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当代中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当代中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当代中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科学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经济的科学发展是整个社会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唯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而只有掌握科学思想武器,才能正确地认识和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作为马克思伟大科学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迄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认识经济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谁要真心实意地促进中国的科学发展,谁就必须自觉地坚持和应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不少新问题,思想理论界面对实际,认真研究唯物史观及其应用的“人气”正在上升。颜鹏飞教授的《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以下简称《新发展观》)就是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中产生的一部理论功底深厚、紧密联系实际的力作。

不能否认,时下学术界存在轻视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的浮躁学风,这更反映在对待唯物史观的态度上。有人笼统地高谈要“发展”、“创新”唯物史观,却不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实际上只是站在唯物史观这座思想宝库的墙外空喊口号或评头论足;有人读了一点原著,浅尝辄止,就要对唯物史观“重新阐释”,“逻辑创新”,主张“从人自身中去寻找”时代的“特殊逻辑”,[1]殊不知这种主张恰恰背离了唯物史观。与这些态度不同,颜鹏飞教授研究唯物史观是在读懂弄通马克思原著上下了真功夫,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初看起来已熟知的原理,同时重视发掘以往被人们忽略的重要思想,力求准确、全面地运用它们来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问题,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中,力求为唯物史观增添反映当代特征的新内容。《新发展观》这本著作正是颜教授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态度,通过严谨、艰苦地科学劳动取得的重要成果。

《新发展观》全面深入地阐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回顾历史,观察现实,思考21世纪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战略。全书史论结

合,立论与批判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研究国情与研究世情结合,视野广阔,论而有据,讲究逻辑,读后给人以诸多教益和启发。笔者认为,用唯物史观促进中国科学发展是当务之急,这部学术著作将由此凸显其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应用价值,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

一、全面阐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展现分析国情世情的科学思想方法

《新发展观》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发展观”,既是相对于那种从抽象人性出发、从上帝创世出发解释人类历史的主客观唯心主义而言,又是相对于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和人的社会性来谈论人及其“市民”社会的旧唯物主义而言的;其新的根本特征就在于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存在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段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之间发生矛盾关系、推动社会形态发生时代演进的经典论述所揭示的规律。[2](P32-33)这段论述确实是唯物史观的精髓,可是把它当做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这种理解却并不全面。

《新发展观》这本著作做出的开拓性的学术贡献,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唯物史观进行了深入发掘,并论证了他们的科学思想逐步丰富、深化的演进过程,在读者面前全面展现了他们揭示的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规律:

一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形态进行时代更替的规律。这种规律既有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共

产主义五大社会形态这种系列的时代依次更替,又有人的依赖性(自然经济)、人的独立性(商品经济)和自由个性(自由人联合体经济)三大社会形态这种系列的时代依次更替;而在不同系列社会经济形态的时代依次更替的过程中,又有相互之间的交融;在每种系列社会形态的时代更替过程中,还存在前后时代因素同时并存的过渡性时期。同时,时代的更替还包括社会技术形态的分阶段发展。二是社会机体在“从属型发展过程”中,“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和开放性规律。人类有史以来,新社会机体不是无中生有地出现的,而是从旧社会机体中脱胎而来的。它会使旧社会机体遗留的具有合理性的“痕迹”扬弃旧社会的某些特点,成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从属物;另一方面,旧社会遗留的消极“残余”因素也会作为畸形从属物,作为过时的东西,阻滞新社会机体向前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脱胎于封建制经济形态,它使“利息”、“地租”这些旧社会的“痕迹”在形式上保留下来,却转换成从属于资本主义产业资本利润的资本主义利息、地租范畴;而“高利贷”、“劳役制”等消极性的“残余”,则成为与资本主义机体对立的畸形从属物。

三是社会机体在“创造型发展过程”中,“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历史更替性和开放性规律。每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机体都有占支配地位的主体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生产关系,它决定其他的一切生产关系。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创造新的器官,使自己逐步丰满成熟起来。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在发展中,其就逐步创造出过去时代所缺乏的私人银行乃至中央银行这种新的经济器官,同时,还会孕育未来社会的“萌芽”,例如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股份公司”和“合作经济”,就分别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极扬弃”和“积极扬弃”,从扬弃生产资料私人所有者支配生产这个角度来看,前者包含消除了私有者管理生产这种未来社会的“萌芽”,后者则包含未来社会的劳动者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并支配生产的“萌芽”。

四是由生产力、经济因素这种“最具本原的力量”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形成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相互之间构成合力的辩证运动,推进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种合力的背后,经济运动是最具本原的推动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它不是绝对、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人的能动性在起作用,这表现在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等领域。从人的能动性来看,历史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是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①《新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作为“自然史”(马克思语)的过程或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正是上述各种规律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颜教授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一系列规律的论述称之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新发展观”。[3](P49)狭义指上述第一方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常常说起的规律,而广义则包括上述四方面全部规律。把唯物史观区分为广义和狭义,这可能是为了同人们以往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这一视角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相区别。现在看来,既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这一系列规律是相互联系综合起作用的,既然所有关于这些规律的论述都属于唯物史观,那么今后我们也可以不必再把唯物史观分为“广义”和“狭义”,揭示这一系列规律的论述似可以简称为“唯物史观的发展观”。

《新发展观》为读者大大拓宽了理解唯物史观这座思想宝库的视野,也对以往理解社会经济运动的简单化倾向起到纠偏的作用。而人们一旦从理论上更全面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就可以把这种理解转化为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经济形态的本来面目。我们对唯物史观理解得越全面深刻,就越能增强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能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笔者认为,《新发展观》对于引导人们深入领会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掌握全面分析国情世情的科学思想方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二、阐释唯物史观关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历史定位的原理,深入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本书阐释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有着引导人们运用唯物辩证方法深入认识国情、世情的鲜明目的,在系统阐释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它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展开了深入地分析,突出的有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应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范畴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历史时代的交替就像地质时代的交替那样,不是黑白分明一刀切的,“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4](P407)据此,马克思指出,新旧时代交替的新时代之初,存在“过渡时期”。《新发展观》十分重视这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并用以指导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指出,不同国家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不同的历史起点。西欧、北美一类发达国家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为起点(高起点),而像中国这样的经济落后的非资本主义国家,则只能从“特殊起点”(低起点)出发,必定要走“特殊道路”。因此,必须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过渡时期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中讲的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为起点的“过渡时期”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高起点的“过渡时期”具有多种所有制并存、新旧经济组织并存、分配方式具有多样性等过渡性特征,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新生产方式创造物质基础;在此后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全社会形成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过渡时期的起点与高起点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还“远远没有构筑起马克思所讲的那种过渡所应具备的历史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其中包括社会化的生产力和发达的商品经济)”。[3](P83)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还要经过相应的中级、高级阶段,才能进入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种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区别。认识这种历史定位对于防止认识国情的右和“左”的倾向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用历史演进过程的眼光深入分析新中国的国情特征。《新发展观》指出,根据唯物史观的发展观,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有占统治地位的主体、旧社会遗留的残片(“痕迹”和“残余”),并会孕育出新社会的“萌芽”,因此,要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就必须认真考察中国过去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特征。由此认为,“以农村公社和封建村社为具体形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残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3](P90)中国奴隶社会“未充分发展”;而封建社会则具有(a)“长期性”,(b)保存了奴隶社会大量残片的“因袭性”,(c)地主制经济和商品货币等因素提前出现而先天不足的“早熟性”,(d)小农经济起主要作用,因而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周期性激化,却不能形成新生产关系这些有别于西欧社会这些历史特征;以后中国又被帝国主义入侵,演变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较之先天软弱的资本主义残片占优势”的“独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脱胎于这样的历史状态的旧中国,存在的“封建残余”与“资本主义残片”相比,势必“无论在量上质上以及所起作用和影响等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和具有较大的能量”。[3](P90-109)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要防止“资本主义残片”的负作用,也绝不可低估“封建残余”的负作用;同时,要“重视、保护和利用资本主义痕迹的合理性和进步作用,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和积极因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3](P109)这些分析对于我们制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其三,运用唯物史观关于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在致俄国《祖国记事》和查苏维奇复信等文献中,表述了经济落后的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新发展观》认真阐释了这种观点的理论逻辑,认为这种跨越的可能性在于落后国家可以

利用外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已经形成的世界市场。据此认为,中国近代虽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但是已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形成一定的现代工业,已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因而具备了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情势”、“一定物质基础”和“较为成熟的政治条件”,“从历史合力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已经具备了这种可超越性”。[3](P116)这对人们认清流行的所谓“补课论”(即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误有很强的说服力。“补课论”貌似历史唯物论,实际上是一种离开世情和国情相互联系的机械的、形而上学历史观。《新发展观》还强调,落后国家要实现这种跨越,必须遵循跨越与非跨越的辩证法,“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逾越”,“属于生产力和交往范畴的商品经济阶段不能逾越”。[3](P39)这就告诉人们,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意味着可以脱离生产力孤立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必须充分利用历史赋予的可以建立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助于生产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搞好对外开放,取得社会生产力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不言而喻,《新发展观》的这些论述对于人们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和必须坚持的长期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三、阐释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的科学理论根据,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品性”

《新发展观》依据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观,较详细地论证了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并从学术上概括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品性”,这就深刻地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践的正确方向。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来自唯物史观的科学揭示

《新发展观》认为,在向社会主义演进的路径上,东方落后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存在着特殊性。后者“特征是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产品经济形态取代商品经济形态”,而前者需要“利用商业机构,利用世界市场,亦即利用市场关系和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总量”。[3](P39)因此,作为东方国家的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后并不能很快用产品经济取代商品经济,而必须用相当长的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发展观》指出,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观关于“社会机体(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的学说、“辩证的新世界历史观”(指各民族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国家向新社会过渡的起点不同因而具有“不同演进路径的经济理论体系”、“两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学说”(指以所有制为标尺的“五大形态”和以人的社会性发展为标尺的“三大形态”)等一系列学说,都为我们认识中国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3](P125)

《新发展观》还指出,欧美学者大多数认为,市场只能依附于私有制,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尽管在一个半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外国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但是在理论依据上,有的论述市场经济往往“沉溺于‘抽象’”,“离开具体经济环境及社会历史环境,亦即特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而一味地奢谈中性机制”;有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或模式大多是脱离具体环境的纯粹的理念的‘构造物’,并且始终没有找到实现这一理想社会的主体力量。”[3](P141-142)因此,尽管这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兼容论”在某些方面富有启发价值,但都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真正思想来源。该书强调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国内经济学界近30年来存在一种理论倾向,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应更多地到西方经济学寻求方法。《新发展观》则以充分的理论根据告诫人们,那种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理论是不可取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源头活水和理论基石无疑是马克思的学说”,[3](P125)唯有遵循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才能使人们获得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方法。

2.总结改革成功经验,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品性”

《新发展观》详细回顾了新中国选择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搞罔顾自身国情而强制性的理论输入和制度移植,简单地复制所谓西方标准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新自由主义教条和华盛顿共识,而是根据本国国情创造性地进行制度选择、变迁和安排,使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具体情况相磨合进而融合。”[3](P193)据此,概括地指出中国新型的市场经济具有三大“新品性”,即“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3](P210-216)主张坚持在进一步地改革实践中,应坚持这种新品性,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该书设专节论证,绝不能用主张“私有化”的“科斯定理”和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这些论述对人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四、反思改革开放的经验和问题,揭示转向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拐点”

《新发展观》在充分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开阔的视野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对中国如何在世界大环境中坚持经济的科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

《新发展观》认为,“世界各国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凸显出全球化、和平、合作、发展、变革、转型,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即‘多元化’与‘一球两

制’的时代特征。”[3](P280)中国抓住机遇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取得经济体制转型的成功。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遵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观揭示的辩证法,坚持“从属型发展与创造型发展相结合”,“否定与肯定相结合”,看清“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扬长避短,“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3](P287-292)

《新发展观》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解决新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拐点”,必须认真实现五个转折,即:(1)从“泛市场化改革”转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多元化综合改革;(2)从“借鉴、移植、启蒙、引进和模仿阶段”走向自主创新阶段;(3)从“投资、出口或外需、低端加工以及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发展模式”转换到“以内需拉动为主的”、“开放性自主经济和协调型经济发展模式”;(4)从“增量改革、循序渐进、单点突进”转向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多层面改革;(5)从“非持续性的粗放发展”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3](P293-323)这些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唯物辩证的比较方法,使人们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

综上所述,《新发展观》从思想史、经济史、不同经济思想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国情比较(中国国情与欧美国家的国情)等多种视角,以翔实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为据,深入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观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无可替代的科学指导价值,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当前人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学术力作。

当然,《新发展观》也不是没有某些值得改进和商榷的地方。例如,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态度上,强调“利用”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够。正如作者也提到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除统一的一面,还有矛盾的

一面。既然如此,就有必要理直气壮地指出,对私人资本还必须坚持我们党曾经实践并取得过重大成效的对资“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这样更全面,更有现实针对性。又如,关于当今的时代特征的概括,该书采纳了主流媒体的提法,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现阶段时代的主题”。在笔者看来,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5](P383)这并不是阐释时代主题,而是指出当今世界尚未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唯物史观看来,把时代的“问题”等同于时代的“主题”,这值得商榷。“问题”在现象层面,“主题”在本质层面。进一步说,“时代主题”应站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解决当代世界的社会基本矛盾来确定。世界发展在某一阶段的暂时景象、人们的良好愿望是不能说明时代的本质的。其实,本书也提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可能是作者考虑与有关文件提法保持一致,所以在表达上有些模棱两可。笔者认为,关于时代主题的理论概括意义十分重大,应当允许理论界展开学术研讨,这里借书评提出这个问题。

注释:

①以上阐述参见颜鹏飞著:《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5页(前言)、第5~8页、第31~38页、第122页、第124~125页。这里,本文笔者根据《新发展观》的论述,做了简要提炼,并添加了“规律”两字。

参考文献:

[1]左亚文.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J].新华文摘201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颜鹏飞.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经过回顾、检查过去的工作,对发展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视察的一系列重要谈话中鲜明的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精辟的论述,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自18世纪末期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导致生产力发展非常迟缓。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被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了的封建帝国,沦为被侵略的对象。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大举进攻面前,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使一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长期限于灾难的深渊。历史沉痛的告诉人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如此,企业也不例外。请允许我拿唐齿与唐汽的发展兴衰的现实做个比较。80年代的唐汽比唐齿红火得多。当时,唐汽制造的130双排座汽车供不应求,购车用户排起了长队,真可谓是门庭若市。而当时的唐齿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型企业,许多职工对唐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被吸引跑到了唐汽工作。然而,不甘落后的唐齿人,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抢抓机遇不断投入资金,更新了设备,开发了新产品,固定资产由1985年的6000万变成了几个亿,企业变成了唐山市的大型骨干

企业,成了利税大户,也给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职工安居乐业。唐汽没有抓住机遇,没有新的投入,没有扩大再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厂房破旧,车间里黑暗透风漏雨,几十年一贯制的6650型底盘,加上管理落后等原因,最后跌入了资不抵债的深渊,走上了破产之路,职工的饭碗打了,岗位丢了,可谓教训惨痛。两个企业的兴衰实实在在地告诉人们,“落后就将被淘汰”。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明白了唐齿的领导们今天为什么千方百计抓项目、千辛万苦谋发展了。因为项目是企业的命根子,发展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2003年8月26日)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和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示

XXX大学2012-2013-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 论文题目: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和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示 院系:管理学院 班级:XXXXX 学号:20110704XXX 姓名:XXX 电话:182920XXXX 电邮:XXXXXXX@https://www.360docs.net/doc/986147203.html, 得分: 2012年12月1日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和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示 摘要: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发展道路和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对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出与国内背景的分析,阐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国内背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启示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报告深刻阐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思考更深刻,认识更彻底,指导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连日来,党的十八大代表纷纷表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1】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 ①发展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 ②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 ③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面作出个大的努力。使人口增长与

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

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教育和人的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其中经济的发展是关键和基础。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今中国,发展是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是带全局性的大问题。任何小道理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大道理、硬道理。不发展就是倒退,只有发展这个道理硬起来了,我们才能居于主动地位;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关键词:历史发展进步 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十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发展才是国家强大的唯一选择,发展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头等大事,只有通过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力,科技创造力,文化推动力,各种机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回顾一下我国辉煌而又沧桑的发展史,是不无好处的。

我国本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后来由于长期不重视科技发展,又受“闭关锁国”的影响,整个民族在现代文明发展中落伍了,并在抗战时期受到空前的挫伤。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民奋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处在农业——工业化转变的初始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飞跃”。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间,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国力有所增强,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建立仅有的成果遭到严重破坏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使我国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他同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他又说:“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内在要求提出“发展”问题。 邓小平同志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认为发展是时代的挑战。在当时动荡时局”,五花八门的多国集团、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邓小平指出发展是“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的问题,他说:“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重点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 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四十多年中,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双轮推动下,电子信息设备一方面通过极其迅速的更新换代,使性能高速提高,体积能耗不断减小,另一方面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价格,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可能性。随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兴起,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2000年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用户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信息大通道,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揭开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SOC),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是指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电话网和电视网在技术上都要向互联网技术看齐,其基本特征是采用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业务上要从现在的话音为主或单向传输发展成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三网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三个网合成一个网,但它的确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将引起产业的重组与政策的调整。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带宽,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 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

观中国“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览的感想

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览的感想 2012年11月24日,我们应用物理班和光信息班同学一起参加了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览。当天阳光明媚,虽然气温也有些偏低,但这样一个能生动展示祖国发展现状的大型展览仍吸引了很多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言展厅——走科学发展道路谱写辉煌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从十六大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前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到十七大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到十八大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当今国家的领导人,革命性的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带领全国人民成功的向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 在综合展厅里,反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量、外汇储备增长情况的动态演示图,描绘百姓衣食住行变化的组画,多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照片墙,一次次吸引我们同学的目光,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专题展厅。 在第一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展厅中央,通道两侧摆放的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及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组合体高仿真模型,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现场展出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难得一见的真品,大家纷纷与?航天员?合影留念。这些照片、图表、模型和实物,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方方面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绚丽画卷,回眸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移步换景,驻足流连。 在第二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平桥社区直接选举投票现场、2011年7月,?同心·党外院士服务团?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服务活动和福建省福州市全面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活动,都体现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国家一切属于人民的民

发展才是硬道理_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目录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的必然要求 (1)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2) 3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 (2) 4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4) 参考文献 (4)

摘要 从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至今,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飞速前进的时期,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是很明显,这个历程毫无疑问的向我们诠释了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提高中国的实力。只有在党坚持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情况下,才能够使中国发达,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字:发展执政兴国建党90周年社会主义建设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各省市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10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很明显,新中国的两代领导人对发展问题都是如此的青睐,由此可见,它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事实上,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在正确的建设方针的领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仅仅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新中国就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 并且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偏离了以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它是在总结了我党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后,得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科学地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突破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3.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构成了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同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我国贫困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发展。近30年来,我国的GDP增速飞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的地位大幅上升,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用三个有利于判断,"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了发展理念。“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发展、怎样更快更好地发展,保持发展的后劲。“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在坚持这一点的同时突出了发展的多维性,实质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强调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明确了发展 的目的是为人民,通过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发展中处理好“物”和“人”的关系,把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 发展是硬道理”强调把国内的事情办好;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提出了 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党和人口最大国对地球和人类的 负责态度。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是硬道理”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着眼于解决发展的代价和风险问题,丰富了发展内涵、开拓了发展思路、破解了 发展难题,将极大地造福于中国人民。

科学发展,辉煌成就 十八大

科学发展,辉煌成就 从1949年到2012年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3年辉煌历程,在这63年中,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树立了和谐和平的良好形象,中国共产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与困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在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制度取得新进步。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2006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这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完工后,足以缓解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电力需要。中华民族百年执着的三峡梦想,最终成为现实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猝然发生8级强震,大河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是新中国以来破坏力最大,波及范围最强的一次地震。但是在党的领导与帮助下,在全中国人民的互相帮助下,最终将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团结。2008年,中国举办了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的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本次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国体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0年举行上海世界博览会,这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的巨大能力与实力。2012年,我们喜迎全运,展现当代风采......

在近十年当中,无论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还是遭遇重大灾害,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总值稳步上升,跃居世界第二;科技上我们取得了“嫦娥”卫星奔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奏响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强音;文化上城乡教育努力向均衡发展,“三支一扶”,“西部教育计划”给大学生开辟了另一篇就业的新天地…… 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与进步,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从以前的一排排平房到今天的高楼林立,从以前家中的彩电,洗衣机到如今的液晶电视,液晶电脑,全自动洗衣机,从以前小学初中还要交学费到如今中小学免学杂费……无不例外的显示着中国科技、经济、政治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当代的中国在发展,在进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不能松懈下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还需要靠我们,或许我们的力量就像一滴水滴,但是水滴多了就会汇聚成大海,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与热情,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去学习,去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外国语学院 11级英语

浅谈“发展才是硬道理”

浅谈“发展才是硬道理” 2000年我毕业于一所中专学校的公共关系专业,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及非专业的很多知识,并且满脸自信和骄傲的走出校门,然而,在这几年中,我在工作上却是波折不断。最初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打字员,虽然工作简单,工资微薄,但初次工作的我仍然很高兴,且在父母身边很是逍遥。大约过了一年,我就想到外地走走,因为总觉得该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点儿什么,不能安于现状了。于是,我来到了长春,因为近几年各大高校每年都扩大招生,我市的人才市场被大专、大本甚至研究生等高学历的人冲击着,中专的学历显得微不足道,我独自一人在这里费尽周折,终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接待兼打字及整理资料的工作,正当我干劲十足时,半年后的公司一次大裁员中,我离职了,原因就是我是我们办公室中资历最浅、工作时间最短的人,虽然我理解到了现实的残酷,可仍然很伤心。接着,由于我文笔还算可以,虽然学历不高的我依然应聘到了一家酒店人事部做了文员,虽然工作轻松,很顺心,但我仍意识到自己在这儿没有太大的发展,难道我将来的生活就只能是这样吗?有了这个想法当然比自己在学校中显得成熟了许多,可是,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知识的贫乏才是阻碍我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这才是我最应该认识到的最大的危机。几年的努力,我的工作可是说是一个比一个好,如今,我在一所艺术院校上班,是一名外聘的行政人员,但该充电的时候也到了,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有真正的发展,只有渊博的知识,诚实正直的品质以及得体大方的言谈举止这几点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于是我走进了远程教育的课堂,第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兴奋极了,久违了的感觉全找回来了,尤其是通过理论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对待一些问题及社会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使自己去掉了原有的浮躁。一个国家要想不被别国欺负,要想使自己的人民过得更好,只有不断发展、富强,在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而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得有价值,有内容,也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只有学习才会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安于现状对一个国家及一个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坚持到底的走下去。相信我们的祖国将来会更美好!相信我的将来也一定是灿烂的!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发展要有新思路。我们必须抓紧做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任何改革都要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推进既积极又稳妥。 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推进科技进步,关键要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科技实力的中心环节。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我们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位置。科技创新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优势的创新机制,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培育一个争相创新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圭亚那法庭和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又比如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22日 字体:【大】【中】【小】很难相信,一句话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力量。 1992年1月29日,南行途中的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中国随后1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少有人能相信,一位已经退休老人的一句话能够迅速地成为中国官方发展战略的核心,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天地。有关方面提供的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 事实上,这句话也因为它的深刻和朴素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信念。来到中国城市的旅行者,往往都能看到各种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刷的就是这句话,表达着当地老百姓对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强烈渴求。同时,政治教科书更是将其作为极其珍贵的真理,传授给求知的莘莘学子。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2019-09-04 哲学理论论文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作者:王建柱 一、发展本质的新升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对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内涵的阐述,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从哲学的层面上升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强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必须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些论述凝聚着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的深刻认识。它表明,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无不蕴涵着伟大的社会实践产生重大的理论,同时又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促进社会实践的向前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我国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她引领着我们前进并让我们成就辉煌!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挑战,同时和平与发展又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面对这一大背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对于我们这个经历过苦难和辉煌的民族而言,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胜利,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也带给我们辉煌的成就: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让我们建设了强大而又有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力量有了强大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尖端武器和各项基础性方面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不但彻底甩掉了以前那种“一穷、二白”落后的帽子,实现了繁荣昌盛的愿望,而且在全世界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国内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抗洪水、抗冰灾、抗地震救灾,人民群众遇到了困难,都是人民解放军帮助解决救灾救难,要不是有强大的国防,是无法解决困苦的。 二、科学发展让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21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电脑、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冰箱、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三、科学发展让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科研机构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为经济建设解决了大量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满足国内用户的需要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原因

X X X X X X 科学发展简史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浅谈当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院系:XXX 班级: XXX 班 姓名:X X X 学号:XXXXXXXXXX 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

浅谈当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军事,科研等各方面的国力稳步提升,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显示着中国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大国稳步的向工业大国过度。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趋势无可争议。这也预示着中国将在未来的世界形式当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为未来的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未来的和平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但是,就目前的我国形式,却相当的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担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很多负面因素却接踵而至。外来资金的大量和国外高科技的大量涌入在为我国经济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大量的不利的一面。 (一):我国当代科学技术的严重落后。 在最近几年里,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矛盾却日益的显露出来。首先我们面临的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的落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神州六号,嫦娥登月,多人载人航天技术等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让我们在我们为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庆幸的同时,却麻痹了我们,使我们忽略了我国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在军事上,我们国家的部队的装备依然处于20世纪的水平,让人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堪忧。新型战机的研制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一大截,当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在研制试飞第六代战机时我们国家却还在处于第四代战机的试飞当中,更不用说装备军队。至此一方面我国就落后世界强国几十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作文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和创新仍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句经典的口号,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发展和创新真的是真理吗?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等着类词语,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 的确,社会的展展,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万物都在演变的过程中。 而生产力的发展的的确确给我们带来了新气息,新环境,新社会,新生活,引领我们走向新时代,随着新时代的新潮流驶入新境界。 当年爱迪生若是停在他迷恋的现实社会,对煤油灯感到满足,那么电灯泡,留声机我们的社会是黑暗是沉寂,还是灯火通明,丰富多彩?那么,电脑电视机电冰箱对我们来说,岂不是幻想?不,这不是幻想而是和秦始皇一样,对现代社会的繁荣太平,丰富多彩,想都不敢想!当然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创新的事物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核武器的发明,可以说是把人类社会推至了崩溃的边缘。 核战争,核大国之间的较量,使得无辜的老百姓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不仅如此,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效果十分显着。 现在,我们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社会中找不到回家的路,迷失了方向,直至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影响了学习成绩,影响了人品,影响了自身形象,影响了自己的

人生,影响了自己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以让核和网络服务于人类。 人们用核能来发电,将核辐射用化疗,为人类造福,为人们消灾。 人们科学地利用网络学习,交流等形式促进了自身修养,提高了人品修。 因而,我们要大胆地说核战争,毁灭人类就是你的不对。 对网络游戏说:爱上你是一个错。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样具有创新成分的东西,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正确地利用他对待他让他为人类服务对人类造福为人类进步做贡献。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才有现在的社会正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才有如今的辉煌正因为有人类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才有当今秦始皇想都不敢想的社会。 我相信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越早发现心得奶酪朝着新的方向前进,仍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千山万水,无数黑夜,等一轮明月,梦的边陲,风不吹灭,从不感疲惫,东发无愧,第一是谁,让我们追求完美。 梦与希望在飞,我们向前去追,有目标就不累,等着我们去创新。

自然辨证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课程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摘 要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体现着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 发展对策 研究分析

Abstract Every major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flec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which has promoted social lifestyl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our way of thinking. 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had been brillia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far behind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ance,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a's rea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 After 80 years of hard work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disciplin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ducing the level of

科学发展 成就贵州辉煌

科学发展成就贵州辉煌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上又迈上了新的一步。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记得小时候,政府的相关人员来到我家,当时我的父母不在家,一位政府的叔叔就问我:“小朋友,你家今年杀猪没有?”我老老实实的回答:“杀了啊,好大一头呢!”父母回来知道情况后就骂我一顿,懂事后才知道,原来杀猪要交税。 一晃,十多年年过去了,在外读书回到家就听说很多税不用交了,政府还给补贴!为什么这些税款免了呢?那是因为: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们身边,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等全部取消。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粮食生产连续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了粮食产量新高。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民生有了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残疾人事业等取得了新的进步,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群众住房困难等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