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地理组温顺

5月初我校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树蕙杯教学大赛”活动,这次赛事中我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位听课领导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收获颇多。同时自己在回顾教学过程时也发现了一些细节和问题,值得反思。下面我就《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以及评课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来说非常清晰,分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特点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区的特殊地形特征、东西差异大的植被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点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东西差异和西北地区东西部灌溉农业的不同特点。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先通过地表景观让学生认识到该地区气候干旱,再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东西跨度大干旱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加重,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本地区河流的影响,更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特点:无法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一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从而延伸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而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而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在西北地区的内部区域中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过渡变化。

在根据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首先明确本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范围,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在进行自然特征的教学中,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世界区域地理,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因此我尝试先复习,让学生回忆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块,然后将自然环境的几大要素: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点、植被特点等按照区域地理的模块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来学习掌握,由

于教材中提供的地图与景观图有限,我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考虑到班级中的电视屏幕大小有限,部分地图在课件中体现或许效果不好,我运用教师基本功中的版画技巧,在黑板上画出尺寸更大的西北地区版图,并标注主要省级行政单位、山脉与河流。之后利用教学语言讲解给学生,效果很好——学生很接受这种视频课件与板书板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材中对于自然特征中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讲解不够深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这种大陆性特点给学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我还是利用课件给学生对比西北地区某城市和东部某沿海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年较差大,再通过本区日平均气温曲线图与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西北地区的日较差也很大,突出了该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点:即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分析降水分布规律时,在提出自东向西降水逐步递减的结论后,强调西部的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地区由于能够形成地形雨降水也较多,为之后学习该地区畜牧业的内容是,学生更易了解该区域能够形成山地草场做铺垫,同时在讲解贺兰山以西畜牧业以山地牧场为主时在详细解释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中理解难点、夯实基础。在农业特点的教学中关于蒙古包的内容与课堂运用较少,提出问题不足。关于蒙古包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一、蒙古包的优点是什么?二、蒙古包的产生与内蒙古牧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有些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的过程中更注重理论,而结合实际不足。课后反思时我发现完全可以结合内蒙古草原牧民的实际生活给学生解释当地牧民赶着牛羊群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会结合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灌溉农业部分内容要着重突出本区发展种植业最大的限制因素——水,让学生感受到水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课尾点题,仍然突出干旱这一特征。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开展,因此整体的教学设计思想也突出了这一关系,在讲解过自然特征后把农业特点也放入这一关系体系中更能突出本节的重点。

通过“树蕙杯教学大赛”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我在备课时深挖教材钻研新课程标,提升了我的教学专业水平,还通过观摩与聆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评课中总结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是一次很好的教学锻炼机会。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地理组温顺5月初我校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树蕙杯教学大赛”活动,这次赛事中我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位听课领导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收获颇多。同时自己在回顾教学过程时也发现了一些细节和问题,值得反思。下面我就《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以及评课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来说非常清晰,分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特点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区的特殊地形特征、东西差异大的植被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点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东西差异和西北地区东西部灌溉农业的不同特点。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先通过地表景观让学生认识到该地区气候干旱,再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东西跨度大干旱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加重,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本地区河流的影响,更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特点:无法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一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从而延伸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而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而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在西北地区的内部区域中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过渡变化。 在根据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首先明确本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范围,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在进行自然特征的教学中,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世界区域地理,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因此我尝试先复习,让学生回忆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块,然后将自然环境的几大要素: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点、植被特点等按照区域地理的模块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来学习掌握,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地图与景观图有限,我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考虑到班级中的电视屏幕大小有限,部分地图在课件中体现或许效果不好,我运用教师基本功中的版画技巧,在黑板上

第八章-西北地区区域特征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课题第一节区域特征主备人序号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等特点, 从而得出西北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 3.分析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措施。 能力目标 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区域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的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附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学 习的兴趣 三.新课传授 复习就知识: 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哪些美誉? 2、台湾经济的特点? 导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 见牛羊”“大漠孤烟直”指的是哪里? 一、草原和荒漠 出示图片: 1、自然特征:草原和荒漠广布,景 观向西的递变: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 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问题 看70页8-1-1“西 北地区地形”及“天 山牧场”景观图, 讨论西北地地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及形 成原因? 读图讨论西北的地 理位置、地形、河 流等特点。找出重 要的草原区、地形 区、山脉、河流、 湖泊等 草原:贺兰山以 东分布有呼伦 贝尔草原、锡林 格勒草原等大 型大型优质草 场,以西分布由 于高山草场 地形从东往西: 山脉、高原、盆 地:大兴安岭、 阿尔泰山、天 山、昆仑山 两盆:塔里木和 准格尔盆地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 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 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2.地形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 3、气候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 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投影: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及全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从干湿地区来看呢?说明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 大显身手: 讨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师:课件展示有关图片。提示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来分析。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进入。 合作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河流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范文最新推荐------------------------------------------------------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今天我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二) 1 / 14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今天我在一年级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

西北地区优秀教案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2.掌握本区降水少对植被、河湖、农田、城镇的特点和分布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重要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区域地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综合分析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牧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综合归纳分析法 四.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复习了中国总论部分的政区,中国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也复习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在区域中综合分析的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西北地区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范围:新、内蒙古、宁、甘肃西北部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地表多沙漠、戈壁 植被:从东向西:草原、草原荒漠、 荒漠 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流湖 农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 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 内蒙古 煤 矿产资源石油 优势自然资源天然气(西气东输:原因、意义) 稀土 草场资源广布 光照条件好 人口,城镇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和点状分布;沿河分布;分布在山麓水源地 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原因,治理措施) 铁路: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图 3 图例 现代 约 0.6 万年前 约1.1万年前 N 2012届区域地理练习题---西北地区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读图4,完成3~5题。 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 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 具有重要作用。图3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 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7.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2011年广东高考41题)8。(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课走近大自然 二、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熟悉做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开展调色练习。 2.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寻找学校或学校附近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自然风景点。 2.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罐、调色盒、抹布、报纸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阶段: 请同学们品尝各种水果糖。设问: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是怎样的味道?(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色彩。(分组到操校园里寻找) (三)发展阶段: 1.认知常见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说到什么颜色时能举出相应色彩的事物) 2.欣赏三段音乐设问: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3.色彩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

4.把学生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小组长挥挥彩旗与彩旗想应的一组小朋友就站起来。)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看了画以后,谁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6.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我们上课用到的物品,先和组内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大家,你们这组将怎样利用他们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四)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五)讲评: 把学生作品连成一片,进行作业交流。每组留下一名小朋友,作为这幅画的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充当观众,一起来参观我们的《走进大自然》画展。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七)拓展:欣赏大师的作品。 是啊!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气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走近大自然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有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知识上,会对西北地区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会很深刻。西北地区是进入中国地理分区以来的第二个区域,对于区域分析的方法也不是很熟练,从课堂的推进来说,要层层递进,不能只讲知识点,要把原因解释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分区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二、课标、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课标提出要能够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能够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能够在地图上说出该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能够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对区域内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形成的原因;水热组合变化的规律性;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 五、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描述西北地区特定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相应的土壤和植被,以及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在自然资源的分布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工业。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投影仪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打磨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组反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不尽西北的开阔与广袤,一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不尽我们对西北的赞美。西北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

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总体来说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农业。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农业部分是通过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间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样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原因,干旱还影响了本区河流,更影响本区的农业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出现了变化。 围绕着本节的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来自主读图明确本区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头脑中对这个区域有个大体认识。在自然特征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从初一下学期就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可以把自然环境这几个要素一块抛给学生来自主学习掌握,但由于书中提供的图有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来完成,考虑到屏幕有限一些地图不能同时呈献给学生所以这里我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通过一些自然地过渡将它们一一出示也还是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效果也是可以的。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本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讲解不够深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这种大陆性特点给学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可以给学生呈现本区一个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年较差大,再通过手绘本区日平均气温曲线图让学生感受日较差大,突出气候的大陆性特点。在分析降水分布规律时,自东向西降水逐步递减但是西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由于能够形成地形雨降水也较多,为后面能够形成山地牧场做铺垫,授课时将这部分内容遗忘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贺兰山以西畜牧业以山地牧场为主时讲解解释原因。农业这部分中关于蒙古包内容没有解释清楚,问题设计的不清楚,本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蒙古包的好处,二是蒙古包与牧区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第二个题目而老师在讲的时候也没有解释清楚,第二个问题可改成:建蒙古包是为了适应怎样的生活?给学生解释出当地牧民是为了赶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MP3等; 实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围、区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词》吧,谁还记得? 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 《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不错,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 【设计意图】 多彩的画面和着优美抒情的歌曲,瞬间把学生带到了那一望无际,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请大家在学习中时刻牢记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优质公开课课教案优秀

第一节区域特征 一、学习目标 1、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 地为主的地形。 2、明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 探讨其形成原因 3、运用地图和材料,说出西北地区的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4、运用资料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 理化的治理建议。 二、教学重点: 1、干旱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内部差异。 2、草原与牧场的分布及主要优良畜种。 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三、教学难点 1、西北地区东西差异。 2、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四、教学方法 自学、检测、讲练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等。 五、教学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西北地区景观图,师指图问:同学们知道在哪个地理区域能看 到这些景观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出示目标:投影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承转)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认真紧张地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教材70—72页,完成下列题目,并在课本上标出答案。时间5分钟。 1、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行政区域的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 2、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河流稀少。_______是本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东西差异明显,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北地区河流很少且多为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沙漠,位于 盆地。 5.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盆地、盆地等。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检测: 1、投影:西北地区图,学生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2、投影:中国政区图,学生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具体范围。 3、投影: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看图回答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及地形区名称。 4、投影: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看图回答西北地区主要的河流。 5、投影:我国气候图,学生看图回答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6、投影:我国干湿地区图,学生看图回答西北地区主要的干湿地区。后教: 师讲:西北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特别是干旱面积更大,所以干旱是本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干旱的原因。(转)西北地区各地的干旱程度是否一致呢? 投影: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引导学生分析自东向西降水量的变化及植被变化。 总结: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水源。 (转)西北地区有“有水则有地,无水则无田”的说法。当地人民凭借河流、冰雪融水、地下水等水源,发展农业生产,一些地方成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投影:西北地区农业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本学期青年教师竞赛课,我讲的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节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节课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看反映两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这样做,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范围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运用录像、插图展示两地特有的自然景观,目的是让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牢固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我在组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要素时,突出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所以不必面面俱到,以紧扣“干旱”特征进行“西北地区”教学,以紧扣“高寒”特征进行“青藏地区”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特征。 通过这堂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合理、变抽象为具体。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如:对地图的处理,自然景观的描述等等,体现了知识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到西的变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到自然景观由于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深刻。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分析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首先我运用了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时,通过观察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观,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且运用了分析比较法,对比西北地区荒漠景观和东部南方地区江南水乡的景观,认识到差异,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然后再进一步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兴趣。通过计算西北地区两个城市喀什、呼和浩特到达海洋的距离,以及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这样一来就简单、直观得多。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及时的组织小组讨论,比如在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并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西北地区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 课程标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位置”图,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分析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3、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分布”图,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感知西北 教师: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皑皑雪山矗立天宇,这里有茫茫草原延伸远方,这里有大漠戈壁演绎的英雄梦,这里有丝绸之路见证的国富强,这里有肥美牛羊驰天地,这里有甜润瓜果飘清香。这就是我们的大西北,一片充满魔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北地区。 教师:要想效率高,心中有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快速朗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读图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城镇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认识西北。 二、认识西北 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14—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完成任务的可以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1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 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 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 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来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可自我检测学习的成效和能力,也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差距,从而使个别辅导更具针对性。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减少了记忆知识点的数量。但是,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另外,本节课运用分组自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

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分析比较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归纳法,使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等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尽量直观,变抽象为具体。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蒙阳新星学校活页教案纸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主备人王娜备课时间课题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 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地形具有什么特点?3.西北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对河流、植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自东向西植被有什么变化规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点难点突破措施 1.利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分布特点。 2.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问题预设 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是什么原因导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干旱的气候对西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影响?景观又有什么影响?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预习问题反馈 板书设计 亮点与反思亮点:反思:

学习流程及内容设计时间安排及学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说出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 ,分别描述哪里的自然景观? 二.出示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 1.对照教材72---74页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23---124页“自主探究”的相关题目。 2.细读教材,勾划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划,并注意标注)。 四.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 教师板图西北地区,学生观察教材图8.3和教师板图,说出西北地区阶梯位置和范围,并在填出大兴安岭、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阶梯? (2)从图中说出西北地区的大体范围。 2.地形 读教材图8.3,分析得同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区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并根据图8.3在板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 3.气候 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并根据图8.3,从海陆位置、地形的阻挡分析西北地区降水较少的原因和降水分布特点。 4.河流 让学生在图8.3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西北地区河流多以什么河为主?其原因是什么? 5.景观 完成P73活动,认识西北地区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让学生根据西北地区降水分布特点来分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原因。 五.归纳梳理 学生回忆整节课所学内容,并自主归纳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六.当堂达标 教师选取合适的中考题目,利用多媒体出示给学生,学生快速完成,同桌之间交换检查对错,检验掌握情况。 1、教师充满激情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明重点、难点),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3.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通过完成“自学指导”的两个题目,继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教材大意。 4.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进行纠错,并交流自学收获,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 5.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内容,并自主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派代表阐述各组观点,比较哪一组表现更好,提出表扬。 6.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7.链接中考,体验成功。 作业布置: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达标测评”部分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二)

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 E 山脉, F 山脉, G 山脉, H 山脉,I 平原,J 平原,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远离水汽难以到达;环绕面积广大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毫米毫米以下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和(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 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 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河湖特征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和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 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新能源 霍林河白云鄂博太阳能和风能 石嘴山金昌 玉门和田宝石

间形印度洋 塔里木盆 地南疆,天山和 昆仑山之间 封闭的椭 圆形 暖温带 极少<50毫 米 内流河以塔里木 河最长 极差,多流动沙丘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的原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调整能源;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重点在; (2)西气东输线路:起点;终点;全长;经过的省区;(3)西气东输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提高促进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篇】 自主探究:右下图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 的不利因素。(6分) (2)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 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合作探究1:读“新疆河流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据图分析新疆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2)该地区河流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3)图中八地农产品(如葡萄和哈密瓜等)质地优良,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4)新疆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什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2:根据图示信息,完成 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自然景观以() 为主,成因是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是,限制农业的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