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一轮)训练题附答案

2021届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一轮)训练题附答案
2021届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一轮)训练题附答案

2021届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一轮)训练题附答案

一轮: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C.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D.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答案】D

2、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252421

2NO2(g)===N2O4(g)ΔH2=-55.3 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1

2O2(g)的ΔH=______kJ·mol

-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pN2O5(kPa·min-1)。t=62 min 时,测得体系中pO2=2.9 kPa,则此时的pN2O5=________kPa,v=

________kPa·min -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 ℃,则N 2O 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 ∞(35 ℃)_______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5 ℃时N 2O 4(g)2NO 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kPa(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 2O 5(g)―→4NO 2(g)+O 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 2O 5NO 2+NO 3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 2+NO 3―→NO +NO 2+O 2慢反应

第三步 NO +NO 3―→2NO 2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__(填标号)。

A .v (第一步的逆反应)>v (第二步反应)

B .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 3

C .第二步中NO 2与NO 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 .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解析] (1)氯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N 2O 5,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银,又硝酸银中氮元素、银元素已经是最高化合价,则只能是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气体氧化产物为O 2。(2)①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a 、b ,根据盖斯

定律,由12×a -b 得N 2O 5(g)===2NO 2(g)+12O 2(g) ΔH =ΔH 1-2ΔH 22

=-4.4+55.3×22

kJ·mol -1=+53.1 kJ·mol -1。②t =62 min 时,体系中pO 2=2.9 kPa ,根据三段式法得

则62 min时pN2O5=30.0 kPa,v=2×10-3×30.0 kPa·min-1=6.0×10-2 kPa·min -1。③刚性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25 ℃ N2O5(g)完全分解时体系的总压强为63.1 kPa,升高温度,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体积不变,升高温度,体系总压强增大;另一方面,2NO2N2O4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体系物质的量增大,故体系总压强增大。④N2O5完全分解生成N2O4和O2,起始pN2O5=35.8 kPa,其完全分解时pN2O4=35.8 kPa,pO2=17.9 kPa,设25 ℃平衡时N2O4转化了x,则

N2O42NO2

平衡35.8 kPa-x 2x

35.8 kPa-x+2x+17.9 kPa=63.1 kPa,解得x=9.4 kPa。平衡时,pN2O4=26.4

kPa,pNO2=18.8 kPa,K=p2NO2

pN2O4=

18.82

26.4kPa=13.4 kPa。

(3)快速平衡,说明第一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较大,则第一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反应的中间产物除NO3外还有NO,B项错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第二步反应慢,说明部分碰撞有效,C项正确;第三步反应快,说明反应活化能较低,D项错误。

[答案](1)O2

(2)①+53.1②30.0 6.0×10-2③大于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④13.4

(3)AC

3、LiFePO4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可由LiI和FePO4制备。

(1)FePO4难溶于水,制备方法如下:

Ⅰ.用稍过量的稀H2SO4溶解废铁屑,加热,搅拌,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

Ⅲ.向含Fe3+的溶液加入Na2HPO4溶液,过滤后经进一步处理得FePO4。

①Ⅰ中反应进行完全的现象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说明H2O2的作用是。

③已知:H 2PO -4HPO2-4+ H+ ;HPO2-4PO3-4+ H+。

产生FePO4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Na2HPO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

(2)制备LiFePO4:将FePO4与LiI混合,在惰性气氛中加热,制得LiFePO4。

化合物LiI中碘离子的作用是。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石墨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

池反应为:FePO4(s) +Li(s) LiFePO4(s) ,装置如下:

①该电池不能用电解质水溶液,原因是。

②充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答案】(1)①不再产生气泡(2 分)

②2Fe2+ + 2H+ + H2O2 = 2Fe3+ + 2H2O (2 分)

③Fe3+ + 2HPO42- = FePO4↓+ H2PO4- (2 分)

④由于HPO 42-可以电离:HPO42-PO43-+ H+ ,又可以水解:HPO42-+H 2O

H2PO4- + OH-,且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溶解显碱性。(2 分)(2)作还原剂(1 分)

(3)①金属Li可与水发生反应(或2Li + 2H2O =2LiOH + H2↑)(1 分)

②LiFePO4 -e- = Li+ + FePO4 (2 分)

4、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氮氧化物(NO x)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氨反应生成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bB===cC+dD存在反应速率方程v=kc m(A)c n(B),利用反应速率方程可求出化学反应瞬时速率。m+n为反应级数,当m+n分别

等于0、1、2…时分别称为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k为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活化能有关,与浓度无关,温度升高,k增大。在600 K下反应2NO(g)+O2(g)2NO2(g)的初始浓度与初始速率如表所示:

初始浓度/(mol/L)

初始速率/[mol/(L·s)]

c(NO) c(O2)

0.010 0.010 2.5×10-3

0.010 0.020 5.0×10-3

0.030 0.020 45×10-3

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级反应,当c(NO)=0.015 mol/L、c(O2)=0.025 mol/L时的初始速率为

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特殊现象的原因,查阅资料知其反应历程分两步:

a.2NO(g)N2O2(g)ΔH1<0快速平衡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 b.N2O2(g)+O2(g)2NO2(g)ΔH2慢反应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①反应2NO(g)+O2(g)2NO2(g)ΔH=______(用含ΔH1和ΔH2的式子表示)。

②反应______为整个反应的速控反应,用k1

正、k1逆、k2正、k2逆表示2NO(g)+

O2(g)2NO2(g)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反应a的活化能E1与反应b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______E2(填“>”“<”

或“=”)。若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方程v=k1正

k1逆×k2

正×c

2(NO)

×c(O2),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对反应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 .反应的中间产物为N 2O 2

C .反应b 中N 2O 2与O 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解析:(2)根据v =kc m (NO)c n (O 2),当O 2浓度不变,NO 浓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初始速率变为原来的9倍,所以初始速率与NO 浓度的平方成正比,m =2;同理n =1;任选一组数据代入方程,得k =2.5×103,故v =2.5×103c 2(NO)c(O 2)。

(3)②反应b 为慢反应,是整个反应的速控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所以v 1正=v 1逆,K 1=c (N 2O 2)c 2(NO )=k 1正k 1逆,v 2正=v 2逆,K 2=c 2(NO 2)c (N 2O 2)·c (O 2)

=k 2正k 2逆,所以反应2NO(g)+O 2(g)2NO 2(g)的K =c 2(NO 2)c 2(NO )·c (O 2)

=c (N 2O 2)c 2(NO )×c 2(NO 2)c (N 2O 2)·c (O 2)=k 1正k 1逆×k 2正k 2逆

。③反应速率越快,说明反应越容易发生,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a 的ΔH 1<0,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K 1=k 1正

k 1逆

减小,k 2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比

k 1正k 1逆

减小的程度小,故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1)6NO x +4xNH 3=====催化剂(3+2x)N 2+6xH 2O

(2)2.5×103c 2(NO)c(O 2) 三 1.4×10-2mol/(L·s)

(3)①ΔH 1+ΔH 2 ②b k 1正k 1逆×k 2正k 2逆

③< 反应a 的ΔH 1<0,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K 1=k 1正k 1逆减小,k 2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比k 1正k 1逆

减小的程度小,故反应速率减小 ④ABC

5、(2019·高考北京卷)

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 2和CO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i.CH4(g)+H2O(g)===CO(g)+3H2(g)ΔH1

ii.CO(g)+H2O(g)===CO2(g)+H2(g)ΔH2

iii.CH4(g)===C(s)+2H2(g)ΔH3

……

iii为积炭反应,利用ΔH1和ΔH2计算ΔH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ΔH。

③反应物投料比采用n(H2O)∶n(CH4)=4∶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促进CH4转化

b.促进CO转化为CO2

c.减少积炭生成

④用CaO可以去除CO2。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从t1时开始,H2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单位时间CaO消耗率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CaO消耗率约为35%,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图。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

①制H2时,连接________。产生H2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改变开关连接方式,可得O 2。

③结合①和②中电极3的电极反应式,说明电极3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根据CH 4与H 2O 反应生成H 2、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结合

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H 2O =====催化剂4H 2+CO 2。②根据盖斯定

律,由i +ii -iii 或i -ii -iii 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③反应物的投料比n(H 2O)∶n(CH 4)=4∶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H 2O 的物质的量增加,有利于促进CH 4转化,促进CO 转化为CO 2,防止CH 4分解生成C(s),从而减少积炭生成。④根据题图可知,从t 1时开始,CaO 消耗率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单位时间内CaO 消耗率逐渐降低。CaO 与CO 2反应生成CaCO 3,CaCO 3会覆盖在CaO 表面,减少了CO 2与CaO 的接触面积,从而失效。(2)①电解碱性电解液时,H 2O 电离出的H +在阴极得到电子产生H 2,根据题图可知电极1与电池负极连接,为阴极,所以制H 2时,连接K 1,产生H 2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 -===H 2↑+2OH -。③制备O 2时碱性电解液中的OH -失去电子生成O 2,连接K 2,O 2在电极2上产生。连接K 1时,电极3为电解池的阳极,Ni(OH)2失去电子生成NiOOH ,电极反应式为Ni(OH)2-e -+OH -===NiOOH +H 2O ,连接K 2时,电极3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 +e -+H 2O===Ni(OH)2+OH -,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答案:(1)①CH 4+2H 2O =====催化剂4H 2+CO 2

②C(s)+2H 2O(g)===CO 2(g)+2H 2(g)或C(s)+CO 2(g)===2CO(g)

③abc ④降低 CaO +CO 2===CaCO 3,CaCO 3覆盖在CaO 表面,减少了CO 2与CaO 的接触面积

(2)①K 1 2H 2O +2e -===H 2↑+2OH -

③制H 2时,电极3发生反应:Ni(OH)2+OH --e -===NiOOH +H 2O 。制O 2时,上述电极反应逆向进行,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6、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

Ⅰ.在催化剂存在下用H 2还原CO 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反应如下:

主反应:CO2(g)+4H2(g)===CH4(g)+2H2O(g)ΔH1

副反应:CO2(g)+H2(g)===CO(g)+H2O(g)ΔH2=+41.2 kJ·mol-1

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285.5 kJ·mol-1和-890.0 kJ·mol-1

H2O(l)===H2O(g)ΔH=+44 kJ·mol-1

(1)ΔH1=________kJ·mol-1。

(2)有利于提高CH4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

工业上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3)T ℃时,若在体积恒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上述反应,将物质的量之和为5 mol的H2和CO2以不同的投料比进行反应,结果如图1所示。若a、b 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则表示H2转化率的是________,c、d分别表示CH4(g)

和CO(g)的体积分数,由图可知n(H2)

n(CO2)=________时,甲烷产率最高。若该条件CO的产率趋于0,则T ℃时①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Ⅱ.溶于海水的CO2 95%以HCO-3形式存在。在海洋中,通过如图2钙化作用实现碳自净。

(4)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电解完成后,a室的pH________(“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其间b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Ⅰ.(1)根据已知有②CO2(g)+H2(g)===CO(g)+H2O(g)ΔH2=+41.2 kJ·mol-1

③2H2(g)+O2(g)===2H2O(l)ΔH3=-571.0 kJ·mol-1

④CH4(g)+2O2(g)===CO2(g)+2H2O(l)ΔH4=-890.0 kJ·mol-1

⑤H2O(l)===H2O(g)ΔH5=+4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④+⑤×2可得CO2(g)+4H2(g)===CH4(g)+2H2O(g)ΔH1=2ΔH3-ΔH4+2ΔH5=-164.0 kJ·mol-1。

(2)反应CO2(g)+4H2(g)===CH4(g)+2H2O(g)是正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提高CH4平衡产率;工业上提高甲烷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3)随着

n(H2)

n(CO2)比值的增大,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则表示H2转化率的是b。随着

n(H2)

n(CO2)比值的增大,氢气的量增多,一氧化碳的量减少,甲烷的量增加,故c

为CH4(g)的体积分数,由图可知

n(H2)

n(CO2)=4时,甲烷的产量最高。若该条件下

CO的产率趋于0,

n(H2)

n(CO2)=4,由于H2、CO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5 mol,则H2

和CO2分别为4 mol和1 mol,平衡转化率为0.80,则利用三段式法:CO2(g)+4H2(g)===CH4(g)+2H2O(g)

开始时浓度/(mol·L-1) 0.5 2 0 0

改变的浓度/(mol·L-1) 0.4 1.6 0.4 0.8

平衡时浓度/(mol·L-1) 0.1 0.4 0.4 0.8

K=0.4×0.82

0.1×0.44

=100。

Ⅱ.(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钙化作用是碳酸氢钙转化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CaCO3↓+CO2↑+H2O。

(5)电解完成后,a室中水放电产生氧气,而氢离子进入b室,pH几乎不变;其间b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CO2↑+H2O。

答案:Ⅰ.(1)-164.0(2)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催化剂

(3)b4100Ⅱ.(4)2HCO-3+Ca2+===CaCO3↓+CO2↑+H2O(5)几乎不变

H++HCO-3===CO2↑+H2O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aq)+H2O2(aq)?CH3CO3H(aq)+H2O(l) △H=-13.7K J/mol (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 。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9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在25 ℃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1所示。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①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6h间, v(CH3CO3H)=____ g/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相比,25 ℃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2条)。 (4) 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病毒在水中可能会聚集成团簇。不同pH下,病毒团簇粒径及过氧乙酸对两种病毒的相对杀灭速率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分析,过氧乙酸对SV-1的杀灭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高浓度易爆炸(或不稳定,或易分解) 137 0.1m/6 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随着pH升高,SV-1的团簇粒径减小,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研究大气污染物SO 2、CH 3OH 与H 2O 之间的反应,有利于揭示雾霾的形成机理。 反应i :132241SO (g)+H O(g)=H SO (1)227.8kJ mol H -?=-? 反应ii :-133332CH OH(g)+SO (g)=CH OSO H(g)( ) -63.4kJ mol H ?=?硫酸氢甲酯 (1)CH 3OSO 3H 发生水解:332324CH OSO H(g)H O(g)CH OH(g)H SO (1)+=+△H=______kJ/mol 。 (2)T ℃时,反应ii 的CH 3OH(g)、SO 3(g)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8-1-9-1110mol L 210mol L ????、,平衡时SO 3转化率为0.04%,则K=_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分别研究反应ii 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用“…”表示。 ①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a ”、“b ”或“c ”)。 ②水将反应ii 的最高能垒由_____________eV 降为_____________eV 。 ③d 到f 转化的实质为质子转移,该过程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填标号)。 A .CH 3OH 中的氢氧键 B .CH 3OH 中的碳氧键 C .H 2O 中的氢氧键 D .SO 3中的硫氧键 (4)分别研究大气中H 2O 、CH 3OH 的浓度对反应i 、反应ii 产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c(CH 3OH)大于10-11mol.L -1时,c(CH 3OH)越大,c(H 2SO 4)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当c(CH 3OH)小于10-11mol.L -1时,c(H 2O)越大,c(CH 3OSO 3H)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64.4 4×104L· mol -1 a 20.93 6.62 ACD 反应i 和反应ii 为竞争反应,甲醇浓度增大,促进了甲醇和三氧化硫反应,抑制了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硫酸的浓度减小 水的浓度越大,甲醇和三氧化硫碰撞几率越小,生成CH 3OSO 3H 越小,c(CH 3OSO 3H)越小 【解析】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大题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大题 (2013年全国卷1,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常用的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0C)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 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0C。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钼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答案:(1)直形冷凝管(2)防液体暴沸;B(3)(4)检漏;上品倒出。 (5)干燥(或除不除醇)(6)CD(7)C (2014年全国卷1,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 异戊酯的反应、 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同时Ag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3、NO、H2O,当生成22.4 mL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练习 1.(16分)苯乙烯(C 6H 5CH =CH 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 C 6H 5C 2H 5(g)C 6H 5CH =CH 2(g)+H 2 (g) △H =+125kJ·mol -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__ _____________ 。随着温度的升高, 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C 6H 5C 2H 5 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 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 6H 5C 2H 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O 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 6H 5C 2H 5的平衡 转化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 2O 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Ⅰ.四种制取Cu 2O 的方法 (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制备Cu 2O ; (b )用葡萄糖还原 悬浊液制备Cu 2O ; (c )电解法制备Cu 2O 。原理如右图所示,反应为:2Cu+H 2O=Cu 2O+H 2↑,则铜作为 极; (d )最新实验研究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 2H 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 2O , 同时放出N 2和水蒸气。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制得的Cu 2O 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平衡转化率/% 101kPa (900K ) 40 60 80 202kPa (900K ) n (H 2O) n (C 6H 5C 2H 5)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代表性综合大题

1、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3++Fe === 3Fe2+ 2TiO2+(无色) +Fe+4H+===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TiO2+(无色) +Fe2++2H+ (2)在②→③工艺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胶,该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 (OH)3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时, ,该温度下反应Fe (OH)3+3H+Fe3++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C(s) +O2(g)=== 2CO(g) △H=—221KJ·mo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 CH3CH2CH2CH2OH; CO的制备原理:HCOOH 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题99(附答案)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不断进步的材料逐渐构筑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 B.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 C.高铁和城铁所用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 D.以高纯硅制成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可直接窥视有关器官部位的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的名称为:2—甲基―1,3―二丁烯 3.下图中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4.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H 2O 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HF 的熔、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 常,是因为HF 分子内有氢键 C.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 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没有关系 5.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12H 20 B.能发生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 C.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一氯代物共有3种 6.下列转化图中的A 是单质,其他物质均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 、C 、D 三种化合物与A 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 、D 均是氢氧化物且D 具有两性,则B —定是2NaA1O B.若B 是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D 可能有氧化性 C.若A 是硅、X 是氧气,则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若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D —定是盐 7.某同学欲验证Fe 3+和I -在水溶液中发生可逆反应:2Fe 3+ + 2I -===2Fe 2 ++I 2,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并给出了预测现象,其中不必要的实验操作是(不考虑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的影响)(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化学与环境-5综合试题

2011年高考试题按专题分类汇总化学与环境-5综合 (2011广安升学)20、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011山东东营)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2011泰安毕业)1.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011永州)16.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推广使用无氟冰箱有利于防止“臭氧空洞” B.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及时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2011营口)2. “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 A. 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 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车出行 C. 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2011义乌毕业)1. 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2011徐州升学)11..2011年,我市“创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环保部授予徐州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称号。为巩固成果,下列措施不可行 ...的是() A.将麦秸大面积露天焚烧 B.多植树造林来防止扬尘污染 C.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再排放 D.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 (2011芜湖)7.爱护环境,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其他场所可以任意吸烟 B.核能不安全,禁止使用核能 C.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D.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011无锡)6.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 (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 2.7 完全沉淀pH9.6 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