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Cram阳性螺旋形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活性组织中分离成功,提出这种弯曲细菌可能是人类慢性胃炎的病原菌而受到重视。目前已基本确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WHO将其定义为I类致癌原,本文将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原状介绍如下:

1 Hp感染与慢性胃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Hp检查率在54-100%之间,活动性胃炎病人Hp检出率更高达90%以上,Hp 数量毒力与慢性胃炎程度,肠上皮细胞化生,腺体萎缩等呈正相关。药物根除Hp后胃炎减轻,所以慢性胃炎又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

2 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1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的直接损害Hp的Cag、VoeA 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及其诱导的炎症均可直接造成胃粘膜损伤。

2.2刺激上皮的C因子如Hp可刺激胃粘膜上皮产生IL-8,后者作为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CagA阳性的Hp菌株可增强此因子的分泌。

2.3刺激免疫细胞产生C因子引起胃粘膜炎症,Hp可激活辅助性Tc产生IL-2和IFNr的分泌。IFNr在炎症前期更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毒NK细胞、Ⅱ类MHC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

3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征

包括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细胞化生。

4 Hp相关性胃炎与抗Hp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病理和预防胃癌的发生。

4.1 改善症状抗Hp治疗能否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尚无明确结论,但根除Hp后症状减轻。

4.2 关于病变研究证明,根除Hp可使内镜下所见胃炎及组织学胃炎消退,活动性胃炎消失,胃窦炎好转,胃粘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均见减轻或消失,但胃粘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病变能否逆转尚无定论,Horbes曾对54例消化性溃疡伴胃窦炎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内镜下随访研究,发现Hp根除后胃炎的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病变消失,粘膜合成增加,但腺体的萎缩程度加肠上皮化生的病变并无明显改变。

4.3关于胃癌的预防由于Hp与胃癌密切相关,有一种假说认为从炎症到癌症的过程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最新研究提示根除Hp后可以阻止这种的发展,Vemura等随机抽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的早期胃癌病人进行研究,一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不用,结果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了肠化生的减轻及胃内新发癌的发生率减少,说明慢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根除Hp可能具有防止胃癌发生的作用。

4.4关于Hp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二联法、标准三联、中药灭Hp胶囊。

灭Hp与二联结合用,Hp根除率与三联法相当。而灭Hp与低剂量三联法联用,疗效达97%以上,证明中西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病变愈合质量提高,减轻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因此应提倡中西医结合用药,提高Hp 的根除治疗。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什么原因会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部是人体容易受到感染的器官之一,已经得到证明的是,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新发现的胃癌病症中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3个征兆经临床观察,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胃疼: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口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个因素 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在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一家人都被感染。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杆菌1600~3100个; 3、脾虚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都容易导致脾虚,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脾虚有密切关联。研究表明,脾虚型的慢性胃病患者大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类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容易被幽门螺杆菌侵入;接吻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幽门螺杆菌的踪迹,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嗜辣很多人喜欢食用刺激性食物,但是口味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并降低其抵抗力,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4、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胃胀、胃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典型,跟胃炎、胃溃疡相似,接近一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5、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可服用卫乐舒复合菌粉剂,内含专利菌株对抗菌,加大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反抗能力,长时间来说改善了体质。进而修复抗生素带来的机体伤害,提高胃肠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9-15T11:01:45.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马淑杰 [导读] 自1982年人体胃黏膜成功分离出一种螺旋样杆菌(Hp)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马淑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加格达奇 165000)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049-02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的关系,得出结论: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分析 自1982年人体胃黏膜成功分离出一种螺旋样杆菌(Hp)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发现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淋巴瘤等疾病的关系密切。多数研究者认为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探讨Hp 感染量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使用不同Hp根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近四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选择Hp阳性患者118例,其中女性51例,男性67例,年龄18~71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4例。排除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胃镜下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并发症;临床上疑癌患者;近1~2周内服用任何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致溃疡病药物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1.2检测方法 1.2.1 胃镜检查禁食12h,签署胃镜检查同意书,病人取左侧卧位,口含牙垫,仰头,下颚朝前;插入胃镜,按修订后的悉尼标准观察记录病变。记录内镜表现分为充血/渗出、扁平糜烂、隆起糜烂、萎缩、出血、反流及皱壁增粗,根据各种表现的轻重进行分级(0~3级)。 1.2.2 黏膜活检每例患者取5块,其中胃窦2块,分别为大弯小弯距幽门2~3 cm处;胃体2块,分别取距贲门8 cm,大小弯各1块;胃角1块。向病理医师提供内镜所见、临床病史和活检部位,以便做出正确的临床病理判断。 1.2.3 14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前禁食12h,服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微量胶囊1粒,整粒吞服,静坐20min后通过一长约20cm带滴球的一次性输液管向加有1 ml氢氧化胺、1ml无水乙醇、1%酚酞1滴的闪烁瓶内液体(CO2吸收剂)吹气,力度适中以免液体溅出。当CO2吸收剂的紫红色退尽为无色时,提示CO2饱和,停止吹气。加入5ml闪烁液,使用LKB1217型液闪计数仪(1KB1217)测定每分钟衰变数(dpm),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值>100dpm为阳性标准。 1.3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的定量分析 采用Giemsa染色,取标本2块先放在装有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梯度酒精、二甲苯处理、浸蜡、石蜡包埋后制成病理检查组织蜡块,连续切取3~5μm厚切片经梯度酒精、二甲苯脱水及透明处理后,用中性树胶封固,Giemsa染色剂染色放置20min后,烘干切片5min,然后先在低倍(10×10倍)及高倍(10×40倍)光镜下进行病理诊断,最后在油镜下检测幽门螺杆菌(10×100倍油镜),在黏膜缘及/或腺腔小凹处观察到逗点状、短棒状紫蓝色小体为Hp阳性。 1.4分类及诊断标准 (1)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以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的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4度:无明显异常、轻度、中度、重度。(2)Hp的半定量分析诊断采用修订后的悉尼标准:根据Hp在黏膜中分布的密度分成4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肠化黏膜表面通常无Hp定植,故标本全长中要扣除肠化区。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各级间的差异及关联性采用x2检验及Spearman 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的性别分布 118例中女性患者51例,其中CSG患者35例、CAG患者16例;男性患者67例,其中CSG患者49例、CAG患者18例。男女比例为1∶0.76。不同类型胃炎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7,P=0.592)。 2.2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21,P<0.001)。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7 669,P=0.001)。 3 讨论 3.1慢性胃炎的性别分布 目前对于性别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对118例接受检查的慢性胃炎病人行14C尿素酶呼吸试验及胃黏膜病理切片Hp染色并按悉尼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胃炎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6,P=0.535),与国内报道一致。 3.2 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前对于Hp与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较多,但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密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Hp的密度越高胃黏膜炎症细胞密集程度和浸润深度越大,即胃炎越严重(x2=27.621, P=0.001)。且Hp感染的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7 669,P=0.001)。说明随着Hp感染密度增加,胃炎严重程度也增加。

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胃部感染细菌。 据有关调查研究,我国已经有将近59%的人感染幽门杆螺旋菌,也就是说超过7亿中国人体内有幽门杆螺旋菌,感染人数之多和潜在影响可想而知,值得引起人们关注。 而人体感染幽门杆菌的原因主要与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有关,其感染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一起吃饭、接吻,共用牙刷......都有可能传染。 一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主要影响胃部健康,像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等疾病就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在“作祟”。 若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引起病变。 因此,需要对此早发现早治疗,不妨试试樉渭丸,樉渭丸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樉渭丸中含有亚麻酸,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蜂蜜亦有杀菌左右,两者搭配可抑菌杀菌。而且樉渭丸中含有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胃溃疡,同样能治愈胃炎所引起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 如果身体有如下四个表现,说明体内已经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第一,口腔异味 口腔异味主要表现为“口臭”,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通过药物治疗无效之后,就大概率成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 科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寄生在牙龈中,释放出硫化氢与氨气,也就是被他人闻到的“臭味”,这种臭味无法通过其他物理方式祛除。 第二,消化系统变差 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初期常常表现为人体消化系统变差。 如果人体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腹胀、排便不规律,就可能被幽门螺旋杆菌“中标”。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出现大便异常现象, 第三,胃部异常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引起胃部疾病,因此,胃部异常是幽门杆螺旋最典型特征之一。 第四,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则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的体征之一,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喜欢在高酸的环境下生存。当人体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时,该细菌刺激人体胃部,引发胃酸,使其出现过度的分泌。 这种细菌并不可怕,但不代表它的危害不可怕。如果人们轻视它、忽略它,将会承担难以忍受的严重后果。一定要重视感染幽门杆螺旋菌,结合以上四种人体症状,进行自查分析,最好去医院进行科学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探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探讨 本文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并采取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控制。 标签: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根除 幽门螺杆菌,简称H 帕罗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杆菌,主要定植在胃窦,是至今为止唯一一种已知胃部细菌[1],可以在胃酸内存活。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率很高,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50%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胃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性,有大量的有关幽门螺杆菌和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问世.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得慢性胃炎黏膜损害、糜烂的病变逆转,从反复复发的慢性疾病,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2]。 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1.1世界范围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种感染比较盛行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拉丁美洲、非洲、东欧感染率都在70%~90%,而亚洲是70%~80%,发达国家的感染率通常比较低,比如美国、加拿大、西欧他的感染率在30%~50% ,澳大利亚最低为20%[3]。 1.2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我国在2001~2004年曾经进行过一次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牵头进行的,涉及了19个省市,39个中心。发现全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都比较高,为40%~90%,平均为59%,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广东省为42%,最高的地区是西藏,为90%,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相符[3]。 1.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不清楚,通常认为有口口、粪口、和胃口的传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具有家族的聚集性,与居住的密度相关,而且父母感染者的子女感染率也非常高。目前在口腔的牙菌斑、胃液和粪便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且近年受关注的是医源性感染,进行胃镜检查也可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之一[4]。 2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有确定的关系,这主要基于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都可以发生慢性胃炎。Hp 感染者可以呈现慢性胃窦的炎症或者是全胃的炎症,并且这种炎症和胃黏膜中性胃细胞浸润的程度,也就是它的活动性呈平行的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明显的消退。此外,在动物实验也基于人体口服的研究,也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类的炎症改变,因此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关系是已经被众所周知的。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

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枣口、粪枣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A;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3.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

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沈惠青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根除标准 (一)Hp感染的临床诊断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规定,判断Hp的现症感染主要通过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粪便抗原检查,而血清Hp抗体检测只能作为曾经感染的一个证据。对于临床诊断,只要任意一项现症感染实验方法阳性,就可以判断存在Hp感染。而科研诊断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细菌培养阳性或其它的任意两项现症感染实验阳性,才能判断存在Hp感染。血清学检查阳性只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Hp现症感染条带检查是近两年新出现的检测方法,其应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大宗的临床研究报道来证实。 (二)Hp感染根除的判断 判断Hp感染的治疗是否成功,一般是在治疗结束4周后选用一些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如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等来进行检查。 1.儿童Hp感染的诊断标准:

(1)细菌培养阳性。 (2)组织学见到大量典型细菌。 (3)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呼气试验证实存在Hp感染。 2.儿童Hp根治标准: 2000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治疗方案中规定,儿童Hp根治标准为:停药1月以上进行复查,上述检查转为阴性。 二、Hp治疗适应症 目前,Hp的感染率比较高,尤其在儿童可以高达50%,甚至80~90%。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患者发现有Hp感染就需要治疗呢?这是一直以来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并不是说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在2000年欧洲Maastricht Ⅱ共识报告中提到:对于Hp感染的治疗分为三类:推荐治疗、建议治疗和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推荐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切除术后、胃MALT淋巴瘤,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以及依据患者意愿。建议治疗包括正使用或准备使用NSAID的患者和部分FD患者。不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治疗的包括没有高危因素为预防胃癌进行Hp根治和没有症状的Hp相关性的胃炎。 2005年,Maastricht Ш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Maastricht Ш指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推荐进行Hp的根治治疗。同时,强调儿童慢性再发性腹痛不是Hp检测根治的指征,但是在排除其它病因后应该予以检查和治疗。在治疗上,目前认为14天疗程的治疗效果要优于7天。 200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Hp共识会议提出的Hp治疗适应症和欧洲的共识意见基本上接近,也分为3大类,包括必须治疗,支持治疗和不明确。必须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或非活动,有无并发症)、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和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糜烂、中重肠化生、萎缩、非典型性增生)。支持治疗的情况包括计划长期使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痢特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有效。胡医生也曾经治疗过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药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在胃痛时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却神奇般地消失了。他问我为什么,我无法回答他。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人们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了下来。(虽然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 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治疗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治疗 徐勇军药师 Hp感染的危害 1、目前我国Hp感染率仍高达约50%。Hp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chronic active gastritis),即Hp胃炎。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Koch原则。Hp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Hp胃炎不管有无症状和/或并发症,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2、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3、阿司匹林、NSAID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溃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NSAID增加Hp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服用NSAID前根除Hp可降低溃疡发生风险。 4、长期服用PPI者胃酸分泌减少,Hp定植从胃窦向胃体位移,发生胃体胃炎,增加胃体黏膜发生萎缩风险。胃体黏膜萎缩可显著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根除Hp可降低或消除长期服用PPI者胃体胃炎发生风险。 5、除上述胃肠外疾病外,Hp感染还被报道可能与其他若干疾病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呈正相关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肥胖、结肠肿瘤和慢性荨麻疹等。 Hp感染的诊断 1、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中。尿素呼气试验是最受推荐的方法,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血清学试验限于一些特定情况(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 淋巴瘤和严重胃黏膜萎缩)。 2、若患者无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禁忌。胃镜检查如需活检,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Hp检测方法。最好从胃窦和胃体各取1块活检。不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根除治疗后的评估试验。

幽门螺杆菌患者治疗方法

幽门螺杆菌患者治疗方法 有调查结果证实,在全球,近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此病的传染能力极强,可以通过手、不干净的餐具、不干净的食物、粪便等传播。幽门螺杆菌症状的治疗一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还有因地区、人群的差异等来制订的,总的来说,目前不提倡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比较低,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等,有些人认识幽门螺杆菌症状的治疗是很容易的问题,实际上治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何况目前缺乏合适的幽门螺杆菌的动物模型。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鉴于Hp感染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明了,因此给预防Hp感染带来了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Hp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疫苗防治Hp感染将变为现实,也可能是今后Hp相关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随着人们对Hp感染相关疾病认识的统一,根除(eradication)Hp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已十分普遍。根除是指治疗结束1个月后胃内检测不到Hp。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很多抗生素对Hp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在体内低pH环境中,大多数抗生素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黏液层在细菌局部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因此临床上Hp感染往往不易根除。迄今为止,尚无单一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根除Hp。因而发展了将抗生素、铋剂及抗分泌药物联合应用的多种治疗方案。目前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方案,以低剂量、短疗程为佳。 1.根除Hp治疗指征Hp阳性的下列疾病均根除Hp治疗。 (1)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初发或复发、活动或静止、是否并发出血。 (2)胃MALT淋巴瘤。

(3)胃炎伴糜烂、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严重异常。 (4)早期胃癌切除术后。 2.根除Hp治疗方案目前根除Hp的治疗方案有二大类,即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和以胶体铋(CBS)为基础加二种抗菌药物的三联疗法。PPI标准剂量为奥美拉唑(omeprazole,洛赛克)20mg或兰索拉唑(lansoprazole,达克普隆)30mg;铋剂标准剂量为枸橼酸铋钾(胃疡灵)240mg(胶囊2粒)。常用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呋喃唑酮及四环素。全国Hp专家推荐下列几种治疗方案,供临床选用 (1)以PPI为基础三联七天疗法: ①OMC250: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250mg,均服2次/d,疗程7天。 ②OAC500: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均服2次/d,疗程7天。 ③OAM: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均服2次/d,疗程7天。 (2)以CBS为基础三联十四天或七天疗法: ①BMA:胶体铋240mg+甲硝唑400mg+阿莫西林500mg,均服2次/d,疗程14天。 ②BMT:胶体铋240mg+甲硝唑400mg+四环素500mg,均服2次/d,疗程14天。 ③BFC250:体铋240mg+呋喃唑酮100mg+克拉霉素250mg,均服2次/d,疗程14天。 ④BMC250:体铋24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250mg,均服2次/d,疗程7天。上述三联疗法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Hp根除率可达到80%~9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Cram阳性螺旋形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活性组织中分离成功,提出这种弯曲细菌可能是人类慢性胃炎的病原菌而受到重视。目前已基本确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WHO将其定义为I类致癌原,本文将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原状介绍如下: 1 Hp感染与慢性胃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Hp检查率在54-100%之间,活动性胃炎病人Hp检出率更高达90%以上,Hp 数量毒力与慢性胃炎程度,肠上皮细胞化生,腺体萎缩等呈正相关。药物根除Hp后胃炎减轻,所以慢性胃炎又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 2 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1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的直接损害Hp的Cag、VoeA 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及其诱导的炎症均可直接造成胃粘膜损伤。 2.2刺激上皮的C因子如Hp可刺激胃粘膜上皮产生IL-8,后者作为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CagA阳性的Hp菌株可增强此因子的分泌。 2.3刺激免疫细胞产生C因子引起胃粘膜炎症,Hp可激活辅助性Tc产生IL-2和IFNr的分泌。IFNr在炎症前期更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毒NK细胞、Ⅱ类MHC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 3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征 包括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细胞化生。 4 Hp相关性胃炎与抗Hp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病理和预防胃癌的发生。 4.1 改善症状抗Hp治疗能否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尚无明确结论,但根除Hp后症状减轻。 4.2 关于病变研究证明,根除Hp可使内镜下所见胃炎及组织学胃炎消退,活动性胃炎消失,胃窦炎好转,胃粘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均见减轻或消失,但胃粘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病变能否逆转尚无定论,Horbes曾对54例消化性溃疡伴胃窦炎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内镜下随访研究,发现Hp根除后胃炎的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病变消失,粘膜合成增加,但腺体的萎缩程度加肠上皮化生的病变并无明显改变。 4.3关于胃癌的预防由于Hp与胃癌密切相关,有一种假说认为从炎症到癌症的过程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最新研究提示根除Hp后可以阻止这种的发展,Vemura等随机抽取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的早期胃癌病人进行研究,一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则不用,结果治疗组的病人出现了肠化生的减轻及胃内新发癌的发生率减少,说明慢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根除Hp可能具有防止胃癌发生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 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从口腔进 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gastric type epithelium), 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Hp感染几 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 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二)流行病学 全球自然人群Hp感染率已超过50%,在发达国家感染率约为30%,在发展中国家则可高达80%[1]。在我国,多个中心的大规 模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 为40%~90%,平均为59%[2]。不同国家、不同地区Hp再感染 率不同,有Meta分析显示,发达国家Hp再感染率每年<3%,而 发展中国家hp再感染率普遍>3%,差异颇大[3]。 人类是目前Hp感染唯一明确的传染源,现有研究中从感染患者的 胃肠道分泌物、唾液、牙龈和粪便中分离出Hp,表明胃-口、口-

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可能的重要传播途径。亲密接触,尤其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可能是导致Hp感染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2] 1.年龄: Hp感染率与年龄有关,25岁人群的Hp感染率接近50%,35岁人群感染率>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率达80%。儿童期是Hp感染的高危年龄段,我国Hp感染获得的年龄较小,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生活区域: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的不同,Hp在不同的生活区域呈现不同的感染率。按地区划分,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华西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其中以西藏地区感染率最高,达90%[2]。 3.生活习惯及条件: Hp感染率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条件相关。多项研究报告显示经常食用腌制蔬菜、饮用不洁水源、习惯植物油烹饪、吸烟等与Hp感

浅析幽门螺杆菌引发慢性胃炎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浅析幽门螺杆菌引发慢性胃炎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摘要:幽门螺杆菌作为世界性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本文根据Hp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对Hp引发慢性胃炎的机制及治疗方案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字: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致病机制;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Hp)是全世界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呈全球性分布,几乎感染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存在约已有58000年,但直到1982年才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 和Warren首次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分离而被发现[1]。两人也因 此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Hp属于螺杆菌属,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2],并可通过口-口、粪-口、动物源性等多种途径传播。2001-2004年期间,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于全国19个省、10个城市、39个中心的大规模H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在我国的感染率为40%-90%不等,平均为59%;现症感染率为42%-64%, 平均为55%[3]。 一、关于Hp Hp是一种多鞭毛、单极、末端钝圆、呈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常排列成S形或海鸥状。 革兰染色阴性。电镜下见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人工培养时,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加入动物血清、混合气体:5%-10%的CO 2和5%的O 2 。 于相对适度98%、温度37℃条件下培养3-6天可见针尖状无色透明菌落。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可分解糖类。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定该菌的主要依据之一[4]。 二、 Hp引发慢性胃炎的机制 炎细胞浸润:⑴Hp可刺激胃黏膜上皮产生IL-8,后者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使中性粒细胞于胃小凹处形成“腺窝脓肿”。⑵Hp可激活辅助性Tc,促进其分泌IL-2和IFNr从而引起胃黏膜炎症。炎症前期,IFNr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上调Ⅱ类MHC分子的表达,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⑶Hp所产生的Cag,VoeA毒素、有 毒性作用的酶类等,均可诱导炎症。CagA阳性的Hp菌株更可强化该因子分泌[6]。从而引起炎 症反应。 胃黏膜上皮损伤:大量炎细胞浸润诱导的炎症反应可导致黏液耗损、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注意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5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

在我国,大概每年会有16万人死于胃癌。 胃癌其实都是因为胃病的久治不愈,肿瘤增生,癌细胞扩散导致的。当中相当大一部分的胃病都是由于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所引起的。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会有什么表现?身体一旦出现以下5个信号,提醒您要小心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因为这5个症状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所以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1、口臭:体内感染幽门螺杆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口臭,这种口臭不单单是张嘴说话臭,连闭着嘴巴呼气都臭。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感染口腔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化合物,从而引起口臭。 2、反酸:幽门螺旋杆菌增殖的时候加速促进胃泌素的分泌,而胃泌素这种物质会直接促进胃酸分泌变多,所以就会导致出现反酸。

3、嗳气: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在进食后都会出现嗳气、恶心或是腹胀等胃肠疾病的症状。建议大家及时去医院做胃镜、呼气等检查,确定一下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容易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多数都会在餐后不久便会觉得很饿,如果在检查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甲亢、糖尿病之类的疾病,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5、上腹部疼痛胀痛: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间较久的患者,随着细菌在胃内增殖,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机制,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痛的症状,全身会表现为越来越消瘦,或是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大家积极重视起来,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这里就要提醒大家:大部分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都是由口及口传播的,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洁灵优口净Hp牙膏刷牙,TA可以有效的清除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同时避免幽门螺旋杆菌进到胃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方案 今医学界公认幽门螺杆菌(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故应首先进行抗菌治疗,对HP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 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方案 [1]清除指药物治疗结束时HP消失,根除指药物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无HP复发。临床上要求达到HP根除,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大大降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在中性pH条件下,HP对青霉素最为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环西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呋喃类、氯霉素等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有高度抗药性。但HP对铋盐中度敏感。尿素呼吸试验与内镜加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德诺(De-Nol);羟氨苄西林,gid或1g Bid;甲硝唑的三联疗法,青霉素试验阳性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等。 饮食方面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要结合抑制胃酸治疗,理论上讲应该是不要吃任何东西来刺激胃酸分泌,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尽量食用一些能减少胃酸分泌的食物。例如:不能喝酸奶或牛奶,低盐,少食多餐,尽量少吃水果,增加运动量,多休息。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三联疗法”、“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原因,也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现HP感染,原则上应服药将其根除。HP对抗菌药物有较大的抵抗力,单种药物治疗成功率不超过50%,只有几种抗菌药物合用才有较高的成功率,所谓“三联治疗方案”或“三联疗法”是指选用1种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枸橼酸铋加2种抗菌药(附表)连续服用10-14天,而“四联疗法”则是使用1种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2种抗菌药。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和各自用药习惯开出具体处方。HP感染被成功根除的标准是停药一个月以上复查阴转(不影响HP的药不必停)。将服用了三种药或四种药就称为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是错误的,一停药就复查是否治愈也是的错误的。 对于成人治疗失败者, 本人较多采用四联10天+20天方案,效果不错,具体如下:第一阶段为四联药物10天,即奥美啦唑(20mg, bid)、阿莫西林(1g, bid)、呋喃唑酮(, bid)、枸椽酸铋(240mg ,bid);第二阶段单服枸椽酸铋(240mg ,bid)20天。本方案的选择理由主要是这几种药很少发生耐药现象。需提醒的是:①呋喃唑酮会致尿色极黄、枸椽酸铋则致舌苔和大便发黑。此非副作用,不必恐慌;②枸椽酸铋的品名有多种如果胶铋、丽珠得乐等,说明书上介绍的用药次数一般是4次/日。但为了服药方便,请将4次药量分成早晚两次服用;③蚕豆病患者不能使用本方案,因呋喃唑酮有致溶血的风险。蚕豆病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缺乏症)。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它非常特殊,喜欢强酸环境,可以定殖在胃黏膜上长期生存,也是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微生物。全世界几乎有一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有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00%都会伴有活动性胃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方式: 幽门螺杆菌可以经口口途径传播,例如接吻,嘴对嘴喂食,共餐。也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大便之后,如果没有注意卫生,没有好好洗手,手上可能沾上幽门螺杆菌,通过亲密接触,手上的幽门螺杆菌可以传染给别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消瘦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身上会存在一定的消化系统障碍。这样一来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元素,在感染之后会出现急剧消瘦的现象。 ◆口腔异味 不少人生活中存在有口臭的现象,但是一般的口臭可以通过刷牙、漱口来去除,而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所引起的口臭。多数是无法自行消除的,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在我们的牙菌斑内生存,当口腔受到感染之后会滋生一些臭味的化合物,从而引起口臭出现。

◆反复烧心 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一旦感染上之后会引起胃部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会引起胃部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当体内胃酸过多时,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患者会出现反复烧心的现象,同时可能还伴随着腹胀的症状,这种情况在晨起会特别的明显。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四种胃病,你了解吗? 第一,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也就是说哪里有幽门螺杆菌哪里就有胃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进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第二,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高达70%-80%,根除幽门螺杆菌,溃疡会愈合的更快。 第三,胃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幽门螺杆菌是I类致癌原,它会诱导胃黏膜细胞突变。 第四,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是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另一类型胃部恶性肿瘤,对于一部分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日常的饮食和食疗非常重要 首先说有了胃炎胃胀尽量不要直接使用西药,西药是效果好,也非常快,但绝不是首选的养胃选择,因为使用胃炎和胃胀会很快好起来,但是对肝肾以及胃的杀伤力也非常大,推荐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08T14:50:22.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李诚 [导读]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17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系。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Hp阳性率最高达92.45%。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重。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性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1]首次从胃黏膜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后,其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菌[2]。本研究选取了我院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为58例,年龄为25~68岁之间,平均为(44.7±1.6)岁。12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4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有49例,胃液反流性胃炎患者有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且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1.21胃镜检查:做胃镜前患者要保证胃最佳状态进行检查。在做胃镜检测前禁食12h,禁水2h。浅表性胃炎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对弥漫性胃黏膜表明粘液的增多,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的改变。慢性糜烂性胃炎黏膜有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周围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胃液反流性胃炎内镜下可见胆汁反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或糜烂。 1.22黏膜活检:每个患者取5小块黏膜,其中胃窦部2块,分别为胃大弯、胃小弯处距幽门2~3cm处,胃体部胃2块,黏膜取距离贲门处8cm的位置,大小弯各1块;胃角1块。将所得临床检查结果均报告给病理医生,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1.2314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检查前用120ml的热水送服尿素14C胶囊,静坐等待20分钟,如果患者感染Hp后,那么胃内的尿素酶就会迅速分解尿素为CO2和NH3,通过呼气排除体后进行收集并在检测仪上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诊断标准: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3],根据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的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4度:①无明显异常:单核细胞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或数量稍超正常而镜下无明显异常。②轻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少并局限于粘膜浅层,不超过粘膜层的1/3。③中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密集,累及黏膜层1/3到2/3之间。④重度: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累及粘膜全层。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各级间的差异及关联性采用x2检验,P <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三种不同类型胃炎与Hp感染阳性率的关系,详见表1。 由表可知,68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阳性的患者有67例,占比例为98.63%,52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的患者有42例,占比例为80.77%,因此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且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程度明显比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严重,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分析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的严重程度与Hp密度大小的相关性。通过应用半定量方法进行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密度和慢性胃炎严重的程度呈正相关(x2=26.357,P<0.001)。 3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常寄存于人体胃黏膜组织中,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