思考北方耕地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区域地理(中国和世界)知识点

实用 理地世界 第八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29% 一、陆地北半球 二、大洋 北冰洋 四大洋印度洋 大西洋“S ”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三、大洲(七大洲) ⒈名称 ⒉洲界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北美———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北美———巴拿马运河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亚洲第九章概㈠述 文档. 实用一、是世界第一大洲⒈临三大洋海岸线曲折 小亚细亚半岛

多半岛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⒉轮廓 中南半岛 多边缘海——孟加拉湾 多岛屿斯里兰卡岛 马来群岛 二、地形——山地高原为主3/4 ⒈中高周低 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山结) ⒊山脉 ⒋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三、河流 ⒈河流呈放射状 ⒉最大湖——里海(咸) 最深湖——贝加尔湖 四、气候 ⒈气候复杂多样 a .地跨热温寒三带 文档. 实用 b .东西跨径度大c.面积最大d.地势地形复杂 ⒉季风气候显著.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气压带风带位移a海陆热力差异b.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大 东亚、北亚.温带季风气候c (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

㈡日本 一、多火山多地震的群岛国家 富士山、关东平原 二、资源贫乏 森林、水力、硫磺 三、气候——海洋性季风:温带、亚热带 工业基础脆弱——世界上最大原料、燃料进口 国,产品主要依赖出口 京滨工业:高度发达—————典型加工工业国 四、经济阪神 农业:不重要,高度发达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名古屋九州北(北海道渔场)(接近原料、燃料地、消费市场)部区 国土南北两端分散 文档. 实用东京 大阪五、城市神户 ㈢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新加坡 湄公河(最大国际河)→太平洋 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大河南流 萨尔温江→印二、组成 度洋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思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一、地势总体变化(最直观): 西高东低,举例说明——最西端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米,祁连山均高为4000 米,秦岭山脉2000-3000米之间,向东到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 地势变化特征: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的特征,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体组成)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具有大面积分布 其中 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 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海拔1000-1400米; 黄土高原我国第三大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海拔在1500-2000米。 云贵高原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海拔1-2千米。盆地19%,主要分布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分布有达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半封闭内陆型盆地,操场辽阔,畜 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青海省北部,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 陆盆地。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面积较柴达木盆地稍大,相差不大,位于四川省东部,典型的构 造盆地,沉积有大量的紫红色砂页岩,有“红(紫)色盆地”之 称。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景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3--5题。3.湄公河在中国境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4.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A.,河 B.,新加坡 C.,曼谷 D.,胡志明市 5.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6.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7—8题: 7.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 成原因主要是由于() A.冷海水上泛而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8.甲国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D.被污染的河水 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10.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11、澳大利亚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草场广阔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结合右图,回答12—13题。 12.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援助发展中国家 读1989年中、美、、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 时,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5.当考察队到达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 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 升起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1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B.世界上最寒冷的 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资源与工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获取地理知识,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北方不同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差异性,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地区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1.掌握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要素去分析概括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 2.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展示北方地区的雪景动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知讲解

活动1: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定位置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看地形 教师:展示我国地势阶梯图和北方地区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提出问题——北方地区所处的阶梯和主要地形区是什么? 学生:找地形。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是地形的主体,平原面积广大。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明气候 教师:出示我国的气候分布图。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本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阅读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学生:相同点——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济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活动2: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政区 教师:展示北方地区范围图,找出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沿岸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学生: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省份主要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辽宁省(沈阳)、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等,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的大部分和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一部分。 ?认识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农业 教师:出示表格,对比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的差异。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 【学习目标】 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 1、交流展示 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2、小组探究 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 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 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 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问: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1.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1)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如果2019年寒假期间你要去毛里求斯旅游,指出应防范的除暴雨外的气象灾害。 (3)近年来,该国不断压缩甘蔗制糖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努力转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岛上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岛的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甘蔗生长环境,喜温、喜光、喜肥,需水量大,该地气候高温多雨,火山灰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有利于发展甘蔗种植;1月份,毛里求斯是夏季,印度洋热带洋面上多飓风灾害,应注意防范。 (3)传统产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上升。而该地具有热带山地风光景观、可能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建成国际旅游岛,不仅提供补给、休息、游览便利,还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等,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发展旅游业可避免发展石油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答案】(1)公路运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飓风(强热带风暴)。 (3)传统工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逐渐升高;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环境污染少、生态破坏小;处在印度洋石油航线上,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热带山地风光景观,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资源丰富、森林广布、河流众多。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右图为哥德堡降水量统计图。 (1)图中洋流按性质分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曲折的峡湾主要是由于侵蚀形成的,它会(增加/减小)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2)挪威可以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有、。 (3)甲城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瑞典运送到德国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2020版中考地理总复习:八下第六章 北方地区课时一区域特征东北三省(含答案)

课时一区域特征、东北三省 1. (2016河南模拟)下列地形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B ) A. 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 C.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太行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北方地区的著名山脉。 2. (2017广东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的产量最大、分布最广 B. 分布有“黄土地”和“红土地” C.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D. 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我国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出产多种温带水果;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分布有“黑土地”和“黄土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 (2017贵港模拟)我国地大物博,地域饮食文化特色鲜明,各色菜肴在烹饪中形成了许多流派,下列著名菜系中源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B ) A. 湘菜 B. 鲁菜 C. 川菜 D. 粤菜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及四大地理分区。湘是湖南省简称,川是四川省简称,粤是广东省简称,都位于南方地区;鲁是山东省简称,位于北方地区。 4. (2017湘西)我国北方地区中,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B ) A. 水稻 B. 春小麦 C. 冬小麦 D. 甜菜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北方地区中,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长城以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甜菜属于糖料作物。 (2017广东模拟)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5~7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

八年级地理下册6.1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练习(新版)商务星球版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方地区的地形() A.以山地、平原为主 B.以盆地、高原为主 C.以平原、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2.北方地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A.200毫米以下 B.200~400毫米 C.400~800毫米 D.800毫米以上3.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耕地集中连片 D.降水偏少4.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B.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青藏高原 C.小兴安岭塔里木盆地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 5.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 A.黑、吉、辽、冀 B.鲁、苏、皖 C.甘、宁、川 D.鄂、豫、赣 6.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7.我国北方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8.关于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地跨中温带、暖温带,全部属于半湿润区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对该地区冬季景观的描述 D.该地区降水较少,夏旱严重 9.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最大 B.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以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D.降水较少、但季节分配较均匀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黄河、海河、辽河流域所代表的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是全国的三分之一,河川流量仅为长江、珠江流域所代表南方地区的六分之一左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缺水尤其严重。 (1)图中①是山脉,山脉以西是黄土高原。 (2)长江、黄河均发源于省,该省素有“”之称。 (3)河北省主要位于我国的区(干湿区),耕地以为主,主要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 (4)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气候(图乙),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知识口诀大全

地理知识口诀大全 地理知识口诀大全地理知识口诀大全 地理知识口诀大全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口诀!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口诀!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大洲和大洋口诀!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名口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 另附: 口诀大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2、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平顶山矿省份豫。 3、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4、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5、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中国和美国地貌差别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貌格局、水热格局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中国是西高东低,美国是东西高,中间低。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中国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可用耕地面积少于美国。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大部分处于北温带,气候温暖湿润,中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自东向西减少,东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 北递减;水热条件来说,美国大部分地区宜于农耕,利于栽培多种作物.但由于地形 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方作物易受冻害.西部大面积的干旱农业区需要灌溉。 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中美地形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国西部美国西部 地理位置纬 度 纬度接近,位于温带和亚 热带 约20°-50°N,跨纬 度更大 约30°-50°N,跨纬度 较小 海 陆 地处内陆濒临海洋 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山脉东西走向为主山脉南北纵列 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缺失大陆西岸的气候 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 候 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 候和地中海气候 植被荒漠为主高山上有森林沿海及高山有森林 资源能源丰富缺少稀土、铁矿铁矿和稀土丰富 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八年级下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1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是传授新知识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概况,本课时的主要介绍北方地区的的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的知识。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3.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读图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沁园春·雪》

你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北方地区)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北方地区 区域特征 二、新课学习 (一)、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指导学生读图掌握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 人口. 板书: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1.说一说:你能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吗? 教师指导学生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图归纳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板书: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 2.找一找:找出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的省区及行政中心 教师指导学生读《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个省级行政单位和行政中心. 板书: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大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 3.想一想:你知道人口最多的两个省在哪个地理区域吗? 教师指导学生读《北方地区政区图》找出北方地区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河南和山东说明北方人口稠密. 板书:面积:占全国的20% 人口:占全国的40% (二)、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请学生在图上上找出大安岭兴、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 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 板书:二、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读《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半岛、河流、地 形和沿海等. 小结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2.读图:教师指导学生读《中国政区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古都:北京、西安、 洛阳、开封的位置.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 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

经典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案.doc

教案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动手绘制地理简图明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绘制地理简图 【课前准备】:发学案给各个小组,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 【教学过程】: 导课: 音乐播放:歌曲《青蔵高原》 同学们,知道青蔵高原吗?去过吗?其实我国不仅有青蔵高原,还有许多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平原、美丽富饶的盆地。想认识它们吗?好,请打开地图册找到中国地形图,我们先在地图上游览一番吧! 1.根据学案,让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一个问题,找学生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注意:山脉的位置和走向) 2.看地形图,结合图例,观察界线两侧的颜色特征总体上有何区别?它们大致的海拔范围为多少?让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二个问题: (注意:三级阶梯的界线的划分是海拔的不同) 3.根据学案,让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三个问题(注意:柴达木盆地属于青藏高原),找学生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 4.根据颜色的不同,认真观察第二阶梯,可分为哪几个地形区?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四个问题:

(第二阶梯主要有三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三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学生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上述各地形区的位置和范围。 5.既然是不同的地形区,应该是有明显界限的,你可以找到吗?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五个问题 学生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天山山脉、秦岭的位置 6.除上述两列山脉,第二阶梯内还有哪些重要的山脉?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六个问题,并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阿尔泰山、阴山山脉的位置 7.根据颜色的不同,认真观察第三阶梯,可分为哪几个地形区?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七个问题: (第三阶梯主要有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学生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上述各地形区的位置和范围。 8.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八个问题,并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的位置 9、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九个问题,并在黑板上的经纬网中标出 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台湾山脉的位置或范围。 10.各小组学生互助完成第十个问题,总结山脉的走向。 (在地图中认识,分析) ①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横断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11、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a、山脉为地形骨架,平原、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中国地理世界之最

中国地理世界之最 1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3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 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5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6 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 7 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8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9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 10 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 11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西藏纳木错湖 12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 世界含砂量最多的河流:黄河 14 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15 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浙江钱塘江潮 16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7 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18 世界围的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19 世界最高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20 世界最大的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地:吉林省 21 世界流动沙土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地理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6、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7、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长的河流——长江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1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13、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庆 19、最北的村庄——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一、砂岩地貌的分类、分期与分区 因砂岩的矿物成分、硬度和胶结程度的不同,发育的地貌也不相同。石英砂岩是由硅质胶结的砂岩,抗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常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岭;胶结不坚实的粗砂岩、长石砂岩则常成丘陵或盆地。 砂岩地貌可按区域类型和发育分期划分为 丹霞型——壮年-老年期发育型 张家界型——壮年期发育型 嶂石岩型——青年期发育型 二、不同砂岩地貌的特征及分布 1、丹霞地貌 可简单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属富含红色氧化铁的陆相红色岩系,在我国地质史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中整体抬升,并经风化、流水等侵蚀、切割形成的以方山、石墙、石柱为主要造型的赤壁丹崖丘陵景观。最早在粤北丹霞山被发现和研究,故名。 丹霞地貌是一种含钙质胶结的红色砂砾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方山、奇峰、岩洞等特殊地貌。所以丹霞地貌是一种类喀斯特地貌现象,只是它的溶蚀作用没有石灰岩地区那么发育。 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切割破碎,难见台地,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在中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一般分布于降水量大于1500mm/a的地区。

除广东丹霞山外,较为著名的还有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贵州梵净山、四川青城山等。 2010年8月5日,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2、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则是以侵蚀构造为主导作用,由石英砂岩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3亿多年前湘西北大面积海相沉积砂岩,经造山运动形成总厚度达500余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现在所看

中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形地貌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直径达500米。FAST台址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附近5公里范围没有任何乡镇,2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县城,是科学家观测宇宙的理想之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 A.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B.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 C.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盆D.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 5.大窝凼的地形对FAST工程建设最为有利的影响是( ) A.土石工程量小B.地质条件稳定 C.不易受洪水威胁D.便于设备的安装运行

6.我国FAST台址选择在贵州黔南大窝凼建设,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海拔较高,大气稀薄B.太阳活动干扰小 C.降水少,晴天多D.人为电磁干扰小 7.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9.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