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近来,有人为了把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说成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肆意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著作,特别是歪曲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从中引申出所谓《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的结论;歪曲恩格斯1895年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写《导言》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的调整的论述,从中引申出恩格斯修改了《共产党宣言》,期待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这样,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午著作,恢复其本来面目,就成为澄清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非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并没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第27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论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特别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出现了单个资本不可能建立的社会的企业;二是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与私人资本相对立的、社会资本的形式;三是资本所有权现在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劳动也已完全同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四是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并不是各个相互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股份公司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这种分离,是不是像有人所说的“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呢?否。

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无疑地标志着资本占有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日益社会化,标志着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与个人的私人资本相对立的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的形式,其企业也表现为与个人私人企业相对立的社会企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

但这种股份形式的转化,还局限在资本主义的界限之内,因而,股份公司这种对私人财产的扬弃,又终究只是在资本主义本身范同内的扬弃,这种股份资本仍然是资本的集体所有形式,这里的“社会财富”、“社会资本”最终还是由少数私人占有,仍然是私人借以获得剩余价值的资本,它虽然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却并未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私有制的本质。

所以,马克思在指出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1](p519),应把它和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一起“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1](p520)的同时,又强调指出这种扬弃的历史方位在于,它“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1](p516),“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同内的扬弃”[1](p518),它“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而“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 [1](p520)。这就是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自行扬弃矛盾中所指出的,它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如果只看到矛盾的前一个方面,而忽略和抛弃了矛盾的后一个方面,并以此作为唯一的指导线索去考察股份公司这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那就会陷入片面性、绝对化和简单化之中,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如果离开了这个关键之点,随心所欲地去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股份公司,把它说成是什么“使和平过渡到一种新制度成为可能”,甚至“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那在理论上就是没有根据的。而由此再引申出什么“《资本论》第3卷推翻了《资本论》第1卷,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外壳’了,马克思心目中的曼彻斯特资本主义(原始资本主义)灭亡了。其后,资本主义在《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等结论,那就更是把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想人非非的地步,与马克思晚年著作的原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指出,“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有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的场合,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矛盾的“这种解决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刭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 [2](p629),也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才强调要由工人阶级去“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2](p60),而不是听凭这些因素经由部分质变而使资本主义社会自行和平长人社会主义。

二、在资本主义社会,所有权和经菅权相分离带来了一极上的“敌意收购”和另一极上的“经营者资本主义”力图取代“业主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实际生活中带来的,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在股份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之后,两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关系?在西方世界,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种叫做“经理革命”或“管理革命”论,以美国经济学家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发表的《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为代表。这种意见认为,上述的这种分离,己经使企业所有主资本家逐渐丧失了对自己企业的管理权力,同时诞生了一个专职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经理

阶级”,促成了一场把企业管理权力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这种经理阶级手中的革命,它已不是资本家的代表,而是关心生产效率、企业繁荣、社会福利,并接受社会监督的“社会的代表”。另一种意见则坚持所有制决定论,以美国左派经济学家米尔斯在1951年出版的《高薪阶级》一书为代表。这种意见认为,所有主的权力并没有被剥夺,董事会是握有全权的所有者阶级的成员,掌握了所有权,就可动用警察力量以“剥夺所有制的事实控告任何经理”,所以,通常所认为的剥夺了所有者职能的经理,实际上要比任何所有者更忠心耿耿地执行着这种职能。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出现了在所有者和经营者这两极上产生的两种新的现象,并要求给予新的回答和解决办法。一种是在企业重组浪潮中出现的“敌意收购”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各种公司之间的这种收购,曾被当作降低代理成本、保持资本市场的竟争性、约束经营者有效地管理公司、为股东利益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被英美政府所容忍和允许。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敌意收购还在企业并购总额中占有一半。但实践表明,敌意收购并不是管束管理者或向股东提供收益回报的有效方法,而且往往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相悖,有时它还倾向于成为敌意收购者掠夺财产的一种套利行为。于是,在这个领域中就逐渐酝酿出企业的“利害相关者”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诞生。根据这种“利害相关者”模式,企业无疑地首先是企业家们努力为自己及其伙伴创造财富的成果,但在今天,企业已不再被看作只是为其拥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它还要为必须公正地得到工资的雇员、从税收中得到资金开办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的社团以及在企业潮流中运气时好时坏的供应商和销售公司创造财富。总之,企业要对更多的公众、而不只是对其拥有者和股东负责任。这种企业新概念已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9国财政部长 1999年在巴黎签署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得到了确认和反映。

另一种则是“经营者资本主义”力图取代“业主资本主义”。自从亚当·斯密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曾指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内部人滥用职权创造了可能性,但现代经济又不能再退回去,重新依靠家族企业和合伙企业。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就创造出了一套监督机制来防止内部人滥用职权,其中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员、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制度等等。然而,当资本主义发生内部病变时,从理论上讲应根据业主利益办事的专业管理人员,却可利用股权极端分散、已没有负责任的业主存在这个漏洞,同会计和公司其它管理人员同谋合伙把公司变成为自己谋利的工具,而不惜牺牲股东和员工利益去获取财富,然后及时抽身离开,用“经营者资本主义”去取代“业主资本主义”。世纪之交在美国发生的安然、世通公司等一系列会计假账丑闻案件,就是其典型实例。为了医治这种病变,美国总统布什不得不在2002年7月30日签署一项旨在结束“低道德标准和虚假利润时代”的企业改革方案《2002年萨尔班纳斯一奥克斯利法》(或称《财务行业改革法》),更加严格地规范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增强对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增强执法力度。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股份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看,还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都与

有人所说的什么“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风马牛不相及。

三、恩格斯1895年的《导言》调整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

恩格斯在逝世前五个月,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o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撰写了《导言》。有人说,恩格斯在其中“期待”“通过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取得政权,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实际情况与此相反,恩格斯只是根椐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策略。

写这篇《导言》的直接背景是:1895年初,《前进报》出版社建议,把当年已在《新莱菌报。政治经济学评论》上发表过的马克思著作《1848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重新出版,恩格斯在接受这个建议以后,决定写一个《导言》连同马克思的原著一起发表。他认为这个《导言》“除了对那时以来发生的事件加以概述外,还应说明为什么我们那时会寄希望于无产阶级取得最近和最终的胜利,为什么这一点没有实现,以及后来发生的事件在什么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当时的看法”[3](P389〕。

恩格斯在1895午3月6日写就的这篇《导言》,其第一部分特别指出了马克思原著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和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方面;第二部分则论述了在19世纪末期的新情况下,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使工人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应采什么样的战略策略。

当时的新情况是,在巴黎公社以后,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利用了进行合法活动的权利,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和议会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反社会党人法的迫害下,经十余年英勇机智的斗争反而壮大起来,在1890年2月的选举中获得142.7万张选票、35个议席,并迫使政府废除了反社会党人法,把俾斯麦赶下了台。党的队伍发展到15万人,党影响下的工会有30万会员,党和工会主办的刊物已逾百种。英、法等国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在这种形势下,工人阶级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却歪曲阶级斗争的新条件和合法斗争的意义,如以德国党内的“青年派”为代表的左的机会主义,完全忽视了阶级斗争条件的变化,不懂得党必须利用资产阶级合法性所给予的一切可能,否认进行合法斗争的必要性,不容许党参加议会选举和议会活动,指责党己蜕化为小资产阶级的机会主义,妄图使党不顾客观条件,实行脱离群众的冒险和滥用暴力;另一种危险则是以英国的新工联、法国工人党的盖得,以及德国党内的福尔马尔等人为代表的右的机会主义,它们夸大合法斗争的意义,认为这是无产阶级唯一的最终的斗争形式,运用它就能使现代社会长入社会主义。甚至连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理事会起草的《爱尔福特纲领草案》也容纳了“现代社会长人社会主义”的思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在《导言》中总结了1848年以来的革命经验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指出“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凡是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一定

要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4](P521)。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长期的坚忍工作,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利用普选权、开展议会斗争,是在宣传和争取群众方面能获得最大效果的策略。

对于普选权,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60年代曾认为,它在德国这样的国家,对工人来说是陷阱、是政府的欺骗工具;但到70年代初,在看到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所取得的最初战绩以后,他们就指出“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的行动手段”[5](p304),并逐步阐明了它的重要作用;70年代末,他们又指出普选权使工人政党“有可能统计自己的力量,向世界显示它的组织得很好的和不断壮大的队伍”[6](p137);80年代中,他们又指出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现在,恩格斯更全面论述了普选制是无产阶级手中的一件武器,工人阶级在决战到来之前,应当利用选举运动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要有成效地利用从统治阶级那里争得的民主权利,启发、训练、教育、组织工人群众,为未来的革命发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言》强调说,在工人阶级对普选权的有效利用中,“人们发现,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东西是工人阶级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4](P517)

由于在1894年12月6日,德国政府向帝国国会提出了《防止政变法草案》,规定对“蓄意用暴力准翻现行国家秩序者”、“唆使一个阶级用暴力行动反对另一个阶级从而破坏公共秩序者”、“唆使士兵不服从上级命令者”采取严厉措施,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坚决要求恩格斯冲淡《导言》中在他们看来是过分革命的调子,使之具有更为谨慎的形式,恩格斯心情沉重地同意了这个要求,把《导言》中的某些措辞改得婉转一点,使司法机构从中找不到借口来干涉社会主义运动。然而,恩格斯仅仅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策略,这一点在《导言》中是说得十分明白的:

《导言》在用各国的实例说明“德国人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人效法”之后,紧接着就强调“不言而喻,我们的外国同志们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权。须知革命权总是唯一的真正

‘历史权利’,——是所有现代国家无一例外地都以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唯一权利”[4](p522);强调“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促使这种力量增长到超出现政府制度的控制能力,不让这支日益增强的突击队在前哨战中被消灭掉,而是要把它好好地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4](p523)这一切都清楚地说明了恩格斯在《导言》中,并没有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期待”“通过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去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四、恩格斯是“绝对守法主义”的反对者、“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的否定者

恩格斯不仅在《导言》中明确表明了自已的立场,而且在围绕着《导言》被歪曲利用和解释而采取的种种举措中,表明自己是“绝对守法主义”的反对者、“和平长人社会主义论”的否定者。

他在1895年3月8日《致理查·费舍》的信中对他们的绝对守法主义提出警告说:“我尽可能考虑到你们的严重担忧”,“然而我不能容忍你们立誓忠于绝对守法,任何情况下都守法,甚至对那些已被其编制者违犯的法律也要守法,简言之,即忠于右脸挨了耳光再把左脸送过去的政策”,“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党会走得这么远,竟然放弃拿起武器对抗不法行为这一权利。”[3] (P401)又如,当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个别领袖企图把《导言》当作根据,说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通过和平途径取得政权,并在1895年3 月30日,在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上发表题为《目前革命应怎样进行》的社论,未经恩格斯同意就从其《导言》中断章取义地摘引几处,造成仿佛恩格斯主张无论如何都要守法的印象时,恩格斯感到非常愤懑,当即向《前进报》编辑李卜克内西提出坚决抗议,反对这种歪曲其观点的做法,并在1895年4月1日《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指出:“今天我发现,《前进报》事先不通知我就发表了我的《导言》的摘录,在这篇经过修饰整理的摘录中,我是以一个爱好和平的、无论如何要守法的崇拜者出现的。我特别希望《导言》现在能全文发表在《新时代》上,以消除这个可耻印象。我将非常明确地把我关于此事的意见告诉李卜克内西,也告诉那些(不管是谁)事先一个字也未通知我而给他这种机会来歪曲我的观点的人。”[3]

(P432)

再如,恩格斯在撰写《导言》之后不久,当李卜克内西摘引其中所有能为其无论如何是和平的和反暴力的策略进行辩护的东西加以宣传时,恩格斯在1895年4月 3日致信拉法格,根据策略方法和斗争方式的选择总是以具体的历史情况为转移的一贯精神指出,目前适用的这个策略仅仅针对今天的德国,有朝一日它也许必须突然改变。恩格斯强调指出:“我谈的这个策略仅仅是针对今天的德国,而且还有重大的附带条件。对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来说,这个策略就不能整个采用。就是对德国,明天它也可能就不适用了,[3](P436〉。这就是说,要是剥削阶级诉诸武力并发动内战时,工人阶级所采取的和平的革命斗争策略,就必须用非和平的斗争方法来作替代和补充。

应当说,恩格斯对绝对守法主义的这种坚决反对,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写《导言》被歪曲利用而感到愤慨,更是他直到晚年都在始终不渝地坚持着的马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的表现。在1891年6月18--19日所写的《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恩格斯针对那些因为害怕恢复反社会党人法,就认为德国目前的法律状况使党足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党的一切要求的人,明确指出:“他们力图使自己和党相信,‘现代的社会正在长入社会主义’,而不去问一下,与此同时进个社会是否还要像虾挣破自己的旧壳那样必然从它的旧社会制度中破壳而出,并且还必须用暴力来炸毁这个旧壳,是否除此之外,这个社会在德国就无需再炸毁那还是半专制制度的、而且是混乱得不可言状的政治制度的桎梏”,他强调说“这样的政策只能是长期把党引人迷途”,因为

“在德国连一个公开要求共和国的党纲都不能提出的事实,证明了以为在这个国家可以用舒舒服服和平的方法建立共和国,不仅建立共和国,而且还可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多么大的幻想。[4] (p411-412)

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曾认为,“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又强调指出这只是一种例外:“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为了最终地建立劳动的统治,总有一天正是必须采取暴

力。”[7](p719)这里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谁在议会中占多数,而是国家机器、有组织的强制的力量是否存在以及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在当时马克思之所以假定社会主义在英闯有和平胜利的可能性,是因为英国“是当时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最少的回家”。在《1891年社会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恩格斯也持这样的观点,因而他指出:“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英国报纸上每天都在谈论即将赎买王朝的问题,这个王朝在人民的意志面前是软弱无力的”,然而,恩格斯紧接着就指出:“但是在德国,政府几乎有无上的权力,帝国国会及其他一切代议机关毫无实权,困此,在德国宣布要这样做,而且在没有任何必要的情况下宣布要这样做,就是揭去专制制度的遮羞布,自己去遮盖那赤裸裸的东西”[4](p411)。

在1891年6月29日,恩格斯在《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又谈到他在对1891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的缺点进行分析时,“痛击《前进报》那种和和平平的机会主义,痛击关于旧的污秽的东西的活泼、温顺、愉快而自由地‘长人’‘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调。[8](p119-120)

在1891年10月,恩格斯在《德国的社会主义》中,预见到资产阶级不会容忍社会主义高潮日益高涨、和平长人社会主义,而必然先诉诸暴力;那时,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就将从议会斗争的舞台转到革命的舞台。他说:“资产阶级曾经多少次要求我们无论如何要放弃使用革命手段而呆在法律的框框里”,“遗憾的是,我们不能给资产者老爷们帮这个忙,虽然的确,现在并不是我们处在‘合法性害死我们’的地位。相反,合法性在如此出色地为我们效劳,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来破坏合法性,那我们就是傻瓜。问题毋宁说是这样,不正是资产阶级和它的政府会破坏合法性,以便用暴力来粉碎我们吗?我们等着瞧吧。而觋在:‘资产者老爷们,你们先开枪吧!’毫无疑问,他们会先开枪。不定哪一天,德国资产者及其政府将厌恶对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高潮袖手旁观;他们将诉诸非法行为,诉诸暴力行动”,“暴力的反革命也许能把社会主义的胜利推迟几年,然而这只能使今后的脞利更彻底和更巩

固”[9](p292)。

而当这篇文章的观点遭到歪曲和指责时,恩格斯当即在1892年2月6日写的《答可尊敬的卓万尼·博维奥》一文中,重中和强凋“我根本没有说过什么‘社会党将取得多数,然后就将取得政权’。相反,我强调过,十之八九

我们的统治者早在这个时候到来以前,就会使用暴力来对付我们了;而这将使我们从议会斗争的舞台转到革命的舞台。[9](p327)

为澄清有关民主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理论是非,推倒有人强加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著作的曲解和不实之词,本文专注于恢复马恩原著的本来面目。至于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应走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战略策略去争取和建设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应遵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代特征、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由各国的党和人民独立自主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马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上的关系

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上的关系 广告1201 徐振泽 1219200112 通过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家。两人情同兄弟,志同道合,有着很深的友情。我想两个人能够成为好兄弟,志趣相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相近或趋于一致的。这也是我觉得首先导致两人在思想上有相同的地方的原因。 有很多马克思主义者都坚持认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时一致的,其中包括他们的出发点、基本原则、基本路线等等。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两人在基本思想主张是趋于一致的,两人都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做着努力。包括后来,我们可以发现,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时一致的这种观点不是别人,而是恩格斯自己。在看了恩格斯写的《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我们可以验证到这样的观点。 而且,恩格斯也把自己从事的理论研究看做“第二小提琴手所演奏的乐章”,而把马克思当作是“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并且以有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而骄傲。1886年,恩格斯在回顾他和马克思所共同走过的历程时,十分诚挚地说:“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指导思想(特别是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至多除了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至于马克思所做到,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的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非常公正的。由此就可以看到两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两人思想上的一些差异性和不同点。首先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的视野上存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超验和经验的分野。由于在视野上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致思取向。第二点,如果说马克思更强调“存在决定意识”,那么恩格斯则更侧重于“物质决定精神”。而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也是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上的总结,深化。 以上两点是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两者思想上的一些差异。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所带来的,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而恩格斯则没有。再加上两个人个性上的小差异,也不可能造成两个人的思想完全同化。再加上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上,也难免会有一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但是好在经过实践的发展,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总结,他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上,马为主,恩为辅,但离开了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也很难以形成,更难以传播。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创作中,要么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要么是两人共同完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恩格斯在资金上给了马克思极大的帮助。在马克思逝世后,他为宣传马克思的著作出版和宣传作了不朽贡献。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

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城 2,1830年秋天,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3,1835年,中学毕业 4,1836-1938年,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学习,哲学,历史,艺术。在此期间结识布·鲍威 尔 5,1839年-1841年,马克思学习希腊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博士论文《德谟克利 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6,1842年,马克思为黑格尔左派分子创办的杂志“德法年鉴”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令”。1842年11月首次会见恩格斯。 7,《莱茵报》由马克思主持,但是青年黑格尔拍企图利益这份报纸来宣传他们的唯心哲学观点。最后被普鲁士查封。 8,1843年---1844年,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年,马克思收到恩格斯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政治经济学批评大纲》和《英国状况(评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这些论文被普鲁士当局误认为是对国家的叛乱和侮辱陛下而停止。 弗·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诚 2,1834年中学转学 3,1837年父亲不让七读书,恩格斯辍学在父亲的营业所打工。 4,1838年---1841年,边工作边学习,黑格尔的哲学等 5,1841年----1842年,进行服兵役,在柏林大学课间学习 6,1842年---1844年,恩格斯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英国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 条件,了解英国工人的斗争和宪章运动,他访问了曼切斯特的工厂和工人区,参加各种群众 大会和工人集会。 7,

手稿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丰富有趣又激情

手稿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丰富有趣又激情 张福公鲁宝来自文化课 6月26日至6月30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亨克·华尔斯(Henk Wals)教授,研究部主任列奥·卢卡森(Leo Lucassen)教授、高级研究员雅普·克鲁斯特曼(Jaap Kloostermann)教授及文献收集部负责人马林·范德海登(Marien van der Heijden)博士来到南京大学参加了系列学术活动。6月27日,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与亨克·华尔斯教授签订合作协议。 双方希望在网站信息互动、研究成果译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经典文献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合作编译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重要项目,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文献平台和国际视野。先前,南京大学已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带回的一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手稿复制件,目前开始供学生和学者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使用。南大方面表示:“不对社会开放,只供专业学者和研究生做研究参考,不做商业目的使用。” 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是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档案的主要保存地之一,也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的重要成员单位。这里珍藏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因而成为全世界社会历史科学研究者的“朝圣之地”。那么,它究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穿越到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所经历的那段漫漫旅途。 1883年3月14日下午,马克思在他书房的安乐椅上,平静而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手边散落的这些杂乱无章、字迹潦草的手稿会经历一番怎样的惊心动魄之旅。 根据这位老人的口头遗嘱,他的小女儿爱琳娜和挚友恩格斯成为其“文献著作的处理人”。处理完后事,他们随即开始整理这间面朝伦敦梅特兰公园的书房。没想到的是,这项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年左右,恩格斯从中找到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手稿以及他与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由于编辑《资本论》手稿的需要,这段时期全部手写材料都搬到了恩格斯的住处。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8月27日,他的骨灰被葬在伊斯特勃恩比奇角灯塔附件的大海中。根据恩格斯的遗嘱,所有马克思的文献手稿都移交给爱琳娜,马克思恩格斯的藏书和往来通信则交给德国社会民主党。然而,此后不久,悲剧接踵而至:1898年3月,爱琳娜去世,她手中的大部分手稿寄给她的姐姐劳拉·拉法格和姐夫保尔·拉法格;1911年拉法格夫妇双双离世,马克思的遗稿再次一分为二:一部分由马克思长女燕妮的后人继承,另一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归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馆。 由于种种原因,德国社会民主党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的计划一再搁浅。与此同时,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列宁的支持下,梁赞诺夫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招募了一批专业人员组成国际通信员网络,竭尽全力收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并着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的编辑出版工作。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一章恩格斯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 第一节《反杜林论》 一、《反杜林论》的由来 杜林(1833-1921)是一个大学教授,试图建立庞杂的学说体系,向马克思主义挑战,马克思说,他是一个极为傲慢无理的家伙,他本身的思想是折中主义的,缺乏深刻性和原创性。但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他的学说赢得了包括伯恩施坦等人在内的一些人的欢迎,导致了相当程度上的理论混乱。为了反击杜林,连贯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1876年到1878年撰写了此书。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地位很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是恩格斯的代表作。 二、反对先验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批判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正确地论述了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则与实际的关系。指出,必须从事实出发,不能从所谓的抽象“原则”出发来探索客观事物。这实际上表达了“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方法论。 第二,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首先,杜林的“存在”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实际上混淆了物质和意识。存在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意识的存在。杜林的命题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次,杜林从思维的统一性推导出存在的统一性,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且本身造成了思维的跳跃。 第三,批判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正确的时空观、运动观。杜林承认时空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离开运动而独立存在。恩格斯指出了这些观点的荒谬性。

三、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实践)的辩证法 杜林认为有永恒真理、终极真理存在,并吹嘘自己发现了终极真理。恩格斯对此加以批判,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但我们不能认为这里论述的辩证法仅仅是关于认识的,它也是关于广义的实践的。在马哲史上,第一个充分阐发认识论的人是列宁,自斯大林、毛泽东以后,教科书体系把“实践”范畴归入认识论之中,马克思关于广义实践的论述不太为人所重视。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恩格斯在这里的论述不仅仅限于狭义的认识论范畴,也包括广义的实践哲学意义,他论述的是认识的辩证法,但更是实践的辩证法。 1、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人类的认识能力就其本性、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无限的,至上的。而每个人、某一个时代、某一个群体的认识,由于要受各种社会的历史的条件的限制,总是有限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是互相联系的,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也是人类实践的特性。 2、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 恩格斯反对杜林关于“永恒真理”的说法,认为如果把“人不吃饭就会饿死”这样的命题叫做绝对真理,这是对真理的贬低,是对极小的事物使用大字眼。恩格斯认为,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所谓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类认识能够反映对象、符合对象、揭示对象的规律。承认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区别。但由于具体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可以说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3、真理与谬误 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但是,这种对立,只是在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即,二者的对立是需要条件的,如果条件变化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真理和谬误就会互相转化,真理转为谬误,谬误转为真理。 4、自由和必然 自由与必然是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尺度。杜林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恩格斯正确地论述了二者的关系。他指出,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必然性、规律性认识愈深刻,主动性愈大,行动就愈自由。所谓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作出决定的能力,决不是任意地思考和行动。人们的自由总是相对的、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四、论述辩证法及基本规律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恩格斯指出,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从来就有两种对立的思维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课外阅读】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

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 中华论坛 2015-07-17 21:24:35 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二)今年4月的一天,见到“dsbird”(“四平将军”)发帖《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中华论坛】发表于:2010-10-29 18:49:08)。 从帖子发表的时间看,此贴已在网上流传了至少5年半。可见其影响之大。 其实,所谓“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纯粹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理论”恶搞,“理论”诈骗。 我之所以称其为“理论”恶搞和“理论”诈骗,因为其涉及的是理论问题,而又毫无理论可言;纯粹恶搞和诈骗而已。 之所以称其为“中国特色”,因为其恶搞和诈骗的手法或“逻辑”,纯粹是妖魔化“思维”、妖魔化“文化”和妖魔化“逻辑”。至于什么是妖魔化“思维”、妖魔化“文化”和妖魔化“逻辑”,无需赘言——你懂的。 据本人了解,恶搞“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话题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子陵及其同伙。

本人自2009年4月遭遇“辛子陵”起,就开始研究和批判辛子陵的“大作”。其中,就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常识问题的一系列讨论。其中,所谓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问题,就是一个重要话题。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文的主要内容,正是辛子陵的相关文稿的主要内容。 本人针对“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文的批判,暂拟按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即: 一、关于“93个字……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的问题;(已成文发贴,(见【中华论坛】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2015-04-25 16:35:31)) 二、“第一个修正:由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议会斗争。”的问题; 三、“第二个修正:由主张消灭私人企业到主张保留股份公司。”的问题; 四、“第三个修正:用民主共和国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五、关于恩格斯“临终前的五个月”的一个“毫无保留地承认”的问题。 * * * * * 二、关于“第一个修正:由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议会斗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的一些生平小故事

马克思的一些生平小故事 一、抗美援朝时期,一个年轻的战士在战场上被击中了,由于缺医少药,无法医治,年轻的战士奄奄一息,他的班长紧紧的握着战士的手,问他还有什么心愿!小战士想都没想对班长说,我想见见毛主席!班长听了很为难,对小战士说,主席在北京,太远了,这样把,我给你找个一毛主席像章让你看看把。小战士同意了,于是班长出去找像章,但是那时候是在战时啊,那里会有毛主席像章啊!!班长很为难,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护士过来对班长说,我倒是有毛主席头像,但是。。。。班长一听眼睛就亮了,那就赶紧给我拿来啊!!!护士难为情的说,我得父母都是老红军,他们都非常仰慕毛主席,所以我一生下来就在我得身上纹上了毛主席的头像,所以。。。。。。班长说,都什么时候了,他马上就要死了,难道你想让他带着遗憾走吗!!!护士想了一会,进去了,过了一会护士出来了,班长忙上前问给他看了吗??护士红着脸点点头走了。班长马上进去问小战士,好了,你看到毛主席头像了,你可以安心的去了,我们会帮你多傻几个美国鬼子的!!!小战士艰难的转过头对班长说了一句话就死了!他对班长说,班长,如果你找不到毛主席像章就算了。刚才那个明明是马克思吗!! 二、一天早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有一位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正要在一个空座位上坐下来,这时候,值班的图书馆员走过来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的座位,请您不要坐在这里,他就会来的。” “马克思?”那位读者愣了愣,“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领袖吗?” “我想是的。这里给马克思摆着工厂工作的年报,他现在正研究这份年报。” “他天天来吗?今天也一定会来吗?” 图书馆员微笑着回答:“一定会来的。几年来,马克思天天到这儿来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在我所见到的读者中,他是最勤劳最准时的。” 这位图书馆员转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读者还站在那里思索,注视着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书。几年来,马克思每天都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里工作10小时,在家里又继续工作到深夜。他读过1500多种书籍,他写提纲,写内容提要和笔记,这些内容提要和笔记就可以编成许多书。一切科学,主要的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语言学、文学,他都用极大的钻研精神进行研究,从中追求他所发现的新思想。他的好朋友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的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的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彻底探讨过了,他是绝不肯下笔的。三、今年3 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2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对人类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贡献,特向读者介绍一段鲜为人知的,发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邮票故事。马克思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受到恩格斯的全力支持。马克思的许多革命活动经费都来源于恩格斯无私的援助。据《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中记载,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说:“明天寄一镑邮票给你,作为对厄·琼斯的群众运动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的形态,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如莫尔,他在1516年所写的《乌托邦》一书中即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理想,还曾建立了一个“乌托邦”村,用以实践他改造社会的理想。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进入顶峰,著名代表人物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没有到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终究只能是一种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无产阶级理论体系的正式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恩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具体评价。 一、《宣言》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不科学性源于时代的局限性 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工业的进步使大批中间阶级陆续变为无产者,“把统治阶级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去,或者至少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大工业将培育了少数的大资本家,也客观地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此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还普遍较低,工人阶级力量还不强大,因此“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失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此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阶级属性仍没有明朗化,“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社会历史条件还不成熟,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的不科学性甚至“反动”性源于时代的局限性。 二、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的错误性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事实他们的社会计划。”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现的正是康德主义的唯心史观,他们试图证明意识对存在的决定作用,因此在构件一整套唯心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余,又将之付诸实践,但终究以失败告终。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理性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是因为它不符合人的理性,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肯定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紧紧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不依赖时间、空间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对真理的体现,是人类理性和社会主义的体现。空想社会主义根本上脱离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无视社会物资动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终究无法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更无法依据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学说不可能发展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思想武器。 三、选择了错误的通往理想的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工人阶级,他们也意识到他们的理论和建构的模型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1)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2)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3)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2.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写作日期在前,发表日期在后。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1844年发表)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 3.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 年鉴》创刊号)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932年全文首次公开发表) 5.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9~11,1845.2发表) 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标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诞生) 8.《哲学的贫困》1847.4 9.《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12 10.《共产党宣言》(合著)1848.2 11.《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合著)1848.3 1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 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57年 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 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6月出版) 1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 1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 1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 1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 20.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恩格斯整理) 2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1894(恩格斯整理) 22.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1844 2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 24.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50 25.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1852 26.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 2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 2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 2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 30.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同盟者的历史》1885 含1848.3合著《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资本论》第一卷扉页题词献给威廉·沃尔弗。 3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 3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6年 33.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9日]以后) 34.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6-7 35.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4月3日[16日]以前) 36.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 37.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1911年1月5日]) 38.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1日[14日]) 39.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友谊的密码 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故事告诉我们,慎交友,交好友,朋友会让你得益终身,朋友会成为你事业的扶手,朋友会让你实现奋斗目标,青史传芳;不慎交友,会使你走向深渊、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革命导师列宁这样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 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 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友谊的密码。 一、相遇 11842年11月,恩格斯前往他父亲开办在曼彻斯特的营业所,路过科伦,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会见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次会面,由于马克思在接见恩格斯时,显得过分的矜持与冷淡,招致了血气方刚的恩格斯的不满。当恩格斯离开编辑部走到街上的时候,不由折断了父亲作为礼物刚刚送给他的那根华贵的手杖。 2、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家,路过巴黎时第二次会见马克思,并在马克思家里住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知 1、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2

3、分开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三、彼此精神和物质上的相助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当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就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铸造了一段不朽的友谊。 四、伟大友谊的考验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爱妻玛丽不幸去逝,怀着沉痛心情,他从英国的曼彻斯特向伦敦的马克思去信报告了这一噩耗。然而,此时的马克思正处于生活极度困顿与绝望之中:“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女儿小燕妮卧病在床”,“母亲一身是病,过得很痛苦”,家里“还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有权处理因欠债而查封财产的政府官员),并且为家庭生活的极度困窘还和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此极端恶劣的情绪氛围中,马克思给恩格斯的回信,除了简单的对玛丽去逝表示“意外”和“震惊”外,主要内容是埋怨自己命运不幸,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生活的困苦和所遭受的折磨。整个信中没有对死者的怀念和哀伤,也没有对恩格斯表示真诚的关心和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